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东市引进人才计划
启东市引进顶尖人才专项计划 时间:2013/4/18
关于印发《启东市引进顶尖人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等五个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党委、人民政府,各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启东市引进顶尖人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启东市引进人才团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启东市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启东市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启东市鼓励企业建设“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暂行办法》等五个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启东市委办公室 启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4月18日
启东市引进顶尖人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速集聚顶尖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发〔2011〕43号)和《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顶尖人才,是指到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创业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外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对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入选专家,国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以及与上述对象相当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第三条 创业支持。
(一)顶尖人才创办企业,实收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其中人才个人出资额不少于100万元(含100万元,下同)的,经审核,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资助(创业启动资金)。
(二)顶尖人才创办企业,实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其中人才个人出资额不少于100万元的,经审核,根据项目进度按不超过实际到账注册资本50%的比例,分阶段给予最高400万元的项目资助(创业启动资金)。
(三)顶尖人才创办企业,实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其中,个人出资额不少于100万元的,经审核,根据项目进度按不超过实际到账注册资本50%的比例,分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创业启动资金)。
(四)顶尖人才创办企业,可按《启东市“东疆双创英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启办发〔2010〕60号)、《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享受融资扶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和创业场所、税收奖励等优惠。第四条 创新资助。顶尖人才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到我市企业实施产业化,签订3年以上合作协议,且每年在企业服务时间3个月以上的,经审核,分期给予100万元项目资助。第五条 顶尖人才专项计划评审程序如下:
(一)组织申报。相关企业、创业创新载体负责向市人才办申报。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顶尖人才创业创新申报书;
2.申报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或资质证明(证书)和工作经历、相关业绩材料以及佐证其能力水平的材料复印件;
3.申报人提供所创(领)办企业营业执照、会(审)计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公司章程及创业计划书。创新人才提供与引进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复印件,创新计划书及年薪、股权等待遇证明及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引进人才如未与所在单位脱离工作关系,必须提供所在单位行政或人事部门关于服务年限和每年服务时间证明; 4.能够说明所实施项目技术状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及其它技术权益证明等。
(二)专家评审。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集中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就项目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团队组织、财务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初步人选,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公示。
(三)签订协议。根据公示结果,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人选。市人才办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
(四)资金拨付。资助资金分三期拨付,按签订协议后拨付40%;中期考核验收,完成协议书约定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指标,拨付资助总额的30%;完成协议约定的全部内容,通过项目终期验收后拨付余款。
第六条 创业类和创新类顶尖人才均可按《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发〔2010〕41号)、《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享受购房补贴、生活津贴及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特定待遇。
第七条 顶尖人才专项计划所需资金从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办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启东市引进人才团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大力引进和重点支持能够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尽快实现我市新兴产业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发〔2011〕43号)和《关于实施启东市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市外引进到我市企业工作的创新人才团队和自主创业人才团队。企业(集团)内部安排的人员流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优先引进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动工具等重点转型升级产业领域急需的市外创业创新人才团队。
第四条 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创业人才团队来我市创业,创办企业的注册实收资本不少于30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创新人才团队被我市企业引进,引进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应达到2000万元以上,建有南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二)人才团队中有3名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团队成员,成员中既有技术专家也有管理专家,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先进、能够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员间的专业结构和职责分工合理,可稳定合作3年以上,具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和研究开发目标。
(三)企业引进的创新人才团队,须与用人企业已签订正式工作合同,企业明确成员的工资收入,团队成员每年为企业服务时间不少于4个月。
第五条 对引进的创业创新人才团队给予项目资助和创业投资。
(一)经评审,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给予团队成员总额100-300万元项目资助。
(二)经评审和双方协商,根据投资规模和项目进度,可由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给予人才团队200-1000万元的投资,3-5年后可按“本金加同期国债利息”退出;如损失,按持股比例分担。
(三)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团队给予“一事一议”的特殊优惠。第六条 人才团队专项计划具体评审程序如下:
(一)组织申报。相关企业、创业创新载体负责向市科技局申报,由市科技局负责常年受理。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人才团队专项计划申报书;
2.申报团队成员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或资质证明(证书)和工作经历、相关业绩材料以及佐证其能力水平的材料复印件;
3.创业团队提供所创(领)办企业营业执照、会(审)计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公司章程及创业计划书。创新团队提供与引进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复印件,创新计划书及年薪、股权等待遇证明及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引进人才团队成员如未与所在单位脱离工作关系,必须提供所在单位行政或人事部门关于服务年限和每年服务时间证明; 4.能够说明所实施项目技术状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及其它技术权益证明等。
(二)专家评审。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由市科技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集中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就项目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团队组织、财务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初步名单,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公示。
(三)签订协议。根据公示结果,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最终入选团队名单。市科技局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
(四)资助资金拨付。分三期拨付资助资金,按签订协议后拨付40%;中期考核验收,完成协议书约定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指标,拨付资助总额的30%;完成协议书约定的全部内容,通过项目终期验收后拨付余款。
第七条 引进人才团队成员可按《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发〔2010〕41号)、《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享受购房补贴、生活津贴及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特定待遇。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启东市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大我市重点产业、行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优秀人才向企业一线集聚,进一步形成人才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发〔2011〕43号)和《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外引进到本市企业工作,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211工程”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有学士学位)毕业生,或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或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集团)内部安排的人员流动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引进人才企业必须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重点,拥有科技创新平台,且引进人才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所需。
第四条 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具体申报审核程序如下:
(一)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每年年初,由市人社局负责征集企业紧缺人才需求信息,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编制年度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统一对外发布。
(二)组织申报。每季度末,由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财政局下发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申报通知,组织申报工作。
(三)材料上报和初审。申报材料由企业加盖公章后报企业所在乡镇(园区)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市人社局。申报材料包括《启东市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其复印件;企业资质、研发机构、实施重大创新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复印件;引进紧缺人才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引进紧缺人才专利及科技成果、研究成果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引进紧缺人才参与重大创新项目的证明材料;引进紧缺人才养老保险待遇证明、个税证明等。市人社局进行汇总并提出初审意见。
(四)确定名单。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名单。
第五条 企业紧缺人才可按《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发〔2010〕41号)、《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享受购房补贴、生活津贴及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特定待遇。
第六条 对企业引进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所需的紧缺人才中,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年薪在10万元以上,拥有1项以上转化前景良好的发明专利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曾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经评审,一次性给予10万元项目资助。评审程序如下:
(一)组织申报。相关企业、创业创新载体负责向市人社局申报,由市人社局负责常年受理。申报时应提交《启东市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资助申请表》。
(二)专家评审。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由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集中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就技术水平、项目前景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初步资助名单,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公示。
(三)资金拨付。根据公示结果,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最终资助名单,一次性拨付资助资金。
第七条 企业紧缺人才专项计划所需资金从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支。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社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启东市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1233”产业人才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各种社会资源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实施以才引才,建立健全我市引才工作体系,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市场化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发〔2011〕43号)和《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
(一)各类社会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二)与我市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内外华侨华人社团、海外人才同乡会、人才工作站、留学生组织等。
(三)经事前申报认定、帮助我市成功引进人才的个人。
(四)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
第三条 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市场建设,不断拓展市场外延和业务范围,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条 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专业化人才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在人才猎头、引才荐才、人才评价等方面专业优势,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类创业创新人才,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
第五条 加快引进与我市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大的国内外著名专业人才中介机构,鼓励在我市设立独立人才中介机构或分支机构,并颁发人才中介服务经营许可证,优先安排新进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发放从业资格证书。对具有一定规模、业绩较好、诚信度较高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六条 鼓励企业加强与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采取委托招聘、人才猎头、项目合作等形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凡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列入年度引才公告和紧缺类人才目录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市各个层次的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第七条 鼓励我市人才中介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设人才工作站,聘请业内人才专家和海内外专业人士为“特聘专员”,建立长期人才合作信息互动机制,加快推进政府、人才中介机构与人才载体间三位一体的互动合作引才机制。第八条 鼓励有条件的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或承办政府组织开展的人才开发研究、紧缺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具体业务。经政府认定的委托项目,市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第九条 对引荐人才到我市工作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个人或企业给予奖励:
(一)每引进1个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来启创业的,给予6万元奖励,创新的给予3万元奖励。
(二)每引进1个获得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的,给予2万元奖励;每引进1个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的,给予1万元奖励。
(三)每引进1个获得市“东疆双创英才计划”资助对象的,给予1万元奖励。
(四)帮助企业引进1个正高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研发人才的,给予5000元奖励。
(五)帮助企业引进1个紧缺型工种高级技师,给予2000元奖励。
以上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由企业自主引进的,奖励给企业。
第十条 本办法引进人才的身份确定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正式发文为准。对各类引才计划资助对象的认定,以人才引进我市后两年内有效,其他人才身份的认定,以引进前认定有效。
第十一条 市人社局(市人才服务中心)具体承办引荐高层次人才奖励的申报受理工作。主要程序为:
(一)事前备案。引荐单位或引荐人向市人才服务中心提交《启东市引荐高层次人才事前备案表》,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其他个人代为引荐人才的,还须出具引才委托协议。市人才服务中心每季度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市人才办,市人才办实行内部通报。
(二)奖励申报。人才成功引进并签约后,引荐单位或引荐人向市人才服务中心提交《启东市引荐高层次人才奖励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于每年年底前汇总并提出初审意见,报市人才办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1.引荐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引荐人身份证或护照原件; 2.引进人才身份及资质证明材料原件;
3.引进创业人才的,提供投资协议、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等材料;引进创新人才的,提供劳动合同或合作协议、报酬待遇证明、个税证明、缴纳养老保险证明(如不能提供企业养老保险证明的,须提供关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4.引进企业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明。
5.由引荐单位、引荐人与引进人才双方签字,能证明为引荐与被引荐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认定,并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
(四)根据公示结果,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最终奖励名单,由市财政局按规定拨付奖励资金,其中第九条
(一)、(二)、(三)类拨付方式为确定奖励名单拨付50%、两年后再拨付50%;第九条
(四)、(五)类拨付方式为确定奖励名单后一次性拨付。第十二条 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所需经费从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列支。
第十三条 引荐人才奖励不适用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来启挂职人员。上述对象引荐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另行表彰奖励。第十四条 对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奖励的,追回奖励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启东市鼓励企业建设“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进入本市企业开展工作,促进企业科研、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鼓励本市企业创造条件设立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工作站及进站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依照本办法享有优惠政策。第三条 申请设立工作站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二)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
(三)与相关领域一名以上(含一名)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团队签约,并建立三年以上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明确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任务;
(四)能为“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团队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第四条 工作站主要职责有:
(一)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二)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第五条 市人才办牵头负责工作站设立相关事宜的统筹协调,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具体负责工作站建设管理的业务指导。设站企业是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每年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和运行经费预算,并为签约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配备1名以上的科研助手。
第六条 市人才办负责受理本市企业建立“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的申请,并组织有关专家对照设站条件进行考核、论证及验收审核,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市人才领导工作小组讨论认定并授牌。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与设站企业签订工作站实施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工作站实施期内工作目标。第七条 工作站每年向签约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创新团队提供工作指南,具体包括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和企业技术成果需求等。
第八条 工作站实施期限为三年,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间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摘牌。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批准设立的工作站,按签订协议拨付50%、验收通过拨付50%,分期给予总额20万元的建站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工作站条件改善、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对站内签约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按照《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启发〔2013〕14号)及相关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第九条 申报企业填报《“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申请表》,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有欺诈行为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用人单位今后享受政府资助的资格,追缴已资助的经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获资助的工作站实施期内,每年底前应对当年度工作开展、实施进度等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三年实施期满后,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中共启东市委办公室
2013年4月18日印发
第二篇:引进人才入户
服务编号: 服务名称: 受理机构: 受理窗口: 协办机构: 服务描述:2006 引进人才入户 韶关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户政科 韶关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
1、符合《****市引进国内人才来韶工作的若干规定》引进的各类人才,经市人事部门同意后,对已落实接收单位的,户口应当迁入所在单位的“集体户”或所在镇区人才服务站的“集体户”;对暂时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户口可迁入市中心人才市场“集体户”;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户口可迁入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
2、符合《韶关市鼓励留学人员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引进的年龄在50岁以下的留学人员可凭市引智办加具意见的《留学回国人员及随迁人员入户韶关通知书》到市公安机关办理入户本市的手续。
3、符合《韶关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试行办法》引进民营企业人才的,企业具备建立集体户口条件的,引进人才的户口关系可由企业通过办理集体户口进行管理;企业不具备建立集体户口条件的,引进人才的户口可入市中心人才市场“集体户”(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户口可入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实行统一管理。
4、符合上述规定引进的各类人才申请入户本市,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免交城市增容费;其他引进的人才,免交其本人城
服务类型:
申办对象:
申办资格:
申报材料:
办理地址:
办理依据:
收费依据:
市增容费。办事程序:申请人带齐相关材料到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户政科办证窗口领取《准予迁入证明》,并持《准予迁入证明》回原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迁移证》,再凭两证到迁入地公安分局户政股(门辖下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申请办理 引进的人才 由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引智办确认
1、属毕业生的,凭以下证明:(1)市人事局干部介绍信;(2)户口迁移证;(3)居民身份证;(4)《接收非广东生源高校毕业生证明》(必须加盖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专用章及韶关市教育局章);
2、留学人员凭市引智办加具意见的《留学回国人员及随迁人员入户韶关通知书》及本人相关证件;
3、属民营企业人才,凭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具的证明及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4、随迁家属提供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结婚证,未成年子女的《出生证》或《出生医学证明》,并提供身份证编码。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户政科办证窗口(韶关市城区办事处东城南路3号)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引进人才三个规定的通知》(东府〔2002〕47号)
1、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引进人才三个规定的通知》(东府〔2002〕47
号);
2、《关于对调进外地人员入户收取城镇设施建设费问题的通知》(东府办函〔1998〕81号);
3、粤价费(1)函〔1994〕57号;
1、户口准迁证:4元/证;
2、部分随迁家属要按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
收费标准:
建设资金。
受理时限
受理时间:
联系电话:
投诉电话:
服务网址:
流程图:
流程说明:
即来即办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第三篇:引进人才协议
人 才 引 进 协 议
甲方:新宾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加快新宾县事业发展,经请示县政府同意,面向普通高校引进我县急需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引进人员人事关系落在事业单位,考核合格人员转正后享受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的相关待遇。经甲方面试考核,同意聘用乙方到甲方单位工作,现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应保证所持有毕业证及学位证为国民教育系列之真实有效证件(外国学历、学位应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验证有效);乙方身体条件应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并能胜任应聘岗位工作要求;
二、乙方应按照甲方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到甲方单位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将承担甲方此次人才引进所支出各项费用人民币伍仟元;
三、乙方如被甲方聘用,将保证5年内不向其他单位流动,如违反此约定将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甲方因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所支出的各项费用人民币壹万元;
四、乙方上岗后见习期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甲方将及时按照相关规定为乙方办理顶编、聘用、工资福利确定等各项手续;
五、甲乙双方履行本协议如产生争议,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协议一式二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指印)
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引进人才协议书
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来甲方工作,乙方自愿接受甲方聘用。
二、甲方聘用乙方服务期限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三、在协议期内乙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甲方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3.接受甲方的领导、聘任、考核与管理。
4.服从甲方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
四、在协议期内乙方享有如下权利:
1.依据国家及甲方规定享受相应的国家工资及有关补贴。
2.根据贡献,经甲方评定,享受相应的校内津贴和奖励。
3.依照甲方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及其他公益待遇。
4.依照《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有关规定参加职务晋升。
5.享受《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待遇。
6.对甲方工作有权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批评意见。
7.享有其他应享受的合法权益。
五、在协议期间的前两年内,乙方不能调动工作或辞职、对满两年不满五年,因特殊情况提出调动或辞职,经学校批准,可办理调动、辞职手续。同时,退还学校提供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所分配的住房或学校提供的住房补贴,并取消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在协议期内,甲方本着鼓励所引进的人才扩大海外学术交流的精神,支持乙方短期出国(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访问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乙方连续在海外时间不得超过半年(经批准者除外),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职务、职称、工资及其他相关待遇。
七、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此协议,任何一方自行违约,甲、乙双方均有权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必要时可向甲方上级主管部门申述。
八、在协议期内,如遇到本协议未列事项,双方应本着工作第一的原则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对甲、乙双方具有约束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第五篇:引进人才汇报材料
引进人才工作汇报
尊敬区长及各位领导: 您们好!
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明建院、品牌扬院”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人才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十多年以前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人才引进处于停滞状态,全院正规大学生少,加之人才也有流失,临床医护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造成人才断档状况,科室业务开展滞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滑,医院百废待兴。后来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成立以后,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医院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立足本质,提出了“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明建院、品牌扬院”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院领导班子开拓创新,独辟蹊径,采取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医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有正式职工389人,专业技术人员265人,本科以上学历38人,专科以上学历192人,床位设置100张,科室设置15个,下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心血管内科为重点科室,并有普外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口腔科、中医科等一批特色专科。医院的医疗设施逐步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收入、固定资产翻翻了,社会满意度每年都在96%以上。2012年,通过了二级医院复审,晋升为二级医院。
一、人才工作几点好的做法: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队伍
始终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做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院有名科、科有名医、医有专长”的形式。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6月我院隆重召开题为“大力引进培育人才、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的第一届科技工作大会,会议制定了《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012年人才三年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将累计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20名。
同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采取医疗骨干“走出去”进修培训,知名专家“请进来”临床指导的办法,重视对大学生的选聘,制定我院人才招聘实施方案,每年参加省上组织的大型“双选会”,广纳人才,选聘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的大学毕业生来院工作,搭建了人才成长发展平台,有力的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08年以来,共引进大学生26人(流失5名),目前,新引进的大学生在科室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都能独当一面,医疗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称赞。
(二)、通过“走出去”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技能
我院采取“全员培训、稳定队伍、积极培养、造就骨干、择优引进、整合资源”的办法,每年选派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学习。通过外派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开展各类人才在职培训,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适时调整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将一批年轻的优秀医务人员充实到学科建设的重要岗位,通过搭平台、创条件、教方法、压担子,促使年轻人快速成才。
(三)、严挑细选,精心栽培,保证人才队伍的不断更新
根据医疗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一名大学本科生要经过十多年的学习锻炼才能进入高层次人才行列。为此,我们既重视选才,更在育才上下功夫,缩短人才成长周期。首先,我们对新引进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之后便派往省级医院进修学习,让大学生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技能操作,使之起点更高。其次,进修回来后实施毕业生上岗“轮转”制度。先在全院轮转,一年后根据毕业生自身特长确定科室,到科室后再在各专业组内轮转,打好通科基础,最后确定专科。年轻医生反映,通过轮转,可以熟悉全院情况,可以接触多层次的老师,可以积累各方面知识。再次,新参加工作的青年住院医师,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四晚上必须在病区看书学习,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这一制度,让青年医务工作者从中领悟到做一名合格医生的真谛,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措施,为我院人才队伍的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人才队伍动态管理
为健全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我院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搞终身制 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实行特殊津贴补助的同时,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投诉情况等方面定期进行全面严格的业绩考核;对学科带头人从医疗管理、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者,医院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罚;鼓励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紧跟学科发展的新潮流。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我院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科室合理定编,科学设岗,尤其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动态管理。一是对中层干部的聘任,科室主任、护士长经组织考核后由院长聘任,每年年底进行业绩考核,合格者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制定了聘任细则,实行职称、职务评聘 “双规制”,对一些有才能,技术好,有发展前途的骨干实行低职高聘,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方法,把奖惩制度与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满意度等有机结合,拉开奖金分配档次,在医院内部员工之间建立竞争机制,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思想。
(五)、搭建创业平台,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在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优厚待遇的同时,今年医院做了全面规划,让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回报,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用真情留住人才。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激发了业务骨干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信心。目前,人才梯队培养已初显成效,各科室相继培养了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后备英才,在“外引内培”双管齐下的带动下,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独立思考能力明显提升,诊断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在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医院每年拿出10万元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几年来,共开展新技术16余项,有3余项科研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同时,为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能,经过积极探索,2010年根据宛城区有关人事代理相关文件精神,公开选拔优秀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人事代理,通过个人申请、科室推荐、参加考试、个人述职考核等程序,对符合要求的15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人事代理,使之与正式职工享有同等的进修学习机会及其它福利待遇,这将有效改善聘用制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的现状及稳定聘用制专业技术队伍。通过一系列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促使我院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优化,为我区病痛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更加优质,尤其是我院根据患者需求和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开展手术及坐诊,解决了我市病痛患者外出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问题,让患者不出门便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几年来我院外请专家来院开展手术50余台,其中高难度手术10余台。这些便民措施的实施不但满足了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带教还使我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地处市区,竞争恶劣,经济条件相对差,优秀人才,大学生引来的少是我们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二)、医疗卫生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医生培养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经费使其成才,一时无法改善我院人才断档的窘困。
(三)、医疗队伍骨干力量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经过多年的培养,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选择调往上级医院,或者自主择业的比较多,医院损失严重。
(四)引进人才成了关键问题,可喜的是在人才的引进问题上区委区政府人事部门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简化手续流程,采取了高级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助推我院人才引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