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时间:2019-05-14 10: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篇: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管理08秋行管本 王亚楠

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

一、绪论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 年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指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现在人们所说的“社区”通常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展起来的,这一背景就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重铸新型社区结构,加强社区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没有经过西方国家社区那样的长期的自然形成过程,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倡导、推动形成的。因此,社区的构成要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育,本应成为社区管理中最重要力量的社区自治组织也就在量与质上都显得与社区管理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这使得我国的社区管理一开始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

社区管理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现在,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社区管理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二、理论综述

(一)国内社区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 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社区类型单一 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

3、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 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数量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重复建造同类服务设施又不对外开放造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浪费,并导致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难以形成。由此看来,现实中社区组织的小社会是大政府直接管理下的,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被动状态下,它很难关心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此外,政府插手各项社区组织的事务,如他们的成员须经过政府认可等,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造成了政府机构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二)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现状

目前,社区管理的国际化影响深远。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美国社区管理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在美国,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三)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借鉴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国外的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社区管理都给予了广泛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行政监督,社区管理由此获得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专家指出对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及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1、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要从控制走向引导,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使政府从掌舵与划桨的双重角色变为只掌舵不划桨的单一角色,逐渐实现行政、市场、社会的权力分离,形成政府、市场、社区三元社会管理主体结构。

2、转变居民自治方式与社区管理体制 在国外的社区组织与管理上,体现了居民的自治特点,而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居委会具有较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国内对于如何改革街区社会管理体制及解决,目前街道行政压力繁重的问题进行了不少的讨论与实践探索,但目前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并且保持较强的运行惯性,因此,借鉴国外社区的管理经验,在管理体制上顺应社区发展,进行管理体制转换,找到根本的解决之道。

3、培育公民社区意识 加大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居民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其次,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加强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项制度,最后将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引入社区,使居民在社区中能够寻求帮助,问题在社区中得以解决。

三、大兴区金华里社区及其管理介绍

(一)大兴区金华里社区介绍

金华里社区地处观音寺街道北侧,南起清源路,北至海户新村村南,东起碱河与凤河支流的交界处,西至京开高速路;该社区是一个平房与楼房相结合的社 区,一没物业二是未封闭三是外来人口租住密集的社区;辖区主要以平房为主,共有居民485户,常驻人口1295人,流动人口2371人,是本地人口的1.7倍;流动人口严重倒挂。

金华里社区曾被评为区级和谐社区。现有社区社会组织6个,能够坚持开展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有:金华里社区姐妹舞蹈队、金华里社区红袖标巡逻志愿者队伍、金华里社区老年协会、金华里社区养犬自律会、金华里社区党员卫生监督员队伍、金华里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

(二)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介绍

随着社区多样化管理模式,打造一区一品的特色服务,这样社区服务项目很符合现在社区居民的需求,一是让居民自己参与进来,自我策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为社区新老居民搭建相互沟通的一个平台。三是有力的促进了居民自治。四是有利于社区管理的建设与发展。社区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落实处。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摸范带头作用

党的领导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龙头,在新的一年里,完善党组织机制、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实践党员承诺“十带头”。

(1)为了美化社区环境,造福于民,避免群众上访事件发生,根据金华里社区的实际,支部在08 年4-6月份平整一条长214米宽5米的“金华里社区党员之路”。并在此路西侧栽种一些花草,形成一条花墙,使坑坑洼洼的土路焕然一新。(2)每天由支部党员两人一组,承诺对本社区居民健身场地的卫生及设施维护,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安全服务。

2、开展特色服务和文体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根据社区流动人口租住密集的特点以实际出发,金华里居委会06年成立了“流动人员协会”在此基础上为了扩大服务范围,07年向街道又申请一个项目,成立了“新居民之家”。08年延伸并持续发展这项服务,进一步完善“新居民之家”的管理制度。拓宽工作思路,准备办一书报角,为社区妇女提供阅览一些厨艺,怎样教育子女的书籍及报刊。让新老居民一起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在社区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氛围。

(2)下半年从金华寺1条西墙至居民健身场所周围的墙面上,做一个240余米长的文化墙,字、画并用,内容丰富多彩,有新鲜感,老少皆宜,让居民在休闲之余学到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生活方面的常识,来充实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美化社区

(3)以“新居民之家”为主线,成立10—15人的“新老居民和谐宣传队”,宣传内容以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知识为主,号召新老居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4)举办由社区新老居民及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庆三、八文艺会演”活动。

3、以维护社区稳定为基础,创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 为了维护社区的安全与稳定,确保社区财产的安全,由于我社区是平房多楼房少,因此把做好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汛期防洪、防灾等安全工作作为重点。首先,要进行大力宣传,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确保社区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其次,针对社区平房多,使用炉火取暖户多的特点,成立由6人组成的“金华里社区预防煤气中毒宣传员”队伍,配合红袖标队伍,加大对社区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与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可防性事故的发生。

四、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分析

(一)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分析

1、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服务工作不细致 目前,居委会承担了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民政、助残、救助、老龄、兵役、卫生、计生、调解、治保、青保、科普、团委、教育、就业、国防、统战、文体等17余项服务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求建立的台帐达35本之多。全年(2009年)承接各类调查表格300份。今年以来,居委又先后承担了多项突击任务,如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结核病调查工作、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居委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造成了:(1)居委会认为自己是政府的延伸,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机关化、办公室化倾向严重,疏于主动与居民沟通交流。工作主要依靠两大力量,即楼组长和党员骨干,与此外的其它居民沟通渠道甚少。

(2)居民认为居委即政府、政府即居委,居委所有表态及工作都是政府的代表,居委的自治性质在居民意识中弱化,也使居委会工作受到束缚,不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3)居委会承担大量工作不堪重负,导致许多民生工作、实事工程到居委会后粗线条、行政化的落实冰冷生硬,使居民对很多政府实事、好事不理解、不领情。

2、居民参与度不够,工作覆盖不宽泛 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不够高,经常参加社区会议和活动的居民占10%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社区活动设计和开展多以老年人为主体,很多年轻人很难在社区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活动。居委会向各级政府反映的民生问题也大多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致使其他群体的需求在社区中很难得到回应。因此导致很多人从未参加过社区会议及社区组织的活动,多数年轻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漠不关心,归属感、责任感下降,社区的凝聚力大大降低,社区自治缺乏基础和活力。

(2)现行居委会工作模式及作息时间,致使居委会很难有时间、精力和渠道与除 老年群体、弱势群体以外的各类群体沟通交流,致使很多人认为居委会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居委会,层次较低而不愿与居委会沟通。

3、机制体制不尽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 虽然居委会承担着繁重的社区管理工作,有着相应的责任,但并没有“权随责走”。由于居委会的管理职权没有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授权和法律的认可,所以居委会在管理过程中就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如在“四位一体”中协调物业及业委会中居委、支部的主体作用因没有抓手而难以发挥。在对居委会如何选购路由器的考核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各部门考核中要求的会议次数、活动次数、资料要求等让居委濒于应付、甚至造假应付。而对居委会在居民需求的回应程度、对居民区中特殊人员变化、违法违规问题、热点问题排摸等居委的根本管理职能的考核则少之又少。造成个别居委舍本求末,应付考核了事,对辖区内的问题、矛盾不掌握、不了解,管理协调工作则更无从谈起。

社区工作的显著特点是重管理轻服务,社区的主要功能应体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上,体现在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上,体现在自主性和参与性上,衡量一个社区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看这个社区居民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的程度,而社区居民自主性和参与性的程度与这个社区的服务程度相关。目前,社区居民急需的服务,如家政家教服务、就业服务、养老托幼服务、优抚对象服务、保安保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导致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形成,社区服务重点不突出,服务领域不宽,服务形式不新,服务质量不高,从而起不到社区服务的作用。

4、网络沟通缺乏制度,沟通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网络已经是居民交流、沟通及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主要平台,而因居委工作对象多不是上网族,沟通还是以走街串巷,登门入户为主,因此居委会在网络沟通、网络民意收集以及网络参与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参与意识不足、参与手段不够。导致很多小区论坛成为小区群体性事件的源发地。

(二)大兴区金华里社区管理存在问题

1、旧管理体制有缺失 我国现行的城区管理体制是以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次组成的,其中区政府是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机关,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一级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街道”作为城市行政区划的最基层单位,代表政府对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社会事务实施管理,是社区组织管理的主体,从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尽管这类基层组织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功能,但在体制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建制散、权力小。

建制散,主要是街道、居委会体制没有变化,但管理规模扩大,在城市社区人口激增和流动的情况下,与相当多的居民失去联系。尤其是由于新居民区的大 量兴建,出现城市居民的市内大流动,再加上户口除了儿童入学对外居民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因而出现城市内的户籍与居住地脱离的现象。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市区划调整,农转非即农民转为居民,城市社区中农居混杂的现象日益增多,开始出现街道、居委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据社区管理人员反映,金华里社区的流动人口更新特别快,管理人员往往来不及对整个社区流动人口登记一遍,他们已经更新,或搬走、或迁往他地或返乡,新的租住人员补充而来,在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对快速更新的流动人口,往往不能反映实际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带来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大量出现,成为游离于单位之外的群体;下岗、失业、闲散人员增多,使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客观上迫切要求社区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必须创新以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

权力小,主要是街道、居委会与市和区政府的各个条条部门之间矛盾交叉,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街道、居委会没有执法的职能但要管理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各个执行部门有权执法却又没有力量直接把法律落实到基层,结果条块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出现。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的问题。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自治部门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区自治组织办理的事务。政府部门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或不易承担好的职能,社区管理中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期来看,不仅抑制了民间的活力,也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目前各居委会内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治安责任人、计划生育责任人等,这些项目的责任人都是居委会的主任。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有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派发,动不动就要居委会签责任状,使得居委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并且没有遵循权随责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无权要担责,无费要做事。从法律的角度、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以居委会目前的性质地位和能力,要承担起责任、办好事确有难度。

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决策率低下,缺乏必要沟通 许多居民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区管理的授权者,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参与兴致不高,对居委会的选举也不关心,居委会的选举,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由于可以实行居民代表选举,许多地方都把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作为普遍通行的制度。这样,组织选举者可以随意确定居民代表因而省掉许多麻烦,选举有时成了走过场,居民对居委会缺乏认同。这使得社区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展开的困难较大。一方面,居委会没有能充分发挥在社区的作用;另一 方面,居民生活等方面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也很少求助于居委会。同时由于缺乏基层选举参与的基础,居民对居委会开展的各种社区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易开展。

3、社区活动形式单一,居民参与热情不高 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是具有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具有社区公共责任的民众。居委会的生命力在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关系的最核心体现也是社区居民参与,可见社区居民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会更了解自身需要,有他们的参与,社区问题解决会更有效率。

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彼此间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疏离感,居民对社区共同利益关心较少,社区意识不强,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 而传统的参与模式过于狭窄死板,无法提高居民的认同意识。虽然社区组织的活动也为一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些趣味。但参与居民总在少数,参与热情不高、社区意识薄弱。对于一些上班族,也没有时间、精力参与活动。

另外,社区建设活动经费有限,导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活动只能小规模开展。活动形式、内容也总局限于几个方面,使得活动很没有吸引力,不被居民重视。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均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在此方面多加援助,增加社区活动经费,以最大程度丰富居民生活。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社区管理中的现有问题,我们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贯彻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

所谓“政社分开”,就是促进实现社会各类角色的合理分化,让政府不再担当“千手观音”的全能职责,按照社会事务管理的规律,还原社会组织也就是民间组织或者“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应有社会地位,在我国建构一个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新格局。随着行政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政社分开”早已提上日程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频率很高的概念字眼。我们进行的政社分开努力,正是为了还原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以其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来激发我国社会管理的活力。

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进行的,适合现阶段国情的应该是一种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政府是当前社区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它的职能是宏观性的,主要在于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培训社区管理人员、帮助社区完善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整合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发展,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它主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政府“越位”、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区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社区管理工作队伍薄弱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管理观念滞后、“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则贯彻不力以及政府在许多方面的“缺位”。

如前所述,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居委会的工作职能,让居委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其次,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直接向居委会布置任务的状况 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当经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同意并统一安排,而不得直接给居委会布置任务 基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将交叉重合的工作综合起来交由居委会协助完成。再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一部分政府布置的社区工作,例如人口普查等 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为政府职能下移和居委会减负二者的矛盾症结找到了一条解决的途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社区中介组织的介入,权随责走、责随事转到中介组织,不让居委会负担过重。

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拥有社区自治权和对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权,履行管理辖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政府应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改变惯用的领导、命令、控制等行政化管理手段,改变因袭旧体制的“本位主义”继续将应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行使的职能剥离出来。街道办事处应回收本应由其承担的却已转移给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工作,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给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界定在指导与协助的关系,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应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界定。

(二)提升居民民主意识,加强社区民主建设

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社区自治组织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培育,另一方面,也以居民的民主意识为基础。社区自治组织要代表社区居民的意志和利益,就只能通过民主途径产生。但传统体制下基层社会群众希望有人“为民做主”的思维惯性,仍然在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中根深蒂固。这样的思维惯性,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社区自治组织的自组织性质和功能的形成及完善。因此,为了向理想的社区管理状态逼近,为了形成真正具备自组织性质和功能的社区自治组织,一项最为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提升居民的民主意识。在提升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的基础上普遍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通过这样的民主建设,不仅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会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社区也将实现真正的自治。同时,超越边界的政府行为也会 因失去其现实基础而难以继续存在。

(三)加强宣传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创建“服务型”和谐社区

社区集体娱乐活动组织得较少,社区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不大和公开程度不高,居民便捷地了解社区工作状况的途径不多以及居民对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不满意,都是影响居民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是社区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厚度的反映,是社区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 因此,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利益的社区化程度,提高社区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程度,通过宣传栏、布告栏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

大兴区金华里社区,以各大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宣传栏、条幅等形式,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辖区企业、学校、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年初,居委会都以问卷方式对社区100户居民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十个方面进行: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物业管理、便民服务需求,社区文化、体育、旅游需求、对居委会工作满意度、需要解决和改进问题。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将社区工作计划、工作执行情况反馈给居民,让居民知道居委会在干什么,在为谁干,在怎样干,在争取广大居民的支持、参与、理解、配合的同时,也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居民办实事、真正办到点子上,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社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达到了增进沟通了解、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从单纯物质扶助的福利和救助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当然,这种全面并非是包罗万象,其基本特征是,围绕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中的生活质量问题,组织和指导社区居民运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居民中的各种生活难题和公共福利,以及提高和完善救助性的社会福利服务。

具体说,当今社区服务的内容一是面向传统福利和救助对象的社区服务。这主要是针对民政工作对象的社区服务,这方面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少。二是为社区居民中有困难者提供便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的服务,即便民利民的服务。三是对整个社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服务,主要是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的服务。依托社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站、社区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居民接触交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平台。

(四)加强社区在岗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听讲、讨论和总结交 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各高校要加强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工作。社会力量办学中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为在岗人员提供较多的“充电”机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优化人员结构。

[参考文献] [1]马军涛.城市社区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侯玉兰.城市社区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出版,2000.12 [3]冯晓英.北京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调研[J].思考前线,2003 [4]唐忠新.构建和谐社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5]连玉明.学习型社区[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析社区管理及其意义

浅析社区与社区管理及其意义

论文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建设,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文章运用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历史背景,同时对不同国家迥异的管理方式学得不同的经验,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对策,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推进城市社区的发展,进而加快我国步入和谐社会的脚步。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社区管理体制、管理主体。一. 社区及社区管理的概念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是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和质量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曾庆红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

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由此看来社区的建设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区?又该如何进行社区管理?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借鉴一下什么? 2.社区的概念

就宽泛的来说,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即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得具体化了的社会,它包括地域、生态、人口、结构和社会心理五个要素;

就社区建设而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笔者更为认同于第二项概念,即: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3.社区管理的概念

社区管理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4.社区及社区管理的由来

㈠.社区的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范•滕尼斯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中比较了社区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异同。按滕尼斯的看法,传统的农村社区才是共同体的代表,而新兴的城市社会并不包括在内。

㈡.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R.派克和其学生麦坎齐认为“社区是社会团体中个人及其社会制度的地理分布,每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但每个社会并非是一个社区。”他们主要的贡献是将“区位(position)”与“聚居点”引入社区。㈢.同质学说则认为社区是社会生活相同的地区,这种相同生活的特点在于强调团体生活有各种互动行为。麦克维(Robt.M.Maclver)认为:“社区为任何共同生活的地区、村镇、县市、国家都可以称为社区。”

㈣.布鲁纳(E.De.Brenner)和海伦比克(W.C.Hallenbeck)则认为“社区是人民在共同居住区域中相互含有互动的行为,并由互为行动引起地方观念,于是群策群力建立机构、改善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的动力即在于自身发展其需要而求其解决之道。”

㈤.姜纳森(ChristienT •Jonassen)也对此做了研究,他以及大部分社区研究者都同意社区应含有如下因素:①人口集团;②地域;③部分与劳动分工的互赖体系;④具有文化与社会活动的特质;⑤归属感;⑥自我维持与发展。

㈥.我国对社区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

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单位制被打破,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社区制度被引入中国,但社区制发展还不成熟,产生了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了以后步入正确的社会轨道,那么精准的的“社区管理”就势在必行。

二. 中国社区的发展概况及取得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以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步伐,传统的单位制逐渐被打破,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体制变迁。20世纪80年代,由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出现许多情况和问题,我国开始引进社区概念并推进社区建设。1986年民政部首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91年,民政部又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此后,我国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纷纷进行社区的制度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

式等代表性的社区管理模式。

然而,我国对社区管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对人性化管理更是处于刚刚起步,许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认为社区管理就是硬性的传统式的错误的管理,忽略了社区居民的想法和感受,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居民难以接受和无法顺利实施,从而加深了居民与管理者的矛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在社区管理过程中与居民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决策不够民主,决定太过武断,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瑕不掩瑜,在这种摸索阶段,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1.社区建设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合并进一步形成。

2.社区整合基本完成,新型社区初具规模。3.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4.创建文明社区取得成效。5.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6.社区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三. 社区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因为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同时社区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甚至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社区管理”。可是在执行新的“社区制” 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管理主体方面、管理方式方面。㈠. 关于社区管理的主体问题

在社区建设中,政府扮演者掌舵人的职能角色,要在宏观层面上对社区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但由于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责不清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① 政社不分

政府在社区管理中主要有政府越位、政府缺位、政府错位这三个问题。

Ⅰ.越位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政因素向社区弥漫式渗透,使自组织力量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政府包揽社区事务必然导致政府成担所有成本;

社区行政化。政府成为唯一资源来源,社区居民没有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总之,政府的无限责任诱发了社区的道德风险,不利于社区的自组织培育、本地社区内资源的聚集。Ⅱ.缺位表现在两个方面:

政府投入少,会出现一些违章建筑、马路市场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屡禁不止等现象;

宣传力度不够,地域发展不平衡,社区成员的认可和参与程度不高。

Ⅲ.错位表现在以下方面:

“重管理、亲服务”现象相当普遍;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我国现行社区组织中除了政府机构、居委会意外还包括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组织,他们往往隶属于各自不同的上级单位,社区内的许多单位处于半封闭的状态,“单位办社会”现象十分严重。

②.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准政府”色彩浓厚。③.“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未得到较好的落实。总的来说,在我国的社区管理中,政府仍然是主导者,街道和居委会在政府主导下展开社区的管理和进行社区服务,但新公关管理要求积极发展NGO来提供货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在现实情况中,我国社区中的NGO的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㈡. 关于社区信息化管理方面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政府运作方式也要进一步的发展。而现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主体单一,政府运营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Ⅰ.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上的支持。Ⅱ.缺乏专业的社区信息化管理人才。

Ⅲ.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受阻。美国、日本、英国社区管理模式与实践。三.别国案例

在社区管理方面,许多外国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需要我国从中吸取经验和对其社区管理的方法和出发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出一套适合我们国家的社区管理的方法,使社区管理达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我们从国外各国中挑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例分析与研究这些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与实践。

(一)美国社区管理模式与实践

美国的社区管理都是采取民主管理、政府资助方式。美国的社区管理模式是社区自治型的,即“政府资金资助,社团组织唱主角”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并非是失控的、完全放任的,相反,政府牢牢掌握着对社区的宏观调控。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发展的主力军,非营利组织在联邦、州和城市社区等各个层次间都建立了组织网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项目。同时,社区通过发展合作组织,较好的解决了诸如居民就业、贫富分化等社区发展的难题。在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企业、各类基金会、银行等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和贷款。

(二)日本社区管理模式与实践

当前,日本的社区管理中表现出明显的半自治特征,官方色彩与民间半自治色彩在社区管理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基本上采用间接手段,其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监督并提供经费支持。为了满足社

区服务的需求,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的需求,日本十分重视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日本的许多协会,例如老人会、妇人会、儿童会等,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来保障相应人权的权益。

(三)英国社区管理模式与实践

英国政府实行市场化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政府把许多社区服务方面的事务都转移给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社区服务出现政府出资、社区办事的局面。政府举办的服务机构、政府资助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举办的非营利性质的服务机构,以及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组成了英国的整个社区组织体系。英国有一种被称为免费专业援助的传统,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提供从法律援助到传媒、策划以及信息技术的专业援助。其形式包括完全免费的专家援助,也包括只付给少量津贴或以打折的形式提供的专业服务。四.我国解决社区及社区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更好的推动我国社区建设。

1.政府应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表现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的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 2.政府应当担当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首先,在街道办事处层面构建社区组织的网络结构-社区理事会。其

次,培养专业性社区工作者。

3.政府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即努力发展社区多元管理主体。非政府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政事分开的有效载体,要按照行业职能“同类相合并”原则,界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界面,逐步将现在由行政机构承担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进行彻底的剥离,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而不要层层下放到社区。

4.完善社团的有关法规政策,政府是社团组织的后盾,负有为社团提供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责任。

5.加大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深入学习“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理论的实践,加强监督力度。6.加强NGO的培育和发展,首先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NGO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包括资金、项目、场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其次,加大NGO人才的培养力度;最后,提供NGO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居民对NGO的认同感。

7.在整个社区建设中需要政府、社团、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明确定位,合理分工。

8.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社区信息化建设。9.引用和培养社区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10.吸引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减少政府的运作成

本。切实的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五. 社区及社区管理在现实中的意义

社区管理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于发展社区经济、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卷首的两份材料中也说明了社区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要构建和谐社区,加强对社区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和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换而言之,社区及社区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意义。六. 结束语

到现在为止,我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时间还不长,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到城市社区管理的良策。从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有秩序的社会。

第三篇:成立社区的作用和意义

成立社区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作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社区居委会的成立将对我们辖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是社区居委会能肩负起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二是社区居委会能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卫生医疗、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的顺利开展。

三是社区居委会能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便民利民、下岗人员和无业人员就业服务等社区服务工作;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尊老爱幼、助残帮困活动;兴办有关的社会福利事业,指导、管理社区服务站、就业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服务机构对辖区内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是社区居委会将能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本居住区的出租房屋进行管理,积极举报违法建设。加强对物业管理委员会的指

导,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协调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搞好社区环境整治和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五是社区居委会将能向政府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愿、要求和提出建议,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政务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依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篇:安全管理意义和作用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领导人也经常要分散精力去处理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建立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企业管理就较差。

安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必然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事故严重时,厂矿设备毁于一旦,生产都不能进行,还谈什么经济效益!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基础薄弱,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还存有腐败现象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3.1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做一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

3.2 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靠人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人的安全。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 能级原理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级别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能级原理。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3.4 整分合原理

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综合组织,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3.5 反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

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

3.6 封闭原理

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与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则,还应该建立监督法则和反馈法则,这样才能发挥法规的管理威力。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7 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

3.8 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

(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

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安全管理的原则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处理安全同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是指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关系上,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环节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生产依靠全体职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依靠全体职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

4.3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和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4 “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安全设施,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执行“三同时”原则必须做到下列几方面:有关部门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必须同时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论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能立项;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不得随意降低安全设施的标准;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5 “四不放过”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是我国事故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原则,其出发点是预防事故。要充分利用事故这种反面教材,开展典型案例教育,总结研究事故发生规律,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工商管理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医院经济核算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南翔管理模式初探

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

如何发挥标杆管理法对企业绩效的牵引作用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研究

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绩效管理

关于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探讨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

杨开汉:中国特色的经营智慧基因分析

中国式管理的10大劣根性

浅谈市场管理与客户经理管理

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和必须改善的几个问题

论文网声明:本工商管理理论论文: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来源于网络,只在为网友提供资料参考之用,教客网旗下论文网无意侵犯其它网站或公司版权,同时教客网旗下论文网不对其所提供的工商管理理论论文: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的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对于因使用工商管理理论论文: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或无法使用工商管理理论论文: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而导致的任何损害,教客网旗下论文网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使用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或网页而引起的任何损害,教客网旗下论文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五篇:“三维数字社区”集成应用管理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应用管理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有效解决基层政务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重复劳动、重复投资、工作效率不高、各单项工作相互分离、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积极创新基层政务及社会管理模式,于2007年开始,经过四年开发研究,在全国首创了集成整合基层百余项工作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系统拥有三大基础平台、五条管理主线、六大功能特点、十二大管理模块和八大应用系统,嵌入了实景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综合受理、分类管理、自动化分类汇总等功能。系统通过了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先后荣获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作为“民情流水线”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了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批示:“民情流水线工程可在全国各城市社区推广”;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政法系统中进行了专题推介;国家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和软件司陈伟司长先后到西湖街道实地调研,对“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系统的完善和推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前,兰州市52个街道383个社区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安装部署工作已全面完成,基于“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建立的“96881”

兰州市“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进一步整合了政府职能和社会资源,把应急管理、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电子政务等管理服务职能集于一体,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整合优化管理资源,降低公共政务成本,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政务透明度,推进勤政廉政,推动建立精简、高效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实现了基层管理服务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降低公共行政成本

目前,国内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还比较缓慢,还存在单项工作软件相互孤立、信息不能共享、软件开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等“瓶颈”性难题,导致街道社区基层管理中存在底数不清、数据不实、重复劳动、重复投资、各项工作相互分离、互不兼容、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居民服务的需求。“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建立对于实现政府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整合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和公文的电子化处理,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行政运作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政务专网加强了街道与部门、街道与街道、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和硬件设备的共享,减少了政务基础设备的重复投资;通过人口数据与业务工作的进一步整合,实现了人口信息、数据

资源、文件资料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使用,把街道工作人员从入户访查、治安巡逻等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充实到了社区服务第一线,西湖街道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由原来的150人减少到38人,街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成本降低了20万元。“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广泛推广使用将促使政府管理人员由管理型向管理知识型转化,实现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化;促使政务应用软件得到进一步整合,减轻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建设。

二、提高基层行政绩效

社区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办事机关,社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态度。“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改变了传统政务存在的缺陷,提高了街道社区的工作效率,促进了街道行政管理服务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使街道服务理念、机构设置、工作程序和服务流程都有了重大改变。系统在促进街道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提升街道和辖区群众沟通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有效运用人力资源、扩大公民参与、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居民群众通过“96881民情通”呼叫热线就能享受到7×24小时的服务,提高了办事的灵活性和方便性,采用管办分离的方式由专人通过“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督促事项办理进度,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改变了过去政府机构普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和办事推诿、扯皮的现象,简化了办事步骤、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便捷的数据检索服务,能够使得社区特定对象的查找变得简便可行,利用系统设计的分析研判功能和预警机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一目了然呈现在面前,从以前的盲目应对发展到现在的主动工作,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体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提供了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典型的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成功建设,顺应“数字兰州”建设的大局,通过市、区级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纵向上接市委、市政府,向下延伸到街道,横向连接政府各职能部门,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并完善市区街三级统一联动的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从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促进街道社区工作过程的公开化,增强街道服务功能,随时接收群众的意见、建议和申诉,不断的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拓展“夕阳乐”、“四点半工程”、“残疾人温馨家园”和“一元钱爱心党费”等一批符合群众意愿的惠民服务工程,解决人民生活中难点热点问题,在政府机关和群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促进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政府单一行政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弱化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化政府

面向市场的职能,理顺政府、社会、市场在社区建设中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城市基层管理水平。

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决策信息不全、决策参与范围小和决策周期长等弊端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分析研判功能通过对城市经济、市政、交通、科技、公安、环境、就业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统计、处理,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方面有用信息和综合运转情况报告,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及时发出预警。同时,“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强化了政府综合应急处理能力。利用“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可以对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实施统一监控和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为政府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极大的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并可利用网络平台对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的协调及应对指挥,极大提高城市的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

五、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网络的开放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推动了民主管理的进程。“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一方面通过街道政务网,提供了民情信箱、代表委员信箱,方便辖区居民与街道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使辖区居民与街道的沟通具有了双向互动性。同时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逐步实现“24小时”、“自助式”服务,从而实现真

正的“民有、民治、民享”。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多样化的参与形式,比如民情通呼叫中心、政务短信平台、干部网络满意度投票系统等,使参与范围扩展到所有能使用网络的公民,提高公众的参与兴趣,增强公民参与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强化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三维数字社区”集成应用管理系统的信息发布功能,使街道社区的职权、程序、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办事结果等均向公众公开,减少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加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从源头上形成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树立了廉洁公正的政府形象,避免出现暗箱操作或权钱交易。同时,通过“三维数字社区”集成应用管理系统的办件办理系统、群众满意度测评系统、数据排查系统,将社区干部考核转变为一切以指标说话,让群众说话,建立了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真正实现了“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和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是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的有效工具,不仅提高了行政透明度和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推进了勤政廉政,为老百姓服务。还通过信息资源管理,达到业务流程优化、管理集成和服务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了行政效能,从而提升了基层政府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水平。

下载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社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防治慢性病,我国自1997年做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后,社区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

    安全管理的意义、作用及原则

    安全管理的意义、作用及原则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

    数学意义和作用

    数学的意义: “我教你们数学,不是想让你们将来都成为数学家。数学,并不仅仅是让你们学会算题、解方程,这些东西在考试结束后就会成为你们记忆中的盲点。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

    企业5S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整理资料)

    公司5S管理的意义、效用和推行要领 一、什么是5S管理 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整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

    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意义(5篇)

    研究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加强服务的意义与目的 曲欣欣 法学08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

    浅议沟通及沟通的作用和意义

    浅议沟通及沟通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良好的沟通对于任何群体都十分重要,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沟通的定义以及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沟通;人际交往;作......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环保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辩论作用和意义之我见

    肖 丹 NO.2008300340027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08级英语专业 辩论作用及意义之我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辩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作为一名辩论初学者,我想得最多还是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