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市政0809府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意见(试行)的通知0806(共)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意见(试行)的通知
【发文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文号】榕政综〔2010〕182号
【发文时间】2010-9-8
【实施时间】2010-9-8
【正文】
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八日
福州市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试行)
(二0一0年九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工作部署,福州省会城市在项目审批提速上要体现先行先试。按照“简化、提速、下放、服务”的总体要求,应加快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动工建设速度。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适用范围
(一)“五大战役”重点项目;
(二)福建省级、福州市级重点项目,即:大型旧城改造、大型城市综合体、重大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等基础设施类的项目;重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和公益类的项目;在福州市设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国内外著名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建设的项目;年度为民办实事的项目。
二、适用条件
属于上述适用范围内并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在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时,纳入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水土保持、节约能源、技术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合理,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三)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未对公众利益、公共安全、质量安全,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公共安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三、工作措施
重点项目审批工作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以及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消防、水利、林业、用海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行政审批等工作。凡符合本规定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项目,各审批部门要在遵循依法审批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全力做好服务。要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法,切实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一)简化环节,优化流程
1、项目决策环节
(1)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2)总投资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直接报送具备相应资质的投资咨询机构编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除另有规定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自行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市政府确定建设的一般景观改造、城市道路改造提升、设备购置等简单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内容自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易文本,并由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
(3)除跨江大桥、快速路、隧道、地下空间工程和重要景观改造项目及规定必须进行初步设计项目外,建安投资费用不超过5000万元并经市政府审定已列入年度重点建设计划的一般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并完善设计方案,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
2、城乡规划环节
(1)鼓励建设单位规划总平面审查、建筑方案、施工图同时报审、同时受理,直接发证;建筑景观审查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并联进行。
(2)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不再需要进行管线总平面规划会审,由建设单位提供管线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规划部门审核通过后进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节;已办过总平面审查的一般地段项目和简单项目,在建审过程中需要调整总平的,不需要重新办理总平面调整审批,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人防审批意见与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联审批,人防审批意见作为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3、土地管理环节
(1)涉及集体土地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在集体土地报批转用工作完成后,即组织挂牌出让。
(2)开发建设单位已办理了用地批准手续,项目建成后,可凭房屋所有权证先行为权利人办理土地使用证。
(3)建设用地选址红线范围确定后,由拆迁人或委托拆迁单位自行开展拆迁摸底调查工作,并直接向房屋产权登记部门申请办理产权审查手续;同时,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审核不再作为拆迁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
4、环境影响评价环节
(1)已经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除外),在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符合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形式予以简化,即:编制报告书的简化为编制报告表,编制报告表的简化为填报登记表。
(2)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对列入名录的建设项目需办理相应环保审批手续。
5、建设管理环节
(1)建设工程项目报建资料在核发施工许可时形成,建设单位不需要另外提供资料;招标备案、工程合同价备案不再作为施工许可核发的前置条件,改为后置监管。
(2)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环节与安全监督登记环节合并办理,且对安全施工措施只做程序性审查,符合规定的当场办结。
(3)除公安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需进行消防审批外,其余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备案抽查制度;实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与消防验收或验收备案一并办理。
(4)对尚未具备完整行政许可手续的特殊重点项目,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即可申报消防设计审核,不再需要出具图审中心意见。
(5)城区范围(除鼓岭、北峰等地)内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棚屋区(危旧房)改造项目选址地块内没有现状林地且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上没有林地图斑的,不再进行林业报批,但要符合园林管理的有关规定。
6、招标活动环节
(1)具备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非国有)开发的棚屋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用地面积超过10公顷的开发项目,投资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备案后,开发企业可直接确定有实力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货物采购的承包方。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审核意见书、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不再作为招投标前置条件,改为在办理施工许可时把关。
(二)压缩时限,提高效率
1、项目决策环节
(1)桥梁、隧道、港口、医院、学校、市政道路、内河整治等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棚屋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项目,在规划、土地等前置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因项目环评或区域环评未完成,由环保部门对项目出具环保初审意见(注明同意先行办理前期立项),投资管理部门给予先行办理项目前期立项,待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完成后,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2)实行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在申报材料齐全、形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项目办理时限由法定的5个工作日压缩为2个工作日,一些简单项目力争当天办结;实行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和实行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
2、城乡规划环节
(1)划出地块的选址工作红线后,规划部门即可提出规划指标,重要地块的规划指标报市政府审定。
(2)重要地段或影响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项目,其总平面规划和建筑景观方案经规划部门审查后报市政府审定。其他项目的总平面规划和建筑景观方案由规划部门负责审批。
(3)规划验收只对规划审批情况进行核实,其他内容不作为规划验收的前置条件;对验收中发现问题但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建设项目,在没有严重影响规划的前提下,限制部分产权,其他部分先予通过规划验收。
3、土地管理环节
(1)协议、划拨供地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分别缩短为5个工作日与7个工作日;保障性住房项目拆迁工作未形成净地但已签订征地拆迁安置协议的,先予以办理供地手续;建设项目办理拆迁用地批复,涉及国有、集体土地的,先予办理国有土地部分拆迁用地批复;土地已交付且报件材料齐全的一般性供地项目,即收即办;未交地或材料不全的项目,协调相关部门缩短供地项目的审批时间。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已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获得正式批准前申请用地预审的,按视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通过用地预审;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可暂不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压覆矿证明材料,先予通过预审,在项目用地报批阶段再补齐材料;工业项目的预申请,在企业提交投资管理部门备案材料的前提下,及时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3)土地登记审查手续办理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4个工作日。
4、环境影响评价环节
(1)在确保环评文件审批质量的前提下,环评文件审批时限缩短至6个工作日以内。
(2)业主单位与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签订环评委托合同、提交环评初步结论后,环保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先行出具环保初审意见,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同时要求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必须完成环评文件审批手续。
(3)建设项目在办理用地规划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等事项的同时,同步办理环评文件审批。
5、建设管理环节
(1)建设部门对施工图备案仅做符合性审查,符合规定的当场办结,对施工图审查质量实行日常监管;消防部门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审核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抽查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由法定的13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林业部门涉林审批事项中的征占用林地许可时间压缩为3个工作日、人工珍稀树种胸径36cm以上(含36cm)采伐许可压缩为1个工作日;海洋渔业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用海申请审核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2)建设单位在获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即可预约现场踏勘,落实开工条件。
6、招标活动环节
(1)选择国内10—15家有实力且做过大型房建项目的优秀企业加入我市房建预选承包商名录,承建我市的重点项目;逐步建立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预选承包商名录;做大社会保障房标的,让预选承包商中有实力的大企业承接大项目。
(2)企业投资的项目其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业主自身、其控股股东或绝对控股(出资额或持股占注册资本总额50%以上)的子公司具有与项目相适应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等级的,或具备自行生产符合项目要求的货物能力的,可承担项目相应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货物采购等工作,但不得出现“同体监理”现象。
(3)允许房建类重点项目,在年度预选承包商名录中有条件地随机抽取中标人,具体操作参照《关于印发<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试行)>》(闽建筑〔2007〕35号)的规定执行;允许小型水利工程和单项合同估算价1000万元以下的水利项目,比照《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试行)>的通知》(闽水建设〔2010〕39号)的规定,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急需建设的重点项目,允许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先行核准项目招投标。
(4)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三)下放权限,减少层级
1、项目决策环节
(1)实行核准、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属市级权限内,又无明确规定必须由市级核准、备案的,全部下放给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投资管理部门核准、备案。
(2)列入重点项目的县(市)区项目,资本金中有市级政府资金注入的,委托县(市)区投资管理部门审批。
(3)企业投资备案项目,由目前的企业工商注册地投资管理部门备案,改为由项目所在地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4)省里年底前委托或下放的审批事项,除有明确规定不能下放的外,全部委托或下放给县(市)区投资管理部门审批。
2、土地管理环节
将土地开发整理许可、临时性用地许可权限下放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
3、环境影响评价环节
(1)市区餐饮、娱乐、小型商贸等服务行业建设项目全部下放各区环保部门审批。
(2)含III类射线装置和含IV类、V类放射源的建设项目全部下放县(市)区环保部门审批。
4、建设管理环节
(1)除建筑高度大于100m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建设总投资(不含土地费用)大于5000万元的易燃易爆场所等建设项目外,其他建设工程的消防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县(市)大队。
(2)除信访、纠纷等特殊原因外,征占用林地许可、人工珍稀树种胸径36cm以上(含36cm)采伐许可审批事项中现场查验全部下放县(市)级林业部门负责。
(四)优质服务,创新方式
1、实行“绿色通道”服务。符合受理条件的重点项目做到即收即办,在申报材料上加盖“急办件”印章,第一时间会商、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出件。
2、实行容缺预审制度。项目申报材料中不影响审批的,容许先缺件通过,待出件前补齐所缺材料。
3、实行预约申请服务。项目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包括晚上及节假日)申报的,实行预约服务,照常受理;根据重点项目需要指定专人负责,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及时办理。
4、实行预审、预验制度。提前开展项目出让地块、规划选址、征地拆迁、消防设计文件等阶段的前期指导和初审工作,并在项目消防工程等竣工验收前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指导。
四、工作要求
(一)专人负责,责任到岗。各审批部门要对每个项目、每个审批环节确定专人负责,明确岗位责任;特别是对需上报省级及省级以上审批(核准)的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上报对应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审批部门,并会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全程跟踪联系、协调,直至完成办理。
(二)超前服务,提前介入。各审批部门要在项目可研、环评等文件编制初期和相关审批材料准备过程中主动提前介入,及时调度相关项目文件编制进度,协调、指导解决影响审批的有关问题。
(三)全程跟踪,解决难题。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可研、初设、施工、试运行等各阶段,尤其是在项目选址、环评、消防安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各审批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四)强化指导,优质服务。各审批部门要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与省级部门或国家部委沟通,及时上传下达相关信息,推进审批进程。进一步推进完善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服务、跟踪陪同服务等优质服务措施,针对各类重点项目特性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深度,提升服务水平。
(五)健全机制,监督指导。效能监察部门要建立经常性、动态性、长效性的层级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重点项目审批工作巡视督导,对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开展明察暗访,查找在服务保增长和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审批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督查情况,对审批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进行评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督促落实。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批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行政审批违规行为和不作为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五、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各县(市)区、各部门应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市政府,以便适时进行调整、完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共同分享
第二篇:关于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关于
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
(初稿)
为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项目审批动建,确保“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取得实效,现就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提出如下意见:
一、使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以下类型的建设项目:
(一)列入“五大战役”重点项目目录的项目;
(二)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目录的项目;
(三)大型旧城改造、大型城市综合体、重大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等基础设施类的项目;
(四)重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类的项目;
(五)在我县设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国内外著名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县投资建设的项目;
(六)经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二、适用条件
属于上述适用范围以内并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在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时,纳入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水土保持、节约能源、技术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合理,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
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三)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具体措施
(一)项目审批前期工作
1、为确保“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能快速动建产生效益,各项目责任单位应尽量详细了解项目相关情况,并在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会审报告中予以全面反映。
2、县政府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组织对项目进行会审并通过后,有关乡镇和部门应立即展开相关报批前期服务准备,如地形图测绘、地价测算和地面物清赔协商等,最大限度缩短各环节办事时间。
3、《会审纪要》印发后,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按审批流程图(详见附件一)全程跟踪落实项目审批手续。凡不涉及前置关系的,各审批事项要同时办理。
4、各审批部门要在项目可研、环评等文件编制初期和相关审批材料准备过程主动提前介入,及时调度相关项目文件编制进度,协调、指导解决影响审批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推进完善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服务、跟踪陪同服务等优质服务措施,不断拓展服务深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简化审批手续、压缩时限 1.县级审批权限项目压缩时限方面
县级审批项目部门主要有县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工商局、外经局、气象局、消防大队、人防办、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质监局、供电局、电信局、广电局、林业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为加快项目推进,县发改局、国土局、建
设局、环保局等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相关部门简化后的前置审批事项及其办理时限(各审批部门需要项目业主提供的材料附后,附件二):
⑴企业名称预核准(县工商局),办理时限:即办。⑵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红线图(县建设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⑶用地预审意见书(县国土局),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征占用林地(仅限于涉及林地的项目,县林业局),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
⑷环评初审意见(县环保局),办理时限:报告表1个工作日,报告书2个工作日。
⑸项目前期立项(县发改局),办理时限:2天
⑹总平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证(县建设局)。①总平批复,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县政府总平会审、涉及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电力、广电、水利、交通、卫生、通讯、人防、气象、消防、国税、地税等部门应予以即时审核办理。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县发改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⑻土地农转用征用审批(县国土局),办理时限: 个工作日。
⑼项目用地供地审批(县政府办),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⑽项目用地批准书(县国土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⑾工程规划许可证(县建设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⑿工程招投标:时间需23天—1个月(含公示时间10天)。
⒀工程质量监督及施工安全申报备案(县建设局)。工程质
量监督,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施工安全申报备案,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
⒁工程建设消防设计审核(县消防大队),办理时限:对人员密集和特殊建设工程审核10个工作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县气象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环保设施建审(县环保局),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人防建审意见(县人防办),办理时限:即办。
⒂施工许可证(县建设局),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⒃除以上审批环节之外,涉及有关部门审批的时限,不能超过2个工作日。
2.简化审批手续方面
各审批部门可视实际情况给予缺件审批办理。
⑴发改局:合并部分项目审批环节。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可直接报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投资咨询机构编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另有规定的,原则上不再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可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深度的要求,自行组织编写,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
⑵建设局:①对一些尚未具备完整行政许可手续的重点项目,特殊项目未取得土地批复的采取先进行总平、建筑方案、施工图技术审查,出具通过证明,以方便建设单位到其他审批部门输下一道手续。待所需材料具备完整后,迅速补办规划许
可,争取时间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②按照现行审批程序,建设局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前,建设项目必须通过人防部门审批。为加快项目审批,建议不再把人防部门的审批意见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的前置条件,改为并联审批。
③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审核意见书、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作为招投标前置条件的规定,改为在办理施工许可时把关,使招标工作提前开展。
④允许大中型及重点项目的桩基先行施工,建设单位可利用桩基施工时间对上部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
⑶环保局:在业主单位与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签订环评委托合同、提交环评初步结论后,环保局在2个工作日内先行出具环保初审意见,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同时要求项目在动工建设之前必须完成环评文件审批手续,避免发生未批先建违规行为。
⑷土地局:对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预审阶段,暂时不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压覆矿证明材料,先予通过预审,在项目用地报批阶段再补充材料。
3.依法依规办理涉及市以上部门审批项目方面
县审批部门在接到项目申请当天,对其中涉及到需市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应即时书面报告县政府办报备,由县政府办牵头,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手续报批协调会。对涉及需市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前置手续,各审批部门应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专人负责上报对应的审批部门,并会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全程跟踪联系,直至完成办理。
四、明确责任,强化服务
1、各相关职能部门按各自有关规定主动为企业办理并加强相应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2、从项目会审通过时起,有关乡镇和部门就要积极着手创造补偿交地、拆迁安置、“三通一平”等项目建设需要具备的相关条件和服务措施。
3、依项目业主申请,需报县政府分管领导批示的,有关乡镇和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有关乡镇和部门应积极提前介入做好项目建设的相关监管、服务工作。
4、项目建设阶段,由县效能办、重点办负责跟踪督查,及时协调相关乡镇和部门,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程序、简化手续,梳理编印《办理审批事项须知》,加强业务人员管理、教育和培训,切实完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政务公开、AB岗等各项工作制度,确保项目审批手续在每个环节最快速度办成。
6、县纪委、监察局、效能办要强化督查和责任追究。对不在规定期限内补齐缺件的项目责任单位,将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超过审批时限的部门,要书面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说明原因,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在审批材料齐备情况下,超过审批时限办理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件二:各审批部门需要项目业主提供的材料
1、企业名称预核准。凭项目业主申请。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红线图(建设局)。凭县政府《会审纪要》、有测绘资质单位测量的1:500或1:1000地形图(拟选址红线范围须经所在乡镇确认盖章)及相应的DWG格式电子图件各一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以划拨方式供地的须填写及盖章)。
3、用地预审意见书(国土局)。凭县政府《会审纪要》、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红线图(9份)办理土地权属和地类确认书、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限于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项目)办理。
征占用林地(仅限于设计林地的项目,林业局)。凭建设单位法人证明、建设项目批件、其他证明材料、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红线图、用地预审意见书、林地权属证明、占用征用林地补偿协议书、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森林植被恢复费缴纳凭据、异地恢复森林植被措施、占用征用林地申请表(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的应按程序报省林业厅资源总站审批)办理。
4、环评初审意见(环保局)。凭县政府《会审纪要》、规划红线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办理环评初审意见(限县级审批项目)文件审批。
5、项目前期立项(发改局)。凭县政府《会审纪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红线图及用地预审意见书。即可先行办理前期立项审批,专门用于项目报批手续;但在项目动建前,业主应按照发改局发出的审批缺件通知书的事项补齐相关手续。
6、总平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证。(1)总平批复:凭有规划
资质单位设计的平面规划方案(含总平、给排水、电力、电讯规划图、说明书8套及电子文件光盘1份)办理(属出让用地项目须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乡镇盖章)核准的总平规划图及批复、立项批复原件办理。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应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复印件、挂牌成交确认书复印件1份及用地界线图原件1份。
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合并部分项目审批环节。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可直接报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投资咨询机构编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另有规定的,原则上不再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可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深度的要求,自行组织编写,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发改局凭用土地预审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总平批复、环评批复(或环评初审意见)、资金承诺证明、主管部门对可研的审查意见等有关资料进行可研批复。
8、土地农转用征用审批。………………………………
9、项目用地供地审批(县政府)。凭各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
10、项目用地批准书(国土局)。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出让金缴款凭据、省政府项目用地农转用征用批复文件、涉及林地和闽江岸线的要出具相关部门的核准文件、企业成立的批复文件与批准证书(限外资项目)、县政府供地批复、征地补公告相片办理。
11、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局)。凭《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立项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或土地使用证(出让的提供《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用地界线图各1份;县建设局认可的勘测单位拔地钉桩及建筑红线放样检测报告,经审查的建筑施工图建施部分图纸1套、审查合格书复印件、配套费收取审核办理。
12、工程招投标:依法必须招投标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县招投标库中,随机抽取招投标机构,编制工程招标价,招标文件由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
13、工程质量监督及施工安全申报备案(建设局)。工程质量监督:凭工程规划许可证、网上申报登记、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资质证明(复印件)、项目部与监理部人员配备表及证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及合格书办理。施工安全申报备案:①建设工程概况,监理和施工(含起重机械拆装)单位等各方主体资质及主要执行人员资格情况;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搭设方案或措施,临时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含总平面布置图);④建设工程安全措施费用支付凭证(安全措施费专项账户),施工单位办理建筑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单复印件。
如项目急于建设,在项目取得土地批准书及施工图图审后,依项目业主之申请及其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负责和在一定期限内补齐相关审批手续的承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予以先行介入。
14、根据新《消防法》规定,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业主提供的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书办理施工许可证,根据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办理房屋登记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前,还应同时办理环保设施建审意见、气象防雷审核等。
15、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凭①图审备案;②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③工程报建表;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及中标备案;⑤工程质量监督手续;⑥安全申报手续;⑦工程监理合同、现场监理部管理人员备案手续、监理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复印件(原件核对);⑧工程施工合同(县外施工企业应注明“按**县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承包人在**县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工商税务登记交纳相关税费”)、项目部管理人员备案手续、施工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原件核对);⑨县外施工企业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⑩根据侯政办[2010]89号文,总投资100万元以上招标项目实行项目部、监理部人员押证制度,
第三篇:策意见的通知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意见的通知
【发文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文号】榕政综〔2010〕180号
【发文时间】2010-9-1
【正文】
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意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发改委拟制的《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一日
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意见
(二0一0年八月)
为促进我市省级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系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有关精神,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突出资源优势,凸显特色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探索解决我市“三农”问题和城乡结构矛盾的途径,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带动,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建成一批“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
二、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设施便利、人口聚集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等标准和要求,省里确定我市闽侯县荆溪镇和青口镇、福清市龙田镇等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和配套保障政策基本形成。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并向相邻地带的农村延伸;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初步建立,市场发育比较健全;小城镇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定位明确。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注重发挥优势和突出特色,处理好生产、生活、休闲、交通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功能定位,培育发展商贸服务型、工业主导型等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经济强镇。
(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和就业、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构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体。
(三)保障一体,提升水平。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点,加快建立适应小城镇特点的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保障有效、到位,切实提升小城镇居民各类保障水平。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保试点镇建设资金自求平衡。
(五)市、县(市)结合,以县(市)为主。成立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另文下发),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推进和检查落实工作。试点镇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是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尽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
四、政策措施
(一)规划方面。
1、明确规划工作职责。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修编试点镇总体规划,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论证后,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由试点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审查论证后,由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2、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试点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根据打造宜居城市综合体的目标,统筹考虑试点镇在县(市)域产业发展、功能配置、城镇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修编试点镇总体规划,确定发展定位
和目标,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进一步优化试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试点镇总体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效衔接。专项规划:加快开展试点镇专项规划编制,结合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和适度超前的前提下,做好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必须服从总体规划的统一要求。详细规划:积极开展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对城镇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线、重要交叉口、滨水地段、商贸街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地区,可结合详细规划开展城市设计。
(二)财税方面。
1、参照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机构和权限,进一步健全试点镇财政管理机构,赋予试点镇充分的财政支配权,完善试点镇财税管理体制,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2010年~2015年试点镇新增地方级财政收入全部留在当地。
2、企业在试点镇从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以及新入驻试点镇的大型商贸企业、金融保险企业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除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外,试点镇所在县(市)应研究出台进一步的优惠政策。
(三)土地方面。
1、鼓励试点镇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应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全市范围内有偿调剂。城镇建设用地出让获得收益的市、县(市)部分,返回试点镇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加强试点镇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镇所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试点镇周边的农村宅基地和土地类别的调查摸底工作。除宅基地之外,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四)基础设施投资方面。
1、试点镇所在县(市)要把有限的城市建设资金向试点镇基础设施倾斜,加大对试点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通过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
2、试点镇建设用地的出让金,除按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必须保证的支出外,全额用于试点镇的发展,并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垃圾处理费等税费,全部用于试点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3、列入试点镇规划的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防洪排涝、公交场站、教育、医疗和计生服务站、文体场馆、公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要列为各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投向试点镇的资金应集中使用,重点向列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
4、鼓励试点镇通过BOT、BT等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试点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五)房地产方面。
1、鼓励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设宜居城市综合体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房地产成片综合开发。对开发建设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2、试点镇住房建设实行统筹规划,规划区范围内一律停止办理个人建房审批手续。试点镇周边的农村住宅,应加快向试点镇集中建设。对土地整治安置房建设,应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3、适当增加试点镇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指标。对试点镇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上应优先保证。试点镇先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保障试点镇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
4、鼓励支持试点镇商品住房消费。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对个人购买试点镇普通自住房的,所缴交契税给予购房款总额适当比例的财政补贴,并免收存量普通商品住房交易手续费。
5、加快试点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将试点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纳入所在县(市)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划范围,享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同等优惠政策。
6、鼓励试点镇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试点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予以优先安排,统筹使用国家、省用于补助廉租住房建设与租金补贴的资金。
(六)户籍和就业方面。
1、放宽试点镇入户条件。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凡居住在试点镇建成区内,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收入来源的人员以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报城镇居民户口。对购买试点镇商品住房的购房户,可以家庭为单位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2、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对试点镇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制度,凡登记在册的试点镇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就医、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3、将试点镇纳入我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范围。选择在试点镇就业的农民,按照本人意愿,其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既可以继续保留,也可有偿退还或转让。
4、实施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积极发动机关、企事业、社区等单位干部和职工结对帮扶、政府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帮助部分就业困难的试点镇失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确保试点镇失地农民共享我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的成果。
(七)金融方面。
1、鼓励金融机构向试点镇延伸分支机构,完善金融服务。鼓励试点镇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
2、鼓励金融机构在试点镇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大对试点镇基础设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和自住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试点镇房地产开发项目。
3、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
4、做好与惠农、惠民政策相关的配套金融服务工作。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信用社区、信用村镇建设,通过个人信用评估,为试点镇居民创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
(八)管理服务方面。
1、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建设机制、投融资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和专项政策。
2、积极探索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赋予试点镇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
3、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符合试点镇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项目,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加强指导,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特事特办,为项目的生成、落地、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实现试点镇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确保试点镇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出成效。
4、市直有关部门应主动配合试点镇所在县(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试点镇项目招商推介工作,通过共同努力,促进项目及时落地。
5、建立试点镇建设管理绩效考评机制。试点镇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绩效考评范围,考评结果作为我市扶持试点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福州市示范性小城镇建设比照上述政策意见执行。
附件: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职责分工
附件
福州市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职责分工
市发改委:负责试点镇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调整和对接工作,研究制订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政策意见。
市建委:负责试点镇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推进和统筹协调,指导试点镇建设管理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试点镇户籍管理制度的研究,加大改革力度,促进人员有序流动。
市监察局、市效能办:负责对试点镇开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效能督查。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县(市)人民政府制定更加优惠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加大对试点镇的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试点镇拥有充分的财政支配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试点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试点镇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指导、检查,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市规划局:负责规划指导和管理,制定推动试点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审查论证试点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对试点镇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推进试点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负责研究制定信贷支持的具体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试点镇的金融服务。
福清市、闽侯县政府:负责试点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和专项政策,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机构,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全面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文号】榕政办〔2010〕175号 【发文时间】2010-9-9 【正文】
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
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一次性塑料餐盒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2010年第42号公告)、《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2号)和《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卫法监函〔2010〕79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2010年第42号公告)、《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2号)和《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卫法监函〔2010〕79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包括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行为,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督促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任务
(一)严查生产环节。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环节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质监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获证企业不能保持必备生产条件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要求的,以及日常执法检查、群众举报等发现的无证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二)严查销售环节。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销售商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销售未获得生产许可证、未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标注QS标志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部门通报,对销售环节中经销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从业户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三)严查餐饮服务环节。严查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采购一次性塑料餐盒索证索票要求落实是否到位。对采购、使用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查处,责令其停止使用并销毁(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四)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督促企业改进管理,强化企业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单位:市经委、市食安办〔市商贸局〕)。
三、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自2010年9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集中查处阶段(9月)
市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深入扎实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和集中配餐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要追查其来源与流向,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联合查处。
(二)总结阶段(10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0月20日前向市食安办报送总结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逐级落实整治任务和监管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全面检查,严格执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惩罚机制和举措,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行为。
(三)广泛动员,加强监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动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监督力量,依法公布投诉举报受理方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并及时反馈。
(四)强化宣传,形成声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报道,形成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及时依法曝光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企业名单,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专项整治的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第五篇: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榕政办〔2010〕113号
【颁布时间】2010-7-13
【实施时间】2010-7-13
【正文】
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榕政办〔2010〕1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0年七月十三日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福州市行政处罚行为,保障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是集网上行政处罚、网上查询投诉和网上执法监察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规范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公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处罚结果和执法人员资格等有关信息,对行政处罚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行政处罚行为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预防行政处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第三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福州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和管理。福州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市效能办开展工作。
第四条 市效能办、市法制办、市数字办应当分别履行如下职责:
(一)市效能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对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调查处理网上行政处罚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涉及党政纪处分的移送市纪委、监察局处理;
(二)市法制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项目及自由裁量标准的审核工作;
(三)市数字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技术管理和维护。
第五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由“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两部分组成。
第六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依托“中国福州”门户网站()构建,在互联网上运行,是福州市行政执法部门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行政处罚结果、执法人员资格查询及投诉服务的技术平台。
第七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依托VPN网运行,是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处罚事项和监督监察部门进行执法监察的技术平台。
第二章 网上行政处罚
第八条 除涉密项目外,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必须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上办理。
第九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流程一律从案源登记开始。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巡查发现、群众投诉、媒体报道、上级交办或部门转办等渠道获取的案源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录入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的案源登记模块。
第十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对录入的案源进行初查,并根据初查情况,依法依规决定是否受理和立案,不予受理和不予立案的,必须在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如实说明理由或原因。
第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当场处罚,并在1个工作日内将案件基本情况和处罚决定如实录入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
第十二条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按照网上行政处罚流程运行,及时、准确、详细填写相关信息,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依法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变更处罚标准的,应当在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如实说明理由或原因。
第十四条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委或福建省颁发的行政执法证。
第十五条 案源初查、立案登记、调查取证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第十六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执法实践,及时更新、优化处罚标准,经市法制办审核后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公布。第十七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处罚工作的新变化,结合实际依法简化、优化行政处罚流程。
第十八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结果全部自动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公布。
第三章 网上执法监察
第十九条 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和驻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纪检组、监察室对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过程实时监察。
第二十条 网上行政执法监察实行两级监察。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对本部门的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过程实时监察,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负责对全部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工作进行监督监察。
第二十一条 网上行政执法监察重点是对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群众投诉等异常情况进行监督监察。
第二十二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处罚过程中出现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异常情况,执法监察系统会自动亮黄灯提醒,对不予受理、不予立案的理由和原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疑义的,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应当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第二十三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处罚过程中出现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和群众投诉等异常情况的,执法监察系统会自动亮红灯提醒,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应当及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理由和原因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跟踪调查。
第二十四条 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责令说明理由、网上督办、调阅案卷、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
第二十五条 网上行政处罚执法监察主要采取网上督办、调阅案卷、现场调查、回访行政相对人等形式。
第二十六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和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的监督监察。
第四章 系统维护
第二十七条 本系统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及时了解网络安全状况,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第二十八条 当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系统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通知市数字办并协助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系统中从事下列活动:
(一)拷贝、使用非工作用的游戏软件等;
(二)制作、复制、传播非法信息;
(三)非法入侵网上行政处罚系统,窃取信息资源;
(四)擅自对网上行政处罚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复制;
(五)未经授权查阅他人工作信息;
(六)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行政处罚操作和发送消息;
(七)从事其它危害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条 所有用户必须更改用户账号的初始密码,所设密码必须含英文和数字并定期修改。因密码遗失造成信息和系统安全问题的,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一)通过巡查发现、群众投诉、媒体报道、上级交办或部门转办等渠道获取的案源,未及时或没有在网上处罚系统中录入登记,故意逃避监督的;
(二)无正当理由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等违法违规情形,经查实系故意或经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
(三)对群众投诉不及时受理并认真回复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干扰、阻碍监察监督人员调查的;
(七)不遵守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的;
(八)其它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违法违规的性质、情节、后果,分别采取如下方式追究相应责任: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效能告诫;
(三)离岗培训;
(四)调离工作岗位,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五)党政纪处分;
(六)扣除相关部门绩效评估相应分值;
(七)过错责任人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福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