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调研报告
崇阳县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调研工作汇报
一、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崇阳县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陆水河的中游,湖北省南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境东西最长61km,南北最宽52km,国土面积1968km2,折合295.2万亩。辖区内河港众多,落差大,河流水系发育,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有各类水库11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
(一)型水库11座、小
(二)型水库97座;除108座小型水库按地属原则划归乡镇管理外,我县5座大中型水库专门设置了水库管理机构。
在2008年实行水管体制改革以前,由于水库管理机构人员总量严重超标,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导致水管单位资金入不敷出,水利工程日常运行难以为继。
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精神,水管单位实施“管养分离”改革。其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县先是在大型水库(青山水库)进行改革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至四座中型水库,于2008年底初步完成我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二、水管单位收支及运行管理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是负责我县大型水库青山水库日常工程养护管理的主体单位。该单位试行轮岗制,单位人员总数94人,目前在职人员60人,待岗人员34人。2013年总收入330万元,其中供水收入300万元,其他收入30万元;2013年总支出330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250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80万元。
2、中型水库
我县有台山、香山、杨林桥、石壁四座中型水库,分别设立了水库管理处进行日常工程养护管理。四个单位定编16人,目前在职人员15人,退休人员27人,2013年总收入95.2万元,所有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2013年总支出95.2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55.2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40万元。
水管单位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产权不清。我县水利工程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与地方乡村在产权划分上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我县正在加大对国家相关法律的宣传讲解,加快水利工程产权认证及水利工程维护改革工作,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历史包袱过重。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前的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总量过剩,水利管理单位财务底子单薄;改革后人员得以精简,但离退休人员在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而水利管理单位账面上根本没有资金来加以解决。
3、经费不足。由于我县水利管理单位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拨付,受我县财力不足影响,经费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人员开支以及工程养护,不能满足我县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
三、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在2006年试行体制改革,本次体制改革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将水管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单位,并将单位定编人员的基本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提前退休,最后在剩余干部职工中进行竞争轮流上岗,通过上述方法有效的分流了大量人员,使青山水库管理局轻装上阵,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严格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推进了水管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完成后,工程管理独立出来,水库日常运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青山水库管理局内部分离出18人编制成维护组,确保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日常化、标准化。
2、中型水库
2008年初,在县水利局的主持下对四座中型水库进行了管养分离体制改革,改革基本依照青山水库的标准执行,只是在人员编制上按每座水库4个人定编,不实行轮岗制,2008年底全县四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意见及建议
1、建议退休人员各项费用及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2、建议按权责相等的原则,出台水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第二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实现维修养护新跨跃——陕西省××××××××××*“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成立于1972年,是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直属的全额拨款性质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渭河流经渭南市区境内河长37.5km的河务管理
和防汛技术指导工作。
辖区内共有55.81公里防洪大堤,等级为二级一类堤防,设防标准为五十年一遇,11处河道工程,各类坝垛385座,其中丁坝197座,联坝187段,护岸1段。西与临潼相邻,东与大荔(左岸)、华县(右岸)相接,保护着渭南城区及沿河9个乡镇办、96个行政村、28万人口、30万亩耕地。
受特殊区位、高程的影响,长期以来,本辖区防洪工程承受着外洪内涝的多重威胁和压力。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给水利工程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改革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单位机制不活,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重建轻管等造成工程管理效果不佳。05年管养分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施以来,经过艰苦努力,渭南河务局初步构建起具有显明特色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带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严峻的挑战:
挑战一: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项公益性色彩极其浓厚的社会事业,水利工作不论就其工作的对象,还是工作的领域,以及工作的性质来看,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库区实际看,近几年经济稳步前进,与此同时,国家与人民对水利工程的期望与要求也与时俱增。特别是“03·8”“05·10”洪水后,广大群众对水利工程极为关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工程效益衰减、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库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水利工程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挑战二:从水利自身来看,因体制机制等因素产生的深层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日益凸现。长期以来,水利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其中一方面是水利自身在体制转换、机制创新上主动性不强,步伐不快。在这种体制惯性和机制惰性作用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问题突出,从而导致管理上的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成功的实践:
1、改革前为管养分离实施铺路架桥
自从二○○二年九月国务院体政办颁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我们××××局根据实施意见精神,逐步展开了单位内部改革。切入点就是逐步树立企业理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一是裁撤群管人员,将堤段险工包干到职工;二是具有前瞻性地成立了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公司成立初期各个方面还不尽完善,但公司框架已经搭起,为以后管养分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南北段为南北养护分局,并独立财务,实施“一局两制三种分配形式”(就是在我局实行事业和企业两种管理体制,机关实行档案工资、养护分局实行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公司实行项目岗位工资三种分配形式);四是完成了日常养护工作53项126子项的定额测试;五是完善修订了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局工程管理办法和工程养护办法;六是对工程日常化管理和小型工程建设等工作采用内部合同管理的方式,合同中定任务、定标准、定质量、定工期、定费用、验收拨款。合同结算。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在渭南河务局内部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管养分离的雏形初见端倪。
2、实施中的环节稳步推进
经过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05年我局管养分离工作步入实质运行阶段:一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实施方案》,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计算过程和岗位责任及任职条件两个附件。实施方案的第一部分是政策依据。包括国务院体政办文件精神、黄委文件精神、陕西省政府文件精神。第二部分是渭南河务局现状。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目前管养分离所作的工作。第三部分是定岗定员情况。包括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定岗定员情况、按照渭南河务局现状定岗定员情况。第四部分是实施步骤与程序。包括人员上岗、财务分离、防汛工作、公建建设。第五部分是水利工程维护定额测算说明。包括堤防工程和控导工程。二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理人员上岗和人员分流方案,方案中对管理层机构设置、人员设置、职责和竟岗程序均很明确,特别是在人员分流政策中,对各种情况的分流人员都在政策中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明确。三是根据省局批复在3月3日~6日按照批复程序,实现了管理层、养护层人员的彻底分离,实现了人员分离、财务分离、办公场所分离的目标。目前管理层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公司则按照《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按岗计酬、一岗一薪,保证基本工资,体现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
3、措施和方法得力得当
渭南河务局作为省局乃至黄委确定的陕西库区
管养分离试点单位,改革的成效对库区未来全面推行管养分离工作意义重大。为了积极稳妥地搞好此项工作,我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围绕一个目标(管养分离工作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解决的一个问题(切实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处理三个关系(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速度和职工接受程度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加强学习和宣传,今年
先后三次组织全局职工集体学习国务院、黄委、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让职工弄清吃透政策,了解管养分离工作的实质和内涵。在思想上认识到管养分离是河管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某一个人想不想做、愿不愿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事。通过学习和宣传,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了管养分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认识从消极等待变为积极应对。其次在政策宣传中要引导好职工的观念,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把“人本”理念细致地渗透到工作之中。三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岗位标准选人。四是公开运作。《方案》出台后,经过职工大会多次讨论后进行上报。五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经费测算方面按照工程的实际长度,实际面积进行测算,不瞒报、不漏报,确保测算数字的真实性。六是在公司成立初期,单位从政策待定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抉择的倾斜,保证公司职工收入高出管理层人员15个百分点。
4、实施效果成绩斐然
管养分离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解决了养护经费问题。一是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严格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推进了水管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完成后,我局实行合同化管理,坚持月检查季评比,确保了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日常化、标准化。“国家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了省水利厅的初验。又被黄委授予“十五”工程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是工程面貌显著提高。我局在全面提升工程整体面貌的基础上,恢复了年久失修脱流的沙王和田家两处险工26座坝垛。彻底清除了堤坡违章树木7.1万棵,规整堤坡72公里,植草皮275万m2,备防石沙浆抹边2.5万m3,坝顶砼盖板329m3,堤顶铺设沥青油渣路面48公里,工程面貌显著提高。尤其城区段14公里标准化堤防和上涨度、八里店两处险工已成为整个库区的管理亮点。四是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在抵御渭河“05.10”洪水过程中,堤防工程无一处发生较大险情,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不动摇。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社会工程,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既是履行领导干部职责的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开展社会重大事务能力的检验。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领导、指导、督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化解矛盾,不断推动改革持久、深入、扎实开展。
启示之二:要坚持广大职工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广大职工不仅是体制改革的主体,而且是受益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广大职工对体制改革最担心的不是不愿改,而是怕收入的降低。消除职工的这些疑虑,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必须着重在尊重民意、广聚民智、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一环节一公布,充分发挥党、政、工各自组织的作用,使单位主要领导从各种改革矛盾的前沿中脱离开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启示之三:要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体制改革涉及到每个人、每位职工,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利益诉求难以一致。前期的宣传教育由为重要。要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学习政策、思想引导、观念转变等环节的各项工作,是取得改革成败的重要思想保证。
四、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我局和黄河下游试点单位经费来源不同,黄河下游试点单位所有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拨付,而我局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拨付,管理经费由省财政拨付。受陕西省财力不足的影响,我局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而定额中无建设管理费,建议增加。
2、护堤地划拨举步为艰,我辖区90%护堤地未划拨到位,划地工作缺乏启动资金,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资金到位迟,养护公司挂帐较多,影响了维修养护的进程和规范化管理。
管养分离工作从摸底、准备到05年的顺利实施,以及今年运行机制的完善,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毕竟我们还是走出了这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有黄委的大力支持,有省局的正确领导,有我局勤劳朴实的干部职工,管养分离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二○○六年八月十三日
(陕西省渭南887供稿)
第三篇:工程管养分离方案
##
水工程“管养分离”实施方案(草案)
‘‘、境内重要堤防总长123.91km,沿堤中型涵闸4座,小型涵闸3座。淮北大堤为32.77km,淮右堤(黑李上段)6.08 km,淝左堤39.84 km,淝右堤13.86km,茨淮新河右堤31.36 km。目前我局所辖堤防已全部取消群管运行模式,实行的管理模式为基层职工即是管理者、创收者又是养护劳动者,即管理、养护、经营三者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人兼数职,即要把工程管理好,养护好,还要把工程维护好,任务重且繁琐,管理模式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精等问题。根据省淮河局安排,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的分离势在必行。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因单位而定,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工程管理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分阶段分批先行试点水工程“管养分离”,现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水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工程运行管理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把工程养护任务推向市场,择优选择队伍,精细管养,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就是举措之一。2014年上半年我局把淮北大堤草皮养护推向市场,内部试点管养分离,如果试行成功,2015年内部推行沿淮涵闸、堤防、河道管养分离,2018年所辖工程内部全面实行管养分离。再经过3至5年运行,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工程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把工程养护工作交由市场运作。
二、实施步骤
1、成立管养分离实施领导小组;
2、经费测算;
3、制定管理、考核办法;
4、落实实施方案;
5、一年后总结经验。
三、2014年任务
利用第二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机会,在原局河道工程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养护公司,把淮北大堤草皮护坡日常养护任务以合同制管理方式交于养护公司,年底总结经验,研究是否继续推行。草皮维护内容:药物人工除杂、药物封闭、白色垃圾清除、草皮控高及清理割后附属杂草等。土石方修补另行安排。
四、运行模式
由于省淮河系统未有实行工程“管养分离”的经验可借鉴,试行时参考长江局及江、浙地区管养分离的办法,结合我局人员超编较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拟内部暂时实行“管养分离”,待养护队伍培养成型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再推向市场。
1、遵照水利部“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管
理体制改革要求,从深化管理单位内部改革,理顺内部管理体制着手,把承担维修养护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建立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实体。按照“管、养”(即管理、养护)分离的改革原则进行。
2、成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工程、财务等业务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3、注重合同管理。管养分离后,与养护公司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制定日常管理标准、要求,明确维修养护任务、经费,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违约责任、奖惩办法等,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日常养护时间暂定为4、5、6、7、8、9、10、11月份的月初进行,共计为8次,标准参考省局堤防管理考核标准。
4、制订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考核制度,按考核时间分为月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系数分别为1.3、1.1、1.0,考核结果作为养护费用支付的依据。初步设想公司组建人数10人,暂定为局直属机构,业务指导为局工程股。日常现场监管由相关管理所进行,并对草皮养护进行评定打分,决定该所堤段草皮养护的等级。县局根据相关管理所评定结果进行养护经费支付,养护经费基础由局领导小组另行进行测算。堤段草皮养护作为管理所工作之一参与县局的工程管理月、考核。如果管理所连续2次月考核等级为良好以下,局领导小组将对该管理所的草皮养护考核等级重新进行评定。
5、养护公司可对外承接水利工程养护、修理任务,实行有偿服务。
6、县局领导小组采取每季度定期对养护公司进行财务检查。
7、水利工程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管养分离”。如2018年全面试行成功,养护公司将完全脱离主体,走向市场,参与竞争。
“管养分离”作为一项全新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望省局给予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矛盾,为全面实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农村公路管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公路管养情况的
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科学部署,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契机,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县乡村通力合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和影响农民增收问题。截止目前,全县新建农村公路1655公里,13个乡(镇)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同时,完成乡镇客运站点建设10个,设臵农村简易招呼站133个,开通城乡公交、农客线路11条,极大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今年,又通过向省、市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公路建设向撤并乡镇延伸。其主要做法是:
(一)各级领导认识到位、步调一致。县乡(镇)村三级,把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当作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来抓,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列入政府大事实事之一,纳入目标考核,强力推进。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县财政配套补助农村公路建设、各乡镇自筹资金、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保证了 1
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乡镇、包村社、包项目的办法,结对帮扶。使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交通部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县交通局将农村公路改造列为交通工作的重点,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积极跑上协调资金,跑下落实项目,为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土场、存料场,为施工车辆办理通行证,使之定陶境内通行无阻。交通部门自我加压,迅速行动,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推动了通村公路改造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全力支持。随着硬化公路里程的延伸,不仅让群众亲眼看到了党委、政府把好事办好的坚强决心,看到了镇村干部想干事、愿干事的积极态度,而且也切身体会到了公路硬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群众修路架桥的机遇意识和自觉性大大增强,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在施工中,一些村社还自发地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工地义务监理,轮流值班,监督施工单位施工。工程竣工时,许多群众自发地燃放鞭炮、载歌载舞,庆祝通车。
(四)正确处理建养关系、管护起步。自十一五以来,随着通村硬化路建设里程的逐年增加,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开始关注和谋划管护问题。
1、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县交通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并结合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现状,认真起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各乡镇也相应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 2
养护的相关规定,从管理养护机制上、责任上逐步完善。创造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验。
2、是管护方式灵活多样。县交通局在近年来,对全县农村公路实行目标责任考核试点管护,目前的运行效果良好。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大部分农村通乡公路都进行了管护,在管护方式上采取了常年监护、季节性管护与临时性管护相结合,在管护的方法上有的乡镇采取了整体承包、分段承包、义务管护相结合。如村道公路实行了村社党员干部分段挂牌义务养护,效果较好。
3、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管护的意识增强。自愿筹资投劳参与养护,勇当义务监督员,有效遏制破坏公路设施的行为,部分企业也慷慨解囊、资助公路养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的畅通。
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可喜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路网通达深度,优化了路网结构和布局,增强了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一带动了农民增收。修路期间,农民群众通过当地建材供应、劳动力投入,直接增加了收入。村村通硬化路后,农村各种机动车数量剧增,农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成本降低,农副产品价格上扬,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村村通硬化路,农民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绿色特色农业在全县快速发展。同时,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拓展了市场。三是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改善了乡村发展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平台,影响和带动了本地民营经济发展,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全县90多万农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被百姓称之为民心路、致富路、德政路,农民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公路建设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信息渠道,带动了村容村貌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查情况看,特别是在通村公路管养护面还存在着六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弱,有效管护难到位。按照《公路法》、《山东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及国家计委、交通部制定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村级公路的养护主体为村民委员会,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还有一部分村存在着管护意识差、重建轻养的问题,认为农村通公路面硬化后,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认为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没有把管护工作真正摆上位臵,抓在手上,导致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路政、公路管理部门及个别乡镇政府,还存在着指导不及时、督促不到位的问题,督办检查的职能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经费无保障,管养资金难筹措。这是影响全县通村路建设及管护的最大瓶颈。一方面,随着道路里程的延伸,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相应的县财政的匹配额度越来越大,受县级财力限制,实际资金到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通村硬化路建完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直接交付村级投入使用。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农村公路村建村养,加之目前县、乡(镇)两级财政对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未列入资金预算安排,加上相当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建设中已经倾其所有,村级“一事一议”政策难落实,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局面,很难筹到常年用于通村路管护的专项资金。
(三)建设标准低,遗留隐患难处理。一是建设标准低,损毁快。建设的农村公路,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加上部分工程赶工冒进,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附属设施差,使用寿命短,基础比较薄弱,增加了养护压力。二是超限超载难治理,损毁快。目前,全省只是在国、省道上设立专业检测站进行治超,且须经省政府批准,对于农村公路县、乡道的治超,现在无法实施。对于超限的车辆,全县目前只是在收费站处设臵了超限超载监测站,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县交通局已多次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反映,但这种现象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普遍存在,目前无法解决。
(四)主体不明确,管养体制难理顺。由于认识不够,界定不清,资金筹集难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常采取回避态度,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畅。说不管,大家都管得着,真要管,谁都不真
正管。讲权利分效益时,大家都说有份,都要分享;讲责任摊任务时,大家都说不属自己管辖,没有责任和义务,互相推诿。大多数地方呈现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
三、工作建议
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目前看,绝大多数路面保存尚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公路管养的形势越来越紧迫,任务越来越艰巨。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严重影响农村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就下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方面,要加强主体意识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要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主体意识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做到建设与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要加强对《公路法》、《山东省农村公路养护实施意见》、《山东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增强广大群众爱公路、管公路、护公路的意识。同时,公安、路政等部门要加大执法执罚力度,严厉打击损毁、超载等不法行为,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二)筹措资金,保障有力。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方面,在建设资金上,建议上级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减缓县级财政匹配压力。从此次调查的情况看,县乡村一致反映,应加大县财政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
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农村公路的管护上,由于县乡财政状况不佳和农民增收乏力,单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难以保证管护资金需求。二是广辟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村级公路的管护资金可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一点、有识之士和受益车辆捐一点、乡镇挤一点、县上补一点、向上争一点”“五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可以允许不愿出资的群众以劳折资,县乡财政负担的比例可根据财政状况酌情而定,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三是要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果。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建立资金专项审计制度,坚持每年对养护资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每年监察、审计、交通等部门联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保障专项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不被挪作他用。如建立自然灾害修复储备资金,实行专户专管,专款捆绑使用,确保灾后修复,延长通乡村公路的使用年限。
(三)力求“三化”,确保安全。为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档案化,应该协调各乡镇对全县镇村公路进行界线划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哪条路属于谁管理一目了然。还应注重通村水泥路安全文明设施建设,在新建公路完善标志、标线,满足公路使用功能,在陡坡、急转弯等路段,完善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在公路沿线醒目位臵设臵公路宣传教育牌。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包括对每一条农村公路的起止点、道路结构、两侧绿化、管线埋设、边坡结构、隶属关系和管理人员的详细情况说明及养护检查考核记录一一存档。
(五)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县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定陶县农村公路管护办法》以指导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进一步明确管护主体、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养护方式、内容及标准、资金筹集渠道、考核奖惩办法等内容,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使村级公路管护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要制定工作推进机制。要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一整套乡村公路养护考核机制,做到养护效果与养护经费挂钩,与安排下建设项目挂钩,与管护人员的工资挂钩,奖罚分明,培养树立公路养护典型,通过优胜劣汰,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三是要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管护水平。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管护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政治、政策培训以乡镇为主,业务、安全培训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不断提高农村管护人员素质。
2012年06月06日
第五篇:磁分离调研报告
磁分离调研报告
一.磁分离概述
磁分离技术是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的一种技术,是利用元素或组分磁敏感性的差异,借助外磁场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从而达到强化分离过程的一种新兴技术。
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三种方法:直接磁分离法、间接磁分离法和微生物—磁分离法。
利用磁分离技术处理废水主要利用污染物的凝聚性和对污染物的加种性。凝聚性是指具有铁磁性或顺磁性的污染物,在磁场作用下由于磁力作用凝聚成表面直径增大的粒子而后除去。
加种性是指借助于外加磁性种子以增强弱顺磁性或非磁性污染物的磁性而便于用磁分离法除去;或借助外加微生物来吸附废水中顺磁性离子,再用磁分离法除去离子态顺磁性污染物。
一切宏观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磁性,但按其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特性,可分为三类: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反磁性物质。
磁分离法按装置原理可分为磁凝聚分离、磁盘分离和高梯度磁分离法三种。按产生磁场的方法可分为永磁分离和电磁分离(包括超导电磁分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式磁分离和间断式磁分离。按颗粒物去除方式可分为磁凝聚沉降分离和磁力吸着分离。
二.磁分离案例
① 矿井水处理新技术—ReCoMag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 ReCoMag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将絮凝、沉淀和过滤工艺结合在一起, 它不需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则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要借助于重力沉降, 而是通过永磁铁的强磁力吸附去除磁性悬浮物。对于水中悬浮物本身不带磁性的, ReCoMag磁种、混凝剂和助凝剂, 通过微絮凝过程, 赋予絮体以磁性, 通过超磁分离机实现絮体和水的分离。该技术颠覆了所有的混凝沉淀, 能在3min左右完成整个微絮凝、过滤固液分离过程磁种通过回收系统循环反复使用。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在“ 稀土磁盘分离净化废水技术” 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 稀土磁盘分离净化废水技术” 及设备, 由四川冶金环能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开发,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最早应用于冶金行业的轧钢、连铸、炼钢、轧管等含磁性悬浮物污水的处理, 现扩展到其他行业和市政领域, 使用量已经超过了206台(套),总计处理水量达到870万m³/d。工艺流程 ReCoMag™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处理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为ReCoMag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1)加入特选磁种:矿井水首先进入混凝反应器, 与一定浓度磁种混合均匀;(2)微磁絮凝:含有一定浓度磁性物质的水体,在混凝剂和助凝剂作用下, 完成磁种与非磁性悬浮物的结合, 形成微磁絮团, 混凝絮凝时间约2—3min。(3)快速分离:经过混凝反应后, 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 在高磁场强度下, 形成的磁性微絮团通过与进水方向逆行的缓慢转动的磁盘打捞出水面, 实现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 水流经过磁盘机的流速高达300m/h—1000m/h,分离时间<30s。
(4)磁种回收:由磁盘打捞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种和非磁性污泥的分离, 磁种回收再利用(回收率>99%),污泥进人污泥处理系统。(5)回收磁种计盆投加:回收的磁种加入一定量的清水, 搅拌均匀后通过计量泵重新投加到混凝反应器, 循环使用。工作原理
(1)微磁絮凝:ReCoMag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通过向待处理水中投加磁
种, 让非磁性悬浮物在混凝剂和助凝剂作用下与磁种结合。一方面, 磁种作为絮体的“ 凝核” , 强化并加速了絮体颗粒的形成。另一方面, 磁种赋予了絮凝体磁性。絮体只需微絮凝即可在超磁分离净化设备的强磁场作用下分离, 而无需形成大的絮团沉淀去除。因此, 所需投加的药剂量是普通的絮凝沉淀的1/3—2/3。根据水质不同, 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的量不同, 但总絮凝时间一般只需2—3min。与普通絮凝相比, 前期由于有“ 凝核” 易脱稳, 且少了絮体进一步变大即絮体熟化以便于后续沉淀的时间, 微磁絮凝所需的时间是普通絮凝所需时间的约1/3—1/4。(2)超磁分离:从絮凝装置出来的经过微磁絮凝的水自流入超磁分离机, 超磁分离机采用了稀土永磁强磁性材料, 通过聚磁技术, 其磁盘可产生大于重力640倍的磁力,瞬间(小于0.1s)能吸住弱磁性物质,平行磁盘间水的过流速度可达300m/h—1000m/h, 实现微磁絮团与水的快速分离, 水流经过整个超磁分离机的时间小于30s,实际经过磁盘的时间小于15s。由于分离时间很短, 占地面积小, 是常规平流沉淀池1/50—1/300,是高速澄清池的1/10—1/10。日处理量20000t的全套系统占地面积仅为12m x 9m。ReCoMag™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工艺参数
(1)磁种选择和用量:第一, 选用的磁种需要剩磁小, 通常要求剩磁小于8Gs,在经过退磁器后能均匀分散到水中, 有利于微絮凝体的形成。第二, 磁种的粒径有选择, 粒径太大, 不利于与徽细悬浮物形成磁性絮体, 且分散能耗高;粒径太小, 药剂量会增大, 形成絮凝体的磁性弱, 不利于分离。根据水源悬浮物的情况不同, 选用磁种的粒径范围不同, 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该矿井水处理通过实验室小试, 确定选用粒径小于200目的磁种。进水SS长期在250—450mg/L之间,个别时候悬浮物浓度突然提高。磁种投
加量确定为200mg/L。
(2)药剂用量:进水SS长期在250—450mg/L之间,个别时候悬浮物浓度突然提高, 经过长期的运行, 在满足出水SS<10mg/L的前提下,得到最佳投加药剂量分别是PAC为40 x 10-
6、PAM为1 x 10-6,特别是在进水悬浮物浓度突 然提高的情况下出水仍然保持稳定。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设定固定的PAC和PAM投加量的情况下, 出水水质均满足要求, 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3)电耗:ReCoMag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单套处理量可达1000t/h, 日处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加药、理量达24000t, 系统总功率(包括混凝搅拌、超磁分离、磁性和非磁性物质的分散、退磁、磁粉回收等)不超过50KW, 吨水电耗不超过0.02元。
(4)占地面积:整套600m³/d的ReCoMag混凝、超磁分离、磁粉回收和电控等, 整套系统占地面积为2.4m x 4.0m。
(5)排泥浓度:微磁絮体经过磁盘吸附, 转到水面以上进行刮渣, 相当于一个沥水过程, 从刮渣系统刮下来的泥含水率已经较低, 经过后面的磁种回收系统, 最后的非磁性物质被分离出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 含水率约90%。
另外, 与传统的过滤设备比较, ReCoMag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可连续运行, 絮体的去除通过耐磨的刮渣系统实现, 代替了过滤设备的截留, 无需反洗。系统第一次启动, 只需简单调试, 一周内即可稳定运行以后可随意起停, 起动到稳定运行时间只需1—2h。
结论:ReCoMag点:
(1)流程短, 整个处理过程约3min。(2)占地面积小。(3)混凝药量少。
(4)性能稳定,寿命长。(5)可连续性,无需反洗。(6)电耗低。
(7)排泥浓度高。
(8)系统简单, 日常维护方便, 自动化程度高, 不需人员值守。
② 赵官能源矿井水处理超磁分离净化工艺的应用
赵官能源公司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位于黄河北煤田中西部,井田面积59.21km2,地质储量3.47 亿t,可采煤层中以薄煤层为主,设计年生产能力90 万t。矿井正常涌水量1413 m3 /h。赵官能源应用超磁水处理工艺,将水处理工艺由地面搬到了井下,每小时600m3 的处理能力,满足了矿井水的清水升井要求,降低了水处理费用,保护了环境。
超磁分离水处理的工艺原理
超磁分离净化设备是由一组强磁力稀土磁盘打捞分离机械组成。流体流经磁盘之间的流道时,流体中所含的磁性悬浮絮团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吸附在磁盘盘面上,随着磁盘的转动,逐渐从水体中分离出来。磁盘转速为1 ~ 3r /min,待悬浮物脱去大部份水份,运转到刮渣条时,形成隔磁卸渣带,由刮渣刨轮刮入“螺旋输送机”,产生的废渣输入渣池。被刮去渣的磁盘又重新转入水体,形成周而复始的超磁分离净化水体的全过程。
微磁凝聚技术和磁种回收技术 微磁凝聚技术
超磁分离技术的关键是利用磁盘吸附具有磁性的悬浮物,而矿井水中的悬浮物本身是不带磁性的,如果要利用超磁分离净化设备净化矿井水,就必须让非磁性悬浮物带上磁性。微磁凝聚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该技术通过向原水中投加专用磁种(磁粉),使磁种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与原水中的悬浮物形成以磁种为核的混合体絮团。因磁种带有微磁性,当絮团沿着水流经过超磁分离机时,聚磁组合磁盘能快速捕捉吸附絮团,实现悬浮物与水体的机械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磁种回收技术
微磁凝聚技术解决了超磁水处理的第一个难题,同时带来另一个难题,就是磁种的连续投加增加了运行费用。为了节约资源同时也考虑吨水处理的运行成本,超磁处理工艺开发了磁种回收技术。将超磁分离净化设备分离出的废渣(磁种和悬™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用于矿井水处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浮物的混合体)经螺旋输送装置进入脱磁和高速搅拌环节,实现磁种和悬浮物的分离,能将投加入废水中的磁种回收再利用,磁鼓磁场强度高,回收效率可达99%,剩余的非磁性物质作为污泥集中处理。
超磁分离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采用稀土磁钢构造分离磁场,技术稳定成熟。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在国内市场应用已有10 多年的历史。目前,冶金行业在线运行的成套设备达240多个工程项目,处理能力超过940 万t /d,是自主创新的国际先进技术,其超磁分离技术在设备的布磁、聚磁组合、微磁絮凝、脱磁、分散等工艺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设备不断改进与完善,已发展到了第五代超磁分离机,技术稳定而成熟。
(2)分离时间短。磁分离工艺与传统的絮凝沉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采用磁分离技术不需要沉降时间。传统的絮凝沉降工艺是在加药絮凝后形成大絮团,靠重力沉降。磁分离技术因采用稀土磁钢,其表面产生磁力是重力的640 倍以上,能快速地捕捉到微磁性絮团,整个分离过程仅需3 ~ 5s,分离时间远远小于沉降分离时间。
(3)水处理药剂用量少。磁分离依靠强磁力进行吸附分离,不需要大量的药剂形成大的絮团,仅需微凝絮团即可。与常规的混凝沉降系统比较,可大大节约 系统的药剂使用量(仅为常规水处理加药量的1 /3 ~1 /2),节省药剂费用。
(4)设备占地少,处理量大。由于磁分离实现了悬浮物与水体的快速分离,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处理效率,设备的占地面积也相应地大大节省。
(5)出渣污泥浓度高。磁分离设备分离悬浮物的方法是靠磁力把絮团吸出水面,完全实现渣与水的分离,出渣含量大于70000mg /L,含水率约93%,可不经过浓缩直接进入脱水设备。经过常规的压滤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45%,便于装卸外运。
超磁分离净化工艺设计
(1)设计规模: 设计水处理规模600m3 /h。(2)设计进水水质
矿井排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岩粉等无机污染物。进水水质:SS: 600 ~ 1000mg /L油: 20 ~ 30mg /L(3)设计出水水质PH 值: 6 ~ 9;总悬浮物50 mg /L;化学需氧量(CODcr)50 mg /L;石油类5 mg /L;总铁6 mg /L;总锰4mg /L(4)工艺流程说明
首先向调节池前的进水渠道中投加PAC,混合反应后流入调节隔油池中,进行水质、水量的均匀调节,在调节隔油池后端设置圆盘式除油器,去除上浮的油渣。调节隔油池出水进入超磁分离系统的混凝池,向混凝池中投加磁种、PAM,使水中悬浮物杂质和磁种形成带磁性絮体,经过絮凝的废水进入超磁分离机进行污染物的分离,形成的磁性絮体被超磁分离磁盘吸附,从而从水中分离出来,水体得到净化,超磁分离设备处理后的水达标排放。
经超滤分离设备分离出来的磁性污泥进入到磁分离磁鼓进行磁种与污泥的分离,分离出的磁种又投加到混凝池中进行絮凝反应,使磁种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③ 清河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应急工程
工程简介:清河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应急工程进水引自曝气沉砂池新建成的跨越管,通过DNl 200管道将污水输送到应急工程格栅间及进水泵房,经过提升后的污水通过配水井均匀地分配至加载混凝磁分离系统和转鼓精细过滤系统。其中加载混凝磁分离系统处理能力按5×104 In3/d设计,转鼓精细过滤系统处理能力按5×104 m3/d设计。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退水管道排入清河污水处理厂总退水方沟,最终排人清河。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泵提升到贮泥池,剩余污泥经污泥螺杆泵加压后进入浓缩脱水机内进行浓缩脱水,经脱水处理后的泥饼通过外运、干化等方法处理。
工艺流程:加载混凝磁分离系统单体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加载混凝磁分离系统单体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及参数: 预处理区
预处理区进水端设置一台孔板式格栅,孔径为3 mm,流量为4 166 m3/h,格栅后设置4台污水提升泵,同时根据工艺要求,可以选择超越格栅运行。污水经泵提升后,可以通过叠梁闸调配分给精细过滤和磁分离系统,磁分离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出水管阀门大小与进水管流量计调配供水量,精细过滤可以通过出水阀门调节给水量。工艺基本参数
加载混凝磁分离技术是利用外加磁加载物的作用增大絮体密度以达到高效沉降和过滤的目的。该工艺最大的优点体现在沉淀效率比传统沉淀技术有很大提高,所以可以大幅减少沉淀时间,提高处理效率。整个磁分离工艺的处理量为5×104 m3/d,以处理量为10 000 m3/d的单体工艺为例,满负荷运行时进水量为420 m3/h左右,3座混合池的总容积为48 in3;每座混合池的容积一样,沉淀池总容积为70m3,污水的总停留时间仅为17 min左右,因为整个工艺的停留时间很短,因此对包括TP在内的部分污染物,出现反溶解过程的几率非常小,污泥回流比为50%~75%(根据回流污泥的性状调节),排泥量为18—20 t/d。另外,系统中投加的磁种和絮凝剂对细菌、病毒、油及多种微小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对细菌、病毒、油、重金属及磷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工艺要好。
磁粉投加量:以10 000 m3/d的单体处理工艺为例,设备启动前投加磁粉量为100 kg,此后不再投加。通过从二级和三级混合池的不同点分别取出一定体积的混合液以及从污泥回流渠中取出一定量的回流污泥,可以测定二级和三级混合池混合液的MLSS,每个混合池的磁粉投加量,以及回流污泥浓度和磁粉含量。经测定可以得知,二级混合池的MLSS(含磁粉)为5 800~6 200 mg/L,三级混合池的MLSS(含磁粉)为5 700—6 150 mg/L,回流污泥的MLSS(含磁粉)为17 200—18 500 mg/L。三级混合池出水SV为8%~10%,SVI为14~16 mL/g。其中二级混合池的磁粉投加量为0.82~0.86 g/L,三级混合池的磁粉投加量为0.82~0.85 g/L,回流污泥中磁粉含量为2.3—2.6 g/L。
该工艺以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极少,原因是磁种的回收技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而现在这一技术难点被成功突破,磁种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已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自来水处理、河道水处理、高磷废水处理、造纸废水处理、油田废水处理等方面成功进行了多项不同运行参数的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出水水质
2008年8月1日一10月29日对进、出水水质进行了3个月的实测,进、出水COD和BOD,的浓度变化见图2,进、出水TP的浓度变化见图3,进、出水SS的浓度变化见图4。
其中,进水COD、BOD,、SS和TP的浓度分别为(151~559)、(71.4—274)、(72—372)和(2.13~7.36)mg/L;平均进水浓度分别为317、146、170和4.5 ms/L;出水浓度分别为(28.6—171)、(15.3~84)、(7.75~58)和(0.1~2.52)mg/L;出水平均浓度为109、52、21和0.64 mg/L。对COD、BOD,、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0.1%一83.6%)、(47.6%~87.8%)、(68.5%一95.9%)和(49.2%一97.8%),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9%、64.6%、86.3%和85.8%。另外,还可以发现,在设备启动运行的前半段时间,由于处于调试运行阶段,各指标的去除率并不稳定。如果只考察最后一个月的进、出水指标和去除率,可以看到,对COD、BOD;、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1%~78.0%)、(52.5%一83.6%)、(68.5%一95.2%)和(84.7%一97.2%);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0%、67.5%、86.5%和91.5%。此时出水COD、BOD,、SS和TP浓度分别为(87.2~171)、(27.5~84)、(13—58)和(0.16~1.18)mg/L;各指标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26.
5、52.
9、22.2和0.39 mg/L。当设备稳定运行后,其出水水质明显好转。
同时可以看到,对BOD,和COD的去除率很相近,所以用BOD5/COD的比值来考察BOD,和COD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相应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图5中的趋势线为进、出水BOD,/COD值的线性回归曲线。进水BOD,/COD的比值稳定在47%左右,其线性回归曲线也基本呈水平状态,出水BOD,/COD值的线性回归曲线在整体上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设备运行初期,出水BOD;/COD的比值略高于进水比值,以45 d为界限,前半段时间比值的平均值为50.6%,设备稳定运行后,该比值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明显,后半段时间比值的平均值为45.7%。可见,该工艺对BOD,的去除率略高于对COD的去除率,说明在该工艺运行过程中,除了单纯的物理作用外,由于回流污泥中可能存在微生物,因而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另外,出水BOD,/COD的比值在45%左右,说明仍然具有很好的可生化性。所以当该工艺作为前处理时,可以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较为适宜的进水水质。
PAC和PAM投配率及用量
投配率:混凝剂(PAC)为80 mg/L(折算为A1203为24 mg/L),助凝剂(PAM)为2 mg/L。即对于处理量为10 000 rfl3/d的单体设备,10%浓度的PAC投加量为0.34 m3/h左右,0.2%浓度的PAM投加量为0.42m3/h左右。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磁粉导致的问题
加入磁粉以后,由于磁粉颗粒细小,密度大,同时有混凝剂的包裹,使得磁粉进入水泵内部后不易被清理,容易导致水泵故障。同样由于磁粉密度大,导致磁粉容易淤积在沉淀池底部,不易被泵抽吸上来,或者在污泥回流明渠通道就开始沉淀,严重时会导致回流污泥外溢,同时降低了磁粉实际利用率。平时可以多观察三级混合池的絮体颜色及大小,如为大颗粒黑褐色絮体则正常,如果絮体颜色较浅,则要检查磁粉是否回收正常。
建议改造时可考虑将污泥回流明渠底部改为带式传送的方式运送淤积的磁粉,一方面可避免磁粉沉淀导致的回流污泥外溢现象,同时还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工成本。
另外,磁粉容易和其他杂物混合在一起堵塞沉淀池底部的布水管道,在调试初期布水管道孔径为30 mm,管道很容易堵塞,经改造后,孑L径由30 mm加宽到35 mm,基本上解决了布水管道堵塞的问题。建议适当增加布水管道的坡度,以保证磁粉的利用率,避免堵塞布水管道。PAC和PAM的投加量问题
在实际运行阶段投药量、进水量已经确定,但由于水质的变化,会对投药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适时调整投药量以适应变化。观察三级混合池絮体矾花的状况,若为大颗粒黑褐色絮体则正常,若絮体较小,PAM投加不够;絮体少,PAC投加不够。同时观察沉淀池出水,若有小絮体流出,则应检查是否为PAC投加偏多,PAM投加偏少。磁粉流失的问题
导致磁粉流失的原因很多,如设备泄空、磁鼓工作异常、回流污泥外溢等。但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磁粉的回收率完全可以达到99%。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工艺的改造,使得运行中的自动化得到全面完善,使其可以适时调整工艺参数,使磁粉流失降到最低。
三、磁分离的优点缺点
优点:
(1)流程短, 整个处理过程约3min。(2)占地面积小。(3)混凝药量少。
(4)性能稳定,寿命长。(5)可连续性,无需反洗。(6)电耗低。
(7)排泥浓度高。
(8)系统简单, 日常维护方便, 自动化程度高,不需人员值守。
缺点:
(1)介质的剩磁使得磁分离设备在系统反冲洗时,难以把被聚磁介质所吸附的磁性颗粒冲洗干净,因而影响着下一周期的工作效率。
(2)为了提高磁场梯度,必须选择高磁饱和度的聚磁介质,对聚磁介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技术困难,且增加运行的费用。
结束语
磁分离技术分离净化工艺设备,具有体积和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环保无污染等特点,该项技术在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方面有着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