第一篇: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鄂政办发〔2007〕56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56号 【发布日期】2007-06-08 【生效日期】2007-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
(鄂政办发〔2007〕5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八日
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十一五”期间农村户用沼气(以下简称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结合我省农村沼气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的农村沼气项目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各部门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变,财务管理不乱,统一集中使用,实行分类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原则。应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条第五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考虑西部地区、江汉平原及长江沿线的血吸虫疫区、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及水资源保护区,整村、整乡推进。贫困地区重点安排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
第六条第六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沼气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既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投入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第七条第七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施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第八条 省农业厅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沼气工职业技术技能鉴定、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和工程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省发改委负责沼气项目投资计划的审核及监督检查;省扶贫办负责财政扶贫资金农村能源项目的审核及监督检查;省财政厅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与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审计厅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
第九条第九条 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申报的农村沼气项目进行审核评估,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与跟踪管理,提供区域性政策指导、特色化技术设计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管理和使用项目建设资金;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监督管理;发改、扶贫部门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核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 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农村沼气建设内容以“一建三改”为基本单元,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一建三改”补助对象为项目区建池农户,中央和省级农村沼气项目的统一补助标准为每户1000元,市(州)按每户补助33元、县(市、区)按每户补助167元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指导建池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第四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实施、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申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县(市、区)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具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投入能力;
(二)项目区农民有养殖习惯,拟建项目农户主动申请,并有完成项目建设的资金自筹能力,项目区已有详细建设规划;
(三)具备与建设规模相匹配的技术力量;
(四)整村推进,项目村适宜建池农户要一次性普及到位,同一村不得重复承担国家和省级沼气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村沼气年度项目建议书。材料包括:
(一)农村沼气年度项目建设计划;
(二)县(市、区)财政部门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三)上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和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项目建议书应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对拟报项目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申报建设计划要落实到县、乡、村、农户。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编制的项目建议书由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联合上报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省农业厅汇总各市(州)上报的年度项目建议计划后,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方案,送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审核,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下达。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凡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由省人民政府与市(州)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由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和扶贫部门审核后提出申请,报省农业厅,由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根据省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备案。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并将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任务、物资分配、完成时间、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在当地村务公开栏公开。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要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能源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项目法定代表人。要明确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本县(市、区)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于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建设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组织专业人员驻村入户,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标单位按照合同要求供应设备、做好售后服务。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建立项目用户档案卡,对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档案卡一式2份,分别由建池农户和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保存。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省农村能源办负责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每月向省农村能源办报告项目进展和已完成项目户的档案资料,由省农村能源办在湖北农业信息网公布。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服务等都要依法签订合同。各类合同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各级农村能源部门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加强技术培训,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省农村能源办负责办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制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签订聘用协议;施工队要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包括中央国债配套资金、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省扶贫资金,全部直达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县(市、区)财政部门按项目建设进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原则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各地要根据本地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安排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经费,保证工作需要。
第七章 服务与采购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网络,确保农村沼气长久发挥效益。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沼气灶具及配件的采购,依照国债项目的采购办法,在农业部中标厂家中由省农村能源办统一组织采购,建设单位与中标厂家签定采购合同,其价格不得超过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财务(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建设单位的验收清单办理资金结算。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水泥等建材由项目县(市、区)就近询价采购,建设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根据采购合同和项目村的验收清单,建设单位与当地财政部门办理资金结算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农户自筹资金参加集中采购。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项目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步验收,整理相关资料,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由当地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做好省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各建设单位在进行初步验收的基础上,向市(州)农业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复核后向省农业厅提出验收申请。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血防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沼气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以县(市、区)为单位,严格按照下达的建设计划、建设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合同等进行,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省农业厅设立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及时查处各种违规问题。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对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在下一年度投资中予以倾斜。对存在问题的县(市、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
湖北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十一五”期间农村户用沼气(以下简称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结合我省农村沼气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的农村沼气项目管理。
第三条农村沼气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各部门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变,财务管理不乱,统一集中使用,实行分类管理。
第四条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原则。应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条农村沼气建设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考虑西部地区、江汉平原及长江沿线的血吸虫疫区、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及水资源保护区,整村、整乡推进。贫困地区重点安排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
第六条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沼气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既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投入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第七条农村沼气建设坚持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施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省农业厅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沼气工职业技术技能鉴定、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和工程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省发改委负责沼气项目投资计划的审核及监督检查;省扶贫办负责财政扶贫资金农村能源项目的审核及监督检查;省财政厅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与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审计厅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
第九条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申报的农村沼气项目进行审核评估,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与跟踪管理,提供区域性政策指导、特色化技术设计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第十条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管理和使用项目建设资金;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监督管理;发改、扶贫部门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核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
第十一条农村沼气建设内容以“一建三改”为基本单元,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十二条“一建三改”补助对象为项目区建池农户,中央和省级农村沼气项目的统一补助标准为每户1000元,市(州)按每户补助33元、县(市、区)按每户补助167元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
第十三条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指导建池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第四章申报与审批
第十四条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实施、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申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县(市、区)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具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投入能力;
(二)项目区农民有养殖习惯,拟建项目农户主动申请,并有完成项目建设的资金自筹能力,项目区已有详细建设规划;
(三)具备与建设规模相匹配的技术力量;
(四)整村推进,项目村适宜建池农户要一次性普及到位,同一村不得重复承担国家和省级沼气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六条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议书。材料包括:
(一)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计划;
(二)县(市、区)财政部门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三)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和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项目建议书应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对拟报项目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申报建设计划要落实到县、乡、村、农户。
第十八条各县(市、区)编制的项目建议书由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联合上报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
第十九条省农业厅汇总各市(州)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编制投资计划安排方案,送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审核,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下达。
第二十条凡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由省人民政府与市(州)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
第二十一条项目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由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和扶贫部门审核后提出申请,报省农业厅,由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根据省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备案。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并将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任务、物资分配、完成时间、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在当地村务公开栏公开。第二十四条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要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能源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项目法定代表人。要明确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二十五条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本县(市、区)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于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建设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组织专业人员驻村入户,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标单位按照合同要求供应设备、做好售
后服务。
第二十八条建立项目用户档案卡,对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档案卡一式2份,分别由建池农户和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保存。
第二十九条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省农村能源办负责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每月向省农村能源办报告项目进展和已完成项目户的档案资料,由省农村能源办在湖北农业信息网公布。
第三十条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服务等都要依法签订合同。各类合同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一条各级农村能源部门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根据建设任务,加强技术培训,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省农村能源办负责办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制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签订聘用协议;施工队要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
第六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包括中央国债配套资金、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省扶贫资金,全部直达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县(市、区)财政部门按项目建设进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原则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第三十三条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第三十四条各地要根据本地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安排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经费,保证工作需要。
第七章服务与采购
第三十五条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网络,确保农村沼气长久发挥效益。
第三十六条沼气灶具及配件的采购,依照国债项目的采购办法,在农业部中标厂家中由省农村能源办统一组织采购,建设单位与中标厂家签定采购合同,其价格不得超过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财务(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建设单位的验收清单办理资金结算。
第三十七条水泥等建材由项目县(市、区)就近询价采购,建设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根据采购合同和项目村的验收清单,建设单位与当地财政部门办理资金结算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农户自筹资金参加集中采购。
第八章项目验收
第三十八条项目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步验收,整理相关资料,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由当地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做好省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十九条各建设单位在进行初步验收的基础上,向市(州)农业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市(州)农业部门会同发改、财政、扶贫部门复核后向省农业厅提出验收申请。省农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血防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沼气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以县(市、区)为单位,严格按照下达的建设计划、建设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合同等进行,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条项目建设过程中,省农业厅设立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及时查处各种违规问题。
第四十一条对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在下一投资中
予以倾斜。对存在问题的县(市、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评定暂行管理办法(鄂政办发〔2008〕51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51号 【发布日期】2008-07-29 【生效日期】2008-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评定暂行管理办法
(鄂政办发〔2008〕5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评定暂行管理办法》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评定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快全省旅游城镇建设,完善旅游镇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旅游镇的接待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和富余农民就地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旅游镇的资源保护、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名镇是指具有或依托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齐全,镇内街区及周边环境整洁优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突出,在区域旅游市场上有比较鲜明的旅游形象,具有旅游集散和辐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的旅游城镇。
第三条旅游名镇创建评定工作,依据《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鄂政发〔2006〕8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重点镇的通知》(鄂政办发〔2007〕109号)精神,按照《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
第四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创建模式,立足旅游镇的特点,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旅游名镇创建的合力,推动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规范有序的持续发展。
第五条旅游名镇创建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地方创建、部门指导、综合评定的原则。
第六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按照“示范引导、推广争创、达标评定”的步骤,从2008年开始以3年为一个阶段进行。2008年启动旅游名镇示范创建,并全面推广争创旅游名镇工作。推广争创旅游名镇工作,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每年确定10个镇作为旅游名镇创建的重点单位。
第七条旅游名镇创建评定结果分为两个层次,经评定验收达到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标准和条件的,授予“湖北省旅游名镇”称号;对在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暂未达到创建标准和条件的旅游镇,授予“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第八条旅游名镇创建评选基本条件。
1、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并参考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及旅游资源特色;
2、依托重点旅游区域的交通主干线,进出旅游景区的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安全畅达;
3、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齐全,具备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
4、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社会效益明显。
第九条旅游名镇创建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抓好镇内街区环境整治和房屋建筑物的外观改造,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加强旅游安全、旅游环境保护及公共卫生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做到旅游服务规范有序;加强旅游宣传与品牌塑造、旅游接待规模与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
第十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要求。
1、有旅游镇的发展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2、有创建旅游名镇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组织领导机构;
3、有创建旅游名镇的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4、创建旅游名镇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国土利用、城镇发展规划等法规要求;
5、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涉及的建设项目应按程序履行审批或核准手续。
第十一条旅游名镇的创建评定工作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分管领导主持。联席会议由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环保局、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省扶贫办、省文物局等部门组成,在此基础上设立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明确专人参加。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负责处理全省旅游名镇创建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分工。省发改委负责指导旅游名镇创建的规划和项目基建程序审批或核准;省建设厅负责旅游名镇创建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和指导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省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名镇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评定标准,指导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组织旅游名镇创建和评定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做好旅游名镇创建相应的指导服务和支持工作。
第十三条旅游名镇创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旅游名镇创建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托市场运作和招商引资途径筹集。各级政府对旅游名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方式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第十四条建立省旅游名镇创建专项资金。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各安排一定规模的旅游名镇创建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全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其他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对旅游名镇创建的有关建设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第十五条申请创建旅游名镇报送文件资料的内容:
1、县(市)政府申请创建旅游名镇的请示;
2、关于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包括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内容、具体措施、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机构等;
3、申请创建的旅游镇基本情况,包括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区位条件和交通状况、依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镇的特色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旅游镇在区域旅游或当地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规模、旅游总收入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镇的旅游规划情况和发展目标等。
第十六条申请验收评定旅游名镇报送文件资料的内容:
1、县(市)政府申请验收评定旅游名镇的请示;
2、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基本情况,包括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情况、项目建设和完成总投资情况、资金筹措和实际投资情况、创建工作成效、创建工作实施前后对比情况分析等;
3、县(市)政府自检自评情况报告书和自检评分表。
第十七条旅游名镇创建评定工作程序:
1、由县(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旅游名镇创建申请,并报送相关文件和资料;
2、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县(市)政府所报送的文件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
3、对具备创建条件的镇由省政府审核后,确定为全省旅游名镇创建备选名单。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
4、在创建过程中,由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建设厅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考察。考察收集的信息和基本情况作为验收评定工作的参考依据;
5、由县(市)政府对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进行自检自评,并根据自评结果向省政府提出验收评定申请;
6、由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共同审核县(市)政府上报的申请验收评定旅游名镇的相关材料;
7、对符合验收评定条件的镇进行评定。验收评定组由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等部门推荐相应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验收评定组总人数不少于5人,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
8、验收评定组综合考评后,提出验收评定意见报全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办公室审核,在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后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申请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的旅游镇,经过验收评定符合湖北省旅游名镇标准和条件的,由省政府命名公告。
第十九条旅游名镇具体创建评定标准由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二○○八年八月一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议书
文章标题: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议书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四、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六、效益情况和风险分析
七、保障措施
八、附件及
有关证明材料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区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议书
承担单位:**市**区农林水利局
建设地点:**区寿山镇、工农乡共3个村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编写单位:**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和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推动我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快速发展。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寿山镇国庆村和工农乡苇塘村、王家村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同时进行厨房、日光温室、畜禽圈舍、厕所配套改建。减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污染环境,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区2006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主要集中***进行,计划新建沼气池**个(其中***个)。
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需国债资金投入**万元,地方配套**万元,农民自筹**万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央2006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区政府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和可再生能源工作,根据《吉林省2003—2010年沼气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区2006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议书》。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项目。实践证明,它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代表着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搞好沼气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一池三改”的农村沼气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对节省煤、电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提高种、养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沼气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预测。农村能源是农村经济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这将是制约农村经济的最大问题。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发展清洁能源,生物能源,以弥补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社会需求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而搞好农村家用沼气建设,对于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用能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预测。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减轻农业自身污染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培肥地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推广沼气建设,对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防止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推广沼气建设,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家庭妇女的一次解放,使她们告别了烧柴做饭烟熏火燎,庭院脏、乱、差的落后景象。不仅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面貌,而且有助于缩小城乡的差别。
3、推广沼气建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烧火做饭点灯问题,而且消除了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给农业环境、农产品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有效带动我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4、推广沼气池建设,有利于实现种养结合的立体生产模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彻底解决畜禽养殖业粪便随意排放的问题。走出一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适宜
**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麓向松辽平原过渡带。东经***至***′,北纬**至**。全年日照时数为266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千卡/平方厘米,≥10℃的有效积温2850℃,年平均气温4.4℃,有利于沼气发酵。同时,项目区棚室家禽、家畜生产发展迅猛,农作物秸杆资源丰富,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
2、沼气原料丰富
项目区农户依托农业产业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工作规则(鄂政办发〔2008〕6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01-09 【生效日期】2008-0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工作规则
(鄂政办发〔2008〕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工作规则》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一月九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坚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风险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以下简称法律顾问室)是省政府的法律顾问机构,受省政府委托,承担为省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代理省政府法律事务、指导和协助省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等项任务。
第四条法律顾问室与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合署办公。法律顾问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兼任。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法律事务处为法律顾问室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法律顾问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民事(含经济,下同)行为和行政行为的法律论证并提供法律意见;
(二)受省政府委托,代理省政府参与民事诉讼和仲裁案件;
(三)受省政府委托,代理省政府参与涉及省政府的非诉讼民事纠纷案件的处理;
(四)受省政府委托,参与省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政府采购等合同(协议)谈判和其他经济贸易谈判,草拟、修改、审查以省政府名义签订的合同(协议)以及其他有关法律事务文件;
(五)受省政府指派,参与、指导、协调、处理省属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重大法律事务;
(六)指导和协助省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
第六条法律顾问室承办省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法律事务。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省政府建立首席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室主任兼任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主持法律顾问室全面工作。
法律顾问室副主任主持法律顾问室日常工作,负责召集法律顾问会议讨论工作,分管和指导法律事务处的具体事务。
第八条省政府建立专、兼职法律顾问制度,设立法律专家数据库。
第九条根据工作需要,法律顾问室经商人事、编制等部门同意后,可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雇员制专职法律顾问。专职法律顾问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报请批准后,由法律顾问室与其签订聘用合同。
法律顾问聘用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解除,由法律顾问室报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条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法律顾问室可在法律专家数据库中临时约请兼职法律顾问。具体工作结束后,兼职法律顾问的工作任务随之结束。
第十一条省政府法律专家数据库的专家从法学理论、法律实务、政府法制、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中选录。
第十二条省政府部门和市(州)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机构的法律顾问人员名单及其他有关资料,报省政府法律顾问室备案。
第十三条法律顾问室应有计划地开展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经验交流与理论研讨活动,提高法律顾问队伍为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服务的水平。
第四章 工作方式
第十四条专、兼职法律顾问通过调查研究、专题咨询、商务洽谈、委托代办或代理等形式,提供法律服务。
第十五条法律顾问室对省政府拟制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拟作出的重大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等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专题咨询的,专、兼职法律顾问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论证,并提供规范的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省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政府采购的合同(协议)谈判和其他经济贸易谈判需要法律顾问参加的,相关单位应当提前告知法律顾问室,并提供相关材料,由法律顾问室指定专职法律顾问或约请兼职法律顾问参加。
拟以省政府名义签订合同(协议)的,有关单位提供相关材料给法律顾问室后,专、兼职法律顾问应当及时、准确地对合同(协议)进行修改、审查。
第十七条经省政府同意,委托法律顾问代理的诉讼、仲裁或非诉讼事项,由法律顾问室负责办理委托手续。专、兼职法律顾问根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代理省政府参与诉讼和仲裁案件,参与涉及省政府的非诉讼纠纷案件的处理。
第十八条专、兼职法律顾问认为属于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涉法问题,可提出书面建议,提交法律顾问室,由法律顾问室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处理。
第十九条法律顾问室向省政府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经法律顾问室负责人审查并签批,加盖法律顾问室印章,按政府工作规则呈报。
第二十条法律顾问室提出的经省政府同意的法律意见,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应当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建立政府法律事务报告和备案制度。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应当向法律顾问室及时书面报告涉及诉讼、仲裁、非诉讼纠纷等法律事务的动态以及处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法律顾问室需要以省政府名义处理有关涉法事务的,按程序报批后,使用省政府法律事务专用章。
第五章 工作纪律
第二十三条省政府法律顾问应当忠于事实和法律,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出具的法律意见应当合法、准确、客观、全面,提供的法律服务具备应有的质量水准。
第二十四条省政府专职法律顾问在任职期间,不得接受其他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法律事务;省政府兼职法律顾问在任职期间,不得接受其他当事人委托办理与省政府有利害关系的法律事务。
省政府法律顾问不得利用省政府法律顾问名义从事与省政府法律顾问事务无关的活动;不得从事或参与有违职业道德或有损职务声誉的活动;不得从事或参与有违廉政建设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省政府法律顾问应当遵守保密规定。
第六章 工作保障
第二十六条省政府法律顾问根据工作需要,可阅读上级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和内部资料。阅读文件的范围和办法由法律顾问室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二十七条法律顾问室处理法律事务需要有关机构或单位予以协助的,有关机构或单位应当配合。
第二十八条法律顾问室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后,可就法律顾问的工作薪酬等事项与受聘方进行协商、确定。
第二十九条法律顾问室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部门预算。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