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2:5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渝建发„2012‟153号

主城各区城乡建委(轨道办),两江新区建管局,北部新区建设局,高新区建设局,经开区建设局,江津区城乡建委,璧山县城乡建委,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建设和运营安全,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我们组织制定了《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该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登记审查,登记号为渝文审„2012‟32号。

附件: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2012年11月16日

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建设和运营安全,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建

—1—

设及作业安全保护方案的制订和备案、安全保护与巡查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乡建委)是本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及作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轨道办)负责实施。

第四条

凡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在批准项目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之前应有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项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书面专项审查意见。

第五条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轨道集团)负责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技术校核、安全保护方案审订、线路巡查、日常监督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 控制保护区范围

第六条

规划、在建以及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应当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轨道线路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车辆段、控制中心、变电站及各类轨道专用管网(线)沟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十米内;

(四)过江、过河桥梁上、下游各二百米内。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具体范围和保护要求应当在线路控制规划中明确。

第七条

若遇滑坡、大面积填方、溶洞、采空区、高含水率等地质条件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控制保护区范围的,由市城乡建委会同城乡规划部门审核确定。

第八条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扩)建工程。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在报批规划和初步设计之前应当征得市城乡建委书面同意。其中,建设住宅、医院、学校等永久建筑,还应当满足环境影响控制要求:

距离轨道交通钢轮钢轨系统地下线路结构外边线两侧原则上不宜小于20米、地面和高架线路外边线两侧原则上不宜小于30米;距离跨座式单轨

—2—

系统地面和高架线路外边线两侧原则上不宜小于15米。

第九条

市轨道集团受市城乡建委委托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标识和标志。

第三章 建设项目管理

第一节 土地出让

第十条

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地块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在进行土地出让时,应在出让条件中明确地块与轨道交通的空间关系(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设置有出入口及通道、通风竖井、冷却塔等附属设施,并应征求市城乡建委书面意见。

第二节 方案设计

第十一条

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确需进行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向规划部门报批方案设计之前,应当征求市城乡建委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提交下列资料(一式两份):

(一)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征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函;

(二)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

(三)选址意见书、建设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复印件)或建设用地批准书;

(四)项目全称、用途和计划开竣工日期;

(五)总平面图(1:500地形图上标出与轨道交通的平面位置关系);

(六)轨道交通控制保护设计专篇及电子光盘(含轨道交通设施保护方案设计图说);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第十二条

市轨道办负责接收申请材料,并在二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审查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审查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3—

第十三条

市轨道办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

市轨道办根据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关系复杂程度,可自受理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函告市轨道集团,将项目方案设计相关资料送市轨道集团进行技术审查,市轨道集团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技术审查意见报市轨道办。

对轨道交通安全影响大、需进行安全评估的建设项目,市轨道办应当书面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评估单位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完成后由市轨道办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安全评估和专家评审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限。

第十四条

第三方评估单位应具备综合勘察设计甲级资质,配备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轨道交通的特性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有良好的信誉。

项目建设单位可从符合要求的第三方评估单位中自主选择,但第三方评估单位不得与所评估项目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三方评估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评估工作,对作出的评估结论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市城乡建委的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

市城乡建委应当将专项审查意见告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报批方案设计时,应当提供市城乡建委的书面专项审查意见,供审批部门查验。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经市轨道办审查后,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对确需修改且涉及总平面布置、与轨道交通的空间关系、建设规模(层数、高度)等方面的调整,应由建设单位将调整后的方案设计报原审查单位(市轨道办)重新审查。

第三节 初步设计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已批准的项目方案设计,在报批初步设计之前,应当征求市城乡建委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征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函;

(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项审查意见及附图(复印件);

(三)总平面图(1:500地形图上标出与轨道交通的平面位置关系);

—4—

(四)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初步设计专篇及电子光盘(含轨道交通设施保护方案设计图说);

(五)建设项目勘察报告(初步勘察深度以上)及其质量审查合格书;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第十八条

市轨道办对申请人提交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资料的形式审查,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执行。

第十九条

市轨道办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第二十条

市城乡建委应当将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告知初步设计审批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报批初步设计时,应当提供市城乡建委的书面专项审查意见,供审批部门查验。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经市轨道办审查后,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对确需修改且涉及总平面布置、与轨道交通的空间关系、建设规模(层数、高度)、结构体系、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调整,应由建设单位将调整后的初步设计文件报原审查单位(市轨道办)重新审查。

第四节 施工图及其他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执行市城乡建委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书面专项审查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将施工图送审图机构审查时,应向审图机构提交市城乡建委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说明执行情况。

审图机构应当作出施工图文件是否符合方案及初步设计书面专项审查意见的明确结论,并出具项目施工图设计轨道交通专项审查意见书。

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的建设项目施工图一经审图机构审定通过并经市轨道办备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若确需变更,应按照相关建设程序重新报批。

第四章 安全保护方案及备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项目建设及作业单位或

—5—

者个人应当会同市轨道集团制定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保护方案。

第二十四条

市轨道集团自接收项目建设及作业单位或者个人编制的安全保护方案后,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提出修改要求,并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审订,同时项目建设及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市轨道集团签订安全责任书和完善其他安全管理手续。

第二十五条

安全保护方案经市轨道集团审订后,项目建设申请人应当报市轨道办备案,备案时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的函;

(二)施工图审图机构出具的项目施工图设计轨道交通专项审查意见书;

(三)市轨道集团关于安全保护方案的书面意见。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应提交本条的(一)、(三)项材料。

第二十六条

市轨道办收到建设及作业申请人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备案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应向施工许可证发放机关提供市轨道办出具的建设项目备案意见书;无市轨道办出具的建设项目备案意见书,施工许可证发放机关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五章 安全保护和巡查

第二十八条

参与项目建设和作业的各方应当严格执行备案的安全保护方案,并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项目建设及作业在正式施工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作业单位应当提前书面告知市轨道集团,接受其安全巡查。

第二十九条

市、区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条

市轨道集团应当编制项目建设及作业安全保护和巡查方案,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保护;根据市轨道办审查同意的项目建设方案并按备案的安全保护方案实行监督,并负责控制保护区内的巡查工作。

项目建设及作业安全保护和巡查方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保护和巡查责任人:按“一对一”方式进行保护和巡查,即一个项目对应一个责任人;

—6—

(二)保护和巡查频率:远期规划线路保护和巡查责任人每月到项目现场一次,工可规划线路保护和巡查责任人每两周到项目现场一次,在建或运营线路保护和巡查责任人每周到项目现场两次;

(三)保护和巡查记录:对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及作业单位是否按照审定的安全保护方案实施进行确认,并对第三方监测单位是否履行职责予以确认并检查监测结果;在保护和巡查记录中应有建设、施工、作业和监测等单位项目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建设单位应督促设计、施工和监测单位相关负责人予以配合签认;

(四)保护和巡查报告:形成定期保护和巡查报告。

第三十一条 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是对轨道交通隧道、高架桥墩等既有设施进行监测,并按照《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市轨道集团在保护和巡查过程中,发现单位或个人有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采取措施消除妨害。对拒不采纳的单位或个人,市轨道集团应当及时报告市城乡建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核实查处。

第三十三条

项目建设及作业竣工后,项目建设及作业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市轨道集团出具建设及作业竣工情况报告,并报送市轨道办。

第三十四条

市轨道集团应委托监测单位对运营线路的隧道、高架桥墩等设施四个月监测一次,对重大风险源两个月监测一次。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凡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违规建设或作业时,依照《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处理。详附件一。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作业,主要是以下内容:

(一)拆卸建(构)筑物;

(二)爆破、地基加固、挖掘、灌浆、喷锚、钻探、打井;

(三)敷设或搭架管线、吊装等架空作业;

(四)取土、采石、挖砂、疏浚河道;

(五)大量增加或减少轨道交通建(构)筑物载荷的活动;

(六)其他可能影响或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作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保护方案,是指项目建设单位及作业单位

—7—

或者个人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前,会同市轨道集团编制完成,其内容包括项目及作业开工时间、工期、施工工艺、爆破控制、地下水监测、基坑或边坡挡墙支挡方案、轨道交通相关建(构)筑物及设施监测、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第三十八条

市轨道集团根据本办法制定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安全保护和巡查实施细则,并报市城乡建委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委负责解释。

—8—

第二篇: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工程专项审查办事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工程专项审查

办事指南

一、审查依据:

(一)《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1】第6号);

(二)《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渝建发【2012】153号)。

二、审查事项及轨道控制保护区范围

(一)审查事项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

1、建设工程方案专项审查;

2、建设工程初设专项审查;

3、建设工程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方案备案;

4、作业备案。

(二)轨道控制保护区范围

规划、在建以及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

1、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轨道线路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3、出入口、换乘通道、通风亭、风井、风道、冷却塔、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及各类轨道专用管网(线)沟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4、过江、过河桥梁上、下游各二百米内。

若遇滑坡、大面积填方、溶洞、采空区、高含水率等复杂地质条件或因轨道建设及运营安全需要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控制保护区范围的,以市城乡建委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的范围为准。

三、提交资料

(一)建设工程方案专项审查

1、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征求市城乡建委意见的函(1份、盖章原件);

2、《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项审查意见申请表》(1份、盖章原件);

3、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文件(1份、盖章复印件);

4、选址意见书、建设基地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或建设用地批准书(1份、盖章复印件)

5、总平面图(1:500地形图上标出与轨道交通的平面位置关系)及电子件(2份、盖章原件);

6、轨道交通控制保护设计专篇(1份、盖章原件);

7、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文件(1份、盖章复印件);

8、其它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二)建设工程初设专项审查

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征求市城乡建委意见的函(1份、盖章原件);

2、《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项审查意见申请表》(1份、盖章原件);

3、建设项目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附图(1份、盖章复印件);

4、总平面图(1:500地形图上标出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的平面位置关系)(2份、盖章原件);

5、轨道交通控制保护设计专篇(1份、盖章原件);

6、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1份、盖章复印件);

7、建设项目勘察报告(初步勘察深度以上)及其质量审查合格书(1份、盖章原件);

8、其它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三)建设工程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方案备案

1、向市城乡建委申请备案的函(1份、盖章原件);

2、《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备案登记表》(1份、盖章原件);

3、轨道建设或运营单位关于安全保护方案的书面意见(1份、盖章原件);

4、施工图审图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书(1份、盖章原件);

5、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电子文件(1份);

6、安全保护方案文件(1份、盖章原件);

7、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合同(1份、盖章复印件);

8、第三方监测单位资质证书、委托监测合同(1份、盖章复印件);

9、其它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四)作业备案(仅限控制保护区内作业项目)

1、向市城乡建委申请备案的函(1份、盖章原件);

2、轨道建设或运营单位关于安全保护方案的书面意见(1份、盖章原件)。

3、其它需要说明的与轨道交通有关的资料。

四、办理程序

(一)信息审查和提资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轨道交通专项审查申请前,登陆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完成注册、信息审查和申请轨道提资。

(二)接件

1、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持专项审查所需资料,向市城乡建委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轨道处/轨道办窗口提出专项审查申请,并同时在重庆 3 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系统上提出专项审查申请。

2、市城乡建委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轨道处/轨道办窗口工作人员在核对资料形式要件后,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或完善的全部内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审查通知单。

(三)专项审查

1、方案阶段专项审查

市城乡建委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项审查意见。

对轨道交通安全影响大、需进行安全评估的建设项目,市城乡建委书面告知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评估单位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完成后由市城乡建委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安全评估和专家评审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限。

2、初设阶段专项审查

市城乡建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专项审查意见。

3、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方案备案

市城乡建委收到建设及作业申请人的备案申请后资料齐全的,2个工作日内作出备案意见书。

4、作业备案

市城乡建委收到建设及作业申请人的备案申请后资料齐全的,2个工作日内作出备案意见书。

(四)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城乡建委在规定时限内作出不予通过的书面意见,并说明理由:

1、轨道交通控制保护设计专篇编制深度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

2、专项审查意见为不通过的;

3、违反相关建设程序的。

(五)若因特殊情况导致专项审查难以在规定工作日内完成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向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出具延期办理通知书。

五、申报窗口及承办处室

(一)申报及发件窗口:市城乡建设政务服务中心轨道处/轨道办窗口,联系电话:63521336。

(二)承办机构: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联系电话:63838200。

网上提资、报件网址:http://113.207.113.49:6002

第三篇: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第二章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系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当听取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建造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其他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第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备、设施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并不得载客。

第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规划、消防、土建、人防、供电、特种设备、工程档案、建筑节能、无障碍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运营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不得少于1年。试运营期满,设备、设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可以投入正式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运营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弯道内侧建造影响行车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种植影响行车安全的树木。

已有树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运营单位应当会同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制定解决方案,由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依法进行修剪或者移栽、更换树种。园林绿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协调,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确需进行前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经许可从事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跨越、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会同运营单位评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评估影响运营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第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敷设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地下管线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管线的巡查、维护和管理,保障管线安全运行,避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十九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

第二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运营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运营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运营工作;

(五)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先期应急处置方案和特殊情况下的运营组织方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运营安全事故。

第二十一条 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运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二)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运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列车驾驶员应当遵守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驾驶中不得从事与驾驶列车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按照预案和操作规程要求行驶。

第二十五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定期对包括车辆在内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车厢内及轨道线路、隧道应当配置报警、紧急照明、防护、救援、灭火等设备,设备应当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规范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定期对各类安全标志进行检查和维修,保持完好。

第二十九条 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通讯、用水等需要。

第三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行;无法恢复运行的,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

第三十一条 因气象、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第三十二条 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的携带物品可以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实施安全检查措施期间,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十三条 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工作证件;

(二)文明礼貌,尊重受检查人;

(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四)不得损坏受检查人携带的合法物品;

(五)发现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

(四)不得实施阻挡车门、屏蔽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和其他影响列车正点停靠、驶离的行为;

(五)不得从事兜售物品、散发广告或者反复纠缠、强行讨要以及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影响乘车秩序的行为。

运营单位应当明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发现第一款第(五)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从劝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线路、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强行上下列车;

(四)向列车、机车、维修工程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五)损坏车辆、隧道、轨道;

(六)损害和干扰机电设备,架空电缆和通讯信号系统;

(七)翻越、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和闸门;

(八)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九)损坏、擅自移动安全标志;

(十)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第四篇: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 [2007]196)重 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25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渝办发〔2007〕19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

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渝府发〔2007〕65号),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本市城镇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本行政区域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本行政区域内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人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人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本行政区域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其他公共卫生任务。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的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诊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一个街道办事处或3万―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服务人口一般为0.5万―1万人。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或小于0.5万人的居委会,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社区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应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整合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医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通过结构与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三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校验、日常考核与监督管理。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同意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30日内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卫生行政部门有权依法撤销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规定的审批决定。

第十五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

(三)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及规章制度;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属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的相关证明,机构负责人、财会人员的身份证等相关证明;

(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需设备和资金证明;

(六)选址报告和标明主要科室及比例的建筑设计平面图;

(七)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批准的,发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批准书》;不予批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在取得《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批准书》后,应在一年内设置,超过有效期未设置的,应重新申办设置审批手续。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必须向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三)规章制度(细化);

(四)常用药品清单。

(五)第十六条第(三)、(四)、(五)、(六)、(七)款之规定。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执业登记:

(一)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核准事项;

(二)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业务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或内部布局不合理;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

(六)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第二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校验期为一年。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校验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工作,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校验期满前1个月应向原发证机关书面提出校验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校验申请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的相关证明,机构负责人、财会人员的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

(三)校验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总结与各项统计信息资料;

(四)市、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

(二)处于限期整改期间或停业期间的;

(三)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不合格的;

(四)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变更名称、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服务范围的,或因扩建、改建、迁建原因需停业的,按相关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

(一)名称、执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及分类性质;

(三)注册资金;

(四)服务范围;

(五)诊疗科目;

(六)房屋建筑面积、住院床位、日间观察床位;

(七)服务对象;

(八)职工人数;

(九)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十)核准登记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

(十一)有效期限。

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诊疗科,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或其他诊疗科目。

第二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范围和人口情况,合理配置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超过50张。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二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行政区域内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具有业务管理、指导职能。

第二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重庆市+所在区县(自治县)名+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县(自治县)名+所在街道办事处名+所在居委会或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专用标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应定期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三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

第三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第三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求,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相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三十五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

以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三十六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七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在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备案后,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依照国家规定接受全科医师的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高等医学院校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或岗位培训后,方可在全科医疗岗位工作。第三十九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四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 执业规则

第四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四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及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相关制度。

第四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第四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四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四十六条 市及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因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的大中型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历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四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四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或由政府组织统一配送。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7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17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重庆市电力公司电缆检修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缆检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庆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电缆检修管理,建立“标准统一、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管控有力、运转高效”的运维检修管理体系,规范电缆检修流程,提高电缆检修质量,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对电缆检修(包括电缆、附件、附属设备及附属设施)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及要求、评价与考核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供电局、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以下简称电缆运维单位)所辖的电力电缆检修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公司运检部)职责

(一)负责公司所辖电缆检修的归口管理,贯彻执行上级电缆检修管理制度和标准。

(二)组织制定公司电缆检修管理实施细则和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电缆检修专业管理工作。

(三)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电缆运维单位电缆检修专业管理。

(四)负责审批各电缆运维单位上报的检修计划并监督执行。

(五)组织、指导及协调解决电缆检修共性问题和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问题,制定措施并督促执行。

(六)组织开展电缆检修统计、专业分析和总结工作,及时掌握所辖电缆检修情况,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七)组织召开电缆检修专业会议、专业技术交流、竞赛和培训,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信息系统在电缆线路管理中的实用化应用。

第五条电缆运维单位职责

(一)负责所辖电缆的检修工作,贯彻执行上级电缆检修管理制度和标准,落实上级单位工作要求。

(二)组织编制所辖电缆线路管理规章制度、现场检修规程、标准化检修作业指导书(卡)。

(三)负责电缆检修统计、专业分析和总结工作,掌握所辖电缆检修情况;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制定提高电缆检修管理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四)开展电缆线路的缺陷管理工作;负责信息系统在电缆线路管理中的实用化应用,做好相关检修记录在PMS等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录入和维护等工作。

(五)根据电缆线路设备巡视、检测结果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编制所辖电缆线路、月度的改造、检修计划。

(六)根据安全目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做好危险点控制和事故预想,组织反事故演习活动,建立快速抢修机制。

(七)进行电缆检修统计和总结,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制定并落实防范、整改措施。

(八)落实有关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第六条 公司电科院(以下简称电科院)职责

(一)指导开展电缆状态检修的设备评价工作。

(二)参与重大设备障碍和事故的调查分析。

(三)负责电缆设备检修技术监督、事故调查、技术标准及反事故措施的宣贯和监督执行等。

(四)开展电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开展电缆检修相关技术的交流及培训等。

第三章 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电缆检修主要原则

第七条 电缆检修指国网公司《电缆线路状态检修导则》(Q/GDW 455-2010)规定的A、B类和部分C、D类检修项目,主要包括设备整体性的解体修理、更换;局部分解、检查、修理、更换;停电状态下的诊断性试验和一般性消缺;带电检修、消缺等工作。第八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通过规范和强化电缆检修管理,提高电缆线路专业化检修水平,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消除电缆线路故障,确保电缆线路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第九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开展专业化检修。城市电网电缆规模较大(电缆长度500km以上)的可设电缆运检中心,负责各电压等级电力电缆的运检工作。没有成立电缆运检中心的,电缆检修工作应由输电、配电运检工区专业班组负责。

第十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开展标准化检修,建立健全电缆检修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十一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质量监控和成本跟踪,优化检修工作流程和策略,提高电网资产运营效益和全寿命周期健康水平。

第十二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规范设置电缆检修管理机构,建立电缆检修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电缆检修、试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建立检修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明确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职责,落实人员责任。

第十三条 电力电缆线路应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和分界点。输电、变电、营销、客户之间界限应划分清晰、有据可查,避免出现空白点(区段)。同时,以GIS(电网资源图形管理系统)为抓手,加强异动电缆线路的管理。

(一)变电站电缆出线:以变(配)电站出线开关柜内电缆出线电缆头的搭接点为分界点,搭接点属于电缆运检;110千伏及以上GIS型电缆终端,以电缆终端与GIS设备连接的法兰为分界点,法兰以下电缆侧属于电缆运检。

(二)与架空线路分界:以电缆终端搭接点为分界,搭接点属于电缆运检。

(三)用户电缆线路以供电合同资产分界点分界,分界点以上属电缆运检。

(四)低压配电电缆线路:以表箱为分界点,表箱前属于电缆运检。

第二节 状态检修

第十四条电缆线路状态评价及检修策略

(一)电缆运维单位应做好电缆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确保电缆设备健康,减少重复停电,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二)电缆运维单位应依据《电缆线路状态检修导则》,结合实际制定状态检修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设备风险评估、检修决策、检修计划、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等工作流程,明确状态检修管理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

(三)电缆运维单位应按照《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通过持续开展电缆设备状态跟踪监视,综合停电试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等各种技术手段,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健康水平。

(四)制定检修策略应结合电网发展、技术更新等要求,对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确定合理的检修实施时机。

(五)电缆运维单位应根据电缆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形成检修策略,完成状态检修方案的汇总及上报审批,合理调整电缆设备检修周期。

(六)电缆运维单位应推广应用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和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状态检测装备配置,提高电缆状态管理水平。

第三节 电缆检修计划制定及实施

第十五条 电缆检修包括计划检修、临时检修和故障抢修三类。

(一)计划检修指列入和月度检修计划的维修、改造、试验等检修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

(二)临时检修指未列入和月度检修计划,需要适时安排的检修工作,主要包括电缆设备故障及安全隐患处理、消缺。

(三)故障抢修指因遭外力破坏或不可预期的故障,需立即实施的检修工作。

第十六条 检修计划编制与审批

(一)检修计划分检修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

(二)应加强电缆检修计划与电网检修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减少和避免因电缆检修工作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在电网高峰、重要保电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检修工作。

(三)各单位运检部应制定检修计划的要求与原则,制定本单位检修计划。

第十七条检修计划实施

(一)检修计划实施应贯彻执行有关检修专业管理规范、制度和标准,以消除设备缺陷和实施安措、反措为重点,合理安排设备停电检修。

(二)编制检修作业指导书(卡),实施检修作业标准化管理。

(三)加强停电检修计划管理,强化停电检修计划的综合协调和刚性管理,完善停电计划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控制重复停电次数,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第十八条临时检修与故障抢修

(一)规范和完善电缆线路故障抢修工作流程,明确临时检修与事故抢修指挥、人员、工具、物资、通信、车辆等方面配置和要求,以保证事故及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快速组织抢修与处理。

(二)开展故障抢修标准化管理,实现抢修流程、现场作业、装备及工器具、备品备件配置的规范统一。

(三)编制电缆线路设备备品备件配置标准,建立备品备件台帐目录,确保“帐”、“卡”、“物”相符。第十九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根据国家电网公司《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积极推进10千伏电缆不停电作业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条 负责电缆运检的工区应做好电缆检修技术档案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按月进行电缆检修情况分析报告与分类统计上报,及时调整检修计划。

第四章 评价与考核

第二十一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建立健全电缆检修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制定评价与考核标准与细则。对电缆检修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予以奖励;对电缆检修管理工作严重失职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应从严处罚。

第二十二条 公司运检部应充分利用PMS、GIS等信息化平台,对电缆检修管理进行评价,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检修计划与执行情况、检修质量、总结报表等。

第二十四条 电缆运维单位应根据评价与考核结果,针对检修环节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和工作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实现检修整体水平提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公司运检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安全保护区相关法规摘要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划控制区、安全保护区内容摘要) 第四条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轨道交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其所属的上海市城......

    《重庆市文明社区创建与管理办法(试行)》

    渝委办发〔2007〕30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文明社区创建与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

    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59号 【发布日期】2013-09-04 【生效日期】2013-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州市人......

    福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福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轨道交通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吉林政协委员建议设置禁讨区 称90%乞丐已......

    村级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试行)

    通江县扶贫小额信贷村级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由驻村帮扶单位提供资金,为贫困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