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5篇)

时间:2019-05-14 10: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

第一篇: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29号 【发布日期】2006-02-14 【生效日期】2006-0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

(闽政办[2006]2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交通厅关于《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原《福建沙溪口水电站船闸通航管理暂行办法》(闽政办〔1997〕227号)停止执行。

请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执行《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同时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沙溪口水电厂船闸实现最大通航能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福建沙溪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沙溪口水电厂)船闸的运行、养护和通航管理,确保船舶过坝的安全、畅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交通部《 船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沙溪口水电厂船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沙溪口水电厂船闸(以下简称:船闸)是指船闸本体,大坝上下游引航道、停泊点及附属设施。船闸通航管理区范围是沙溪口水电站上、下游停泊区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第三条 船闸通航管理的相关单位应当遵循为航运服务的原则,做到科学管理、定期保养、计划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船闸的通航能力,为船舶过坝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第四条第四条 船闸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

第二章 管理部门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职责

(一)负责协调沙溪口水电厂发电与航运的有关问题;

(二)负责协调并公布船闸运行方式的调整方案。

第六条第六条 福建省交通厅(以下简称省交通厅)职责

(一)负责船闸通航技术标准的监督检查;

(二)负责船闸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三)参与协调船闸运行方式的调整。

第七条第七条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电力公司)职责

(一)合理利用沙溪口水电站水资源,确保船闸的正常运行;

(二)参与协调船闸运行方式的调整,并组织福建沙溪口水力发电厂实施。

第八条第八条 沙溪口水电厂职责

(一)设立船闸通航运行机构,具体负责船闸的运行和养护;

(二)组织制定船闸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管理人员;

(三)负责执行船闸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四)负责船舶过坝的组织管理,包括登记、编组(队)、调度指挥;

(五)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部门共同编制船闸年度运行方式调整方案,并根据批复的运行方式负责向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部门报送船闸通航运行申请。

(六)负责船闸通航管理区域内的航道、停泊点以及助航标志、安全标志的养护和管理;

(七)按时向相关部门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和年度总结报告;

(八)制定船闸的事故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和器材;

(九)负责在泄洪前及时向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和等候过坝船民通告出库流量。

第三章 过坝管理

第九条第九条 在正常情况下,沙溪口水电厂船闸应确保每天通航时间不少于22小时。当入库流量小于通航所需的流量,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时,沙溪口水电厂根据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编制船闸运行方式的调整方案(日分时段、隔日或隔几日通航等运行方式)。运行方式的调整方案经省经贸委协调后公布执行。

第十条第十条 船舶过坝应当遵循满闸放行的原则,在过坝船舶少,船舶未能满闸时,船舶等候过坝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船舶过坝原则按到港先后次序安排。

对客班轮、紧急军事运输船、防汛抢险船、救护救灾船、海巡航政运政艇、鲜活货船及重点紧急物资运输船应当优先安排过闸。

装载危险品的船舶要提前5小时向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申报,经依法批准后在指定区域停泊,并安排单独过闸。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上、下游码头停泊区供过坝的船舶停靠。

引航道内的引桥可供已编好队等待过坝的船舶临时停靠。

工作码头供执行任务的海巡航政运政艇和沙溪口水电厂工作船舶停靠,其他船舶不得擅自停靠。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船闸通过的最大船队为一顶二驳300吨级标准船队,其最大尺度为87m×9.2m×1.3m(长×宽×吃水深),船闸通航净空高度为5.5米。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船闸上游水库最高通航水位为88.00米(黄零基准面,下同),最低通航水位为84.5米;下游最大通航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下游最高通航水位为72.6米、最低通航水位为63.3米。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下列情况之一者暂停过坝

(一)七级以上大风或能见度在30米以内的大雾;

(二)收到强烈地震预报,可能危及船闸安全;

(三)船闸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或故障,危及通航安全;

(四)预计出库流量超过每秒3000立方米;

(五)特大暴雨;

(六)上、下游漂浮物影响过船建筑安全运行时;

有上述情况之一的,沙溪口水电厂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向等候过坝的船民通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在防洪期间,沙溪口水电厂应当做好船闸防洪安全及设备保护等工作。

第四章 船舶过坝程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上、下游来往的船舶应当先向停泊区值班调度人员发出靠泊信号,经准许后方可在指定的停泊区停靠。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过坝的船舶停靠就位后,到停泊区值班调度点,由值班调度排挡编组(队),按顺序等候过坝。

值班调度人员对等候过坝船舶应当根据船型尺寸进行排档编组。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船舶应当按照船闸显示的信号(红灯表示禁止航行,绿灯表示允许航行)进出船闸。严禁抢进抢出、避免碰撞闸门及闸墙。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船舶不得堵塞闸口和引航道,禁止在引航道内滞留和抛锚。

第五章 通航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下列情况之一的船舶不得过坝

(一)船舶无证或不适航的;

(二)未按规定配足持适任证书技术船员的;

(三)机械有故障尚未排除,影响通航安全的;

(四)船舶严重漏水的;

(五)超载、超长、超宽、超高、超深或其它超过船闸设计限定标准的;

(六)装载危险物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船舶过坝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调度运行管理,按照先出闸后进闸的原则,以安全航速航行,过闸过程中船员应当始终坚守岗位,密切注视闸室水位涨落和系缆情况;船舶应当按导航标标示的范围内航行,不得驶入禁航区域及泄洪主流水域;

(二)进入闸室后,不得超过安全停靠线系泊;不得在甲板上生火、燃放鞭炮、敲凿或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花的作业;

(三)严禁在引航道和闸室内倾倒垃圾、粪便、排放污油、污水、抛弃砂石、泥土和其他杂物;

(四)不准在闸室内上、下任何人员或装卸货物,不准在闸墙爬梯上系缆和闸室内抛锚;

(五)不得在闸墙上涂写或钩捣闸门;

(六)装载危险品的船舶,应当具有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在指定的位置停靠。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不得在船闸通航管理区内采挖和装卸砂石、泥土、捕鱼、炸鱼、游泳、设置渔网及其他碍航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有权部门依法批准,不得在船闸通航管理区内兴建码头、桥梁、渡口、栈桥、抽排水站,不得架设电线、铺设水下电缆、管道。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移动、破坏助航标志和安全标志;发现助航和安全标志移动、损坏、灯光熄灭,应及时报告沙溪口水电厂或航道管理机构。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船闸应当按规定配备消防、救生器材、抢险工具等所需物资。对船闸所有建筑物、闸阀门、机电设备、助航及通讯等专用设施必须认真保护。对关系枢纽工程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部位,船闸运行管理机构要设置明显标志和装置。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船舶在船闸通航管理区内发生交通事故时,沙溪口水电厂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地方海事管理机构。

第六章 保养与检修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沙溪口水电厂应配备专业维修人员,建立健全保养维修制度,对船闸及其设备应当经常进行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技术工况。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船闸应当进行定期保养,定期保养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保养(为期1天):在经常性保养的基础上,每季度保养一次,着重对机电设备、充泄水系统进行检查、擦洗、紧固等工作。

二级保养(为期3天):在一级保养的基础上,每半年进行一次,着重对运转部件、机电设备、充泄水闸阀门进行详细检查和拆检,更换易损零部件。在进行二级保养时,不再安排本季度的一级保养。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船闸应定期进行维修,维修分为岁修、大修和抢修。

(一)岁修:船闸每年一次进行局部区段的检修。岁修停航期不超过20天。进行岁修时,不再安排本季度的一级保养和本半年的二级保养。

(二)大修:船闸停航抽水全面进行检修,周期为三年。大修停航期不超过60天。大修年份不再进行岁修。

(三)抢修:沙溪口水电厂对船闸突然发生异变或损坏,影响正常通航时,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若造成断航,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并由地方海事机构发布停航通告。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船闸的岁修、大修时间应尽可能安排在运输淡季或枯水期进行。

沙溪口水电厂对船闸进行岁修或大修,应当事先向省经贸委报告,由省经贸委协调有关单位后执行,并由地方海事机构发布停航通告。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过坝船舶未遵守本规定,造成船闸损坏的,相应的船公司或船民应对沙溪口水电厂依法给予赔偿。

沙溪口水电厂未履行本规定职责,造成船闸断航的,给船公司或船民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2008年福建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实施方案(闽政办〔2008〕165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65 号 【发布日期】2008-09-19 【生效日期】2008-09-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2008年福建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实施方案

(闽政办〔2008〕165 号)

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全省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网上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工作,经研究决定开展2008年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现将《2008年福建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政府网站建设的要求,加强本单位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

2008年福建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07〕20号)的要求,切实做好今年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现制定2008年福建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如下:

一、评估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07〕20号);

(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方案(暂行)的通知》(闽政办〔2007〕204号);

(四)《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五)《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数字办关于2008年“数字福建”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39号);

(六)《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闽政办〔2008〕112号);

(七)《省数字办、省效能办关于印发〈福建省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闽数字办〔2008〕30号)。

二、评估范围

(一)省直部门网站名单

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的省直部门网站

(42个)

政府组成部门网站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民族宗教厅、公安厅、监察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水利厅、农业厅、外经贸厅、文化厅、卫生厅、人口计生委、审计厅、林业厅、外办

直属机构网站

省地税局、环境保护局、广电局、体育局、统计局、物价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海洋渔业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粮食局、侨办

特设机构网站

省国资委

议事协调办事机构网站

省人防办、口岸海防办

(二)设区市政府网站名单

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

(三)县市区政府网站名单

福州市

(13个)

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平潭县、永泰县、闽清县、连江县、罗源县

厦门市

(6个)

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漳州市

(11个)

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华安县、东山县、长泰县、云霄县 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

泉州市

(11个)

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

莆田市

(5个)

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

三明市

(12个)

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泰宁县、明溪县、将乐县、沙 县、尤溪县、大田县

南平市

(10个)

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龙岩市

(7个)

新罗区、漳平市、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

宁德市

(9个)

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古田县、屏南县

三、评估指标体系

(一)省直部门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省直部门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包括:信息公开(30分);在线办事(35分),对于“省级网上审批受理发布平台”上网试点的部门,其部门网站应与审批平台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该项指标评估时均以部门网站为准;公众参与(20分);网站性能、设计及运行维护(10分);内容保障与协同(5分)。

省直部门网站用于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省直部门网站绩效评估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说 明

权重

信息

公开(30)

主动公开(16)

条例规定应公开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概况信息、法规文件、规划计划、统计信息、财政预决算、办事指南(考察部门应上网审批项目的办事指南数量,各办事指南是否具备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要素情况)、监督检查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14.5

其他依法应公开信息

政府工作动态、人事信息等信息依法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1.5

依申请公开(3)

公开栏目

依申请公开栏目的建设情况

0.5

公开要素

依申请公开的程序、办理实现和收费标准等要素提供情况

0.5

在线受理

在线申请的受理反馈情况;对申请受理和反馈情况的结果统计

规范与保障(11)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制度或规定的制定情况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及维护更新情况;能否通过目录链接至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指南的编制和发布情况

监督保障机制

是否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评议结果;是否提供监督渠道及联系方式 ;信息公开意见箱设置及运作情况 2

在线

办事(35)

注1

服务框架(2)

应用主题设计

是否能够按照职能与业务范围设计服务框架,是否能够按照服务深度整合服务资源

服务人性化程度(7)

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

各项主题下,是否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导航设置

是否能够就主要业务细分用户对象、模拟应用场景,提供场景式导航服务

无阻碍程度

考察网站是否设置不必要的阻碍

服务资源整合程度

是否围绕办事流程梳理和整合不同部门、不同深度的服务资源

服务丰富度和质量(26)

表格下载

部门应上网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表格下载功能的数量和比例;表格有效性

在线咨询

能够切实解决用户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的丰富程度;答复比例,答复是否及时

在线查询

考察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事项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的查询功能

在线申报

考察部门应上网审批事项实现在线受理、预审和全程办理的数量和比例 11

公众

参与(20)

咨询投诉(7)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答复情况

处理信件的数量,答复的质量

实时交流(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访谈次数

开展的在线访谈次数,预告工作的情况

内容质量

在线访谈的内容,交互的情况

民意征集(5)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内容策划

调查主题的选择是否围绕政务工作

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公开

留言板(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内容策划

内容是否与当前政府工作重点相符合答复与

汇 编

答复情况及定期汇编

网 站

性能、设 计及运行维护

(10)

网站响应(1)

首页响应时间

新闻内容或者主页、关键搜索模块的响应时间

页面展示(1)

页面布局

首页栏目、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内容层级的复杂度,能否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页面是否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辅助功能(5)

搜索功能

搜索引擎的功能

使用帮助

重要服务和栏目是否能够提供使用说明

评比统计

访问量、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评比

导航链接

链接,上下级单位网站导航

定制功能

是否支持定制功能或发送定制邮件

网站运行维护

(3)

网站运行维护

是否存在有栏目无内容、网站或网页无法打开的情况

网站安全与保密审查

网页是否有病毒,是否被搜索引擎收录为恶意网站,是否有涉密信息

联系方式

是否提供网站维护单位及联系方式

内容保障与协同

(5)

内容保障

(4)

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

考察各部门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方案(暂行)的通知》(闽政办〔2007〕204号)规定的内容上报保障情况、“百件实事网上办”内容维护更新情况

内容协同

(1)

相关网站内容协同

考察部门网站在线办事项目内容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级网上审批受理发布平台、本部门网站的一致性

注1:对于没有审批事项的部门,在线办事部分不参加评分,其总分按比例折算。

(二)设区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区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的《2008年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准,其绩效评估结果以国家评估为准,不再进行单独评估。

(三)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包括:信息公开(40分)、在线办事(30分)、公众参与(20分);网站性能、设计及运行维护(10分)。

县级政府网站用于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如表2所示。

表2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说 明

权重

信息

公开(40)

主动公开(22)

条例规定应公开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概况信息、法规文件、规划计划、统计信息、财政预决算、行政收费、政府采购、办事指南(包括面向个人和面向企业两部分应用主题下办事指南信息,详见注2)、重大建设项目、应急管理、监督检查、社会公益、补偿款发放、救灾款物信息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其他依法应公开信息

政府工作动态、人事信息、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等信息依法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依申请公开(3)

公开栏目 依申请公开栏目的建设情况

0.5

公开要素

依申请公开的程序、办理实现和收费标准等要素提供情况

0.5

在线受理

在线申请的受理反馈情况;对申请受理和反馈情况的结果统计

规范与保障(15)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制度或规定的制定情况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及维护更新情况;能否通过目录链接至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指南的编制和发布情况

监督保障机制

是否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评议结果;是否提供监督渠道及联系方式

在线

办事(30)

服务框架(3)

应用主题设计

是否能够按照职能与业务范围(围绕用户对象生命周期应用主题)设计服务框架,是否能够按照服务深度整合服务资源

1.5

快速通道设计

快速访问通道的设计情况

1.5

服务人性化程度(9)

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 应用主题下,是否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导航设置

是否能够就主要业务细分用户对象、模拟应用场景,提供场景式导航服务

无阻碍程度

考察网站是否设置不必要的阻碍,包括身份认证等

服务资源整合范围与深度

对本级部门、下辖区县、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服务资源的整合;围绕办事流程整合服务资源

服务丰富度和质量(13)

表格下载

真实可用的表格下载服务的数量

在线咨询

能够切实解决用户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的丰富程度;答复比例,答复是否及时

1.5

在线查询

考察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事项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的查询功能

2.5

在线申报

能够实现在线申报的服务数量

特色服务(5)

农村合作医疗

新农村合作医疗相关介绍及服务

0.5

农产品 销售

农产品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发布

0.5

农资供求服务

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需求信息

0.5

农业科技咨询服务

农业科技知识介绍及农业咨询服务

0.5

农民工权益保护

农民工维权知识介绍及维权服务

0.5

低保申请

低保申请的有关服务

0.5

再就业 服务

当地再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0.5

劳动力输出/输入

劳动力输入/输出相关信息

0.5

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的有关服务

0.5

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相关信息 0.5

公众

参与(20)

咨询投诉(7)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答复情况

处理信件的数量,答复的质量

实时交流(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访谈次数

2008开展的在线访谈次数,预告工作的情况

内容质量

在线访谈的内容,交互的情况

民意征集(5)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内容设计

调查主题的选择是否围绕政务工作

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公开

留言板(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内容策划

内容是否与当前政府工作重点相符合答复与汇编

答复情况及定期汇编

网站性能、设计及运行维护(10)

网站响应(1)

首页响应时间

新闻内容带或者主页、关键搜索模块的响应时间

页面展示(2)

页面布局 首页栏目、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内容层级的复杂度,能否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页面是否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外文版

网站外文版的建设情况 1

辅助功能(3)

搜索功能

搜索引擎的功能

使用帮助

重要服务和栏目是否能够提供使用说明

0.5

评比统计

访问量、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评比

0.5

导航链接

链接,上下级单位网站导航

0.5

定制功能

是否支持定制功能或发送定制邮件

0.5

网站运行维护

(4)

网站运行维护

是否存在有栏目无内容、网站或网页无法打开的情况

网站安全与保密审查

网页是否有病毒,是否被搜索引擎收录为恶意网站,网站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有涉密信息

联系方式

是否提供网站维护单位及联系方式

注2:面向个人应用主题包括婚育、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交通、公用事业、住房、出入境等办事指南信息;面向企业应用主题包括企业设立、纳税、年检、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对外交流、资质认证等办事指南信息。

四、进度安排

(一)2008年11月-12月开展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

(二)2009年1月起草评估报告,并适时公布绩效评估结果。

五、实施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承办。

联系人:陈绍林(0591-87811956),项良明(0591-87802200)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闽政办〔2013〕45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福建省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政办〔2013〕4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闽各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福建省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19日

福建省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厨垃圾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 餐厨垃圾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餐厨垃圾处理推行集中处置为主的模式,鼓励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运营。

鼓励小区(住宅小区、单位)和有条件的家庭采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

—1—

化处理。

第五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餐厨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可以委托专业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公安、卫生、环保、农业、旅游、工商、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餐厨垃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餐厨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推进和完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

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企业应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从事收运、处置活动,享受国家、省有关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的相关优惠政策,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实行有偿服务,相关收费标准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费体系。

第七条 餐饮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参与制定有关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推广减少餐厨垃圾的方法。鼓励通过净菜上市、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文明用餐等方式,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餐厨垃圾治理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安排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区域统筹的模式,规划建设区域性餐厨垃圾处置设施。

第九条 餐厨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并遵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规定。

餐厨垃圾处置设施用地应当作为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十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置设施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向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并

—2—

报送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章 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十一条 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实行转移联单制度。转移联单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随货同行,验单人员应当核对联单载明的事项,确保单货相符。转移联单的格式和内容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服务许可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服务许可决定,向中标企业颁发服务许可证,并与中标企业签订经营协议。经营协议应当明确约定经营期限、服务标准、服务范围、违约责任等内容,并作为服务许可证的附件。协议文本的格式和内容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制定。

第十三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当与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企业签订协议;

(二)将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分类存放,禁止与一次性餐具、酒水饮料容器、塑料台布等其他固体生活垃圾混合;

(三)设置专用的密闭收集容器,不得裸露存放;在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

(四)按照协议内容,定期将餐厨垃圾交给与其签订协议的收集运输企业;

(五)及时完整记录餐厨垃圾产生台账;

(六)经营场所发生变更或者餐厨垃圾产生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管理机构报告。

餐厨垃圾不得出售、倒运给未取得收集运输和处置许可的企业或个人。

第十四条 申请餐厨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二)配备分类收集功能的全密闭专用收集容器;

(三)配备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滴漏功能的餐厨垃圾运输专用车辆;

—3—

(四)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

(五)具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六)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停放场所。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餐厨垃圾收集和运输活动。

第十五条 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处置企业签订协议;

(二)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和规范,在协议约定的时间内及时收集运输餐厨垃圾;每天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清运不得少于一次;

(三)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餐厨垃圾专用密闭车辆运输,并喷涂统一的标识标志,运输过程中不得滴漏、撒落,转运期间不得裸露存放;

(四)及时完整记录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台账;

(五)按规定填写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联单,并每月向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管理机构报送一次;

(六)未经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第十六条 申请餐厨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规模小于100吨/日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规模大于100吨/日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二)采用的技术、工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三)有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具有健全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五)具有可行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技术方案和达标排放方案。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餐厨垃圾处置活动。

第十七条 从事餐厨垃圾处置服务的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企业签订协议,及时接收餐厨垃圾;

(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置餐厨垃圾;

(三)及时完整记录餐厨垃圾处置台账;

(四)按规定填写餐厨垃圾资源化产品销售台帐;

(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

—4—

渣等符合环保标准,防止二次污染;

(六)制定餐厨垃圾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七)按要求配备餐厨垃圾处置设施、设备,符合环境标准,并保证其运行良好;

(八)未经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第十八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集运输企业、处置企业之间签订的协议,应报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协议文本的格式和内容由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

(一)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养畜禽;

(二)将餐厨垃圾交给未取得服务许可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单位或个人;

(三)将餐厨垃圾排入地下管网、河道、湖泊、沟渠;

(四)将餐厨垃圾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监管体系,防止餐厨垃圾及其加工物进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及餐饮消费市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监督管理制度,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集运输、处置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项目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扶持和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和收集处置、处置服务企业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监督管理。

—5—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的行为。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依法查处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加工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加工的油脂而作为食用油销售的犯罪行为。

卫生部门负责以整治小餐饮、火锅店、旅游景区餐饮店、学校食堂、工地食堂为重点,开展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督促产生餐厨垃圾的单位建立餐厨垃圾处置管理制度,依法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的行为。

质监部门负责加强对食用油脂生产企业、食用油生产作坊的监督检查,查明油源购进渠道,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及在生产中掺杂掺假的行为;负责牵头依法查处非法提炼加工“地沟油”黑窝点和使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工商部门负责餐厨垃圾回收、处置和深加工企业的登记注册管理,对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开展对食用油市场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购销台帐制度,以集贸市场、批发单位、食杂店等单位为重点,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

物价部门应当研究制定餐厨垃圾收运、处理服务性收费标准。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加强星级旅游饭店管理,督促星级旅游饭店将餐厨垃圾交给取得收集运输和处置许可的企业收集运输和处置。

经贸、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信息平台,对餐厨垃圾来源、数量、收集运输、处置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根据需要,可以向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企业派驻监督员。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给予建议与批评,对违反餐厨垃圾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推行有奖举报机制。支持新闻媒体对利用餐厨垃圾制售“地沟油”的黑窝点和违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予以曝光,同时防止不正

—6—

当炒作。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四)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改正违法行为。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妨碍与阻挠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二十四条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定期公布取得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名单。

定期通报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情况,并将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单位遵守本办法情况作为文明、卫生、食品安全、环保、信用等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下餐厨垃圾正常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二十六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擅自交给与其签订协议以外的其他企业或者个人的,按照《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将废弃食用油脂作为食用油脂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的,按照《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未经批准从事餐厨垃圾经营收运、处理活动的,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从事餐厨垃圾经营性收运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餐厨垃圾的,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将餐厨垃圾随意倾倒、抛洒、堆放的,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7—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闽政办〔2012〕150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闽政办„2012‟15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社区

1.发展社区保障救助服务。全面建设街道、社区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完善社区就业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加大政府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力度,开发社区公共保洁、环境绿化、设施维护以及托老、托幼、托残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努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大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和社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推动社区慈善超市建设,实现社会捐助制度化、经常化。

2.发展社区法律治安服务。加强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和综合治理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和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全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构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群体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社区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居民安全的能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出租房屋管理,依法做好信息登记、证件办理等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社区消防工作。

3.发展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拥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计生服务工作,提供计生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疑似残疾儿童报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及计生行政事务办理、实有人口动态信息采集等服务。

4.发展社区科教文体服务。广泛开展邻居节、文化艺术节、趣味活动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活动。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服务。加快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打造开放式活动平台。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公益性未成年人上网场所。每个社区建有一个以上的体育活动场所,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便民利民服务

1.推进商贸服务业。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初步建立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和餐饮、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打造生活服务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搞好社区商业规划,选择大型居住区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探索建设商务休闲、夜间休闲、旅游休闲等特色街区。鼓励邮政、电信、金融、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加快发展社区物流配送、快递派送、代理服务、保健服务,实现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服务上门。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扶持“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企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

2.推进家庭服务业。统筹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大中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便民站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重点发展社区家政、养老、家庭陪护、残疾人托养、家庭教育等服务。引导家庭服务公司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规模化经营,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加强家庭服务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人员培训,制定家庭服务业标准和家政企业等级标准。通过资金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形式,支持一批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3.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准入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服务承诺、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物业服务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责权利关系和行为,落实物业服务质价相符原则,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物业服务收费。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当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对无物业管理服务的老旧住宅小区,当地政府要引导建立物业管理机制。积极拓宽物业服务领域,从住宅小区建成交付后的建筑物管理,向物业全过程管理和为居住者提供全面服务延伸拓展。加强业主委员会制度建设,健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促进业主委员会规范管理。健全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三)深化社区志愿服务

1.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2.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托物业公司,由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建立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探索鼓励性参与,形成“爱心银行”、“服务储蓄”等机制。

3.动员驻区单位参与。鼓励和支持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坚持义务性参与,鼓励居民无偿参与社区服务。用3~5年时间,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80%以上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四)健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1.合理布局网络。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综合服务站,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科学规划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基础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商业网点要与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已建社区的商业设施要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改造完善,适当集中。推行《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SB/T10455—2008),优先支持必备型社区商业业种及业态的设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地方政府应出资购买一部分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等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严格用途管理,网点用房不得随意改变性质,挪作他用。2013年底前,各县级市完成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设区市完成已制定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修订。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统筹解决。各市、县(区)政府要出台专项规划,并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3.推进社区信息化。改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和家政服务信息,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沟通交流作用,改善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增进社区和谐。

(五)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依法依章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及其下属委员会,确保成员待遇得到落实。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整合计生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市容管理员等力量,组建社区服务协管员队伍。

2.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一是扩大服务人员来源渠道,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促进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法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关心社区服务人才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党员、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以及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渠道。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鼓励上级机关(县、区、乡镇、街道)公务员,以挂职、到基层服务等多种形式到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发展。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重点工程

(一)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社区

891011121314-

第五篇:福建省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闽政办[2005]150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5]150号 【发布日期】2005-08-25 【生效日期】2005-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闽政办[2005]150号)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厅、财政厅、建设厅、审计厅制定的《福建省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福建省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加强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意见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01〕5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强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建设与管理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1〕96号)精神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省直单位办公用房(以下简称办公用房)建设是指省级党委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省财政核拨或拨补经费的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以新建、改建(含改造装修)、扩建、购买、产权置换等方式,形成办公以及为办公服务的接待、会议、培训等非经营性用房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办公用房建设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机关管理局)统一管理。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确定

第四条第四条 省机关管理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办公用房存量情况及使用需求,遵循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统筹兼顾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办公用房建设整体规划,提交省直单位办公用房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审议后报省政府批准。

第五条第五条 办公用房建设由使用单位报送申请报告,省机关管理局统一受理。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拟建地点、规模,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初步方案(使用非省财政性资金的需附有效承诺证明文件)及其他有关事项。申请报告的编制一般应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

省机关管理局收到申请报告后,应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改委)、财政厅,就申请建设办公用房的必要性、可行性、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其它问题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第六条第六条 省机关管理局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办公用房建设整体规划和对办公用房建设申请的审查意见,组织制订办公用房建设计划或专项计划,经联席会议审议后,报省政府审定批准。须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的,按规定程序向省发改委申报;须由财政部门安排预算支出的,按规定程序向省财政厅申报预算;须向省建设厅办理施工审批手续的,按规定程序申报。

第三章 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第七条 办公用房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一)省机关管理局组织实施;

(二)特殊用途(如涉及国家安全、秘密)的办公用房需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建设的,须经联席会议审议批准后,由省机关管理局授权使用单位组织实施;

(三)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实施建设。

第八条第八条 省机关管理局应就办公用房的使用功能、资金来源等与使用单位充分沟通协商,根据双方确认的建设方案进行委托设计,并严格按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功能设置和投资规模执行。

初步设计文件及其概算应报送省发改委,由省发改委组织省财政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进行审查。项目概算超过项目批复总投资的,应调整初步设计;确实无法调整的,应报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同时,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其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施工图设计审批后应编制项目预算,并按规定报省财政厅审核批复。

第九条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项目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福建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招标。

招标工程预算造价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编审,原则上不得超过已审批的项目预算相应投资规模。

第十条第十条 工程实施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控制投资。因技术、地质等原因确需进行设计变更的,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经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签署确认并按有关规定报批。设计变更增加投资累计达批准的项目预算3%的,应报省发改委及财政厅备案;累计达5%或单项变更增加投资达100万元的,应及时报省发改委、财政厅审批。设计变更增加的投资原则上在总投资中调整解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施工中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零星小额增支项目确需现场签证的,需由施工单位及时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经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监理单位各2人以上共同签认。现场签证增加投资累计达批准的项目预算2%的,须及时报省财政厅审查确认。现场签证增加的投资原则上在总预备费中开支。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应在初步审核的基础上,于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决算资料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在规定的审核时限内批复。省审计厅按照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应及时将建设项目资料整理保存,并按规定报送归档。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办公用房权属登记由省机关管理局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被授权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决算批复后3个月内将权属登记有关资料移交省机关管理局。

第四章 建设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应设立办公用房建设项目资金专户,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资金使用规定进行管理。

非省财政性资金应在项目批复前落实,并根据项目进度与省财政性资金按比例同步拨入资金专户。条件成熟时实行国库直接支付。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管理,完善项目建设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工程款的支付,除应具备合同、工程实际完成进度以及监理工程师审签的支付凭证依据外,还应依次由现场代表、现场负责人、基建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审批。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应对建设资金支付是否符合合同和审批的概预算内容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工程项目预付款(含设备材料采购的预付款)必须在合同签订生效并具备施工条件后方可支付,预付款不得超过合同总价款的30%。支付的工程进度款不得超过合同总价款的90%,余款在省财政部门批复工程结算后支付。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清理结余资金,在竣工决算批复后一个月内清算完毕。资金归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按规定纳入省财政厅在线监控系统。省机关管理局或被授权单位应及时将资金使用的有关数据、合同等录入系统。

第五章 购买与产权置换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省直单位申请购买办公用房的,由省机关管理局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进行审核,经联席会议审议并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机关管理局采取竞价方式进行购买。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省直单位申请办公用房产权置换的,应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报批。需使用省财政性资金的,由省机关管理局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进行审核,经联席会议审议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省直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办公用房建设的,省发改委不予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省财政厅不予安排资金。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每年适时对办公用房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省审计厅应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省建设厅应加强对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有关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责令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办公用房建设管理事项,依照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沙溪口水电厂船闸通航管理规定(闽政办[2006]29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