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提升农村服务业
全力提升农村服务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是规范发展流通网络。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型流通网络;打造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探索“农超对接、农居对接”新方式,支持市场经营者建立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二是加快推进电商建设。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重点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和农民电商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继续推动涉农电商企业平台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前台多样化、中台模块化、后台一体化”电商模式复制推广,突出农产品上行,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三是积极打造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推进服务业特色建设,提升乡村发展新动能。加速沿黄、沿河观光农业开发,打造农业采摘特色小镇;加快推进物流园区重点片区建设,集聚产业规模,打造物流商贸小镇;深挖红色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小镇。
第二篇:提升服务业含金量
提升服务业含金量,创建“国际招标”一流品牌--新形势下招标公司的服务创新
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的长盛不衰,带动了国内整个招标行业的快速增长,招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的招标行业市场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从事招标业务的企业日益增多,仅在上海,各类招标公司就有几百家,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也随之逐步降低。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成为摆在我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此新形势下,只有充分挖掘公司的优势,迎接新的挑战,才能走出公司发展的瓶颈,迎来新的天地。
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是人才,公司拥有一群懂专业、对招标事业充满激情的优秀员工;第二是客户网,多年来公司在客户中留下了众口传承的口碑,拥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在此基础上,公司确定了创建新型现代咨询公司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精益求精,提高服务品质;前伸后延,创新增值服务”的战略口号。
所谓“精益求精,提高服务品质”,即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前伸后延,创新增值服务”则是指从传统的招标业务出发,将业务内容向前向后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增值服务,不仅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要在项目前期和后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服务价值。显然,提高服务品质是招标公司的立企之本,而创新增值服务则是招标公司的强企之路,唯有创新,才能实现招标公司的长久发展。实际上,前伸后延既包括业务范围的前后拓展,也包括服务内容的深化细分,同时更强调在面临新业务新问题时开拓思维,寻找最优的方法解决客户的难题。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外部的机遇,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走上了服务创新之路。
一、融资招商,创上海水务招商之先河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地的市政公用行业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特别是其中的水务行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极大需求和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市场化进程推进迅速,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有了项目,也有了政策,但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却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在融资招商方面经验的不足,迫切需要借助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效率完成项目,并保证项目成功。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在传统工程建设招标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集聚的人才,完全有能力进入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瞄准这一发展机会,公司在2001年果断进入这一市场,承担了上海市第一个水务公开招商项目,即处理规模达170万吨/日的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BOT招商项目。这个项目也是上海水务行业第一个以法律文件形式正式授予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经过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成功吸引了数亿元的民营资本投资该项目,更使该项目成为全国水务行业市场化的标志性项目。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招商项目的成功,奠定了我司在上海水务招商领域的领军地位。此后,我司又相继成功完成了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上海金山水质净化厂搬迁工程、上海松江南部污水处理系统、上海奉贤东部污水处理厂、上海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成了上海水务融资招商代理市场的领导者。不仅如此,公司将此业务向邻近省市拓展,完成了
浙江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又正在进行温州瓯北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招商。
这些招商咨询项目的成功,不仅使我司业务在建设项目的周期上从以往的工程建设阶段向前延伸到了投资分析与决策阶段,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提升了服务附加值,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招商过程与业主建立的良好关系,带动了后续工程招标的业务,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传统业务的发展。
二、产权经纪、特许经营与产权转让的完美结合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国有产权交易进行了规范,规定国有产权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国有产权的进场交易,大大促进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看到了产权经纪的巨大发展潜力,决定再次突破自我,开拓产权经纪领域。2004年,公司以其控股的纪辉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产权经纪资格,并申请成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执业会员。
与融资招商代理一样,纪辉公司的产权经纪业务仍以水务项目为切入点。2005年,纪辉公司作为出让方代理人成功完成了上海嘉定新城污水处理厂部分资产转让项目,为价值1.22亿元的污水厂资产找到了合适的受让方和管理者。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公司正式跨入了产权交易领域。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这个项目第一次将产权转让和特许经营授权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上海水务项目特许经营授权探索出了在BOT招商之外的一条新路。
在成功代理嘉定项目的基础上,纪辉公司又完成了上海申同管道公司16%股权转让项目,为申同管道公司的改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受让代理,以“换位思维”完善服务
无论是传统的招标项目,还是上述所提到的资产转让中的出让方代理项目,公司扮演的都是招标单位或出让方,也即甲方的代理人的角色。这决定了招标公司在工作中必须站在甲方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力为甲方争取最大的利益。显然,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难免不够全面,投标人的利益、困难和问题经常未能被充分考虑到,从而造成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不易解决。
2005年,招标公司以另外一种角色,即作为受让方代理,代理香港某公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竞买上海市某著名百货企业的60%产权,从而获得了对招标工作的新认识。在这个项目中,公司不再象以往那样编制招标文件,为投标人投标设置各类条件,而是要为委托人做好咨询服务,包括编制投标文件,结合委托人的情况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以往作为甲方代理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公司理解出让方发布的出让文件提供了帮助。同时,通过这个项目的“换位思考”,公司也发现了以往在编制招标文件中所忽略的某些问题。投标咨询服务,不仅受到了委托人的高度赞扬,扩大了公司的服务范围,也使公司在此后的招标代理项目中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这对公司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促进项目成功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全程服务,做业主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通常的招标代理工作,就是把业主对招标内容的具体要求转变成符合规范的文字,编制成招标文件,通过规范的招标程序,为业主寻找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建设承包商或者技术方案提供商。在此过程中,招标公司只是一个执行者,并不为业主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事实上,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很多业主希望有第三方为其在招标工作之前的投资决策阶段提供方案咨询,在招标工作完成后的合同谈判阶段做好参谋。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员工的高素质完全有能力为业主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如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建业里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
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建业里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属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整治项目,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及整个项目的标志性意义,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投资商的兴趣,也收到了不同的整治方案。如何从中选择一个既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保护好具有上海海派风情特色的历史建筑,又能为城市生活增添新的风景和亮色的方案,同时还能兼顾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成为困挠政府招商部门的难题。
接受委托之后,我司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搜集了很多建业里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还搜集了上海本地以及国外,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方案,同时着手与国际、国内潜在的投资人或开发商进行接触,了解投资意向,并对潜在投资人的品牌、国际声誉以及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分析。经过大量前期工作,我司提出了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建业里项目开发,并以国际邀请招商方式寻求既有资金实力,又在历史建筑整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商的招商方案。方案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然后,我司根据确定的招商方案,编制了招商文件及一整套完整的项目法律文件。在基本确定投资人为花旗银行后,我司又协助徐汇区政府相关部门与投资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细致的谈判,逐一确定了合同的条款,直至合同顺利签署。在谈判阶段,我司既要在谈判前为委托人详细列出将要谈判的内容和我司对每一条内容的建议,谈判中代理委托人据理力争,谈判后还要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和谈判备忘录。可以说,是我司从方案制定到协助谈判全过程的细致深入的服务才使项目得以圆满成功。这一项目的成功,也使我司更有信心在更多的项目中为业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五、方案创新,巧解鱼和熊掌之难题
古人云: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但是,作为委托人的代理和智囊,招标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力争为委托人同时获得鱼和熊掌。在上海浦东机场磁浮车站宾馆招商项目中,我司通过招商方案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
上海市浦东机场磁浮车站宾馆项目地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交通中心,坐落在已投入使用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车站上面,一期和二期航站楼的中间,地理位置独特。这如此特殊的位置建造的宾馆,其客流优势及品牌宣传优势不言而喻,上海机场建设集团希望以此优势吸引国际或国内知名酒店品牌来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浦东机场的形象的品质。但是,也正因为其建在磁浮车站之上,宾馆的产权与磁浮车站难以分开,上海机场建设集团从长期利益考虑也不愿放弃宾馆的产权。不放弃产权,如何吸引投资?接受上海机场建设集团委托后,我司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多套方案进行比较,最后,我司借鉴水务BOT特许经营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建设管理+租赁运营”的合作模式,即投资人一次性预付相当于宾馆建造成本的租金,机场集团将该租金交给投资人委托其进行建设,建成后机场集团再将宾馆租给投资人运营管理一定年限,租赁期满后,机场集团收回运营权。这一独特的合作模式,既满足了机场集团保留产权的要求,又合理保证了投资人的投资收益,最终成功吸引到了大众集团和美林阁集团的共同投资,实现了双赢。通过这一具体方案的创新,也进一步体现了招标公司作为咨询机构的价值。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招标公司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也必须加强创新。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无论在服务内容方面,还是在服务方法上都已经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结实的一步。今后,我司将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拓宽咨询领域,研究更多更好的咨询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品质,将公司打造成新型的现代专业咨询公司。
第三篇: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在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地方的财力状况,难以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以公路建设,资金紧缺问题依然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大发展的‚瓶颈‛。二是农村公路总里程从‚量‛的概念上是有了很大的增加,但从‚质‛的层面来看,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主要是集中在乡、村级公路里程上,其中村级公路的增长十分明显,农村公路建设增长没有实现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三是全县农村公路等级普遍较低,除县级几条主要的公路实现二级化、乡级少数公路基本达到四级标准外,乡村级公路大部分还达不到四级标准,而且大多为砂石路。同时,公路沿线各项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干线连通程度较低。四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些乡村对农村公路建设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一些不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的施工队伍从事公路建设,导致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五是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乡村公路失养失管、通而不畅问题严重。
当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破解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三个服务’水平为目的,推动我县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的实践载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到一条能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子,着重要处理好以下六方面的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能力与速度的关系。目前,交通部门为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政府和群众的修路热情空前高涨。这种热情是我们搞好农村公路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引导好,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就是不顾实际情况,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追求高标准和高速度,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综合考虑建设资金、技术、管理力量、设计、施工、监理能力以及实际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速度和合理的建设规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的高速度、高标准,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搞经不起检验的劣质工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对交通部门来说,农村公路标准不高,但一定要有很高的服务理念。这是因为农村公路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直接相关联的,直接关系到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出泥泞,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为民、亲民、便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农民
利益的关系。我们搞农村公路建设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但农村公路建设必然会遇到征地拆迁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关键是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透明、公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征地拆迁要依法进行,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公路建设时,也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与群众商量;筹集建设资金千万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农民身上,要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防止乱集资、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坚持就地取材用才,就近使用农民工,扩大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不拖欠民工工资、不拖欠征地拆迁费;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尽量少占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统筹兼顾,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主干线建设的关系。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很重,因此,一定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一定要按照的统一规划要求,分清轻重缓急,优化投资结构,分步组织实施,提高投资效益。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等不靠,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使县乡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同步推进,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强化质量管理,处理好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的关系。农村公路虽然技术标准比较低、单个项目规模也比较小,但质量标准绝不能低。尤其是目前全县处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阶段,往往容易忽视质
量。交通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指导和监督,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投资少,技术管理力量薄弱的特点,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新机制,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更大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把农村公路建好,让群众走上放心路。
五、坚持建养并重,处理好建设与养护的关系。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和养护资金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坏路了,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农村公路的养护问题,切实做到建养并重。对已列养的公路,要及时充实养护力量和安排养护资金;对未列养的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要研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养护管理模式和方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要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水平。为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六、从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出发,处理好路、站、运的关系。农村公路建设要突出服务性,提倡‚以人为本‛,从‚路运一体化‛的角度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客运站的建设与客运网络化的关系。农村公路建设要考虑未来农村客运网络化的要求,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站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个统一‛和‚三个同步‛,即: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方便农民群众的出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需要,而且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在发动、重点是管理、成败在质量、提高靠科技、长效在养护、核心是政策。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第四篇: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农村服务业为农业的生产化社会化经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而制造业、农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并未形成联动机制。目前我国服务业许多领域,由于体制和政策约束仍处于国家垄断较多、政府管制较严的状态,市场在这些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服务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也处于效率低下能力偏低的状态。本文就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下手对如何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
3、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
4、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国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国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宏观方面的对策:
1.培养要素环境。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1元的研发经费可增加30.26元的服务业产值。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2450亿元,占GDP的1.34%,与发达国家2%的比重还存在差距。增加研发投入,一方面需继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措施,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
地投入科技研发。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是累积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除了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外,还需要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增加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资格标准体系。
2.创造需求环境。从目前来看,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信贷,有助于在短期内增加对服务的消费需求;而从长远看要实现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还应在加快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专业分工,并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将刺激产生对生产服务的更大需求。
3. 培育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垄断性服务行业和公营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依据市场准入原则,逐步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与入世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行业中各类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4.完善制度环境。设立服务业全国性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管理并加强协调配合。
(二)微观方面的对策
1、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国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
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4、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国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5、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国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6、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
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7、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大力加强人才培养 全力提升队伍素质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 全力提升队伍素质
钟楼区委组织部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抓队伍、抓服务、抓培训,努力提升全区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分层分类、着眼长远,制定培养计划。区委书记听取人才工作汇报,提出积极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优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海归人才引进力度,形成各类人才交相辉映的人才梯队的具体要求。结合省“333”、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和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的落实,谋划钟楼区“316”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人才分层分类管理。重点培养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科研专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保障;对在省、市两级有知名度的科技带头人和骨干,通过组织进修、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合作等形式,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是结对联系、全程跟踪,实行动态管理。区长、常委组织部长带领职能部门走访国防科大常州超媒体与感知技术研究所、联星智通、康维电子等海归企业,促进区领导结对联系人才常态化、制度化。对已注册的海归,主动上门开展落地项目专项审查,了解海归实际需求。结合2010年人才需求调查,建立健全区、街两级人才数据库,及时掌握人才项目进展情况,完善人才服务网络,实行人才信息动态管理。
三是量体裁衣、对接需求,切实提供帮助。结合调研走访中
梳理出的人才需求,加强对接,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针对海归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组织与“红土创投”、本地对口企业开展对接。针对企业家应对经济危机方法少、思路不宽的问题,组织重点企业家赴复旦大学等高校参加企业高层管理者论坛,组织在日华人工程师协会开展常州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交流会,帮助企业“柔性引才”。针对科技工作者政策了解少、申报意识缺乏的问题,开展新一批入选市“831”工程培养对象座谈会,组织、人事、科技部门共同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
四是重点攻关、注重实效,提高创新能力。注重与科研项目的紧密结合,对人才实行“项目化管理”,实现“课题式培养”。在培养方向上,坚持把与“振兴三大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组织攻关,分为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3个主要课题组,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等3个新兴产业课题组,加强对入选项目的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