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2003年第19期(总第87期)
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3年11月19日
中国水利问题座谈会发言汇编
浅谈中国水利问题
沈坩卿
编者按:2003年3月3日,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顾问王耕今提议并主持召开了“中国水利问题座谈会”,现选登座谈会部分发言,供参考。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史记〃河渠书》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敬爱的周总理也曾表述过,对他来说所有工作中最难的是水利和上天(指当时的航天),而水利比上天还难!
要把水利工作搞好,根据个人的经验教训,我初步认为水利的事情应全面体现水的三个自然属性(即水既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一种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和两种社会属性(即商品性、舒适性),并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高效经营”,走水利绿色道路。
– 1 – 目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自有其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为了绘制好全国水利新蓝图,解决好相关的认识问题,我认为是很必要的。
1、水利工作特别是在解决水多了(洪涝灾害),水少了(水资源短缺),水脏了(水污染)的问题时,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故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从人与人的关系着手,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通过法治(对水利工作来说,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水法,应予特别的关注)、德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通过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水利工作还经常遇到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我初步认为,生态效益是前提,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目标,而三者的协调是关键。当前我国开展的大规模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增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和特有的生态服务功能,这都是中央正确决策的结果。
3、与上述一二两点有关,顺便谈谈我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看法。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在科学上是不妥的。因为从自然史说人类是近若干万年才出现的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物的动物,以人类为中心,在天文、地理、地质学上都说不通,因而在科学上也站不住脚。同样,以人类为中心在知识论上也站不住脚。但从水利史上说,所– 2 –
谓人类中心主义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是人类自视为万物之主宰,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这当然是错误的;二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力求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并站在这个立场上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如从这一积极意义上来理解人类中心主义,则是无可厚非。
基于上述思想认识,水利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走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的道路。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着重强调“蓄、浅、疏、导、调”等的同时,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除水害,兴水利,化害为利。并通过综合治理有可能解决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的问题。
根据我目前的认识,水资源应着重研究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其中土壤水不容忽视,其所占比重因不同的流域和地区而各异,粗略估计,北方平原地区的土壤水约占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的60%,如何扩展土壤水库容,乃当务之急,而大气水则是众水之源,它除了直接转化为地表水外,如何千方百计使其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特别是在雨洪季节中,雨水用之则利,弃之则害,“水之利为利害也”讲的似乎就是这个道理,化害为利在此显得特别重要。
人们构建水利工程将面对的是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子系统的复杂的巨系统。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是针对这一巨系统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模式。我在另外一些文章中介绍过这一模式。从哲学上讲是“天人合一”的模式,从热力学上讲是低熵了
– 3 – 经济和生态的两个良性循环机制,代表着环境优良,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从文学上讲,绿色象征着生命、活力、和平、进步、永保青春。从实践上讲,当务之急是修复生态、建设生态、大力扩展绿色水库库容,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先绿起来带动尽快地富裕起来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无论是从理论上、文学上、实践上讲,绿色都蕴含了一系列共相底关联。共相底关联是理,理之极至是至当不移的秩序(order),而至当不移的秩序,从大系统理论上讲必定是低熵。
一言以弊之,绿色乃自然之有序,根于天地具于人心,故水利要走绿色道路。我们需要按新思路绘制全国水利新蓝图。
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何乃维
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建设奇迹。四川省都江堰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之高,虽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可谓光辉千古,就连前来考察的外国水利专家也同样望堰惊叹。
中国现代水利建设如何?文革前,邢台大水后我去考察一个中型水库垮坝,下面的一个村子冲得片瓦无存。治淮在河南省兴修了– 4 –
四大水库,75.8洪水冲跨了两大水库,加重了灾情,事后调查分析,两个保存好的水库其上游森林植被好,如今南湾水库,现在成了风景旅游区。垮坝的两个水库,其上游森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水利部门同志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这又是事实。现在我国的病险水库还很多,仅黄河流域就有83座大中型水库,其中大型病险水库12座,中型病险水库71座。可以说这都是定时炸弹,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特别是1998年大洪水之后,党中央下决心治水,水利投资成倍增加,水利建设的成就空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中国水利关键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二是我们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与干旱交替,南方地区不仅要防洪,在某些特定时期也存在着抗旱的任务。
水资源有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过去到现在水利只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北方缺水只能考虑南水北调。但是水资源主要是天上降水而形成的,怎么就不能下功夫搞人工促进降雨,从天上调水呢。南怀瑾提出过“天一生水”设想。王宏昌同志强调和论证了“气候工程”的可行性。去年1—6月我统计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西北地区雨雪的日数并不少。新疆达45天,陕西、青海16天,甘肃15天,宁夏8天。如果再统计多云的日数就更多了。人工促进
– 5 – 降雨完全是可行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只能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西线只能补充黄河的水量,解决的黄河沿线缺水的问题。如果施行“气候工程”,调天上水,就可以解决西北大面积农牧民和生态缺水问题。我认为,当前应立即成立“向天调水”的科研机构。
为了使我国水利建设更加健康并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就应当认真探讨当前我国水利仍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实施相应对策,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水利建设可持续地发展与利用。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有:
第一,重大轻小。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最贫困的农村和农民在哪里?一是集中在西北干旱的黄土高原和广大的荒漠草原地区;二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点是解决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当然沿引水线周边的农民能得到实惠,但广大干旱地区的农村与农民难以受益。如何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着想,我们就要重视投入少、农村劳动力能够胜任、并能很好解决农村缺水问题的小型水利工程和微型水利工程,如半干旱地区的水窖工程等,南方山区兴建的小水电工程,其生态经济效益均很好。
第二,重北轻南。水利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过去重视北方缺水地区的灌溉问题,这是必然的。但是应当看到南方所谓丰水– 6 –
地区的季节性旱灾日趋严重由于缺乏水利工程设施,丰水期蓄不住水,一旦遭遇旱灾,无水可用,损失将更大。
第三,重水利工作建设轻生态建设(包括轻视水土保持工作)。工程水利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在水利部门是根深蒂固的,就中国的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来说,黄委会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左右,而水利工程措施的作用占80%以上,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作用仅占10%。我认为水利工程拦沙是不可持续的,若干年后,其工程库容被泥沙淤积到80%,就失去了拦沙作用。而水土保持措施和生物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入黄泥沙,这个10%以上实际上是100%。2002年8月,黄委会提出《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规划书认为“由于沟道坝系工程少,拦减泥沙效果不明显”。今后治理要“注重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坡面的林草生态工程美其名为“要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仅“因地制宜地开展封育及保护”就可以了。这种重治沟轻治坡、重工程轻植被建设的做法,并没有真正“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黄河减淤仅仅在河道内大做“拦、排、放、调、挖”的文章,以此谋求黄河长治久安,这可能吗!?
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单纯依靠水利工程,减少入黄泥沙,都是权宜之计。水库被泥沙淤满就是它寿命的终结;淤地淤成了田,当然新形成的耕地可使农民增加农业收益,但在同时,工程的减沙功能也就终止,泥沙将全部注入黄河。如果不在治坡和
– 7 – 植被建设上下功夫,黄河泥沙的减少是不可能的。如甘肃省泾川县和陕西省淳化县等均有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
长委会承认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但是总认为“长江干流泥沙没有增加,河床也没有淤高”,“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长江上游不管水土流失怎么严重也不影响长江干流。1999年我在中国科协《1999年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上发表“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一文,列举了江河泥沙冲刷或淤积的三个可互相验证的通用方程式。按我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审议中,长委提出的长江水文资料按通用议程核算,得出了宜昌至螺山段,也就是荆江河道泥沙年淤积量达5700万吨。核算荆江河床因泥沙淤积20年累计可抬高1.5米左右是有根据的。因此“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在中国科协《2000年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又发表了我写的“根治江河洪灾,要从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做起”。指出1999年长江发生姊妹洪水,也有同黄河类似的趋势。黄河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小流量、高水位、大洪灾”,这已成为人所共识,而长江1999年宜昌水文站最大流量仅57600立方米/秒,是小于五年一遇的洪水。但是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站多数发生比1954年特大洪水的水位还高的洪水位。洪灾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相当于1998年全流域百年一遇大洪水总经济损失的1/3。我认为长江也产生了“中流量、高水位、大洪灾”类似黄河的趋势。2002年9月,长委会主办的《人民长江报》发表了《长– 8 –
江近代洪水特性又有新认识,“小水大灾”不是长江控洪灾的规律》的报导。文章中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花费很多资金,设立了重大项目,搞成的《洪水特性与减灾方法研究》,其结论是:对长江笼统地说“小水大灾”具有片面性,它不是长江近代洪灾的规律。可是论据呢?一是说:“认真分析了1998年下荆江特别是城陵矶、螺山一带,在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11000立方米/秒的条件下,水位却高于1954年1.8米左右的原因。因1954年螺山至汉口间有5个分洪口和溃口,河段入水小于出水,所以螺山、城陵矶水位偏低;而1998年,由于洪水多峰叠加,下游顶托,造成该河段入水大于出水,如除去上述两方面自然因素,1998年该河段的水位增高值仅为几公寸”。这并否定不了现今洪水水量小,而洪峰水位高的事实。而且研究江河洪水只研究水,而不研究河流泥沙,怎能谈得上全面呢。二是说,“洪灾损失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长江两岸大多是经济较为富庶之地,单位面积所包容的经济产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值。因此,在同等洪水情况下,现在的损失必然要超过过去的损失”,来否定“小水大灾”。这反而证明了洪灾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当前长江“中流量、高水位、大洪灾”的现实正是当代洪灾的规律。这就是国家花费大量资金,得出的逻辑混乱而又错误的科研成果。
2002年5月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时,荆江监利县以下各水文站就出现了比1998年同期高出2米的洪水位。而今年荆江又出
– 9 – 现了比历史上最低枯水位还低的枯水位。2002年6月13日,重庆暴雨成灾,造成23人死亡,12人失踪,损毁房屋79700间,经济损失达12.3亿元。2003年重庆又发生了长江历史上最低的枯水位,仅对长江航运就造成了严重损失。人们反映这是长江生态恶化的表现。长委会的人又在电视中说这是长江正常的表现并不是长江生态恶化的结果。可是祸不单行,2003年汉江下游又出现了“水华”事件。长江生态恶化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研究森林生态的同志都知道,破坏森林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表现到河流上就是江河洪水泛滥,洪峰增高,洪峰历时缩短;而旱灾增加,枯水流量减少,枯水水位更低。这是一个江河生态恶化的规律。索丽生副部长今年在长江治理开发战略研讨会上发言说:生态环境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口河势不稳、生态环境恶化,入海泥沙减少(也就是长江河道淤积增加),河道冲淤多变,河滩迁移频繁,航道港区淤积。并强调指出,长江治理要以保护生态为主线。怎样才能全面认识和具体落实以“保护生态为主线”呢?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实现从工程水利观念向生态经济水利观念的转变,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使我国水利建设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 10 –
发送:部领导、总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市、区)水利(水电)厅(局),有关规划、设计、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编印 共印300份
– 11 –
第二篇:精品参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2008年第2期(总第147期)
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8年3月25日
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错误及下游窄深河槽治理
赵衍庚 研究员
(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
按: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作为大江大河治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治黄关键工程兴建的小浪底水库,已经蓄水拦沙运用,即将建成,却难以显著改善下游二级悬河的严峻防洪形势; 它也是一个令人值得兴奋的题目,实行增水刷黄治理,在“十五”期间东线南水北调兴建的情况下,向黄河增水冲刷与小浪底水库拦沙冲刷相结合,本文认为2010年可基本形成下游河道窄深河槽,能顺利输送高含沙洪水,黄河将由害河形象向综合兴利河流转变。
黄河小浪底水库以下游防洪为首要开发任务,其防洪目标能否
–
1– 实现,关系到黄河下游防汛抗洪部署和黄淮海平原的安全。而“96.8”中常洪水大漫滩的异常,已警示人们“十五”期间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形势和不利的防汛抗洪局面。
通过对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研究,笔者认为,其防洪设计存在严重错误。其错误明显表现为:防洪设计只计算洪峰削减,就断定能提高下游河防工程的防洪标准,脱离了黄河是多泥沙河流、下游河道目前已经是普遍的二级悬河的实际。
为方便研讨,现将小浪底初设报告第四篇《工程规划》第五章《防洪》“对下游防洪作用的分析”(Ⅳ-37-42页)重点内容抄录于下:
“小浪底水库投入干支流水库联合防洪运用,对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具有显著作用,归纳如下:
“
一、千年一遇洪水,可将花园口洪峰流量削减到22500m3/s以下,使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近千年一遇;北金堤滞洪区可不使用。”
“
二、百年一遇洪水,可控制花园口洪峰流量不超过16000m3/s,孙口洪峰不超过13500m3/s;东平湖新湖区可以不使用。”
“
三、花园口22000m3/s以下较大洪水,均可削减到10000m3/s以下,大大提高了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同时减轻了滩区的淹没损失。”
“
四、即使超过黄河下游防洪设计标准,遇花园口万年一遇洪
– 2 – 水,小浪底水库也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洪量(10000m3/s以上洪量),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威胁。”
“综上所述,小浪底工程建成生效后,提高了下游河防工程的防洪标准,花园口至东平湖河段可达近千年一遇,东平湖新湖区的分洪机率为150年一遇;千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
一、水库削峰使洪水输沙能力降低,河道因淤积加重是排 洪能力下降而不是提高
(一)宽河防洪特点是大水出好河,三门峡调节是减少了大洪水出现机率
黄河下游实行宽河防洪,宽河道河宽达5-20km,两岸临黄大堤长1400km,大堤之间河道面积约4000km2,居住着168万人口。河口三角洲流路不断变换,面积达5200 km2,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实行宽河防洪的黄河下游河道,不是一般大江大河意义上的行洪河道,有的称其为河道平原。主要承担泄洪输沙任务的是河槽,约占河道面积的1/3,广大滩区在大洪水时滞蓄洪水。
统计50年代发生的5次10000m3/s以上大洪水,滩淤22.71亿t,槽冲16.65亿t,河道淤积6.06亿t,滩槽高差增大,平滩流量增加,河槽规顺,防洪能力提高。7次6000-10000m3/s中型洪水,滩淤4.037亿t,槽淤2.368亿t,也形成6亿t多的泥沙淤积,由于滩槽同淤,防洪能力基本不变。而平滩流量以下小水,淤积则全部发生在主槽里;非汛期冲滩淤槽,使主槽变得宽浅,排洪
–
3– 能力下降。河工经验是“大水出好河”,也有的说是“小水是坏河之水”。平滩流量成为黄河下游防洪能力的重要标志。
三门峡水库投入防洪运用,是蓄洪削峰调节洪水,下游河道大洪水出现机率减少,是必然结果。事实是,在50年代10年里,花园口出现10000m3/s以上大洪水9次,平滩流量一般为6000-8000m3/s。1958年22300m3/s大洪水之后,平滩流量增加到8000-10000m3/s。而三门峡水库运用后的40年里,花园口出现10000m3/s以上洪水只有2次,并且都是三门峡以下降水为主所形成的洪水。三门峡以上大洪水和与三门峡以下汇合形成的洪水,在花园口皆未出现10000m3/s以上洪水。
实测数据为:50年代滩地淤积27.901亿t,占76.77%;主槽淤积8.200亿t,占23.23%。三门峡水库在1960―1991年31年运用期间,滩地淤积2.815亿t,占8.44%;主槽淤积30.542亿t,占91.56%。三门峡水库使下游河道主槽淤积比率增加,这就是二级悬河产生的根据。
小浪底工程发挥防洪作用,是通过水库蓄洪削峰,使下游河道的洪峰得到削减而实现的。三门峡水库削减洪峰,下游河道形成二级悬河;在下游河道目前已经二级悬河的河道断面形态下,小浪底水库进一步削减洪峰,必然是二级悬河的加剧发展。(二)级悬河断面下的行洪不畅及严峻洪水威胁
1996年8 月5日花园口出现7600m3/s中型洪水,3000m3/s左右流量就进滩。由于洪峰演进速度特别慢,从夹河滩至高村河长
– 4 – 120km,洪水用时120小时,为正常洪水用时的6倍。1855年决口改道前,大洪水才上水的原阳、封邱、开封等高滩,也漫水1m多深。
据黄委会河务局卢杜田同志研究,按现状河道情况推算,如果发生花园口设防标准以内的22000m3/s洪水,下游大堤将全部偎水,有240km临黄大堤超高不足(不含超高小于0.5m的390km);有686km堤身断面不满足浸润线要求,滩地滞水将高达20亿m3。(人民黄河1997年5期)
水利部《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对策》课题组1999年10月报告认为:“由于下游河道的累计淤积,致使河道排洪能力大幅度降低,1958年花园口、高村站洪峰流量分别为22300m3/s和17900m3/s时,相应水位为94.42m和62.96m,如在1997年河道边界条件下,花园口、高村站仅能过流3500m3/s和2000m3/s,同流量下过流能力大大降低。”
1933年洪水是60年一遇,花园口最大洪峰流量22000m3/s,与1958年洪水为同一数量级,但由于是高含沙洪水,危害特别严重。北岸在河南省封丘县的贯台一带决口,冲跨华洋民埝,在大车集上下、石头庄一带破堤北流,堤决33处,溃水北金堤于陶城铺汇入主河。次年该河段又有四处决口发生。南岸自兰考县的小新堤、四明堂决口,水分三路汇入南四湖。洪水受灾地区有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四省30个县,受灾面积6592 km2,灾民273万,死亡12700人。1933年时下游河道为滩高槽低,现在则是二级悬河形态
–
5– 下的行洪不畅。
(三)小浪底削峰能“显著”提高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的防洪设计缺乏科学根据
从以上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可见,其提高下游防洪标准的主要依据,是水库削减洪峰。多泥沙的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输沙能力,与洪水流量正相关,并且河道断面形态也有重要影响。而防洪设计仅凭水库削减洪峰,就断定下游防洪工程能“显著”提高防洪标准,这是不符合黄河洪水输移实际和下游河道行洪输沙规律的。
国家计委国土局原总工程师刘善建同志说,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与流量的高次方成比例。任何流量过程的变化都将影响入海沙量和河道淤积量。任何滞洪削峰措施,拉平洪水过程,对防洪都是有利的,但是却带来增加河道淤积的副作用(《治黄必须针对水少沙多、水沙过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当代治黄论坛》)。
黄委会水科院在《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及1984年至1995年发展估计》人民黄河1985年3、4期)中指出,黄河下游的排洪能力主要取决于河床的淤积状况,下游河道的淤积状况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初设报告也同样认为,“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作为下游侵蚀基准面的河口条件也有一定影响,其中来水来沙条件是主要的。”(Ⅳ-55页)
黄河防洪问题复杂,因为洪水高含沙;在清水河有效可靠的防洪措施手段,在黄河就不灵,因为对洪水削峰还带来其他关联性影
– 6 – 响,即极大地改变了来水来沙条件,使下游河道冲淤发生重大改变。初设报告单凭削减洪峰,就确定能“显著”提高下游防洪标准,这样的防洪设计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使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近千年一遇”的目标,是不可信的。二、三门峡上拦工程调节洪水形成下游二级悬河教训小浪 底没汲取
(一)三门峡等上拦工程调节洪水导致下游二级悬河
小浪底水库位于三门峡坝下峡谷河段,调节洪水泥沙及其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与三门峡水库相同。三门峡水库等上拦工程,从1960年起在至今40多年的运用中,使下游河道断面形态,由50年代河道的滩高槽低,淤积演变为二级悬河,排洪输沙能力降低,洪水威胁加重。
对此事实,初设报告也有清楚明白的介绍。初设报告《减淤》章《1950-1983年下游河道冲淤概况》中说:“三门峡建库前(天然情况)下游河道淤积主要是洪水造成的,……1965年7月至1974年6月由于滞洪运用和冲刷水库前期淤积,……该时段泥沙主要淤积在河槽内,滩槽高差变小,夹河滩上下出现了悬河中的悬河。下游各站同流量水位(3000m3/s)下的水位迅速抬高1.5-2.5m,平均每年上升0.2-0.3m,是有资料以来上升最快的时期。1973年8月花园口洪峰流量5000m3/s,花园口至石头庄160km长的河道内,水位比1958年22300m3/s的水位还高0.2-0.4m。”(Ⅳ-55页)
此后,二级悬河又继续发展。据1982年航测遥感资料,铁谢
–7
– 至利津的内滩(生产堤至滩唇之间)面积969 km2,外滩(生产堤至大堤之间)面积1818 km2,中水河槽(包括嫩滩、边心滩及心滩)面积1017 km2,生产堤内外滩临背差1-2m,全下游河道普遍的二级悬河已经基本形成。到1992年小浪底水库开工前,二级悬河的滩唇临背差部分河段已高达4m多。
这是三门峡水库等上拦工程运用后,对下游防洪最突出的不利影响,理应成为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然而,初设报告却追求为下游减淤。
(二)小浪底水库的减淤设计与下游防洪能力提高无明显相关性
黄河下游是大水出好河,防洪要求滩高槽深,河道淤积量与排洪输沙能力没有直接相关性。
初设报告在《减淤》章提供了以下成果:“根据计算和分析,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是:五十年内水库拦沙100亿t,下游减淤约108.1亿t,其中水库拦沙和正常调水调沙减淤约91.1亿t,人造洪峰34次减淤17亿t。同现状工程相比可减缓下游河道淤积约29年。”“为了留有余地,在进行小浪底水库工程的经济分析时,只考虑小浪底水库拦沙102亿t,对下游减淤量77亿t,其减淤年数为20年。”(Ⅳ-72-73页)
三门峡水库等上拦工程运用的实际是,下游河道淤积减少,不仅不是防洪能力提高,由于改变了泥沙淤积分布,主要淤积行洪河槽和下段窄河道,结果是防洪能力下降。
实测数据是:50年代自然河道时期,铁谢至利津全断面共淤积
– 8 – 36.100亿t,年均淤积量3.610亿t;1960-1991年三门峡运用的31年间,全断面共淤积33.358亿t,年均1.076亿t,比50年代年均淤积量减少2.534亿t,减淤率70%,然而,由于由滩高槽低演变为二级悬河,结果是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按照小浪底水库的减淤设计计算方法,三门峡运用31年间,与50年代相比的减淤量为78.6亿t,已经超过了小浪底未来50年减淤量77亿t,并不能够证明能提高下游防洪能力。恰恰相反,由于是二级悬河的加剧发展,防洪能力还要继续下降。
上拦工程调节洪水所造成的下游河道淤积分布的结果是:宽河道主槽和艾山以下窄河道,不该淤的却淤积加重;高村以上宽河道滩地,是应该淤的,却由淤变冲。它与宽河防洪对高滩深槽断面的要求是根本相反的。
同流量水位变化、平滩流量大小等数据,是黄河防洪能力和河道特性的重要指标。上拦工程调节,使下游河道这些指标都恶化。小浪底初设报告却把“减淤”,既计算作为成果,又作为工程开发主要任务,这是不适当的。
(三)用三门峡初期4年运用减淤系数计算小浪底未来50年减淤量,缺乏比较性和科学性
初设报告的减淤成果计算,采用了三门峡水库的有关数据,是用三门峡初期运用4年的减淤系数,计算了小浪底水库未来50年的减淤量,这是缺乏科学性的。
初设报告说:“根据水库1960年9月至1964年10月蓄水滞
–9
– 洪运用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时段三门峡库区淤积量为45.91亿t,下游河道减淤量为26.3亿t,减淤比为1.4-1.7,采用1.6。……小浪底水库拦沙100亿t,五十年仅考虑拦沙期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可使下游河道减淤77亿t左右。”这就是小浪底水库拦沙减淤系数及其减淤成果计算的由来。
首先,三门峡水库初期蓄水拦沙和滞洪滞沙运用,仅4年,以后经两次改建,改变了水库运用方式。而小浪底水库初期是降低运用水位,控制运用水位以下死库容2年淤满,便采取蓄清排浑运用。小浪底水库运用期五十年,主要是蓄清排浑运用,与三门峡初期4 年运用方式不同,没有可比较性,数据不能直接引用。
其次,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时,下游河道断面是自然河道时期的滩高槽低;而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之时,下游河道则是二级悬河,河道边界条件也没有可比较性。
再者,三门峡水库初期蓄水拦沙,下游河道冲刷,主要是近库河段冲刷,以塌滩为主,河道展宽,主流摆动加剧;清水沿河补沙,在下段河道淤积,形成上冲下淤。这些都是对河道行洪不利的。因此,该时段的水库拦沙,下游河道冲刷,也没有给防洪带来好的结果。
初设报告的减淤设计,把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来全过程对下游的影响割裂开来,选取改建前4年特殊运用时段的数据资料,用所计算出的“减淤系数”,计算与设计小浪底水库未来50年的减淤量,方法是不科学的。
– 10 – 黄科院在《发展估计》中,对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的评价是:“就整个60年代而言,因三门峡水库淤积泥沙56.4亿t,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减少,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但从分布看,塌了高滩淤了主槽,花园口以上有所冲刷,孙口、艾山以下发生淤积。”
另外,既然作为减淤成果,就存在一个淤积分布问题。初设报告在《减淤》章说:“滩槽分配的比例,根据下游长期滩槽高差变化不大的原则,基本是按滩槽面积比来确定的。”(Ⅳ-61页)
小浪底水库兴建之时,下游已经成为二级悬河,自然河道时的高滩深槽和滩槽面积已经不存在了。在设计未来50年有、无小浪底水库的下游河道淤积分布时,却仍然使用了自然河道时的滩槽面积及其淤积分配比例,从而计算出的减淤量数据是不真实的,是子虚乌有,无实际可言的。
三、对高含沙洪水没有进行防御对策规划是初设报告的重 大遗憾
小浪底大坝设计了那么多的洞,兴建又获得了那么多的世界第一,显然是多泥沙河流特点所致。特别是高含沙洪水,是对下游河道淤积危害严重的水沙。既然小浪底水库以防御大洪水为主要开发任务,防洪设计能使花园口防洪达到近千年一遇,当然也必须包括对1933年型高含沙洪水的防御。但是,正是在这个黄河防洪的重大关键、防御最困难的高含沙洪水问题上,初设报告却没有进行防御对策和工程规划。这是一个不可容忍的错误和设计遗憾。
–1
1– 中常高含沙洪水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具有严重危害性。初设报告介绍说:“黄河下游河道的大量淤积发生在高含沙洪水。统计1950-1959年和1969-1992年24年11场高含沙洪水,时间104天,平均流量3246 m3/s,平均含沙量217.4kg/ m3,平均来沙系数0.067,洪水水量占24年总水量的2.8%,洪水沙量占24年总来沙量的17.7%,河道淤积量37.7亿t,占24年总淤积量的48.7%,主要淤积在河槽内。”(Ⅳ-21页)该11场洪水的纵向淤积分布是:高村以上占82.1%,高村至艾山占14.6%,艾山至利津占3.1%。即,中常高含沙洪水,主要淤积宽河道的主槽。这是影响黄河下游泄洪输沙的最不利的淤积形势。
水科院《发展估计》说:实测资料中黄河下游年淤积量最大的是1933年,来水量558.6亿m3,来沙量42.5亿t,下游淤积20亿t。并作为重点对策指出:“遇1933年型丰水多沙年,黄河下游将严重淤积,洪水过程经过三门峡水库的调节,落水期进入下游的含沙量很高,沿程的水位将普遍表现很高,洪水过后河道的排洪能力将降低很多。对于这一类峰高、量大、含沙量极高的高含沙洪水给下游带来的危害,必须及早研究必要的对策。”
作为工程兴建决策基本依据的初设报告,对高含沙洪水没有进行防御对策和规划。而初设报告《水文气象》篇对1933年型大洪水、特大洪水,却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设计,其成果及其危害性令人震惊。
应该指出,小浪底水库是上拦工程体系的关键工程,而初步设
– 12 – 计竟不考虑上拦治黄的减水减沙,是导致其洪水设计成果脱离实际的技术原因。其对高含沙洪水的设计成果是:“千年一遇洪水,洪量为299.8亿m3,沙量为67.09亿t,平均含沙量为223.8kg/ m3,经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调节后,洪量变为224亿m3,沙量不变,平均含沙量增大为299.5kg/ m3;万年一遇洪水,洪量为353亿m3,沙量为83.83亿t,平均含沙量为237.5kg/ m3,经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调节后,洪量变为276.3亿m3,沙量不变,平均含沙量增大为303.4kg/ m3。”(Ⅳ-62页)对于此类洪水与泥沙,仅水库削减洪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小浪底水库不对其进行防御对策与规划,是不应该的。从这里又说明,小浪底水库能使花园口防洪标准能提高到近千年一遇,是靠不住的。
初设报告还介绍了1977年8月6日至8日高含沙洪水的三门峡水库调节,“潼关洪峰流量15400 m3/s,三门峡出库洪峰流量8900 m3/s,洪峰削减40%,而进出库洪水最高含沙量733-911kg/ m3基本无变化,”排沙比为99%。(Ⅱ-48页)高含沙大洪水、特大洪水,并不因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而对下游的严重淤积影响能得以改善。
该1977年中常高含沙洪水,下游全年来沙20.72亿t,河道淤积9.57亿t,占1974-1983年10年淤积总量15.6亿t的62.5%。可见,高含沙洪水的防御及其灾害治理,是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治理二级悬河成为窄深河槽的对策与措施(略)
–1
3–(一)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游洪水威胁与防御困难。(二)黄河下游的治理方向是窄深河槽。(三)治理成窄深河槽的对策与措施。后记
徐乾清院士在对本文的批示中,明确指出东线增水刷黄“是不够现实的。”进一步研究后形成以下治黄认识:
(一)上拦治黄,减水减沙,上拦工程调节洪水,下游河道由滩高槽低断面,向槽高滩低的二级悬河演化,使洪水挟沙输移的泄洪输沙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大水冲、小水淤”为基本依据的宽河防洪措施,因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和河道边界条件的变化而失去意义,黄河变成了一条一年下泄几次高含沙洪水的河流。窄深河槽能够输送高含沙洪水入海,下游河道的治理方向是窄深河槽。
充分考虑上拦治黄对水少沙多黄河的影响与改变,进行治黄的创新思维,窄深河槽将在水沙资源化利用中形成。兴建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输水干渠也难以满足“增水刷黄”所需流量要求,却能有效促进黄河的三河四堤治理与开发,也是江淮水丰优势的发挥。
(二)2002年治黄规划确认具有“南决乱淮河、北决乱海河”洪水威胁形势,洪泛影响范围涉及豫、鲁、皖、苏、冀5省的24个地市所属的110个县(市),总面积12万km2,耕地1.1亿亩,人口8755万人。黄委也在呼吁“黄河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实行三河四堤治理,小清河、徒骇河开挖为平原排洪入海运河,并上延至小浪底坝下或郑州,将完善下游河道防洪布局,使洪水威胁面积减少9/10,可沿两运河建设黄河经济带、城市群。
– 14 – 形成临黄大堤、遥堤、格堤、运河等治黄的传统方式与布局,主槽高于滩地,滩地高于背地,背地高于运河,两堤之间的通道为格堤,以格堤为单元设计引水引沙的水沙资源化开发,可实现水沙的“两滞”,逐渐形成的窄深河槽,能不断适应“下排”需要,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治黄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1
5–
发送:部领导、总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市、区)水利(水电)厅(局),有关规划、设计、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
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编印 共印300份
– 16 –
第三篇:中国建筑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过程中.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相当大;建筑业是最富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在当前我国面临突出的“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稳定起着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成功加入WTO;对于中国建筑市场而言.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入世后的建筑产业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利好条件.又巧妙避开各种利空因素?本研究报告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深度剖析.试图寻找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对策。本研究报告对北京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重要子行业和关联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着重介绍了建筑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面对奥运和WTO所带来的机遇和冲击.建筑行业的应对策略等等。
报告目录
中国建筑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1第一章、建筑行业现状概况
第一节、建筑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建筑行业的定义
二、建筑行业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形势
三、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
第三节、建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第二章、建筑行业投资特性
第一节、建筑政策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建筑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第三节、建筑产业赢利能力分析
一、盈利能力与外国企业的差距
二、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第三章、建筑行业产品分析
第一节、建筑行业产品分类
第二节、建筑业竞争环境分析
第三节、建筑行业产品进出口状况
第四节、建筑行业子行业分析
一、钢铁行业的回顾与展望
(一)、钢铁行业回顾
(二)钢铁行业的展望
(三)、较为突出的钢铁类上市公司
二、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工程机械行业2002年回顾
(二)、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展望
(三)、较为突出的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
三、建材行业回顾与展望
四、水泥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2年水泥行业回顾
(二)2003至2004年水泥行业展望
五、玻璃行业发展状况
六、建材市场的快速发展
七、筑防水行业健康发展
八、装修行业的发展预测
第四章、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建筑行业市场格局
一、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二、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节、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建筑行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外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二、国外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第四节、建筑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一、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总收入
二、各地区历年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第五节、建筑行业兼并与重组
一、整合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出路
二、国内最大民营建筑企业控股北京二建
三、北京城建放弃建筑行业转行房地产业
四、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
第六节、建筑行业区域市场研究
二、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总收入
三、各地区建筑业企业主要建筑材料消耗
第七节、建筑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第五章、建筑行业著名品牌企业分析
第一节、建筑行业企业整体概况
一、近年来建筑业企业概况
二、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
第二节、建筑行业著名企业分析
一、北京城建集团
二、北京建工集团
三、北京城乡建设集团
四、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五、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第三节、行业失败案例分析
第六章、建筑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
第一节、2004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建筑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
二、建筑市场将由“对外开放”走向“对外放开”
三、八大利好因素促进建筑业发展
四、两大“瓶颈”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
五、建筑市场热点
六、热点区域市场
第二节、入世后我国建筑业策略
一、市场对建筑业服务需求的变化
二、建筑行业与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趋势
三、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内容
第三节、建筑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建筑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二、建筑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http://.cn
表目录
表1-1建筑业的产业细分 1
表2-1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表2-2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表2-3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4 表3-1建筑业的产业细分
表3-2全国进出口情况表1
表3-3全国进出口情况表2
表4-1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表4-2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4-3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总收入
表4-4各地区历年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表4-5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表4-6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表4-7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总收入表4-8各地区建筑业企业主要建筑材料消耗
表7-9 ISIC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与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比较表4-10美国建筑市场分类别营业额统计
表4-112000-2010年美国五大人口增长地区
表5-1近年来建筑业企业概况
表5-2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
表5-3建筑作品 1
表5-3辉煌业绩1
表5-4企事业单位名录
表5-5辉煌业绩2
表5-6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承担修建的电气化铁路表5-7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完成的部分增建二线铁路表5-8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修建的长3km以上隧道表5-9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设计施工的部分桥梁
表5-10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新建铁路与全国新建铁路对照表表6-1建筑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表6-2建筑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表6-3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图目录
图3-1月度进出口
图3-2月度进口
图3-3月度出口
图4--1兼并流程图
A002
第四篇:水情水害分析报告(2011汛期)
枣庄市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二号井
关于汛期防洪工程和隐患治理
措施的汇报
台儿庄区煤炭工业局:
张山子煤业公司二号井现就2011年汛期防洪工程和隐患治理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一)井田位置及范围
枣庄市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二号井位于韩台煤田西端,井田范围东起19号勘探线,西至F1断层,北至运河,南至各煤层露头,井田面积4.24平方公里。
河流:伊家河自西向东流经井田南部,河宽45~60m,河底标高+26m,河堤标高+38m,水位标高+29.96~32.20m,河水流速0.2m/s,流量20~60m/s,为季节性河流。另有两条人工渠自南向北流入伊家河。运河自西向东流经井田北缘除上述伊家河及运河以外,地面无大面积湖泊或人工水库。据当地气象资料表时,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35.16m,洪水期发生在7~9月份。
气象:本区气候属华北黄河南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据枣庄气象站(1956-1984年)气象资料:
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3.9℃,历年最低气温零下19.2℃(1957年1月中旬),最高气温42℃(1966年7月中旬)。
3降水:雨季自6月下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历年平均降水量905.2mm,年最大降水量1324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687mm(1976年)。
降水的特点:集中在每年的夏季,年变化大,往往形成冬干,春秋旱,夏易涝。
(二)矿井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张山子井田位于韩台煤田西部,地势平坦,由南向北略低。地面标高+32.95~+36.05米,历史最高洪水位+35.16m,主、副井口标高+36.5m。伊家河自西向东穿过井田中部,京杭运河自西向东流迳井田北缘。
在普查勘探期间,曾对36个水井进行调查,其中对26个水井做了长期观测,水位标高+30~33米。通过对28号水井和伊家河37号点长期观测,水井水位高于伊家河水位,说明第四系潜水补给伊家河。据化验资料表明,第四系地下水中固形物含量为212~231mg/L,属重碳酸钙水。
井田内岩层露头隐伏在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的第四系地层之下。据井田内张山子煤矿和西部江苏省盐城市利国煤矿提供资料,井下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在1.5m/min以下,并明显受大气降水影响。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第四系姜结石含水层
33矿井涌水量
根据井下实际观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h,最小涌水量在12月份,为40m/h,最大涌水量在7月份,为70m/h。
二、矿井主要水情水害因素分析
1、地表水害:
矿井开采范围内无大型水库、池塘和积水区。伊家河和京杭大运河分别自西向东流经井田南部和北部边界。主副井口高程均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35.16m)。且每年汛期前,张山子煤矿都要与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签订相关信息互通协议,确保在上游开闸放水时,提前通知矿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矿井开采范围内经多次专人排查,无老窑、古井以及地面斑缝等危险因素。目前对矿井安全生产构不成威胁。
2、含水层水:
井田范围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姜结石含水层、下二迭系山西组三层煤顶部裂隙含水层和上石炭系太原群三层灰岩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对生产影响不大。
3、断层水:
井田范围内落差较大的断层共计两条:纵贯井田中部的F1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5°,落差260~28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为本矿井新、老区分界断层。断层下盘中奥陶系灰岩与上盘煤系地层对口。F1断层贯穿全井田,向北延入大兴煤矿,成为大兴矿一、二采区的分界断层。由13、16、17、18四条勘探
随工作面推进20~30米后,淋水逐渐减弱至正常水平(0.5~1.0m3/h)。生产中加强观测,对生产影响不大。
6、老空水:
井田北部与峄城区福兴煤矿毗邻。受福兴煤矿越界开采影响,41101采区在布置41101运输巷和41101回风巷时,掘进迎头出现淋水加大现象。由于及时采取探放措施,目前无安全威胁。
目前,据调查情况分析,福兴煤矿开采深度远远大于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二号井开采深度。只要各自保证在法定区域内开采,两矿则不会构成水患威胁。411采区生产中,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进行组织生产,确保生产安全。
三、汛期防洪工程计划及落实情况
1、为更好地落实今年雨季三防工作,及时下发了矿井雨季“三防”文件,成立了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对井上下各专业组进行了明确分工,制订了防汛抢险措施及奖惩办法。
2、认真研究制定雨季“三防”工作方案。
雨季“三防”工作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等规定,根据汛期前水情水害分析论证意见和提出的治理措施,结合雨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雨季“三防”工作实施方案。包含了雨季“三防”领导机构、工程治理计划、抢险队伍建制、应急抢险预案、抢险物资储备、导及下井带班管理干部根据《授权书》的授权,具有紧急决断权和紧急处置权。即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先通知井下人员停产撤人避险、后请示汇报的权力。确保矿井安全度汛。
5、为确保汛期安全生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张山子煤矿二号井实际情况,制定了《紧急停产避险撤人特别规定》:
1)认真组织学习《雨季三防》文件;
2)生产技术科要做好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收集、调查本矿及相邻矿井的开采情况,分析查明矿界100米范围内积水区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3)确保井上、井下信息畅通;
4)要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雨季天气变化形势,加强汛情水害预测预报;
5)要加强对地面供电系统和井下排水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矿井供电、排水系统安全可靠;
6)运河流经本矿井田北部,要加强信息联系,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7)加强煤矿调度值班,每天必须有一名副矿级领导值班,并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8)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9)确保量雨设施正常使用。当汛期本区域连续降雨达到50mm
区,在汛期可能存有一定的积水,会给我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塌陷区的治理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塌陷区形成时间、地点:形成时间2005年,地点位于二号井北部,运河南大堤以南。
(二)塌陷区形成原因:由于北部相邻矿峄城区福兴煤矿越界开采形成。
(三)塌陷区面积:约7000㎡,汛期局部可能积水面积约200㎡,积水深度小于0.5m,积水量约100m³。
(四)治理情况: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此处塌陷区治理应由福兴煤矿负责。但为了矿井安全,我矿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在塌陷区树立警示牌;2在塌陷区附近建立防洪排灌站一座投资40万元,汛期有积水时可及时排出;
3、期下大到暴雨时加强巡查,发现积水及时排出。
4、保持地面排水系统时时畅通,避免大量积水存在。
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二号井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0-
第五篇:汛期水情水害分析报告
贵州丰联矿业有限公司普安县楼下镇天普煤矿
汛期水情水害隐患排查分析报告
二○一七年六月三日
贵州丰联矿业有限公司普安县楼下镇天普煤矿
汛期水情水害隐患排查分析报告
2017年5月份进入汛期以来,天普矿区连续降雨,据统计,截止5月30日已累计降雨181余毫米,其中5月22日降雨量达到78mm,矿领导高度重视,期间一方面认真执行了“大雨停产撤人制度”,坚持矿领导24小时值班,另一方面派人到地面泄洪沟渠进行了险情排查。5月28日,矿长组织相关防治水人员召开会议,对井田范围内地表水可能涌入井下的各种相关因素及井下工作地点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排查分析,5月31日针对矿井汛期防汛工作进行了再排查、再分析。下面将排查分析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是地面泄洪沟渠畅通,防排水工程完好。福安煤矿地处天普煤田西部,本区北依山地,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区内地势较为陡峭,地面标高+1656 m~+1800m。为季节性渠道,平时无积水。作为雨季“三防”工程之一,汛期前矿井投入了资金来清挖泄洪沟渠,截止完成期限5月20日,包括工业广场排水沟矿井共计清挖泄洪沟200余米,投入资金1万余元,彻底清理水沟内积淤与杂物,保障了水流畅通。
二是井口和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标高,高出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防止积水及雨水溃入井下。天普煤矿井口标高+1656.8米,地面标高为+1656米,地面建筑物标高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除此之外,矿井还在井口附近储存一定数量的黄土防汛物资,且用编织袋装好放置在井口附近备用,这些措施的落实,能够切实有效地防止水流溃入井下。
三是检查钻孔资料,本矿区无封闭不良钻孔而引发矿井充水。我们通过全面仔细排查,矿井暂未发现封闭不良钻孔。四是严格落实地面巡查排查制度、并做好各类记录。调度室负责及时掌握汛期天气预报信息,密切关注汛期天气形势,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观测记录;“雨季三防”值班人员在5月22日大雨、暴雨期间对地面泄洪沟渠、季节性冲沟进行加密巡查、观测,通过检查地面无裂隙、斑缝、倒灌等现象。并将巡查情况及时向调度室和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进行了报告,做好了各项记录。
五是井下涌水量排查情况。11911运输巷密闭口;井底水仓,采面水仓、11906运输巷密闭处、11908运输巷密闭处、主斜井中部、回风斜井下段,通过排查观测涌水量无明显变化,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59m³/h。由于天普煤矿煤层埋藏较浅,井下各地点涌水量基本属于顶板裂隙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比较明显。
六是与周边矿井达成安全互保协议,互通险情,确保矿井安全渡汛。天普煤矿相邻的生产矿井有福安煤矿,分别达成了安全互保协议,执行了现场实地互查和定期交换图纸资料。约定严禁超层越界和超上下限开采,特别是留设好足够的防隔水煤柱。汛期一方一旦发现险情,立刻通知相邻一方,以便采取措施、及时应对。根据有关规定边界各留设40米保护煤柱。经调查,福安煤矿现开采19层煤,排水系统健全。矿井现开采工作面为31904工作面及31903工作面,其中31904工作面尚有220余米结束,31903工作面切眼还未贯通形成采面;31904工作面位于31902工作面采空区下侧,31902工作面,2013年6月份开始回采,已于2013年12月份结束。经调查,31904工作面回风巷属沿空留巷,其31902采区已采完,最低标高为+1421.8米,最高标高为+1433.8米。高于31904工作面标高,但31904工作面未见有涌水量异常情况,在回采面31904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井已对上部18号层采空区积水通过钻探方式进行了超前探放。由于天普煤矿暂未开拓到边界,且本矿现在开采工作面标高远高于福安煤矿开采标高,因此不受其影响。相邻较近处是其31901采区,该采区已2012年回采结束,具下侧31902、31904回采工作面回采情况,并未有突水情况。由于该矿处于下部,因此不受其影响。
八、天普矿老空积水调查情况
天普矿的现主采煤层为第19层煤,从矿井掌握的资料来看,及矿井现在情况分析,其开采情况为:天普煤矿井下17号煤层已经采空;17煤已开采至+1350m;18煤东翼+1629m以下未开采、西翼+1525m水平以下未开采。
据调查及矿井近3年来开采情况,并未出现上腹采空区涌水情况,天普煤矿开采的17层煤+1475m以上采空区均未充水。但+1475m以下水平可能有积水,积水量可能有10972m³。
九、矿井排水系统情况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59m³/h,在+1475m水平井底车场设有中央泵房,配备了三台DF155-30×7型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电机功率为160KW,扬程210m,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泵房变电所引用双回路供电;排水管路选用二趟φ150无缝钢管;设内外环水仓,水仓有效容量为740m³。排水设施和水仓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目前矿井排水能力大于矿井最大涌水量,完全满足矿井排水需求。
通过对以上矿井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周边关系、充水条件的排查、分析、论证,天普煤矿是一处相对独立的矿井,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条件中等,矿井涌水量较小,周边关系清楚,排水供电系统稳定可靠。
天普煤矿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开采、依法经营,健全了制度、落实了责任、制定了措施、取得了实效。认真履行授予调度员十项权利,确保发现险情三分钟通知到井下。认真执行“逢大雨停产撤人制度”。通过以上排查分析,天普煤矿井田范围内基本无地表水涌入井下的通道。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防治水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将进一步务实做好防治水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普安县楼下镇天普煤矿
二○一七年六月一日
贵州丰联矿业有限公司普安县楼下镇天普煤矿
2017年一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编 制:
审 核:
科 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制单位:贵州丰联矿业有限公司普安县楼下镇天普煤矿 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2017年一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一、巷修工作面安全程度分析 ㈠ 巷修工作面概况
2017年一季度矿井无掘进工作面,巷修工程230m。㈡ 掘进工作面受水影响和威胁情况
1、-400m水平并联风道:巷道位于3煤顶板以上30~50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和细砂岩中掘进,分析不受水害威胁。2、430采区轨道上山:巷道沿3煤底板泥质粉砂岩掘进,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分析,掘进前方会遇到F04-5断层(80°∠50°H=0~10m),巷道可能有滴、淋水现象,分析只会恶化生产作业条件,但不存在水
2011 ·1·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害威胁。3、4303胶带顺槽:巷道沿3煤掘进,煤层赋存稳定,分析不受水害威胁。4、3302轨道顺槽:巷道沿3煤掘进,煤层厚度约为2m,砂岩裂隙水主要以滴、淋水形式涌出,分析不受水害威胁。5、3303胶带顺槽2#探巷:巷道在3煤中掘进,有滴、淋水现象,分析不受水害威胁。
二、采煤工作面安全程度分析 ㈠ 采煤工作面概况
四季度计划原煤产量4.1wt,其中掘进煤1wt。安排回采工作面1个,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011年四季度采煤工作面情况表 单位:m ㈡ 采煤工作面受水影响和威胁情况 1、3301工作面为3煤330采区建筑物下压煤首采工作面,走向长350m,平均煤厚6.5m。按省煤炭工业局“鲁煤搬迁字?2010?74号”文批复意见,工作面采宽40m,3煤采出厚度限定5m。工作面位于第四系防水煤柱(基岩面下垂深50m)以外,于切眼施工的2个探查孔查明的基岩厚度分别为51.60m和53.41m,第四系底界以上赋存有至少13.57m的粘土不富水,自开切眼始20m范围内限定采高为2m,且随工作面的推采,基岩厚度逐渐增加,分析第四系松散层水对工作面回采无
·2· 2011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影响。2、3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属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的弱富水性含水层,工作面来压或遇构造薄弱带时会导致淋水或底板渗水,从而恶化生产作业条件,但不会对工作面安全回采造成威胁。3、3301工作面轨道顺槽施工的三灰探查孔表明,三灰上距3煤21.8m,厚4.8m,无水,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三、矿井水文动态观测情况 ㈠ 2011年三季度降水情况
2011年三季度降水量为312.5mm,年累计降水量406.8mm。与去年同期相比,季度降水量减少122.0mm,累计降水量减少320.5mm。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11年三季度降水量情况表 单位:mm ㈡ 主要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
第四系下组含水层水位相对稳定,无异常变化;十下灰和十三灰含水层水位与上个季度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26.37m、40.40m,变化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压力表由原来的1.6级更换为0.25级精密压力表后引起变化;二是钻孔水量小,人为取用水可能导致的短时间内水压的大幅波动。
2011 ·3·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钻孔水位动态观测情况表 单位:m ㈢ 矿井涌水量
表5 矿井涌水量观测情况表 单位:m3/h ㈣ 矿井排水量
表6 2011年三季度矿井排水情况表 单位:m3/d 三季度矿井总排水量126138.0m3,平均日排水量为1371.1m3。·4· 2011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㈤ 水闸墙水位和渗、漏水或放水量观测情况 表7 水闸墙观测情况表
四、相邻矿井调查情况 表8 相邻矿井调查情况表
五、2011年三季度地测防治水工作完成情况
㈠ 在-400m水平胶带大巷3#联络巷对3302轨道顺槽掘进前方的
F03-9断层和F03-2断层情况进行探查,工程量为140.43m/4孔。详情如下表:
㈡ 在-400m水平胶带大巷6#联络巷对FH1层滑构造情况进行探查,已完成工程量为47.1m/1孔。详情如下表:
2011 ·5·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孔深24.18m处见煤,煤层真厚约为1.3m。
㈢ 在-400m水平胶带大巷6#联络巷施工奥灰水文观测孔162m,开孔岩层为泥岩,孔深143m揭露十三灰时钻孔涌水,涌水量为1.8m3/h。现拟留作十三灰水文长观孔,水压为2.4MPa。
㈣ 在3303胶带顺槽掘进迎头布设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探查孔7个,工程量共计238.51m。详情如下表:
综合钻探资料分析断层不导水,断层产状为61°∠55°,H=30m。㈤ 分别对3302轨道顺槽、3303胶带顺槽、4304轨道顺槽巷道前方水文情况进行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于8月18日完成了井下数据采集与资料收集工作:沿巷道顶板、顺层、底板三个方向,在3302轨道顺槽中,布臵测点30个,在3303胶带顺槽中布臵9个物理测点,测
·6· 2011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点点距为5m,测点数27个,在4304轨道顺槽中布臵测点27个。经过对瞬变电磁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
① 3302轨道顺槽整个探测区域富水性较差,巷道前方视电阻率等值线分布较为均匀,巷道正迎头视电阻率值较两旁偏高。顶板方向在巷道迎头前方50~90m范围内,视电阻率值有下降趋势,巷道掘进过程中请注意该范围内顶板淋水。
② 3303胶带顺槽三个探测方向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视电阻率值变低趋势,在底板60m位臵处视电阻率值有偏低趋势,但该位臵存在金属干扰,不划为低阻异常区,总体看来探测范围整体富水性差,无明显低阻异常区存在。
③ 4304轨道顺槽巷道前方视电阻率等值线分布较为均匀。在三个探测方向的成果图中,巷道掘进前方的视电阻率值均较两帮视电阻率值高,且无明显视电阻率值变低趋势,总体看来巷道掘进前方整体富水性差,无明显低阻异常区存在。
㈥ 在3301工作面轨道顺槽施工三灰探查孔1个,开孔层位为3煤底板粉砂岩,终孔层位三灰底板炭质泥岩,终孔深31.88m。孔深25.55~30.94m揭露三灰,厚度为4.80m,上距3煤21.8m,无水,具体情况见下表。
㈦ 在-980m水平猴车暗斜井三中车场施工奥灰水文观测孔,开孔层位3煤以上56m左右的灰绿色粗砂岩,本月进尺155.47m。孔深
2011 ·7·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121.8m揭露十三灰时孔内涌水,初始涌水量1.1m3/h,最大涌水量2.4m3/h,测定水压为4.4Mpa。因孔内塌孔严重,现暂注浆封孔,具体情况见下表。
六、水害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排查和治理情况 ㈠ 水害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排查
三季度,矿井掘进工作面沿3煤或其顶底板施工,经排查,不存在水害隐患和重大危险源。
㈡ 矿井老空积水情况排查 矿井3100工作面和-760m水平胶带暗斜井、-760m水平轨道暗斜井和回风暗斜井,共积水8000m3。如下表:
表9 矿井老空积水情况表
七、2011年四季度地测防治水工程计划 ㈠ 继续认真做好矿井分地点涌水量的动态观测等水文地质工作,加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并认真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
·8· 2011 四季度水害隐患排查说明书 工作。
㈡ 计划在4304轨道施工巷施工F04-11断层及下盘煤层赋存情况探查孔,工程量180m/3孔。
㈢ 3303胶带顺槽下帮探巷已接近预计的层滑构造面,加强探巷掘进过程中的构造及水情监测,严格控制掘进工作面的标高,防止其进入第四系防水煤柱线内。
㈣ 计划在3303工作面施工三灰探查孔,工程量30m/1孔;在3303切眼施工F03-5断层及煤层赋存情况探查孔,工程量70m/2孔。
㈤ 计划在3301、3303工作面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法对3煤顶板富水情况进行探测,然后对低阻异常区域施工顶板砂岩水疏放钻孔,工程量分别为110m/2孔、150m/3孔。
㈥ 计划在-400m胶带大巷6#联络巷FH1断层探查孔,工程量140m/2孔。㈦ 继续积极推进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附表:
1、受水威胁的回采工作面水情分析预测表 表10
2、受水威胁的掘进工作面水情分析预测表 表11
3、淄矿集团公司重大水害危险源监控明细表 表12
4、淄矿集团公司矿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明细表 表13
5、水仓清捞情况表 表14 二O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2011 ·9·
表10 受水威胁的回采工作面水情分析预测表 单位:新河矿业公司 表11 受水威胁的掘进工作面水情分析预测表 单位:新河矿业公司 表12 淄矿集团公司重大水害危险源监控明细表 表13 淄矿集团公司矿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明细表 表14 水 仓 清 捞 情 况 表 单位:新河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