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5:4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渝府发„2012‟78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民发„2012‟21号)精神,积极配合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推进,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现就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扩大医疗救助范围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范围扩大到以下低收入人员: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城市“三无”人员;

(三)农村五保对象;

(四)城乡孤儿;

(五)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

(六)城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

(七)民政部门建档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包括城镇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八)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即辖区内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中的城乡低保等困难家庭大学生,以及其他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大学生,重度(一、二级)残疾大学生。

二、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1—

(一)全面资助救助对象参保。从2013年起,医疗救助对象(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除外)参加一档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应缴纳的个人参保费用,属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的给予全额资助,其他对象按50元标准给予资助;自愿参加二档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统一按60元标准给予资助。超过资助标准的个人应缴参保费用由救助对象自付。

救助对象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由民政部门负责通知本人在户口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规范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取消临时医疗救助,规范普通疾病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方式。

1.普通疾病门诊医疗救助。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城乡低保对象中的80岁以上老年人和需院外维持治疗的重残重病人员,每年给予不低于200元的限额门诊救助,其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报销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门诊费用,在救助限额标准内给予全额救助,救助资金当年有效,不结转使用。对限额门诊救助对象以外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其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报销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门诊费用,按不低于6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门诊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0元。

2.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范围中前五类人员患普通疾病住院医疗,其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报销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按不低于6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其他救助对象按不低于4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救助封顶线不低于6000元。

(三)开展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采取“病种”和“费用”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费用过高、自付费用难以承受的前七类救助对象给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1.特殊病种医疗救助。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再生障碍性贫血、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性精神病、血友病、肝肾移植前透析和手术后抗排异治疗、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重症甲型H1N1、1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住院治疗或门诊放化疗、透析、输血治疗的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报销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救助对象范围中前五类按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其他救助对象按不低于50%的比例救助。年救助封顶线(含住院和门诊)不低于10万元。

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按照渝办发„2010‟263号文件确定的治疗定额付费标准和医疗救助标准实施救助。

2.大额费用医疗救助。特殊病种以外的其他疾病,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一次住院治疗费用(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费用)超过3万元的,经医疗保险报销后,属于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按特殊病种的救助比例给予救助,年救助封顶线不低于6万元。

上述医疗救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适时调整。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按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学校资助体系资助。

三、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

(一)完善“一站式”医疗救助管理平台。结合我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开展,依托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增加功能模块,同步建设与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制度的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无缝衔接,达到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一站式”同步结算。

(二)扩大“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网络。将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机构均纳入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范围,并与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承担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要设立定点服务机构并挂牌服务,开设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同步结算的缴费窗口,张贴医疗救助就医指南,定期公布医疗救助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

医疗机构违规套取、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会同人力社保部门查处,取消医疗救助定点服务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规范“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流程。救助对象名单及相关信息要全部输入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救助必须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实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救助对象参保手续,只收取扣除资助标准后的个人应缴纳费用。普通疾病门诊治疗由救助对象凭《社会保障卡》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享受救助,重大疾病门诊放化疗、透析、输血治疗,需到户籍所在区县(自治县)或街道、镇(乡)民政部门申报备案。医疗机构确诊需住院治疗的,实行先入院治疗后完善救助审批手续,由救助对象在出院结账前凭住院通知单到户籍所在区县(自治县)或街道、镇(乡)民政部门申报,民政部门应在2―3个工作日内审核确认。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定点医疗机构要降低救助对象住院治疗入院预缴费用,确保困难群众能及时入院接受治疗。

四、强化医疗救助基金管理

(一)加大医疗救助筹资力度。各区县(自治县)要切实做好当地医疗救助资金筹集工作,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3年起,当年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不得低于上年市级下拨补助资金总额的15%。同时,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慈善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平稳运行。

(二)统筹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各区县(自治县)要在社保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市级下拨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及区县(自治县)本级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全部划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统一管理,统筹调剂使用。当年筹集的医疗救助基金结余不得超过15%,结余资金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规范医疗救助基金支付。根据救助对象实际参保情况,参保资助资金经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审核认定后,由同级财政部门于每年1月直接划拨到当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财政专户。定点医

疗机构垫付的医疗救助资金,经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定期审核无误后,属救助对象在本区县(自治县)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救助费用,由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到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属救助对象在本区县(自治县)外市内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救助费用,通过市医保结算平台进行结算。

五、加强与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的衔接

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学校资助体系资助和医疗救助后,其自付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担,或不属于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的其他低收入家庭成员因患重特大疾病导致难以自付医疗费用的,各区县(自治县)要通过临时救助制度或慈善医疗援助给予及时救助和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六、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实施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配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同步推进,全面实施简便快捷、规范有效的医疗救助;要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9‟98号)精神,成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中心,为管理中心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健全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主管部门作用,做好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加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的服务工作,推进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七、原城乡医疗救助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4日

第二篇: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解读《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时间:2009-06-23 08:46:31来源:大众日报

为了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努力满足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医疗救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医疗救助从制度创建迈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扩大范围

《意见》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救助对象的范围,指出在切实将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和五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 意见》 指出,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以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具体救助对象界定标准,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困难群众的支付能力以及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地方政府规定的特殊困难群众主要考虑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扩大救助群体。比如一些地方将救助人群扩大到低收入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

《 意见》 强调,各地要根据当年医疗救助基金总量,科学制定医疗救助补助方案。逐步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合理设置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经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需自付的基本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

鼓励和推行即时结算

《意见》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卫生等部门,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医疗救助费用的办法,民政部门可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预付资金。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将是医疗救助资金结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的补助采取事后支付的办法,救助对象患病后所发生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垫付,然后凭相关证件或材料到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医疗救助,部分救助对象因不了解具体的办理程序和手续或无力支付个人垫付费用而放弃治疗,很大程度影响了救助效果。

为了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意见》明确,医疗救助对象凭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到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应由医疗救助支付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负的部分。

对于申请医疗救助的其他经济困难人员,或到尚未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救助对象,《意见》明

确指出,当地民政部门要及时受理,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医疗服务。

为方便困难群众看病,《意见》 还指出,要加强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办管理方面的衔接,改进各项制度的结算办法,探索实行“ 一站式” 管理服务,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方便困难群众。

结余过多将被减拨或停拨

“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基金结余率,到2011年,各地累计结余的资金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且要按规定及时结转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这是《意见》对医疗救助基金结余率的最新规定。《意见》明确,对于结余资金过多的,上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情况减拨或停拨补助资金。

据了解,由于医疗救助资金有限,而困难群众的需求又较大,各地担心到年底基金入不敷出,因而设计的医疗救助方案普遍比较保守,对申请救助的人员和补助金额审查过严,因此,造成部分地方资金出现较多的结余。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教授指出,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理论上应该是量入为出,略有结余,但不能以安全为借口,导致大量资金沉淀。控制医疗救助基金结余率,可以避免地方每年留有大量的资金,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切实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

强调“兼顾门诊救助”

《意见》规定,要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医疗需求,开展医疗救助服务。要坚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

《意见》明确,住院救助主要用于帮助解决因病住院救助对象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门诊救助主要帮助解决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患有常见病、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以及急诊、急救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医疗救助处处长陈埙吹说,近年来,以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意见》对兼顾门诊救助的规定,既可以防止小病酿成重病,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也可以避免救助对象过度利用住院医疗服务。

提出实行不同方式的救助也是《意见》的亮点之一。《意见》规定,对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

《意见》还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年医疗救助基金总量,科学制定医疗救助补助方案,逐步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合理设置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经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需自付的基本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我省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

调查表明,在我省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1/3多,城乡低保户、特殊贫困户无力支付医疗费,困难企业无力报销职工的医药费,使不少贫困人口谈病色变。为此,2004年以来,我省首先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着手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到2007年上半年,全省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覆盖。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范围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员;虽已参加城镇医保或新农合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据介绍,我省的城乡医疗救助方式分为限额补助和优惠政策减免两种。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补助部分等以后,患者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给予一定比例或者一定数量的补助,对特别困难的人员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就医时,门诊挂号费、医疗费、医疗设备检查费、住院期间的床位费等,给予按比例减免。除此之外,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还拨出专门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医疗保险。仅2008年,我省就有116万城乡低保对象因此受益。

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城乡医疗救助正常和有效运转的保障。我省各级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筹资机制,对财政困难地区予以扶持。同时,全省各级慈善组织也相继开展了“康复助医”等慈善医疗救助活动,帮助数以万计的城乡困难群众摆脱了疾病的折磨。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下一步,我省将加强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的协调,认真总结、借鉴省内外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逐步形成资助参保参合、大病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减免相结合的医疗救助模式,稳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记者 武宗义)

第三篇: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九府发[2006]3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帮助患大病的城乡困难居民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赣府发〔2006〕13号)和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民发〔2006〕22号)精神,现就我市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坚持政府救助、社会扶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体缓解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服务。

(二)总体目标。扩大我市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在2006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都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放救助金,再用一至二年时间,使我市城乡医疗救助达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施救的原则;坚持医疗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序运行、稳步发展的原则。

二、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

(一)救助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

2、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

3、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员。

(二)救助病种

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主要包括:

1、恶性肿瘤;

2、尿毒症(肾衰竭);

3、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急性肝坏死);

4、脑中风;

5、急性心肌梗塞;

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7、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它重大疾病。

救助对象患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救助。

三、救助标准和救助方式

(一)救助标准

按照分类施救和低标准起步的要求,确定救助标准。具体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救助对象的不同和救助项目制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市民政部门备案后公布执行。

救助对象身患规定救助范围内的大病,一般按其个人(家庭)支出医药费总额的20%给予救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低保户中的非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4000元;城市低保户中的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对确属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二)救助方式

城乡医疗救助要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为先、看病及时介入、住院主动救助、病后一次核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社会效益。

对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可采取救助对象个人和救助资金各承担50%医疗保险费的办法,资助其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但年资助金额人均一般不超过50元;对城市低保常补对象可实行基本医疗救助,主要是以发放救助卡的形式予以救助;救助对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经医疗保险报销后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

对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的救助。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全额资助其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对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当地规定的比例和额度给予救助。救助金额起付线由各县(市、区)制定。

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相结合的路子,切实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申请和审批程序

城乡医疗救助由个人申请、居(村)委会负责调查和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对象进行评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核;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综合审查,并经三榜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发放救助金,对不符合救助规定的要书面告之本人。

五、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要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在城乡选择和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

(一)明确医疗服务项目。卫生部门和指定的医疗机构,要协助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检查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落实医疗服务措施。承担医疗救助任务的医疗机构,要保证有适宜的服务设施(包

括门诊及住院)用于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有条件的可单独开设为医疗救助对象服务的门诊和病区(病床),方便医疗救助对象就医住院。对于服务设施的标准可适当加以控制,保证医疗救助经费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鼓励、支持公办医疗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自愿减免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其减免内容协商同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倾斜。

(三)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承担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医疗救助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宜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方便群众,让城乡困难群众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四)实行收费优惠减免。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凭《江西省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农村五保供养证》及本人身份证到县及县以上公办医院就医时,门诊患者免收普通挂号费和治疗费、换药手续费;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各减免50%。其中城市低保非常补对象在户口辖区所在地就诊,彩超、CT、核磁共振减收40%;城市低保常补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在户口辖区所在地就诊,彩超、CT、核磁共振减收40%,手术费、三大常规检查以外的化验费减收30%。

六、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一)资金筹措。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省、市、县(市、区)5:2.5:2.5的比例筹集(国家重点扶持的修水县,按照省、县7.5:2.5的比例筹集)。即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省财政按照城市低保对象人数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市、县两级各按照50元予以配套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省财政按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80元,市、县两级财政各按照40元予以配套安排。县(市、区)要将所需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与省、市下拨的医疗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率不得少于资金总额的90%。

(二)资金管理。各级财政要在“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下开设“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分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上级下达的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及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均纳入同级国库内设的“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和民政部门用款计划,及时将资金由“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拨至财政专户。

(三)资金发放。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看病就医的实际需要,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采取“先预付后结算”的方式发放,即财政部门预拨部分医疗救助周转资金至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专户,用于垫付救助对象应急就医的部分费用,事后由救助对象提供就诊结算清单,经居(村)委会评议、街道(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后,按规定的救助标准直接与救助对象结算。民政部门定期将核定的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费用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各金融网点,存

入救助对象的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各地实行社会化发放所需费用,由当地财政安排解决,不得挤占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政府领导任组长,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城乡医疗救助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各级要重视基层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充实力量,市、县两级分别按照医疗救助资金支出总额的一定比例列支医疗救助工作经费,并确保足额到位。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民政部门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落实对救助对象的有关优惠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分清轻重缓急,严禁分指标和平均分配的做法,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急需救助的特困人员身上。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与卫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困难程度、病种病情、医药费开支等情况,摸清需要救助的人数和所需资金,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着力抓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坚持居(村)、街道(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查、审核、审批结果三榜公布,救助政策、救助程序、救助对象、救助金额四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集体评议评审制度,严禁暗箱操作或个人说了算,严肃医疗救助纪律,对于挤占、挪用、贪污医疗救助资金的,对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要严肃查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顺利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二OO六年九月十九日

大病救助申请

个人申请提供以下材料:(1)医疗救助申请书;(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3)农村(城镇)低保证复印件;(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村(居)委会应当:(1)调查核实;(2)组织村(居)民代表评议;(3)符合条件的村(居)公示;(4)对不符合条件的返回申请人。镇社会救助办应当:(1)调查核实;(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

(3)不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并书面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原因。区民政局(1)复核审批;(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公示;(3)不符合条

件的逐级返回。经核实审查通过之后,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对象发放救助金。

第四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一、救助对象

1、城市低保户;

2、农村低保户;

3、农村五保户;

4、百岁老人;

5、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困难对象

二、救助类别

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慈善部门救助)

三、救助标准(住院救助)

1、在乡镇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100%救助;城乡低保户、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65%救助;

2、在区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10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60%救助;

3、在市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9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55%救助;

4、在市以上医院或市外医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8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20%救助;

5、未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不分医疗机构级别均救助基数的15%救助,但一个内最高救助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6、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一个内最高救助金额不得超5000元。

四、办理程序

救助对象需要住院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凭住院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薄、城乡低保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或百岁老人补助金额额领取证)办理入院手续,并将证件复印件留存。同时救助对象到所属乡镇(办事处)民政办(社会救助站)开具《住院救助认可书》,在区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住院救助认可书》需到区社会救助局备案和确认,救助对象出院结算时须将《住院救助认可书》交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在扣除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计算出医疗救助金额和个人缴纳部分,一次性为住院病人结清医疗费用。

五、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救助对象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以及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对象。

(二)、救助病种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2、儿童白血病

3、妇女宫颈癌、乳腺癌

4、终末期肾病(限透析)

5、重性精神病

6、人体器官移植

7、急性心肌梗死

8、结肠癌

9、直肠癌

10、脑瘫

(三)、办理程序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农村参合救助对象,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合作医疗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向区合管办提出申请,同时填写《湖南省农村参合儿童重大疾病救治审批表》。经区合管办审批和区社会救助局审批备案后,符合条件的批准转诊至定点救治医院进行复审、诊断和治疗。住院治疗费用先由定点医院全额垫付,再由区合管办按规定的费用结算标准予以结算。区合管办按月将救治患儿转诊审批及给用结算手续提交区社会救助局,经审核后按照医疗救助分摊支付标准,拨还区合管办。

城镇参保救助对象,住院治疗费用先由患儿家庭先行垫付,出院后先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后,再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低保领取证(五保供养证)、医保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到所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机构填写《零陵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审批表》报区社会救助局按规定实行医疗救助。

2、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限透析)、重性精神

病、人体器官移植、急性心肌梗死、结肠癌、直肠癌、脑瘫救助对象住院治疗费用先由患者家庭先行垫付,出院后先到医保中心或合管办按规定报销后,再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低保领取证(五保供养证)、医保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到所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机构填写《零陵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审批表》,报区社会救助局按规定实行医疗救助。

3、己享受本文件规定政策的救助对象原则上不再重复享受民政部门的住院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

第五篇: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缓解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摆脱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境况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国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都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一些困难群众等。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主要是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对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过高者,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在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主要对因患病个人负担较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对象,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够规范,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工作薄弱,与新型合作医疗及其他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医疗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救助水平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又要尽量帮助城乡贫困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问题。“十一五”时期,各地要在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相关制度的同时,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医疗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具有我市户口的以下人员:(一)农村五保对象;(二)城乡低保对象;(三)百岁老人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医疗救助内容以及申请程序:实施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

    为缓解我区城乡贫困家庭因患重大疾病导致的医疗困难问题,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命健康权益,根据《××省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黄山市城乡困难......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统筹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健全特困人员救......

    城乡医疗救助程序

    城乡医疗救助程序 一、 封面:农村医疗救助审批材料(村委会盖章) 二、 灌南县农村医疗救助审批表一张(村委会盖章、镇人民政府盖章) 三、 申请书一份(主要写患者身份包括姓名、年龄......

    城乡医疗救助申请书2015

    城乡医疗救助申请书2015 最新城乡医疗救助申请书范文 XX民政部门: 本人系乡xxx(镇)xxx村xxx(社区)居民。 家庭人口 xxx.现住xxx .因患xxx病,于 xx年 xx月在 xxx医院住院治疗......

    有关城乡大病医疗救助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内容 一 、救助对象 1.重点优抚对象 : 包括在乡老复员军人、在乡三等以上伤残军人、红军失散人员、苏区老干部 , 集中居住在县光荣院、县工 疗站的优抚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模版)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意见......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2010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社会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