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外汇审批与核销流程
因公出国(境)外汇审批与核销
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含台港澳地区)批汇流程
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含台港澳地区)费用核销
第二篇: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管理条例
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行使教育部授予我校的因公出国(境)审批权,有效管理我校的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方便全校师生员工办理出国(境)手续,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接受教育部的监督和指导,审批归口部门为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国际处、台港澳办)。
第二章审批范围
第三条我校在编教职员工(含持外国永久居留证或已取得外国国籍在编教职人员)和全日制在校学生、因公出国(境),均由南京大学审批并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
第四条上述人员因公赴港澳考察、访问、与会等,在外停留时间超过30天者,由南京大学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
第五条上述人员赴港澳地区任教、培训、合作研究、应聘工作、就读等,在完成校内审批手续后(与因公出境校内审批相同),自行前往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事务管理处办理因私赴港澳通行证。
第六条涉及以下人员和情况的出访须报教育部审批:
1. 现职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因公出国和赴港澳台地区;
2. 学生或学生团组赴台;
3. 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如有关南沙群岛、钓鱼 — 1 —
岛主权、台湾、西藏以及我国与邻国领土纠纷等问题;
4. 人权问题,包括有关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等;
5. 民族、宗教、司法与法律合作、民主、人道主义干
预、国内选举问题等;
6. 台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国际组织举办的、或
台湾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及研讨会可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问题;
7. 有复杂政治、邪教背景的国际组织(如蒋经国基金
会、国际教育基金会及其它有“统一教”背景的各种名目的组织、国际大赦组织、扶轮社等)参与的国际或双边活动;
8. 同邻国关系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如东南亚地区的华
人、华侨问题,某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疆界划分等;
9. 有关北约东扩和有关国家要求加入北约问题;
10. 国际上特别关注和有争端的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
及东北亚安全、国家间领土争议或国内民族矛盾等;
11. 前往处于战乱状态以及根据联合国决议对其实施
制裁或采取维和行动的国家和地区等;
12. 国家安全问题(如军控、裁军、军贸、军售等)及可
能影响国家关系的出访;
13. 同未建交国家之间的团组互访和人员往来;
14. 其他重大事务出国访问或与会。
第七条赴台人员仍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由我校台港澳事务办公室视不同情况分别上报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八条申请人填写《因公出国、赴港澳校内审批表》,由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初审,并报校领导审批和校党委政审。完成校内审批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学校审批权限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
第九条短期因公出国(三个月以内)、赴港澳(不超过30天),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审核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审批,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因公赴港澳30天以上,三个月以内者,在完成校内审批后,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同时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条长期因公出国、赴港澳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者,除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审核外,还须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送人事处审批,并报分管人事的校领导批准同意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批。获得《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后须与学校人事处签订相关出国(境)协议。
第十一条凡在校学生短期或长期因公出国、赴港澳,由所在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及学生工作处或研究生院会签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十二条现任各单位处级正职因公出国、赴港澳,由该单位的另一位正职审核(机关部处由副职签署)后,自行向分管校领导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副职因公出国、赴港澳,由该单位正职审核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 — 3 —
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同时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三条现任副校级领导因公出国(境),经分管外事和台港澳工作的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审批,同意后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转国际处或台港澳办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南京大学人员参加跨地区、跨部委、跨单位团组因公出国、赴港澳,应持组团单位下发的《任务通知书》和《任务批件》的原件,完成校内审批程序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
第十五条在编教职工和全日制在校学生持因私证照或目的国多次入境签证,出国(境)执行因公任务,必须每次按校内程序审批。未经审批者,其所支付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六条因审批、办理护照、通行证及签证所需,申请人须将有关材料最迟于出国(境)前一个月交国际处或台港澳办,赴台人员及办理签证须预约面谈的人员须提前三个月提交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南京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任务确认件)文号均为:南外出字[年号]序号及南外出确字[年号]序号;或南外港澳字[年号]序号及南外港澳确字[年号]序号。
南京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抄送单位为:1.江苏省外事办公室;2.校党委组织部;3.校人事处;4.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条例自2006年 3 月起实施。
第十九条本条例在执行过程中,遇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调整时,由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修订。— 4 —
第二十条本条例由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和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管理条例
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行使教育部授予我校的因公出国(境)审批权,有效管理我校的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方便全校师生员工办理出国(境)手续,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南京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接受教育部的监督和指导,审批归口部门为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国际处、台港澳办)。
第二章 审批范围
第三条
我校在编教职员工(含持外国永久居留证或已取得外国国籍在编教职人员)和全日制在校学生、因公出国(境),均由南京大学审批并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
第四条
上述人员因公赴港澳考察、访问、与会等,在外停留时间超过30天者,由南京大学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
第五条
上述人员赴港澳地区任教、培训、合作研究、应聘工作、就读等,在完成校内审批手续后(与因公出境校内审批相同),自行前往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事务管理处办理因私赴港澳通行证。
第六条
涉及以下人员和情况的出访须报教育部审批:
1. 现职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因公出国和赴港澳台地区;
— 1 — 2. 学生或学生团组赴台;
3. 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如有关南沙群岛、钓鱼岛主权、台湾、西藏以及我国与邻国领土纠纷等问题;
4. 人权问题,包括有关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等; 5. 民族、宗教、司法与法律合作、民主、人道主义干预、国内选举问题等;
6. 台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国际组织举办的、或台湾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及研讨会可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问题;
7. 有复杂政治、邪教背景的国际组织(如蒋经国基金会、国际教育基金会及其它有“统一教”背景的各种名目的组织、国际大赦组织、扶轮社等)参与的国际或双边活动;
8. 同邻国关系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如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问题,某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疆界划分等;
9. 有关北约东扩和有关国家要求加入北约问题; 10. 国际上特别关注和有争端的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国家间领土争议或国内民族矛盾等;
11. 前往处于战乱状态以及根据联合国决议对其实施制裁或采取维和行动的国家和地区等;
12. 国家安全问题(如军控、裁军、军贸、军售等)及可能影响国家关系的出访;
13. 同未建交国家之间的团组互访和人员往来; 14. 其他重大事务出国访问或与会。
第七条
赴台人员仍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由我校台港澳事务办公室视不同情况分别上报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 2 — 办公室或江苏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八条
申请人填写《因公出国、赴港澳校内审批表》,由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初审,并报校领导审批和校党委政审。完成校内审批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学校审批权限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
第九条
短期因公出国(三个月以内)、赴港澳(不超过30天),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审核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审批,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因公赴港澳30天以上,三个月以内者,在完成校内审批后,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或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审批,同时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条 长期因公出国、赴港澳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者,除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审核外,还须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送人事处审批,并报分管人事的校领导批准同意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批。获得《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后须与学校人事处签订相关出国(境)协议。
第十一条
凡在校学生短期或长期因公出国、赴港澳,由所在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及学生工作处或研究生院会签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上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十二条 现任各单位处级正职因公出国、赴港澳,由该单位的另一位正职审核(机关部处由副职签署)后,自行向分管校领导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
— 3 — 内审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副职因公出国、赴港澳,由该单位正职审核后送国际处或台港澳办按校内审批程序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同时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三条
现任副校级领导因公出国(境),经分管外事和台港澳工作的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审批,同意后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转国际处或台港澳办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南京大学人员参加跨地区、跨部委、跨单位团组因公出国、赴港澳,应持组团单位下发的《任务通知书》和《任务批件》的原件,完成校内审批程序后,由国际处或台港澳办签发《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
第十五条 在编教职工和全日制在校学生持因私证照或目的国多次入境签证,出国(境)执行因公任务,必须每次按校内程序审批。未经审批者,其所支付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六条
因审批、办理护照、通行证及签证所需,申请人须将有关材料最迟于出国(境)前一个月交国际处或台港澳办,赴台人员及办理签证须预约面谈的人员须提前三个月提交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 南京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任务确认件)文号均为:南外出字[年号]序号及南外出确字[年号]序号;或南外港澳字[年号]序号及南外港澳确字[年号]序号。
南京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抄送单位为:1.江苏省外事办公室;2.校党委组织部;3.校人事处;4.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6年 3 月起实施。
第十九条
本条例在执行过程中,遇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调整时,由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修订。
第二十条
本条例由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和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昆山市因公出国办理外汇审批核销程序(共)
昆山市财政局文件
昆财字„2009‟186号
昆山市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与外汇申请使用操作办法
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央、省及我市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与外汇申请使用的具体操作办法通知如下:
一、经费申请
1、自组团。出国团组人员在取得正式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和政审批件后,填制•昆山市因公出国(境)经费申请单‣、•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预算申报表‣到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办理经费及外汇申请手续,申请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①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原件)、政审批件(原件)、出国任务请示文件(原件);
②国外邀请函复印件及中文译件;
③国外活动日程安排表(申请城市间交通费时需提供出国审批部门确认的境外日程及乘用交通工具计划); ④国际机票购票单或订单;
⑤•昆山市因公出国(境)经费申请单‣(一式三份)、•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预算申报表‣(一式两份)。需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⑥出国培训团组还需提供组团单位和国外接待单位签订的出国培训协议和详细的经费预算报告;
⑦参加国际会议的还需提供会议通知书; ⑧其他与审批用汇直接相关的材料。
2、上组团。出国团组人员在取得正式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和政审批件后,填制•昆山市因公出国(境)经费申请单‣到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办理经费申请手续,申请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①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复印件)、政审批件(原件)、出国任务请示文件(原件);
②国外邀请函复印件及中文译件;
③国外活动日程安排表(申请城市间交通费时需提供出国审批部门确认的境外日程及乘用交通工具计划);
④组团单位出具的费用明细;
⑤•昆山市因公出国(境)经费申请单‣(一式三份)。需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购取外汇
用汇单位根据当日中国银行兑换汇率,凭经审核批准的•昆山市因公出国(境)经费申请单‣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直接将相应人民币转至市财政局指定的中国银行昆山支行营业部配汇账户,待中行确认到账后,用汇单位凭财政局出具的用汇审批通知单、用汇通知书以及支付凭证回单,到中行提取外汇。
三、经费及用汇核销
出国团组回国后,在20日之内填写•昆山市因公出国(境)费用分摊核销表‣、•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费用核销表‣和•用汇分项目支出明细表(票据张数较多的团组)‣(一式两份)到市行政服务中心财政窗口办理经费及外汇核销手续。以上报表需由经手人、团组负责人和用汇单位财务部门审核签字盖章。
除零用钱、伙食费、公杂费外其他所有支出费用均必须取得境外的分项原始发票回国核销。如无法取得发票的,应填写支出证明单。所有票据均须由经手人和团组负责人签字方可核销。原始发票上需用中文注明日期、用途、金额等有关项目。
凡参加上级组团出国,只需填写•昆山市因公出国(境)费用分摊核销表‣。若无法单独取得发票的,应向组团单位索取总发票的复印件,并加盖组团单位的公章,作为分摊费用的凭证。组团单位的收款收据不能作为核销依据。
出国人员核销用汇时,还需提供购买国际机票的发票和机票原件(如是电子机票,则提供电子客票行程单)。
用汇单位财务部门应凭加盖市财政局核销专用章的用汇核销表、外汇兑换水单、原始票据方可办理相应的财务报销手续。
因公出国(境)经费开支标准按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1]73)号文件精神执行。
四、凡按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办理因公出国(境)食、住、行等事项的出国(境)团组,应首先履行出国(境)经费及外汇审批手续后,其单位才可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
五、经批准的区镇因公出国(境)团组所需经费统一由区镇财政予以拨付,其中应由市级财政承担的出国(境)经费,年终市财政统一以下达专项指标形式拨付区镇财政。
六、各单位因公出国(境)团组费用统一在“30212出国费”款级科目中单独核算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每年1月份前各单位应向市财政部门和市外事办报送上因公出国(境)经费及外汇使用情况。
以上通知,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二日
第五篇:山东省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
山东省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管理办法
(鲁组发[2003]58号
2003年10月2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因公出国(境)(以下简称因公出国)人员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工作,更好地为全省加快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因公出国人员包括因公常驻国外人员和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因公常驻国外人员是指在国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外机构工作的人员;因公常驻国外人员以外的因公出国人员,均为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因公出国人员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由主管机关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办理其他出国手续。
第三条 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审批的原则;把政治条件放在首位的原则;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的原则;严格审批,保证质量,手续从筒,方便基层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分管领导审签的原则。
第四条
因公出国人员条件:政治可靠,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遵守纪律;熟悉本职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能够完成出国所担负的任务,常驻国外、参加国际专业会议和专业技术考察的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退(离)休人员和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即将退(离)休的人员,一般不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五条 省委组织部是全省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省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研究制定贯彻执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的具体办法;指导检查出国人员审批工作,对严重违反外事纪律的问题进行查处;负责省委管理干部因公出国的审批工作;定期向中央组织部汇报全省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情况。
第六条 市委组织部在市委领导下管理本市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研究制定贯彻执行中央、省委有关政策规定的具体办法;适时提出出国人员审批单位调整意见;对各审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市委管理干部因公临时出国的审批,办理有关单位人员因公出国审批事项;定期向省委组织部汇报全市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情况。济南、青岛两市除省、市委管理干部以外的其他处级干部的具体审批办法,由两市研究确定。
第七条 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单位对出国团组和出国人员负有审查把关的责任。要认真审查出国团组是否符合要求,团组人员结构是否合理,出国人员是否符合规定条件。
第八条 因公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根据出国任务和因公出国人员的条件确定出国人选;派出的团组和派出人员必须任务明确,有实质性内容;对出国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道德以及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认真考察了解;报批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出国人员提出要求,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外事纪律、安全、保密教育。
第三章
审批单位
第九条 下列单位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后,可以行使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审批权:省直部门党委(党组),对外交往较多的省属事业单位党委,国有大型企业、对外交往较多的中型企业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有企业党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出国任务较重的市外事、外经贸部门党委(党组);县(市、区)委和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党委。
第十条 省属单位申请授予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审批权,由单位党委(党组)报送授权请示;省委委托企业工委管理的企业申请授予因公出国人员审批权,由省委企业工委报送授权请示;市属单位申请授予因公出国人员审批权,由市委组织部报送授权请示。省委组织部研究同意并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后,行文授权。
第四章
报批程序
第十一条 常驻国外人员中,市厅级干部由市和厅局党委(党组)提出意见,报省委审批;县处级干部由市和厅局党委(党组)提出意见,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其他人员由厅局党委(党组)和市委组织部审批。
第十二条 因公临时出国人员
1.正县(处)级及以上人员。市县和省直部门(单位)正县(处)级以上干部(含企业比照管理的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在出国任务批件下达后,由干部所在单位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报主管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签章后,办理其他出国手续。省直驻济单位的省管干部直接报省委组织部备案签章,省直驻其他市和各市的省管干部委托市委组织部备案签章,并报省委组织部存档。
2.副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副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临时出国,须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提出审查意见,按人事行政隶属关系报请由省委组织部批准的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单位审批。审查批件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三年。有效期内再次出国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报送原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单位备案。
3.借调人员。跨地区、跨部门长期借调的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原则上按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审批手续。工作满6个月以上并有正式借调合同的,在征得借出单位同意后,也可由借用单位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
4.招聘人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派遣招聘的流动人员因公出国要从严掌握。被招聘人员须在聘用单位正式工作一年以上(以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为准)方能派遣因公出国。人事档案材料在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负责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人事档案材料仍在原单位的,由聘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征得原单位的意见后,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原单位有正当理由认为不适合出国的人员,聘用单位不得派遣出国;人事档案材料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由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机构)负责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或提供材料由聘用单位办理审批或报批手续。
5.跨地区、跨部门组团人员。须凭据出国任务批件,按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审批手续。中央驻鲁单位人员,须由其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出具委托函,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后,方可凭据出国任务批件和呈报单位党委(党组)的审查意见办理有关手续。省直单位驻各市人员,一般不再委托市委组织部办理审批手续。派驻国外及港澳特别行政区中资机构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审批手续,不得跨地区、跨部门审批,也不得委托审批。
第十三条 申办出国审查批件,应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向出国人员审批单位报送以下材料:(1)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请示。(2)出国任务批件。(3)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一式二份,不得上报复印件)。
申报备案的,应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向出国人员审批单位报送以下材料:(1)出国任务批件。(2)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一式四份,不得上报复印件)。
第五章
审查办理
第十四条 副县(处)级及以下初次出国人员。
1.审查上报材料。(1)出国任务批件一份;(2)党组织请示。内容包括:出国人员表现情况、派往国家(地区)、执行何种任务、业务能力水平、在外时间、党组织意见,要重点写明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和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中的表现情况。(3)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一式二份。要审查所填出国人员的单位、姓名、职务是否与任务批件和请示相一致;现实表现填写是否全面、详实;业务技术水平是否胜任出国所担负的任务;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是否有重大问题;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党组织是否有明确意见,是否加盖了公章,党组织负责人是否签字。
2.起草审查批件。审批单位组织、人事处(科)负责同志对出国人员的政治、业务条件和呈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审查合格后,起草审查批件,送分管领导审签。
3.印发审查批件。审查批件使用全省统一的《因公出国(赴港澳)人员审查批件》。审查批件、审查表须加盖审批单位党委(党组)印章,发干部所在单位各1份。审查批件发颁发护照机关、出国安全教育部门各1份。
4.材料归档。归档材料包括出国人员审查批件、请示、任务批件、出国人员审查表各1份。
第十五条 正县(处)级及以上出国人员(含企业比照管理的人员)以及副县(处)级以下再次出国人员。审批单位审查同意后,在备案表上加盖审批单位党委(党组)印章。《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一式四份,其中一份由审批单位存档、一份交安全教育部门、一份用于办理证照、一份存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的领导,审批单位党委(党组)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并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要实行审批工作责任制,分级负责,层层把关。
第十七条 严格区分因公出国和因私出国的界限。出国执行公务,必须按公派出国的程序和规定报批,不准假借自费名义,通过旅行社渠道出国。各旅游部门和旅行社不得办理公费出国的有关事宜。
第十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和常驻国(境)外人员期满回国(境)后,要在规定期限内将证照交由发证机关指定的部门统一保管。
第十九条 办理出国人员审批手续使用的《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因公出国(赴港澳)人员审查批件》、《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由省委组织部提供统一式样,各审批单位负责印制。
第二十条 各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单位,须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的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情况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各市、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省直各单位的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综合情况,于每年的2月10日前书面报送省委组织部。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未涉及事项,仍按照中央、省委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