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做好华侨农场土地保护和开发利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13]116号 【发布日期】2013-10-28 【生效日期】2013-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做好华侨农场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13]116号
吉林、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省(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侨务办公室:
华侨农场国有土地是广大归难侨职工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华侨农场发展的资源保障。近年来,通过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华侨农场及归难侨职工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土地开发利用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广大职工特别是归难侨的生活大大改善。但各地在开发利用华侨农场土地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深入和华侨农场的发展。
为加强华侨农场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切实维护华侨农场及广大职工的土地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国侨发〔2012〕2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做好华侨农场土地保护工作
(一)全面完成华侨农场土地确权工作。坚持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依法加大对华侨农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力度,及早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全面完成华侨农场土地确权工作;结合日常地籍管理,强化华侨农场土地权益保护,避免已确权土地再次产生争议。已登记的华侨农场土地被周边农村集体、农民个人以及其他单位非法侵占的,要坚决依法责令退回。
(二)深化华侨农场土地经营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以职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承包户对土地的使用、收益等权利。在承包期内,华侨农场不得强制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需改变职工家庭土地承包权、承包期、承包费的,应事先征得承包户同意;涉及土地范围较大、承包户较多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整和补偿方案,经农场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予公示。坚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有序推进华侨农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承包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华侨农场备案。
(三)落实华侨农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各地在开发利用华侨农场土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根据华侨农场实际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华侨农场范围内基本农田数量和区位;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严禁擅自通过调整华侨农场隶属关系、撤销华侨农场建制等方式收回华侨农场土地或改变华侨农场农用地用途。
二、有序推进华侨农场土地开发利用
(四)加强华侨农场土地利用规划。各地应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华侨农场区域功能、产业定位和发展规模,并将华侨农场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华侨农场产业布局及其他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依据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五)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大华侨农场土地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加大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投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升华侨农场耕地地力等级和农业生产能力。各地在安排国家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华侨农场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和支持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华侨农场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六)鼓励华侨农场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职工家庭经营更多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侨资、民营资本等到华侨农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切实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各项支农强农惠农补贴补助范围。
(七)积极支持华侨农场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华侨农场发展的需求,安排好华侨农场的建设用地。对华侨农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产业、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旅游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在项目用地上给予适当倾斜。严格控制环境危害大、土地利用强度低、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地。
(八)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华侨农场土地。鼓励有条件的华侨农场,规范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化华侨农场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加强标准执行情况的监测监管,在建、已建项目达不到相关标准的,按土地出让合同承担违约责任,避免利用产业项目圈地占地。
(九)积极支持华侨农场城镇化建设用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自愿基础上有序推进职工住宅小区建设,引导职工向场镇居民点集中居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重点支持华侨农场职工集中居住点,优先安排华侨农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教育、医疗、安置住房等民生用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三、切实保障华侨农场及职工土地权益
(十)规范华侨农场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行为。因国家经济建设或地方公益性建设需要,收回华侨农场农用地的,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国侨发〔2012〕29号文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收回华侨农场建设用地的,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202号)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征收华侨农场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应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依法收回的华侨农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符合法定划拨供地范围的,应当实行有偿使用;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途的,应当实行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地。
对拟收回的华侨农场土地使用权,在依法报批前,参照集体土地征收办法进行告知、确认、听证,将拟收回土地的权利人名称、用途、位置、面积、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该农场和所涉及的职工。应当书面告知华侨农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权利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依法组织听证。对拟收回土地的现状调查结果,应当经该农场和所涉及的职工确认,并将该农场和所涉及职工的知情、确认等有关材料作为收回土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十一)切实做好失地人员的补偿安置工作。坚持先补偿安置、后开发利用的原则,补偿资金和安置方案不落实的,不得收回华侨农场土地。土地补偿费应当归农场所有,农场对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应主要用于被收回土地的农场职工;安置补助费应专项用于被收回土地的农场职工安置支出;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各项补偿费用应当及时足额支付给农场和被收回土地的农场职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住房安置应按照“先建新、后拆旧”的原则,确保收回华侨农场土地及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等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土地出让所得中应安排适当资金补助失地人员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建立归难侨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失地人员自主就业创业的条件。
(十二)建立健全华侨农场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华侨农场土地出让和增值收益,要严格遵照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国侨发〔2012〕29号文有关规定,优先用于解决华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及归难侨民生问题。华侨农场整合原有资产涉及的原划拨建设用地改变用途用于经营性物业开发的,经规划部门同意并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等有偿用地手续;原出让土地改变用途的,经出让方和规划部门同意,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补缴土地出让金,并按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华侨农场原有资产和土地资源整合中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在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收回等相关手续后,依法依规供地;不符合划拨和协议出让范围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华侨农场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经营收益,为归难侨职工提供长远生活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尽快与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做好衔接,落实地方政府各类补贴、返还政策,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补贴、返还承接机制,以满足华侨农场长远发展需要。
(十三)切实维护华侨农场及其职工的合法土地权益。各地要加强对华侨农场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华侨农场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华侨农场土地的行为,切实维护华侨农场及其职工的合法土地权益。
各地国土资源、侨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2013年10月28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实施办法
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7]213号
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侨办:
为进一步推进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现将《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一日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
为加快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程,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推进改革。有关省(区)要在两年内将华侨农场承担的教育、卫生、政法等社会职能分离出去,尽快推进华侨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按照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华侨农场各项社会职能应由所在地政府承担,中央财政适当补助。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主要责任,以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为契机,大力推进农场体制改革。
(三)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安排资金。中央财政根据有关省(区)资金落实(以省级财政下发补助资金文件为准)和分离办社会工作进展(以农场与所在地政府正式签订的分离办社会划转文件为准)情况,下拨补助资金。
二、资金安排及标准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资金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有关省级政府要及时落实补助资金,督促农场所在地政府与华侨农场签订移交协议,明确移交时间进度。中央财政根据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情况分配补助资金(原则上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的标准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1.5倍)。中央财政和省(区)财政补助资金专项下达到华侨农场所在地政府。
对于有关省(区)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分离华侨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支出,中央财政按分离机构和工作人员数量给予补助。标准如下:
1.中小学校:每所5万元,每名教职工1万元;
2.医院(卫生站):每所4万元,每名医护人员0.6万元;
3.公安政法单位:每所3万元,每名干警1万元。
三、组织实施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有关省(区)及农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
套措施,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做好移交机构的资产、财务、社保、人事关系的划转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平稳过渡,不得影响学生上学,不得影响教育秩序,不得降低教学质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有关省(区)要加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视情况扣减补助资金。
四、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1]
第三篇:(终稿)桂林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探索(模版)
桂林市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探索
刘云峰 薛娟萍
摘要:坐落于桂林市的华侨农场,可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印记和人文价值,成为桂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首选,若予以适当的更新与保护,将大大增强桂林市旅游市场竞争力,扭转当前桂林市旅游业发展不利的局面,为桂林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时代记忆、更新与保护、调整或衰退的临界、华侨集结地、经济增长点
一、前言
桂林市华侨农场只是福建、广东、广西众多华侨农场中的一个,与其他所有的华侨农场一样,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了华侨农场兴衰变化的风雨历程,也记录了归国侨民几十年来的的辛劳和苦乐。与此同时,它也有与其他华侨农场相比非常特殊的地方,因为它坐落于国际旅游城市——桂林。
面对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桂林渐渐走过了旅游发展的成熟期,步入了要么调整要么衰退的临界点。因此,承载着那一段特殊历史的桂林华侨农场,必然在扭转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华侨农场的由来与概况
“自从1960年代印尼军人执政开始,印尼政权便开始大规模地排华。他们以“清共”为名,屠杀了50多万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遂与其断交。到1998年,印尼排华骚乱又起,上千华人遇难,而爪哇岛上的华人往往首当其冲。”
这段文字是从“百度-百科”中介绍“爪哇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的网页中复制过来的,通过这几行字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桂林华侨农场新建时的情形,大批的华侨逃过死亡的魔爪,从印尼回到阔别多年或者是从未谋面的祖国,匆匆忙忙地营造了自己简陋的家园——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国家为安置回国定居的归难侨设立的国有农业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建立了84个华侨农场,分别在广东、广西、福建等7个省区,集中安置归难侨约24万人。”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84个华侨农场共拖欠归难侨职工工资、退休金、医药费和社保缴费7.15亿元;有危房170万平方米亟待改造;华侨农场土地目前已确权188万亩,尚有300万亩未确权;华侨农场资产负债高达56.8亿元,目前已处置金融机构历史债务16亿元,尚有各种非金融机构债务。”(图1,仍有部分侨民生活在桂林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具体有自己特点,一是归侨侨眷集中,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社会制度生活体验;二是绝大多数归侨是被迫离开异国的,在原居留地还有亲戚、朋友,他们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华侨农场由于政策性、社会性负担较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快;四是广大归侨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他们迫切希望加快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
三、桂林市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
(一)通过影视创作传承华侨农场的人文价值
从1950年代的萌发、兴起一直走到今天,桂林华侨农场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侨农场,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生机和风采,只留下破败的断壁残垣。但那一段别样的往事,始终牢牢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从惊魂未定的归国定居,到人心惶惶的十年动荡,到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的大国崛起,这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充斥了华侨们两三代人的记忆。可以通过走访广东、福建及广西各华侨农场的侨民,以这一段历史背景为题材,创作影视作品,记录这一时期华侨们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中华民族在前进和斗争中经历的苦难和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宽容、智慧和凝聚力。
在该作品中还可以穿插展示桂林市经济建设和城市风貌的变迁,让游人更深刻细致的了解桂林。
(二)通过筹建“时代记忆”展览馆蓄积华侨农场的人文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迈进,二十世纪中后期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而那一时代人们所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以至某些习俗和传统礼仪,都悄悄的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华侨农场从兴建到衰落的过程,正好见证了这一历史变迁的每一个脚步。
可以以华侨农场现有的部分废旧房屋为馆舍,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修缮加固,布置成能够反映华侨农场当时生活情境的展览厅。适当考虑增建馆舍,收集、展示来自二十世纪中后期全国各地的各种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等。为使场景形象逼真,可考虑采用人物蜡像模拟生活情境,在这种模拟中同时反映当时的某些习俗好传统礼仪。(图2,部分旧房具有保留价值,改造后可用作展览场馆。)(三)筹建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追溯华人向全球移居的历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纪念华人华侨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奋斗和努力。
桂林以“甲天下”的秀美山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旅游城市,有着相当辉煌的旅游历史,年游客接待人次超过1000万。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其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受到迅速崛起的沿海地区和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挑战和冲击。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以漓江风光为龙头的桂林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桂林走过旅游发展成熟期。面对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参与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的需求已经成为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发展步入了要么调整要么衰退的临界点。
因此,期望以桂林市华侨农场为载体,通过开发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一产品重塑桂林旅游形象,可扭转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四)通过完善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娱乐、商务会议、生态观光、购物餐饮
等配套服务强化华侨农场的吸引力。
可以说,立足桂林旅游发展的时
代背景,从更高的角度,运用更大的手笔,规划建设新的旅游增长极,带动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已成为桂林避免旅游衰退、重整雄风的关键。桂林市全面考虑,决定推出华侨旅游经济区,将其打造成为桂林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图3,秀丽的风景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四、实施策略的途径
(一)关于更新与保护的管治
1.由政府、投资商和私人三方共同管治;
2.聘请作家、学者及相关专家创作影视剧本,并投资制作成作品;
3.广泛收集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筹建“时代记忆”展览馆;
4.拓展旅游配套服务强化吸引力。(二)关于影视创作
1.第一种创作结果: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题材,反映中华民族在前进和斗争中经历的苦难和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宽容、智慧和凝聚力。
2.第二种创作结果: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题材,反映人类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付出的代价,及人们在时代大潮的动荡中为求生存的痛苦挣扎及在此过程表现出来的私欲与美德。
3.借鉴《庐山恋》的经营模式,制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仅限于桂林华侨农场播放。(三)关于资金来源的策划
1.成立桂林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运营公司,向广大华人华侨以参股的方式集资;2.政府投资一部分,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担一部分,都以参股的方式参与运营; 3.以参股的形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运营。
五、对桂林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助益
1.丰富桂林的旅游资源,填补人文旅游资源欠缺的不足。
2.增强东南亚乃至全球华人华侨的凝聚力,把桂林建设成为全球华人华侨翘首向往的集结地。
3.建设新的旅游增长极,带动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
作者简介:
刘云峰,(1981-),男(汉),柳州市,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任教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桂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就读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规划与设计。联系方式: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君武路168号园林系 邮编:545004 电话:***或***
参考文献:
[1]《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白友涛、陈赟畅,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4出版);
[2]《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李玺、李娟文,科学出版社,(2008-06出版); [3]《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王伟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2出版); [4]《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林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4出版);
[5]《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保继刚等,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01出版); [6]《桂林市华侨旅游经济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第四篇:财政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印发《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文号】财行〔2007〕213号
【颁布时间】2007.08.01
【实施时间】2007.08.0
1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侨办:
为进一步推进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现将《华侨农场分高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办法
为加快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进程,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6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推进改革。有关省(区)要在两年内将华侨农场承担的教育、卫生、政法等社会职能分离出去,尽快推进华侨农场“林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按照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华侨农场各项社会职能应由所在地政府承担,中央财政适当补助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主要责任,以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为契机,大力推进农场体制改革。
(三)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安排资金。中央财政根据有关省(区)资金落实(以省级财政下发补助资金文件为准)和分离办社会工作进展(以农场与所在地政府正式签订的分离办社会划转文件为准)情况,下拨补助资金。
二、资金安排及标准
华侨农场分离办杜会职能资金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有关省级政府要及时落实补助资金,督促农场所在地政府与华侨农场签订移交协议,明确移交时间进度、中央财政根据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情况分配补助资金(原则上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的标准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1.5倍)。中央财政和省(区)财政补助资金专项下达到华侨农场所在地政府。
对于有关省(区)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分离华侨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支队中央财政按分离机构和工作人员数量给予补助。标准如下:
1.中小学校:每所5万元,每名教职工1万元;
2.医院(卫生站):每所4万元,每名医护人员0.6万元;
3.公安政法单位:每所3万元,每名干警1万元。
三、组织实施
华侨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有关省(区)及农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做好移交机构的资产、财务、社保、人事关系的划转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平稳过渡,不得影响学生上学,不得影响教育秩序,不得降低教学质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有关省(区)要加强对分离办杜会职能工作进展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视情况扣减补助资金。
四、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8]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08〕15号),进一步做好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经研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当地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发〔2008〕3号、国发〔2008〕15号文件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第5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指导、督促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清理出的闲置土地,逐宗调查分析,按照依法依规、区分情况、分类处置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抓紧开展闲置土地的处置和利用工作,确保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二、闲置土地清理范围和认定标准
本次闲置土地清理的范围是2007年底前的现状闲置土地,土地性质为经依法批准的国有建设用地。认定闲置土地的标准为:
(一)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等约定的动工建设日期满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土地。
(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未约定动工日期的,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之日起满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土地。
(三)已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且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以上的土地。
(四)土地被司法查封的,查封前不符合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司法查封后满一年以上未动工的,可不认为闲置土地。
认定标准中的“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是指土地使用者依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的约定和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开发建设面积”是指“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中土地使用者已经进行实际投资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总投资额”是指土地使用者直接投入用于土地开发的资金总额。“已投资”是指土地使用者已经投入用于土地开发建设的资金总额。
三、闲置土地处置的标准
(一)对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已按法定程序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
(二)对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等约定的动工建设日期满一年不满两年未动工建设的闲置土地,已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百分之二十或各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征收土地闲置费的,为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
征收土地闲置费后仍未动工建设且又满一年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但对土地闲置的第二年不同时并收回土地闲置费。
(三)对其他类型的闲置土地,已采取:1.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2.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3.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地价;4.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5.政府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对原建设项目继续开发建设;6.政府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7.责令或督促并已经开工等措施进行处置的,为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
(四)对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采取按照实际交款额占应交款额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土地面积给土地使用者使用,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的方式进行处置的,为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
(五)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已按相关规定拟定好处置方案,并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实施的,视为处置完毕,但要跟踪管理,切实落实。
(六)对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土地使用者不同意处置的,当地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协调处理。处理意见经批准后可以实施的,视为处置完毕,但要跟踪管理,切实落实。
(七)对因司法查封不能处置的闲置土地,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出与相关法院协商意见,待司法查封解除后处置利用。协商意见应报市、县人民政府,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与法院进行协商的,视为处置完毕,但要跟踪管理,切实落实。
四、工作要求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于2008年10月底前对能够拟订处置方案但未拟订的闲置土地,提出处置方案,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对不具备拟订处置方案条件的闲置土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协商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填写“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清理汇总表”(见附件)后,逐级上报至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如仍有未处置的闲置土地,应附主要原因说明。
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市、县处置闲置土地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按时完成处置工作,并于2008年11月15日前按附件的格式汇总上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如仍有未处置的闲置土地,应附主要原因说明。
对闲置土地处置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地区,部将予以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后,对在2009年1月底前仍未达到标准的地区,由有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提出建议,经国家土地总督察同意,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督察意见并督促整改,由部相应核减其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八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