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菲律宾大营救看公安装备配备与管理
从菲律宾大营救看基层公安装备配备
2010年8月23日中国香港旅游团大客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被劫持,菲律宾警方在大客车被劫持10个小时后,由特警包围大客车,并用大锤击碎车窗玻璃,试图强攻未果。后来,为迫使劫匪投降,警方向车内投掷数枚催泪弹,劫匪则向警方开枪还击,随后,双方交火,最终导致8名人质和劫持者死亡,数人受伤。被外媒讽刺为“荒唐的解救”。我们暂且不论菲律宾警方和政府在解救行动中的决策、指挥和战术运用上的诸多失误,仅从菲警方使用装备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失误。首先没有选择正确的“砸窗”工具,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警察匍匐来到大客车边,用普通平头大锤敲击车窗,敲破一块再敲另一块。其次没有选用专业的破门工具。令人发笑的是警察用绳子拖拽车门,而且绳子还意外地断掉,然后向车内扔荧光棒,准备用作突入后的车内照明,让营救行动给人一种原始的感觉。第三,没有选用镇敌并使之失能的武器。在突入前不是投掷震爆弹、烟幕弹、催泪弹等镇住敌人,让劫持者暂时失去抵抗能力,而是强行突入。从菲警方的装备运用错误、装备不配套等方面可以借鉴反思一下我们基层装备的配备、使用与管理。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公安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影响、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渗透,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问题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不断扩大,任务量不断增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面对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安装备作为公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衡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也面临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对一线实战部门的勤务装备配备和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警察自身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我国基层公安机关目前装备配备与管理上存在着哪些局限性呢?
一、装备的实战需求与研发不相适应
公安部虽然有两个装备研究所和一个警用装备研发论证中心,受资金、技术力量和研发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内部的研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公安实战对它的要求。公安机关现有的勤务装备和信息化装备大部分是委托社会研发机构或技术开发商建成的,这些装备、系统的核心部分大多由研发部门掌控,且作为知识产权严密保护,公安机关只是一个应用部门而已,而过多依赖社会技术力量将带来诸多问题。
(一)是装备研发缺乏前瞻性,装备的实战需要不能及时引导研发,与战术的有机结合不够。装备的研发一般遵循“需求引导、技术推动”的原则,而目前基层所队的装备配备仍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应付阶段,装备未成系列,影响队伍的实战应用。基层实战案例需要与研发的装备不一定相符,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比如目前列撞的单警装备多功能腰带就很僵硬、粗犷、笨重,装卸不便。单警装备适合对付赤手空拳或持短刀、短械的人员,应对长刀、长械,我们警察使用目前单警装备的防御性和攻击性就感明显不足与被动。
(二)是社会研发、生产警用装备行业分散、小作坊式的多,各自为战,未成规模,影响产品的工艺水平,因而科技含量低、成本大、价格贵。
(三)是企业存续性短,从而对产品后续的升级、改造、扩容造成困难。比如前些年配备的内网交换机、110接警台,其技术落后已不能满足当今的工作需要,原生产厂家却早已不存在,不能对产品进行技术更新,现在只有再花几十万元钱予以重置。技术装备的零部件特殊,维修更新存在严重困难。我局曾配备的VTY开路先锋型多波段光源,采购价16000元,仅仅是由于开关损坏,无法维修、更换而报废。警用微光夜视仪由于是特殊规格的电池,因电池报废,无法重新配备而不能使用。
(四)是后续使用、运行维护成本高。一般技术装备建成后合同维护期只有三年左右,期满后要支付高额维护费用,才能得到厂家的维护;有时即便是付钱也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服务。我局110接警台于2005年建成,2009年需要搬迁,原承建商以超过后续服务期为由,非得要8000元工时费才肯帮助搬迁。(还不包括技术人员来往差旅费)。单警装备配备的强光电筒的电池、充电器经常损坏,现在要买一节电池就需要180元、充电器35元,加上邮寄费20元,而我们强光电筒的政府采购价只有335元。
(五)是公安信息技术装备交由社会技术力量搞研发,对公安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密性非常不利。比如:目前广泛运用的《旅店业旅客查询系统》就是上海金钺公司研发的,运行维护费高,且系统源码等核心技术由开发商掌握。
二、装备配备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装备配备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央政法转移资金的大量下拨,基层公安机关装备经费不足问题得到很大改观。一些基层单位片面地认为:加强装备建设就是“投入、投入、再投入”,不断地购置新装备。目前公安部、财政部虽然已经完成统一、规范的《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但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落实《标准》中所规定的装备配备。各基层公安机关应着力解决如何根据《标准》结合自身财力供给状况,正确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所需项目之间的合理有序配备,节俭、快速地完成《标准》配备任务。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公安各业务部门基于本部门的信息安全、资源保护等顾虑,装备建设自成体系。由于目前装备经费有限,各部门的本位意识,强调加强本部门、本系统业务装备配备的重要性,都想优先在有限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装备资金上多占点份额。各部门装备配备自成体系,无可避免地出现装备的重复配备,以致于造成资金浪费。比如都是侦察办案部门:刑侦、国保、禁毒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侦察取证技术设备分别建设、重复购置等。
(三)是基层缺乏规范性的装备更新淘汰机制。目前装备配备更新、退出、报废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技术标准,对已配发使用的装备,什么时候更新、什么样状态申请报废?全凭基层民警的个人判断和喜好,要么只用新的,不要旧,浪费资金;要么长期使用,苦撑硬拖,装备性能落后而影响战斗力。
(四)是局部性的公安装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些装备配备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标准过高、配备面过宽,容易造成极大资金包袱。某地在制定派出所“三项建设”三年规划时,除按照公安部、财政部的标准配备汽车外,还要求每2人配一辆警用摩托车(采购价8000元左右)、每人配一个防弹头盔(采购价1600元)、一件防弹背心(采购价2300元)、一件防刺服(采购价750元)、一套单警装备(含350兆手持台一个,总采购价约3500—3600元),每个派出所要建立无线通讯基地台一个(约需6—8万元),2010年必须完成达标。一般县级公安机关按照260人、10个派出所左右规模计算,仅派出所民警配齐上述装备就要210万元—220万元左右。
(五)是有的装备维护、消耗后续补充跟不上。比如催泪喷射器、急救包、强光电筒电池正常消耗损坏后的难以补充。
(六)是装备成套性、系列化不强,以致于影响民警实战能力。主要体现在民警在处置复杂的突发事件时,从出警到处置时所需装备的衔接性不够,装备无法形成系列化,大大降低了民警出警的效率,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有效处置救援的宝贵时间,甚至伤及民警的生命,还被告不作为的事屡见不鲜。比如:接到交通事故需要求救,民警赶赴现场,发现人被卡在损坏的车中出不来,民警没有简单的破拆施救工具。接到有群众落水,出警赶到现场没有救生衣、救生圈、救援绳等而无法处置。促不及防的设卡堵截,没有带路障(拦车破胎器)、民警没戴防弹头盔、穿着防弹衣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装备培训、管理和应用跟不上
(一)是装备如何应用上缺乏培训。新列装的装备民警不会用,实战中不能形成战斗力,造成装备“不会用”。基层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耗费巨资购买的装备备不会用。有些购买或研发的装备只是在上级或领导检查时演示一下,做做样子,形成不了真正的战斗力。同时由于产品的培训跟不上,有的产品厂家只对少部分民警进行培训,但是实际需要进行范围更广泛的培训,以便在处置突发现场时可以随时使用。某地在举行警营开放日活动时,表演了抓捕网的使用,招来观众的一片喝彩声。可在随后不久的一次出警中遇到“武疯子”,出警的民警没有携带抓捕网和防护盾牌,等到后续送来时,出警的民警又不会用,最后在强行制服“武疯子”时造成民警受伤。
(二)是装备使用政策依据培训不足,民警对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器警械不明朗,导致“不愿用、不敢用”。公安部下决心花大力气为基层配发的单警装备在一些地方存在“装而不发、发而不用”。就其原因就是一是一些单位和民警因怕承担使用责任而“不愿用”、“不敢用”装备。单警装备的使用必须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但在实践中更多的是需要民警在精神高度紧张、情形复杂的执法现场,依靠主观认识判断,迅速作出合理使用某种警械(武器)的决定,一旦判断失误或者使用出现偏差,就要面临被追究责任的危险。如枪支走火、警棍敲击嫌疑人造成骨折等意外伤害等。可能一枪打出一个英雄,也可能一枪把警察自己打进看守所。
(三)是装备存放、保管、携带等客观因素制约着装备使用,造成装备“不便用”。有些基层单位制订了一系列的装备管理制度,侧重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过分强调装备集中存放保管,而忽视了装备的便利存取。在出警时,装备“拿不出,用不上”。目前公安业务装备品种多,出警时携带哪些装备?带多少?现正列装的警车后备箱小,携带装备少,因而造成在实战中装备的使用率低,民警战斗力低。
(四)是装备的携带、使用意识差,出警利用率低。根据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现场执勤的民警须完整携带公安单警装备。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和民警缺乏新形势下对公安装备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要在处置重大案件或持枪、持械案件时佩带装备就可以了,在处置一般事件中没有必要佩带警用装备。民警出警时不携带单警装备和防护装备,以致在遇敌时遭到重大伤害。例如,在日常巡逻和接处警过程中,一些民警对要求穿戴单警装备的规定不能很好地执行,觉得单警装备穿在身上很不方便,有的民警干脆将单警装备放在巡逻车上,影响了装备在实战中的效能发挥。
(五)是装备管理使用制度与实战需要相脱节,造成装备“不可用”。目前在基层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民警认为,现在的枪支管理规定太严格,执勤中携带使用枪支受到诸多约束,还要进行保管、接受检查等,不少民警认为不带最好,省得不小心丢了麻烦;加上一些基层领导也担心民警带枪执勤会出事,甚至在平时将一线民警的枪都收回枪库集中保管,结果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枪可用,民警只能用血肉之躯去迎击棍棒、刀枪,给民警造成重大伤亡。比如:山东省泰安市“104”袭警案惨痛的教训即便如此。
(六)是装备缺乏维护和管理,影响装备使用寿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基层在装备建设和管理上“重配备、轻使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装备配备的效益不太明显。某地在本世纪初,配备了一架尼康F80D光学照相机,该像机由于价格昂贵,一直不舍得用,一般技术员不给用,结果若干年后数码相机普及应用,该相机即遭淘汰。单警装备配发后,有的单位没有按照“集存分放、严格管理、及时维护、方便存取”的原则,进行装备的保管、维护和使用,装备存放没有固定地点、有的民警将单警装备放在警车里、有的放在私家车里,有的干脆就存放在家中,造成装备丢失、损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做好我们的装备研发、配备、管理和使用工作。
首先、牢固树立科技强警理念,加强战术研究,加大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公安装备研发工作,不断满足警务实战需要。
***同志在参观第五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时强调“要树立科技强警理念,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装备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警用装备水平是衡量警务工作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把科学思想、科技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应用到各项警务工作中,普及到执法值勤岗位上,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改变目前主要依靠社会研发公安装备的种种弊端,公安部、各省公安厅要组织成立公安警用装备研发中心,以应用为核心,积极开展符合实战需要的装备研发工作。把满足实际运用摆在突出的位置,破解公安装备研发的难题,迅速把装备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各地援川队伍的生活保障问题遇到极大困难,公安部装财局警用装备研发论证中心组织研发的GA-CS50炊事车、GA-LY50淋浴车解决了援川民警的用水、用电、洗浴、吃饭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央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好政策执行,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大量投向基层,公安经费保障困难虽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但基层公安机关装备经费还是相当有限。价格昂贵的高技术装备、重型装备是很难普及配发到基层的,所以,我国的警用装备研发生产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警用装备的配备和采购工作必须力求“价廉物美”。另外警用装备的使用是要与战术需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使用效果,所以在装备研发时要加强战术研究,经常性开展的装备实战案例调研座谈,把一线实战需要作为公安装备研发的目标,深入基层一线,深刻分析基层装备使用案例,积极汇集基层公安业务部门和民警从实战中得出的装备应用经验和需求期待;研发论证阶段就要对之能否贴近公安实战需要进行严谨、科学、规范的论证,使研发工作 “面向实战、追求实效”,努力使研发成果与实战需要相符合,以提高基层一线的实战能力。明朝抗倭斗争中,戚继光根据明军原有的木杆铁头长枪,容易被倭刀砍断而失去攻击力,就地取材利用南方盛产的竹竿发明了竹枪,很快就扭转了明军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抗倭斗争的伟大胜利。2009年的成都公共汽车燃烧事件,催生出的汽车逃生安全锤。2010年我省采购的警用面包车就配发了尖头、轻巧、经济的安全锤,砸碎8毫米的汽车钢化玻璃只需几秒钟。再比如,前些年广东警方自制发明的“镰钩枪”、“藤制警棍”成为打击在广州、深圳一带猖獗一时飞车抢夺案件的利器。
其次、建立科学的公安装备配备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科学的装备配备标准。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制定好中长期的总体公安装备项目规划、确保装备的合理有序配备。杨焕宁副部长曾经指出:“各地要根据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装备资金的规模,按照整合资源、规范配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的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根据目前实际需要,应由省级公安装备部门会同财政政法经费保障部门按照公安部制定的《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制定本省的“金盾工程”总框架和各业务装备配备计划。目前公安各业务部门制定的九个装备配备标准,如《公安刑事科学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看守所装备配备标准》、《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等,它们独成体系,缺乏整体统一性。因此新的装备规划要着眼未来三至五年公安业务发展趋势和特点,注重吸纳国际、国内警用装备建设的先进经验,既要考虑适用性、连续性,又要适当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尽量避免出现短期效应。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配备、分步实施,切实加强计划性、预见性、系统性,努力克服盲目性、随意性。
(二)是树立“大装备”理念,以满足实战需求为目标,建立重大项目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节约经费支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的警用装备的发明和应用,对公安装备现代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是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和保护自身安全的利器。这些装备很有必要配备,但使用率较低,如果每个县、区公安局都要配备的话将耗资巨大。从近年大型装备、系统的建设来看,按照市县共建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各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有利于实现建设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减轻基层经费负担;有利于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资源共享。比如:进行微量痕迹物证提取的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检测系统单价28万元;对模糊视频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清晰图象的视频模糊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单价38万元;JS红外远程高清监拍系统39万元、应急照明车45万元(以南京依维柯车为例)、高层消防泡沫云梯车1000万元。象这些装备因为价格昂贵、使用率低,可以以地市一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实行共建共享。大型技术室(比如DNA检测实验室)可以考虑数个地市合建,以节约日常维护和消耗费用,降低使用成本,发挥装备资金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装备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我们公安机关队伍如此庞大,装备的种类繁多,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就不能保证装备保持良好的状态,更不能保证拉得出、打的赢。建立健全与装备管理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公安事业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对一线实战部门的调研,了解掌握目前装备管理使用制度方面的弊端,及时修正,使之更好的服务实战。只有健全了各项装备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装备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四)是充分利用装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规范管理公安装备,使日常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强公安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全国公安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公安装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各类装备基础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分析,为装备建设提供合理化意见,为日常装备管理、处置突发事件装备调运提供动态的翔实的资料。
大力加强装备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加强对装备的日常动态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装备资产的安全和状态、性能完好,才能在使用时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加强装备使用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装备应用意识和技能,发挥装备使用效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量的装备特别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安业务装备,有许多在配发前我们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会使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积极做好基层民警的装备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使装备的管理人员和装备的使用者都能对装备的性能、要求、使用办法有详细的了解。
(一)是要大力加强装备使用制度培训,主要是加强对一线民警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培训,使大家深刻掌握使用武器、警械的法规依据,做到依法正确使用,遇到该使用的情形就用,解决好“不敢用”的问题。
(二)是要结合当前装备建设应用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装备技能的培训。要结合典型战术案例,深刻剖析了案例中的战术与装备结合的教训与经验,积极探索现有装备与战术应用的典范。使广大民警全面了解掌握各项装备的使用方法,切实发挥装备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荒唐的解救”中的战术与装备运用上的失误,解决好“不会用”的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人员的不必要伤害。
(三)是要积极宣传、营造装备使用氛围。牢固树立“公安装备就是民警的第二生命”的思想,将民警出警、处置中规范佩带使用装备问题纳入规范化执法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的警务督察活动中注重对装备佩带使用方面的监督检查,把装备佩带使用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增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装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解决好“不愿用”问题。
(四)是积极做好装备管理使用的硬件建设。针对目前基层在装备保管、携带方面弊端影响装备使用率,从而影响实战能力方面的问题,要从实战出发以解决人与装备分离“不便用”问题。大力研发新式警用车辆,使之便于携带和保管警用装备,做到人、车、装备一体化。比如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八十年代为方便乘坐和携带工具,发明了皮卡工具车。我们也可以对现有列装警用车辆的后备箱进行改造,便于民警在日常出警时携带和保管单警装备、防护装备、设卡装备、救生装备等日常勤务装备,以解决人与装备分离问题,避免关键时没装备可用。比如:公安部在2004年新增中央政法补助项目中统一配备的尼桑帕拉丁吉普车,车辆性能优越、后备箱大,可以携带4—5人份的单警装备、防护装备和部分设卡、救护救生装备。
(五)是积极探索便捷高效的勤务装备研究,减轻一线民警值勤压力,积极做好装备保障上的从优待警工作。进行微量痕迹物证提取的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检测系统,价格昂贵达28万元,它其实就是将数码照相机与放大镜、显微镜进行有效组合。我们可以从实战出发,为民警配备录音、录像取证设备,无线通讯设备,照明设备、防护设备的多功能组合装备,减少民警在值勤中工作强度,特别是夜间值勤、处警,即要手拿电筒、又要拿对讲机还要做事,极不方便。比如研发一种多功能值勤头盔,它具备防护、防暴(防弹)功能,同时集成录音、录像、通讯、夜间照明等功能。
(六)是大力加强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目前基层装财部门都是由传统的财务科演变而来,而且人员少。许多同志只有财务核算技能,对装备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懂装备技术知识,无法适应现代化装备配备管理的新要求。切实提高他们装备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实际应用技能,确保至少能够解决对本单位装备的基本维护或一些初级的技术传授问题,便于能够扩大培训应用范围。
第四、大力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建设
《人民警察法》规定参加抢险救灾是人民警察应尽的义务,建立一个由公安机关统一协调指挥处置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通讯保障、物质储备中心对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极其必要的。近年来,极端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时而发生,为积极应对公安机关在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所急需的物质不足,公安部于2006年就印发了《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应急物质储备管理规定〉的通知》。作为公安机关后勤保障部门,应从思想上绷紧应急保障这根弦,坚决克服长期和平时期形成的麻痹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应急物质储备建设作为公安机关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各级警务保障部门要深刻意识到应急保障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提,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是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首先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按照公安部要求,省级库不少于2000平方米、市级不少于500平方米、县级库不少于200平方米,积极把握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时机,在2011年底前完成所有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任务。
其次因地制宜积极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按照公安部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的思想,结合本地治安状况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公安机关应急物质储备品种和数量表》要求积极做好物质储备工作。在2008年初的抗雪救灾、5月四川的抗震救灾、2009年处置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中公安应急物质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去年8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公安部在迅速调集抢险救灾队伍的同时,按照“及时、准确、扎实、有力调运抢险救灾物质”的要求,先后调拨了帐篷、发电机、充气床、折叠床、多功能喇叭、强光灯、通讯指挥车、服装、药品等一大批救灾物质火速驰援舟曲灾区,极大地缓解了前线救灾物质紧缺的压力,保障了救援工作的及时、科学、高效。提高了救援战斗力,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赢得了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舟曲救援被誉为“用科学、智慧点亮的生命通道”
总之,装备配备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各级警务保障和装备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完善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使装备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而为公安保卫工作提供扎实的装备保障服务。
第二篇:教育装备配备设施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
教育装备配备设施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
我校于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接收了市财政局共计8万余元(仪器7300.00元、体育器材21818.00元、50000.00元)的仪器(7300.00元)、阳光体育器材(体育器材21818.00元、)及图书(50000.00元),为了使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完善了《部室管理与应用细则》。我校部室管理与应用工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实验教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管理突出应用,促使高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力促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了部室建设,规范了设备管理。
货到后,学校立即安排部室管理人员一一清点数量并登记。同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添置了书架、仪器柜。对配备的图书、仪器进行了整理,分类入柜摆放、贴标签。体育器材立即安装,投入使用。对部室实行规范管理,突出抓好常规管理。认真研究体育设备和教学实验设施及图书到位后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定,明确使用要求,落实岗位职责,努力把管理的制度建立在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把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学校的每个岗位,把管理的要求细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了体育器材、图书、仪器室的科学管理,所有仪器分类入橱、定位存放、科学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做好清洁卫生、防尘、防潮、防腐等工作;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对有毒、易燃、危险物品或药品,要严格管理,进、出、使用都要严格登记。
二、完善了制度建设,确保了设施发挥作用。
要规范人的行为,必须依靠制度约束,部室管理也不例外。我校严格账册制度,每个部室都建立了总账、分账,每学年定期盘点检查、校对,并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我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并统一装框上墙,要求各管理人员牢记职责,熟知分管设施的性能、用途及注意事项。我校规定管理人员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学末进行工作总结。
三、增强了应用意识,提高了设备效益。
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规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只有充分使用好设备设施,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设和管理才有意义和价值。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首先重视科学仪器的使用率。开好科学课,通过生动多样的科学试验和兴趣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其次是提高信息技术及体育器材设备的使用率。把现代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把体育器材与全民健身运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服务社会,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再次提高图书的阅读率。我校每月初分年级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借阅书籍,然后分发学生,学生互相传阅,月底统一归还。学校要求学生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我校对设备管理、使用和教育教学应用等做了明确规定,都能坚持使用,没有闲置现象发生。通过各种应用活动及现代化学校建设,通过典型引路,达到广泛应用,举办科学教师实验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实验教学论文评选、冬季球类运动会、读书感征集及读书演讲竞赛等活动,扩大师生参与面,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了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素质。
我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突出以校为本培训,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开放训练,课堂应用”的原则,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通过任务驱动、活动驱动和项目激励的办法,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我校的校本培训有计划,有学时,有记录,有考评,全体教师基本会上网,能接收、发送电子邮件、上网搜索、浏览、获取、存储信息的技能;会制作课件;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于教学之中。
虽然我校国家配备器材管理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紧张,装备水平不高。我校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短缺,微机室配置低,科学实验室无实验台。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二是个别设施设备管理不规范,文化氛围不浓、教育意义不强。三是应用不是很广泛到位。我校实验室由于无实验台,分组实验开出率低;四是实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加强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学校如何进行教与学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我们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现代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及现代化教育理念,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如何加强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
如何加强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装备的整体效能,为公安机关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公安装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公安装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确保公安装备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公安机关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公安装备建设情况,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把公安装备建设列入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安排,确保装备预算拨付到位。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现代警务保障体制的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装备发展规划,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公安装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争取国家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保障装备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装备差距,确保各地公安装备建设得到均衡发展。
(二)科学进行装备分类,建立立体、多元的装备配备标准和体系
装备分类,是装备配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的分类,才能保证装备配备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利于装备的分类管理和研究。
在装备分类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装备配备标准和体系,发挥装备的最大整体效能,是装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装备配备不是单一孤立的,不仅要注重单兵配备的作战能力,更要注重发挥整体配备的合成效能;既不能无视基层的实战需要,搞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分级配备,也不能一味贪大求全,盲目高配,重复建设。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体系建设,应当以地市级公安机关为装配单元,从宏观上对一个地市的公安装备进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标准配备,构筑公安装备配备的区域性框架,形成以地市级公安机关的高科技装备为依托,以县级公安机关的实战性、专用性装备为支撑,以派出所和一线实战单位的通用性、普通性配置为基础,形成纵向呼应、横向联动、相互补充、相互支援的装备配备体系,发挥公安机关装备的整体效能。
(三)以分级保障为基本原则,建立有效的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人民警察法》第37条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伴随着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公安装备经费也将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予以保障。笔者认为,鉴于枪支弹药、手铐、警棍等基本警械警具,头盔、盾牌、防弹防刺背心等民警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面广量大,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生产,规范管理,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应与民警被装一起由中央财政负担所需经费;技术侦查、刑事技术、通讯网络等设备经费应由省级财政予以保障;而直升机、防暴装甲车、通信指挥车等高科技、高价值的装备,则根据地方经济实力,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交通工具、其他特种车辆以及基本建设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适当比例分别负担。装备经费应列入公安年初财政预算,比例不低于全部经费的20%%,并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为公安装备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四)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安装备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要大力加强公安装备的科学研究,研制开发和引进一批先进实用的新装备,积极促进装备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不断增加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提高公安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是要抓好现有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公安装备,如网枪、自卫喷射器等一批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公安装备,但却不为基层公安机关所熟知,配备很少。二是要加强对特种警用装备的研制开发。应加快研制开发一批适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防护、防暴装备和非致命性武器装备,如转轮枪、麻醉枪、软体防暴弹、定向能武器、失能武器等,以提高一线民警的防护能力和威慑力。
(五)完善公安装备管理机制,实现装备的规范化管理
要严格实行政府采购,规范装备采购渠道。为有效解决当前装备采购秩序混乱、渠道多样、装备良莠不齐的问题,在装备配备工作中应建立并严格落实政府采购的行业控制、资格认证、公开招标等制度,规范装备采购渠道;通过源头控制,实现公安装备采购质量的最优化。对公安机关使用的主要装备和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高科技装备,应由公安部的装备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技术鉴定标准和组织列装。
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改变目前工作上的条块阻隔、运行缓慢的现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等科技装备,搞好装备管理的前期预测,运行中的分析调整和阶段性总结,使装备管理工作的运行实现良性循环。要建立应急装备储备调拨机制。省级公安机关要建立应急装备调拨储备中心,根据形势需要添加警用装备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以支持下级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物资装备的需要。装备管理部门要随时掌握公安业务动态,按照各类处置预案,建立相对可靠的保障服务网络,一旦遇有突发事件,确保做到急需急供,特需特供。
要强化人员培训,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要切实加强广大民警对公安装备的应用技能培训,确保装备正确操作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装备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使装备财务管理人员切实增强预算意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经费审批手续和固定资产管理,通过节约挖潜、科学管理、改进机制等方式和途径,提高经费和装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篇:教学装备的配备、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督查通报1
辰溪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辰政教督通〔2015〕7号
对全县中小学教学装备的配备、管理与使用情况的 督 查 通 报
各中小学:
学校装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方办学总体水平,中小学教学装备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劳技室、科技室、音体美专用功能室、计算机室和多媒体室等,装备档次、管理水平、使用程度,是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成效,所以,装备的系列工作理应成为优化教育资源所在和学校内涵发展之必需。
4月中旬,由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了局基教、电教、仪器等部门人员对全县各中小学的装备建设情况及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检查,这次检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各学校的装备现状、管理水平和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督促和指导学校搞好装备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使用效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本次检查主要采取查台账资料、看硬件什物、问师生情况、观实验演示、算使用概率、评教学效果等方法进行。通过督查,对各校的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其结果是忧大于喜,喜的是通过近些年来的合格学校建设,大部分学校的装备条件有了明显改观,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不断趋于完善,装备的作用也正在初步显现。忧的是我们学校装备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档次不高、质量不优、数量不足、条件不硬等问题,缺专业人员、缺专业技术、缺基本硬件、缺专用功能室、缺管理经验的问题依然突出。装备的使用效率不高,出现部分学校图书基本不用、实验基本不做、设备基本不动等状况,学生的受益面十分低下,装备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得不到应有体现,让人无不感到惋惜和痛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重视不够、管理不善、人员不专、使用不勤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将本次检查的一些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们的建议意见通报如下,希望引起局领导、局职能股室、学校校长以及从事与装备工作有关的同志高度重视,并尽快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装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求其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一)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从我们这次督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全县学校装备水平、管理状况、使用程度总体较好的学校有黄溪口中心小学、白云中学、辰溪一中、辰溪二中、白云小学、红敏学校。就某一方面的亮点而言,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较好的学校有辰溪二中、白云中学、黄溪口中心小学;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较好的学校有黄溪口中心小学、辰溪一中、辰溪二中、仙人
湾中学、白云中学;电教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较好的学校有辰溪二中、华中学校、火马冲中学、潭湾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较为完备和管理使用状况较好的学校有辰溪二中、白云中学、红敏学校、黄溪口中心小学、仙人湾中心小学、桥头中心小学,其他学校的装备水平、管理和使用情况都显得相对薄弱,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和问题。
(二)问题较多的学校
首先声明,如果是装备配备不到位和条件不足的问题,责任的主体不应在学校,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已建成的合格学校,过来没有完全尽到管理之职、使用之职和维护之职,而造成装备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闲置浪费等问题发生,学校校长和从事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应负不可推卸责任。这其中的情形大体为五类:一类是总体情况较差的是田湾学校、城郊中学、大水田中学、后塘中学;二类是图书管理工作较差的是长田湾学校、后塘中学、火马冲中学、苏木溪学校、上蒲溪学校;三类是仪器管理较差的是后塘中学、船溪学校、城郊中学、桥头溪学校;四类是电教设备管理与使用较差的学校是火马冲小学、后塘中学、板桥学校;五类是音体美器材建设与管理较差的学校是船溪学校、板桥学校、城郊中学、城郊小学、火马冲中学、火马冲小学、锦滨学校、华中学校、桥头溪学校、后塘中学、后塘小学,当然,这其中的部分学校是因合格学校建设项目未能按期竣工,造成功能室无法使用而产生的问题。对于尚未建成合格学校的一些单位,存在装备条件不足和管理使用较差的问题在这里就不点名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装备不足的问题。我县的教育教学装备尽管通过合格学校建设虽然进行了大量配备,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装备的总量或者是装备的质量看,都与省颁相应类学校的配备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在图书方面。全县目前中小学拥有图书总数只有53万余册,小学生均11.5册,初中生均13.7册,高中生均14.3册,分别与生均20册、25册和30册的标准要求相差8.5册、11.3册和15.7册,全县学校图书总缺额应在40万册以上,况且还存在图书质量不高、复本多、过于陈旧、可读性不强等问题。在仪器方面。全县仪器设备达省颁一类标准的学校几乎没有,达二类的廖廖无几,达三类的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学校的仪器实验装备仍处于等外级,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间数和面积都不能达到省颁相应类学校配备要求,不能完全满足中学理科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因生源过多,教室紧张,实验室、仪器室及其他功能室被挤占的现象仍很突出,60%以上学校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全县实验教学的开出率达不到40%,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在电教方面。设备更是捉襟见肘,全县没有一所学校的电教设备达标。据统计,全县学校拥有电脑总数为1759台,其中小学919台、初中630台、高中210台,小学平均30人一台、初中平均18人一台、高中平均23人一台,这与小学10人一台、初中8人一台、高中5人一台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全县有24所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至今还没有通互联网,有42所学校的计算机技术课因为缺设备缺人
员不能正常开设;有个别学校将电脑分给了教师,不能满足学生正常学习需要。全县共有“班班通”教室128间,占不到全县教学总班数的10%,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有8所,占不到全县学校总数的13%,一些学校连起码的一体机、打印机等必需的办公设备都没有,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音乐、美术、体育方面。器材也十分短缺,80%以上的学校音乐器材几乎为零,更谈不上有专用的音乐教室了,85%以上的学校美术器材基本没有,也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75%以上学校的体育器材是不达标的,种类很少,只有一些简单的球类,体育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纵观全县学校装备,确实令人堪忧,一些起码的装备条件不能保障,这给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阻力。
二是人员缺乏的问题。据督查,全县教学装备方面的专业教师在我县仍十分稀缺,可以说是所有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的学校不到10%,绝大多数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是兼职,管理水平低下,开放程度不足,一年下来,学生借书次数还达不到在校生人均一次水平,甚至从不开放。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放任自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仪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是由理、化、生老师代管,借还手续不健全,什物遗失损坏现象特别严重。电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普遍不足,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只管使用,不懂维护,电脑损坏现象十分突出,全县学校电脑年损坏率达15%以上,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只能教学生一些简
单常识。音体美除了体育方面稍好一点外,音乐、美术90%以上学校都是由教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据统计,全县图书专职管理员缺42人,仪管员缺51人,电教设备管理员和计算机专业教师共缺68人,音乐专业教师缺37人,美术专业教师缺41人,体育专业教师缺24人,全县教学装备专业教师和维护人员缺口总额在260人以上。装备方面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县教育当务之急和应该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补充和加强,急需采取措施和办法来加以解决。
三是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学校校长对装备的配备、管理与使用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认识不高,总认为装备与质量关系不大,可有可无,甚至觉得是一种累赘,因此,功能室被挤占挪用或闲置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人手紧、师资缺,随便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没有做到专人专职。其次是管理不严。学校对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的管理不够严格,基本处于松散状态,导致装备长期弃之不管或无人问津,学校虽然订有制度,但部分是流于形式而没有按制度完全落实,造成装备的开放、使用损坏、遗失问题较为突出。
四是管理不善的问题。当前教学装备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管理问题,领导理念跟不上就会造成资源闲置,管理能力跟不上就会造成局面混乱,教师能力跟不上就会造成使用不当。教学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处于从属地位,但它确实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辅助,只有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运用,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果和作用。从装
备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它不仅可以直接推动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有助于突破教材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县大多数学校在使用这方面不太注意,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装备的配备力度。建议将装备建设工作列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之一,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各职能股室要进一步盘点好全县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装备家底,要充分利用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机会,本着“适用、够用、安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相应类学校的配备标准要求,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配齐、配足、配强各学校教育教学装备,确保每所学校的装备水平通过3至5年努力逐步达到省颁相应类学校办学水平。
二要切实解决人员短缺问题。人员解决的责任主体在学校,只有靠学校自身造血和挖掘潜力,完全靠上面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装备专业人员建设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装备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按课程计划要求配齐配足各科专业教师和各功能室管理专职人员,逐步调整、优化和充实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音体美教学和图书专业队伍。县教育局要将专业教师的补充和培养工作纳入今后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相应类专业教师的编制、职称和待遇等问题,做到与学校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将专
(兼)职信息技术教师所从事教育设施设备管理、维护、资源收集、整理等工作折算成课时,纳入绩效工资管理与考核范畴,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坚决做到奖惩兑现。学校要切实保持装备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担任功能室管理人员。若学校确需变动管理人员,必须先培养好后备管理人员,方可调离或调整其岗位。
三要着力提升校长思想意识。学校校长应高度重视装备工作,要把装备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要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系列制度,要优化队伍结构,要根据教学需要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学校装备建设,逐年进行完善,不能等、靠、要。学校要将装备的管理与使用纳入学校对部门对个人目标考核内容,校长和分管装备工作的副校长要经常深入装备一线了解管理情况和使用情况,对装备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加以研究解决,要对设备的维护使用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要加强业务指导和使用监督。建议要将学校装备的配备、管理与使用情况作为局对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评价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凡装备的配、管、用问题严重的单位,除了对其校长实行诫勉谈话外,视情节轻重,依规进行相应处分。为加强对学校装备的监管、指导和服务工作,建议教育局应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装备管理使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对全县电化教学、远程教育、音体美教学、实验教学、图书工作的规划、配备、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工作。各职能股室
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设备的配备、维护、管理与使用等情况的指导与督促,要形成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督导部门要把教学装备的配备、管理与使用等情况纳入随访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督学责任区要加强对学区内各学校装备情况监督,切实抓好教学装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工作。学校校长是本校装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本学校教育装备的建、管、用、研、培、技术服务、检查评估等工作,及时解决学校装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直学校、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努力形成装备工作特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确保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工作落到实处,把投入效益转化成教育教学的质量效益,让辰溪的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优质教育。
辰溪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5年5月10日
第五篇:从军队看管理
重庆战友系列之“从军队看管理”07-10-15 15:21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重庆战友系列之“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一 陆军中的“班”:大型组织中的最小管理单位
今天是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从军队出发,谈谈大型组织的管理。
人类的组织,按照人员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小型组织有很多,最典型的小型组织是家庭、班级、体育比赛中的一支运动队、医院、学校。在家庭里面,也可分为成员最少的“丁克家庭”:只有夫妻而没有小孩的家庭;第二是成员数量又多一些的“小家庭”:有夫妻还有孩子,不管是一个孩子还是N个孩子,都属于“小家庭”。“小家庭”是现在城市社会中最主要的小型组织的形式;第三是成员数量比较复杂的“大家庭”:有夫妻孩子,另外还有一方或双方的老人。可以称为是“三代同堂”。
大型组织,按照人员数量从小到大,有军队、政党、国家、宗教。
今天,我们既不谈小型组织的管理,也不谈其他类型的大型组织的管理,我们只谈军队这个大型组织的管理。从军队的管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组织管理的典型经验。
一个小问题:陆军部队最基层的战斗单位“班”的正常人数编制,为什么是12个人?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皆如此。
这是因为陆军部队在无数次的训练和实战中,逐渐总结发现,一个有战斗力的基层战斗集体,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战斗人员。但是,这种最小战斗单位中战士的数量,又不能太多。士兵们在战场上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作战,所以需要对相互掩护、协同、配合的战斗伙伴们,相互非常熟悉。大家不仅要相互认识,而且还要对对方的各种动作和眼神非常熟悉,熟悉到默契,这样才能在战斗中相互掩护对方。这样一来,这个被称为“班”的最小战斗单位,就需要限制规模,以达到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和默契。可以料到,开始的时候,军队的最小战斗单位“班”的编制也不是12个人,或多或少。但是,随着在实际战斗中的不断检验和调整,最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班12个人的稳定编制。12个人一个班,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总共有两个团队领导,平均一下,每个团队领导领导5个人(当然,在具体的实际战斗中,是非常灵活的,并不是一定如此管理)。一个人管五个人,大家想一想,怎么这么熟悉?对了,这个现在的MBA管理课程中的组织管理学里的有关一个部门经理的管理跨度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
更进一步,在真的打仗的时候,有的时候,一个普通班可以被加强成为一个“加强班”。一个加强班又有多少人呢?一般是有18个战士编制。其中还是有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总共还是有两个团队领导。平均一下,平均每个团队领导管理8个战士。这和现代商业管理中的一个经理的管理跨度,还是吻合的。
从一个12个战士编制的班,到一个18个战士编制的加强班,就这样,无形之中形成了每个班长副班长管理5到8名战士这样的一个事实。而在现代商业的MBA管理课本中,一个部门经理的管理跨度,也是5到8人。
军队打仗是远在有现代市场经济和MBA管理之前的事情,最早的军队编制的设立的时候,肯定没有考虑后来的哪些MBA中的“组织行为学”一类的玩艺。但是,在流血和死亡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来的军队,最后被广泛采用的、稳定的组织结构中,最小的战斗单位中的管理跨度,和后来商业世界和市场经济管理理论中的组织行为学中的管理跨度,是基本吻合,基本一致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老的军队,还是方兴未艾的现代商业,凡是和人有关的组织管理,最后的源头都是实践。
实践,出管理原则。
赵民
2007-8-1 23:23P 和人有关的组织管理的根本规律,自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本质上从来也没有变过
常常想醉而不得醉,方知难得糊涂之难得。
[回复] [引用]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u7829223/d59827305.htm [复制链接] 07829223 常醉 发表于:2007-10-15 15:18:03第2楼“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二 支部建在连队上:抓住大型组织执行
对于一个大型组织,管理的一个难点是组织的执行力。原因在于,一个大型组织,天然存在着由于内部层级而产生的内部损耗和衰减,存在着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土壤。这是客观存在,不管谁当头,都一样要面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如果看看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得到一点启发。
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会议,叫“古田会议”。我们军队的执行力,或者叫在党领导下的战斗力,以这次会议为分界线,有不同的水准。
在1920年代──1930年代的大革命时期,从南昌起义开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历程中,一开始的时候,红军也同样存在着其他军队类似的问题:打了败仗就有军官拉士兵大批开小差,下级不听上级的命令等现象。当时我党我军的很多领导人,是行伍出身,在国民党军队或其他军阀的军队中带过兵,打过很多胜仗,非常富有战斗经验,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或者说,没有找到一个系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对比当时很多其他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军队带兵经验、也没有明显比其他人读书读得多、学历高的领导人,看不出有任何比别人高明的可能性。但是,毛泽东的特点是不信天、不信地、不信邪,有一个最大的长处是,善于学习,向实践学习,善于摸索,善于创新。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就有了后来被历史证明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贡献“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个会议就确立了一条简单的原则: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为什么党的支部不建在营一级、团一级,而要建立在连呢?这和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的层级和跨度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一个支部,一般有5个支部委员,少的也有3个支部委员。在支部下面,有党小组,一般是3-5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有3-5个党员。这样一来,全连就有10-20个党员。这10-20个党员,都是什么人呢?都是当团队领导的,老百姓俗称“当官”的。他们是连长、副连长、指导员、3个排长(一个连一般有3个排)、9个班长(一个排一般有3个班,一个连一般有9个班)这样的领导。不是党员,就不能当这样的领导,要当这样的领导,先要入党。领导看中一个有潜力的小伙子,想提拔他,先考虑要解决他的入党问题,然后才能提拔他。这成为了军队的组织管理原则。就是这样的组织管理原则,把整个部队就管住了,把执行力也就是战斗力的问题,从组织制度上解决了。
在一个大型组织中,建立另外一个小型组织,用小型组织来管理大型组织,用少数领导来管理多数人,这和现在的公司管理,不是同样的原理吗?
毛泽东没有本科学历,没有读过硕士,更没有读过MBA,也没有上过军校,最多的学习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自学,但就这样,向实践学习,从实践中来,解决了一支军队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从此以后,成为这个有几百万人的大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原则。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向实践学习,也是一支成功军队的管理成长的历程,就和我们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的组织管理原则,都不是读书读出来的。
赵民
2007-8-3 9:52AM
正确的管理,在优秀人才的心中,在实践中
常常想醉而不得醉,方知难得糊涂之难得。
07829223 常醉 发表于:2007-10-15 15:18:53第3楼“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三 跨级任命:避免失控的灵丹妙药
在开始今天的博客文章之前,我先来处理两件事情:第一是给署名“坐标圆点”的博士友的:你坐了我昨天文章的沙发,想要一本《在空白处创业》的书,我愿意额外赠送。请给我发电子邮件,告诉我你的邮寄地址。第二是回答一个没有署名的博友在我上一篇博文《“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二 支部建在连队上:抓住大型组织执行力的关键点》后面留的问题:“在一个大型组织中,建立另外一个小型组织,用小型组织来管理大型组织,用少数领导来管理多数人,这和现在的公司管理,不是同样的原理吗?此处语焉不详。现代企业中,建立的另外一个小型组织?何解?愿闻其详”。我来谈点自己的观察和看法,是否正确,请您斟酌:在现在的公司中,如果是上市公司,中层以上干部,有的时候还包括不是中层干部的一些重要(技术或销售或管理)骨干,通常会有期股权,这个有期股权的员工名单,其实就是建立了另外一个小型组织。那么,那些不是上市公司的公司又如何呢?通常是有其他类型的组织:中层干部会议啦,后备干部培训班啦,等等。还有的公司,是通过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例如住房标准、配备司机、配备秘书、培训权利、休假权利、车贴标准,手机标准)来在大型组织中形成小型组织。虽然用的办法不同,名目繁多,但是,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
一个大型组织,由于人数太多,所以,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容易形成“山头主义”,而一旦形成“山头主义”,接下来就是容易失控。一个组织的一个二级或三级单位,不忠诚于这个组织,而是忠诚于二级或三级单位的领导个人,这个问题在大型企业里也是广泛存在。
那么,军队是如何解决的呢?
军队解决的办法就是:跨级任命。
具体来举个例子,以当今军队的主要组织形式──旅为例。在一个旅中,营长的任命权,不是在团长手中,而是在旅长手中。但是,营长是由团长提名的,也就是说,团长有提名权,旅长有决定权。这样一来,就把提名权和决定权分离了。
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呢?原因是从两个方面找的:如果营长不听团长的,那么团长就没有威信,就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但是,如果营长只听团长的,那么,如果团长要哗变了,那么危险就非常大。由于军人手中有枪,所以,一旦一个营长听了一个哗变的团长的话,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旅长要对营长要有影响力,营长应该还对旅长要有沟通渠道。当任命是由旅长(背后是旅党委)签发的时候,这种沟通渠道天然就建立起来了。
在我们的军队中,这种“跨级管理”不仅体现在任命上,还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例如,调动部队上。我们可以在有些军队老干部回忆开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叙述信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有段时间里,调动正规军的一个排,都是要报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要经过中央军委副主席一级的批准的。
这种“跨级任命”的原则,不仅在军队中使用,也体现在我们政府的管理中。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在部长下面的一个层级是局长。局长在工作中,是直接听命于部长的。但是,局长的任命书,又是谁签发的呢?不是部长,而是国务院总理。不要小看这张任命状,这是一种任命决定权的象征。这同样表明了政府部门的一种提名权和批准权(决策权)的分离。
这样的原则,对于一个公司的董事会,是应该非常有启发意义的:董事会不仅要熟悉、了解、认识和任命一个公司的总经理、CEO,还要比较了解和任命这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这样,就可以在董事会成员和公司管理层之间形成一种沟通的渠道。这种沟通渠道,在一个公司正常发展的时候,是没有太多和太大的意义的。但是,当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或CEO不能很好的经营这个企业的时候,此时,这种沟通渠道就是非常有用和非常重要的。
赵民
2007-8-4 0:50AM
在实践中,对任何问题,都是有克招的。
常常想醉而不得醉,方知难得糊涂之难得。
07829223 常醉 发表于:2007-10-15 15:19:48第4楼“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四 民航赔偿部门应在机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最近10多年的军队改革中,有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是,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军队改革一样,把战场上的主力──单一的陆军军,改革成为包含有多个兵种的综合性的合成集团军。
按照我的观察,这是整个军队,从整体的组织结构,按照军事战场的需要,面向战场,面向对胜利的竞争,而采取的一个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从平时的管理开始,从训练开始,就把真实的打仗的战场需要的各个兵种,整合在一起,协同配合,以提高和增强胜利的概率。
原来的一般的陆军的军,部队的主要构成都是陆军师、旅、团,虽然也配备有炮兵、工兵等各种兵种,但是都是属于辅助、支持的性质,从理念到战略、从战术到配置,从训练到战斗,都不是作为一个作战整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环节,所以,真正的“合成”和“协同”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也并没有落实到组织结构中,而更多的还是在战术训练中强调。现在的合成军,则是从编制开始,就注重在战场上需要协同的各个兵种之间的人数上的科学配备,注重平时作为一个作战整体来进行调动投放。
这种变化,是面向战场需要的组织结构调整。
从专业的管理来看,当然是按照各个兵种来独立管理更好,但是,这是在战场需要比较简单,或者说,战争双方使用的军队种类都比较简单的时候是适用的。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已经不能适应战场的需要。这个时候,就需要不仅在战略思想上要变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落实这种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的发展和变革。
军队的这种变革,对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具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中国现在的很多行业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虽然在眼睛里面已经看到了消费者的力量的不断崛起,看到了同行业的跨国大公司在很多方面的新变化,虽然嘴里也口口声声说“客户是上帝”,但是,在具体的组织结构上,并没有站在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进行调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民航的客户投诉部门的办公地址的安排。我在上个月(2007年7月)的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节目播出的一期关于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头脑风暴》节目当嘉宾的时候,就当面问过来出席节目的、对世博会进行了赞助的东方航空公司的一位高管人员一个问题:现在各个航空公司的服务乘客的“主战场”是在各个城市的机场,所以,我们在各个机场都能看到各家大航空公司自己单独设立的、为头等舱、商务舱、金卡和银卡的乘客提供的单独的换登机牌的柜台,为他们休息候机的专用的休息厅,但是,为什么要把当飞机晚点后、按照国家民航总局的规定需要进行赔偿(一般是200-300元人民币)的理赔服务窗口,设到非常不方便的城市中心的民航大楼,例如,在北京是要到西单民航大厦去办理,而且,办理的时候,不仅要填一大堆内容的繁琐的表格,而且还一定要本人去?可以不可以把航空公司办理乘客赔偿的服务窗口,设到机场来?例如,在北京,从西单民航大厦搬到首都机场候机楼的明显位置,比如说是放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一楼到达出口的大厅的两旁?或者是在二楼换登机牌的柜台的旁边?现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一楼到达出口的大厅的两旁是很多的介绍宾馆和旅游的柜台,腾出空间来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商场就是战场,机场就是战场,机场就是比拚服务、争夺乘客、留住优质客户的战场,而其中处理乘客投诉、保障消费者在误点以后获得足额赔偿的民航投诉部门的办公地点,从远离机场的地方搬到机场出口处,并简化赔偿手续,就是像军队的合成军一样,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变革,把让“乘客第一、为乘客服务、让乘客满意”的口号和理念落实到组织结构的一个具体措施。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也难。我估计,我的这个在《头脑风暴》节目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大概又会白提了,就像过去很多很多乘客提出的无数抱怨一样,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但愿新成立的那些民营航空公司,先做起来。如果这样做了,我一定和我的朋友们,抛弃那些国有民航公司,投身民营航空公司的航班。
赵民
2007-8-5 23:55PM
从口头说,到落实到组织结构调整中,还有很多路要走
重庆战友新浪博客
常常想醉而不得醉,方知难得糊涂之难得。
07829223 常醉 发表于:2007-10-15 15:20:44第5楼“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五:现代作战新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我们经常可以在最近几年进口的美国大片中,看到这样的关于打仗的情节:一支人数有限,但是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的战斗小部队,可以称之为“战斗小分队”或“特别小分队”或“特种部队”,乘着机动性能非常好的直升飞机或运输机,长途跋涉,远距离空投,潜入敌方阵地,通过望远镜,寻找敌人的重要目标,然后,通过军用GPS或卫星通讯系统,将方位和指令传到后方指挥中心,然后,在十几秒或几十秒内,导弹或从飞机或从航空母舰或从陆基阵地上呼啸而出,直击目标而去!
这是一种新的现代作战方式。
这种现代作战方式,有二个特点:
第一、模式创新:对整个作战系统的高度依赖,远远超过对个人能力的依赖。传统的作战,高度依赖的是战士的个体作战能力,而这种作战新模式,是一种基于大量资金的长期投入形成的高科技作战能力、依赖整体系统的高效能而形成的战斗模式。这种作战新模式,在经济落后、科技落后的国家,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作战模式上的高度创新,使两支战斗部队的战斗力,从一开始就远远地拉开了差距。这是一种基于体系的竞争力,给你看到了,告诉你了,你也学不会,做不到,只能望洋兴叹。一句话,是体系和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导了战场的优势。
第二、对士兵个体的充分和严格的培训,提高战士个体的素质,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降低消耗提高效能。在这种新模式下,在一个战士身上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让他们接受比以前多得多的严格培训,使战士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当然,同时还要给他们更高的工资和福利。从表面上单独看起来,这是提高了作战单位的个体成本,好像优点不合算。但是,由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人,所以,如果每个成员的素质大大提高,用更少的更低的消耗和损失和成本,去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的可能性,实质性地提高了。而且,从每个成员消灭对方、保存自己、获得胜利的回报角度看,每个个体成员的“投资回报率”是大大提高了,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消耗(成本)提高了效能(效率)。
现代新作战模式的这两个特点,是一个硬币的不可缺少的两面,互为依靠、互为映衬、互相促进。
这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战斗力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存在于军事组织中,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战场版”新模式的“市场版”。
你看,跨国公司在全世界,是非常注重投入公司资源,包括投入自己公司内部的资金、人员、时间,以及聘请专门的外脑──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外包公司、投资银行、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来建立全公司的体系化的核心能力。这种体系化的核心能力建立,表现在建立公司内部的全球统一的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也还表现在建立公司外部的全球统一的供应商体系、合作伙伴联盟、大客户服务体系、专利共享互换体系、品牌管理体系等。这样的一种专注和投资,最终的结果是,公司的体系资源的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对员工个人包括董事长和CEO的依赖越来越小,使整个公司成为一个管理健全,体系完善的大平台,谁来了都能管,谁走了也还照常运转的具有独立生命的社会组织生命体。而且,这种管理平台的改进是持续的,每年有预算,真的是可以说做到了“年年改、月月改、日日改”的程度,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告诉你,你也学不到,做不好。
你看,跨国公司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这种注重,是从公司品牌在大学校园里的建设开始的。在中国的外资公司中,有一个招聘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外企──宝洁公司。这家外资企业,从人才招聘的角度,就把当年毕业的22岁大学生和25岁硕士生里的学生,全部挑最优秀的,招了进去。那它是如何招聘的呢?作广告,是用最好的印刷品;去演讲的人,坐豪华的汽车(虽然可能是租来的);面试,是包租学校附近最高档的饭店;进入公司的起步工资,要比一般的大学生高出20%-30%;来了公司以后,集中统一的严格培训;明明是普通的员工在内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轮岗,却可能会给你一个“管理培养生”的头衔,给大学生一个荣誉感;还三天两头给你点新的洗发液拿回家让你孝敬老爸老妈──那又值几个钱呢?其实呢,这也就是一个生产老百姓最经常使用的,行业进入门槛非常低的日用化工用品的公司。
这两点,正是中国企业的一个软肋,一个今后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的一个方向。
赵民
2007-9-17 23:5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