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平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昌平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昌平区生活性服务业向着“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根据《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昌平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是由区级财政根据预算安排的专门用于支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的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包括:区级安排的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专项资金及市级财政下达我区的商业扶持资金,统一纳入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商务委)部门预算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生活性服务业包括: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末端配送等便民服务业。
第四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支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财政预算管理
—1— 的有关规定,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五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由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以下简称“区财政局”)会同区商务委提出年度资金使用规模建议,并根据区人大审定的预算方案安排管理资金预算指标,办理专项资金拨付,由区商务委具体负责支持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 使用范围及标准
第六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用于昌平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第七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主体为符合昌平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支持范围的经营者或建设主体。申报主体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注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辖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连锁经营企业。
(二)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无重大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诚信经营,未存在失信被执行情况。
(三)按要求及时向商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
(四)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其他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采取事后以奖代补方式支
—2—
持,项目总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区财政奖励为辅的原则。原则上是申请上年度或当年度已完成的项目。
第九条 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及标准。
(一)支持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支持在单体建筑内建立的商业服务业态齐全、功能齐备的集约型社区商业综合体;支持在居住区主要交通街道两侧设置底商或独立店铺形成的商业服务业态齐全、功能齐备的集约型社区商业群;支持利用市场疏解腾退空间,发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支持大型商场、超市向社区便民服务延伸项目。依照《北京市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规范(试行)》标准建设,按照建设规模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社区综合体分等级建设与奖励。按照建筑面积将社区综合体分为三个等级,其中面积在小于等于500平米的为三级,面积在500-1000平米之间的为二级,面积在1000-2000平米的为一级。按照建筑规模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三级奖励金额为100万元,二级奖励金额为150万元,一级奖励金额为200万元)。
(二)支持社区便民菜店建设。支持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社区开设连锁直营门店,开展社区便民菜店建设与改造。按照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便利化经营,依据《社区菜店设置要求和管理规范》标准,在北京市范围内建设不少于
—3—
5家直营店,并符合社区便民菜店建设标准,按照便民社区菜店所评定级别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直营店每店最多补助60万元。
便民菜店达到四级标准的,经营面积在20-50平米以下(含20平米)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资金;便民菜店达到三级标准的,经营面积在50-100平米(含50平米)的给予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便民菜店达到二级标准的,经营面积在100-150平米(含100平米)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便民菜店达到一级标准的,经营面积在150平米以上(含150平米)的给予不超过60万元的奖励。
(三)支持社区菜市场建设与改造。支持符合《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标准建设或改造社区菜市场,按照建设规模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70万元。
经营蔬菜等农副产品区域的营业面积在600-1000平方米(含600平方米)之间的,按不高于5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经营蔬菜等农副产品区域的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上的,按不高于7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四)支持生鲜超市建设与改造。支持品牌企业依据《生鲜超市设置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在北京市范围内建设或改造不少于3家以上的生鲜超市直营店,按照建设规模给予奖励,奖励资
—4—
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每店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经营面积在300-500平米(含300平米),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经营面积在500—1000平米(含500平米),最高奖励不超过150万元;经营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含1000平米),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五)支持便利店(超市)建设。支持品牌企业依照《北京市连锁便利店(超市)行业规范》,在北京市范围内建设不少于10家直营便利店(超市),按照经营规模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投资的50%,直营店每店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
(六)支持便民早餐网点建设。支持优质连锁品牌企业参与全区固定门店式早餐服务网点及提供早餐服务的连锁便利店网点布局;支持主食厨房建设与改造;支持在重点居民区和商务办公区增设早餐自提柜,发展在线订购、早餐自提的新服务模式;支持餐饮网点拓展社区养老(助残)早餐服务等。依据《固定门店式餐饮网点建设规范》和《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规范》的标准,新建或改造便民早餐网点。按照早餐网点和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标准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早餐网点建设最高补助奖励不超过60万元,主食厨房建设与改造最高补助奖励不超过300万元。
经营面积在8—60平米以下(早餐档口店),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经营面积在60—200平米(含60平米),最高
—5—
奖励不超过40万元;经营面积在200平米(含200平米)以上,最高奖励不超过60万元。
(七)支持其他便民服务建设。支持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末端配送等便民服务建设。依据各行业建设标准,符合“品牌化、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建设要求,按照经营规模一次性给予奖励,新建或改造提升门店,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投资的50%,单店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
(八)支持特色街区与示范街区建设。支持对于被认定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区”或“北京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的项目,在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街区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投资一次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九)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建设。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便民网点建设,延伸老字号品牌服务;支持老字号企业利用连锁经营、“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挖掘老字号品牌的传统文化特色,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按照企业经营规模一次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十)支持社区商业服务新模式建设。支持生活性服务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发展“互联网+便民服务业态”的新型服务,整合线上线下服务功能,实现线上交易、—6—
线下服务,推动社区商业服务新模式发展。按照企业经营规模一次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十一)支持传统流通企业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发展。支持连锁店、百货店等传统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全渠道经营,鼓励发展线上线下体验式消费模式,整合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消费业态,建设消费体验示范中心。对店面装修改造、线上渠道拓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按照企业经营规模一次性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条 已获得中央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重复支持,有配套要求或联合支持的项目除外。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资金拨付
第十一条 项目采取公开征集和遴选等方式组织申报。区商务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制订发布征集通知和申报指南,并在区政府网站以及其他指定媒体上公布。
第十二条
项目推荐单位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展项目征集和初审工作,原则上是征集上年度或当年度完成的项目,对初审通过的项目,由项目推荐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统一报送至区商务委。
第十三条 区商务委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实地审查,可根
—7—
据实际情况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经实地审查后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本区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可滚动使用。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建设完成后,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组织专家评审,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专业论证,出具项目评审报告,确定验收项目。区商务委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经择优遴选后报区财政局。
第十四条 区财政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和区商务委履行职能、事业发展目标,审核项目预算。
按照提高项目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要求,对于财政评审范围内的项目,按规定进行财政评审,其他项目区商务委实行部门自评。
第十五条 区商务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总报区财政局。按照区财政局有关要求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六条 区财政局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和评审通过项目情况,结合以前年度项目资金结余情况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统筹安排项目支出预算,纳入资金支持计划。
资金拨付前,需对拟支持项目通过区商务委网站对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单位须与区商务委签订项目承诺书和项目合同书,明确项目绩效目标,并按规
—8—
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为确保项目的延续性,奖励资金分两次拨付,第一年拨付奖励资金的50%,第三年再拨付剩余50%奖励资金(一次性奖励资金的项目除外)。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后,应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规定资金使用用途的,应建立明细账或辅助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对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获得生活性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应接受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推荐单位要配合做好绩效评价、跟踪检查、提交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报告、宣传、调研、报送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同时,应按照区商务委的要求,配合做好本企业经营情况的数据报送和运行监测工作。
第十九条 对资金使用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除按以上规定处理外,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奖励资金的申报单位,经区商务委、区财政局确认后,项目申报企业或单位应当自区商务委下达通知后三个月内,将全部奖励资金如数缴回区财政局,予以通报,并不再受理与其相关公共政策支持资金的申请,同时取消与该单的合作关
—9—
系。对情节严重、触犯国家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或企业(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资金支持对象或项目单位受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及相关备忘录的联合惩戒,暂停或取消资金支持或申请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期间如遇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政策变动,将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商务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附件:
1、2018年昌平区生活服务业项目申报指南
2、昌平区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补贴标准及建设标准
3、昌平区生活性服务业项目验收标准
—10—
第二篇:某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落实《xxx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号),守住基本公共服务底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市民需求,突出创新引领,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全市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行业体系;
行业组织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流通方式现代化、骨干企业集群化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品牌影响力明显提高,特色优势更加凸显;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商家诚信经营、群众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二、加快实施三项重点工程
(一)品牌建设工程
1.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支持老字号企业利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挖掘老字号品牌的传统文化特色,鼓励老字号企业传承、提升产品制作技艺和服务技能,使老字号商品、服务成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领略古都文化的重要载体。支持老字号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市商务委牵头,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工商局配合)
2.增强品牌竞争优势。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xx市著名商标,通过实施商标战略开拓市场。(市工商局、市商务委牵头)充分利用首都市场的窗口优势,加强行业交流协作,吸引外省区市和境外生活性服务业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进入首都市场,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市商务委牵头,市工商局、市民政局配合)
3.促进特色商业街转型升级。对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特色商业街,要建立动态评价和监管服务机制,提高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水平;
推动现有特色商业街升级改造,丰富文化内涵,完善软硬件服务功能,增加体验式消费、定制式服务,促进特色商业街向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市商务委牵头,各区县政府配合)
(二)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1.整顿规范消费市场。完善消费环境建设联动机制,加强商品质量、计量和明码标价监督检查,严格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强化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交易监管,保障公平交易。(市商务委、市工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配合)畅通商务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市商务委牵头,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配合)
2.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露天餐饮、无照无证经营等行为,规范餐饮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有序的餐饮消费环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委、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市政市容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园林绿化局、市交通委配合)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市商务委牵头,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民防局、市市政市容委、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3.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诚信服务联盟,持续开展诚信示范市场创建活动,推行赔偿先付制度。(市商务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工商局、首都文明办、人行营业管理部配合)2017年底前,在全市创建130个“无假冒商标商店”。(市工商局牵头,市商务委、首都文明办配合)4.健全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探索建立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畅通消费争议快速解决绿色通道,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完善消费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企业建立消费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有效化解消费纠纷。(市工商局牵头,市司法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委配合)
(三)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培训工程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带徒传承工作,打造一支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大师和传承人队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优秀人才“奖、树、评”活动,培育行业技术能手(服务明星)和企业技术能手(服务明星)。(市商务委牵头,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配合)
2.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完善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健全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机制,持续举办服务技能大赛,带动企业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市商务委牵头,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配合)
三、全面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便民网点建设
1.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管理。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利用国有企业原有商业网点等资源及闲置空间,抓紧配齐服务设施,实现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城市社区全覆盖,替代“小散乱”等低端业态。持续加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市商务委牵头,市社会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政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配合)全面落实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确保新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市规划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市政市容委配合)
2.健全农产品零售网点体系。认真落实《xx市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49号),区县政府要按照“市抓批发、区抓零售”的工作体制,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培育10家农产品零售龙头企业,完善布局规划,重点发展连锁化、品牌化零售网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零售网点服务质量。2017年底前,本市城市社区连锁化、品牌化蔬菜零售网点比例提高至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底前提高至40%以上。(市商务委牵头,各区县政府配合)
3.加快便民早餐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在城六区基本形成以固定门店早餐服务为主、便利店增设早餐服务为辅、其他形式为补充的便民早餐服务体系。2017年底前,全市新建或改造300家固定早餐门店,发展150家具有早餐服务的连锁便利店,符合早餐经营示范店、规范店标准的早餐网点达到1500家以上;
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布早餐网点目录,方便市民消费;
拓展餐饮网点服务项目,开展养老助餐服务;
建设6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规范化早餐网点统一配送率达到60%。2020年底前,全市累计新建或改造500家固定早餐门店,发展200家具有早餐服务的连锁便利店、10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成1750家符合早餐经营示范点、规范店标准的早餐网点。(市商务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社会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市政市容委、市城管执法局、相关区县政府配合)
4.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发挥药品零售企业网络覆盖广的优势,向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健康服务。大力发展药品、医疗器械专业物流体系。积极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支持提供健康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市商务委、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5.完善共同配送网络。以进社区、进校园为重点,加快共同配送服务网点建设,承接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的末端配送服务。2017年底前,建成500个共同配送服务网点;
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800个共同配送服务网点。鼓励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加强末端网点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寄递服务;
设立智能快件箱,服务市民网络购物需要。(市商务委、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市教委、市社会办、各区县政府配合)
(二)促进新型商业模式发展
加快推进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服务民生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区商业服务新模式,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服务市民日常生活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商业实体店开展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应用协同,依据线上大数据和线下资源,实现在线交易、线下配送等精准化服务。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利用社区智能终端,推送生活性服务业信息,提供查询、预约、支付等服务。(市商务委牵头,市社会办、市民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工商局配合)
(三)探索服务功能集成
1.培育多服务集成商业模式。制定本市社区连锁便利店示范店建设规范。2017年底前,建成50家具备便利餐、洗衣代收等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示范店;
2020年底前,累计建成100家连锁便利店示范店。支持连锁便利店发展网上订货、实体配送等新模式。(市商务委牵头,市社会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局配合)鼓励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探索发展一站式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引导零售、餐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连锁企业集聚发展。2017年底前,全市发展20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2020年底前,累计发展50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市商务委牵头,各区县政府配合)
2.创新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运营机制。探索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纳入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依托环卫部门专业优势,整合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设施,通过统一运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在全市形成定时定点回收、网上预约交售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基本实现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在社区全覆盖。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再生资源智能化回收体系。(市商务委、市市政市容委牵头,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社会办、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县政府配合)
(四)引导业态转型升级
1.加快便民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建立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支持优质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鼓励连锁超市和品牌便利店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增强服务社区能力。2017年底前,在零售行业培育5家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连锁超市企业和3至4家门店超过200个的连锁便利店企业;
在餐饮行业培育50家门店超过10个的大众化连锁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在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中的营业额比重达到55%。2020年底前,累计培育7家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连锁超市企业和5至6家门店超过200个的连锁便利店企业;
累计培育55家门店超过10个的大众化连锁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在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中的营业额比重达到57%。(市商务委牵头,市市政市容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2.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发展。按照“疏解转移一批、关闭撤并一批、升级转型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升级转移。2017年底前,培育5至10家调整升级示范市场;
2020年底前,累计培育15家调整升级示范市场。(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市工商局、各区县政府配合)
(五)深化开放合作
1.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生活性服务业的区域协作,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构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合作机制,建立农产品、家政服务等供需对接基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县政府与国内蔬菜主产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本市社区开设连锁直营门店,鼓励大中型连锁超市采取“农超对接”模式扩大生鲜农产品销售规模。(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配合)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序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外资进入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发挥外资企业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积极促进国外特色餐饮企业、外资零售店铺等在京发展,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市商务委牵头,各区县政府配合)
(六)推动绿色发展
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强行业能耗限额指导,推行《xx市商场超市能源消耗限额》和《xx市商场超市合理用能指南》,推动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加大对餐饮、洗染、洗浴等行业节能、节水、环保达标情况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以“产业升级有政策、行业发展有目录、网点建设有规划、企业经营有标准”为重点,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保障充分的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体系。调整流通业发展指导目录和行业准入标准,健全企业开业条件、经营管理规范、岗位服务规范等标准体系,提升流通业现代化水平。鼓励各区县积极探索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各区县政府配合)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完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平稳有序推进。研究设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国际资本、兼并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市财政局、市商务委牵头)
(三)建立协调联动和运行监测机制
成立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协调联动,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抓紧组织推动落实,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市商务委和市统计局要加强运行监测,掌握发展动态,跟踪评估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等x个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xx〕xx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x发〔20xx〕xx号)精神,进一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按照“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要求,聚焦重点行业,着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精细化、便利化发展,营造诚信经营环境,建立“诚信经营、优质服务”长效机制,满足人民群众便利性、多样性生活需要。到2020年,我市生活性服务业的业态更加丰富、服务环境得到改善、服务质量和品质得到提高,扩大服务消费成效明显,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公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重点领域提质增效
实施健康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商贸物流服务提质计划,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行业规范化水平,行业诚信得到改善。
健康养老服务: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xx办规〔20xx〕x号)精神,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和内容。丰富健康养老内涵,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支持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新兴养老业态发展,探索实施适合“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多元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半托等多种形式的照料服务。不断提高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于养老机构以外的其他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鼓励其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在鼓励境外投资者在我市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境外投资者在我市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享有与省内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同等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待遇。对境外投资者以自建产权用房或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x年以上的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签约合作,采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就近“结对签约”的办法,向养老机构提供签约医疗服务。从制度建设和服务监管方面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档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利用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各种有效途径,建立智慧养老、生态养老、健康养老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流程体系,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通过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间医护人员交流等形式,培养提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家政服务:推进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培育创建家政服务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家政服务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整合服务资源,扩大服务规模,鼓励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家政服务企业建设社区家政服务示范站。鼓励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线上预约定制、线下上门服务等“o2o家政服务”新业态。
餐饮服务:大力发展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餐饮业,推进其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餐饮,初步建立绿色餐饮仓储、加工、管理、服务以及自助餐、宴席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
推动形成绿色餐饮发展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消费全过程,鼓励企业打造“生产基地+餐饮门店”采购链、建设“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加工配送链。推进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打造“民族特色餐饮之都”,进入政府接待、旅游团队餐、婚宴等大众消费领城。通过举办“xx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等活动,继续实施“舌尖上的xx行动计划”,推进“xx菜走出去”工程。
住宿服务:鼓励住宿业在硬件设施达标的基础上,加强软件建设、关注顾客体验,加大“绿色饭店”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在住宿业广泛开展“绿色饭店”评定工作,加快智慧酒店建设步伐,利用各类网络平台策划限时促销、团购优惠、会员积分、家庭套餐等活动,提升经营效益。到2020年,在住宿业引入国际一线的酒店管理品牌企业,培育星级酒店旗舰企业,经济型、度假型酒店或特色民宿客栈连锁企业达到xx家,规模以上企业xxx%实现网上销售。
商贸物流服务:搭建城市末端物流配送服务平台,协同连锁经营企业、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企业、生活服务类企业,推进物流配送终端站进社区、进校园。聚焦快速消费品、冷链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城,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以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城市末端配送网店为支撑的城市配送三级服务网络,构建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推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快件识别、暂存、监控和跟踪服务的智能管理。创新“前置微仓”模式,将终端配送设施信息与个人信息提前匹配,提前布控商品,实现快件“分钟达”,开创末端快递设施“寄件”模式,通过线上下单、到柜扫码支付,实现快递寄件“零等待”。
文化、体育、法律、批发零售、教育培训等其他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明确目标,抓好有关领域的质量提升行动。
(二)规范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xx%的要求,编制本地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组织编制商贸物流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洗染服务等业态布局指南,引导生活性服务业要素行业按照市场需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快递、便民维修家政服务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公益属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确保新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三)创新便民商业服务模式
组织建立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统一电子商务平台,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建立“店铺服务十同城配送”的服务模式。力推生活性服务线上下单、配送到户等现代服务模式。引导和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在社区打造一批便民社区服务中心、“e中心”和“智慧社区”。
(四)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图”
启动“一刻钟社区服务图”建设,鼓励零售、家政、便利餐、洗染等服务企业面向社区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到2020年,实现便利店、早餐店、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x项基本便民服务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在推进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面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构建服务业有关产品面向社区和农村市场的输送通道,发展城乡高效配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城乡市场全面扩展。
(五)完善标准体系
打造“xx服务”,强化规范标准引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洗染业服务质量》《住宿业服务质量》《餐饮业服务质量》、《美容美发业服务质量》《家政业服务质量》《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商贸物流业服务质量》《外事接待服务规范》等xx地方标准的贯标工作。推广和实施质量领先、企业参与、社会认可的服务领堿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在餐饮、住宿、家政等重点领域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和服务标杆引领计划,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持续开展竟争性绩效对比,改进服务质量水平。鼓励发展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乎台,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采用定向培育、系列宣传、整体包装等方式,重点推介、专项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形象。
(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丰富和规范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鼓励校企合作,促进育、供、需三方对接。引导和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建立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继续培训制度。探索市场化方式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和标准化实训实操基地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依托行业协会、高等院校(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资源,加快生活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建立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技能型人才执业水平认定制度,建立技能评价晋升通道。支持行业协会和各级工会利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平台,选拔、认定和使用人才,引导和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八)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针对消费者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服务领域,实施质量监测、重点抽查、行政约谈、消费调査、公开曝光、行业规范、培育标杆等一系列措施,破除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营造安全放心的服务消费环境。健全服务企业信用记录,加快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采取行业限制性措施,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检验等监管频次,适时进行消费警示提示。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业诚信自律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协同机制
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健全部门、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做到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统一研究、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加强督促检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统计监测
按照国家关于生活性服务业的有关统计制度规定,建立和完善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统计工作任务,依托各类行业协会对生活性服务要素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活性服务要素行业信息数据库,建立要素行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三)强化宣传引导
做好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宣传引导工作,借助“一部手机游xx”,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煤介,宣传推广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提升先进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论氛围。
第四篇:提升品质
提升品质
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就是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序,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投诉的高低、挡货率的高低是检验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近几个月来,宜家验货员来验货基本上是一个月挡一次货,因此在接下的半年里,我们的目标是:将挡货率降低至2月/1次,并2个月总结一次挡货率、客诉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目标。产品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每天上下班前生产部门必须对现场清扫一遍,保护现场环境干净、整洁由ISO进行稽核。
只有好的机器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因此模具课须每天对机器进行保养并做好保养记录以便排除故障。
成型班长每2个星期对作业员进行品质培训,哪些为不良品、哪些为良品、哪些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会可接受的哪些不可接受的,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每次开会班长做好相关记录并由品管监督。
定期对品管培训宣导,品管的职责是发现问题消除不良流动,预防问题解决问题每天早上如今所有品管人员开会针对每天发生的品质异常采取措施、处理结果等。
1)负责巡机台人员每日针对机台所生产宜家产品进行检验并与样品核对结果、外面及检验尺寸有无在允许范围,每2小时做一次巡检验并依照制程检验标准书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首末件巡机检验记录上,她们要引导并督促作业员做好自检及要求的操作方法,当发现机台异常必须立即与班长联系调机改善,若异常无法在1小时内改善要求停机,并开妯《异常通知单》,要求生产部门改善,改善后由品管验证OK后方可继续生产,每2小时按照抽样计划及制程检验指导书对现场满板的产品进行抽验,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每日工作检验报表》上,检验完毕对产品进行标识,合格的贴通过单不合格的贴拒收单,将不良品记录在《每日不良拒收描述状况表》并联系班长要求返工,返工时,品管须在现场监督,每天上下班前将每日所发生问题点记录在巡机交接本上进行交接。
严格区分产品待检验区、成品区,作业指导书应保持与实际操作一致,切实起到指导作用,如抽样方案的实施,检验的内容与方法、缺陷的判定准则与允收程度等,指定符合要求的人员执行最终检验,加强对最终检验员的授权培训,提高其从“顾客”的角度去检验的能力与责任感。
2)终检根据年批次大小、抽样计划进行抽验,检验时依据各产品的检验标准书进行检验,并记录在《最终检验报告》合格贴通过单,不合格贴拒收单并注明原因退回相关部门返工,若为批量性拒收时则开出《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至生产部门进行改善并验证结果。最终检验重复发现的问题或偶尔发现的严重问题,应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向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确认并及时更新所有参考资料或样品,并将日期文件归档保存或做好相关销毁记录。
当问题产生时,如:验货员难到的问题、市场反馈的问题等,品管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完成在此期间,品管要负责追踪确认。
第五篇:提升服务业含金量
提升服务业含金量,创建“国际招标”一流品牌--新形势下招标公司的服务创新
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的长盛不衰,带动了国内整个招标行业的快速增长,招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的招标行业市场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从事招标业务的企业日益增多,仅在上海,各类招标公司就有几百家,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也随之逐步降低。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成为摆在我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此新形势下,只有充分挖掘公司的优势,迎接新的挑战,才能走出公司发展的瓶颈,迎来新的天地。
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是人才,公司拥有一群懂专业、对招标事业充满激情的优秀员工;第二是客户网,多年来公司在客户中留下了众口传承的口碑,拥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在此基础上,公司确定了创建新型现代咨询公司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精益求精,提高服务品质;前伸后延,创新增值服务”的战略口号。
所谓“精益求精,提高服务品质”,即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前伸后延,创新增值服务”则是指从传统的招标业务出发,将业务内容向前向后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增值服务,不仅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要在项目前期和后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服务价值。显然,提高服务品质是招标公司的立企之本,而创新增值服务则是招标公司的强企之路,唯有创新,才能实现招标公司的长久发展。实际上,前伸后延既包括业务范围的前后拓展,也包括服务内容的深化细分,同时更强调在面临新业务新问题时开拓思维,寻找最优的方法解决客户的难题。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外部的机遇,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走上了服务创新之路。
一、融资招商,创上海水务招商之先河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地的市政公用行业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特别是其中的水务行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极大需求和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市场化进程推进迅速,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有了项目,也有了政策,但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却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在融资招商方面经验的不足,迫切需要借助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效率完成项目,并保证项目成功。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在传统工程建设招标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集聚的人才,完全有能力进入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瞄准这一发展机会,公司在2001年果断进入这一市场,承担了上海市第一个水务公开招商项目,即处理规模达170万吨/日的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BOT招商项目。这个项目也是上海水务行业第一个以法律文件形式正式授予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经过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成功吸引了数亿元的民营资本投资该项目,更使该项目成为全国水务行业市场化的标志性项目。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的成功,奠定了我司在上海水务招商领域的领军地位。此后,我司又相继成功完成了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上海金山水质净化厂搬迁工程、上海松江南部污水处理系统、上海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上海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成了上海水务融资招商代理市场的领导者。不仅如此,公司将此业务向邻近省市拓展,完成了
浙江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又正在进行温州瓯北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招商。
这些招商咨询项目的成功,不仅使我司业务在建设项目的周期上从以往的工程建设阶段向前延伸到了投资分析与决策阶段,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提升了服务附加值,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招商过程与业主建立的良好关系,带动了后续工程招标的业务,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传统业务的发展。
二、产权经纪、特许经营与产权转让的完美结合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国有产权交易进行了规范,规定国有产权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国有产权的进场交易,大大促进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看到了产权经纪的巨大发展潜力,决定再次突破自我,开拓产权经纪领域。2004年,公司以其控股的纪辉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产权经纪资格,并申请成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执业会员。
与融资招商代理一样,纪辉公司的产权经纪业务仍以水务项目为切入点。2005年,纪辉公司作为出让方代理人成功完成了上海嘉定新城污水处理厂部分资产转让项目,为价值1.22亿元的污水厂资产找到了合适的受让方和管理者。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公司正式跨入了产权交易领域。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这个项目第一次将产权转让和特许经营授权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上海水务项目特许经营授权探索出了在BOT招商之外的一条新路。
在成功代理嘉定项目的基础上,纪辉公司又完成了上海申同管道公司16%股权转让项目,为申同管道公司的改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受让代理,以“换位思维”完善服务
无论是传统的招标项目,还是上述所提到的资产转让中的出让方代理项目,公司扮演的都是招标单位或出让方,也即甲方的代理人的角色。这决定了招标公司在工作中必须站在甲方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力为甲方争取最大的利益。显然,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难免不够全面,投标人的利益、困难和问题经常未能被充分考虑到,从而造成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不易解决。
2005年,招标公司以另外一种角色,即作为受让方代理,代理香港某公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竞买上海市某著名百货企业的60%产权,从而获得了对招标工作的新认识。在这个项目中,公司不再象以往那样编制招标文件,为投标人投标设置各类条件,而是要为委托人做好咨询服务,包括编制投标文件,结合委托人的情况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以往作为甲方代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公司理解出让方发布的出让文件提供了帮助。同时,通过这个项目的“换位思考”,公司也发现了以往在编制招标文件中所忽略的某些问题。投标咨询服务,不仅受到了委托人的高度赞扬,扩大了公司的服务范围,也使公司在此后的招标代理项目中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这对公司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促进项目成功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全程服务,做业主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通常的招标代理工作,就是把业主对招标内容的具体要求转变成符合规范的文字,编制成招标文件,通过规范的招标程序,为业主寻找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建设承包商或者技术方案提供商。在此过程中,招标公司只是一个执行者,并不为业主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事实上,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很多业主希望有第三方为其在招标工作之前的投资决策阶段提供方案咨询,在招标工作完成后的合同谈判阶段做好参谋。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员工的高素质完全有能力为业主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如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建业里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
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建业里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属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整治项目,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及整个项目的标志性意义,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投资商的兴趣,也收到了不同的整治方案。如何从中选择一个既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保护好具有上海海派风情特色的历史建筑,又能为城市生活增添新的风景和亮色的方案,同时还能兼顾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成为困挠政府招商部门的难题。
接受委托之后,我司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搜集了很多建业里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还搜集了上海本地以及国外,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方案,同时着手与国际、国内潜在的投资人或开发商进行接触,了解投资意向,并对潜在投资人的品牌、国际声誉以及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分析。经过大量前期工作,我司提出了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建业里项目开发,并以国际邀请招商方式寻求既有资金实力,又在历史建筑整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商的招商方案。方案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然后,我司根据确定的招商方案,编制了招商文件及一整套完整的项目法律文件。在基本确定投资人为花旗银行后,我司又协助徐汇区政府相关部门与投资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细致的谈判,逐一确定了合同的条款,直至合同顺利签署。在谈判阶段,我司既要在谈判前为委托人详细列出将要谈判的内容和我司对每一条内容的建议,谈判中代理委托人据理力争,谈判后还要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和谈判备忘录。可以说,是我司从方案制定到协助谈判全过程的细致深入的服务才使项目得以圆满成功。这一项目的成功,也使我司更有信心在更多的项目中为业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五、方案创新,巧解鱼和熊掌之难题
古人云: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但是,作为委托人的代理和智囊,招标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力争为委托人同时获得鱼和熊掌。在上海浦东机场磁浮车站宾馆招商项目中,我司通过招商方案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
上海市浦东机场磁浮车站宾馆项目地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交通中心,坐落在已投入使用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车站上面,一期和二期航站楼的中间,地理位置独特。这如此特殊的位置建造的宾馆,其客流优势及品牌宣传优势不言而喻,上海机场建设集团希望以此优势吸引国际或国内知名酒店品牌来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浦东机场的形象的品质。但是,也正因为其建在磁浮车站之上,宾馆的产权与磁浮车站难以分开,上海机场建设集团从长期利益考虑也不愿放弃宾馆的产权。不放弃产权,如何吸引投资?接受上海机场建设集团委托后,我司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多套方案进行比较,最后,我司借鉴水务BOT特许经营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建设管理+租赁运营”的合作模式,即投资人一次性预付相当于宾馆建造成本的租金,机场集团将该租金交给投资人委托其进行建设,建成后机场集团再将宾馆租给投资人运营管理一定年限,租赁期满后,机场集团收回运营权。这一独特的合作模式,既满足了机场集团保留产权的要求,又合理保证了投资人的投资收益,最终成功吸引到了大众集团和美林阁集团的共同投资,实现了双赢。通过这一具体方案的创新,也进一步体现了招标公司作为咨询机构的价值。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招标公司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也必须加强创新。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无论在服务内容方面,还是在服务方法上都已经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结实的一步。今后,我司将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拓宽咨询领域,研究更多更好的咨询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品质,将公司打造成新型的现代专业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