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基层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的组织实施
基层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的组织实施,是指基层中队根据现代装备设备管 理理论、方法和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维护组织体系,落实装备 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技术措拖的活动过程。
一、灭火救援装备管理技术手段
灭火救援装备管理技术手段,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装备管理方法所采取 的技术措施,主要手段有装备状态诊断和装备信息管理等。
装备诊断技术是对装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装备的性能和 可靠性。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决定维修和修正的方法。
装备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基础数据管理、装备台账管理、备件管理、计划管理、故障管理、润滑管理、更新决策管理等。
二、灭火救援装备器材使用管理
(一)使用管理责任体系
按照装备器材使用管理的群众性特点,明确使用管理责任人及其职责,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各级责任体系如下:
(1)各级军事主官逐级负责督促检查l1队做好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 ‘1-^作:
(2)lll队K负责具体组织做好本巾队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T作;
(3)班长负责经常检查本班执勤车辆、随车器材和个人装备管理、保养 情况:
(4)驾驶员负责做好消防车辆的管理、保养工作;
(5)通信员负责做好通信设备的管理、保养工作;
(6)战斗员负责管好各自分工的随车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
装备技师应当在执勤中队干部的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1)指导官兵按照规程、规定操作使用装备器材;
(2)指导和组织开展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
(3)对装备器材的一般性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提出装备器材的送修意见;
(4)在灭火救援现场遂行装备技术保障;
(5)负责操作和维护装备管理信息系统。
(二)使用制度
1.严格操作规程和要求
使用前要认真检查装备技术性能,不得带故障使用;训练中尽量使用一
些防磨垫、缓冲垫等训练器材或代用器材,做到无杂声操作,以延长装备使
用寿命。在训练和灾害事故现场作业时,要严格按规程操作,防止出现车辆
事故和器材伤人事故。
2.严格遵守配备标准和编配用途
按照消防车内应配器材标准配备随车器材,严格编配用途,建立随车器 材登记表和管理使用档寨等。严禁将装备随意拆卸、变卖、出借、送人;严 禁动用在编器材装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挪作他用。
3.熟悉装备性能
基层中队战斗员对配发或分管的器材装备,必须熟悉其性胄邑、构造、特 点和维护保养要求,做到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三)登记、清查制度
建立大队(支、总队)器材装备登记册,由大队(支、总队)指定’专人负 责,每年对所有器材装备进行一次清查。
建立中队器材装备登记册,由中队指定专人负责,每半年对全部器捌‘装 备进行一次清查。
建立库存器材登记册,由库房管理员负责,每i个月对库存器材装备进
建立随车器材登记表,由班长负责,在渊班或从灭火救援现场归队前,组织全班人员对各自分工管理的器材装备进行清查。
建立管理使用档案,由中队装备技师负责,对器材装备的ir{{厂年月、技 术数据、使用情况、机械故障处理情况、维修保养、性能变化、报废日期等 主要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以便对器材装备的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经 验教训,改进管理方法。
(四)保养制度
1.日擦拭保养
每天交接班时,驾驶员、通信员、战斗员都要按使用和保管分工对执勤 器材装备进行每日擦拭保养一次。
2.周擦拭保养
执勤战备的车辆、器材装备和中队器材库的备用器材装备,每周要认真、彻底地擦拭保养一次。
3.使用后的保养
凡训练、战斗使用后的器材装备都应及时擦拭保养,确保它们处于完好 状态。
(五)保管制度
1.适应战备、符合安全要求
器材装备的保管必须适应战备的性能,符合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中队 的器材装备库房屋门窗要牢固,做到专库专用,要按照装备的种类和状况分 类、分级管理,同时要做好器材装备防潮、防火、防冻、防日晒雨淋、防盗 窃破坏和保密工作,做到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
2.落实责任制
器材装备要按建制定人、定物、定位。各种随车器材,虚由中队统一编 号;灭火救援服装装具按《公安消防部队服装装具标识暂行管理规定》的要 求统一标识,并按规定位置排放。消防车库和器材装备库应由一名干部主管,一名保管员(值班班长)具体负责。
3.公安消防部队服装、装具标识
根据形势任务需要,消防部队对灭火救援服装、装具标识作了统一规定,示例如下:
(1)灭火救援服装标识示例。
①服装背面居中采用耐火、防水、荧光材料喷涂印制所属支队消防信息,字体为黑体,颜色为白色,每个字大小8cm×8.Scm,字间距3cmo所属支队
(六)检查制度
1.器材装备检查的主要内容
主要检查器材装备的数量、质量、完好率、制度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 题等。
2.定期检查
库存器材装备保管、保养方面的检查,基层中队半月、大队每月进行一 次。丢失、损坏器材装备的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3.日常检查
投入执勤战备的器材装备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要做到每日至少检查一次,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进行维修保养和及时补充。装备的隶属关系变更时,装 备的移交与接收单位应当办理相关审批、登记和档案交接手续。
(七)消防车场、装备场日制度
1.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
2.任务和内容
检查整顿车辆装备;有计划地对车辆装备器材及储备库存器材进行技术 检查和保养;维护车库、器材储备库、维修室内务;进行专业教育。
3.实施
基层干部到场负责督导,装备技师具体组织实施和验收检查,各员按小 同装备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开展技术检查及维护,凡参加人员均需明确任等 要求。
(八)交接制度
1.装备领交、送修时的交接
器材装备领交、送修时,要认真清点,及时登记、签字。保管和使川瞳 建。照明确的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钤明处理,2.人员、机构渊整时的交接
十兵退役、新兵补人、人员渊动及单位训整、撤销、合并时,必须认真 清点器材装备,详细造册登记、严格交接手续,3.保管员变动时的交接
保管员变动时,要在干部的主持下,把本单位器材装备的数量、配套情 况、标准、制度、管理现状逐项交接清楚。最后,交接人、领导i方签字留 存,同时更换锁具。
4.器材装备变动时的交接
装备变动时,要彻底检修,按规定擦拭涂油,妥善包装,做到数量齐全、技术状况良好、手续完备。
(九)消防车辆管理的技术标准
消防车在国家汽车产品目录中属于特种车辆的范畴,是对商用汽车底盘 或普通汽车进行专门设计改装,加装不同的灭火救援装置后形成的。因此,从本质上讲,消防车是由汽油机或柴油发动机及底盘加各种灭火系统或救援 装置组成的。消防车辆管理可以借鉴普通汽车管理的相关知识,比如汽车技 术维护原则是“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消防车辆维护保养管理也 应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无论采取哪种手段,最终的管理 目标是一致的。消防车辆管理的技术标准如下:
(1)车容整洁、后视镜和五盖(汽油箱、水箱、加注机油口、电瓶、轮 胎气门)齐全,门窃开关自如,各部连接紧固可靠,无漏气、漏油、漏水、漏电现象;
(2)发动机启动容易,机油压力和温度正常,高、中、低速运转均匀、稳妥,动力性能和加速性能良好,无异常响声;
(3)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无异常响声;
(4)转向装置调整适当,操纵轻便、灵活、可靠;
(5)手、脚制动调整适当,反应灵敏,作用良好,制动距离符合要求;
(6)各齿轮箱和传动机件无异常响声,无过热现象,工作可靠;
(7)各种仪表、照明、信号、雨刷齐全,性能良好,全车线路整齐,连 接、固定牢靠;
(8)空气滤清器、机油粗细滤清器和汽油滤清器清洁完好;
(9)全车各润滑点润滑充分;
(10)轮胎装配合理,气压正常;
(11)蓄电池清洁完整,固定牢靠,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适当;
(12)钢板弹簧和减震器性能良好;
(1 3)底艋各部位涮整适’随,乍辆滑行性能良好;
(14)泵浦、云梯、泡沫混合器等同定灭火设备性能良好,各操纵机构灵 活可靠;
(15)随车灭火器材和药剂齐全无损,性能良好,同定牢靠;
(16)维修保养工具及附件齐备完好。
三、灭火救援装备的退役管理
灭火救援装备由于使用年久、性能落后等原因不适于继续装备部队时,可作退役处理;装备因作战、事故等造成损坏或年久性能下降,不能修复或 无修复价值的,须作报废处理。根据《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管理规定,扩(公消[2011] 45号)规定,装备退役、报废标准如下。
(一)装备退役的判定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装备,应当退役:
(1)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的;
(2)同型号产品因设计缺陷导致事故的;
(3)安全性能无法判定或经检验达不到安全要求的;
(4)无法修复或维修费用超过新产品价格百分之五十的;
(5)因其他原因应当退役的。
(二)装备报废的判定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装备,必须报废:
(1)已不具备训练、教学、展示价值的退役装备;
(2)存在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的退役 装备;
(3)因其他原因应当报废的。
(三)个人防护装备退役和掖废判定条件[《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j(GA/T 620-2006)]
对于不符合防护性能要求或达到退役、报废年限的个人防护装备,应及 时予以退役和报废。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退役:①自出厂日起计算已达到设计寿命 的;②主要防护指标已达不到安全技术要求的;③同厂家、同种类产品冈设 计和质量原因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过人员伤亡事故的;④使用过的一次性装备; ⑤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服役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报废:①破损严重,不具备修复价值的;、参走失保护功能、仔存安全隐患的;③属于已经淘汰的装备;④因其他原因
需要做报废处理的、(四)消防车辆退役规定
根据《城镇公安消防队(站)执勤消防车退役暂行规定》(经机[1986]
560号文件),消防车辆退役规定如下:
(1)灭火消防车、供水消防车和通信指挥消防车,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的,应予以退役:①发动机运转累计时数满2500小时;②服役年数满10年。
(2)灭火消防车、供水消防车和通信指挥消防车,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的,必须退役:①发动机运转累计时数满3000小时。②服役年数满1 2年。
③大修一次(发动机总成允许两次)后,执勤中整车的技术状况明显下降,经技术鉴定,有下述情况之一:又达到大修条件;经过长期执勤,虽经检修
或更换零部件,在正常路面条件下行驶,耗油量仍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
规定值15%;排污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④一次大修费用超过新车价格50% 的。⑤车型老旧,无配件来源,不能修复的。⑥车辆严重损坏,无修复价
值的。
(3)专勤消防车(不含通信指挥消防车)、后援消防车(不含供水消防 车),凡符合上述(2)中②至⑥项之一的,必须退役。
(4)举高消防车和额定总重量大于6t的进口消防车,凡符合上述(2)申④至⑥项之一的,必须退役。
(五)退役装备的处理
装备作退役或报废处理时,由中队提出申请,经支队后勤部门组织技术 鉴定和审查后,报支队党委审批。执勤消防车辆的退役,由当地公安消防支 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消防总队负责车辆管理的部门)填写“执勤消防 车退役审批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审核批准。县(镇)公安消防队(站),由中队填表后,经支队或大队复核,报省(自治区、直辖 市)公安消防总队审核批准。
退役装备(不含退役消防车辆和动力装备)在改变原有外观属性,严格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经本级部队首长批准,可以作为展示、教学、训练使用。报废装备、退役消防车辆和动力装备除经批准可在指定位置静态展示外,应 当由专门部门回收或作销毁处理。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基层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定稿)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8-12-27 | 文章来源: 重庆渝北消防支队 | 作者: 程兴奎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生活当中的不断运用,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消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财富不断积聚,各类火灾及灾害事故也随之频频发生。它不仅使我们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行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我们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消防中队作为与火灾作斗争的最基本作战单位,发挥着“打早,打小”的特殊作用。当前全国消防部队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实施“三基”建设的重要时期,如何做好新时期灭火救援战斗准备,战胜可能发生现代条件下的火灾,提高基层中队“打恶仗,灭大火,抢大险”的能力,担负起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神圣职责,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影响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灭火救援战斗力的要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同时灭火救援战斗力的强弱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中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有组织管理、队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执勤备战。这些要素,从消防中队的整体来看,都是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然而它还要受到火灾及火场具体情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难看出,影响灭火救援战斗力强弱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战斗员和指挥员的素质
在扑救火灾时,必须要求所有参加灭火救援战斗的人员要具有灭火救援战斗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热爱本职工作,即科技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基础知识是已经知道和能够得到的认识因素,包括灭火常识、器材的功能等;基本技能则是能够办到和使用的行为因素,包括器材的操作水平、体能素质等。一般来说,认识到的不一定会做,而会做的也不一定就具备了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不但知道,而且会做;不但会做,而且知道理论依据。尽管具备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果没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也是无法发挥的,而热爱本职工作的态度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主要有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历史原因等。
人是灭火救援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并起主导作用。要提高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发挥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战斗员和指挥员的积极性是关键,所以一定要解决好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问题,使其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二)灭火救援战斗组织类型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战斗员必定要有一定的排列,要使参加灭火救援战斗的人员排列有序就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就基层消防中队而言,职能式结构是灭火救援战斗的主要组织形式。简单来说,职能式结构就是按分工负责的原则组成的机构,而岗位责任制就是职能式结构的实施方式。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分工明确,每一
个人都能在职能组织下有自己的岗位,了解自身的任务,使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但是,也存在有忽视整体目标、不利于决策等缺点,处于这种结构下的战斗员,往往难于了解组织的整体任务,也很难了解个人的工作与整体任务的关系,容易产生本位主义。
职能式结构虽然有缺点,但在灭火救援战斗中还是非常适用的。因为灭火战斗是在艰苦条件下高强度作业,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这就使职能式结构明确、稳定的优点得以发挥,而其缺点则对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影响不大。
(三)车辆器材装备
车辆器材装备是构成灭火救援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指战员保护自己、完成作战任务的平台。它主要包括:消防车辆、通信设备、防护器材、灭火器材、灭火剂等。
在灭火救援战斗行动中,车辆器材装备对于灭火、救人和保护战斗员自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战斗的成败。特别是在灭火战斗中,灭火剂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灭火战斗行动,一般认为,灭火剂供给强度增大,灭火战斗时间缩短,灭火战斗力增强。
面对现代化工业生产大量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等而引发的群死群伤恶性火灾及其他突发性事故,多数基层中队装备及灭火剂配备显得捉襟见肘,往往因为缺少一次性投入足量灭火剂于火场的大功率、大容量消防车,导致先期到达现场的中队指
挥员因担心供水不足而首先考虑、安排的是后方供水,而不是侦察、救人和灭火。因此,消防器材装备是灭火救援战斗力又一重要因素。为了及时有效的扑救火灾,平时必须加强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灭火效能。
(四)客观条件
灭火救援战斗力是公安消防部队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能力,必然受到客观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水源的分布、火灾及灾害事故现场情况、气象条件等。
二、提高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根本对策
(一)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一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的头脑,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我军宗旨教育、光荣传统教育,努力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开展消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官兵树立职业道德观念,使每名官兵认清作为消防兵,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官兵的行为。
三是加强灭火救援形势的教育,让所有官兵充分认识到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危害程度日益上升的趋势,充分认识到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任务,增强官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大部队管理力度,提高正规化建设质量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依据法律法规结合部队实际,明确各类人员工作职责,细化、量化岗位职责,将车辆器材装备定人定位负责,使其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同时,制定考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官兵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二是按照从严治警方针加大部队管理力度,注重对《共同条令》及《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的学习,强化官兵的法制意识,严格思想、作风、行政管理,注重平时的养成教育,提高官兵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针对新时期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正规化建设的特点、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科学管理。
(三)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效能
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装备配发部队,而这些新装备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另外,对于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具备相关的科技知识很难真正熟悉情况。因此,应有针对性地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深入研究业务理论知识,提高各级指挥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二是改革现行技术训练方法,要着力将模式化训练转向实用性训练,彻底改变现有的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一味追求速度的盲目训练;增加应用性和适应性训练项目,熟练掌握配发的技术装备,做到会用、敢用、善用,不断提高战斗员的实战
能力。
三是大力开展实战演练,走出现行的占水源、摆车辆、铺水带、选阵地的老思路,注重研究如何发挥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实现固定消防设施与移动装备的最优结合。同时,通过制订和贯彻扑救各类火灾的行动准则,提高战斗员的战斗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基层消防中队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力度,完善革新现有器材,大力倡导和实施装备战斗力工程
车辆器材装备是消防部队不断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武器平台,因此必须着力做好建制中队器材装备规划、选型和配备工作。在装备规划上应当遵循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采购车辆装备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适应未来灭火救援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大容量、大功率等特种消防车所占执勤车的比例,完成量到质的转变。采购特勤和常规器材装备可遵循“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以常用、实用、有用为标准,结合各中队辖区任务特点,配齐配强中队特勤和常规器材等,适当配备部分高精尖的先进器材装备。中队官兵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器材装备潜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和器材资源的最佳整合。
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探讨、研究和总结,才能实现新形势下战斗力质的飞越。
第三篇:灭火救援心得
灭火救援心得体会
在xx消防大队当兵锻炼已经3个月了,在这3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也非常深刻。
在中队的3个月了,前两个月我们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我们与中队的官兵生活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训练,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熟悉了中队的一日生活和基层消防中队的日常工作,让我们对今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消防主要是吃体能饭的,只有有了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一次次灭火救援任务。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开始了接警出动,参与到灭火救援任务中。刚开始时,我们觉得灭火救援是很兴奋的一件事,但是,当我们真正到达灭火救援的现场时,我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我们没有任何的经验,根本不知道在灭火救援时应该干什么,我们只能按照班长的指示行动,往往一个灭火救援任务后会很疲惫。有的时候我们会在深夜接到火警,我们还是要马上跑下楼,打起精神去灭火救援的现场。可是,当我们完成一次次救援任务,听当普通老百姓的感谢时,我们内心却是十分激动和自豪的,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消防兵是多么的光荣。
通过一次次的灭火救援任务,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冷静,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让我们完成一次次的灭火救援任务。此外,我们还应该熟记各种救援器材的放置位置,能第一时间拿出所需要的工具,节省救援任务的时间。
不断的接警出动,让我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让我更加的坚定了当好一个合格的消防警官的决心,我也会不断的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第四篇: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2010年10月22日南京)
一、指挥能力是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灵魂
二、战斗力是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保障
1、消防技术装备是战斗力
先进的、强有力的装备能生成战斗力(小火无战术、大火靠装备)
2、技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完整概念
(1)强化装备建设,拥有装备--------买(2)加强装备操作训练,熟悉装备------练(3)人和装备的有机结合,最佳效能--------用3、4、消防技术装备决定灭火战术的发展 增强战斗力将是永恒的主题
三、科学施救是灭火救援指挥的指导思想1、2、3、4、确立进攻、防护、转移一体化的指挥意识 确立优化作战成果的效益意识 确立科学的风险意识 确立不断更新作战形式的意识
化学灾害事故处置
一、化学灾害事故的特点
1、突发性强,扩散迅速
2、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
3、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
4、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5、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
二、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一般程序
1、检测
2、设立警戒线
3、个人防护
4、制止泄漏
5、洗消
6、现场急救
三、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主要程序
1、确定停车位置(一般接近事故现场200米)
2、成立现场指挥部
3、个人防护
4、侦检(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
5、设置警戒区域
6、救生
7、展开
8、堵漏
9、输转、转移
10、灭火
11、点燃
12、紧急撤退
13、洗消
14、现场清理
四、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技术要点
(一)危险化学品的侦察检测
1、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检测
2、危险化学品的定量检测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技术
稀释驱散气体、燃烧(液化气罐倒卧时易爆炸(因火焰呈45度喷射,喷出的火焰部分反作用使罐体受热,燃烧10分钟左右时爆炸))、堵漏。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
2、警戒管理
3、力量部署
4、指挥
5、建立发言人制度
1、在灾害现场如何解决通信盲区?
2、在大型灾害现场应与事故单位随时保持固定通话,了解灾场情况。
第五篇:第七章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
训练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作战原则与战术方法、跨区域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现场新闻发布和灾害事故信息报告等有关内容。通过学习,要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作战原则和战术方法、跨区域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要求、熟悉现场新闻发布的组织程序和灾害事故信息报告的有关要求。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是指在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现场所进行的应急处理和领导活动,是消防指挥员的神圣职责。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它贯穿于从接警调度开始,至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全过程。特别是大型复杂的火场和抢险救援现场,涉及诸多方面,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成功与失败。
第一节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灭火救援作战组织指挥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参加灭火战斗力量的多少和火场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有班、中队、大队、支队、总队五个层次。
一、总、支队火灾扑救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总、支队指挥机构
总队、支队指挥员到达火场后,应视情成立现场灭火指挥部,总指挥由到场的总、支队职务最高的领导或本级执勤首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总指挥指定。指挥部下设作战、供水、宣传、调度、通信组及其他作战保障人员。
(二)总指挥员职责
灭火总指挥员全权负责整个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履行以下职责: 1.了解现场情况,组织灾情侦察和分析,制定总体作战方案。2.视情设立作战组、宣传组、保障组等。必要时划分战斗段(区),分别组织实施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
3.向参战的下级指挥员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参战单位协同作战。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力量部署。必要时,可组织群众参与辅助性行动。
4.决定使用各种水源,利用临近建筑物及其相关设施,切断现场及其周边区域内的电力和可燃气体、液体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5.划定警戒区,组织疏散人员和物资,作出拆除或者破拆毗连(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决定。
6.提出调动供水、供电、燃气、电信、卫生、环保等有关单位的联动力量,申请调集公安机关相关警种警力,通过政府请调驻军和武警部队力量参加救灾。
7.决定采取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8.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审核新闻发布的相关内容。
副总指挥员协助总指挥员工作,在总指挥员离开火场现场时,履行火场总指挥职责。
二、大、中队火灾扑救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大、中队指挥机构
大、中队灭火救援指挥机构由大队指挥员、中队指挥员、班长、通信员、单位知情人组成。
(二)大、中队指挥员职责
大、中队指挥员由大、中队值班首长或到场职务最高的领导担任,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灾情侦察,确定救人、灭火、排险和保护、疏散物资等措施,及时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视情调集辖区内的其他力量或者请示增援。
2.向各参战班(组)下达战斗任务,检查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调整力量部署。
3.及时向增援力量布置任务,组织协同作战。
三、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由政府负总责;公安机关是具体的组织者、指挥者;消防总、支队指挥员参与总指挥部工作,具体负责消防部队的作战行动;如果党和政府领导授权消防部队领导全权指挥,消防部队指挥员要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四、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凡遇有燃烧面积大、参战力量多、灭火救援时间长、情况复杂或伤亡重大、损失巨大的现场,都应当成立由地方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的灭火救援总指挥部,以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灭火救灾行动。公安消防部队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设立现场灭火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具体的灭火救援工作。
1.灭火救援总指挥部构成
灭火救援总指挥部通常由总指挥员1人,副总指挥员若干人;下设灭火作战组、通信联络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等各若干人组成。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吸收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加。
灭火救援指挥部在现场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部队内部应当保持独立的指挥体系,对整个灭火救援行动实施统一指挥。
2.灭火救援总指挥部职责
(1)制定总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整合全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组织协同作战;
(2)组织灭火救援总指挥部与中央、省市政府的联络,保持与公安机关、医疗救护部门和社会相关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现场前后方的通信畅通;
(3)发布的各项决策、战斗命令和上级首长的指示;
(4)保障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灭火剂、燃料、饮食、衣物以及抢险救援所需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
(5)根据灭火救援的紧急需要,决定截断现场区域内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输送;(6)根据现场的情况,划定警戒区,组织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物资,下令限制人员和交通工具进入,必要时下令拆除或者破拆毗邻的建(构)筑物;
(7)根据紧急需要,可以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环卫、交通运输以及驻军、武警部队、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提供协助;
(8)按照上级指示,收集、审核新闻发布的相关内容。3.灭火救援总指挥部的设置和标志
灭火救援指挥部是灾害事故现场实施组织指挥的核心所在地,应设在接近现场,便于观察,便于指挥,安全明显的地方。
火场指挥部要设立明显的标志。一般情况下,白天以红旗(旗上标有“灭火救援指挥部”字样),夜间以红灯(应区别于一般消防车的警灯)为标志。
灭火救援指挥部成员应佩戴统一规格样式的标志。
第二节 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
一、组织指挥原则
灭火组织指挥原则,是指在组织指挥灭火战斗中各级指挥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试行)》中规定:灭火战斗中,公安消防部队的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逐级指挥。
(一)统一指挥
火灾现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经常涉及参加灭火以及协同灭火作战的各种社会力量,只有实现统一指挥,才能使灭火组织者准确地掌握和正确的调用各种参战力量,保证作战部署的整体性和作战行动的协调性,使之步调一致地贯彻执行火场总体决策,有效的完成灭火战斗任务。灭火战斗中,若干战斗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一处发生偏差,往往导致灭火工作的全面失败。实施统一指挥,可以加强总体协调,互相弥补不足,及时堵塞漏洞。
(二)逐级指挥
无论火势大小、参战力量多少,灭火战斗行动的组织指挥具体实施一般都要逐级进行。实行指挥逐级负责制,以充分发挥部署贯彻执行命令的积极性和坚定性,避免指挥混乱。火场上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指挥员的命令若有异议,可以提出,但当上级没有改动决定时,下级必须严格执行。
在上级指挥员紧急调动下属或更动原来命令,而下属的直接领导没有在场的特殊情况下,火场的命令可以越级下达,但越级下达命令者必须讲明身份。随后,下达命令和接受命令的双方都要及时通知和报告接受命令者的直接领导。
二、组织指挥的程序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程序,即灭火救援指挥员实施指挥灭火救援作战的先后次序。它具有连续性,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贯穿于灭火救援战斗的始终。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是:搜集掌握现场情况,确定总体作战方案,下达作战指令,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力量部署。
(一)搜集掌握现场情况
迅速搜集和掌握与灾情有关的各种情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地判断灾情发展趋势,抓住灾情的主要方面,是制定灭火救援决策和组织实施方案的前提。因此,指挥员要通过各种手段,全面了解掌握灾情的基本情况,掌握参战官兵的业务素质、作战特长以及灭火剂、灭火器材装备的保障和周围消防环境等情况,为确立主攻方向,提出灭火救援最佳行动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1.需要掌握的灾情信息主要包括:
(1)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速度和方向;
(2)有无人员受到高温、烟气、火势的威胁,其数量和所处地点以及抢救疏散的通路;(3)有无爆炸、毒气、触电和建筑物倒塌的危险;
(4)有无受到火势、高温威胁的重要物资、设备、档案和资料,其数量、位置和实施疏散、保护的可行性;
(5)可利用的水源及供水能力;
(6)作战对象(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消防设施和毗邻情况;
(7)参战人员的素质、战斗能力、作战特长和器材装备、灭火剂等情况;(8)灾害现场周围的道路及周围环境等情况;(9)气象变化情况;
(10)其它应了解掌握的情况。
(二)确定总体作战方案
确定总体作战方案是指挥员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正确的决策是灭火救援行动的依据,是取得灭火救援战斗胜利的基本保证。火场指挥员要对搜集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指示,依据火势发展规律,结合到场的参战力量,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进行认真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最佳灭火救援总体作战方案。1.指挥员确定总体作战方案的主要依据
主要是现场基本情况,灾情发展趋势,到场参战力量,事故发生单位(部位)建筑布局,消防水源以及气象状况等。
2.决策的内容
包括作战意图,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主要作战方向,战斗力量部署,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等。
3.决策的要领
灭火救援决策是组织指挥的核心。科学地实施作战决策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火场指挥员决策时要明确作战任务,确立作战目标;准确判断情况,科学权衡利弊;集思广益,确定最佳方案。
(三)下达作战指令
总体决策和行动方案确定后,下达命令,组织实施是贯彻落实总体决策和行动方案的关键。在灭火救援战斗初期,由于情况紧急、复杂,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和盲目行动。指挥员在下达作战指令时要沉着冷静、坚决果断,以稳定部队。战斗行动展开时,可分批分组进行,边展开边完善,切忌急于求成而造成无序和混乱。多力量、多警种联合作战时,指挥员要亲自进行协调,确保战斗行动顺利进行。战斗部署完成后,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抢险救援行动按照总体决策进行。
(四)根据现场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力量部署
灭火救援过程中,指挥员要按照确定的总体作战方案,不间断地实施指挥。在火场情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时,应坚决将作战意图贯彻到底;当火场情况发生突变时,要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力量部署,纠正偏差,确保灭火救援行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对一些重大战斗行动和环境异常艰苦的部位,指挥员要亲临一线组织指挥,随时掌握部队的进展情况。
三、组织指挥的方法
(一)督促检查、协调部队行动
指挥员应组织指挥机关不断的督促检查各参战单位执行命令、指示和有关规定的情况,并根据灾情变化和战斗态势,协调部队战斗行动,保证作战决心和方案的实现。
协调的重点是部队战斗行动。一是协调主管中队和增援中队;二是协调前方与后方;三是协调各参战单位之间的配合。目的是确保整体作战效能地提高。
(二)适时调整部署
火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指挥员作出灭火救援决策后,并非一劳永逸,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变化,适时调整灭火救援力量,纠正偏差,保证灭火救援战斗顺利进行。
调整要紧紧围绕火场主要方面进行;按照执行主要任务、辅助任务、机动力量、后勤保障力量的顺序,分步骤妥善实施,防止现场出现混乱。当救援任务基本完成,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时,指挥员应及时组织参战单位,分批分步撤离火场。
(三)善于使用现场指挥图指挥 现场指挥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快速反映现场情况和指挥员战斗意图的作战文书,是指挥员在实施现场指挥时的重要辅助手段。
1.现场指挥图的作用:
(1)有助于现场指挥员正确地部署作战力量。(2)有利于现场指挥员介绍作战意图。
(3)可以作为下达作战命令的附件,一目了然。(4)可以作为检验现场指挥正确与否的原始材料。
(5)可以作为分析战况、进行灭火救援总结与战评的原始依据。2.绘制现场指挥图的原则
绘制火场指挥图必须坚持准确、醒目、简要、易行的原则。
第三节 作战原则与战术方法
在与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消耗迅速扑灭火灾,并把火灾损失控制到最小的限度。为了这一目的,需要在灭火救援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灭火救援战斗指导规律,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战原则与战术方法,来指导部队的灭火救援作战实践,不断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一、作战原则
(一)救人第一
积极抢救人命是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和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中的首要任务。拯救生命和疏散人员是消防部队现场指挥和作战行动优先考虑和竭力实现的首要目标,是火场指挥员作战部署的重点和立足点。当火场有人受烟火围困时,应集中全力救人,确定救人的途径、方法、措施;并根据需要组织部分力量射水开辟通道,掩护救人或减少烟火对被困人员的威胁;随着救人任务的逐步完成,再把到场力量逐渐转移到消灭火源上来。
(二)先控制、后消灭 先控制,后消灭的作战原则,是根据火灾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灭火战斗实践相结合而提出来的。经过多年来灭火战斗实践验证,这一原则切实可用。
1.先控制
先控制是指积极控制。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先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场火势蔓延的主要方面,在主要方向上,设兵布阵,积极阻止火势蔓延或减缓火势蔓延速度,为全面进攻火势,消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对不同的火灾,有不同的控制方法。一般地说,有直接控制火势,如直接阻击火势,防止灾情扩大;也有间接控制火势,如对燃烧的和邻近的液体或气体贮罐进行冷却,对化工装置的冷却降温,对建筑结构的冷却保护,以及转移火场内危险物品,重点突破消除险情等都是先控制战术原则的应用。
2.后消灭
消灭是在控制火势的基础上,主动向燃烧区展开全面进攻,逐一或全面彻底消灭火灾。消灭火灾是灭火战斗的最终目的,彻底消灭火灾总是在控制的基础上最终完成的。控制是消灭火灾战斗行动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部分。后消灭,不能理解为消极地等待控制之后,再组织进攻消灭火灾。消灭往往是伴随着控制同步进行的,只是完成消灭在后。
3.先控制、后消灭作战原则包含着控制与消灭、被动与主动的辩证关系
先控制、后消灭,在灭火战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联,不能截然分开的。前者是扑灭火灾减少损失的有效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在控制过程中有消灭,在消灭之前必须实施控制。
在火场上,当灭火力量优于火势发展时,灭火战斗行动是主动的,此时应在控制火势过程中积极、主动、及时地消灭火灾。当灭火力量处于劣势时,灭火战斗行动是被动的,此时应从控制火势入手,将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积极控制火势蔓延或减缓火势蔓延速度。在控制火势的同时,尽快调集增援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去夺取灭火战斗的全面胜利。
(三)集中兵力、准确快速
1.集中兵力是指在灭火战斗中集中兵力于火场,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使灭火力量与火势的对比形成优势,保证有足够的灭火力量来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1)集中兵力于火场
集中使用兵力,就是根据灭火预案和火场的实际需要,即使迅速地调足兵力,包括第一出动力量和增援力量,为火场控制火势,消灭火灾创造条件。(2)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
就是在火场兵力不足,灭火力量没有形成优势时,注意抓住火场的主要矛盾,确定火场的主要方面,把兵力集中使用在主要的进攻阵地或行动,以在局部造成优势,进而控制全局,掌握灭火战斗主动权。
2.准确快速
准确快速的实质就是体现一个“准”字,突出一个“快”字,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实施战斗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灾蔓延,快速扑灭火势。
(1)准确。准确的意义一是正确,强调用整个灭火作战过程的正确性。如准确受理火警,准确调集力量,准确选择战机,准确使用灭火剂,准确采取技战术措施等,其中任何一项的正确与否都事关灭火成败。二是科学,在灭火指挥中,善于分析判断,科学决策指挥,战术运用正确,作战部署周密,力量计算精确,灭火效能明显。
(2)快速。分秒必争,以快著称,是消防部队的本质特征。在火场,要不失时机地堵截火势,争分夺秒地抢救人命,果断快捷地排除险情。从组织指挥的角度来说,快速是实现指挥员战术意图的基本保证,因为在准确的前提下,快速有超乎寻常的效应和作用。
(四)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是根据灭火战斗实践和现代消防设施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是在实战中得充分运用,有利于有效控制火势,快速消灭火灾的作战原则。
1.攻防并举
攻防并举是进攻和防御同时进行,主动进攻与积极防御相结合的作战原则。攻防并举的概念一是在火场部署进攻的同时,必须加强指战员个人防护,有效防护是为了积极进攻,防护不力就意味着伤亡。二是在确定进攻阵地时,要考虑阵地的安全性,作战阵地必须便于进攻,便于观察,便于转移和撤退。三是整个灭火过程都要防止灾情突变,特别是防止出现爆炸、倒塌、中毒等险情,有备而无患。四是在灭火进攻中,确定主攻阵地,确定防御阵地,主攻是打击火势,防御是防止扩展蔓延,如扑救地下建筑火灾,从上风口进攻,在下风口防御;扑救建筑火灾,在着火层进攻,在着火层上下层进行防御都是攻防并举作战原则的具体运用。
2.固移结合
固移结合是指消防部队平时要加强对固定消防设施的熟悉演练,发生火灾到达现场扑救时,要将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灭火装备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快速有效地控制火势、扑灭火灾。固移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1)利用室内消防设施直接出水灭火,实现人和资源的结合。这是最主动、最省时、最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手段。
(2)利用消防车通过水泵结合器给室内管网供水,增加水压和水量,借用固定管网出水灭火。
(3)利用消防车铺设水带直接出水灭火,补充水枪数量不足。
(4)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灭火,减轻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救人灭火的压力,弥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等固定设施进攻、疏散的不足。
(5)利用固定排烟设施和移动排烟设备结合排烟,为救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6)利用固定防火分隔设施设置水枪阵地,阻止火势蔓延等。
二、战术方法
灭火战术方法是从多年灭火战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控制火势,消灭火灾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有:堵截包围、上下合击、穿插分割、重点突破、强攻近战。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要根据火场的不同情况适时地灵活运用。
(一)堵截包围 堵截包围,即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部署主要力量,设置阵地,阻止火势发展,不使其继续蔓延;同时在其它方向部署其余力量,向火势展开全面进攻,构成对火势的包围。这是一种积极防御与主动进攻相结合的灭火战术方法。堵截包围的重点是堵截,其次是包围,其实质是先行控制火势,阻止蔓延;进而全面消灭火势。
(二)上下合击
上下合击,即在燃烧层(或火点)上面和下面都部署力量,形成上堵下截的态势,向燃烧区进攻,阻止火势既不能向上扩展,也不能向下蔓延,进而消灭火灾。上下合击的战术,通常用于扑救楼层、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和竖向管道等呈立体燃烧的火灾。
(三)穿插分割
穿插分割,即强行深入火场内部,将燃烧区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战斗区段,分别部署力量,各个击破,快速、彻底地消灭火灾。穿插分割的战术,通常用于燃烧面积大,情况复杂的大型火场。
(四)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即在火场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口和进攻路线,集中精干的人员、优良的装备、有效的防护强行进攻,开辟通道。重点突破的战术,通常用于完成比较艰巨的灭火、救人和排险任务。如开辟救人通道、消除爆炸威胁等。
(五)强攻近战。强攻近战,即在火场的主要方面集中主要力量,强行进攻,近距离控制火势,消灭火灾。强攻是近战的前提,近战是强攻的保证。只有强攻才能接近火场,只有近战才能保证强攻的效果。强攻近战的战术,通常用于控制火势、抢救人命、排除险情、保护要害等危急场所。
上述各种战术方法,仅仅是指导灭火战斗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应该有多种运用形式,什么样的火灾,运用什么样的战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这些基本战法的基础上,根据着火目标特点,火势大小和兵力多少等情况灵活运用。
第四节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组织指挥
公安消防部队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是指本地区灭火力量难以独立处置管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灾害故事或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通过上级机关跨省、跨地区调集消防力量联合作战,共同完成灭火救援任务,以实现人员、技术装备、灭火剂等消防资源共享的一种救援行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网络体系的不断形成,为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一、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
(一)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这类事故都是重特大恶性灾害事故或事件,一般都具有规模大、损失大、危险性大、政治影响大的特点。处置这类事故的防护和技术要求高、作战时间长、物资消耗大。单靠本辖区内的力量、技术装备已无法完成处置任务。
(二)异地作战,不利因素多。跨区域救援,近跨地、市,远跨省,长途奔袭,路上颠簸时间长,指战员风餐露宿容易疲劳;非责任区作战,环境、情况不熟。
(三)参战力量多,指挥协调难。这类灾害事故处置,需要水、电、气、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当地驻军等多部门、多警种共同参与,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一个高效的作战体系和指挥网络。
(四)后勤保障任务重、难度大。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使部队远离本土,突破了原有保障体系,除了做好燃料、食宿保障外,还要做好机械长途跋涉,长时间运转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困难多,压力大。
二、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的实施步骤
(一)接受任务
1.问清请求救援的单位地址、联系方式、途经的主要城市及路程; 2.问清救援类别,救援单位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3.问清灾害状态及发展趋势;
4.问清途中可提供保障的单位、地址、电话号码、接洽地点。
(二)组队集结
1.迅速按救援类别确定行动方案;
2.人员抽调原则上要精干,车辆装备要有机动; 3.配足相关器材,并留有备份;
4.备足所需燃料、灭火剂、给养、急救药品等;
5.确定行驶路线,标出交通行驶图,规定前后方车辆联络方法; 6.做好战前动员,宣布行动方案,交待注意事项。
(三)编队开赴
1.编队按序号行驶,前有开道车,后有后勤保障车;
2.控制车速,保持车距,随时联络,在交通受阻或途径险段时前车应迅速向后面车辆通报情况,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3.妥善安排好补给及休息;
4.不间断地向本单位及驶至地区公安交通部门、受灾单位当地消防部门报告编队所在位置,并请求当地做好交通引导和接应工作。
(四)到达现场
1.增援力量指挥员向属地消防首长汇报编队力量到场情况; 2.听取灾害现场情况介绍;
3.编入参战序列,领受战斗任务;
4.提出协同配合要求和需要保障的有关事项; 5.布置战斗任务,开展救援行动。
三、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组织指挥的要求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面对的多为重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在纷繁复杂的灾害现场实施灭火救援,涉及面广,而且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如何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把握现场灭火救援的主动权,增强有效处置的能力,在组织指挥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逐级调兵,快速准时集结 消防部队多支队跨区域联合参战时,兵力的调集要按照职能逐级实施。本省(市)所属支队由总队调集,友邻省、市所属支队由公安部消防局调集。参加抢险救灾的社会力量由省、市政府协调解决,驻军由政府看法军队领导机关按调兵程序调集。调集的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组织抢险救援车辆、人员和所需器材到达集结地点报到,等候战斗命令。
(二)完善指挥机构,坚持科学指挥 为保障各项灭火救援行动的有序实施,当地消防部队指挥员在上级领导到场前,应成立灭火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
为了统一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当地党政领导和上级领导到场后,迅速建立现场总指挥部。总指挥部由到场的最高党、政、军和消防部队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抢险救援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并负责调动各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保障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并根据需要和任务区分设立分指挥部和前沿指挥部,如消防灭火救援指挥部、医疗救护指挥部、后勤保障指挥部等。
消防灭火救援指挥部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为主,有关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在原当地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部的基础上组建。其主要职责是向总指挥部汇报现场情况,提出抢险救援方案,参加总指挥部的决策,会同其他部门、其他警种、军队的救援力量协同一致地实施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参战的公安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专业抢险队,以及参战的其他协同力量在消防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本系统内的纵向逐级指挥。
(三)制定救援方案,实施计划指挥 跨区域灭火救援的参战力量多,救援行动的准备时间短,灭火救援指挥部应根据灾害事故现场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迅速为现场总指挥部提出相应的总体救援方案,内容应包括指挥机构组成、抢险救援步骤和方法、险情处置的战术技术措施、各参战力量的具体任务划分及协同方式、灭火剂补给、通信、安全保障等,并在整体行动上坚持按计划实施组织指挥。
(四)发挥指挥员的优势和专长,灵活运用“属地指挥”或“授权指挥”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参战力量多,现场指挥部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主观能动性,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人员、物资、装备共享,使整个抢险救援行动达到最佳效果。在公安消防部队内部,在上级指挥员未到现场前,应坚持实施“属地指挥”。因为属地指挥员熟悉了解本地情况,有利于迅速组织和协调初期的灭火救援行动。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实际需要,也可授权给属地指挥员或抢险救援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指挥。实施授权指挥,被授权的指挥员必须承担指挥责任。
四、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选择便捷的交通道路和运输工具,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组队集结和安全到达救援现场。
(二)加强信息反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三)服从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自成体系,保证各项命令、指示得到贯彻落实。
(四)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提高救援效率。
(五)加强个人防护和安全措施,确保行动安全。
(六)统一宣传口径,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第五节 现场新闻发布
为了进一步规范灭火救援现场的新闻报道工作,密切与新闻单位的合作,准确、及时的发布有关火灾信息,防止偏差、片面、疏漏甚至虚假的灾害事故报道的发生,在发生重特大以上或其它影响较大的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时,现场指挥部要按照上级指示,确定新闻发言人,进行新闻发布。
一、现场新闻发布的内容
(一)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接警时间、力量调派(中队、人员、车辆)等情况。
(二)受灾面积、燃烧物品、采用战术、扑救过程、抢救物资、疏散被困人员、保护面积及部位等情况。
(三)事故发生地的消防背景资料,包括起火建筑的结构、建成时间、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隐患现状及审批验收等相关监督执法情况。
(四)灭火救援成效的总体评价和现场主要感人事迹。
(五)人员伤亡情况。
(六)在灭火救援战斗过程中,现场可能发生重大突变,需要紧急通报的情况。上述内容汇总后,经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员同意后向现场的新闻媒体通报。
二、现场新闻发布的时机
现场新闻发布一般选择在以下时机进行:
(一)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
(二)灭火救援战斗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灭火救援战斗受挫或遇到重大阻力;
(四)现场发生重大突变。
现场新闻发布的具体时间由现场指挥部确定,由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负责通知相关新闻媒体。
三、现场新闻发布的地点
在警戒区外适当地点设立现场新闻发布会场,设立明显标志。由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召集现场新闻记者,在核实身份后进入新闻发布会场。
四、现场新闻发言人
由已确定的单位新闻发言人或现场指挥部临时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发布。
五、现场新闻发布的注意事项
(一)发布灾情、险情时,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二)对新闻单位提出的敏感问题,应按统一的口径慎重回答。
(三)对事故原因、损失在没有核对准确之前不得随意发布。
(四)强化保密意识,对涉密单位、涉密事件的有关情况不得对外发布。
(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除现场新闻发言人之外的所有官兵不得随意接受新闻采访,擅自提供情况。
(六)现场新闻发布结束后,要将通报情况迅速形成文字材料,由现场担任宣传任务的同志与各新闻单位联系,统一口径,正确报道。
第六节 灾害事故信息报告
各地发生重要火灾和处置灾害事故时,为了让各级首长和领导机关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决策、指导处置,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地收集、上报。
一、信息报告范围
(一)重要火灾信息
1.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死亡、重伤2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特大火灾事故。
2.死亡3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
3.死亡1至2人的火灾事故。
4.发生在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火灾事故。
5.发生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的,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
6.正在发生的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7.发生在重要场所或部位的火灾事故。8.其他需要上报的重要火灾信息。
(二)处置灾害事故信息
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或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紧急灾情、突发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灾害事故类型包括:
1.化学灾害事故。2.自然灾害。
3.市政公共设施事故。4.建筑物坍塌事故。5.交通工具事故。
6.恐怖袭击和破坏事件。7.其它灾害事故。
(三)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信息。
二、信息报告内容
(一)重要火灾信息报告内容 1.火灾信息速报(1)必须报告的信息
火灾发生时间、地点及单位名称;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建筑层数、使用功能、生产性质、危险化学品储存种类、数量等);人员被困及伤亡情况;火势发展情况;接报警情况、调派力量等。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灭火救人的措施及进展情况;火灾现场相关情况(有无倒塌、爆炸等危险,是否对周围建筑构成威胁等);起火单位详细情况(包括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内部消防设施、建筑耐火等级、是否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党委、政府、公安机关领导和消防部门负责人到场情况等。
2.火灾分析报告
对特大火灾事故和死亡3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事故发生后的10日内,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火灾基本情况;起火单位详细情况(包括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灭火救人情况;火灾事故调查、财产损失核定和工作进展情况;善后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训及采取的工作措施等。
3.火灾总结报告
对特大火灾事故和死亡3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的重大火灾事故,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发生后的30日内,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总结报告,主要内容除将火灾分析报告的内容进一步核准、补充外,还应包括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及有关责任人员查处结果或进展情况,已采取的和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等。
4.火灾月度报告
对每月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及亡人火灾,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写出简要分析报告(包括总体情况、纵向对比,重特大火灾及亡人火灾案例或简况),于次月10日前上报部消防局。
(二)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内容
1.必须报告的信息
灾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灾害事故类型,受灾范围,受灾人口数,伤亡人数;灾害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性质,致灾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种类和数量等);人员疏散情况;灾害事故发展情况;接报警情况、调派力量等。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采取的主要措施,救援的进展情况;现场相关情况(对周围人员或建筑构成威胁的情况等);灾民居住环境状况;灾害事故单位详细情况(包括隶属关系、经济类型等);党委、政府、公安机关领导和消防部门负责人到场情况等。
(三)、消防官兵灭火救援伤亡信息报告内容
伤亡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及部队名称、年龄、职务、警衔、政治面貌等);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经过;伤亡原因;受伤官兵救治措施、善后工作情况。对已采取的和下一步将要加强的工作及具体措施等要及时做好续报。
(四)、重要节假日火灾及部队出动情况报告 春节(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七)、“五一”(5月1日至7日)和“十一”(10月1日至7日)期间的火灾及公安消防部队出警行动情况,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长假后的第一天10时前上报。
三、信息报告程序
(一)凡发生上述火灾事故以及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灾害事故,辖区内的县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上报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上报省级公安消防部门,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上报公安部消防局。
(二)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后,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上报省级公安消防部门的同时,立即上报公安部消防局。省、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并与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随时保持联系。
(三)对正在发生的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政治、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向上级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确定专人建立与事故现场的直接联系,随时向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报告现场火灾发展和扑救情况。
(四)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消防官兵伤亡的,各级公安消防部门都要立即逐级上报。同时,要及时跟踪续报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等情况。
四、信息报告要求
(一)初次报告要快,补报、续报要新,总结报告要全,报告内容要准。
(二)对正在发生的重要火灾和部队正在处置的且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做到: 1.根据事态发展、处置措施和救援进程,县、地(市)公安消防部门要随时逐级上报相关情况;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不超过两小时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一次相关情况。
2.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值班人员要高度负责,必要时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和反馈工作,并主动与处置现场指挥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上报下达。带班领导要亲自掌握情况,审查信息在时间、地点、单位、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等基本要素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督促报告上级机关。
3.信息报告的方式,可先用电话报告,随后及时补报书面信息。
(三)、实行信息报告责任制
1.总队、支队、大队主要领导对信息报告及处理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全面负责,主管部门领导和承办人员具体负责。
2.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重要信息迟报、漏报或误报的,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视情节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3.对隐情不报、故意瞒报的,要从严查处,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思考与练习
1.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机构的层次及构成。2.灭火救援总指挥员的职责。
3.灭火救援指挥部设置的条件和要求。4.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5.灭火救援作战原则的内容。6.灭火战术的内容及理解。
7.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组织指挥的要求。
8.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组织指挥应注意的问题。9.现场新闻发布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0.灾害事故信息报告的内容及报告的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