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

时间:2019-05-14 10: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

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

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

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它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由于采购业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强调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就此,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阜康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蒋新杰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该环节的主要风

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它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

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由于采购业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强调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就此,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存货)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物流”管控。在企业早期的资产管理实践中,如何保障货币性资产的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从如何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鉴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为促进实现资产管理目标,资产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加强各项资产管控,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无论是新企业或是存续企业,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或已经制定了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严格的制度管理各项资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比如,对存货通常可以从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出库、盘点和处置等环节进行梳理。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通过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是企业强化资产管理的关键步骤。这些薄弱环节若不引起重视并加以及时改进,通常引发资产流失或运行风险,或者企业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在全面梳理资产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之后,企业应当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一些企业由于“实物流”管控不严,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属于制度不健全,而是制度一大堆,手册到处有,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是两回事。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到头来是企业自身遭受损失。在激列的竞争时代,企业只有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发挥效能,才能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下列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的程序。

图1:生产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 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某几个环节。

图2: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比如,仓储式超市货架里摆放的商品就是超市的存货,商品仓储与销售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

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让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生产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等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无论是何种企业,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销售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第三篇:第九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九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节 采购业务的范围及控制目的

采购业务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

控制目的:控制采购流程的风险,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第二节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九大重要环节)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二)请购

(三)选择供应商

(四)确定采购价格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六)管理供应过程

(七)验收(退货)

(八)付款

(九)会计控制

第三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指引主要对上述各环节(即流程)的风险管控。

企业实际上也应关注物资供应的战略管控。

此严格来讲属于发展战略的问题

不少企业都存在材料供应的危机

--中国钢企在铁矿石的供应战略就出现过严重失误。

--如石油天然气企业、阿胶生产企业等。

山东阿胶造假调查:原料短缺传统行业面临消亡

近期媒体曝光山东等地生产的阿胶不少用牛皮等下脚料熬制,非法从业者因驴皮 昂贵而选择其他伪劣原料,从中赚取暴利。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山东母驴存栏量约在4万头左右,而全国毛驴存栏量可能也 仅在300万-400万头之间,整个行业无“皮”下锅的窘态可见一斑。

正规原料短缺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原材料采购风险加大,大量需要驴皮的这个传统中药 行业面临消亡危局。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主要风险:

1、需求计划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

2、无需求和采购计划(预算),缺乏计划指导。控制措施:

1、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需求部门,应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预算)。

2、采购供应部门据发展目标和企业年、月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 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3、采购计划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第四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二)

(二)请购

主要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缺乏采购申请制度;

2、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控制措施:

1、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 ;

2、严控脱离计划的请购;

3、严控超预算或越权的请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 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4、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5、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第五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三)

(三)选择供应商 主要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控制措施: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 供应商清单。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2、在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 保证协议。

3、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定期考核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并报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采购方式:协议采购;紧急采购;独家专利采购;市场采购、续订、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

招标采购为遵照国家招标法律法规的采购方式。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物资采购采用招标采购方式,ZGS集团公司规定低于此限额时,按国家和集团公司规定执行。50-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物资一般采用邀请招标,也可采用公开招标。具备 公开招标条件的100万以上(含100万元)的物资,应公开招标。

询比价采购为比质比价、择优选厂的采购方式,对于一般的设备、材料、化工设备及材料采用这种方式。采购尽职调查与产品验收问题

2003年5月,重庆某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临时决定从国外引进两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 生产设备。

经一客户单位推荐和联系,企业派出有关负责人出国实地“考察”,后迅速与国外某成套设备公司签订了 采购合同,并一次性支付了设备款。

同年6月初,两台设备运达并立即投入生产。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多次出现机械故障,生产的产品也 不达标。后经专家鉴定,这两台设备第国外淘汰多年的旧机器,供货商仅仅更换了一些零部件、重新涂抹了油漆就将其出售了该企业,其实际 价值不及售价的十分之一。

第六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四)

(四)确定采购价格 主要风险:

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 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控制措施:

1、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 确定采购价格。

——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

2、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 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北京燕山石化原采购组长受贿获刑15年

燕山石化物资装备中心原采购(主要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组长张鹏因犯受贿罪获刑15年。反贪人员查明,从 2003年起,张鹏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370万余元,最高一次索要100万元。甚至坐飞机去浙江舟山拿回扣。

据了解,张鹏在询价和定价上有绝对发言权,基本上要经过他签字才能进入审批程序,供应商都巴不得和 他搞好关系。这也为他利用职务索贿提供了便利。

检察官披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张鹏将所有财产转移到他妻子名下。2005年,他与妻子秘密离婚,并随 身揣着离婚证。他扛下所有罪过,并坚持表示前妻并不知情。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主要风险:

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 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控制措施:

1、应引入竞争制度,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

2、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 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3、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虚假购销合同问题

原北京某市政工程公司水电工程处主任沈某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空白合同和空白商业零售发票,伪造 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虚构从某电线公司购买382万元电力电缆的事实,并指令保管员填写虚假的材料入库验收单。

第七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五)

(六)管理供应过程 主要风险:

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 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控制措施:

1、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 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

2、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 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

3、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

4、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主要风险:

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品种、质量、规格差异、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控制措施:

1、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 入库。

2、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 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 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 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3、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第八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六)

(八)付款 主要风险:

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

2、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如销售发票等)、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

3、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4、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主要风险:

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 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 录核对一致。

2、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 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第九节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1)及时分析、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惩戒违规与失职行为,优化采购流程。

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

2)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

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企业规模逐步的扩大,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内容细节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和风险一起存在的是机遇,对于各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说,建立合理且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尤为重要,既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预警的作用,也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财务运用,还能影响企业长久发展,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企业是社会企业的一个独立经济体,能够进行安全的运营管理也和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息息相关,在企业发展中如遇到问题,我们要积极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体系是各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实现节约成本能够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原本定位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与监理会和企业的管理层,还有企业的全部成员,为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和管理的科学合法性,是在能够保证企业整体日常正常运营的管理规范的同时,所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安全的汇报,和其他信息的健全性,确保这些问题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帮助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指,实际的经营情况的绩效方式与预期的收益出现偏差,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后果和损失,财务的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集中体现,存在所有企业当中,也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共存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风险的研究,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并加以完善,促进企业在财务风险的运营中,正确的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联系

就企业本身而言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差异性并不大,两者的管理是一个交叉体系,内部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是互相辅助的,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不断的加以完善,能够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炔靠刂撇恢厥印⒉唤∪?

当前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不注重企业内部控制来管理财务风险,并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机制和环节的相关内容,有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并没有有效的起到作用,没真正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样对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发挥造成了影响。

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也是重要问题,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但是不完善、不健全,缺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较好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内部控制不能根据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对企业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也是不健全的原因。

(二)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不一致,部门监管不当

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分开的,财务管理往往是一个个体,做决策时并不经过内部控制管理的审核就擅自决定,造成实际账目与账面账务不符,因此,带给企业损失,财务的风险管理是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缺少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很难进行风险管理,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活动无法很好的衔接起来,管理层很难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不能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正确的决策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扰。

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只偏重企业的资产,对各项业务的开发不重视,即使财务本身和管理服务相结合,也很难把财务管理和企业的整体服务挂钩,所以,我们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障财务的风险管理,将企业的财务部门增加到企业内部活动的讨论中,促进监管职能和服务的有效发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实行起来有成效。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保障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要用先进的理念再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将计划和整体相融合,加强内部管理的执行力度,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首先做好预算,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和财务分析,使得节约成本,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违规、作弊行为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追责到个人,奖惩制度明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组织结构,让各部门工作有效衔接,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实施。

(二)加强培养管理人员的科学风险意识

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尤为重要,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者也应充分的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内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以国家法令为基础内容,制定相应的财务控制机制,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在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整理以及情况汇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以来应对所要面临的问题变化。提升执行人的风险预知能力,能够制定有效且完整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来面对可能的风险,对财务部门有效的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的内部运行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实效性,大大的减少内部工作的失误发生几率。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感知和防御机制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应该加强风险的预警机制,建立完整的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建立完整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结果的指标体系,使得能够反映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多方位,多角度的抵御风险问题的能力,分时间段的展开分析,运用历史数据,对其展开深度的反复分析,确保整个分析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开展的,要不断的进行防御机制的完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不仅仅是通过融资方案设计,还需与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磋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让企业之间能够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方法,一旦出现风险,能够使损失降至最低。

(四)加强财务部门的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发展步伐,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素质,企业离不开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部门更是应该重视,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使其明白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能够培养出一支全面实力强的综合性财务管理队伍。增强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检查力度,结合当前环境的各种特殊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方向进行预算,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和大环境的整体变化,使得管理体系更加多层次化、多元化与系统化,让每一项工作都有证据可以遵循,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对于集团性企业的内部控制

对于集团性企业,每个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企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同,要以企业本身情况来制定和设置企业结构,使各部门能协调合作。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也相对较多,每个分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不尽相同,向上级公司和总公司汇报的情况也不一定一致,这就让职业素养不高的不法之徒有可趁之机,进行造假,所以,集团性企业的财务可以进行集中管理,然后经由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和财务的安全和提高由有效的资源利用,集团性企业的账目支出,还有集团性企业的财政管理程序,非常多而且相对比较复杂,用内部控制的办法,对集团内的资金支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预算,准确化,精细化的资金预算,增强资金预算在工作计划中的成本节约。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管机制,要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分离,还要完善内部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发现不和公司规定的违法乱纪的情况,要对其本人和部门管理人员进行相对应的严肃处理,同时,建立自己本企业的独立审计部门,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文章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实际问题,很多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得应用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这些问题,企业不应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者在运行中的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的风险管理合二为一,有效融合和衔接,将?L险意识应用到企业的每个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建立企业内部真实可行的管理控制制度,这样既能更好的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也能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也能在同企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周爱妹.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8(03).[2]叶丽娜.内部控制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6(11).[3]马洪慧.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1).(作者单位:刘敏,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欧慧,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五篇:自动化控制在油田应用

安控SCADA系统系统在新疆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一、系统概述

新疆油田公司的某个作业区需建设油田生产的自动化SCADA系统,系统规模包括300套抽油机控制器、20套三相计量控制器和15套水源井控制器。根据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整个系统需要建立前线中心控制室并预留今后建设的基地控制室,通过Internet可以远程实时查询生产数据。系统建设完成后,前线控制室可实现无人值守,操作人员可以在基地中心控制室对油田的生产进行监控和管理。

二、技术难点

* 控制点分散。井口散布于油区各点,井口间的距离较大。配注计量站、水源井分布其间。最远控制端离中心控制室50Km左右。

自然环境恶劣。陆梁油田现场,冬天寒冷风大,环境温度最低可至零下40℃,夏天干燥炎热,油井现场设备内部温度可高达80℃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很大。

* 通讯环境差。其次,陆梁油田处于丘陵地区,地势变化尽管不算陡峭,但并不能完全实现点对点的可视通信。所以要求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信道能否真正畅通,确保SCADA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 控制复杂。抽油井及水源井实现远程起停、配注计量站实现自动排序计量。系统接口复杂。与另一套自动化SCADA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与联合站DCS以OPC方式实现连接。

* 系统安全性要求极高。油田是生产性企业,安全生产是首先必须保证的。所以,对油田自动化SCADA系统也提出了极高安全性的要求。

三、解决方案

针对该生产区的实际工艺情况、时间工作环境情况,经综合考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ECHO SCADA 5000。

ECHO SCADA 5000系统已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内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独立节点,完成独立的任务。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出问题,不会影响其他机器的工作,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ECHO SCADA 5000以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实现网络数据共享,保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实时数据同步。本次SCADA系统需要监控采集的量包括:

井口控制器。油温、油压、负荷、位移、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电量参数、抽油机起停状态、盘根漏油检测、控制器门开关检测。

三相计量控制器。进站油温、出站油温、管线油压、计量液位高度、含水率、上下液位状态、可燃气体浓度、水套炉液位、水套炉温度、水套炉间可燃气体浓度、大小火状态、各种阀状态等。

水源井控制器。压力、温度、流量、液位、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电量参数、电机起停状态、水源井工作状态等。

1、使用产品

* ECHO 5309抽油机控制器由主控制器、电台、电台电源、避雷器、电源开关、接地汇流条及保护箱等组成。保护箱分为防雨遮阳罩、仪器箱两部分,为单箱体、单开门结构。保护箱可起到防雨、防晒、防尘的作用。

* 计量配水站中包含18x6(I)型计量配水站、18x6(II)型计量配水站和多通阀实验站,根据不同形式的计量站,配置不同的远程终端RTU设备ECHO 5401系列自动计量控制器。ECHO 5401系列自动计量控制器是为适应油田自动化的需要专门设计生产的,它不仅具有精确的计量程序、优良的通信能力和大容量的存储器,而且具有性能稳定、安装方便、质量可靠、实现无人值守等多种优点,特别适用于油田恶劣的环境。

*ECHO5501水源井控制器是我公司针对油田水源井控制而生产的远程控制终端(RTU),它采用了先进的工业级产品作为控制器,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应用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控制器既可独立工作,也可方便地联入控制网络实现远程遥测,形成SCADA系统。

* ECHO SCADA 5000 组态软件。系统可实现灵活组态,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接入。在实现系统要求功能的基础上,用户也可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二次开发。

* 数传电台。MDS 2710设计用于点到多点的情况,系统数据遥测/SCADA和自动分发、油田自动化、水和污水数据遥测/SCADA以及联机事务处理应用。MDS 2710收发信机具有很强的干扰处理能力,因面能扩展数据发送范围并加强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数传电台

2、通讯模式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中心控制室网络均采用以网络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形结构。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网络所有设备均有冗余。

3、系统功能

* 井口RPC。抽油机的自动启停控制、空抽控制、负荷超限控制等;示功图的采集和现场在线显示;采集电机工作的三相电流和电压,采集和显示电流图;现场控制抽油机的启停,现场设定控制参数;远程遥控抽油机的启停,远程设定控制参数;油压、套压、回压、油温的监测;根据现场情况的不同,还应考虑控制器的防护、防盗功能。

* 计量站RTU。适用油田计量配水站的自动化系统,可以管理从12井到18井式的计量配水站并预留有15%的余量;能对油田计量站的全部生产数据,包括计量间、配水间、水套炉间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自动倒井,油气自动计量;实现液位、压力越限的自动保护;实时监测集油管汇的压力温度;实现计量间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功能;含水检测;具备自动及仪表控制箱内就地电动倒井功能;计量控制器可储存1天以上的采集数据;水套炉出油温度、水套炉低液位报警、水箱低液位报警、水套炉灭火报警控制等;具有看门狗功能,当系统由于意外情况造成死机时,能够自行启动,无需维护人员现场启动。

* 水源井RTU。主控制器为ECHO5501的核心,它采集来自接线箱的各类信号;接线箱用于现场接线、信号调理和输入、输出转接;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电压、电流信号为AI信号,启动箱和三通阀状态为DI信号,启动箱和三通阀控制信号为DO信号;主控制器的COM2口可与手操器笔记本电脑连接完成控制器参数的读写。

* 中控室SCADA。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系统与现场设备的数据通信;远程仿真程序实现抽油机根据设定的工作点实现自动控制,监测需要的生产数据,小键盘远程遥控操作,遥控抽油机的启停,在线采集示功图;多种报警级别,按物理位置或类型查询报警信息、多媒体技术报警、在线打印报警信息、存储报警历史信息;井口、计量站数量可任意增减,无数量限制;自动排序选井模块完成油井井号的选择及决定单井的计量时间。实现油井油、气、水三相自动计量并存储计量结果。

*中控室DMS。将统计分析或查询的结果进行输出,包括打印机输出、文件输出等。文件输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的文件格式,如文本格式、HTML格式、Microsoft EXCEL格式等;统计图输出:针对各种统计分析结果,除生成相应的报表外,根据需要还可生成相应的曲线图、饼图、直方图等。* 中控室WEB。发布系统向用户主要提供了四大方面的数据:各实体动态数据、油井功图数据、日志信息、日报表,及相应的定制打印输出、打印预览功能。

4、应用效果评估

ECHO SCADA 5000系统的投入运行,达到了加强油田生产管理、节省操作员工、减小劳动强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沙漠油田一般都具有远离居住区,后勤保障困难的特点,实施油田自动化,不但可以达到以上目的,在油田开发和管理的模式上也是一种创新。

下载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内部控制在采购业务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04-2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144164[合集5篇]

    2010-04-2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144164.txt一个人 一盒烟 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 一瓶酒 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 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

    【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

    【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

    4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1课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1、企业大宗采购确定采购价格应当采用的方式是(招投标方式)。 2、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方式是(直接购买)。 4、企业跟踪物资采购......

    企业内部材料采购管理办法

    企业内部材料采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采购业务,制定询价、议价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公司各项物料供应,加强公司物料采购的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企业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大全

    企业内部采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物资采购业务,制定询价、议价流程,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确保公司各项物资供应,加强公司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 防范业务外包风险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通......

    智能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现代工业系统的特点与智能控制的形成 智能控制形成的工业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特别是复杂工业生......

    模糊控制在汽车上的应用

    模糊控制在汽车上的应用 模糊控制在家电上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又常常听说汽车上也有应用,一些网友来信询问,什么是模糊控制?汽车上为什么要使用模糊控制技术? 简单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