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

时间:2019-05-14 10: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

第一篇: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

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渝府发〔2007〕75号)、《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渝民发〔2010〕3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城乡医疗救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医疗救助水平要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二)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的原则。救困难群众之所急,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三)突出重点,分类救助的原则。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不同病种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救助。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动社会力量资助、慈善医疗援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给予医疗救助。

(五)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要加强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的衔接,建立覆盖城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条

城乡医疗救助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县民政局负责贯彻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负责城乡医疗救助的日常管理和审批工作,与县人力社保局共同确定城乡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

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监管工作,将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人力社保局与民政局共同选定城乡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配合县民政局落实好城乡医疗救助政策。

县卫生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医药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医疗优惠政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县审计局、县监察局负责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申请救助对象的审查和部分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承办申请接收、调查核实、张榜公布、材料申报等具体工作。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县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和城镇“三无”人员。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和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具体包括: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7—10级残疾军人;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和1954年11月1日后入伍的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参加核试验和参战退役人员;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享受40%定期救济人员、在职参军入伍返乡人员;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

(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

(五)城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

(六)城镇低收入老年人。即城镇中本人收入低于重庆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

(七)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包括: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特别扶助对象、农村独生子女四级以下残疾家庭扶助对象。

(八)其他低收入人员。即农村建卡贫困户和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1.2倍以下的城镇人口。

第五条

城乡医疗救助方式及标准。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

(一)资助参保。医疗救助范围中的前六类对象,由医疗救助基金资助其参保,采取事前救助。同时符合多种资助条件的,按最高一种标准资助。

1.农村救助对象参保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和城乡孤儿,由政府全额资助按二档参保,个人不缴费;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和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重度残疾人员、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无论选择一档或二档参保,由政府按当年确定的标准资助,个人应缴费。

2.城市救助对象参保资助。城镇“三无”人员,由政府全额资助按二档参保,个人不缴费;不属于城镇职工医保覆盖范围的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老年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无论选择一档或二档参保,由政府按当年确定的标准资助,个人应缴费。

(二)门诊医疗救助。对医疗救助范围中的前四类对象,实行“定额”救助和“共付”救助相结合的门诊医疗救助,采取医前或医中救助。

1.“定额”门诊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一二级重残人员、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7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城镇“三无”人员、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和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由县民政局审批后,每人每年享受240元的定额门诊救助金,用于门诊和购药。限额内的救助资金当年有效,不结转使用。

2.“共付”门诊救助。对“定额”门诊救助对象以外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用药目录内的门诊费用经城乡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报销后,自负部分按80%的比例给予救助,每人年门诊救助金封顶线为120元。门诊救助金当年有效,不结转使用。

(三)住院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是对医疗救助范围中前四类对象住院治疗给予的救助,不设起助线,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定、及时救助的医中救助。救助对象一年内可一次或多次享受救助,实行医疗救助金总额控制。

1.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疗,住院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应当报销的医疗费用,即报销确认额,下同)经城乡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按规定报销后,自负部分(医保报销确认额-医保报销额,下同)在300元内的给予全额救助(一年只能享受一次),超300元的按8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为6000元。

对救助对象未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患病住院的,按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扣除应报销金额后,按上述办法再给予救助。

2.重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甲型H1N1、糖尿病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的,自负部分在300元内的给予全额救助(一年只能享受一次),超300元的按8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为9000元。

3.特殊人群住院医疗救助。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城镇“三无”人员、暴力精神病人、政府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患病住院治疗,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按规定报销后,自负部分和医保未确认部分按100%的比例给予救助。

贫困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住院医疗救助按市政府(渝办发〔2010〕263号)相关规定执行。

(四)临时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是对城乡重度残疾人员、城镇低收入老年人、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员住院治疗给予的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按规定报销后,自负部分超过2000元的,超过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为4000元。

对城乡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和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接受住院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负担额超过10000元的,可申请享受不超过1000元的临时医疗救助,且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每超过10000元,增加1000元的救助金,但救助金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封顶线,且一年只能享受一次。

上述医疗救助标准,将根据重庆市的相关规定和救助基金量的多少,由县民政局商县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局作适时调整,并报县政府备案。

第六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救助范围:

(一)因卖淫、嫖娼、打架斗殴、酗酒、自杀、吸毒、工伤、交通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引起的疾病。

(二)器官移植、康复治疗以及在不属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等。

第七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只对城乡救助对象因病治疗,在城乡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基本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所发生的费用给予救助。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不在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基本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发生的费用;

(二)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已报销的费用;

(三)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四)参加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五)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的救助资金。

第八条

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

(一)资助参保的申请审批程序:

每年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期间,乡镇(街道)社保所要设立困难群众参保受理窗口,医疗救助范围中的前六类对象凭有效证件和证明材料申请参保,并提出资助申请,由民政办对参保对象的资助资格进行现场认定,符合资助条件的,由社保所按规定收取扣除资助资金后的个人应缴纳参保费用,并填写《梁平县资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参保登记表》。每年12月5日前将参保资助人员信息汇总,填写《梁平县资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参保登记认定表》,上报县医保局和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将乡镇(街道)上报的参保资助人员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医保范围。

(二)门诊医疗救助金的申请审批程序:

1.“定额”门诊救助金申请审批程序。享受“定额”门诊救助金的对象于每年11月底前向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户口簿或身份证、城乡低保证复印件;

(2)农村五保对象需提供五保证复印件;

(3)城乡孤儿需提供孤儿证复印件;

(4)城镇“三无”人员需提供乡镇(街道)的证明;(5)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需提供《救济证》复印件、襄渝铁路西线伤残民兵民工需提供《伤残证》复印件;

(6)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需提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审批表》;

(7)属一、二级重残人员需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8)属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按城乡居民医保认定的病种执行,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病历资料;

(9)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定额”门诊救助金的申请,由乡镇(街道)民政办初审并填写《梁平县民政“定额”门诊救助金申请认定表》和《梁平县民政“定额”门诊救助金申请认定汇总表》,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于12月5日前报县民政局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定额门诊医疗救助卡》。

救助对象凭《定额门诊医疗救助卡》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或联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和购药,240元限额内的,救助对象不缴费,由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垫付。同时由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将就医金额、剩余金额在救助卡和台帐上注明,并由对象签字或盖章,同时在《梁平县城乡居民“定额”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上签字或盖章。医后,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要及时将救助对象门诊情况录入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按月将定额门诊救助人次、金额和《梁平县城乡居民“定额”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汇总上报上级医院。

2.“共付”门诊救助申请审批程序。

救助对象凭《共付门诊医疗救助卡》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或联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城乡低保证、优抚证等相关证件,由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通过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并直接救助,救助对象在《梁平县城乡居民“共付”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上签字或盖章,定点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垫付门诊救助金。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按月将共付门诊救助人次、金额和《梁平县城乡居民“共付”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汇总上报上级医院。

(三)住院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与城乡居民医保报帐程序一致,实行网络操作,同步结算、实时救助。

1.诊断核实与本人申请。救助对象持身份证、户口簿、有效的五保证、孤儿证、低保证、优抚证、救济证等证件和相关证明材料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对诊断需住院治疗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出具《住院通知书》,再由患者或其家属持医院《住院通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民政办提出申请。

2.乡镇(街道)审核与县民政局确认。乡镇(街道)民政办对救助对象的身份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发给《梁平县城乡住院医疗救助通知书》,并与县民政局联系核实救助金余额,县民政局确认后,激活救助对象救助帐号。

3.定点医疗机构录入与救助结算。救助对象将《梁平县城乡住院医疗救助通知书》在出院前交到就诊医疗机构合医办,医疗机构合医办在病人出院前将《通知书号》录入医疗结算系统。救助对象出院结算时,医疗机构凭有效的《通知书号》按救助标准结算并垫付民政救助金。

未参保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按临时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办理。

(四)临时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临时医疗救助对象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申请,填写《梁平县临时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同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贫困户证等复印件或乡镇(街道)经发办出具的“收入证明”、计生办出具的“计生奖扶对象证明”,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通知书》、出入院证明、医疗费发票、城乡居民医保证或城镇职工医保证及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单等复印件,由乡镇(街道)民政办审核汇总后,于每月30日前报县民政局审批。临时医疗救助审批后,县民政局及时将救助情况录入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第九条 医疗救助资金的支付。

(一)参保资助资金支付

用于资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参保的资金,由县民政局审定后,县财政局凭民政局审定的金额在每年1月15日前将本年度所需参保资助金直接从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划拨到县医保局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专户。

(二)“定额”门诊医疗救助资金支付

“定额”门诊救助对象由定点医疗机构或联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垫付的门诊医疗救助资金,每月21日-30日由就诊地所属定点医疗机构填写《梁平县城乡居民“定额”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梁平县民政“定额”门诊救助信息医疗机构汇总表》,连同救助对象的定额门诊医疗救助卡、救助台帐复印件和门诊费用发票(加盖医院公章),提交县民政局审核。县民政局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将救助金拨款明细表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复核后直接将垫付的救助金拨付各定点医疗机构指定账户。

(三)“共付”门诊医疗救助资金支付

“共付”门诊救助对象由定点医疗机构或联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垫付的门诊医疗救助资金,每月21日-30日由就诊地所属定点医疗机构填写《梁平县城乡居民“共付”门诊救助情况一览表》、《梁平县民政“共付”门诊救助信息医疗机构汇总表》,连同救助对象的门诊费用发票(加盖医院公章),提交县民政局审核。县民政局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将救助金拨款明细表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复核后直接将垫付的救助金拨付各定点医疗机构指定账户。

(四)住院医疗救助资金支付

已参保城乡救助对象由就诊医院垫付的住院医疗救助资金,每月21日-30日由医院填写《梁平县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民政)结算清单》、《梁平县民政住院医疗救助汇总申报表》,连同救助对象住院费用发票(加盖医院公章),提交县民政局审核。县民政局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将救助金拨款明细表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复核后直接将医院垫付的救助金拨付各定点医院指定账户。

未参保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救助资金的支付,按临时医疗救助资金支付办法办理。

(五)临时医疗救助资金支付。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局审批后,于次月5日前将救助金拨款明细表提交给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复核后按月拨付到乡镇(街道)民政办,再由民政办发放给救助对象。

第十条 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建立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为:

(一)上级拨入的城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二)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三)县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四)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捐赠资金;

(五)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利息收入;

(六)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它资金。

第十一条

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局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等业务。县民政局建立分乡镇(街道)的资助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等明细台帐,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审核、审批、结算。各乡镇(街道)财政所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帐,用于办理救助资金的结算、支付和发放等业务;民政办建立救助对象资助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等明细台帐,用于办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结算、审核、报批等业务。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的确认。

城乡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与城乡居民医保确定的定点机构相同。县民政局要与其签订医疗救助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要挂定点标识牌,开设城乡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医保同步结算窗口,张贴醒目的医疗救助就医指南,有公示栏定期公布医疗救助情况。

门诊医疗和购药原则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乡镇(街道)医院承担;住院医疗由乡镇(街道)医院、县级医院及市级医院承担。

第十三条

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或人员为救助对象提供虚假病情诊断证明骗取救助金的,或开具虚假审核材料套取、私分救助金的,处以医疗救助金额1—3倍的罚款,并追究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肃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压医疗救助资金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五条 申请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必须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配合调查。对弄虚作假骗取医疗救助金的,要如数追回救助金,并取消其获得医疗救助的年度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2日起施行。原《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修订)》(梁平府发〔2010〕49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梁平府发〔2008〕40号(本站推荐)

本文网址:http:// 梁平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 通

梁平府发〔2008〕40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调整我县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别计算补偿。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计算,一类地区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每亩13000元,二类地区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每亩12000元;三类地区的土地补偿费标准为每亩11000元(镇乡分类见附表1)。安置补助费按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个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6000元。

土地补偿费为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获得的补偿,被征地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首先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

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不同年龄段确定,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总额的50%,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的其余部分支付给个人,用于安排其生产、生活。

土地补偿费80%部分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之和尚不能满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需要的,其差额部分由征地单位补足,直至满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需要。

(二)住房安置

住房安置采取统建优惠购房安置、住房货币安置和自建住房安置三种方式。住房安置的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为30平方米。

1、统建优惠购房安置。住房安置对象选择优惠购房方式并且确有统一修建安置房条件的,以户为单位,按该片区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与相邻地段经济适用房价格、综合造价、建安造价结算。

经济适用房价格、房屋综合造价、建安造价由县物价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共同核定后予以公布。

2、住房货币安置。住房安置对象选择货币安置的,按该片区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签订住房货币安置合同,一次性结算货币安置款。

3、自建住房。被征地拆迁人选择自建住房安置的,其补偿标准按附表2及相关规定执行。新建住房用地由所在村组协调解决,按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进行申报。鼓励在规划的居民点建房。

2008年1月1日后,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不实行自建住房安置。

(三)青苗和地上构(附)着物补偿

青苗的补偿标准按附表3执行,地上构(附)着物的补偿标准按附表4、5执行。

二、调整征地农转非人数的确定方法

2008年1月1日以前征地应转未转非人员,应按有关政策予以农转非。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全部征收的,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全部予以农转非;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农转非人员的人数按被征收耕地面积(果园、牧草地面积按耕地面积计算,下同)与0.5倍非耕地面积之和除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均耕地面积计算确定。人均耕地面积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记载的耕地面积(不含已被征收的耕地面积)除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人口数。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时,被征地农户的承包耕地被征收后,其剩余的耕地面积以户为单位计算人平不足0.5亩的,除按照上述规定计算农转非人数外,被征地农户可以户为单位另行申请增加农转非人数,直至该户剩余耕地面积达到人平0.5亩以上为止。被征地农户未申请农转非,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备条件的,应调整其承包耕地。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因住房被征收并拆除的,被拆除户可申请以户为单位全部农转非。

三、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

从2008年1月1日起,在审批土地时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以下简称征地统筹费)。征地统筹费按土地面积收取,对经营性用地(含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城镇发展用地按照2万元/亩的标准收取;对新征工业用地按照0.5万元/亩的标准收取。

征地统筹费计入土地成本,由县国土房管局统一收取上交市级财政部门,专项用于统筹调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

四、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促进被征地人员实现就业

对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应建立和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力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可以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或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子女就读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可参照《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渝委发〔2006〕18号)的有关规定享受就读资助的政策。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被征地农村居民依法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按照有关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的规定执行。

(三)建立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各镇乡应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对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由民政部门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认真落实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各镇乡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旧政策的平稳过渡。

土地行政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实施和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经费划转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转非人员及参保人员身份确认、登记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相应办法。

民政部门要做好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公安部门要提供被征地农村居民的户籍资料,做好户籍审核、审批、统计工作,并按照规定办理农转非户籍登记。

农业部门要做好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分配、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工作。

财政部门要做好征地统筹费收取、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经费的划拨、拨付工作。

审计、监察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实施及征地统筹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规划建设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统建安置住房的选址、施工、质量等管理工作。

六、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收土地的补偿安置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原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原梁平府发〔2005〕93号文件同时废止。

2008年1月1日前已依法实施的征地补偿安置,按照原规定办理。

八、本通知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县国土房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附表:1.梁平县镇乡分类划分表 2.梁平县征收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3.梁平县征收土地青苗补偿标准

4.梁平县征收土地零星栽种树木花草补偿标准

5.梁平县征收土地构(附)着物补偿标准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本文网址:http:// 附表1:

梁平县镇乡分类划分表

类别镇

称 一类梁山镇

二类屏锦镇、回龙镇、聚奎镇、仁贤镇、礼让镇、明达镇、龙门镇、新盛镇、袁驿镇、碧山镇、虎城镇、荫平镇、云龙镇、和林镇、金带镇、合兴镇、福禄镇、蟠龙镇

三类七星镇、竹山镇、文化镇、柏家镇、大观镇、石安镇、龙胜乡、安胜乡、城北乡、城东乡、复平乡、铁门乡、曲水乡、紫照乡

附表2

梁平县征收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单位:元/平方米

别房屋结构补

价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构砖墙(条石)预制盖400380360 砖墙(条石)瓦盖380360340 砖

构砖墙(木板)穿逗瓦盖360340320 砖墙(片石)瓦盖340320300 砖墙石棉瓦盖

(含油毡、玻纤瓦)320300280 土

构穿逗、土墙瓦盖300280260 石棉瓦、玻纤瓦盖280260240 简

易土墙毡盖(含棚盖)120110100 简易棚房706050 说明:

1、房屋层高在2.4米(不含2.4米)以下,1.5米(含1.5米)以上的,按同类标准的70%计 算补偿。

2、房屋层高在1.5米以下的,按同类标准的50%计算补偿;在1米以下的,按同类房屋标准的20%―40%计算补偿。

3、预制板作楼板的多层瓦盖房屋,瓦盖一层的,按瓦盖房屋补偿,其余楼层按预制盖房屋补

偿。

4、外阳台按同类房屋的50%计算。

5、房屋面积以外墙尺寸计算。

6、截止征地批文下达之日,房屋竣工时间在5年以下的为一级,5-10年的为二级,10年以

上的为三级。

7、房屋有外墙砖、铝合金门窗以及地面砖等装饰的,可在原补偿标准基础上上浮3――9%

附表3 梁平县征收土地青苗补偿标准

单位:元/亩

类 别标

准 一类乡镇二类乡镇三类乡镇 蔬菜类

(含经济作物类)120011001000

粮食类900800700 说明:

1、经政府划定的粮食制种地上的作物可按粮食类补偿标准上浮30%计算补偿费。

2、专用鱼池按水面积补偿(含鱼苗损失),其补偿标准与蔬菜类标准一致。

附表4

梁平县征收土地零星栽种树木花草补偿标准

名称规格单位补偿标准(元)备注 用 材

林直径16cm以上 11―15cm 6―10cm 2―5cm 2cm以下株25 18 10 5 2以主干离开地面1.0m处计算直径。(主要指松树、柏树、杉树)梁平

柚直径26cm以上 21-25cm 16―20cm 11―15cm 6―10cm 3―5cm 1―2cm

1cm以下的株100 90 80 70 60 40 15 5以发叉点以下20cm处计算直径,苗圃中嫁接苗每株0.50元,未嫁接实生苗0.20元。水

树直径20cm以上 16―19cm 11―15cm 6―10cm 3―5cm 1―2cm

1m以下(高1米以上)高1m以下株75 65 55 45 30 10 5 3以发叉点以下20cm计算直径。间距不足1米的按嫁接苗补偿,每株0.50元。慈竹 公斤0.5杂树直径20cm以上 11―19cm 6―10cm 3―5cm 3cm以下根25 20 15 8 3天然野生灌木杂丛不予补偿。高1m以下的每根0.5元。花木苗圃 木本花m2 株20 10盆栽花不予补偿。

续表4:

名称规格单位补偿标准(元)备注 葡萄直径3―4cm

2―3cm

1―2cm 新移栽苗株50 30 20 10直径在4cm以上的酌情增加,但最高不超过60元 百夹竹、斑竹 公斤0.6

楠竹直径10cm以上

5―9cm

2-5cm

2cm以下株25 18 10 5以离地面1.0m处计算直径。高1米以下的每株1.0元 桑树直径15cm以上

10―14cm

6―9cm

2―5cm

2cm以下株25 15 10 5 3以发叉点计算直径,移栽苗每侏0.5元排;间距不足1米的,按移栽苗补偿,每株0.5元;排栽苗每株0.10元 茶树 亩400

油桐树直径20cm以上

16―19cm

11―15cm

6―10cm

2―5cm

2cm以下株40 30 20 15 8 3以离地面1.0m处计算直径,树苗每株0.50元

说明:

1、经补偿后的林木由被征地单位、个人按期自行处置。

2、本标准未罗列的林木参照相近的品种补偿。

附表5

梁平县征收土地构(附)着物补偿标准

名称结构单位补偿标准(元)备注 一类二类三类 堡坎 围墙

(含鱼塘坎)条石 片石 砖

土围墙m365 35 40 1560 30 35 1355 25 30 12集体改田改土堡坎、房屋基础堡坎不予补偿。道路水泥路面 碎石(条石)泥结路面 简易路面(机耕道)m265 50 2560 45 2255 40 20人行道路一律不予补偿;水泥路面厚度在20cm以上,按水泥路面补偿,10―20cm按80%补偿,低于10cm按碎石泥结路面补偿。砖瓦、石灰窑 座300020001500废弃砖瓦、石灰窑一律不予补偿。水 井条石 水泥 简易 机井m3 个65 55 35 80060 50 22 75055 45 20 700水井,按容积计算补偿后,一律不用计算材料补偿。坟 墓单人 双人座800 1200750 1100700 1000由征地单位公告坟主,按期迁葬,逾期不迁葬,按无坟主处理。地坝石板 水泥 三合土 土m218 22 16 517 21 15 516 20 14 5地坝:指正规形成的晒坝或院坝,非正规不成形的另星小块弃平地,不论是三合土地面或土质地面等,一律不计算补偿。粪池

贮水池条石、坚石硬打 三合土、水泥土m3 m3 m355 22 550 21 445 20 3农民自建室内粪坑水池和燕窝形粪坑,一律不予补偿。已按标准补偿的粪池、贮水池,其材料费不再补偿。洗衣台条石或砖混个403530

炉灶砖混眼605550每增加一眼加30元,能搬迁的炉灶不予补偿。仓房砖混m3302520能搬迁的仓房不予补偿 水

渠条石、砖石砌 片石(砖、三合土)m3 m390 5070 3050 20指村、组人工砌筑的专用水渠。电杆9m以上圆电杆 9m以下及方电杆根 根90 4580 4080 35电杆、电线指乡镇以上集体个人投资的。电线室外照明电线 动力电线m m2 32 32 3 水管室外饮水管m333不含市政钢管 钢架

大棚钢架薄膜亩300025002000竹木大棚按钢架大棚补偿价格的40%进行补偿

说明:

1、正常使用的沼气池按每座1000元标准补偿。

2、经补偿后的原构筑物由被征地单位或个人自行处置。

3、本标准未罗列的构筑物参照相近的构筑物补偿。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第三篇:重庆梁平_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重庆梁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重庆梁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走出了一条合理统筹城乡综合配置的新路。

“乐胜范本”——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的重要载体,也是梁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自2008年正式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以来,梁平共启动34个集居区规划建设,建房户1573户,建筑面积25.69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5.24万平方米,居住人口4990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龙门镇乐胜集中居住区是梁平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典型范本,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和北京大学城乡一体化课题组曾经对其作了专门的采访和调研。

乐胜农民集中居住区位于龙门镇乐胜村1组,紧邻原拱桥乡场镇,一期规划占地面积55亩,设计入住250户1000余人,绿化占地1.05万m,建筑密度36.4%,绿化率27.3%,容积率1.28,建成后将达到宜居社区标准。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建设,集居区已初具规模,路、电、水基础设施齐备,公厕、垃圾站、综合门诊、公共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农贸市场等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还争取引进民办幼儿园和超市一个。已签订入住协议的农户有150余户600多人,80%以上房屋主体工程完工,60多户已迁入新居。

“乐胜范本”作为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准确把握定位,合理规划。龙门镇打造乐胜农民集中居住区,旨在将集居区与原拱桥乡场镇紧密结合,成为原有场镇的重要功能区,并最终将这个片区建设成龙门镇的经济副中心。由于目标明确,乐胜集居区的建设土地转让思路清晰、规划合理。

二是打破地域限制,科学选址。乐胜集居区选址于乐胜村、河龙村、沙井村、拱桥村的结合部,可方便四个村的群众入住;当地周围为环形浅丘,集居区位于小盆地中央位置,农民入住、耕作两相宜;借助原拱桥场镇的“余威”,还可辐射周边的明达镇尖峰村、城北乡大长村、文化镇齐发村,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有效造势。乐胜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镇、村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同不同意建、怎么建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阐明建设集居区的好处,形成一致共识。规划形成后,及时向群众公布,并在龙门场镇、拱桥场镇、集居区建设工地等醒目位置,制作大型规划效果图,让村民提前看到未来家园的样子。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及时有力,乐胜社区建设实施一年多来,无一户村民上访。

四是补偿地力级差,合理置换。乐胜村同乐胜村1组签订协议,通过土地置换、适当补偿获得集中建设用地。对乐胜1组因建设用地而重新调配土地的农户(宅基地复垦后的土地)按每亩1.5万元予以地差等级补偿;对因经商或外出务工等其它原因不愿承包耕地的,则在其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书面放弃承包耕地承诺书后,一次性给予每亩2.5万元的资金补助。

五是多种方式并用,建设创新。在乐胜集居区建设土地转让中,创造性地同时运用了多种建设方式,如:镇村联建、村村联建、村组联建等。

六是各方主动参与,全面扶持。乐胜集居区规划建设进程中,县委办公室、县发改委(统 1 2

筹办)、县建委、梁平供电分局等单位主动参与、积极奔走,大力扶持。龙门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班子、一把尺子、一个声音说话”,将乐胜集居区建设确定为“一号工程”,成立了乐胜集居区建设领导小组,直接代表镇党委、政府协调国土村建、派出所和相关村委会工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七是确保占补平衡,积极复垦。复垦是集居区建设的扫尾工程、硬骨头工程,也是集居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工程。为此,镇、村两级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复垦。凡入住社区的居民必须与乐胜村委签订原宅基地复垦协议,明确复垦时间和面积。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目前龙门镇已规划复耕130余亩,实现复耕35亩。

八是增强后续动能,产业联动。龙门镇按照“一个好的产业带动,一个好的承包大户,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个好的栽植队伍,一个好土地转让的管护制度”的思路,加大竹产业的发展力度,组建了竹产业专业合作社,争取在两年内将乐胜集居区建成梁平最大的竹制品交易市场。同时,还将乐胜集居区定位为龙门镇农副产品交易副中心,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社区居民规模养殖水产、水禽等。

屏锦路径——创新镇、村两级土地流转联动模式

与“乐胜范本”相映成辉的是在土地流转联动模式方面卓有成效的屏锦路径。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建设,梁平县的屏锦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创新镇、村两级土地流转“超市+连锁店”的联动模式,在镇里设立土地流转超市,在村里设土地流转连锁店,搭建起了土地流转中介平台,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找到了一条路径。

具体做法是:设立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镇里设立土地流转超市,在村里设立土地流转连锁店,两级服务组织都建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在管理和服务中不收取任何费用。镇土地流转超市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建立流转信息档案,发布供求信息,组织转出和接入方洽谈以及合同的签订,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和合同备案制,监督双方履行合同,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纠纷。为预控土地流转风险和规范流转程序,特别强化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土地流转风险预防保障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以规定严格的土地流转程序,即:土地转出方(供方)与土地承租方(需方)分别在镇土地流转超市登记,发布供需信息,如面积、位置、用途、年限、使用方式等,然后镇土地流转超市根据掌握的信息,按照尊重双方意愿,坚持有偿原则,安排双方到服务大厅见面洽谈;若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并按相关程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对此备案。镇土地流转超市负责监督村土地流转连锁店,到村土地流转连锁店登记的土地流转供需方必须到镇土地流转超市办理相关手续。

村土地流转中心则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的土地流转,具体服务内容是:登记供求双方信息,并根据信息召集双方见面,若双方有意愿,便带领双方到镇土地流转中心,按照土地流转相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目前,屏锦镇已在万年、新和、腰塘、四方、龙河5个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连锁店,办公地点设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由村支书、主任、文书负责。

屏锦镇镇、村两级土地流转“超市+连锁店土地转让”的联动模式,受到全镇老百姓的欢迎。业主熊涪平以22.8万元取得了龙河村3000亩土地20年的使用权,他准备把1000

亩土地用来栽竹子,把2000亩土地用来搞旅游开发。万年村村民唐信凡则把2亩的土地流转给业主,集中发展100亩蔬菜产业。

现在很多农民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乐意交出土地的使用权,让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经营,自己则靠地租和务工来增加收入。屏锦推行“超市+连锁店”的方式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是对农村土地流转一次较好的尝试,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流转耕地、林地1.4万亩,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18%,逐步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效益,从而实现了供需双赢。下一步屏锦镇准备在19个村设立土地流转连锁店,力争2010年,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40%。

梯度转移——大观镇与蟠龙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间自发梯度转让

大观镇与蟠龙镇毗邻,但两者地势条件相差较大,农户的民间自发梯度转移自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出现,目前,由大观镇迁至蟠龙镇老林村的农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

一、房地同时流转。蟠龙镇老林8组的颜春燕,一家三口,从事个体运输,因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全家户口迁出本村,原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房屋空置(通水通电话)。大观镇建丰村5组的尹祖国,一家6口,因居住于山坡,且不通水不通公路,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早有迁出大观镇的意愿。经亲戚介绍,尹祖国与颜春燕达成协议,于2003年以3.28万元购买其住房(含园场地和承包地),由颜春燕负责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与村组协调土地承包权转让等相关事宜。颜向村里交了2000元,向组里交了600元,由村、组牵头组织全组社员集体讨论,80%以上的村民签字、盖章同意尹家3人入户,承包原颜家的土地(5分田/人,3分土/人),其余3人户口迁至蟠龙镇街道,房屋过户手续也于2004年顺利办理。尹以1200元卖掉了原大观的房屋,所有承包地交回集体,全家迁入老林8组。入住后,尹家与邻里关系融洽。

方式

二、仅承包土地,并划拨宅基地。大观镇安乐村2组刘瑞国,一家5口,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迁入蟠龙镇老林村12组。刘向12组集体经济组织上交了15000元入户费,组长召集全组社员民主表决并获多数通过,同意土地转让3人落户迁入本组,因有机动地,村里按当时人均土地承包面积拨付了承包地。刘用部分承包地私下与村民置换作为宅基地,自费修建了住房,并办理了相关手续。现刘家经商,生活条件较为宽裕。

方式

三、仅落户。大观镇张光强,1家3口,于2003年落户老林10组。向组里面交了15000元,仅办理了落户,因第二轮土地承包刚结束,未获得土地,未修建房屋。村组承诺,若土地进行调整,必优先考虑张家,现全家外出打工。

综上所述,重庆梁平县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范本突破,镇、村两级土地流转联动模式创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民间自发梯度转让为方法拓展,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较为典型的示范作用。

来源于土地资源网 http:///

第四篇:梁平府办发〔2012〕112号关于印发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梁平府办发〔2012〕112号

梁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掌握我县中药材资源状况,顺利完成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根据《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渝中医〔2012〕7 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为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积极组织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确定在重庆等4个省市先期试点,我县成为重庆市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18个试点区县之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我县中药资源家底,提出中药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建议,为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奠定基础,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健康需要;为我县制定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基层中药人员对品种、商品规格等鉴别能力,确保基层中药用药安全性。

三、普查内容

(一)外业调查工作

1.野外调查。对97种重点品种开展野外样方调查;对一般品种开展物种分布调查、标本采集;并对重点栽培品种开展田间 2

调查。

2.中药材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中药材市场、中药材收购站、制药厂、中药材管理部门(包括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及发改委等)及药铺等,了解我县中药材加工技术及中药材供求关系状况,获取市场流通过程的中药材(包括饮片)品种动态信息资料。

3.民族民间医生调查。通过对民间医生、药农、草药店、草药摊等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我县民间、民族医药知识,发掘民间、民族医药资源,探索建立传统医药知识发掘、保护与利用模式。

(二)内业工作

包括中药资源物种、分布、生产流通等信息汇总分析;中药资源动态评价;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评价;声像资料整理;数据库录入、上传;完成中药资源普查报告等。

四、普查时间

按照重庆市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办公室的统一要求,整个普查工作在2012年内完成。其中野外作业根据标本、药材采集的季节要求,分两次进行:5—6 月份进行第一次调查,时间约1个半月;9月份进行第二次调查,时间约1个月。市场调查原则上安排在野外调查之外的时间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野外调查中同步进行。室内作业与野外调查同步进行。

五、普查线路

(一)线路1 新盛镇→龙门镇→竹山镇→屏锦镇→回龙镇

该线路样地布设在新盛镇的银新村、金刚村,龙门镇的拱桥村,竹山镇的猎神村、大塘村、正直村,龙胜乡的双度村、三和村,袁驿镇的花石水库,屏锦镇的竹海村、明月村、柏树村,回龙镇的双龙村、来家洞水库,聚奎镇的海峰村。

(二)线路2 曲水乡→福禄镇→蟠龙镇→大观镇→铁门乡

该线路样地布设在曲水乡的龙山村、中鹿村,福禄镇的大印村、九龙村,蟠龙镇的五星村、菩萨顶景区、盘龙村、户槽村、老林村,大观镇的大观村,铁门乡的长塘村、新龙村。

(三)线路3 屏锦镇→荫平镇→云龙镇→铁门乡

该线路样地布设在荫平镇的新扶村,云龙镇的人民村、大石村,和林镇的茂林村。

(三)线路4 碧山镇→袁驿镇→竹山镇→明达镇→礼让镇→蟠龙镇→紫照乡

该线路样地在虎城镇的水口村,袁驿镇的叶岩村,明达镇的坪山村,安胜乡的井坝村,仁贤镇的宏山村,金带镇的牛头村,城北乡的护城村,石安镇的荷叶村,柏家镇的五通村、三新村,紫照乡的先进村。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及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县财政、药监、科委、农委、林业、旅游、环保、商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全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有关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中医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积极支持配合

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中药资源,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为做好此项工作,成立了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队(见附件2)。县林业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调查线路中涉及到的19个乡镇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在人员、车辆、安全等方面给予普查队支持帮助,为普查队在林区、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特定区域开展野外样方调查提供方便,全力为普查工作提供保障。

(三)严格经费管理

此次普查经费由重庆市财政安排(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为项目实施单位),下拨经费按具体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支付,县财政、卫生等部门要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

参加中药资源普查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严肃工作纪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督促各参与普查单位严格按照普查计划开展工作,确保普查线路全覆盖。要求样品采集到位、信息数据录入到位、影像资料制作到位、资料整理归档到位。调查结束后按要求完成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报告。

附件: 1.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队成员名单

主题词:卫生 中药资源△ 普查 方案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梁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4月26日印

(共印4份)

附件1

梁平县中医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胡 立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周 丽 县政府民防办副主任

李泓波 县卫生局局长

成 员:谭 飚 县科委副主任

胡显平县财政局副局长 张照权 县农委副主任 文国树 县商务局副局长 高仁盘 县环保局副局长 袁利平县林业局副局长 赵平福 县旅游局副调研员 杨学兵 县卫生局副局长

李家明 县食药监局副局长、纪检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相关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由杨学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梁平县中药资源普查队成员名单

队 长:赵纪峰 市中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副队长:安中雄 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程文健 礼让中心卫生院工会主席、中药师

员:袁官福 仁贤中心卫生院中药师

王远兵 袁驿镇中药材收购站技术员

普查队实行队长负责制,接受重庆市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统一指挥,具体负责中药普查工作。

第五篇:准格尔旗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准格尔旗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我旗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缓解贫困群众因病造成的生活困难问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内政发〔2007〕125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内民政保〔2007〕133号)精神,结合我旗医疗救助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二)救急救难,简便易行原则。救困难群众之所急,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三)突出重点,分类救助原则。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不同病种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救助。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医疗救助工作采取“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慈善医疗援助”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发动社会力量资助、慈善医疗援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给予医疗救助。

(五)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医疗救助工作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公布救助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加强配合,共同推进原则。加强与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1— 建立覆盖城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条 旗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以下简称旗低保办)负责本辖区内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的审批和救助资金发放工作;

苏木乡镇和社区居委会、嘎查村委会配合旗低保办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财政、卫生、残联、社保、红十字会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旗低保办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二章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为具有本旗城乡户口的以下人员:

(一)持有旗低保办发放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其家庭成员。

(二)持有旗民政局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三)在乡、城镇无业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

(四)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享受原工资40%救济和老职工定补人员。

(五)文革期间受害的“三民”定补对象。

(六)其他需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一)不能提供有效医疗票据(含复印件)和诊断证明的;

(二)跨超出一年的医疗费用;

(三)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药品、诊疗项目、—2— 服务设施标准目录范围的费用;

(四)计划生育费用;

(五)公伤、打架斗殴、酗酒和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及自残等行为致伤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整形、美容等非正常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七)救助对象在旗外和旗内非定点民营医院、诊所、药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八)其他不符合医疗救助范围的医疗费用。

第三章 城乡医疗救助方式与标准

第六条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日常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救助和医前救助四种方式。

第七条 日常医疗救助

在农村,首先要为救助对象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负担部分的全部费用;在城镇,首先要为救助对象代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部分的全部费用;对城乡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由旗低保办每人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日常医疗救助金。

第八条 住院医疗救助

不设起付线,不限定病种,并给予一次救助、二次救助和特殊救助。

(一)一次救助。

年救助额原则上不超过3万元。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按规定比例报销后,余额部分旗低保办按65%的比例给予救助,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按不低于75%的比例给予救助;对于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

—3— 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其住院医疗费用旗低保办按65%的比例给予救助;上述所列几类救助,救助对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救助限额。

(二)二次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赔付和旗低保办一次救助后,其个人自付部分超出20000元,旗低保办进行二次救助,超出部分按50%给予救助,年救助额不超过3万元。

(三)特殊救助。

对患重大疾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赔付和旗低保办两次救助后,自付部分超过100000元的,给予特殊救助,救助额另行确定。

第九条 门诊救助

城乡低保对象、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精减退职人员、“三民”定补对象中患类同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恶性肿瘤以及类同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维持治疗又不需要住院的人员,其医疗费用超出500元的,可给予门诊救助。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其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按规定比例报销后,余额部分旗低保办按60%的比例给予救助,五保对象按医疗费用的70%给予救助。对于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救助对象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列入报销范围的,其门诊医疗费用旗低保办按6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救助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5000元。尿毒症患者年救助额不超过20000元。

第十条

医前救助

—4— 设立医前救助基金,对于遇到突发大病患者或因突发事故造成救助对象入院治疗,但因医疗救助对象确需住院治疗而又无法支付住院费用的,可申请医前救助。

(一)在旗中心医院、旗人民医院、旗中蒙医院住院治疗的医疗救助对象,持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和苏木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向旗低保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卫生局和旗低保办对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确需住院治疗,符合医前救助条件的,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旗低保办和卫生局一起出具医前救助通知书,医疗服务机构接到医前救助通知书后开展医疗服务;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旗低保办和社保局一起出具医前救助通知书,医疗服务机构接到医前救助通知书后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机构按医前救助通知书规定限额垫付医疗费用。旗低保办按月从医前救助资金中与医疗机构结算,医疗结束后,再根据医疗救助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垫支的费用从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金中扣回。

(二)医疗救助对象患病经诊断确需到旗外医院住院治疗的,经患者或家属申请,持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和苏木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向旗低保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卫生局和旗低保办对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符合医前救助条件的,经患者所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担保,旗低保办可从医前救助基金中向患者预借一定数额的医疗救助金,医疗结束后,再根据医疗救助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预借资金从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金中扣回。

第四章 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5— 第十一条 申请

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申请人(户主)向其户籍所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国家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所在福利机构将需要救助人员的相关材料直接报旗低保办。

申请人(户主)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院诊断证明;

2.有效的医药费报销凭证; 3.身份证或户口簿; 4.“三民”定补证复印件;

5.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证复印件;

6.复员退伍人员证复印件,“三属”定期抚恤证复印件,7—10的伤残军人证复印件。农村救助对象还需提供下列材料: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 2.《农村五保供养证》复印件;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4.旗合管办出具的医疗费报审单。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还需提供下列材料:

1.《准格尔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 2.《准格尔旗城镇无业居民合作医疗手册》; 3.社保局出具的报销凭证。

参加商业保险的救助对象还需提供商业保险承保单位出具的赔付凭证。

第十二条

初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情况属实,属于救助范围的,报旗低保办。

—6— 第十三条

审批

旗低保办对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特殊救助由旗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对国家福利机构报送的材料,旗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审核后,提交旗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批。

第五章 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四条

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

(一)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具体来源为:

1、上级下拨用于农村、城镇医疗救助的补助资金;

2、旗财政列入预算的农村、城镇医疗救助资金;

3、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用于农村、城镇医疗救助的资金;

4、农村、城镇医疗救助资金的增值部分;

5、其他可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

(二)建立医前救助基金,具体来源为: 旗财政列入预算用于医前救助的救助基金。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根据旗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医疗救助情况,适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旗低保办城乡医疗救助专账,开展救助工作。

第十六条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结余资金不得高于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总量的10%。

第十七条 医疗救助资金的支付。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由旗低保办核定人数后将

—7— 资金划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为其办理相关手续。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由财政局将资金划拨到社保局,社保局与旗低保办核实人员后,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对于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中集中供养的民政救助对象,其门诊或住院医疗费用,由救助对象所在民政服务机构先行垫付,并每半年凭医疗收费票据到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余额部分由旗低保办将救助资金拨付到民政服务机构。

第十八条 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旗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保专户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旗低保办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救助专账,用于办理救助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第六章 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第十九条 日常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原则上由苏木乡镇卫生院和旗级医院承担。苏木乡镇卫生院和旗级医院要张贴就医指南,保证服务质量,方便困难群众就诊。救助对象持有效证件到苏木乡镇卫生院和旗级医院就诊时,要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到上级医院或外地医院治疗的,应及时向旗低保办报告备案。

第七章 慈善医疗援助

第二十条 慈善医疗援助是医疗救助的有效补充。每年要从慈善会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当年经大病医疗救助后,再援助一定资金即可治愈的,可申请一次性医疗援助。旗红十字会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救助对象 —8— 住院期间一定数额的住院生活救助。

第八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旗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施,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切实把这项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二十二条 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运行机制。

(一)旗低保办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会商有关部门制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并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实行公示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卫生、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

(三)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三条 健全制度,严肃纪律,确保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信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任何机构和人员不得在救助基金中开支工作经费或挪作他用,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旗低保办必须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不少于三年的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旗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准格尔旗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同时废止。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9—

下载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梁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梁平府发〔2011〕4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