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

时间:2019-05-14 10: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

第一篇: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

韶 关 学 院 文 件 韶学院„2011‟164号

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

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大力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和素质能力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全日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劳动成果,按一定程序经学校评定后获得的学分。

第二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范围与计算方法

第三条 学生以韶关学院学生身份申报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立项并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第一完成人分别计8、6、4、2学分,其他完成人分别计4、3、2、1学分;对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项目,结项成果鉴定优秀或获 奖的,所有项目完成人分别增计4、3、2、1学分。

第四条 学生以韶关学院为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或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按《韶关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韶学院„2011‟81号附件4)规定的级别计分,T级计20学分、A级计10学分、B级计8学分、C级计6学分、D级计4学分、E级计2学分。对于合作完成的论文,韶关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第一作者按100%计,其他作者均按50%计;韶关学院为第二署名单位的,第一作者按60%计,其他作者均按30%计。其余不计分。

第五条 学生以有效形式注明为韶关学院成果所公开出版的学术性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不含教材、教辅、科普类读物、重印的著作)等,按每万字计1学分进行计算。对于第一作者或第一主编,按100%计;第二作者或第二主编,按80%计;第三作者或第三主编,按60%计;副主编,按50%计。对于参编(著)者,以全书正式出版、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根据有效的证明材料,按实际执笔编(著)的字数计算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著)者,不重复计算,只计最高学分。

第六条 学生成功申请发明专利(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商标)、外观设计专利者,不分排名前后,每人每项分别计3、2、1学分;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商标)、外观设计专利者,不分排名前后,每人每项分别计6、4、2学分。成功申请与授权,二者不重复计算,只计最高学分。

第七条 学生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参加学科竞赛、素质能力竞赛、文化艺术展演,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8、6、4学分,成功参赛者及其他奖项获得者计1.5学分;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学分,成功参赛者及其他奖项获得者计1学分;获市厅级或校际(区域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5、2、1.5学分,成功参赛者及其他奖项获得者计0.5学分;获校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2、1.5、1学分,成功参赛者及其他奖项获得者计0.5学分。同一项目参加不同级别竞赛获奖的,按最高学分计算。

第八条 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获前八名者,可获相应的学分,计算方法如下: 国家级:8×(1/N)省级:5×(1/N)

市厅级或校际(区域性):3×(1/N)校级(校运会):2×(1/N)其中第一名N=1,第二名N=2,第三名N=3,依次类推(N≤8)。其余正式参赛者,按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或校际(区域性)分别计1.5、1、0.5学分。

第九条 学生通过各类技能考核,并获得相关证书。非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计2学分,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计1学分;外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外语八级考试(例如:专业英语八级考试)计2学分,通过专业外语四级考试(例如: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计1学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计2学分。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获高级证书(二级以上)者计2学分,中级(三级)证书者计1学分。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高级证书者计3学分,获中级证书者计2学分。参加其他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证书的,计 1学分。

认定技能考核类学分累计最高不得超过3学分。第十条 学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达到进入复试A、B、C类考生基本要求分数线者,分别计3、2.5、2学分。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含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含市、厅、局级)表彰者,分别计3、2、1学分。其中未受到表彰,可以向二级学院提交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总结),或者参加二级学院认可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表现良好,经认定成绩优秀者计0.5学分,最多计2次共1学分。学生参加5次及以上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计1个学分,不足5次不计学分。

认定社会实践类学分累计最高不得超过3 学分。第十二条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含市、厅、局级)奖励者,分别计3、2、1学分。以学校社团名义举办的各种学术文化社团活动,包括读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 比赛、网页制作、讲课比赛、辩论赛、书画大赛等,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1、0.8、0.5学分。学生参加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团(例如:读书会、数学建模协会、电子协会等)两年以上(含两年),经协会承办单位认定,计1学分。

认定社团活动类学分累计最高不得超过3学分。第十三条 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含市、厅、局级)表彰者,分别计3、2、1学分。

第十四条 学生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议并有学术论文交流,计1.5学分;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并有学术论文交流,计1学分;参加地区性学术研讨会议并有学术论文交流,计0.5学分;参加5次由学校或二级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计1学分,不足5次不计学分。

认定学术活动类学分累计最高不得超过2学分。第十五条 每项每次创新实践学分的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则,保留一位小数。

第三章 创新实践学分的管理

第十六条 学校和二级学院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按课程进行管理,由承办单位制定活动标准或管理办法,并指定项目负责人。

第十七条 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程序:

(一)申报

每年三月和九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交所在二级学院审查。

(二)审核与确认

根据创新实践学分认定项目的性质、主管(办)单位、承办单位,由教务处会同科研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等相关单位,确定授权学分认定单位。同时,二级学院将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申报材料整理后,统一报教务处复审。

(三)公示与记载

学生所获创新实践学分和成绩等相关情况进行统一公示(张贴或网上公布)。公示无异议后,将学生所得的创新实践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第十八条 创新实践学分成绩在成绩登记表上,均登记为良好。

第十九条 对弄虚作假获得创新实践学分者,取消相应创新实践学分,并按课程考核作弊处理。

第二十条 创新实践学分超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修读标准者,超过部分的创新实践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所在二级学院审查,教务处复审,可以最多替代二门选修课程学分。

第二十一条 凡创新实践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者,学校将授予“韶关学院创新实践优秀学生”称号。

第二十二条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了解、追踪自己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获得情况,如有错漏,应及时报告或查问,追溯期以一年为限。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创新实践类型与项目,由教务处参照本文件相关学分计算办法给予认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本科生,专科生如需认定创新实践学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从2011级学生开始试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主题词:教学

创新实践学分

办法

主送:校领导,学校各部门、直属单位、二级学院

韶关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1年10月18日印发

(电子发文,书面印10份)

第二篇: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配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的实施,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指经学校或学生所在院(系)认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课外学科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各种校内外学科、科技竞赛与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三条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按本细则有关规定经认定后获得的学分。

第四条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需获得 6 个(专升本插班生减半)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方能毕业。

第五条 6 个课外创新实践学分中,2个学分可通过参加由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4个学分可通过参加学生所在院(系)组织或认可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

第二章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第六条 学校认可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

(一)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每项计6学分;成功申请发明专利,每项计4学分;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4学分;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2学分。多人参与的上述专利,第二、第三人学分减半,第四人起不计算学分。

(二)专业性论文或作品在正式科技或本学科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计2学分;在上述类型的核心或权威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计6学分。

(三)创新基金项目

获学校学生创新基金立项的课题组前三名主要成员,每人计1学分;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组成员,每人计2学分。立项申请通过学院审批并推向学校的加0.5学分。

(四)学科及科技竞赛

1.参加校级学科、科技竞赛(如CAD竞赛、测量竟赛等),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计1学分;获得三等奖(含)以上,计2学分;获优秀毕业论文奖,计2学分;参加校级(包括校级以上)并上交合格作品加0.2学分,经审批并被推向上级(如学校等)加0.5学分。

2.参加省级学科、科技竞赛,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或获成功参赛奖,计1学分;获得优秀奖、三等奖,计3学分;获得二等奖(含)以上,计4学分;

3.参加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或获成功参赛奖,计2学分;获得优秀奖和三等奖,计4学分;获得二等奖(含)以上,计6学分;

4.参加全省性、全国性学科与科技竞赛,按获奖等级参照第1、2点计学分(如节能减排、挑战杯等)。

5、参加院级学科、科技竞赛(综合知识竞赛等),初赛加0.2学分,复赛0.5学分,决赛入围0.7学分,三等奖0.8学分,二等奖1学分,一等奖1.5学分。(注:没有复赛的比赛,决赛加分为0.5学分)

(五)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国家、省(部)、学校(含厅、局级)表彰者,分别计6、4、2学分;虽未受到表彰,但实践过程表现良好,向院(系)提交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活动组织单位认定成绩优秀者,计1学分。参加社会实践并上交合格的调研报告加0.2学分(如寒假科技入户,暑期三下乡、团建创新等)。

第七条 由院(系)认可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标准,由院(系)制定,并经过学 校审批后公布实施。

(一)参与教师科研,帮忙制作课题申报材料,科研实验的操作,数据的采集直至结题者可得1分学分。

(二)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如CAD软件、PS软件、3D MAX软件,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审核员、测量员、检测员、驾驶员、会计员等,得任一证书,可得1学分。

(三)获院系级专业创新实践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者分别可得1、0.8、0.5。凡参加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而未获奖者,均可计0.3学分。

(四)成功创业者可得2学分。

(五)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志愿者服务或义工服务者(需出示相关单位的证明),一次得0.2分。

(六)从事社会工作或学生工作(参加社区助理、志愿者活动,承担党、团、学生会组织及社团工作的班、团支部及以上学生干部、勤工助学,担任助研、助导、助管工作等)任职期满可得1学分。

第三章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的实施原则

第八条 学校和院(系)组织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课程进行管理。由主办单位制定活动大纲或管理办法,指定负责教师,在公布活动结果或成绩后两周内,由学生所在院(系)按相应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

第九条 学生自行开展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达到学校或院(系)认可的学分标准,由学生本人在获得相关证明材料1个月(寒、暑假除外)内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学生所在院(系)原则上应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当学期,根据学校或院(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创新实践学分,并做好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证明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十条 同类、同项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多次活动和奖励,获得的学分不累加,按最高学分计1次。

第十一条

学生取得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记入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环节成绩栏。超出6学分的,超出部分可以记载,但不能冲抵课程和其它环节学分。

第十二条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各院(系)每学期都必须将“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开课计划”中。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后,由成绩管理人员按学分认定学期和认定学分数记入创新实践环节。学校和院(系)认定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成绩均记为良好。

第十三条

学生在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申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该学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并按课程考核作弊处理。

第十四条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了解、追踪自己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可和获得情况,如有错漏,应及时申请或查问,追溯期以一年为限。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关于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城市建设学院 二○○九年九月

第三篇:大数据学院创新学分实施总则

[键入文字]

大数据学院创新学分总则

第一条 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体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取得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一定量的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第二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堂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习环节获得学分外,还必须取得6个以上(含6个)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其中创新类学分不得低于4个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条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成立时累计学分未修满6学分者,将已获学分按照2+4拆分开,并且在本次统计后分数统一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

创新类学分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及科技竞赛活动,参与或主持完成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发明专利,参加开放实验室活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听取或主讲学术讲座等获得的学分。素质拓展学分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文化竞赛活动,听取或主讲文化讲座,发表文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各类技能资格证书等获得的学分。(中北大学生本科生)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鄂民院教发[2011]14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是进一步优化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结合学校实际,为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经学校认定后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

创新学分是本科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在一至七学期(五年制在一至九学期)取得8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

第二章 学分构成

第四条

创新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

(一)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科技活动获奖、主持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论著)、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二)技能学分是指参加学科竞赛、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等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获得各类初级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三)实践学分是指参加各类社会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并受到校级及其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第三章 认定方式、范围及分值

第五条

在校学习期间,多次参加同一项目所取得的创新学分可累计,但累计不得超过6学分;一次性取得学分超6学分的,以单次取得的学分计。

第六条

活动规定必须由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团队成员均按相应分值记;非必须但有负责人牵头完成的项目,则按比例计算学分;排序第1人记相应分值的80%,排序2到4人记相应分值的50%,其他成员不记分。

第七条

科研学分认定范围及分值。

(一)专利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者,可分别计7、5、3分。

(二)科研获奖。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成果奖者,计10学分;获得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以及参与奖者,分别计8、6、4、2学分;获校(地厅)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及参与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

(三)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纵向科研项目,国家级计10学分,省(部)级计8学分,校(地厅)级计6学分;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项目,依据项目权重价值计3至6学分;主持并完成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重点项目计4学分,校级一般项目或院级重点项目计3学分,院级一般项目计2学分。

(四)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凡被 SSCI、SCI、EI收录或《新华文摘》转载论文计8学分;被EI、ISTP收录或《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论文计6学分;核心刊物论文计4学分;一般省级刊物论文计4学分;一般省级刊物论文计2 学分;校级社团刊物论文计1学分。

(五)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影视作品在大众媒体(限电台、电视、报刊)上刊载、播放者,国家级媒体计6学分,省级媒体计4学分,地市级媒体计2学分,本校媒体计学分。短篇报道、简报折半计算。

(六)发表著作。编写散文、诗歌、小说或学术著作并公开出版,以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独撰者计8学分;主编计6学分;副主编计4学分;参编者计2学分。

第八条

技能学分认定范围及分值。

(一)学科竞赛。在学科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者,分别计10、8、6、4学分;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和参与奖,分别计6、5、4、2学分;获校(地厅)级一、二、三等和参与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获院级一、二、三等者,分别计2、1、0.5学分。

(二)文化、艺术、体育比赛。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获前1、2、3、4至6、7至9名及成功参赛者分别计10、8、6、4、3、2学分;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获前1、2、3、4至6、7到9名及成功参赛者分别计6、5、4、3、2、1学分;参加校级文体比赛决赛获前三名者,分别计4、3、2学分,获4至6名者计1学分;参加院级文体比赛决赛获前三名者,分别计2、1、0.5学分;体育竞赛中,打破国家、省级和学校纪录者,可在名次学分基础上分别加3、2、1学分。

(三)技能考核。非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计4学分;外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外语八级考试计4学分;通过大学外语四级考试(含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计2学分;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考试,计4学分;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计2学分。

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技能鉴定或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高级证书者计6学分,中级证书者计4学分,初级证书者计2学分;全国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者计6学分,单门通过计2学分;普通话一级甲等计6学分,一级乙等计4学分,二级甲等计2学分。

第九条

实践学分 认定范围及值。

(一)社会实践。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含实习)活动,受到国家级、省(部)级或学校表彰者,分别计6、4、2学分。

(二)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获学校一、二、三等奖者,分别计3、2、1学分。以学校名义举办的各种学术文化社团活动包括读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书画大赛等。

(三)科技活动。在国家级科技活动中,获个人一、二三等和参与奖者,分别计10、8、6、4学分;在省(部)级科技活动中,获个人一、二、三等和参与奖者,分别计6、5、4、2学分;在校(地厅)级科技活动中获个人一、二、三等和参与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者,可参照科技活动计算学分。、(四)学术活动。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并提交论文,全国性会议计4学分;全省性会议计2学分;地区性会议计1学分。

(五)其他受到国家、省级、学校特别表彰者,以及经学校创新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项目,也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第四章 认定与管理

第十条

学校成立本科学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由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及各学院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各学院成立本科学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小组,由分管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分管教学工作领导、创新基地负责人、教学科和学生科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学生创新学分认定、记载与管理。

第十一条

每年3月的第一、二周,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湖北民族学院本科学生创新学分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交所在学院审查,经认定后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经分管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审批,将学生所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和《湖北民族学院本科学生创新学分记分册》。

第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该创新学分,并根据《湖北民族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及《湖北民族学院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学生获得的超规定创新学分(8学分)可以替代通识选修课程学分,但替代学分不得超过4学分;若无法完成规定创新学分,也可通过多修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弥补,但替代学分不得超过4学分。

第十四条

本细则从2009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执行。第十五条

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韶关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韶关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也是大学生的一堂必修课,能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拓展综合素质。为了有效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长期化、项目化、阵地化发展,结合团中央、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方式。

第三条社会实践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活动宗旨。

第四条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五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青年才智和专业特长,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为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

第二章活动内容及流程

第六条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校领导和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团委负责。

第七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间,有组织地进行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一、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

深入城镇、社区、乡村、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同时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科技服务活动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城镇社区、县乡的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结合所学专业,发挥技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攻关、工程设计、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使科学技术为现实生产服务。

三、文化服务活动

深入城镇社区和贫困乡村,开展文化培训、科普讲座、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服务社区和乡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四、公益劳动和文明共建活动

1、立足校园,开展公益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学生事务等工作;

2、深入社区开展敬老助残帮困服务、特殊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等活动;

3、与企业、部队、科研院所、乡村、居民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其它形式的文明共建活动。

第八条大学生可参加学校在假期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及教学实习活动,也可以回到家乡或自发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可利用其它时间(如寒假、双休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第九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利用假期,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中团(队)和分散集中团(队)(统称实践团队)及个人活动。学校重点扶持带有科研选题和去老、少、边、穷地区以及

跨院系跨年级的实践团队。实践团队成员可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团队人数一般控制在8—12人,重点实践团队需有教师带队方可参加活动。

二、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并自行联系有关单位。实践计划要求具体化、专业化、书面化。实践团队实行申报制,由实践团队填报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书,经所在院系对实践项目进行论证并做出基本评价后,由院系统一上报校团委。跨院系、跨学科的项目由团队负责人所在院系负责该项目的申报。校团委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予以资助。

第三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十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本着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平时和假期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一条各级团学组织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人才的战略高度,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组织社会实践团(队)的院系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择优筛选组队,并选派得力干部和专业教师带队。

第十二条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了解基层需求,科学规划项目,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第十三条实践过程中,各团队在完成调查的同时,应遵循实践团队守则,确保安全,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活动主题进行,扎实工作,明确意义,讲求实效;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积极维护学校的声誉。

第十四条在校本、专科生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我校具体情况,要求本、专科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另外,我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志愿活动时间不少于25小时。

第四章经费来源及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采取学校、院系和社会、个人共同出资的方式筹集。另外,积极寻求、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助,扩大经费来源。

第十六条学校设立的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立项的重点和一般社会实践项目;奖励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个人、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配备社会实践的装备。

第十七条社会实践经费由校团委统一管理。社会实践团队须通过各院系团委(总支)向校团委上交立项登记表,以进行立项登记。学校将根据申报材料确定是否对有关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并予以资助。

第十八条学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实践团队的基本活动费用,同时参考路程远近、人数多少等因素决定资助额度。

第十九条对于虚报实践经费的团队,一经核实,学校不再考虑予以资助,并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作虚假活动策划或没有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校团委将追回先期拨付的经费,并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条各社会实践团队要合理使用实践费用,专款专用,且账目要清晰、规范,在规定期限内到财务处报销冲帐;各实践团队在资助金额限度内实报实销。

第五章考核及奖励

第二十一条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推进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纵、深发展,学校决定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团队和组织进行表彰。

第二十二条学校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院系授予“优秀组织奖”,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授予“优秀实践团队奖”;个人奖分为“优秀指导教师奖”、“先进个人奖”和“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奖”等奖项。并推荐参加各类省级先进奖项的申报评比。

第二十三条申报“团体奖”的单位,须提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与实践活动有关的其它资料。“先进个人奖”由各基层团委(团总支)根据申报条件及评优指标提出建议报校团委审定,“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奖”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会同校团委根据评审规则确定。

第六章宣传、总结、深化工作

第二十四条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宣传。校报、粤北大学生报、激扬网、校广播台等校内媒体,在特定时间内要开辟社会实践活动专栏或专题节目。各级团学组织也要利用墙报、板报等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专门成立通讯组,负责通讯报道和编写活动简报工作。各院系也要设通讯员报道本院系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为了扩大和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在组织搞好成绩考评的基础上,各级团组织和学生工作系统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交流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览、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地向前发展。

第二十六条校团委要及时认真全面地做好全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按时报送上级团组织。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韶学院„2006‟137号2006年7月5日印发)

下载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大学社会实践学分和创新实践学分细则

    大学毕业前必须完成1个学分的社会实践和2个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最好是大四下学期开学前完成,因为需要有个评定的过程。)社会实践学分(1分): 1. 学院规定必须做够2次的社会实践学......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分值换算表范文

    附件1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分值换算表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2、科研项目3、专利4、科技竞赛活动5、创业活动6、创业训练学生取得一个教学计划之外的职业资格证书......

    关于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说明

    关于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说明 1、可以加分项都已经在附件4学分核定标准中写明,在这之外的,一律不考虑加分。 2、凡相同加分项不可叠加,比如同一类比赛或者体育赛事,取最高加分......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创新学分申报程序

    创新学分申报程序 一、申报时间:每年9月-12月期间接受所有学生的申报;每年的3月-7月只接受当年毕业学生的申报。 二、申报程序 1、从教学管理系统上下载申报表,并认真学习《中......

    韶关学院大学生金工实习学生实习报告

    韶 关 学 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金工实习院(系):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专业班级: **自动化*班 学生姓名: 陈** 学号: *********** 实习单位: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金工......

    韶关学院协会简介

    学校总体介绍 广东韶关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历经韶关师专、韶关大学、韶关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一所文学、理学、工学、农......

    韶关学院实习证明

    实习证明 广东韶关学院: 我单位现接纳你院学生到本单位实习,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特此证明。 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财务部(签字盖章):………………………………………………......

    关于开展2013-2014学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3-2014学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 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学院、直属教学单位: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京联教„2012‟20号)(附件1)的有关要求,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