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办法鸡西市城镇房产市场管
鸡西市城镇房产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房产市场管理,规范房产交易行为,维护房产市场秩序,保障房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城市规划区内从事房产交易,实施房产市场管理,均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产交易,包括房产转让、房屋租赁、房产抵押等行为。
凡从事房产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进入房产交易市场,严禁场外交易。未经审查登记的房产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全市城镇房产市场行业管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房产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产市场行业管理工作。
第五条 财政、国有资产、工商、物价、土地等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参与、配合房产市场管理工作。
第二章 房产转让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房产转让是指房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房产转让时,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第七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应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
第八条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产时,由房产交易管理部门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由受让方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出让手续。
经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由房产交易管理部门直接办理转让手续,其划拨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转让方应按照国务院规定上缴土地增值税。
第九条 个人享受国家、单位补贴建造、购买的房屋转让时,增值部分按当时出资比例分成,减值部分按当时出资比例分担。出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转让按房改规定购买的房屋,按《鸡西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鸡政发〔1995〕8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 房产转让必须到当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登记,经审查和价格评估后,办理产权过户变更手续,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私自转让的房产,当事人应在限定时间内到当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转让手续。
第十一条 房产转让,按下列程序办理手续:
(一)当事人应在房产转让合同签订后30日内,持证明文件和材料,向房产所在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申报成交价格。
(二)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文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做出是否允许转让的答复。
(三)对允许转让的房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
(四)当事人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五)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转让共有房产,须持共有人同意的书面证明。同等条件,共有人有优先受让权。
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出示法定委托手续。
第十二条 当事人在办理房产转让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个人购买房产,私产出卖、转让、差额交换或以房作价投资、以房抵债等,须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双方身份证、契税纳税收据、合同或协议书。
(二)单位购买房产,公产出卖、转让、差额交换或以房作价投资、以房抵债等,须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合同或协议书、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文件、企业性质证明、法人资格证书。公有旧住宅向职工出售,按《鸡西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鸡政发〔1995〕8号)规定办理,国有房产转让须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文件。
(三)个人或单位购买商品房,须提交商品房产权登记证明、交款收据、托管(维修)协议书、购销(预售)合同、身份证明。
动迁安置还须提供动迁安置补偿合同(协议书)。
(四)单位购买私有房产,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文件。
(五)单位以职工集资或解危、解困形式建设的住宅,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时须持政府集资建房或安居工程批准文件。
(六)房产赠与须提交赠与公证书。
(七)房产交易管理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证制度。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企业预售商品房,应按一栋一项向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凡未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的单位,不得从事商品房开发经营活动,不得预售商品房。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证件及资料:
(一)开发企业《营业执照》。
(二)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规划、用地和施工等批准文件或证件。
(三)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四)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已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的资信证明。
(五)动迁安置方案及商品房预售方案。预售方案应说明商品房的位置、装修标准、交付使用日期、预售总面积、交付使用后的物业管理等内容,并应附商品房预售总平面图。
(六)需向境外预售商品房的,应同时提交允许向境外销售的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接到商品房预售申请后,应查验各项证件、资料,并进行现场查勘。经审查合格的,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一栋一证,并同时按每栋户数核发《商品房产权登记证明》。
第十六条 下列房产不得转让:
(一)未经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房产权属证的。
(二)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权属有争议或者权属证与房产不相符合的。
(四)设定抵押权的房产,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五)共有房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六)商品房未办理预售审批手续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权属转移的。
第三章 房产抵押
第十七条 房产抵押是指房产权属人将房产作为抵押物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给债权人的担保行为。抵押人在债务到期而不能清偿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房产,并从被处分的抵押房产所得款项中得到偿还。
第十八条 房产抵押当事人必须是法人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房产抵押必须连同该房屋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第十九条 下列房产不得抵押:
(一)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二)尚未确权和产权有纠纷的。
(三)代管房屋代管人无法确定权属人的。
(四)公益事业的。
(五)确定为近期拆迁区域的;拖欠租金、税金、债务尚未偿还的;被司法、行政机关扣押、查封、诉讼保全的。
(六)没有取得土地合法使用权的。
(七)房产管理部门认为不宜抵押的。
第二十条 国有房产抵押时,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集体所有制单位自有房产抵押应经单位职工大会决定,并出具主管部门证明;外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房产抵押时,应经该企业的董事会批准。
共有的房产进行抵押时,须经共有人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共负抵押责任。
第二十一条 抵押合同应载明下列条款:
(一)合同名称、抵押人、抵押权人姓名或名称、住所或所在地。
(二)房产座落、结构、建筑面积及房屋所占用的土地、房屋价值。
(三)担保债务的用途、抵押金额、币别、利率、交付方式、清偿方式。
(四)抵押期限。
(五)违约责任及双方认为其他有必要的条款。
(六)订立合同的地点和时间。
第二十二条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认为需要确定抵押房产价值时,可委托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估价机构进行评估。
同一房产设定一个或数个抵押权时,其抵押担保债务之和不得超过该房产评估总值的75%。
第二十三条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自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房产价格评估,办理登记、审核手续。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回房屋所有权证发给抵押权人房屋抵押权证。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第二十四条 抵押当事人办理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抵押申请书。
(二)当事人身份证或法人资格证明。
(三)主合同和房产抵押合同。
(四)《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
(五)有关部门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房产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不得对抵押房屋进行拆建、改建;不得将抵押房产出借、出售、赠与、分割或以其他方式处理。
抵押期间,因抵押人过错,造成抵押房屋受损灭失,抵押权人要求恢复原状或提供新的财产担保,抵押人不履行义务,抵押权人有权终止抵押,追索债务。
抵押期间,抵押权人只有按合同约定的方式收取利息的权利,而无使用房产的权利,并不得以承押的房产与第三人另订其他合同。
抵押期间,因国家建设用地需拆除抵押房屋时,由抵押双方重新设立抵押或抵押人清偿债务,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六条 房产抵押期满,债务清偿完毕,抵押合同即告终结。双方应在15日内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抵押注销手续。
第二十七条 抵押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的房产,处分房产所得价款按下列顺序偿还:
(一)支付处分费用。
(二)缴纳与抵押房产有关的税费。
(三)偿还抵押价款本息,如设定若干抵押权的,按抵押登记先后顺序清偿。
(四)处分价款清偿抵押价款后剩余的,返还抵押人。不足偿还的,抵押权人有权向抵押人另行追索。
第四章 房屋租赁
第二十八条 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房屋所有权人将房屋内的设施、设备、场地就地提供给他人进行经营活动的,视同房屋租赁。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有房屋或被授予房屋经营管理权的房屋,可以依法出租。
第三十条 房屋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该房屋使用范围内土地使用年限。
第三十一条 经产权人同意,承租人可以将租赁的房屋部分或者全部转租给第三人。以承租的房屋进行联营或承包经营的,视同转租。
转租人与受租人应当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办理转租手续。
转租合同的截止日期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的截止日期,但三方当事人协商约定的除外。
受转租人不得将租赁的房屋再行转租。
第三十二条 房屋租赁,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等条款,以及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第三十四条 租赁双方当事人应在租赁合同签订30日内,持下列证件和材料到所在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一)租赁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书面租赁合同。
(二)房产权属证件。
(三)当事人的身份证或法人资格证明。
(四)房产交易管理部门认为应提供的其他证件和材料。
共有房屋出租的,须提交共有人同意的书面证明。
代管房屋出租的,须提交房屋所有权人授权出租的证明。
第三十五条 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对租赁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文件和材料进行查核后,核发《房屋租赁证》。
营业用房,凭房产部门核发的《房屋租赁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三十六条 下列房屋不得出租:
(一)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二)权属有争议的。
(三)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四)已抵押的房屋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五)经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
(六)不符合公安、环保、消防、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房屋。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出租的。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租赁合同:
(一)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可变更或解除合同条款的。
(二)因不可抗力致使租赁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
(三)当事人协商一致的。
因变更或解除合同使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三十八条 转让已出租的房屋,应在1个月前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原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第五章 房屋互换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互换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交换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
第四十条 房屋使用权互换,应当征得房屋所有权人同意。房屋所有权人对使用人正当的互换行为应当支持。
第四十一条 房屋互换须持《房屋承租证》或《房屋所有权证》、《居民身份证》,到当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换房手续。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换房手续:
(一)无承租权或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证件的。
(二)拖欠房屋租金的。
(三)损坏房屋及房屋设施,未按规定修复或赔偿的。
(四)房屋纠纷未解决的。
第四十三条 因房屋面积、结构类别、质量等级、街区级别、层次、朝向等因素的差异,换房时可按本办法第二章房产转让差额互换规定办理。
第六章 房产交易合同
第四十四条 房产交易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使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制的统一合同文本。
第四十五条 签订房产交易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不得有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房产交易合同签订后,应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当事人双方应按自愿原则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合同鉴证。
第四十七条 房产转让、抵押、房屋租赁、互换合同除按本办法要求载明主要条款外,还应说明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第四十八条 房产交易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因变更或解除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七章 房产中介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指房产中介,是指房产咨询、房产评估、房产经纪等服务活动。
第五十条 从事房产中介服务活动,须成立房产中介服务机构。房产中介服务机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是房产中介的行业管理和资质管理部门。
第五十一条 设立房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二)有固定的服务场所。
(三)有必要财产和经费。
(四)有取得《房地产经济人员资格证书》及《房地产估价岗位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员。
第五十二条 设立房产中介服务机构(含兼营机构),应当向市、县(市)人民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房地产中介资格审批书》,凭《房地产中介资格审批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涉及国有房产评估业务的,还需领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五十三条 房产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房产中介服务机构,不得从事房产中介服务业务。
第五十四条 房产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二)遵守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工作准则。
(三)按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四)依法缴纳税费。
(五)按规定标准收取服务费用。
(六)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十五条 房产中介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事房产估价业务的人员,必须是取得《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证书》,或者是持有《房地产估价人员岗位合格证书》的估价人员。
从事房产经纪业务的人员,必须是取得《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证书》的房产经纪员。
第八章 房产估价
第五十六条 鸡西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房产估价管理工作。
第五十七条 凡在本市设立的房产评估事务所、兼营房产评估的咨询公司、其他行业涉及房产评估的部门,应接受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资质管理。其成果直接作为税费收入依据时,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估价机构确认,属国有资产的由国有资产部门确认。
第五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由政府设立的房产估价机构进行房产价格评估:
(一)房产买卖、租赁、分割、赠与、交换、抵押、典当、继承的。
(二)房产纠纷仲裁、司法诉讼涉及到房产价格的。
(三)企业破产、兼并、分立、清算、联营时涉及房产权属转移的。
(四)国有房产出卖涉及产权转移的。
(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房产价格评估的。
第五十九条 房产价格评估按以下工作程序进行:
(一)申请估价:由当事人提交估价申请书委托评估,由委托人和估价机构签订房产估价委托书。委托书应附产权证书和有关图纸、资料,并载明下列内容:
1、当事人(法人代表)姓名、职业、地址;
2、标的物名称、面积、座落;
3、申请评估的事由、项目和要求;
4、当事人认为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二)估价受理。审查申请资料,符合条件后,确定受理。
(三)现场勘估。评估人员制定评估方案,对标的物进行实地勘查,核对各项数据和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
(四)综合作业。评估人员根据标的物申请评估的性质,按《黑龙江省城市房地产市场估价管理实施细则》选择规定的评估法,计算价值。
(五)完成评估。将评估报告送交当事人。
第六十条 实行房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每项评估业务不得少于两名估价人员。评估报告书必须由取得国家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认证并经注册的房地产估价师签署,或由3名以上取得省建设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房地产估价人员岗位合格证书》的人员联合签署。
第六十一条 房产价格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价格。
房产交易市场国家指导价格,由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估价事务所,根据上年的市场实际价格测算后报当地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后发布。每年修订一次。
非住宅房屋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商品住宅的价格由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审定。
公有住宅向职工出售,必须由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估价机构评估后,再按房改有关政策出售。
第六十二条 国家实行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房产所有人转让房产,应向当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
第九章 税 费
第六十三条 房产交易应缴纳契税。
第六十四条 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的,按评估价格计收税费,交易价格高于评估价格的,按交易价格计收税费。
第六十五条 凡办理房产登记、鉴证手续时须缴纳下列规费:
(一)房屋买卖、有偿转让、赠与、抵押、差额交换、以房作价投资、以房抵债,购买公有旧住宅,单位集资、合资建房向外出售,商品房预售期间及未办理产权登记前转让的,应缴纳交易管理费。
(二)房屋租赁,应缴纳租赁鉴证手续费,由出租人承担。
(三)房产评估应缴纳评估费,由申请评估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费率按市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房产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按国家计委、建设部〔1995〕第971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六十六条 房产交易市场收缴的各种税费,按市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罚 则
第六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除由有关部门按职责依法处罚外,均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按应缴税费额每日缴纳5‰的滞纳金,以税费额的50%为限。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没收买方房屋所有权,对卖方按房屋价值20%处以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除责令停止出售、补办手续、按出售商品房规定缴纳税费外,并可处以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房产,转让无效,没收非法所得。
(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受转租人擅自再行转租的,没收非法所得。
(六)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可处以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视为非法出租,没收非法所得。
(八)违反本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除补交规定的税费外,对买卖双方各处以房产评估价值10%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五十五条规定,未取得房产中介资格,擅自从事房产中介业务的,责令停止房产中介业务,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未取得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产中介服务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
第六十八条 妨碍房产市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扰乱房产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六十九条 涂改、伪造房产权属证及其他有效证件的不予办理一切手续。产生后果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由责任人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第七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中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一条 房产市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实施罚款处罚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款缴同级财政。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七十四条 市房产管理局可按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鸡西市房产规定
鸡西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鸡西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
鸡西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鸡西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鸡政发〔2005〕 39号
二OO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第三条 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五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市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计划(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规划、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相关工作。
第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我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为逐年滚动开发创造条件。
第七条 计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项目储备情况,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用地计划。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
中省直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及军队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属地化管理。其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经所属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统一管理。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
第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市、县政府负担。
第十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提供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证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不得上浮。
用于个人购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优先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发放。
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应当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原则,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参与招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良好的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
第十二条 立项单位要向市政府报送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申请,经批准后再向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出经济适用住房立项报告,要如实报告立项名称及其他有关内容。
申请立项时要附带以下有关资料:
1、申请报告;
2、计委批文;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验资证明;
5、图纸。
第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居住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和各种户型比例,并严格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规划设计应当坚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原则,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优选规划设计方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设水平。
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要对开发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是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主管部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必须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价格。凡未按《经济适用房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2002〕2503)规定确定或审批价格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发销售(预售)许可证。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确定后应当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超过公示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第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收费卡制度,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价格主管部门核发的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申请购买或承租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1)有当地城镇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或市政府确定的供应对象;
(2)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政府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
(3)家庭收入符合市政府划定的收入线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条件进行审查。
第二十条 市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规定享受购买或承租经济适用住房的条件及面积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一条 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首先到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要带以下附件:
1、个人申请书;
2、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3、户口;
4、身份证;
5、有房户要带现住房的房照复印件。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公示。公示后有投诉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对无投诉或经调查、核实投诉不实的,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并注明可以购买的优惠面积或房价总额标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持核准文件选购一套与核准面积相对应的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准面积。购买面积在核准面积以内的,按核准的价格购买;购买面积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不得享受政府优惠,由购房人按市场评估价格补交差价。超面积部分差价款转存到市廉租住房资金专户,做为廉租住房专项资金。
第二十四条 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包括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必须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手续,方可办理产权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第二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五年后方可按市场价上市出
售;出售时要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收益。具体比例由市、县政府确定。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未向政府补缴收益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以政府核定的价格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
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第二十八条 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上市条件、供应对象的审核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集资、合作建房应当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 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包括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无房户和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家庭。
第三十条 向职工收取的集资、合作建房款项实行专款管理、专项使用,并接受当地财政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监督。
第三十一条 凡已经享受房改政策购房,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了集资、合作建房的人员,不得再次参加集资、合作建房。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第三十二条 集资、合作建房单位只允许收取规定的管理费用,不得有利润。
第三十三条 市政府可以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住房状况、居民收入、房价等情况,确定是否发展集资、合作建房以及建设规模。
第三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用地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销售价格,以及不执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租金标准等价格违法行为,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擅自向未取得资格的家庭出售、出租经济适用住房或组织未取得资格的家庭集资、合作建房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建设单位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并对建设单位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的个人,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追回已购住房或者由购买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并可提请所在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行政处分;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理办法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
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农机)部门按照公安机关的委托做好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中小学校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和其他所属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报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章 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第五条 道路的规划、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并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禁止客运机动车在不具备通行安全条件的乡道、村道通行。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道、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配建停车场和公共交通始发、换乘站(点)。
第六条 道路出现损毁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时组织维修。
树木、线杆、架空线、广告牌标志牌和其他设施出现倾斜、断裂或者倒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及时排除影响。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对城市道路溜泥井、下水道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七条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不齐全或者被破坏需要改变、补建、修复或者需要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增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属公路上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属城市道路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摆摊、设点、洗车、堆放物品和垃圾、设置障碍或者擅自进行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九条 在道路和道路两侧从事下列活动的,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一)在道路上架设或者维修线路、幔帐;
(二)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指路牌、广告牌、广告灯箱、地射灯或者其他宣传设施;
(三)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设置车辆停靠站(点);
(四)在国道、省道、县道和城市道路进行体育、文娱、商业性宣传咨询、影视拍摄或者其他妨碍机动车安全通行活动的;
(五)在城市道路两则开辟通道或者设置台阶、门坡等附属设施。
第十条 在道路上施工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者禁行、限行交通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夜间或者视线不良时,还应当设置照明设备或者反光标志;
(二)纵向挖掘道路时,实行分边分段施工,横向挖掘道路不能及时恢复的,应当铺设保证安全通行的覆盖物;
(三)施工完毕后恢复路面和道路设施清除现场遗留物。
第三章 机动车和驾驶员
第十一条 新购置的机动车,必须取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号牌和行驶证,方可在道路上行驶。
已取得号牌和行驶证的机动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明,方可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禁止无号牌、无行驶证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二条 机动车使用年限或者行使里程达到国家规定限度应当予以报废的,必须送国家指定的报废车辆回收部门销毁,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号牌和行驶证。禁止应当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
第十三条 禁止拼装车辆。禁止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
禁止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
第十四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乘车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参加有关保险。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将投保标志张贴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右下角。
第十五条 驾驶机动车的人员,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员实行交通违章记分管理。交通违章记分管理按照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申请从事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类驾驶证,有跟随大型客运机动车驾驶员学习驾驶1年以上经历。
(二)申请从事小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必须持有A或者B或者C类驾驶证。其中持有C类驾驶证的,必须有安全驾驶非客运机动车3年以上经历。
(三)申请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前1年内被依法吊扣驾驶证5个月以上的,不得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四)获准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后1年内被吊扣驾驶证3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验合格,方可继续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期限参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不按规定参加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十八条 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驾驶员不得将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员或者过度疲劳、饮酒后的驾驶员驾驶。
机动车驾驶员连续驾驶过度疲劳的,必须停车休息,待疲劳状态消失后方可继续驾驶。
第四章 通行安全
第十九条 行人应当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民警和信号灯指挥。
第二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驾驶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
(二)不得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三)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收看电视或者使用耳机、耳塞收听广播、使用移动电话或者查看传呼信息;
(四)驾驶小客运机动车时使用安全带;
(五)驾驶摩托车时不得手持物品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驾驶两轮摩托车时应当佩戴头盔;
(六)不得超过规定标准载物或者载客。
第二十一条 领取驾驶证未满1年的机动车驾驶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牵引故障车;
(二)拖带搅拌机、发电机等专用机械;
(三)驾驶修理后的试车车辆;
(四)单独从事客运机动车驾驶活动。
第二十二条 客运机动车售票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车未停稳时开启车门;
(二)不得超过载客数量售票;
(三)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第二十三条 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规定乘坐货运机动车或者乘坐禁止从事旅客运输的机动车;
(二)不得乘坐明知载客已经超过限额的长途客运机动车;
(三)不得乘坐明知无驾驶证或者饮酒后的人驾驶的机动车;
(四)待车停稳后按顺序先下车、后上车;
(五)不得催促驾驶员快速行驶;
(六)不得向车外投掷物品或者将身体探出车外;
(七)不得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
(八)乘坐小型客运机动车的前排乘客应当使用安全带;
(九)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佩戴头盔。
第二十四条 客运机动车装载人员超过行驶证核定人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驾驶员、售票员将超载乘客就地交由其他客运机动车转运。转运费用由超载机动车驾驶员、售票员承担。
货运机动车载物,其长度、宽度、高度、重量和押运人数应当符合行驶证核定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客运机动车不得边行驶边上、下乘客,不得开着车门行驶。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客运机动车,不得在候车站(点)外上、下乘客。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时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应当减速行驶:
(一)机动车通过路滑的道路、反向弯路、傍山险路、漫水路(桥)或者出入口时;
(二)遇有人员横道或者通过行人密集的路段、施工路段或者有障碍的路段;
(三)通过交叉路口;
(四)其他应当减速行驶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带挂车的货运机动车、大型平板车、大型客车、农用运输车、电瓶车或者装有化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车辆,不准牵引车辆。
第二十八条 在下列情形下,驾驶员必须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无危险报警闪光灯的,应当开启示宽灯和尾灯:
(一)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
(二)在夜间和在等能见度不高的环境下临时停车;
(三)牵引车辆或者被车辆牵引;
(四)发生交通事故时。
第五章 事故救助
第二十九条 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售票员或者乘车人、当地群众应当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禁止驾驶员、售票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伤员,调查事故原因,疏导交通。
第三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施救工作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
禁止借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上设卡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
禁止妨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事故。
第三十一条 已投保的机动车发生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交通事故,保险机构应当在保额范围内先行预付受伤者的部分紧急救助费、医疗费和死者的丧葬费。
第三十二条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驾驶员、售票员、乘车人和行人违反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根据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因公安、交通、市政工程等部门不履行职责导致道路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正、及时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组织应当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
发生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号牌或者行驶证、检验合格证明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先行扣留车辆,责令补办手续后放行,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拼装车辆、擅自对客运机动车进行改型或者将非客运机动车改为客运机动车,或者货运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必须报废的机动车继续在道路上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强制销毁,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借道路交通事故拦截、扣押车辆或者敲诈过往人员财物,或者妨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依法追究瑾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理办法邮票发行监督管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8号)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1月4日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李盛霖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邮票发行的监督管理,保障邮政通信需要,促进集邮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邮政企业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邮票发行活动及对邮票发行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履行邮票发行监督管理职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履行邮票发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 邮票发行应当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国家建设成就,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国际交流,适应邮政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邮票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普通邮票是为保证通信、邮寄需要而发行的邮票。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人物而发行的邮票。
特种邮票是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
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以下统称为纪特邮票。
普通邮票和纪特邮票都是邮件纳费标志的有价票证。
第六条 普通邮票一般5年发行一套,遇有邮政资费调整可以根据需要提前或者推后。
纪特邮票一般每年总图数不超过100个图,小型张不超过4个图。
第七条 邮票发行应当编制发行计划。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审定或者备案的发行计划发行邮票。
第八条 普通邮票发行数量由邮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确定。邮政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将上的普通邮票发行数量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邮政企业发行普通邮票时,应当将邮票信息、样票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邮政企业经营邮票发行业务,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加强经营管理,满足通信需要,保证邮票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邮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邮票著作权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联合发行邮票应当适应我国外交工作需要,符合我国外交政策及邮政对外合作与交流政策。
第三章 选题及图案
第十二条 邮票选题的范围应当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自然风貌等方面。
邮票选题应当统筹兼顾,按照适当的比例均衡安排不同领域的选题。
第十三条 邮票选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正面宣传原则。邮票的主题体现肯定的性质,表现健康、美好的事物;不体现否定的性质,不表现颓废、丑陋的事物。
(二)既成性原则。邮票只表现在发行日已实现、已完成的事物;不表现未实现、未完成的事物,如规划、计划、未建成的项目等。
(三)科学性原则。邮票只表现已有科学定论的事物,不表现在学术上尚有争议的事物。
(四)非商业原则。邮票不得进行商业性的广告宣传。
(五)表现力原则。邮票表现的事物应当适应邮票版面局限性的特点。
(六)知识产权保护原则。邮票选题题材所使用及涉及的图案或者文字材料,应当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七)不发行在世人物的邮票。
第十四条 普通邮票的选题应当适应普通邮票使用广泛、使用期长、图数多等特点。
第十五条 纪念邮票包括人物纪念邮票和事件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选题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特种邮票选题题材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政治类题材,应当主要宣传我国基本国策和国家大政方针,如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等主题;
(二)建设成就类题材,应当主要宣传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经济建设中以国家公益性项目为主;
(三)科普类题材,应当面向大众,内容通俗易懂;
(四)文学艺术类题材,应当主要表现我国历代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当代重大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及相关知识;
(五)古迹文物、风光名胜类题材,应当主要宣传我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古迹和风光名胜;有选择地宣传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古迹和风光名胜、特别重大的考古发现和国家一级文物;
(六)民风民俗类题材,应当主要介绍我国各民族最典型的风土人情及最具民族特色的其他事物。应当避免涉及民族关系和宗教信仰中的敏感问题;
(七)生活娱乐等其他类题材,应当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可以包括全民健身、儿童生活、花鸟鱼虫等主题。
第十七条 普通邮票和特种邮票的选题由邮政企业按照选题要求自行确定。
第十八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查。
第十九条 纪念邮票的选题,通过以下渠道提出: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
(二)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的建议;
(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提案;
(四)社会各界所提的建议等。
第二十条 邮政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纪念邮票选题题材。
邮政企业可以在每年6月底前将收集的下纪念邮票选题题材及选题建议报送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对纪念邮票的选题题材和选题建议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纪念邮票选题直接列入确定的选题范围。
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由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相关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在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初审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纪念邮票选题的审查决定。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7月底前将审定的选题告知邮政企业,并提供纪念邮票选题的相关资料。邮政企业应当将纪念邮票选题编入纪特邮票发行计划。
第二十三条 不同面值的普通邮票,在图案设计上应当有明显区分,以便于识别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的纪念邮票选题组织纪念邮票图案设计。
纪念邮票图案包含邮票画面、票面文字和版式等要素,应当切合邮票主题,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遵循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纪念邮票发行日60日前向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报审纪念邮票图案。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审的,应当提前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同意。
邮政企业报审纪念邮票图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邮票图案报审说明,指对纪念邮票图案表现内容、纪念邮票图案报审方案产生过程的说明材料;
(二)设计说明书,指含有邮票图案设计说明、设计资料来源、设计者简介,以及责任编辑和组稿部门签署的图案评价意见的说明材料;
(三)邮票图案鉴定意见,指邮票选题内容相关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领域权威专业机构出具的关于邮票图案科学性的认证材料;
(四)知识产权协议,指与著作权所有人签署的获取邮票图案著作权的相关法律文书;
(五)邮票图案的效果图一式两份。效果图是指使用邮票图稿制作并编排了相关文字和版式的彩色图样。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企业报审的纪念邮票图案,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如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其审查期限可相应延长,但应当不影响纪念邮票的正常发行。
第二十七条 邮政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复后的图案印制纪念邮票。
第四章 发行计划
第二十八条 普通邮票发行计划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满足通信和邮寄的基本需要;
(二)不同面值的设置应当合理,与邮资凭证的功能相适应,便于结算使用。
第二十九条 邮政企业应当编制纪特邮票发行计划。
发行计划包括总套数、每套邮票名称、类别、枚数、发行日期、面值、其他品种、计划发行数量等。
前款所称其他品种是指小全张、小本票、其他版式等,计划发行数量含其他品种的数量。
第三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于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三十一条 邮政企业报审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时,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
(一)发行计划,其中不包括每套邮票的计划发行数量;
(二)发行计划编制说明,指对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编制过程、题材构成特点、邮票面值设置、品种设置等的说明材料;
(三)特种邮票的选题资料,含相关文字说明、图片等。
第三十二条 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联合发行邮票的,应当在报审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予以注明。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的审定工作,并将审定意见书面告知邮政企业。
第三十四条 邮政企业对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原则上不予变更。邮政企业如因特殊原因提出对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进行变更的,应当向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审定。未经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邮政企业不得擅自变更。
第三十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下一新邮预订工作开展前,向社会公布经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的下一纪特邮票发行计划。
第三十六条 邮政企业应当于每套纪特邮票发行日90日前将计划发行数量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
计划发行数量,应当注明用于预订、零售、邮品开发、库存等数量构成。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依据邮政发展需要、市场情况等审定纪特邮票的计划发行数量,审定工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审定意见书面告知邮政企业。
第五章 印制与销售
第三十八条 邮票由邮政企业所属的印制企业或者邮政企业委托的印制企业印制。
邮政企业所属的印制企业及邮政企业委托的印制企业统称为邮票印制企业。
邮政企业应当将邮票印制企业基本情况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邮政企业应当合理组织、安排邮票印制生产,确保邮票发行时限。
第四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保证邮票的印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印制数量、印制图案与审定或者备案的发行数量、图案相符,保障邮票的防伪性能。
委托印制邮票时,邮政企业应当对受委托的印制企业进行严格管理。
第四十一条 邮票印制企业应当根据邮票印制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并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二条 邮票印制企业应当独立完成邮票生产全过程,严禁将邮票生产任务进行转包,严禁超计划印制或者无计划印制邮票。
第四十三条 邮政企业应当向社会提供优质、方便的邮票销售服务。
邮政企业应当在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提供普通邮票的销售服务,满足邮政通信需要。
邮政企业应当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纪特邮票销售网点,并公告销售网点分布情况。
第四十四条 邮政企业应当于纪特邮票发行之前向社会公告邮票信息,包括邮票名称、发行日期、枚数、面值、规格、齿孔度数、版别、防伪方式、设计者、发行期限等。
各销售网点应当于纪特邮票发行日前公告新邮销售服务信息,包括销售时间、种类、价格、零售数量等。
邮政企业应当在纪特邮票发行首日按时向社会提供销售服务。在重大题材纪特邮票发行首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邮票销售网点的经营秩序。
第四十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每套纪特邮票发行期满3个月内向社会公告实际发行数量,并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六条 邮政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在发行日前销售邮票;
(二)低于面值或者售价销售邮票;
(三)在发行期内高于面值或者售价销售纪特邮票;
(四)采用搭售等方式强迫消费者购买其他商品;
(五)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权益。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邮票的销售情况,内容包括:
(一)当年邮票销售网点的分布或者变动情况;
(二)当年邮政企业开展邮票销售服务自查情况;
(三)下纪特邮票的销售方式。
第六章 邮资凭证停用
第四十八条 邮资凭证停用是指取消已发行的邮资凭证作为邮件纳费标志的功能。邮资凭证包括邮票、邮资符志、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
邮政企业停用邮资凭证应当事先向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九条 邮资凭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停用:
(一)使用时间已久的普通邮票;
(二)失去防伪功能的邮资凭证;
(三)图案存在错误或者其他问题的邮资凭证等。
第五十条 邮政企业提出停用邮资凭证的申请,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停用的邮资凭证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种类、发行日期、面值或者售价、发行数量和图案;
(二)停用原因;
(三)停用起始日期;
(四)向持有人兑换等值邮资凭证的实施方案。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邮资凭证停用申请的审批,并向邮政企业出具书面审批意见。
第五十二条 批准停用的邮资凭证,邮政企业应当在停止使用90日前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告,停止销售。邮资凭证持有人可以自公告之日起1年内,向邮政企业换取等值的邮资凭证。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邮票发行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邮政管理部门和邮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邮票发行投诉机制,向社会公示投诉渠道和方式。
第五十五条 邮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采取以下措施对邮票印制、销售进行监督检查,被监督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一)进入相关企业或者相关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相关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和凭证;
(三)经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查封与暂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经营的物品;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五十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监督检查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五十七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邮票发行监督体系,可以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等多种形式,开展邮票发行的监督工作。
第五十八条 邮政企业应当加强邮票发行的自律管理,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测评邮票发行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第五十九条 邮政管理部门根据邮票发行监督检查情况,向邮政企业发出整改通知,并监督其整改落实。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编制邮票发行监管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邮政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报审纪特邮票发行计划;
(二)未按本办法报备普通邮票的发行数量;
(三)违反本办法有关邮票销售的规定;
(四)发生邮票印制质量事故。
第六十一条 邮政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布处罚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一)擅自变更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
(二)擅自调整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查后的纪念邮票图案;
(三)擅自停用邮资凭证。
第六十二条 拒绝、阻挠邮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逾期未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部门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联合发行邮票,适用于本办法关于纪特邮票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
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或第三人进行行政应诉的活动。
第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执法监察处(以下简称局法监处)是市国土房管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相关业务处室进行应诉工作。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应当参与、组织和监督有关应诉工作的落实。市局直属单位、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应当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
第四条 实行行政诉讼案件会审会制度。一般案件会审会由局法监处召集,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参加,会审意见报业务主管局长审定;涉及人数众多、案情复杂或者行政行为确有瑕疵的,局法监处可以建议业务主管局长、局长主持召开会审会,业务处室、直属单位负责提供行政诉讼案件有关翔实资料。
第五条 行政诉讼的承办单位按照“谁主办,谁应诉”的原则确定。
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以市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承办应诉事务。涉及多个处室或直属单位的,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因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房屋权属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由被委托的单位和上级单位的行政业务处室或市局直属单位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或授权,市局直属单位以市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直属单位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承办应诉事务。
第六条 承办应诉事务的单位或者部门(以下统称承办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接受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二)代拟行政诉讼答辩状、上诉状或者申诉状;
(三)不服一审判决或者裁定的,及时通过局法监处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诉讼上诉状;
(四)确定具体人员作为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
(五)其他与行政诉讼相关的职责。
承办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为委托代理人,必要时也可以聘请律师。
聘请律师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有一名本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委托代理人共同出庭应诉。
第七条 承办单位应当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委托代理人队伍,并将名单送局法监处备案。委托代理人有变化的应当在5日内到局法监处变更备案情况。
第八条 凡涉及行政赔偿、影响较大的或者历史原因复杂的,可以由市国土房管局直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作出受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应当派人随同参加诉讼工作。
第九条 局法监处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副本后,根据本规定
第五条的规定确认承办单位,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将起诉状副本转送承办单位或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不应当由本单位承办应诉事务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通知局法监处并退回起诉状副本,局法监处应当在当日重新确定承办单位。
局法监处与其确认的承办单位有分歧意见并经协商不成的,由局法监处报业务主管局长决定。
市局办公室或其他部门收到法院邮寄或代转传票的,应当在当日送交局法监处,并说明情况。
第十条 应诉准备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4日内查档核实,整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起草行政诉讼答辩状、确定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报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在1日内对答辩状提出审核意见,会同市局法监处签署意见,报主管业务局长。
(三)主管业务局长应当在2日内签署意见报局长阅示。
(四)局法监处制作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五)承办单位负责将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按时送交主审人民法院。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可以告知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与承办单位共同研究应诉方案。
应诉方案确定后,承办单位和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应诉方案进行应诉,并将应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局法监处。
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局法监处组织召开承办单位参加的诉讼业务会审会,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报业务主管局长、局长决定。
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应严格按照第十条时限规定准备应诉材料。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送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2日内,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局法监处负责与主审人民法院沟通。
第十三条 委托代理人了解案情后,认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或者不属于受案法院管辖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委托代理人认为受案法院裁定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不当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对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委托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出庭应诉。遵守法庭纪律,措辞得当,保持良好形象,尊重法官,尊重原告。
委托代理人在庭审中应当充分陈述,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出示有关证据、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和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委托代理人在诉讼期间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分别向局法监处和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告,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批准决定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一经做出,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通知受诉人民法院。
第十六条 一审原告或者其他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的,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程序的,应诉工作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认为应当上诉或者申诉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承办单位应当在2日内,草拟上诉状或者申诉状并转送局法监处。
(二)局法监处认为有必要上诉或者申诉的,应当填写《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上诉或申诉报批表》,经市国土房管局主管局长签字同意,报局长阅示。
(三)承办单位负责将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上诉状或者申诉状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八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向局法监处报告诉讼结果,并将代收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交局法监处存档。承办单位留存法律文书复印件。
第十九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的,承办单位可以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市国土房管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具体承担赔偿责任。
由行政诉讼引起的诉讼费、聘请律师的费用等由承办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及时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对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在7日内将改进和预防措施报告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草拟《司法建议书》反馈函,经业务主管局长同意,局长签发,在10日内反馈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发生败诉案件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存在过错的,追究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向市局局长书面报告败诉原因分析;造成败诉的直接责任人员由本单位追究行政责任,并将追究情况书面报市局法监处、主管业务处室备案。
受市局委托的区县局发生败诉案件的,以市局名义向区县局所在地区县政府通报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事实,建议区县政府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行政诉讼败诉的,区分下列情况,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引发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作出的,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责任,对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恶劣的,给予记大过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二)因行政诉讼承办单位违反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性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三)因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负责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再次出现同类问题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
本条第(一)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经办、审核人员;本条第(二)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行政诉讼案件的具体承办人员;本条第(三)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负责制定该规定的部门负责人员。
第二十五条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超过诉讼时效,或原告不具有诉讼资格等原因,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但具体行政行为本身存在瑕疵的,作出该具体行政
行为的部门应及时完善管理措施,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被告的民事诉讼,其应诉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应在收到行政诉讼传票之日起2日内向局法监处报备。案件审结后5日内,将结果报局法监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管理办法》(津国土房法[2007]1032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18日 实施日期:2008年02月18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