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室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2015年)
根据我国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要求,发挥实验室多学科综合交叉与融合的团队优势,在轨道交通流的动态演变机理、运输计划一体化编制、高速移动单元的高可靠、高安全运行控制、轨道交通灾变形成及预测、高速铁路无线电波传播及干扰等方面开展具有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为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系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实验室围绕以上主要任务并结合四个研究方向,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对自主研究课题进行部署,制订了本自主研究课题指南。
一、课题类别
1、重点课题
研究目标:重点课题是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定位是面向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整合创新资源、解决关键问题、孕育重点突破。
重点课题支持实验室人员围绕实验室重点任务,针对有战略意义的、已有较好基础,并可能产生重大成果和重要研究方向的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通过自主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国民经济和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申请资格:重点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应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动态及需求,具有组织和领导一个研究组开展持续性研究工作的能力。申请课题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或极具中试或产业化潜力的先进技术。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实验室固定人员可申请自主研究课题。
周期:资助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考核指标:
在相关领域权威出版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及以上; 基于课题研究,形成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且成
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一项。
2、探索性课题
研究目标:探索性课题定位是面向领域重要需求,瞄准学科前沿,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探索性课题支持实验室人员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针对一些有创意性的、目前在国际国内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的基础研究,自主选题,力图通过研究得到新的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鼓励开展具有前瞻性、勇于创新的探索性研究;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期望通过此类课题的研究,为在一些新兴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持续研究奠定基础,发表高水平论文,并使实验室获得相关知识储备。
申请资格:探索性课题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前沿。由实验室固定人员或流动人员自由申请,自主选题。
周期:资助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考核指标:
在相关领域重要出版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及以上; 基于课题研究,形成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3、新进人员启动课题:
研究目标:新引进各研究方向的团队研究人员启动课题与人才引进相配套,主要用于新进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工作,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新进人员成长。
申请资格:实验室新引进各研究方向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工作未满一年的),可申请自主研究课题。
周期:资助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考核指标:
在相关领域重要出版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及以上。
二、选题范围
1、轨道交通列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和算法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高速铁路列车流优化控制算法与策略;(2)突发事件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行为建模方法;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风险预测方法。研究目标:
(1)针对国内外现有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形成符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运营状况的列车流优化控制算法框架;(2)结合列车运行的控制过程,建立合理描述列车运行路径选择问题的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3)研究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网络实时客流分配模型并给出相应求解算法;(4)基于大数据分析中的统计优化理论,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多要素、多尺度以及多层次的风险预测模型。
2、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与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面向网络拓扑和客流分布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评估模型与计算方法;
(3)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仿真验证方法。研究目标:
(1)建立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指标体系;
(2)研究面向网络拓扑和客流分布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评估模型;(3)提出基于不确定性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风险计算方法;(4)结合铁路网络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仿真验证。
3、特大客流条件下的点线协同运输组织策略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特大客流条件下多枢纽(站)协同客流组织策略研究;(2)多枢纽客流安全态势的协同推演技术;(3)多枢纽方案的可视化仿真评估技术。研究目标:
(1)研究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设备状态的关联关系,研究不同列车组织方案(大站停车、大小交路等)对客流安全状态的影响,形成单线多枢纽条件下 3 的协同客流组织方案的制定技术;
(2)研究线网客流安全态势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多枢纽客流安全态势时空协同推演技术,为评估多枢纽条件下的协同客流组织提供技术支撑;
(3)研究拥挤条件下的列车数字化建模技术、特大客流条件下的点线衔接仿真技术和安全态势可视化评估分析等关键技术,建立单线多枢纽旅客安全仿真评估系统,实现对多站协同客流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可视化仿真评价。
4、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传输性能测量方法的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基于WIFI车地传输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传输性能测量方法;(2)基于LTE车地传输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传输性能测量方法;(3)不同传输环境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传输性能测量方法;(4)干扰环境中的车地传输性能测量方法。研究目标:
(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传输环境下的测量方法,车地传输性能的测量结合列车位置、速度等信息,可支撑信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包括PIS、CCTV等综合承载业务时,LTE车地传输网络性能的测量;(3)存在同道、临道干扰时,验证车地传输的性能是否满足列控性能的需求;
(4)综合运用实验室现有测量工具,编制测试脚本,实现不同无线接入网和骨干网方式下车地传输性能的测量;
(5)车地传输网络性能的测量方法必须适用于未来可能的专用频段。
5、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调度任务复杂性研究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控制中心调度任务复杂性影响指标体系分析与构建;(2)控制中心调度任务复杂性度量理论、方法及验证;
(3)控制中心调度任务复杂性与情景意识和工作负荷影响关系;(4)不同自动化环境下任务复杂度对调度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目标:
(1)辨识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调度任务复杂性的影响因素,系统地建立多因素、多维度的任务复杂性影响指标体系;
(2)在比较TACOM、TC的基础上,研究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建立适合轨道交通控制中心任务复杂性的量化方法;
(3)通过模拟正常与突发事件任务,基于认知理论与复杂性量化方法,建立任务复杂性与绩效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任务复杂性与调度员情境意识和主观工作负荷关系模型的适用性;
(4)利用关系模型预测FAO系统中调度员工作绩效。
6、车载网络多天线信道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车载网络多天线信道电波传播机制及确定性建模方法;(2)车载网络时变非平稳信道估计方法;(3)车载网络复杂场景信道建模;(4)车对车时变信道动态建模。研究目标:
(1)设计并提出支持多天线的车载网络无线信道射线跟踪仿真器;(2)提出支持多天线的非平稳信道度量准则;
(3)建立非视距复杂场景中的车载网络信道统计性模型;(4)设计并提出车对车场景下动态信道建模方法。
7、高铁时延敏感业务的分布式鲁棒无线资源管理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高速移动性对时延敏感多业务传输的影响机理;
(2)高铁无线通信系统中面向时延敏感业务的跨层优化传输方案;(3)基于局部互连网络的高铁无线通信系统中分布式传输机制。研究目标:
(1)面向高铁无线通信系统的业务QoS需求,构建基于时延特性的多业务流量模型和多业务传输模型;
(2)基于业务传输模型,提出联合物理层、MAC层、传输层的跨层优化传输方案;
(3)探究局部互连分布式协作网络在高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多业务跨层优化传输在高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布式实现方案。
8、智能交通中车对车通信模型和性能分析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车-地同步定位机理及车辆精确位置追踪模型;(2)高速移动场景下车载终端通信可靠性优化模型与算法;
(3)无线信道资源受限条件下的信道接入策略和动态资源管理方法;(4)车对车通信模型、策略与算法。研究目标:
(1)建立基于车-地同步定位的车辆精确位置追踪模型并分析其性能;(2)建立高速移动环境下车载终端通信链路可靠性问题的分析模型,设计能快速求解该类问题的高效求解方法;
(3)针对无线信道资源受限的问题,提出车对车通信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解决信道拥塞问题,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信道接入策略和动态资源管理方法;(4)建立车对车通信的模型,提出基于无线通信的车辆追踪防碰撞等安全应用策略与算法。
三、申请要求 1.申请和审批程序
(1)本年度重点课题申请额度为30-50万元,每个研究方向设立1项;探索性课题申请额度为10-20万元;新引进研究人员启动课题申请额度不高于5万元;
(2)本年度申请者须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3)申请批准的周期一般为1个月;
(4)申请者填写《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申请书》,一式五份,向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同时提交电子版;
(5)收到申报表之后,实验室进行初审,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的资助项目,并由实验室通知课题申请者;
(6)与获批准者签订课题合同书,课题合同书内容应与申报表保持一致,6
但可参考专家评审意见进行适当修改。2.申请时间
2014年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14 年11 月15 日,批准通知时间为2014 年12 月30日前,执行起始时间是2015年1 月1 日。
四、课题管理及经费使用
严格按照《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老师
通讯地址: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编:100044 电话:010-51684773 传真:010-51684773 E-mail: hrma@bjtu.edu.cn 网址: http://rtlab.bjtu.edu.cn/kxyj.asp?id=自主课题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附件: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管理办法》 2.《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申请书》
第二篇: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室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2018)
一、总则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作为我国农业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面对国家需求,致力于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验室在李振声院士提出的“少投入、多产出,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植物科学国际前沿,聚焦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育种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尊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特设置开放课题基金。开放课题的设定和管理规定遵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8】531号)文件精神制定。
开放课题基金面向国内外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学、研究所等单位。凡具备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申请应符合实验室当年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依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后确定。
二、资助范围
围绕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研究方向的领域,以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2.植物养分及光能高效利用 3.植物抗病分子机制 4.株型与光合产物的有效分配
5.作物的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改良 6.染色体工程及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
开放课题应与实验室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相结合。并与实验室现有课题组形成合作研究。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的项目。
三、申请条件
凡申请者请首先确定与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组合作,联合提出申请报告,并须具备下列条件:
1.需在与重点实验室研究组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申请; 2.在所申请的相关领域有相当的理论和技术积累; 3.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的资助范围; 5.应得到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同意;
6.按时提交申请,手续完备,所需资料齐全。
四、申报程序
申请开放课题基金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地填写(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申请者所在单位应签署意见,单位领导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向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报送《申请书》一式2份,同时须提交电子版(PDF文件)申请书至:brzhang@genetics.ac.cn(邮件需抄送合作研究组组长)
开放课题基金的受理申请时间为3月15日—4月15日(以邮戳或者email发件日期为准)。
五、审批程序
开放课题基金的评审按同行专家评阅决定的程序进行。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
六、课题及成果管理
开放课题资助年限一般为2年。
重点实验室对每项开放课题根据申请者要求,确定一位实验室的课题组长作为该项开放课题的项目合作者,并负责开放课题基金的实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研究计划有较大变动,须经重点实验室审批。2.经费管理
(1)每项课题经费将直接下达到重点实验室内部申请者的合作研究组,不外拨。
(2)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为开放课题投入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3)开放课题经费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材料费、分析测试费、仪器设备租用费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内外刊物的论文发表费以及客座研究人员来重点实验室工作的津贴、补助、交通费和住宿费。
(4)课题结束后,课题研究人员应及时作出经费使用决算。3.课题监督
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课题进展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时,有权调整或中止项目及资助。
4.课题验收
课题结束后2个月内,申请人员应认真填写《课题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成果目录和论文目录等。报告经项目合作者审查签署意见后,交由重点实验室验收。逾期不按要求提交总结报告者,取消其今后申请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资格,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课题实施结束后完成既定要求,达到预定目标的,若需继续深入研究,可向本重点实验室提出申请,并其研究课题确有重大研究价值需继续追加资金的,报学术委员会同意后方可追加资金予以支持。
5.成果说明
申请人员在开放课题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包括专利、学术论文的知识产权等),归研究者个人与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时,按研究者实际工作量确定署名顺序,并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基金资助。
七、经费下拨
每项开放课题总经费为10万元人民币。
项目经费下拨时间为课题被批准后的1个月内一次拨付。
注:上述规定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
………………………………………………………………………………………………………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10010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 系 人: 张佰茹(010-64806537,brzhang@genetics.ac.cn)
第三篇: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室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领域2012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为了促进桥梁工程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根据长沙理工大学《关于省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精神,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领域研究基地(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研究基地重视多学科、多产业的相互渗透,鼓励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与集成。
长沙理工大学热忱欢迎和邀请桥梁工程领域国内外科研人员来研究基地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桥梁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特制定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领域研究基地2012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一、开放基金资助领域与范围
1.资助范围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领域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应紧密围绕桥梁工程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以及相关公益性技术研究,结合我校研究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资助意义重大、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12年,研究基地对于意义重大,并可采用研究基地现有大型先进设备与装备开展前沿性技术与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方向,进行重点资助。2.资助研究领域方向(2012年资助方向)(1)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桥梁耐久性与运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桥梁施工及其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桥梁承载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理论 桥梁抗风数值模拟与抗风安全控制技术 隧道施工力学与安全监控技术
(2)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桥梁工程施工期与运营期安全控制技术与分析评价软件系统 桥梁施工期与运营期安全监测系统开发与装备制造 灾变条件下桥梁安全防控技术与装备制造
(3)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研究 桥梁工程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研究
主要资助以上桥梁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专利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转化等项目。
二、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程序与注意事项
1.申请者条件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2)本校在读博士生(须经导师推荐);(3)具有正高职称科技人员原则上不资助,(4)已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的相关研究内容原则上不支持。2.项目申请与立项程序
(1)项目申请。项目申请者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2)项目初审。研究基地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3)项目评审。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会议评审;(4)项目立项。研究基地负责人在项目公示后对项目进行批准。(5)项目合同。项目立项后2周签订项目研究合同。3.注意事项
(1)资助项目数与额度。每个研究基地资助不超过9个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1万元,重点项目资助3-5万元。
(2)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必须符合本《指南》资助范围的要求;一般已获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不再资助。申请重点项目要求与基地人员实质性合作。
(3)开放基金申报时间2011年12月6日至2011年12月21日,12月28日前确定资助项目并公示。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者从网站下载《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书》且 2
认真填写。
申请书(一式4份)随同、个人简历(本校在职在读博士生导师推荐信)一份,于2011年12月21日前寄(送)到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逾期申请书不予受理。
(4)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申请者一次只能申请1个项目;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副高职称)的项目申请数,与在研的开放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2项,不能同时主持2个项目。已获得资助者完成项目研究后,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三、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要求
1.项目成果要求
(1)重点项目:在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上公开发表论文4-5篇以上,或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或获得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2篇SCI和EI收录论文才能结题2项。长沙理工大学以外单位人员申请获得的重点项目结题时,要求成果体现与基地人员的实质性合作证明、并提交使用基地试验设备的使用记录。
(2)一般项目:在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1篇EI收录论文,或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获得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2.项目结题材料
项目完成后须提交结题报告、项目研究成果原件或扫描件。3.项目成果标注要求
(1)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注明为本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若开放基金项目承担者为长沙理工大学的科技人员,所提交的全部学术论文必须以研究基地为第一署名单位;若开放基金项目承担者为外单位研究人员,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以本研究基地为第一署名单位。
(2)成果单位署名: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理工大学),英文:Key Laboratory for Safety Control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unan Province;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英文:Hunan Province Research Center
for Safet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英文:Hunan Province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3)成果标注。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和奖励申报等都应进行标注,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英文: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Open Fund of the Key Laboratory for Safety Control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unan Province;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英文:Hunan Province Research Center for Safet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英文: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Open Fund of Hunan Province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Bridg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代章)
2011年12月6日
第四篇:血液透析室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
血液透析室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
一、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二、急救仪器、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三、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四、药品管理合格率≥95%
五、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95%
六、核心制度知晓率≥90%
七、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
八、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满意度≥98%
九、年计划达标率100%
十、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十一、科室绩效考核方案知晓率≥80%
十二、手卫生依从性≥95%
十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故、院感爆发处理上报流程知晓率100%
十四、职业暴露处理上报流程知晓率100%
十五、消毒登记监测合格率100%
十六、年事故发生率为0
十七、门诊住院登记完整率100%
十八、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第五篇: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范文模版)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山大学)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2006年参加了全国生命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本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候选类实验室,复评后被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徐安龙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亚平院士。
实验室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的成灾机理、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2)动物病害控制;(3)基因资源和功能;(4)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控制。在进行基因资源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先导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动物病害控制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
近年来,实验室在4个研究方向上成效突出,并逐年取得进步。仅2008年,实验室实到科研经费6000多万,其中50%以上属国家级课题经费。主持的61项国家级项目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含课题)8项、国家“863”项目(含专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实验室当年发表SCI科研论文13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篇,影响因子大于5(<10)的11篇,并获多项专利授权。2006年至2009年,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实验室在害虫生物防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控制、海洋动物免疫机制、RNA科学与技术、以及植物适应性进化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61名,其中教授31名(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副教授11名,讲师10名,助教1名,技术人员6名,管理人员2名。45岁以下的人员占72%,获博士学位的人员占82%。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实验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布局,设臵了比较免疫学与有害生物控制、水稻病虫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技术、水生经济动物重要病原致病机理及控制技术、新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和调控网络、进化基因组学与有害生物控制、生态系统健康与有害植物控制等13个研究团队。
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建设,涵盖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实验室面积2万余平方米,已建立基因组学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细胞影像与分析平台,生物超微结构分析平台和鱼类养殖系统平台5个研究平台,拥有30万元以上的新型大型仪器设备达到29台(套)。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共研究平台的管理,所有研究平台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在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及考核制度”、“实验室资助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制度”、“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制度”、“实验室资助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制度”、“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等,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促进实验室与国内外人才交流,我室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包括2005年举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Immunology-An Amphioxus Story”、2007年举办的首届“基因组学与进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国际会议促进了中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室的国际学术影响。实验室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出外进行学习交流,2005年至2008年间,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9人次。实验室还设有开放研究基金和访问学者基金,欢迎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者申请。
实验室将在现有基础上对研究方向做进一步凝练,加强不同方向和研究团队之间的交叉融合,力求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实验室运行管理上,将对管理制度做进一步完善,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实验室已致力于新网站的建设,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管理电子化,促进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管理办事的效率。在依托单位中山大学的有力支持下,实验室将一如既往地在科研、人才、管理等方面全力发展,争取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