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

时间:2019-05-13 19: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

第一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

       【法规标题】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07-3-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isp.Aspx?ID=46032&ClassID=250 【全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连政发 ﹝ 2007 ﹞ 60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十一届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以及包括地热水、矿泉水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激励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编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制定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三)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四)统筹城乡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依法实施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

(五)负责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

(六)负责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指导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

(七)组织协调有关水资源的科研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将各县(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评比。

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环境质量达标责任制和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达标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环境质量和出界断面水质负主要责任,所在辖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和出界断面水质列入其任期内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

第七条 全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跨县(区)河流、水库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级有关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市、县(区)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跨县及市城市供水区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进行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市城市供水区以外地区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是供水调度的基本依据。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应按经批准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或编制部门的调度指令进行蓄水放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拒绝执行或任意改变水量分配、调度计划。

第十条 因干旱等特殊情况造成水量不能满足取水计划时,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可以对辖区内水量分配、调度计划进行临时调度,各取水、用水单位必须服从,各水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执行。

第十一条 本市范围内严格限制新建超出规定用水定额标准的高耗水项目。已建成的高耗水项目,各用水单位应在2007年底前将用水定额降至规定标准。第十二条 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不得新增深井数量,并逐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

其他地区开采地下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执行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开采计划。

第十三条 开采矿泉水、地热水,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取得取水许可证,确定开采限量。其中用于矿泉水生产、地热发电、电热温泉等经营活动的,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在本市建成区、各县(区)政府所在中心镇等建筑物密集的地区,禁止开采浅层地下水用于水温空调。

其他集镇等建筑物密集地区禁止开采浅层地下水用于水温空调的范围,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自行划定。

第十五条 鼓励在统一规划下多渠道投资开发利用水资源,兴建引水、蓄水等供水水源工程。

由投资者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供水水源工程及引水工程,按省、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截(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水资源节约

第十七条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市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市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履行相关职责。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用水的,应当制定节水方案,进行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未按取水许可审批意见中节水要求进行建设或验收不合格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改正,否则不予发放取水许可证。已建项目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应当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未在限期内完成节水设施配套建设任务,用水量仍高于行业用水定额的,不予增加用水计划。

第十九条 年取水量10万吨以上的单位应当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加强用水管理,减少漏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平衡测试的技术指导和节水示范推广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取用水单位应当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增加节水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等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管理、维修、保养,降低漏失率。

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节水工艺和节水设备、产品,鼓励节水技术的研究,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重点节水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列入地方重点科研项目计划。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与民用建筑均应当安装使用节水型器具、设备。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在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种植养殖结构,推广节水栽培技术。逐步压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耐旱作物和品种。对农业节水项目应优先立项,重点扶持。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农业灌溉的节水管理,修建和改造灌溉工程设施,推广节水措施,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

第二十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修订完善市确定的大中型河道、水库的水功能区划,报市政府批准。跨县(区)的河道、水库的水功能区划,由河道、水库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分别经有关县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依照《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规定应当报经省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划,应当依法报经省政府批准。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河道、水库的水功能区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应向社会通告。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管辖范围在水功能区的边界设立明显标志。

开发利用活动不得影响开发利用区及相邻的水功能区使用功能。

第二十五条 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核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标准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大入河排污口的,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已设置入河排污口单位,应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和水资源保护规划要求,编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排污单位经排污口向河道排放的污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符合水功能区及水体纳污能力的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行现场检查,对超标排污严重影响水体用途的,有权予以制止。

第二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禁止在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及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禁止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井的中心半径三十米的卫生防护带范围内,从事任何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活动。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开展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当饮用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或者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三十一条 取用地下水,应当采取适当的分层止水措施,防止造成串层污染或其他不良后果。矿泉水、地热水不得与普通水混采。

第三十二条 禁止向废井、废坑、裂隙排放和倾倒有害、有色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报废、闲置或者施工未成的深井,深井所属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采取封填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三条 设置城市垃圾填埋场、电厂储灰场、工业废渣场等,应当进行保护水资源的论证。在施工建设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渗处理措施,不得污染水资源。利用水域从事旅游开发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并不得污染水体和影响行洪安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与其相配套的城市排水管网。

对已建成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限期配套建设与其设计处理能力相当的污水收集管网,保证其正常运营。

城市新区以及新建的开发区、工业区、住宅区等应当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实行雨污分流;已建成区域应当逐步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或者建设截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破坏、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受害者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第五章 取用水管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用水定额、本地区用水状况、水源预测、节水规划及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控制总量,制定本行政区域年度取水计划,对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第三十七条 直接从河流、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和免予取水许可的外,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取水许可证,取得取水权,并缴纳水资源费。

工业园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取用地表水项目,需新设取水口门的,原则按照一工业园区在一条河道设置一取水口门且不新设取水口的原则进行。

第三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提交由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具有审查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作为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及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备依据。

第三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的,由具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取水项目方能开工建设,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取用地下水的,在取水许可申请获得批准后,取水单位方可凿井。井成后,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测定,核定取水量后,领取取水许可证。

第四十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

(一)非农业用水地表水取水量:大中型水库在2.0万吨/日以上的;蔷薇河在1.0—1.5万吨/日的;古泊善后河、新沂河、新沭河在1.5万吨/日以上的;

(二)农业用水地表水取水量:大中型水库在1.0立方米/秒以上的;蔷薇河、古泊善后河在0.5立方米/秒以上的;新沂河、新沭河在1.0立方米/秒以上的;

(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的取水;

(四)跨县(区)行政区域或边界河段:非农业用水地表水取水量在2.0万吨/日以上的;农业用水取水量在1.0立方米/秒以上的。

第四十一条 取用深层地下水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用浅层地下水的,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十二条 取用浅层地下水用于生产、经营的,由取水申请人到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由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经批准的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取水口装置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报表、缴纳水资源费。取水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拆除取水计量设施。

取水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安装、使用取水计量设施的,或擅自拆除、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安装或者修复,并按照日最大的取水能力确定取水量。

第四十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给取水许可证的取水项目,其取水口在各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由各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农村改水需要取用水的,应当经有取水许可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到改水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四十六条 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和利用水利工程供水改善水环境,应当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水费。

第四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水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水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六章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

第四十八条 水资源费和超计划加收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征收。水资源费实行计划征收,目标考核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上年征收额和取用水状况,逐级下达年度计划。

第四十九条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收而不征收、未足额征收的水资源费,可以直接征收;也可以把应由本级征收的水资源费依法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本级所属专职水资源管理机构、水政监察队伍征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征收应由下级征收水资源费的办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条 水资源费实行按月或按季计量征收。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下达的用水计划取水,并按量水计量设施的实际计量数缴纳水资源费。超计划取水的,按照累进加价原则加收水资源费,具体标准按《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擅自免征、缓征和减征水资源费。第五十二条 水资源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下列支出:

(一)水源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二)水资源综合考察、调查评价、监测、规划;

(三)节约用水技术研究、推广及节水项目的补贴;

(四)水资源日常管理和水行政执法;

(五)水资源费征收超收奖励,委托征收业务费用等。

水资源费使用年度计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或者挪用。

第五十三条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的筹集、上缴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水行政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五条 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违法审批、越权审批或者错误决定的,上级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或者予以撤销,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连云港市水利局负责解释。各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31日起施行。此前市政府水资源管理文件与本办法不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SettingsofMyDocuments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杨省世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紧扣主题主线,深入实施沿海开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13%左右。完成财政总收入46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4.7%、17.3%、4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6%。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沿海开发深入推进

以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按照沿海开发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港口航道、码头和集疏运体系建设。30万吨级航道完成投资14.2亿元,连云港区具备20万吨级船舶通航条件,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主体完工。连云港区氧化铝、散化肥泊位具备投产条件,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完成工可报告,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开工,燕尾港3万吨级码头竣工。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铁路电力机车直通进港,东疏港道路建成通车。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4国道、242省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蔷薇河下游清淤、大型泵站改造加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快实施,500千伏伊芦、220千伏灌河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沿海开发的硬件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开发园区产业承载功能有效提升。引导开发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市开发区“五园五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园加快建设,恒瑞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康缘、豪森等一批医药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中日纳米研究院揭牌成立。徐圩新区基本形成“四纵四横”路网框架,珠江钢管、宝通镍业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东海硅材料、赣榆海洋产业、灌南船舶、灌云农业机械等特色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省级共建园区增至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16.2个百分点。

重大事项取得进展。经过努力,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首个国家级区域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省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编制完成省级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徐圩新区规划环评通过审核。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园申报取得进展。国家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挂牌运营,全国焦炭期货交割库获批设立。两翼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大力争取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市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基础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完成工业投资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组建江苏沿海钢铁集团,硅材料、盐化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着力增强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实施“百企培育工程”,规模企业达到1228家,过1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48家和3家。加大扶持力度,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新增中小企业贷款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到60.4%。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抓手,推进传统产业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升级改造,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40项、重点污染减排项目37项,申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8个,港口船用岸电系统成为全国水运节能减排推广项目。

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港口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14条,新辟霍尔果斯、喀什过境通道2条,新增内陆物流场站1家,铁水联运成为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完成吞吐量1.66亿吨、集装箱运量485万标箱,港口服务中西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民航新辟航线2条,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和23%。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沃尔玛、家乐福超市和义乌小商品城、华东物料城一期等建成开业。启动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新改建平价商店45家、农家店209家。浦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10家金融机构开业,实现金融生态县全覆盖。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取得新成效。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克服冬春连旱不利影响,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新增高效农业31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扶持特色农业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水果、苗木花卉、泥鳅养殖等规模不断扩大,东海县获得“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灌南县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全国领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4家、龙头企业5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万亩。完成农产品出口3.4亿美元,增长14.5%。完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全覆盖。

三、城乡统筹加快推进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协调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3%。东部城区展现新的海滨风貌,连云新城新增陆域面积10平方公里。新海城区加速互联东进,科教创业园区等新区开发稳步推进。实施南极北路、陇海东路等旧城改造项目57个,完成拆迁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昌圩湖、玉带河等景观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城市绿地520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城管开通运行。“四城同创”扎实推进,园林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金海大厦、金港湾大厦竣工使用,润科现代服务业中心基本建成。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湾路、汇海路大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完工,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南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40公里、污水管网20公里,污水处理率82%。完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修建便民道路30条,整治人行道板2万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16万平方米,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6条,城市对人口、产业的承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县县城彰显个性魅力,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具有特色规模的小城镇加快形成,新增省级康居示范村4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15个。积极兴办农村实事,建成农村公路884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率85%,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99.5%。解决了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完成11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258条县乡河道疏浚,完成绿化造林13.7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4。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获批,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681平方公里。

四、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12家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化为特殊类贷款公司,新组建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重组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润财投资公司,对公共项目的支撑能力得到提升。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发行短期融资券15亿元,3家企业进入证监会发审程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7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组织483家,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城市宣传和项目推介,引进外资6.6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525亿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亿美元。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管理和应急处置。推进区域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南北共建机制,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海关、海事、国检、边检等单位加强整体联动,口岸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服务进一步优化。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部门积极发挥促进开放作用,与韩国群山市、光阳市缔结友好城市。

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获批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增长45%。加强重大研发平台建设,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建成东海硅材料等国家和省质量检测中心3个,新增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8个。高校创新载体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70%以上大中型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项目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恒瑞伊立替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的注射液,“康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5%。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49名,27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7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专项资助,落实人才安置房100套。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创业就业带动富民,实施全民创业助推行动、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31元,城乡低保人均月提高到300元和210元。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公共财力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达66.7%。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1.6万人以上,覆盖率达95%以上。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9.5%。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89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917户。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前一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完善社会救助网络,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比例,健全价格动态补贴机制,开展慈善助困,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6%以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连云港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完成迁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挂牌招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生。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增三级综合医院2家,组建市级医疗集团3个,卫生监督机构全部达到省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在第七届城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全面做好人口管理服务,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及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老区开发事业不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志愿者行动,市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开山岛夫妻哨”入选2011年“感动中国”候选名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县乡换届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平安连云港、法治连云港”创建活动,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信访维稳协调处置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地沟油等专项整治,顺利通过省食品安全考核评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校车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实施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427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努力提升决策水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公文办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勤政廉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向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驻连部省属单位,向热心支持连云港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趋紧,利用外资难度增加;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改善群众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投资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执行制度的严肃性还不够强,政府整体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012年工作意见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实现沿海开发三年突破的决战之年,也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带来的挑战和考验不可低估,但就连云港而言,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的机遇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已经释放出对宏观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积极信号,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趋好;我市拥有的四个国家战略聚焦叠加的效应不断释放,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我们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市上下抓转型、促发展的干劲更加高昂,加快崛起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克难奋进的顽强斗志,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奋起争先,昂扬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夺取新胜利!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八项工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升级”工作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原则,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不断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47.8:3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高于省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市政府将坚持把增进民生幸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70%以上的公共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城市快速公交、饮用水保障、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校舍安全、农贸市场改造、专类公园、卫生信息平台、全民健身、社会福利中心等十大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示范区建设为带动、以政策项目为推动,着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把政策支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加速“一体两翼”港口建设。启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建成灌河港区口门2万吨级航道主体工程。连云港区旗台防波堤投入使用,大堤作业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开工建设。加快徐圩港区防波堤、2个1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设。基本建成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并开港运营。建成连云港区中云内河港29个泊位。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快北疏港道路、矿石输送机隧道工程建设,基本建成30万吨级矿石码头配套铁路专用线。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及310等国省道建设改造,完成盐河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连盐铁路征地拆迁,争取全线开工建设。加快500千伏临海、220千伏洋桥、110千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伏中云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加快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编制建设行动方案,突出抓好先导区建设。强势推进徐圩新区重大产业、功能平台、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大陆桥合作论坛永久会馆、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全线开工建设徐新公路,贯通港前大道路基。开工建设热电中心。建成徐圩送水工程、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合作、商务服务、科技人才和生态功能区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中西部需求分析,强化要素资源对接,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国家层面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陇海兰新铁路建立运输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陆桥物流、沿线地区口岸查验单位一体化发展。

加大政策和项目落实推进力度。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园区载体和组织保障等五大类50个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积极对接争取。深入推进大型石化、钢铁基地、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沿海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事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推动徐连客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前期工作,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争取新机场立项、开通日韩航线和两翼港区开放,做好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争取工作。

二、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提升并重,壮大新兴产业与发展临港产业并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端化。

推动工业集中集聚发展。实施“双千双百”工程,重点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石化、冶金等千亿支柱产业,培育市开发区、徐圩新区、赣榆临港产业区、灌云临港产业区、灌南临港产业区、东海经济开发区等千亿园区,引导县区培育百亿特色产业、百亿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4家。突出高端引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三新”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培育壮大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海洋产业,注重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产值达到1300亿元。加快推进基础性、基地型临港工业集聚,抓好环球铜业、新海石化三期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石化、冶金产业产值均增长30%以上。开展“千企升级”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重点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完成工业投资9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加快服务业扩张升级。重点抓好核心商圈、区域性专业市场、消费市场、特色街区建设,实施49个服务业项目,打造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扩量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培育千亿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启动航运中心集聚区建设,增辟6条集装箱航线,新增2条五定班列、1个内陆“无水港”,完善口岸服务平台和铁水联运等公共信息网络,完成港口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运量560万标箱。民航客运量增长10%以上。积极构建临港物流集聚区,加快金港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培育煤炭、矿砂、粮食等大宗物资中转配送基地,做大做强木材贸易加工等特色物流园区,完善两翼港区物流体系。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央核心区商务功能。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市广电、报业、演艺集团等组建工作,扎实推进西游记文化产业园、广播影视城、联创酷歌动漫产业园建设,打造水晶文化、徐福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度开发山海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旅游策划和形象推广,推动花果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功能,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突出打造城区商贸集聚区,建设苏宁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商业布局。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强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鼓励扩大文化、娱乐、健身等多样化服务消费,切实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引导农业高效规模发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升科技兴农水平,开展特色产业基地、粮食高产增效、一村一品、规模养殖、农业园区五大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50个。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发展优质林果茶基地4.5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建设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打造海州湾百亿现代综合渔业园区。推进食用菌、鲜切花、设施蔬菜等产业做强做优,争取四县各培育1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乡镇争创1家市级农业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集聚,新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农产品出口增长15%。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4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66%。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三、强化功能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把控建设时序,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注重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编制完善城市控规、修规和城市设计,细化城市组团及功能片区的建筑风格、色彩、结构形态、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优化深化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科教创业园区、徐圩新区、滨河组团、盐河组团、龙河核心商业区等区域的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发挥导向作用,建立城市规划分层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土地、岸线等要素资源,提升城市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

推进城市组团开发。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片区,推进各个组团快速形成规模。东部城区着重彰显海滨特色,加快集聚商务、金融、航运、休闲度假等功能,为大港口、大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新海城区着重提升功能品质,增强面向居民生活的商业、文化、科教等宜居功能。花果山大道沿线重点拓展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明确市、区共建城市的分工定位。市级层面,东部城区重点突破连云新城,抓好5平方公里的新城商务区建设,实施7个陆域形成项目、36个市政工程和2个公用建筑项目;新海城区统筹规划建设科教创业园区、行政中心片区、凤凰片区,实施34项道路桥梁工程,开工建设卡迪亚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打造一片新城;徐圩新区适应产业发展配套需要,着力打造集商务服务、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科技研发、生活居住、旅游文化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端配套服务区。区级层面,重点推进滨河组团、盐河组团、连云国际商务中心组团建设。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入283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5%。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实施路网改造、刘湾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等81个重点城建项目。推进城市快速公交体系建设,建成快速公交1号线,促进新海城区与东部城区融合发展。实施郁州路下穿等城市主次干道和桥梁工程100项,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开工建设市第三水厂扩建工程,新建改建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城市污水管网5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3%。提高配套设施便民程度,整治老旧道路、背街小巷30条,新建街头游园20个,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3%。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供电、供热、管道燃气、通讯、民防等设施建设。实施市档案馆新馆、公共卫生中心等文教卫配套项目15项,建成康达学院和全民健身中心。

提升城市特色和品质。充分挖掘城市内涵,做好海州古城、南城古镇、连云古镇等综合保护利用,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延伸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加快推进山海景观轴、云湖公园、孔望山公园二期、临洪河口湿地等一批生态公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深入推进“四城同创”,抓好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的整治出新,加快推进黄海度假村、连盐铁路周边等改造项目,加大禁违拆违力度,完成旧城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加大对道路抛洒、乱涂乱贴乱放等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规范配置停车场、街巷路灯、交通标识,下大力气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违章行驶、占道经营等状况。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和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用开放创新的办法,汇聚优质要素资源,破解发展难题,为科学发展注入活力、拓展空间、增强后劲。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推进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建设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所。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连兴办研究院,建设5个专业化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七一六研究所与地方互动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600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30家。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争创自主品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3000件和1600件。积极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领军人才10名,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推进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东海县进入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浓厚招商氛围,全面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境外招商主攻日韩港台、巩固拓展欧美,重点强化专题招商,充分利用承办第十二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大型活动,提高招商活动针对性和组织化程度。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优势产业、临港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抓好72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早落户早投产。优化外企服务,促进增资扩股。直接利用外资8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560亿元。培育壮大机电产品和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5%。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进中小企业园建设。编制开发园区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健全园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提高投资强度。制定园区建设标准,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功能,搭建物流、科技、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布点工业邻里中心。争取一批开发园区扩容升格,做好中德中小企业园、盐化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柘汪镇、安峰镇争创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稳步推进水电气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阶梯式计价。争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组建金融机构10家以上,实现四县村镇银行和农商行全覆盖。推进“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争取发行企业债券2支。推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上市公司2家。规范融资市场秩序,强化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开展农村产权改革,每个县区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自有住房抵押贷款等配套政策。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

五、促进绿色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彰显连云港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绿色之美。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区域限批等制度,把住源头,严控增量,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开展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40个、重点减排项目30项,创建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0项。加大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日常监管,健全监测预警、统计和考核体系,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措施,按照“双源双线双湖”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规划,实施蔷薇河沿线控污、治污等工程,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新增9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全面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完成20%的村庄整治任务。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抓好秸秆禁烧、废气污染等重点问题整治,增强对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监测预警能力,控制灰霾等空气污染,市区空气质量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优良率达85%以上。加强化工行业、重点园区等关键领域环境问题管控,保障环境安全。

强化生态建设。围绕创建生态市目标,切实加强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东西连岛、秦山岛的生态保护性开发,扎实推进沿海滩涂、破损山体、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加大森林保护和城乡绿化力度,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全面启动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健全依法用地长效机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创建5家国家级生态乡镇和10家省级生态乡镇。

六、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实施“一个计划”、构建“六大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实现新提升。

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财税、信贷等政策对创业就业的支持,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万人以上,确保登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城乡职业培训2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4万人,对农民创业培训辅导全免费。实施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00元和9300元。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6%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持淮海工学院做好硕士点建设,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社区大学。推动职业教育提升水平、创出特色,连云港中专投入使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创建9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险覆盖面,“五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1.6万人以上,适时提高失业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8%以上。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科医生队伍,创建三星级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家,建成市县一体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就医“一卡通”。加强住房保障,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5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950户,确保分配管理公开公平公正。推进锦屏磷矿、金桥盐化棚户区改造,分别建成住宅1600套和2200套。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权益,大力发展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70%以上。

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各县在全省进位争先。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实施科教文卫等“十大下乡工程”,完成农业“三资”投入100亿元以上。提高四县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和集聚带动能力,确保新区开发见成效、旧城改造出形象。实施中心镇提升工程,稳妥推进镇村区划调整,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沿海重镇、现代农业大镇和乡村旅游名镇。加快建设美好城乡,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要求,每个县重点建设2个重点中心镇和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小康指标按序时进度推进并不断巩固提升,赣榆、东海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建设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娱乐新业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建设成果,广泛开展“和谐文化进万家”活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十分钟健身圈”。打造文化精品,深入挖掘山海、淮盐、西游和民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俗等地方文化内涵,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项目,扶持一批重点文化品牌、文化名人,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落实信访责任制,着力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形成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管理,推进“世代服务”提质工程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创建国家和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隐患治理制度化,加强中小学校舍、校车投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稳控物价水平,加大农超对接力度,新增10家“菜篮子”生产基地、20家平价商店,完成10个农贸市场改造,着力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的问题。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引导工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主题教育。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升“法治连云港”建设水平。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双拥工作水平。继续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动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地方志、气象、老区开发、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慈善、光彩事业再创新成绩。

八、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更加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增强狠抓落实、服务发展的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进一步增强制度约束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又快又好地推进工作落实。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加强跟踪检查和评估反馈。严格执行规划管理、土地储备与

Created by Wlz

SettingsofMyDocuments 出让、重大资金使用集体会办等制度和机制,提升规范管理和整合利用水平。完善目标管理,明确工作标准,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加强绩效考核。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坚持勤政为民,优化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跟踪服务,积极主动地为基层和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切实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健全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充分发挥12345服务热线作用,及时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改进会风、文风,用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始终保持清廉务实的良好形象。健全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新闻发布等制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责任制,健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严控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于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Created by Wlz

第三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文件

.cn提供文章来源

连 云 港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连政发〔2004〕129号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关财务管理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加强市级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对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和巩固政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以来,财政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从近年来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实施审计监督检查情况来看,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设立账外账,乱发补贴,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意见较大,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切实解决市级机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顿和规范财经工作秩序,现对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市级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是适应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单位财务行政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反腐倡廉。各单位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单位财

更多资料请访问.cn

务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收入管理,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市级机关各单位取得的各项预算内外收入都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对属于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等,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缴入国库,做到应缴尽缴。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规定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实行票据的缴验制度,在单位领购新票据之前,对其已使用票据存根进行缴验,并统计票据使用情况。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和物价部门颁发的《江苏省收费许可证》执行,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票据,否则,严格按规定处罚,必要时可以停止票据的供应。单位出租门面房租金等经营性收入,必须依法纳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各单位编制部门预算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单位收入状况,凡隐瞒不报或少报年初收入计划的,超计划收入数的50%由政府调剂使用。凡应作为单位预算收入填报而未填报的,均视同私设“小金库”,一经发现,除全额没收外,还要按有关财政法规严肃处理,以维护部门预算的严肃性。

三、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管理既要严格执行国家对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又要严格遵守各项财务规章和财经纪律,依法理财,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单位

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市级机关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单位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决算报告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会计监督等,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使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在单位内部得到具体的体现和贯彻落实,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增强预算透明度,建立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机制,促进部门预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部门预算一经下达,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反对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将勤俭节约措施落实到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人事厅〈关于重申工资福利待遇等财务开支标准制定权限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凡未经省政府或省财政厅、人事厅同意,各单位无权自行制定或调整工资、福利、奖金、补贴、津贴等开支标准。否则,一经发现,除退回收缴财政外,还要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并给予通报批评。对地方补贴的发放,实行由财政部门统一标准,统一发放,保证市级机关各单位之间职工利益分配的均衡,使其成为一项“阳光工程”。对于个别部门仍自行发放的奖金、补贴等,按“发一交二”的标准进行制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乱发补贴、部门间不均衡的现象。

严格执行非贸易外汇财务管理制度,严禁因公出国人员用一张大额发票代替在境外的所有支出凭证回国报销,否则,财政部门不予办理外汇核销手续。对各类专项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单独明细核算,严禁挤占挪用。

进一步完善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执行模式,在继续做好工资统发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内运作,从根本上杜绝各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确保政府采购“阳光工程”的贯彻执行。否则,一律按违法论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采购,硬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管理,从源头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今后,凡违规自行采购的,财政部门一律按违规采购金额扣减经费。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是各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任务就是要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一是要防止和克服重钱轻物的现

象,做到既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又要加强各项实物资产的管理,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二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要围绕单位工作需要,本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项资产。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合理需要,又要防止重复购置、积压和损失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率。三是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核销、转让等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执行报批和资产评估制度,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评估结果处理,避免资产处置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根据单位业务工作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加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合理分工,归口管理,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切实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确保各项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加强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会计监督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依法配备会计人员,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同时,要加强对所属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财政、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把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积极开

展财政支出的有效性监督检查,促进科学理财。自今年7月份起,恢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月报表制度,由财政局各业务处室负责月报表审查,切实加强日常监督。同时实行财务互审制度,每年7月份组织市级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含所属单位)开展财务互审工作。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财政部门每年对市级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检查面必须达到30%以上,三年全面检查一遍。通过检查,切实保护财政资金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根据查处财经违法违纪做到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相结合、内部通报与公开曝光相结合的要求,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第四篇:连云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

连建质„2008‟551号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建设局,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连云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41号令)、省建设厅《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苏建法„2006‟97号)、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J10777-2006)、《关于公布<2008承担政府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推荐目录的通知>》(苏建质„2008‟43号)等规定,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检测机构资质的管理

1、连云港市各检测机构应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定通过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范围内开展工作,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机构,还应取得江苏省建设厅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并在资质核定范围内承担检测任务,不得超越资质或无资质开展检测业务,资质核定内容变动后,应在15天内到市建设局办理备案手续。

2、在连云港市范围内新申报检测资质的单位应按照省建设厅《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苏建法„2006‟97号)、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J10777-2006)的有关规定办理。

3、省外检测机构应按照规定到省建设厅办理进入江苏承接业务备案手续。市外检测机构应到连云港市建设局办理进入本市承接业务备案手续,备案应提交下列资料:

(1)备案申请表、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书及附表)、计量认证证书及附表;

(2)在连云港市固定检测场所的证明材料;

(3)在我市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计量认证证书;(4)在我市分支机构承担检测业务人员的身份证、岗位证书、职称证书、有效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

(5)分支机构设备清单及所有权证明;(6)拟备案开展的检测项目;(7)检测报告签发人的授权书;

(8)企业注册地的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单位信用证明;

(9)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上述所需材料必须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原件经审核后退还)没有办理备案手续的检测机构不得在我市承接检测业务,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工程质量评价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二、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1、建设单位不得将检测业务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未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

2、单位工程的见证取样类检测业务只能委托一家检测机构在其核准的资质范围内进行检测(专项和备案类检测除外),同一单位工程的相同检测项目不得同时委托两家检测机构。

3、建设单位应在委托检测合同签订后七个工作日内将工程质量检测合同送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或在质量监督网上)进行登记备案,并按“工程质量监督注册号”进行公示,同一工程不同检测项目委托多家检测机构的,所有合同应同时备案。建设单位须持签订的建设工程委托检测合同、检测机构提交的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以及见证人员岗位证书办理备案手续。

4、政府投资的文、教、卫、体、广播电视、科技、民政、劳动保障等社会事业项目和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办公楼、业务楼、培训中心等项目以及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被列入各级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名单的项目,其工程质量检测任务原则上从省建设厅推荐的每《承担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推荐目录》中选择A级检测机构承担,对未列入该推荐目录的检测机构承接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工程项目检测任务的,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工程监督检查和抽测力度,由项目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制定检测方案,对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项目进行抽测,比例为15%-50%,确保政府投资和重大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要求

1、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检测方案,并将检测方案按“单位工程监督注册号”在“工程质量监督网”上进行登记备案。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必须注明“单位工程监督注册号”,做到每份检测报告都与“单位工程监督注册号”对应,同时可以采取防伪编码方式,便于质量监督机构审查检测报告,以防虚假报告。质监机构在审查检测方案时应该根据“单位工程监督注册号”进行详细审查,以防材料漏检。

2、施工单位在首次送检时应向检测机构提交经质量监督机构审查的检测方案,检测机构应按检测方案的内容进行检测。检测方案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监督注册号、单位工程名称、结构层次、面积、建设单位名称、检测项目频率、检测标准、检测参数等。

3、各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要求进行取样、送检,送检次数必须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每个单位工程均须有完整的质量保证资料和检测报告,不得数个工程使用一份检测报告。否则,不得参加市优质结构工程的评选,工程不得验收、不予备案。

4、监理单位要按照检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未经检测的,不得签字认可,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中,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监理人员的责任。

5、严格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按照要求应当检测的项目,必须按照规定执行,试样抽取的数量、部位等应按有关标准实施,无见证送检的报告不得作为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

四、对检测机构的要求

(一)人员

1、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人员应取得省建设厅主管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按核准的检测项目开展工作,其中报告签发人员应为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机构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

2、各检测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人员,对应开展项目持证上岗人数不少于3人。

3、检测报告审核人员必须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且有从事本行业工作5年以上经验,并持有相应的岗位合格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结构检测的主检、主审人员,应具有工民建结构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任职资格。

4、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人员档案。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且上岗项目不得多于5项;报告审核人员审核项目不得多于8项。

(二)设备

1、检测单位应正确配备与检测项目相对应的检测设备,并按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

2、为加强检测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在本市开展见证取样类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均应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且满足下述要求:

(1)管理软件应能符合现行标准规范,且通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

(2)管理软件应能满足试验室密码管理;对报告审核、签发人员以及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进行控制;

(3)管理软件应对数据的修改进行控制,应有日志文件记录数据的每一变更情况,以备管理部门核查;(4)混凝土、砂浆抗压、砖强度、钢材、焊接等力值类的试验应采用数据自动采集方式进行。

(5)检测数据应与市建设局、市质监站联网。

(三)健全的管理制度

1、严格检测试样留置制度

(1)检测试样留置制度是省建设厅规定的重要管理制度,各从事见证取样类检测的机构和企业试验室要设立检测试样管理员,专人负责试样留置工作。

(2)对规范和标准明确要求需留置的试样,应按规范规定的程序、环境、数量和要求留置。规范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的,非破坏性检测且可重复检验的试样,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3天;破坏性试样或不可重复检验的试样,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2天。

(3)对未按照规定留置试样的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一经发现,应视为弄虚作假进行查处。

2、严格执行不合格报告上报和处理制度

(1)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对出现的不合格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并同时通过“工程质量监督网”按照“单位工程监督注册号”上报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质量监督部门应及时对出现的不合格检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处理。

(2)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台帐,并按月上报市建设局和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在网上公布。

(3)对于不合格检测结果隐瞒不报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结果直接告知该工程施工单位或者材料供应商并采取更换样品、弄虚作假的检测机构和企业试验室,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3、委托信息管理。使用部位、设计等级等委托信息是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数据,委托单位不得任意修改委托信息。对于确属工作失误造成委托信息填写错误的,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提出申请,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查同意后,由监理(建设)单位提交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应认真核对申请事项以及有关负责人签字,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给予修改,检测机构应同时将有关资料归入档案。

4、各检测机构安装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必须与市建设局和质监站的远程监控中心联网,便于各监督管理部门实时掌握检测机构的行为、试验管理情况。

5、各检测机构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加强内部管理,运用科学的手段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科学、准确、及时,为建设工程提供科学、公正、规范的检测服务,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检测服务。

6、单项工程竣工时,检测机构要出具工程检测情况汇总表。

7、档案管理。检测机构应将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按规定时间保留,一般不少于15年。记录的保存应便于检查人员查阅。

检测原始记录应有唯一且连续编号。检测原始记录不允许转誊,在检测现场发现的任何以白纸或其它形式的草稿记录,均可按弄虚作假处理。

五、检测批次要求

1、所有应检测的原材料和建筑结构(含钢结构)及构配件均应按照规范要求,按照批次进行检测,不得减少。

2、基桩质量检测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连建质„2006‟160号)执行。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土壤氡浓度检测、建筑节能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必须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文件执行。

4、商品混凝土和管桩企业应完善相应的试验室管理和检测工作,检测内容、数量严格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同时各种检测需要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复检,送检比例不少于30%。进入施工现场的管桩由具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单位工程每10000米进行一次抗弯性能检测,不足10000米也应进行一次检测。

六、监督管理

1、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作为不良信用行为予以通报:

(1)外地检测机构未进行备案,就擅自开展检测工作的;(2)资质核定内容变动后,超过1个月不办理备案的;(3)检测人员无证上岗的,或施工现场不满足2人及以上持证上岗规定的;

(4)现场检测未按规定抽样检测的;(5)不合格检测结果未按规定上报的;(6)随意修改检测数据或信息的;(7)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的;(8)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9)未按规定上报统计报表的;(10)单项工程竣工时,不按规定出具工程检测情况汇总表的;

(11)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2、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暂停其在本市内承接新的检测业务:

(1)超过资质核定范围承接检测业务的;(2)检测工作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

(3)被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的。(4)其他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3、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督检查,要强化对质保资料和检测资料的审查,特别是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各种材料的检测情况的核查,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核查单位工程检测情况汇总表,强化对工程检测的监督管理。

4、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制定工程检测抽检计划,对工程进行随机抽检。

七、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行,原《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规定》(连建质〔2002〕519号)同时废止。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五篇:江苏省连云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江苏省连云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孙宗凤)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针对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该市的特点,建设高效可靠、实用先进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成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家功能齐全的WWW网站.系统建设遵循“统筹兼顾、公专结合”的原则,从逻辑上把该综合数据库分为水政信息库、水资源信息库等类别.系统用一年三个月建设完成,用户边建设边受益,实现了水政水资源管理各类信息的网上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关键词】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WWW网站;连云港市 中图分类号:TV213.9-37(2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860(2002)09-0048-03 1 引 言

水政工作是水利工作的灵魂,水资源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核心.虽然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发出了较为先进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和水利工程设施自动监控系统等,但是在水政水资源信息的管理方面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大量数据仅靠纸面保存报表,靠手工整理和统计,执法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书面资料,还未进入计算机,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虽然目前已开发出单机版的水政水资源信息系统,但由于局限在采用单机对数据文件进行处理,不能满足水政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信息应用的普及,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对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变得更加迫切.因此,开发一个有足够覆盖面、传输速度较快、满足多种信息传输的基于WWW的水政水资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已迫在眉睫.本文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水政水资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出发,研究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水政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 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与原则

建设目标是针对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连云港市的特点,建设高效可靠、实用先进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建成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家功能齐全的WWW网站.对水政水资源管理中重点监察项目、水事纠纷、边界矛盾、工程占用情况、执法队伍建设、水事案件统计信息、取水口、排污口、水质公报、水资源公报等进行查询和统计,为各级领导监督、协调水政水资源工作提供支持,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准确及时提供水政水资源信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系统建设遵循“统筹兼顾、公专结合”的原则,在满足近期需要的前提下,考虑长远的发展,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在实用先进的前提下,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系统强调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做到界面清晰,接口标准统一,连接畅通,使系统既有完整性、又有灵活性;本着统一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办、边建设边受益的原则进行建设.建设目标是总结以往系统开发的经验,针对水政水资源管理的需要,以系统工程、信息工程、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开发技术为手段,完成WWW网站运行的网络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维护,完成WWW网站运行的各类数据库建设,完成WWW网站的建设,实现数据资源共享.3 信息种类及数据库设计

综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数据支撑层,系统所需要的公用数据都来自综合数据库管理源库.从逻辑上把综合数据库划分为水政信息库、水资源信息库等类别,从物理上把水政信息库和水资源信息库有机结合成一个水政水资源数据库.水政水资源数据库根据水政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设计,数据库的设计从宏观上分为水政信息和水资源信息.3.1 水政信息 3.1.1 重点监测项目

连云港市重点水利工程信息,主要包括河道信息、水库信息和海堤信息等.河道信息描述河道名称、所属县区、起点、讫点、河道长度、修建时间、整治时间、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等信息;水库信息描述水库名称、所属县区、水库类型、集水面积、修建时间、整治时间、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等信息;海堤信息描述海堤名称、海堤长度、保护面积、管理单位、确权划界等信息;工程占用证描述工程占用证证号、占用项目名称、占用地点、占用范围、占用目的、占用性质、占用面积、批准机关、发证机关、有效期限等.3.1.2 执法队伍建设

包括水政监察人员信息和水政监察队伍信息.水政监察人员信息包括水政监察人员的证号、姓名、所属监察队伍、工作单位、政治面貌、编制类型等信息;水政监察队伍信息包括队伍名称、所属上级单位、队伍级别、队伍性质、执法范围等信息.3.1.3 巡查情况

包括巡查单位、巡查日期、巡查人员、巡查地段、巡查内容等信息.3.1.4 水事案件

包括水事案件案由、当事人、办案人、立案日期、结案日期、处罚决定、主要案情(起因、经过、结果)、案件处理情况及执行情况等信息.3.2 水资源信息 3.2.1 水资源公报

包括公报概况、降水量、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评价、水资源总量、实际用水量、实际供水量、水质调查评价等信息.3.2.2 水资源规划

包括城市水资源规划、供水应急方案、水功能区域报告、市区供水水源规划、东部城区供水规划等信息.3.2.3 地下水管理

包括全市深层开采井资料、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信息.水质监测简报包括水质简报、地下水水质简报、送清水工程水质简报、水源地水质简报等信息.3.2.4 取水许可管理

包括取水许可证管理、取水许可证年审、行政区计划用水下达、直属用水单位计划用水下达等信息.其中,取排水口巡查,包括取水口巡查、排水口巡查等信息;水资源报表,包括水资源年报、水资源季报等信息.查询程序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信息查询,如按年份排序的重要水政水资源事件查询.数据维护程序则能够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增加、删除与校正.4 系统逻辑框架和主要技术 4.1 系统逻辑结构和体系结构 4.1.1 系统逻辑结构

连云港市水政水资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逻辑结构可分为3个层次:人机接口、应用层和信息支持层.系统逻辑结构见图1.4.1.2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总体上基于Intranet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4.2 功能模块具体实现 4.2.1 水行政管理

水行政管理采用ASP和DHTML技术,实现了与数据库的动态联接,为用户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动态可交互界面.重点监测项目采用ASP目录文件检索技术显示图片信息,另一方面以表格查询提供各水利工程的详细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排序功能.工程占用证以单条件、多条件表格查询形式提供了对备用信息查询;执法队伍建设以树形方式显示,采用ASP目录文件检索技术显示图片信息,巡查情况以单条件表格查询形式实现对信息的查询;水事矛盾纠纷拟图形形式标志重点水事纠纷,用超链接技术显示详细信息;水事案件统计以表格查询形式显示水事案件的登记和详细信息.图1 系统逻辑结构

图2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4.2.2 水资源业务管理

水资源公报采用树形结构搭建框架.采用ASP和DHTML技术,实现了与数据库的动态联接显示降水量等.水资源规划采用超链接技术显示城市水资源规划等文本;地下水管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显示地下井的基础资料、实时信息和曲线信息;取水许可管理采用ASP和DHTML技术实现了与数据库的动态连接,实现对取水许可证管理的查询;取排水口巡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显示排污口的基础资料巡查信息和图片信息;水资源报表采用树形结构搭建框架,显示水资源年报等参考信息.4.2.3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采用树形结构搭建框架,应用法律知识搜索引擎,实现关键字或复合关键字对法律法规的搜索.4.2.4 水政水资源信息

水政水资源信息运用ASP和DHTML技术,主要采用ASP目录文件检索技术来实现信息发布和信息检索的查询.4.2.5 多媒体演示

运用流行的网上视频技术,采用ASP目录文件检索技术和HTML超链接技术实现rm格式文件的播放.4.3 WWW服务中的主要技术

WWW是服务水政水资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时主要利用了FrontPage 2000、Photoshop 6.0、Visual InterDev 6.0、Visual Basic 6.0等工具.在功能上包括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水政水资源信息、多媒体演示五大模块和一个法律知识搜索引擎,主要以下几种采用技术.4.3.1 Active Server Pages(ASP)

通过ASP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ASP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4.3.2 Dynamic HTML(动态HTML)

Microsoft lE5.0对DHTML的支持包括:动态内容、动态排版样式、动态定位、内建资料处理、内建多媒体支援.4.3.3 ActiveX Data Object(ADO)

利用ADO技术与ASP结合以建立提供数据资讯的网页内容,在网页面中执行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指令,让用户在浏览器界面中输入、更新和删除WEB服务器上的数据资料.4.3.4 法律知识搜索引擎 用户输入查询字符串,法律知识搜索引擎就能很快地找到符合此查询字符的信息.5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包括;(1)主页对水政水资源要闻、水政水资源工作图片进行动态维护;(2)法律法规栏对法规搜索、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静态维护;

(3)水资源管理栏对水文公报概况、水质简报、水资源报表进行动态维护;(4)水政水资源信息动态维护;(5)多媒体演示动态维护.6 应用结果

系统用一年三个月建设完成,用户边建设边受益.系统内容按照水政水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将大量的文字信息、相关知识放在网上供有关工作人员查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动态多途径的查询和显示,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将需要公布的通知、新闻、公报及时发布到网上,便于所有的工作人员及时得到信息,市、县两级水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共享信息资源.法律法规的文本检索,使工作人员从翻阅大量的法律法规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执法人员快速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持.系统提供的报表及绘制曲线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手工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客户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只将原先的文档资料转化为数据,统一存在数据库中,便于修改和维护,保证整理后的数据安全和一致.

下载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