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说个人所得税热点案例Ⅰ
细说个人所得税热点案例Ⅰ
课程介绍:
各种福利或奖励政策一直都是企业用以激励员工,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伴随着这些内部优惠、奖励、补贴的发放,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也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不当的筹划,对员工极有可能造成“多发少拿”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同奖励形式下个人所得税的不同处理,也成为了企业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您是否了解:
向员工低价出售自产货品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个税手续费返还奖励给员工需要交哪些税? 员工内部优惠价购房是否免税?
哪些区域性奖励是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的?
铂略财务培训本次课程,深度剖析多个企业经营中常见的个人所得税疑难案例,理论结合实践,帮助企业财务管理者掌握个人所得税处理的技巧。细说个人所得税热点案例Ⅰ 案例一:向员工低价出售自产货品
L公司是化妆品生产企业,旗下有众多高端化妆品品牌。根据公司的政策,每位员工每年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10件公司未贴标的化妆品。L公司员工小李在2015年3月以120元/瓶的价格购买了10件未贴标的某品牌乳液,该乳液的生产成本为80元/瓶,市场零售价为899元/瓶。
请问:小李是否需要就差价部分作为工资薪金缴纳个税?由于化妆品的品牌价值很高,应如何定价未贴标产品的价格? 案例二:房地产企业向员工赠送/低价销售房屋
A公司为房地产企业,2015年5月开发了一片住宅区。经A公司商议决定:-对于5年以上的高管,每人奖励一套住房,市场价每套150万元;-对于5年以上工龄的员工,以正常销售价格的60%为内部优惠价格;-对于5年以下工龄的员工,以正常销售价格的80%为内部优惠价格。假定该商品房正常的销售价格为8000元/平方米,平均建造成本为4000元/平方米。
请问:获得奖励住房的高管应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以内部优惠价格购买房屋的员工是否需要就差价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有较好的筹划方式? 案例三:个税手续费返还的税务处理
D公司和E公司属于同一家母公司控制,三家公司的财务工作都由D公司的财务人员负责。2015年3月,三家公司取得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共计20万元,D公司希望将所有的返还奖励给D公司的财务人员。
请问:D公司是否可以将获得的个税手续费返还用于办税人员的奖励?还是只能将本公司的个税返还部分用于奖励?办税人员是否需要就获得的奖励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还需要缴纳其他的税? 案例四:竞业限制补偿的个税缴纳
张先生是A公司技工,已在该公司工作5年。2014年10月,因公司受行业影响,经营不景气,张先生被裁员,获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00000元。同时,张先生与公司签订了《竞业限制补偿协议》,取得竞业限制补偿金80000元,对该款项公司和张先生均同意随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同时一次性支付。请问:张先生是否需要就该解除合同补偿金和竞业限制补偿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缴纳?如果张先生与公司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分2年按月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公司应代扣代缴张先生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案例五:区域性奖励政策
Y公司是微电子装备企业,属于北京市朝阳区管辖范围。2015年2月,朝阳区决定对区内纳税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奖励,Y公司的5名高管人员分别获得每人3万元的奖励。
2015年3月,为鼓励研发,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挂靠在市政府(市党委)的服务外包协会直接向Y公司的研发团队发放科研奖金5万元,其中研发主要成员李先生和张先生每人获得1万元,其余6名成员,每人获得5000元。请问:Y公司的5名高管人员是否需要就区内的奖励缴纳个人所得税?研发团队取得的奖金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哪些情况下,奖金可以免个人所得税?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案例分析题
财经法规案例分析题
赵教授是中国公民,现在国内某大学任职,2010年12月取得收入情况如下:
(1)当月工资收入3400元,奖金收入3000元。
(2)受科普出版社委托,为其编写《心理咨询》一书。按照协议约定,出版社于2010年12月20日支付给赵教授稿酬19000元。
(3)2010年12月25日,受科技公司培训部邀请,为该公司员工进行心理咨询讲座,科技公司支付给赵教授讲课报酬3900元。
赵教授2010年的收入总额为20万元;2011年税务部门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赵教授的稿酬和讲课报酬均无纳税记录。
要求: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
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B、保险赔款所得
C、股息、红利所得D、特许权使用所得
2、关于2010年12月赵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0年12月赵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535元
B、2010年12月赵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505元
C、2010年12月赵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人于年末缴纳
D、2010年12月赵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单位代扣代缴
3、关于稿酬和讲课报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B、赵教授稿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科普出版社代扣代缴
C、赵教授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得得税,应由科技公司出版社代扣代缴
D、稿酬所得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赵教授自行缴纳
4、关于赵教授取得到的稿酬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128元
B、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80元
C、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40元
D、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20元
5、关于税款缴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教授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办理纳税申报
B、赵教授应当在2011年6月30日前办理纳税申报
C、赵教授应当补交稿酬和讲课报酬的税款
D、科普出版社和科技公司应当补交稿酬和讲课报酬的税款)
第三篇:个人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内容提要: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经济性质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汽车座椅、门内饰板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业务。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在武经开发区国税局缴纳。武经区地税局对该纳税人进行2009纳税评估时,发现该户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业务量较2008有较大增长,但其2008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幅度却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匹配,遂将其列为评估对象。经举证约谈和实地核查,共计补缴个人所得税34392.12元。分析选案:
评估人员对该企业2009个人所得税查账户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2008、2009两个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2518万,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3745万,同比增长48.73%),与其个人所得税入库金额的增长(2008年入库113134.00元,2009年入库124539.00元,同比增长10.08%)不匹配,存在着隐瞒收入以及随意列支扣除项目的嫌疑。举证约谈:
针对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向该企业送达了《税务约谈通知书》。要求该企业对个人所得税申报异常情况进行解释,并按规定要求提供工资表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对
该疑点进行了解释:公司奖金分为三部分,包括劳动竞赛奖、原材料节约奖、销售提成,由公司分到各部门,再由各部门二次分配到个人。由于各部门二次分配表格上报不及时,致使各项奖金没有全部纳入工资表,故部分奖金没有代扣个人所得税。实地核查:
针对约谈举证情况,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所做的解释,只反映了一部分情况,经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评估人员对纳税人下达了《纳税评估实地核查通知书》,对其纳税评估转入实地核查环节。重点审核其账目。
1.审查纳税申报表中的工资、薪金总额与“工资结算单”的实际工资总额是否一致。发现有按扣除“现金伙食补贴”和“通讯补贴”以后实发工资申报纳税的情况。
2.审查“生产成本”账户,发现有列支的原材料节约奖,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3.审查“营业费用”账户,发现列支发放了劳动竞赛奖,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4.审查“销售费用”账户,发现列支了销售提成奖金,已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5.“管理费用”账户,发现记载了组织职工外出旅游等福利,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6.向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了包括经理、高管在内的所有职工人数,和“工资结算单”中实领工资的人数比较,未发现异常。
7.核查了“应付工资”账目中年终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发现有将年终一次性奖金按所属月份分摊的情况,减少了税基,降低了适用税率,应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计算纳税。评估处理:
经评估人员分析选案和举证约谈,纳税人针对实地核查中提示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补贴类薪金”补缴个税2156.39元,“绩效奖金”补缴个税10825.46元,“外出旅游”补缴个税3160.27元,“年终一次性奖金”补缴个税18250.00元,合计补缴个人所得税34392.12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做出差异纠正性结论,填制《纳税评估评定处理书》, 责令该单位补扣补缴税款。
评估建议:
此案件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很多企业因为会计账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将一些本应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科目,放入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账目环节,导致了漏税。
2.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伙食补贴和通讯补贴,如果采取实报实销的方法,可以不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但直接发放则应计入,企业对该类情况的处理并不熟悉。
3.一些将公司的产品以实物形式发放给企业职工,或者组织职工集体旅游等非现金形式的物质奖励,企业很难将其计入个
税应纳税所得,应加强税法宣传。
4.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的计算其实并不是很复杂,但实务中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觉得不会计算,导致了漏税。实际上市地税局印制的个人所得税宣传手册里专门对该项目作了介绍,税管员应充分利用这些宣传资料对纳税人进行辅导。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由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发展趋势的看好,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对每一个纳税义务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利用附加减除费用、利用分次申报费用、利用境外扣除费用、利用捐赠抵减、利用账面调整、利用资产处理、利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等八种避税筹划法的案例。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到个人自身利益,个人避税的主观愿望必将十分强烈。这里正是符合个人的这一需要,为纳税人提供了许多参考。同时,科学的例证也能有效地避免逃税行为的发生。
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的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两种。居民纳税义务人就其中国境内或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明显,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将会承担较轻的税负。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如果在一个纳税里,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简称“90天规则”,将不视为全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牢牢把握这个尺度就会避免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义务人,而仅就其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利用附加减除费用的避税筹划案例
应纳税额=9200×20%-375=1465元
应纳税额=6000×20%-375=825元
1465-825=640元
后者比前者节税640元。
利用分次申报纳税的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都是明确应谅按次计算征税的。由于扣除费用依据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从维护纳税义务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准确划分“次”,变得十分重要。
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例如,接受客户委托从事设计装横,完成后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缴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例。某人在一段时期内为某单位提供相同的劳务服务,该单位或一季,或半年,或一年一次付给该人劳务报酬。这样取得的劳务报酬,虽然是一次取得,但不能按一次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假设该单位年底一次付给该人一年的咨询服务费6万元。如果该人按一次申报纳税的话,其应纳税所得额如下:应纳税所得额=60000-60000×20%=48000元
属于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应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其应纳税额如下:应纳税额=48000×20%×1+50%=14400元
如果该人以每个月的平均收入5000元分别申报纳税的话,其每月应纳税额和全年应纳税额如下:每月应纳税额=5000-5000×20%×20%=800元
全年应纳税额=800×12=9600元
14400-9600=4800元
这样,该人按月纳税可避税4800元。
利用扣除境外所得的避税筹划案例
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走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如何准确、有效地计算准予扣除的税额?请看以下案例:例:某中国纳税人,在B国取得应税收入。其中:在B国某公司任职取得工资收入60000元,另又提供一项专有技术使用权,一次取得工资收入30000元,上述两项收入,在B国缴纳个人所得税5200元。
全年应纳税额=75×12=900元
抵减限额=900+4800=5700元
根据计算结果,该纳税人应缴纳5700元的个人所得税。由于该人已在B国缴纳个人所得税5200元,低于抵减限额,可以全部抵扣,在中国只需缴纳差额部分500元5700-5200即可。如果该人在B国已缴纳5900元个人所得税,超出抵减限额200元,则在中国不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超出的200元可以在以后五个纳税的B国减除限额的余额中补减。
利用捐赠抵减的避税筹划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个人在捐赠时,必须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规规定,才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
实际捐赠2000元,可以在计税时,从其应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
利用账面调整的避税筹划案例
不同行业的纳税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都可以把纳税人的账面利润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起点,通过计算,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不一致而造成的差额,将账面利润调成应纳税所得额。在调整时,有些企业纳税人由于不懂调整公式和方法,任凭征管人员调整,更谈不上利用调整机会为企业避税服务。这里就是通过举例,让避税者掌握如何调整,并通过调整的机会为企业避税服务。
1.审计营业收入账户,发现该年取得国债利息为1万元。从国内企业取得投资分回已税利润9万元,按税法《细则》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分回已税利润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
2.审计营业外支出账户,发现该年支付税款滞纳金和罚款2万元。
3.审查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发现,企业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短于规定年限,经计算本年多提折旧8万元。
4.企业基本建设工程领用企业商品产品没有作为收入处理,经计算该部分利润额为5万元。
根据上面审计结果,该企业所得调整额为:调减额=l+9=lO万元
调增额=2+8+5=15万元
第二,计算弥补亏损额。
1994年弥补以前亏损额=55-2=53万元
第三,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汇算所得税。
1994年应纳税所得税额=200+15-10-53×33%=50.16万元
汇算应补所得税额=50.16-45=5.16万元
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内容提要: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经济性质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汽车座椅、门内饰板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业务。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在武经开发区国税局缴纳。武经区地税局对该纳税人进行2009纳税评估时,发现该户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业务量较2008有较大增长,但其2008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幅度却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匹配,遂将其列为评估对象。经举证约谈和实地核查,共计补缴个人所得税34392.12元。分析选案:
评估人员对该企业2009个人所得税查账户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2008、2009两个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2518万,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3745万,同比增长48.73%),与其个人所得税入库金额的增长(2008年入库113134.00元,2009年入库124539.00元,同比增长10.08%)不匹配,存在着隐瞒收入以及随意列支扣除项目的嫌疑。举证约谈:
针对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向该企业送达了《税务约谈通知书》。要求该企业对个人所得税申报异常情况进行解释,并按规定要求提供工资表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对该疑点进行了解释:公司奖金分为三部分,包括劳动竞赛奖、原材料节约奖、销售提成,由公司分到各部门,再由各部门二次分配到个人。由于各部门二次分配表格上报不及时,致使各项奖金没有全部纳入工资表,故部分奖金没有代扣个人所得税。实地核查:
针对约谈举证情况,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所做的解释,只反映了一部分情况,经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评估人员对纳税人下达了《纳税评估实地核查通知书》,对其纳税评估转入实地核查环节。重点审核其账目。
1.审查纳税申报表中的工资、薪金总额与“工资结算单”的实际工资总额是否一致。发现有按扣除“现金伙食补贴”和“通讯补贴”以后实发工资申报纳税的情况。
2.审查“生产成本”账户,发现有列支的原材料节约奖,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3.审查“营业费用”账户,发现列支发放了劳动竞赛奖,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4.审查“销售费用”账户,发现列支了销售提成奖金,已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5.“管理费用”账户,发现记载了组织职工外出旅游等福利,未并入人员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6.向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了包括经理、高管在内的所有职工人数,和“工资结算单”中实领工资的人数比较,未发现异常。7.核查了“应付工资”账目中年终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发现有将年终一次性奖金按所属月份分摊的情况,减少了税基,降低了适用税率,应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计算纳税。评估处理:
经评估人员分析选案和举证约谈,纳税人针对实地核查中提示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补贴类薪金”补缴个税2156.39元,“绩效奖金”补缴个税10825.46元,“外出旅游”补缴个税3160.27元,“年终一次性奖金”补缴个税18250.00元,合计补缴个人所得税34392.12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做出差异纠正性结论,填制《纳税评估评定处理书》, 责令该单位补扣补缴税款。评估建议:
此案件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很多企业因为会计账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将一些本应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科目,放入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账目环节,导致了漏税。
2.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伙食补贴和通讯补贴,如果采取实报实销的方法,可以不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但直接发放则应计入,企业对该类情况的处理并不熟悉。
3.一些将公司的产品以实物形式发放给企业职工,或者组织职工集体旅游等非现金形式的物质奖励,企业很难将其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应加强税法宣传。
4.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的计算其实并不是很复杂,但实务中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觉得不会计算,导致了漏税。实际上市地税局印制的个人所得税宣传手册里专门对该项目作了介绍,税管员应充分利用这些宣传资料对纳税人进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