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中科技大学学籍管理细则
校教〔2010〕52号(2010年7月19日公布)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树立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严谨校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 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录取的新生持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以信函的形式并附乡镇或街道一级行政机关的证明,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 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在入学各环节中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并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
第三条 新生经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学校医院诊断认为1个月内可康复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回家治疗1个月,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生待遇。1个月后经复查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回家治疗,医疗费用自理。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第2学年度开学前,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和体检表以及居住地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并经本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须持本人学生证按时到所在院(系)办理报到手续,并申请注册,以取得该学期的学习资格。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事先须提交有关证明,向学校注册中心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逾期2周不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学生,学校取消其当学期的学习资格。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其它形式资助,经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确认,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注册。
第二章 学习纪律
第五条 学生应当按照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参加学校规定的各项活动。
第六条 学生应当按所选课程和学校的安排上课,上课时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迟到、早退;考试(考查)时应当遵守考试纪律。
第七条 除节假日外,学生不得擅自离校。有事、有病须离校者,应当到所在院(系)办理书面请假手续。一学期内请事假连续3天以内由院(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上(含3天)至2周以内由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批准;请假达2周以上者,由学校教务处批准。无论请病假还是事假,学生都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请假或续假未经批准而离校,以旷课论处。学生请假期满,应当及时到学院(系)销假。第八条 学生对所修专业规定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设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时事政治学习,都应当参加。
第九条 教师可根据本《细则》的原则、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制定该门课程考勤办法(如点名、签到等)进行考勤,考勤情况可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采取全程考勤或抽查考勤所发现的学生旷课现象,教师应当参照本细则的第二十七条作出处理。
第十条 学生旷课时间,一般课程(含重修课程)按课表规定的上课学时计算,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实习、设计等,按每天4学时计算。第十一条 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违反学习纪律和作弊的行为,均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三章 课程与学分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学分制,对设置的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部分课外活动均规定一定的学分。学生应当修满某一个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才能毕业。
第十三条 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第十四条 公共选修课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干的课程。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门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选修10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哲学、法学、文学门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程。
第十五条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学分分为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学校规定,课堂教学每16学时为1学分(体育课程32学时为1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课外学分的计算方法按培养计划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选课、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六条 在校期间,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院(系)学习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提前修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学生应于第4(四年制专业)学期或第6学期(五年制专业)、第8学期(六年制专业)末提出申请,经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核,教务处批准后办理有关手续。
学生可自主放慢学习进度,在规定的在校最长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可滞后毕业。
第十七条 学生选课事宜按《华中科技大学学分制选课办法》执行。第十八条 在 主修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另一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理、工、医、经济、管理类学生若辅修专业为人文社会科学大类的某一专 业,法学、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若辅修专业为理工医大类的某一专业,所修的课程学分可冲抵本细则第十四条要求的学分。第十九条 本科阶段选修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位课程并取得学分者,其获得的学分计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总学分并在考入我校研究生后可冲抵相应研究生课程学分。
第二十条 学生在国(境)外大学所修课程应与我校专业设置课程的内容相近或相当,其成绩经我校院(系)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可实施学分互认。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按学校的规定参加选课并参加所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其考核成绩应记入学生成绩单。正式办理选课手续后不参加课程学习或考核者,该课程成绩记为零分或不及格。
第二十二条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及格以上取得该课程学分。考查采用五级制,一般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及格及其以上等级者,取得该课程学分。当需要时,考查课程成绩按下列关系折算成百分制成绩: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50分。
办理中、外文出国成绩单时,课程成绩按如下等级对应:优秀(A)85~100;良好(B)70~84;中等(C)60~69;不及格(D)59及以下。
第二十三条 有实验或作业的课程,学生应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包括实验报告,下同)和作业方可参加考核。
抄袭实验报告或作业视同未交实验报告或作业。
第二十四条 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课堂测试、课堂讨论、作业、实验报告、论文、出勤等)和结束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其比例由任课教师(或课程组)提出,经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确定。
第二十五条 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身患疾病或因其他生理原因不能正常修读体育课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校医院证明,学生所在院(系)和体育部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后可修体育保健课。体育保健课由体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和课程考核。第二十六条 公益劳动课程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出勤)和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的1/3,缺交作业或实验报告累计超过课程教学要求的1/3者,不得参加课程的考试,登记成绩时,注明“缺平时成绩未考”字样,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二十八条 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应当事先持本人申请及有关证明到学生所在院(系)和开课院(系)教务科办理缓考手续。一学期内1名学生同时申请缓考3门课程以上(含3门),需报教务处备案。经批准缓考的学生,凭缓考单可参加后续同类课程的考试,成绩以综合考试成绩计。
无故或请假未获批准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旷考”,不得参加补考。第二十九条 凡考试(含考查)作弊,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作弊”,不得参加补考。
第三十条 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录工作。学生如对评分有疑议,可在成绩上网公布10个 工作日内向所在院(系)提出查阅成绩的书面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批准后转开课教师所在院(系)代为查阅,查阅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学生对查阅结 果若仍有异议,可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出复查成绩的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复查;复查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三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由学生所在院(系)答辩委员会根据评阅、答辩情况评定成绩。
第三十二条 补考是指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上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再次安排的考试环节。每门课程参加补考次数不超过1次。补考合格者,成绩以60分记载。
第三十三条 按培养计划中必修的课程补考后仍未获得学分,学生应当重修;选修课课程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另外选择其它课程学习。
第三十四条 学生不得重修已取得学分的课程。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不及格课程的重修次数不限。
第三十五条 因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变动而无法参加同一课程的重修,学生重修的替代课程由所在院(系)决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第五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三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年级学生,在入学3个月后,可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申请调换专业:
1.确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 2.确有专长或兴趣需要在其他专业学习和培养; 3.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第三十七条 在校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在修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后,可在学科大类内部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各专业依据教学资源的情况和“优生优先”的原则予以满足。此类学生转专业事宜在第4学期中期进行。
第三十八条 转专业按以下程序办理: 1.学生提出申请;
2.转出院(系)和转入院(系)签署意见;
3.学校教务处审批。跨学科大类转专业须报主管校领导批准。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转专业: 1.本科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上;
2.已被确定为国防生或入学时单列录取标准的特殊专业; 3.以美术课目考试入学的学生不得转入非美术科目的其他专业; 4.正在休学、保留学籍期间; 5.已达到退学程度。
第四十条 因生理、地理或学业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不宜在本校学习,学生可申请转学。入学未满1学期或无正当理由者,不得转学;已受开除学籍处理和已办理退学手续者,不得转学。学生转学的手续一般在学期末办理。
第六章 休学、复学与保留学籍
第四十一条 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校期间因病或因事导致不能正常学习,学生可以申请休学;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
第四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病需停课治疗休养超过1学期总学时1/3以上; 2.因事需停课超过1学期总学时1/3以上;
3.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或影响他人正常学习,院(系)认为必须休学。第四十三条 学生休学一般由本人申请(因病休学需附校医院证明等材料),学生所在院(系)注明起止时间,院(系)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学校教务处审批。院(系)认为学生应当休学的,由院(系)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送学校教务处审批。
第四十四条 计算学生休学时间均以学期为单位。休学时间计入在校学习年限,累计不得超过4个学期。学期结束前办理休学者,该学期按休学计算。跨学期休学,按2个学期计算。除不可抗拒等突发原因外,学生申请休学的手续应当在期末考试前15天办理完毕,且该学期不得复学。
第四十五条 学生在获准休学时,此前已获学分均予以承认。学生获准休学后,无论何种原因,均不得滞留学校上课或参加考试。违反者,所获学分一律无效。
第四十六条 休学者的户口不迁出学校,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不享受助学金、奖学金。凡休学时间达2个学期以上者,无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第四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后须向学校申请办理复学手续。伪造诊断证明或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在休学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者,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学生复学后,依其修读课程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第四十九条 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者,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1年。
第五十条 由学校选派到国内外(或境外)交流的学生,需办理交流学习手续。
第五十一条 申请自费出国留学,需办理退学手续。如因特殊情况可申请休学,保留学籍1年,期满后仍未回校注册,终止其学籍,不得申请复学。第五十二条 受开除学籍、退学(含自动退学)处理或转入其他院校者,从学校发文或批准之日起,终止其学籍,不得申请复学。
第七章 学习年限与学籍处理
第五十三条 学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按照国家规定学制年限(以下简称规定学制)制订。学校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凡在我校注册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四年制为8年,五年制为9年,六年制为10年(含休学时间、延长学习期限和因未注册而取消学习资格的年限),超过此年限者,不予注册。第五十四条 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未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者,在尚未作退学处理的条件下,可向学校申请延长在校学习期限,延长在校学习期限累计最长不得超过2年。申请延长学习期限的手续在规定学制届满当年的4月份集中办理。
第五十五条 超过允许的在校学习期限,学生必须离校。离校时仍未获得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学生可在离校后2年内回校重修。第五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所获学分每学年末清理一次,并按下列标准每学年度进行一次学籍处理(休学学生不算在内):
1.在规定学制的第1学年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该学年度培养计划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该学年度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1/2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2.在规定学制的第2、3学年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3/4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3.五年制专业学生在第4学年度学分清理时,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3/4者,学校给予学业警示;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的2/3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4.受到学业警示者,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可提出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的建议,并报教务处批准;
5.毕业年级在毕业学年的第2学期中期进行学分清理,未达到培养计划累计总学分,可持结业证离校或向学校申请延长学习期限。
长学制高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细则另行制定。第五十七条 对学生作退学处理还包括以下情况:
1.连续2个学期未注册(含以暂缓注册形式)而又无正当事由; 2.休学期满后2周内不办理复学手续; 3.经指定医院确诊,不宜在校继续学习; 4.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
5.未请假或请假未准,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 6.本人申请退学。第五十八条 退学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时间办理退学手续离校,其档案、户口转回家庭户籍所在地,学校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退还学生已预交学费和其它费用的余额。
第五十九条 每次学分清理后,学籍处理(含学业警示和退学)的结果由各院(系)通知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
第六十条 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在接到退学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程序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一条 对作退学处理的学生,学校发文并出具退学通知书送交本人,同时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因特殊情况无法送交本人的,则在校内发布公告。自发布公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后,即视为送交。
第八章 毕业、结业、肄业与学位
第六十二条 凡我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本细则允许的最长在校学习期限内获得培养计划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达到毕业生基本规格要求时,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六十三条 在规定学制年限或延长学习期限届满,学生修满培养计划总学分3/4以上或未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予结业,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离校后2年内(根据学制长短,距入学时间四年制不得超过8年、五年制不得超过9年、六年制不得超过10年)可回校重修,经重修达到毕业生基本规格,学校可为其换发毕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标注的毕业时间,按换发日期填写。第六十四条 学满1学年以上并取得相应学分的退学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学校发给学习证明。
第六十五条 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长学制学生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关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受留校察看处分,毕业前未解除处分;
2.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未达到我校要求;[注:留学生、民考汉学生、体育特长生、按美术科目考试入学的学生不受此条限制];
3.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七条 毕业前未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的学生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破格申请学士学位:
1.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2.在核心级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3.毕业时考取硕士研究生;
4.经学校认定在学术上或其它方面取得特别突出成绩。第六十八条 学校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情况,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法撤销。
第六十九条 由于学业原因,获得毕业证书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在毕业当年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第七十条 毕业证书(含辅修)、学位证书(含双学位)及结业证书每年颁发1次,各类证书遗失或损坏一律不予补发,经学生本人申请,学校可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章 辅修和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
第七十一条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规定,申请辅修其它专业课程。第七十二条 学生辅修专业的成绩管理由辅修专业所在学院(系)负责。第七十三条 凡主修专业必修课出现2门以上(含2门)课程不及格者,学校终止其辅修或攻读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资格。
第七十四条 放弃辅修或被终止辅修的学生,在辅修专业已修读的课程成绩,可以作为主修专业的选修课记入学习成绩档案。
第七十五条 毕业时,学生通过辅修另一专业并达到相应要求者,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辅修了另一专业并达到相应要求者,且符合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学校授予相应学位。
第七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授予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 1.未取得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
2.自选修跨学科门类专业学习之日起5学期内未修满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课程;
3.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未达到学校要求 [注:留学生、民考汉学生、体育特长生、美术科目考试入学的学生和外语类各专业的学生也按此条执行]。第七十七条 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或交流到其他学校学习,在其他学校修读的课程成绩经院(系)审核和教务处批准后予以承认,由学生所在院(系)教务科登载。
第七十八条 跨校辅修或交流到其他学校学习的学生应服从接收学校的教学管理,遵守接收学校的校纪校规。对违反接收学校学习纪律的行为,由接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后交我校,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九条 本细则从2009级学生开始执行。
第八十条 本细则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本细则的修改及补充由教务处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批。
华中科技大学 二O一O年七月十九日
第二篇: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入学与注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严格校风校纪,提高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
第一条 通过入学考试取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入学资格者,必须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户口、工资关系等)按学校的规定日期到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事先应向研究生院招生管理部门请假,并提交有关证明。事假不得超过半个月,病假不得超过一个月。病假一个月期满后,经复查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书,报研究生院审批。
第二条新生报到后,各院(系、所)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政治、业务、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复查。复查合格者,方可在有关院(系、所)办理注册手续,填写研究生登记表,取得研究生学籍,发给研究生证和校徽。
第三条新生健康复查发现有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年,由校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书,到研究生院招生管理部门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
第四条 因病保留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应于拟入学当年的三月底前,向研究生院招生管理部门提出入学申请,入学后经校医院复查合格并经研究生院招生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第五条 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研究生院招生部门审核、院长批准,取消入学资格。
(一)经复查不符合国家招生规定者;
(二)未经请假逾期两周或请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
(三)保留入学资格拟返校入学的研究生,在入学当年的三月底前,未按规定申请入学,或入学后经复查不合格者。
第六条 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日期内返校,持本人学生证到所在院(系、所)办理注册手续(不得代办)。
(一)不能按时注册者应出具有关证明,事先向所在院(系、所)和导师请假;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者,以旷课论处(每天按旷课4学时计),予以通报批评;超过两周者,按退学处理。
(二)在注册时间内,如本人已到校,但不按时到所在院(系、所)办理报到注册手续者,按本条第一款处理。
(三)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研究生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的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章 个人培养计划制定与选课
第七条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系、所)、导师、学生个人保管。
第八条 个人培养计划一旦制定必须按其执行,不允许随意修改。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确需调整个人培养计划,须填写“研究生课程学习综合表”,经导师及所在院(系、所)主管研究生教学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修改。
第九条 研究生依据个人培养计划,对照公共课课程表和院(系、所)课表进行选课。
第十条 研究生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三周选定该学年的课程,每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可作调整。高年级研究生选课与新生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 所有课程一旦选定必须参加学习和考核。选课后未办理缓修、缓考而不参加考核,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未选课而参加考核,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
第三章 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
第十二条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第十三条 学位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考核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研究环节考核采用考查方式。
第十四条 研究生参加考试必须执行和遵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考场规则》,有作弊行为的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处理。
第十五条 考核方式确定为考试的课程成绩由考试成绩,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组成。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为7:3左右。
第十六条 免修条件及申请办法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研究生选课后因故不能参加学习或考试者,必须提前办理缓修或缓考手续。
第十八条 学位课程考核不及格必须重修;非学位课程考核不及格,可以重修,也可以改选其它课程。学生办理各种成绩单时,只填写重修成绩。
第十九条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后,任何个人(包括任课教师)不得擅自更改或查阅试卷。研究生对考核成绩有疑问,须书面申诉理由,经主管院(系、所)负责人签署意见,送交研究生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复查试卷。
第四章 转学、转专业和转导师
第二十条 研究生因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可申请转学。
第二十一条 拟转出我校学习的研究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学籍异动申请表》,经其导师和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研究生院审查,报主管校长审批。研究生院在接到拟转入培养单位的同意函后,研究生应填写《普通高等学校转学审批表》一式四份,经双方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研究生院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材料并得到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出手续。
第二十二条 拟转入我校学习的研究生,由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在该校拟同意的前提下,向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经接受导师,院(系,所),学校拟批准后,方可开始办理转入手续。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之一者,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二)硕士生入学超过一学年,博士生入学超过二学年者;
(三)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
(四)应予退学的;
(五)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本人提出申请可转专业(原则上应在入校后一年内)。
(一)因学科发展或校内专业调整、导师变动;
(二)因本人在校学习期间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不宜在原专业继续学习者;
(三)导师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进行指导。
第二十五条 申请转专业研究生,应填写《研究生转专业申请表》,经原专业和拟转专业导师及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批。需跨一级学科转换专业的研究生,应于每年11月报名,会同国家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拟转专业的专业课考试。
第二十六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未经原单位同意的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
(三)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申请转导师,应填写《研究生转导师申请表》,在征得原导师和拟转导师及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申请转学、转专业和转换导师的办理过程中若出现争议,由研究生院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调解和处理。
第五章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九条 研究生因故申请休学或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应填写《研究生学籍异动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予以休学。
第三十条 研究生休学一般以一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者,可继续申请休学一学期,但休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一学年。
第三十一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填写《研究生学籍异动申请表》,其学籍保留至退役后一年。
第三十二条 研究生申请出国获批后可办理休学手续,学校保留其学籍一年。
第三十三条 研究生办理休学手续后应离校,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往返路费自理。因病休学研究生,医疗费按校医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研究生休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向所在院(系、所)提出复学申请,填写《研究生学籍异动申请表》,由研究生院批准,方可复学。如因病休学的,须凭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恢复健康证明书,经校医院复查,确认已恢复健康能坚持正常学习,方可复学。
第六章 退 学
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退学:
(一)超过注册时间两周未注册而无正当事由;
(二)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确诊,患有疾病或因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
(三)休学期满超过两周未提出复学申请,或休学累计达一学年,虽申请复学,但经复查不合格;
(四)未经请假离校连续达两周,或请假逾期两周仍未返校;
(五)经中期考核,学业未达到学校要求或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
(六)一学期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重修后仍不及格;
(七)本人申请退学。
第三十六条 研究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并出具退学决定书送交本人,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退学研究生应自批准之日起一个月内,办完退学手续并离校。
第三十八条 研究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可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述程序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申述处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研究生退学后需要就业的,参照学校有关就业政策执行。
第七章 学习年限
第四十条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
(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最长不超过8年;硕博连读生的学习年限为4-6年,最长不超过8年。
第四十一条 研究生提前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其在校学习时间博士生达
2.5年及以上,硕士生达1.5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需提前毕业的研究生,于每年的九月,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第四十二条 研究生一般不得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学籍异动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批。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不能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第八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四十三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四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未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五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六条 严格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按规定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送省教育厅。
第四十七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或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将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本细则的修改及补充由研究生院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批。
第三篇: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学籍管理条例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学籍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弘扬学校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的优良校风,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各类学生。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
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的报到时间和指定的地点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入学报到者,应出具有关证明,事先向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主管部门或所在学习中心、教学站请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
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即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在入学各环节中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严重的,报上级有关部门查究。
第五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本人必须按学校规定时间凭学生证到指定的地点报到,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及注册者,必须事先向所在院(系)办公室或学习中心、教学站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逾期两周不报到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注册者,不得参加课程学习和考试。
第六条
已入学的学生由学校建立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内容包括:考生档案、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成绩总表、操行评定、奖励及处分材料等。
第三章
课程与学分
第七条
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培养计划设置的各门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均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学生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第八条
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是指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选修课是指培养计划以外由学校开设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选修。选修课包括专业深入研究和扩大知识面的课程。
第九条
网络教育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按照教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视频课程、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等。其中视频课程采用远程实时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网络课程采用远程非实时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第十条
学分是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课堂教学、实验和上机一般以每16学时为1个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含课程设计、大型实验、各类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及论文等)以1周为1学分。
第四章
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一条
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并作为学籍异动、奖惩、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
第十二条
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类。考查课程成绩根据学生平时提问(网络教育学生平台答疑)、作业、测验、随堂考查、实验、实际操作等成绩综合评定。考试课程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或课程结束性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算出。课程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方式。对于大型作业(设计)、生产(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操作考试和答辩评定成绩。平时成绩的确定以各阶段检查结果为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应根据各课程(环节)的性质确定,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不得超过30%。
第十三条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课程按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五级记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与百分制的折算关系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
第十四条
在课程考核前,应对学生的作业、实验、到课等情况进行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课程考核资格:
1.某门课程缺课时数累计超过该课程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 2.某门课程的作业缺交次数超过三分之一者; 3.实验课缺做实验超过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
第十五条
课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后,填入统一印制的学生成绩表,经任课教师签名后交学生所在院(系)办公室或教学站点。由辅导员或教学站点负责向学生公布成绩。网络教育学生可在网上查询成绩。已评阅的试卷不发给学生,由任课教师交给教师本人所在院(系)办公室或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务部门,以便保存备查,试卷保存期一学年。学生如对评分有疑异,应及时向学生所在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务部门批准后,组织复查,学生本人不得找教师查阅试卷。
第十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根据其质量、答辩情况评定成绩。指导教师与答辩委员会应写出评语,给出评分,经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后生效。
第十七条
分学期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次计;单独进行考核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验、实践环节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均按一门课程计。
第五章
免修、选修、重修、再修
第十八条
免修
1.学生入学前,在国家教育部所属的各类高等学校或国家自学考试已修过本校同类专业、同层次、相同教学内容的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可申请免修。
2.凡申请课程免修的学生在开学后两周内,须向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主管部门提交课程免修申请、成绩单,并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予补办。
3.免修课程不得超过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四分之一。第十九条
选修
1.全日制学生在保证学好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基础上,学有余力,可按规定选修学校开出的公共选修课程。
2.选修课考核成绩合格者,记入本人成绩档案。考核成绩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成绩档案。
第二十条
重修
对于考核不及格和因故未取得成绩的课程必须重修。其具体规定如下:
1.学生重修课程,由本人申请,教务部统一安排,学生所在院(系)或学习中心、教学站具体执行。
2.重修方式,可以随下一年级或其他专业开出的相同课程听课,但其课程学分不得少于原计划学分;也可经重修课任课教师同意后以自学方式进行。
3.重修课程的期末考试随听课班级同时进行,未经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同意,有关院(系)不得单独组织考试。
4.重修课程考试按主管部门安排的班级期末考试同堂同卷进行。如果重修课程考试与主修课程考试的时间发生冲突,或因病不能参加重修课程考试的学生,须事先书面说明原因,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参加下一次重修。
5.凡体育课考试不及格而需重修的学生,若因身体不适于进行常规体育项目锻炼者,经医院证明,可转修保健课。保健课及格者可以取得体育课的成绩。
第二十一条
再修
1.学生通过重修后考试仍不及格或已经及格的课程希望提高考试成绩,可申请再修。再修须经教务部门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2.凡办理再修手续的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参加再修课程的考试,无故不参加者,均按自动放弃考试。
3.体育课及实践性环节已及格的课程不得申请再修。4.课程再修方式与重修相同。
第二十二条
重修、再修课程考试成绩按其实际成绩记入成绩档案。
第六章
学习纪律
第二十三条
学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与要求,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和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参加学校所规定的各项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条
学生上课时应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认真听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第二十五条
学生考试时应携带学生证和考试卡,否则不得参加考试。无故或请假未获批准不参加考试或参加考试不交试卷者,以旷考论处,考试后补办的手续无效,登记成绩时,注明“旷考”字样。旷考者只能申请再修才能取得有关课程的成绩。
第二十六条
考试时,学生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时独立完成答卷,严禁考试舞弊。凡考试作弊者,课程成绩栏记“作弊”字样,并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且只能申请再修才能取得有关课程的成绩。
第二十七条
全日制学生除节假日外,学生不得擅自离校。因病、因事离校者,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不得事后补假(急病或紧急事故除外)。请假须经审批同意后才生效。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作旷课论处。
第二十八条
学生请事假、病假按《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学生请假的审批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书面请假手续,应按时销假。
第七章
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九条
学生一般不予转专业。如确有某种特殊原因要求转专业,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教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院长批准,方可转专业学习。转专业仅限于在同科类、同层次一年级中进行。
第三十条
学生转入新专业后必须按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修读全部课程和有关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转入前所修课程的成绩及格,且与转入专业计划中相同或高于同类课程学分,该课程成绩有效。否则其课程成绩无效,必须按转入专业计划要求重新学习。其他成绩合格的课程,可作选修课记入本人学习成绩档案。
第三十一条
学生一般不予转学。如确因某种特殊原因要求转学时,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1.学生在本省内转学,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教务部签署意见,转出、转入学校同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批准。
2.成人教育学生跨省转学,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转出、转入转入学校同意后,分别由转出和转入学校报各自所属的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审批。
3.获批准转学的学生,应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各项转学手续;学校将转学学生的档案材料及录取名单复印件移交转入学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转入我校学习:
1.其他院校的学生其入学考试成绩未达到我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 2.其他院校退学的学生; 3.在原校受过行政处分的学生。
第三十三条
学生申请转专业、转学,应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学生在办理转学、转专业的手续过程中,必须遵守学校各项有关规定,不得无故缺课违纪,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休学与复学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离校休学:
1.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患有疾病,经学校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和休养的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或六周)以上;
2.一学期因故请假的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或六周)以上;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休学并获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学年为限(因病经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主管部门批准,可连续休学两个学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学年。凡休学一年者,复学后编入下一年级。学期结束前开始休学者,该学期按休学计算。学生参加考试后,其不及格课程门数达到退学门数时,不得办理休学。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或不办理复学手续者,予以退学。
第三十六条
全日制学生经批准休学后,无论何种原因,均不得住在学校,不得随班听课或参加考试,学期中间不得复学,也不得提前复学。休学期间,一切费用自理。第三十七条
学生因某种特殊原因须中途停学,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停学并保留学籍一学年。保留学籍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取消学籍。
第三十八条
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全日制学生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交验县以上医院恢复健康的诊断证明和原休学证明,并经本校或学校指定的医院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学。
2.学生休学或停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向所在主管部门申请复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务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复学的学生编入原专业相应的低年级或同一年级学习,并按学校规定交费。
3.对要求复学的学生,学校对其表现进行审核。如发现其在休学和停学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取消该生复学资格。
第三十九条
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及休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院校。否则,取消该生学籍。
第四十条
对开除学籍、取消学籍、退学的学生,均不受理复学申请。
第九章
学籍异动
第四十一条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或教学环节)考核不及格未修满规定的学分等改变学生的学籍状况的变动称“学籍异动”。学籍异动按学年进行。
第四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
1.一年级学生在当学年获得的学分数、二年级及以上各年级学生所获得的每学年累计学分数低于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数1/3;
2.不论何种原因(含休学、保留学籍等),在校学习时间累计超过其规定学制两年者; 3.休学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
4.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而不准复学者;
5.因病应休学经动员不休学,且在一学期内缺课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或六周)者; 6.经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等疾病者; 7.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8.本人申请退学,经劝说无效者。
按照上述规定办理的退学,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
9.一学期内无故旷课累计达60学时及以上者,予以勒令退学; 10.考试舞弊,开除学籍者; 11.因严重违纪违法开除学籍者。
第四十三条
学生退学处理须经所在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送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四条
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退学和因各种原因处理而离校的学生,回家长或监护人所在地落户。入学前是在职职工者,回原单位所在地。
2.经诊断为精神病或其他不符合体检标准之疾病(包括意外致残)者,由家长或监护人负责领回。3.退学学生发给退学证明,并根据学习年限及所学已及格课程的情况发给肄业证书(至少学满一年)。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和退学证明。
4.退学学生应交回学校所发的各种证件,并在20天内办清离校手续。自正式通知之日起,停止一切学生待遇。退学不退费。
5.学校不负责解决学生退学后的安置问题。第四十五条
退学试读
1.因学习成绩原因达到退学规定而要求继续学习的全日制学生,可申请退学试读一次,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和保证,经辅导员或班主任及院(系)审查签署意见后,报教务部门审核,主管院长批准,方可办理退学试读手续。
2.凡退学试读学生从接到退学试读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须向学校财务部门一次性交齐退学试读学费,否则视为放弃,予以退学。
3.退学试读学生在此期间,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或达到第二次退学条件时按退学处理。
第十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四十六条
具有本校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籍的学生,德育、体育合格,在本条例允许的修业期限内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并通过各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考核合格;且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达到毕业生基本规格要求,准予毕业。
第四十七条
学生在允许的修业期限内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尚有课程(或实践环节)不及格或缺修,且未达到退学规定,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其不及格或缺修课程(或实践环节)可在一年内,申请返校参加课程的再修考试,如全部及格,可换发毕业证书,如仍有不及格课程,保留原结业处理不变。
第四十八条
学生修业期未满,但修读时间在一年以上而中途退学者(不含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者);休满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1/3者,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和已取得的学科成绩证明。肄业证书注明学习年限和所学专业。
第四十九条
结业生回校再修或补做,按学校有关规定交费。
第五十条
全日制毕业生、结业生必须按规定时间离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滞留学校。
第十一章
学士学位
第五十一条
凡符合《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办法(试行)》规定的本科毕业生,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成人学士学位: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2.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学生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所学各门课程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含75分);
4.各专业规定的三门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
5.湖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或在本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英语专业各类本科生必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或湖北省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除英语之外其他语种的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
6.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考核合格; 7.学习期间未受留校察看或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由学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解释。
第四篇:华中科技大学个人简历
柳如白
应届毕业生 | 男 |25岁(1985年6月1日)
居住地:武汉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Liurubai@51job.com
最近工作 [ 1个月]
公 司: XX技术有限公司
行 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 位: 实习生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地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航天/航空,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学术/科研,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目标地点: 北京,深圳,杭州,成都,西安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科研人员,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语音/视频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0 /7--2010 /8:XX技术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1个月]
所属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软件组 实习生
在XX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实习,主要从事与光通信产品相关的测试及维护工作。实习中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产品知识培训深入学习了光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并了解了企业产品开发的流程规范。在实习中因高效的完成实习任务而获得奖励。
项目经验
2010 /2--2010 /7: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软件环境: C
开发工具: PC
项目描述: 将人脸识别、手势识别、摄像头测距等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从而利用人体生物特征及姿态特征与机器进行相应的互动操作。在PC平台上已经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算法设计及研发工作,还在进行算法的优化工作。
责任描述: 负责手势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承担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优化工作。另我对人脸识别算法技术也较为熟悉,可以从事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2009 /10--2009 /12: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
项目描述: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在互联网中“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发。责任描述: 负责“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方案设计及方案可行性论证,完成了图像型垃圾邮件的特征提取算法。
------------------2009 /6--2009 /9:光学乐谱识别技术
项目描述: 利用图像识别的方法解译光学乐谱图像,按照五线谱的规则把解译结果生成成相应的MusicXml文件,并同时生成标准音乐格式的可播放文件。
责任描述: 负责对整个软件架构及算法的设计,实现了乐谱识别中的大部分音符识别算法。------------------2008 /7--2009 /12: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实时公交车客流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硬件环境: Arm9 hi3511,DSP6437
开发工具: C
项目描述: 项目描述:分析车载监控系统输入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过设计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人体检测识别跟踪算法并结合行为分析技术,达到精确统计上下车的客流量的目的。
成果:该客流量统计系统成功满足客户需求,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开始了批量生产。同时该系统申请了两项专利。
责任描述: 作为核心研发角色承担着该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算法实现、算法优化、算法性能测试等主体工作,并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系统算法在Arm及DSP平台上的移植工作。
教育经历
2008 /9--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硕士
------------------2004 /9--2008 /7 华中科技大学 应用物理学 本科
所获奖项
2009 /12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
------------------2009 /11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奖”
------------------2008 /8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个人
------------------2008 /2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6 /12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06 /1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5 /11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05 /4 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优秀奖学金 A级(多次)
社会经验
2010 /8--2010 /8 参加“飞天杯”夏令营
参加了由“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交大APEX实验室”联合举办的“飞天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计算大赛”,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认识到图像与语音内容分析技术在当今互联网中的深入应用,同时借助本次夏令营的机会也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阿里巴巴集团,了解了“阿里云”的理念。夏令营期间,聆听了多位著名学者关于“云计算”、“机器学习”、“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
校内职务
2008 /7--2009 /4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部部长”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基金,该所有项目的征集、组织专家对所有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和复审以最终确定可以获得创新基金资助予以立项的项目。同时在这些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专员对各个项目进行定期审查,以保证项目如实的按计划进行,不合格的项目可予以终止资助,优秀的项目会进行适当的奖励。最后管理部还需组织专家对所有项目的结题进行答辩考核。整个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全权负责,合理组织所有事宜。每一批项目历时一年时间。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一般),读写(良好)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IT 技能
技能名称 熟练程度 使用时间
------------------C/C++ 熟练 24月
Data Mining 了解 2月
Visual C++ 熟练 12月
第五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管理人员名单
党 群
陈安民,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同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第二临床学院院长。
徐永健,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书记,教育部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统)”学科带头人,卫生部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总编辑徐永健,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书记,教育部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统)”学科带头人,卫生部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总编辑。
吴菁,女,中共党员,四级职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78年进入原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83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即在同济医院工作至今,曾任科研处副处长、人事处处长等职,长期从事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及研究,潜心医院党的建设、纪检监察、政保、统战、离退休等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兼任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自律与维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行 政
陈安民,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同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第二临床学院院长。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多年,在脊柱外科、人工关节、骨肿瘤、创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事医院管理后,在全成本核算、人事制度改革、文化建院、绩效管理、科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
汪培华,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是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理事、科研管理分会副主委、湖北实验动物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杜书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博士学位,高级会计师,兼职教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吴华,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是中华医学会会员,华裔骨科学会会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员,湖北省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湖北省、武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王伟,中共党员,双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同济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湖北省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主办“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主编,国家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副主编。
刘继红,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是亚太性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廖家智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治,消化内镜操作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