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意见
豫政 〔2005〕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现就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范围
农村特困户主要是指因病、因残等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特困家庭,以及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无劳动能力、生活常年困难的鳏寡孤独家庭。
因艾滋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当地特困户救助范围。艾滋病致孤人员、艾滋病导致的单亲家庭按照政策就高的原则,只享受一种救助政策。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按照五保供养政策执行,不重复救助。对因突发灾祸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继续实行临时救济。
二、农村特困户审批程序
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按属地管理原则,以户为单位确定。由户主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评议确认的人员名单,要张榜公示,并填写《河南省农村特困户救助申请审批表》,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经审批同意的人员名单在村里张榜公示3天,确无异议的,颁发《河南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三、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
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按照科学合理、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地出台的救助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12元。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救助标准。财力较强的市救助标准可适当提高,但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盲目攀高。
四、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的筹集
农村特困户救助所需资金由省、县(市、区)财政共同负担。省财政按民政部门审定的县(市、区)农村特困户人数,按照每人每月8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剩余部分由县(市、区)财政负担。已经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地方,省财政对农村特困户补助资金可以用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
县财政不得因省财政加大投入而减少特困户救助资金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救助标准和扩大救助面。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救助农村特困群众。
根据工作需要,各市、县(市、区)财政要安排必要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经费。
五、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农村社会救济”科目核算。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年度救助资金预算和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及时将特困户救助资金拨付到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要设立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负责按月发放到户。为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放效率,各地可采取社会化发放的办法。
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农村特困户救助提供的捐赠、资助,纳入救助资金专户管理。
六、加强农村特困户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民政部门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的情况,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救助资金发放、通信地址等要逐户登记,建立数据库,报省、市民政部门备案。
七、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救助政策落实
各级民政部门要公开农村特困户申请条件、审批程序、救助标准和救助款物发放与使用情况。省、县财政部门要确保救助资金的落实。各省辖市民政、财政部门要定期对救助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对救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省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要对各地农村特困户救助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本意见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5年6月29日印发
第二篇: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
议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2007-12-12 15:56: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2)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道,到**、**、**、**等区县的部分乡村,就我市农村特困户救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特困户,深入开展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实现城乡社救工作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抓好。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
村人口464万人,有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70272户188027人,占农业人口的。去年,市政府将救助农村特困户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要求救助农村特困对象万户,万人。**、**、**实行农村低保,划定的保障线分别为年收入低于700元、500元、400元以下,**、**县的救助标准分别为月人平6元、5元,**县将对象按收入情况进行ABC分类,采取分类施救,救助标准按A、B、C类分别为月人平10元、8元、6元。其它区县实行的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区、**山、**湖、**市为月人平10元,**区、**县、**县、**县、**湖、**镇为月人平5元。这项工作去年启动后,现有享受救助对象30813户72636人,占特困总人数的,其中: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47820人,救助标准为元;享受农村低保的24816人,保障标准为元。未纳入农村低保的特困家庭有459户1151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因病、残致贫。在全市农村特
困户中,因残、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残疾的种类多为智残、肢残。这部分对象,因为残、病,不但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有的还需要他人照顾,每年还要大量的医药费。如**张公庙镇张公村的**一家,二老都已有七、八十岁,女儿有精神病,完全无自理能力,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二老种的两亩地,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接济。
2、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这部分对象占救助总人数的。
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有的家庭中因为子女残疾、有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不仅要负担医药费,还要支出孩子的读书费用,虽然每天起早摸黑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4、因缺乏生产资金、生产技术贫困。这样的户家中有劳动力,但因为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者缺乏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家庭经济增长点。如**大坪乡团结村的部分家庭,家中有劳动力也有生产自救的愿望,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所以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始终无法摆脱贫困。
5、因农业成本过高贫困。农村税费取消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应该有较大的增长,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实际获得的利益却不多,而且很多对象因家中长期贫困,还有大量积欠的提留需要偿还。
三、开展农村救助工作存在的困难
1、缺少指导农村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全省还没有一个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报告和讲话中提到要开展这项工作。由于救助范围、施救方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等内容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现在我市也只是确定了“不救不得活”大体工作框架,进行小范围、低标准的救助探索。各地虽然出台了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都是一些地方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具备指导全局的作用。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制度是大势所趋,应该及时出台一部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
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这是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救助资金不足。我市从2004年全面启动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三县为农村低保,其它区县(市)为农村特困户救助。一年来,全市月均救助农村贫困户万人,发放救助金万元,救助标准为月人均元。但相对于全市农村特困户万人的总人数来说,已救助人数仅为,而且,补差标准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约为五、六十元,而特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这之间的缺口无法填补。由于农村特困户的救助缺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参与,主要依靠区县政府拿钱解决,无法形成救助的主导力量。现在还有很多困难家庭迫切需要政府救助。**、**、**三县虽然实行了农村低保,但实质上也只是一种特困户救助,虽然划出了农村低保保障线,但也没有真正根据保障线进行家庭收入测算后对救助对象进行补差。
3、没有形成救助合
力。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的社救工作。现阶段,我市农村有“五保”救济、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救助等多项救助制度在同时运作,但各项救助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有的对象因为情况复杂,既可享受A政策,又可由B政策进行救助,但结果造成A、B双方都认为应由对方进行救助,反而让救助对象处于救助政策的真空,两头不沾边。而且,由于贫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三篇: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我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道,到**、**、**、**等区县的部分乡村,就我市农村特困户救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特困户,深入开展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实现城乡社救工作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抓好。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口464万人,有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70272户188027人,占农业人口的4.1%。去年,市政府将救助农村特困户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要求救助农村特困对象2.8万户,7.2万人。**、**、**实行农村低保,划定的保障线分别为年收入低于700元、500元、400元以下,**、**县的救助标准分别为月人平6元、5元,**县将对象按收入情况进行ABC分类,采取分类施救,救助标准按A、B、C类分别为月人平10元、8元、6元。其它区县实行的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区、**山、**湖、**市为月人平10元,**区、**县、**县、**县、**湖、**镇为月人平5元。这项工作去年启动后,现有享受救助对象30813户72636人,占特困总人数的38.6%,其中: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47820人,救助标准为5.7元;享受农村低保的24816人,保障标准为6.1元。未纳入农村低保的特困家庭有39459户115391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因病、残致贫。在全市农村特困户中,因残、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70.5%,残疾的种类多为智残、肢残。这部分对象,因为残、病,不但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有的还需要他人照顾,每年还要大量的医药费。如**张公庙镇张公村的**一家,二老都已有七、八十岁,女儿有精神病,完全无自理能力,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二老种的两亩地,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接济。
2、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这部分对象占救助总人数的12.6%。
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有的家庭中因为子女残疾、有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不仅要负担医药费,还要支出孩子的读书费用,虽然每天起早摸黑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4、因缺乏生产资金、生产技术贫困。这样的户家中有劳动力,但因为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者缺乏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家庭经济增长点。如**大坪乡团结村的部分家庭,家中有劳动力也有生产自救的愿望,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所以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始终无法摆脱贫困。
5、因农业成本过高贫困。农村税费取消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应该有较大的增长,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实际获得的利益却不多,而且很多对象因家中长期贫困,还有大量积欠的提留需要偿还。
三、开展农村救助工作存在的困难
1、缺少指导农村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全省还没有一个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报告和讲话中提到要开展这项工作。由于救助范围、施救方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等内容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现在我市也只是确定了“不救不得活”大体工作框架,进行小范围、低标准的救助探索。各地虽然出台了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都是一些地方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具备指导全局的作用。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制度是大势所趋,应该及时出台一部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这是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救助资金不足。我市从2004年全面启动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三县为农村低保,其它区县(市)为农村特困户救助。一年来,全市月均救助农村贫困户7.3万人,发放救助金495.6万元,救助标准为月人均5.7元。但相对于全市农村特困户18.8万人的总人数来说,已救助人数仅为38.6%,而且,补差标准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约为五、六十元,而特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这之间的缺口无法填补。由于农村特困户的救助缺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参与,主要依靠区县政府拿钱解决,无法形成救助的主导力量。现在还有很多困难家庭迫切需要政府救助。**、**、**三县虽然实行了农村低保,但实质上也只是一种特困户救助,虽然划出了农村低保保障线,但也没有真正根据保障线进行家庭收入测算后对救助对象进行补差。
3、没有形成救助合力。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的社救工作。现阶段,我市农村有“五保”救济、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救助等多项救助制度在同时运作,但各项救助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有的对象因为情况复杂,既可享受A政策,又可由B政策进行救助,但结果造成A、B双方都认为应由对方进行救助,反而让救助对象处于救助政策的真空,两头不沾边。而且,由于贫困对象大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致贫,要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就需要整合救助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每年我市用于农村特困对象救助的各种资金上千万元,如果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工作基础差。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现在主要依靠乡镇民政助理,由于服务的对象多,涉及的范围广,加上各项制度、工作方法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特困户救助工作还做得很不好,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党中央、xx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因此,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惠及广大农村贫困居民的**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建议政府把农村特困户救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专项资金,配备专职人员,安排必要经费,确保工作实效。
2、理顺管理关系。一方面,出台救助办法。建议政府出台农村特困户救助实施办法,将家庭年收入低于某一规定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纳入救助范围,确定救助标准,明确资金筹集及管理方式,规定救助形式和资金发放办法,并出台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建立管理制度。特困户的认定要严格按照分级审批、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要求,严格进行动态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加大资金筹措
力度。救助资金是开展农村救助工作的前提与保障。一要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农村特困救助专项资金,上级政府将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实行转移支付,本级政府资金投入也应逐年增长。二要整合救助资金。比如农村的春荒、冬令救济资金,救助范围是农村因灾无力维持生活的对象,这部分对象实质上就是农村特困户,应该适时调整支出方向,让这些资金更好地发挥救助效能。三要逐步提高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以满足农村贫困对象的基本生存需求。如按当前国家民政部最低救助标准规定,人均救助标准应达30-35元。
4、加强部门协作。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协作,形成帮扶合力。教育部门可以对农村特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考取大学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助学金。卫生部门为农村特困户家庭就医问诊免挂号费,进行免费接种疫苗和传染性疾病防疫。电力部门减免部分生活照明用电费用,免除各种集资。农业部门开办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讲座。同时,进一步巩固社会结对互助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帮扶。
5、实行分类救助。从统计数据看,农村特困户中,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0.5%,这部分对象基本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建议将救助对象根据贫困程度、病势轻重、残障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确定救助标准,实施重点救助。
第四篇: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道,到**、**、**、**等区县的部分乡村,就我市农村特困户救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特困户,深入开展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实现城乡社救工作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抓好。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口464万人,有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70272户188027人,占农业人口的4.1%。去年,市政府将救助农村特困户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要求救助农村特困对象2.8万户,7.2万人。**、**、**实行农村低保,划定的保障线分别为年收入低于700元、500元、400元以下,**、**县的救助标准分别为月人平6元、5元,**县将对象按收入情况进行ABC分类,采取分类施救,救助标准按A、B、C类分别为月人平10元、8元、6元。其它区县实行的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区、**山、**湖、**市为月人平10元,**区、**县、**县、**县、**湖、**镇为月人平5元。这项工作去年启动后,现有享受救助对象30813户72636人,占特困总人数的38.6%,其中: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47820人,救助标准为5.7元;享受农村低保的24816人,保障标准为6.1元。未纳入农村低保的特困家庭有39459户115391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因病、残致贫。在全市农村特困户中,因残、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70.5%,残疾的种类多为智残、肢残。这部分对象,因为残、病,不但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有的还需要他人照顾,每年还要大量的医药费。如**张公庙镇张公村的**一家,二老都已有七、八十岁,女儿有精神病,完全无自理能力,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二老种的两亩地,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接济。
2、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这部分对象占救助总人数的12.6%。
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有的家庭中因为子女残疾、有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不仅要负担医药费,还要支出孩子的读书费用,虽然每天起早摸黑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4、因缺乏生产资金、生产技术贫困。这样的户家中有劳动力,但因为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者缺乏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家庭经济增长点。如**大坪乡团结村的部分家庭,家中有劳动力也有生产自救的愿望,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所以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始终无法摆脱贫困。
5、因农业成本过高贫困。农村税费取消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应该有较大的增长,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实际获得的利益却不多,而且很多对象因家中长期贫困,还有大量积欠的提留需要偿还。
三、开展农村救助工作存在的困难
1、缺少指导农村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全省还没有一个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报告和讲话中提到要开展这项工作。由于救助范围、施救方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等内容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现在我市也只是确定了“不救不得活”大体工作框架,进行小范围、低标准的救助探索。各地虽然出台了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都是一些地方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具备指导全局的作用。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制度是大势所趋,应该及时出台一部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这是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救助资金不足。我市从2004年全面启动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三县为农村低保,其它区县(市)为农村特困户救助。一年来,全市月均救助农村贫困户7.3万人,发放救助金495.6万元,救助标准为月人均5.7元。但相对于全市农村特困户18.8万人的总人数来说,已救助人数仅为38.6%,而且,补差标准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约为五、六十元,而特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这之间的缺口无法填补。由于农村特困户的救助缺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参与,主要依靠区县政府拿钱解决,无法形成救助
第五篇: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我同市民政局的同志一道,到**、**、**、**等区县的部分乡村,就我市农村特困户救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特困户,深入开展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实现城乡社救工作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抓好。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口464万人,有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70272户188027人,占农业人口的4.1%。去年,市政府将救助农村特困户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年要求救助农村特困对象2.8万户,7.2万人。**、**、**实行农村低保,划定的保障线分别为年收入低于700元、500元、400元以下,**、**县的救助标准分别为月人平6元、5元,**县将对象按收入情况进行ABC分类,采取分类施救,救助标准按A、B、C类分别为月人平10元、8元、6元。其它区县实行的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区、**山、**湖、**市为月人平10元,**区、**县、**县、**县、**湖、**镇为月人平5元。这项工作去年启动后,现有享受救助对象30813户72636人,占特困总人数的38.6%,其中:享受农村特困户救助的47820人,救助标准为5.7元;享受农村低保的24816人,保障标准为6.1元。未纳入农村低保的特困家庭有39459户115391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因病、残致贫。在全市农村特困户中,因残、因病致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70.5%,残疾的种类多为智残、肢残。这部分对象,因为残、病,不但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有的还需要他人照顾,每年还要大量的医药费。如**张公庙镇张公村的**一家,二老都已有七、八十岁,女儿有精神病,完全无自理能力,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二老种的两亩地,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接济。
2、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火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这部分对象占救助总人数的12.6%。
3、因缺乏劳动力致贫。有的家庭中因为子女残疾、有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不仅要负担医药费,还要支出孩子的读书费用,虽然每天起早摸黑仍然无法摆脱贫困。
4、因缺乏生产资金、生产技术贫困。这样的户家中有劳动力,但因为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者缺乏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形成稳定的家庭经济增长点。如**大坪乡团结村的部分家庭,家中有劳动力也有生产自救的愿望,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所以农业生产收入不高,始终无法摆脱贫困。
5、因农业成本过高贫困。农村税费取消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家庭收入应该有较大的增长,但事实上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实际获得的利益却不多,而且很多对象因家中长期贫困,还有大量积欠的提留需要偿还。
三、开展农村救助工作存在的困难
1、缺少指导农村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全省还没有一个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刚性文件,只是在领导的工作报告和讲话中提到要开展这项工作。由于救助范围、施救方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等内容都没有明确规定,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现在我市也只是确定了“不救不得活”大体工作框架,进行小范围、低标准的救助探索。各地虽然出台了试行办法,但这些试行办法都是一些地方法规,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具备指导全局的作用。建立农村特困救助制度是大势所趋,应该及时出台一部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这是搞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前提条件。
2、救助资金不足。我市从2004年全面启动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三县为农村低保,其它区县(市)为农村特困户救助。一年来,全市月均救助农村贫困户7.3万人,发放救助金495.6万元,救助标准为月人均5.7元。但相对于全市农村特困户18.8万人的总人数来说,已救助人数仅为38.6%,而且,补差标准较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约为五、六十元,而特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这之间的缺口无法填补。由于农村特困户的救助缺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参与,主要依靠区县政府拿钱解决,无法形成救助的主导力量。现在还有很多困难家庭迫切需要政府救助。**、**、**三县虽然实行了农村低保,但实质上也只是一种特困户救助,虽然划出了农村低保保障线,但也没有真正根据保障线进行家庭收入测算后对救助对象进行补差。
3、没有形成救助合力。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的社救工作。现阶段,我市农村有“五保”救济、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救助等多项救助制度在同时运作,但各项救助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有的对象因为情况复杂,既可享受A政策,又可由B政策进行救助,但结果造成A、B双方都认为应由对方进行救助,反而让救助对象处于救助政策的真空,两头不沾边。而且,由于贫困对象大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致贫,要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就需要整合救助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每年我市用于农村特困对象救助的各种资金上千万元,如果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工作基础差。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现在主要依靠乡镇民政助理,由于服务的对象多,涉及的范围广,加上各项制度、工作方法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特困户救助工作还做得很不好,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明确
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因此,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惠及广大农村贫困居民的**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建议政府把农村特困户救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专项资金,配备专职人员,安排必要经费,确保工作实效。
2、理顺管理关系。一方面,出台救助办法。建议政府出台农村特困户救助实施办法,将家庭年收入低于某一规定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纳入救助范围,确定救助标准,明确资金筹集及管理方式,规定救助形式和资金发放办法,并出台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建立管理制度。特困户的认定要严格按照分级审批、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的要求,严格进行动态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救助资金是开展农村救助工作的前提与保障。一要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农村特困救助专项资金,上级政府将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实行转移支付,本级政府资金投入也应逐年增长。二要整合救助资金。比如农村的春荒、冬令救济资金,救助范围是农村因灾无力维持生活的对象,这部分对象实质上就是农村特困户,应该适时调整支出方向,让这些资金更好地发挥救助效能。三要逐步提高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以满足农村贫困对象的基本生存需求。如按当前国家民政部最低救助标准规定,人均救助标准应达30-35元。
4、加强部门协作。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协作,形成帮扶合力。教育部门可以对农村特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考取大学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助学金。卫生部门为农村特困户家庭就医问诊免挂号费,进行免费接种疫苗和传染性疾病防疫。电力部门减免部分生活照明用电费用,免除各种集资。农业部门开办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讲座。同时,进一步巩固社会结对互助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帮扶。
5、实行分类救助。从统计数据看,农村特困户中,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0.5%,这部分对象基本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建议将救助对象根据贫困程度、病势轻重、残障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确定救助标准,实施重点救助。
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