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也保持快速增长。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了南平市区停放难、行路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道路的安全畅通和群众的交通便捷,而且也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延平区人大结合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组织2010年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组成了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敏为组长、9名省、市、区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专题调研组,以实地察看、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延平区城市规划区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
1、公共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目前,市区停车场面积为189770平方米,停车位4597个,其中,单位、社区内部专用停车泊位2931个、社会公共停车场18个,停车泊位1450个,路内公共停车泊位216个,与南平市辖区17770汽车数量相比,提供的停车泊位为25.86%,也就是说,市区将近四分之三的汽车无固定“栖身之所”,成了城市静态交通的“流浪汉”。而部分区域更是无任何公共停车设施,如梅山坡居住人口数万,东山路还有一段人气很旺的美食街,却没有一
个停车场,市区文体路集中了市人大、市教育局、市实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沿江快速通道指挥部、市高速铁路办等众多单位,也没有一处停车场。在这基本背景下,南平市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甚至是一块方寸之地都停满了车,违停现象突出,占用了本就抓襟见肘的城市道路,对交通流通行造成很大困扰。
2、现有停车车位分布不均。市区现有停车车位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车位主要集中在九十年代末期建成的小区和办公楼内,地处胜利街、鼓楼街、中山路、人民路等中心繁华路段的小区、单位停车位很少。从公共停车泊位看,市区1450个公共停车泊位,近两年刚投入使用的马坑路创世纪小区两个公共停车场就拥有700多个泊位,占了全市区总数的一半,市区大部分路段停车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3、停车场被挪用现象严重。公共停车场泊位的严重不足除建设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停车场被挪为它用。目前市区有9个地下停车场被挪用,改成超市、商场、仓库甚至台球室,被挪用车位747个。如胜利街供销大厦地下停车场被挪用为百老汇商场,商业城黄金大厦停车场被挪用为惠康药店,一所路段佳隆大厦地下停车场被挪用为台球室,八一路长富大厦停车场、文体路口体育公园两处地下停车场都被挪用为永辉超市等等。南平市区公共停车泊位本已十分紧缺,而大量的停车位被挪用,更使
问题雪上加霜。
4、一些车主公德意识淡薄。一些车主把车辆停放在临时停车点或道路上,去办事或逛街,甚至停放过夜,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造成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烈扩张的停车需求。我市自1995年撤地设市以来,市区人口有了迅猛增长,常住人口由原来的17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万左右,还有6万左右的流动人口,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今后几年京福高铁安济片区、江南新城以及南三龙高铁西芹站区等的开发,将有力促进南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按照城市长远规划,2020年市区人口将达到43万,2030年达到53万。有专家分析,城市化对汽车尤其是对轿车的需求将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目前市区汽车年保有量增长已经达到2000多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汽车的保有量必将会以更高的百分比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人们的移动性行为增加,使得汽车的使用更具广泛性。这都要求城市有充足的停车空间。
2、规划的滞后,造成了停车泊位的先天不足。其一,城市布局本身不平衡。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7万,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环城路以东、江滨路以西、南平大桥以北、水东桥以南不足4平方公里的
区域。以市区八一路、江滨路市区两条最主要干道的单位和商业设施为例,八一路沿街单位和商业网点约700家,江滨路有商业网点、银行、学校、医院、酒店等约300个,集中了南平市、区两级绝大部分行政、商业、教育资源,如此密集的资源必然产生大量的动态和静态交通需求。其二,停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的规划建设严重不足。国家建设部曾对城市停车场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5至4.5个停车泊位,商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至2.5个停车泊位,普通住宅每100户要有10个停车泊位。不少大型建筑在建设时没有按上述相关规定的配点标准建停车场。一些车位连业主的停车需求都不能满足,也就无从满足其他车主的停车了。南平市区目前的社会公共停车泊位1450个,百辆汽车的公共停车位数仅为8,与国家确定的20这个最低标准还相差甚远,远远无法满足市区1.7万辆汽车的停放。不只是公共停车位欠缺,小区、单位的内部停车位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南平市区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大量居民楼和单位基本没有设臵停车位,大量机动车挤占路边临时停车,占用道路资源。如果按照国际上停车泊位需求与小汽车拥有量之间约1.2倍关系的普遍规律来计算,中心城区约需要2.13万个小汽车停车泊位,目前市区总停车泊位仅为4597个,缺口更大。可见,城区停 4
车供需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其
三、既定规划轻易变更。
三、解决我市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1、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机构。结合城市市容整治,尽快组织开展对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专项整治。
2、立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举、开发建设与整改恢复并举,实行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3、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科学制定南平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变更用途的把关,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以科学的规划保障市区停车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的合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4、恢复被挪用停车场的停车功能。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规划、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对全市现有的各类建筑的配建停车场进行全面调查,对被挪作他用配建停车场进行清理,恢复停车场原有的停车功能,对擅自改变配建停车场使用性质的有关单位及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拒不整改的,依照有关法律程序申请强制执行;对停车场自身配建比例不足占用人行道停车的,必须进行改建或增建;对 5
于使用率较低的配建停车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对外开放使用,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
5、尽快启动江滨防洪堤社会停车场改建工作。市政府年初常务会议已确定对江滨路防洪堤负一层进行改造,搬迁麻将馆、家具城等,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同时,配套建设几处跨越江滨路的人行过街天桥,引导到江滨路沿线单位和商业网点办事的车主将车辆停放到该停车场。若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将增加至少300个车位,可基本解决江滨路水南环岛至人民路口路段停车难问题。
6、部分实施单向交通,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南平城区小,实施单向交通造成的绕路里程较短,又能有效缓解市中心区域部分路段车流交叉冲突,相互干扰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从长远来说,南平市区将形成外围以绕城高速,内部以沿江快速通道为主的交通大循环格局,在各组团结合部建设连接沿江通道与绕城高速的便捷通道的基础上,由于市区纵深较浅,大部分道路宽度不足,路口不规则,冲突点多,今后市区大部分道路均可实行单向交通,这不仅能有效提高通行效率,还能提供大量的路边单侧停车位,大大缓解停车位紧缺问题。
7、切实加强市区停车管理,充分利用好停车车位资源。首先,制定和完善停车场(库)管理规定、停车经营管理措施及处罚监督机制,保证在管理及处罚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建立起相关的停车政策保障或静态管理办法,允许成立停车场物业管理公司,确保每一个建成的车位都能物尽其用,保证其覆盖地半径内的车辆一律可以入场(库)停放。特别是对于一些路边的临时停车位管理,可以街道为单位成立车辆
停放看护大队,吸收一些素质高的下岗职工,经过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标识,挂牌上岗,适当采取咪表收费等限制手段,避免一些车主长时间占用紧缺的停车资源,收取的停车保管费,实行取之于路,用之于路,以路养路的原则,除用于支付看护人员的工资等必须的开支外,其余全部用于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再次,逐步建立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建立健全停车诱导系统。
8、完善公共停车场停车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科学配臵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停车价格定价和调整办法,严格规范停车收费管理。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对于同一路段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应根据占用停车资源的差别,合理确定不同车型、不同停放时间的停车费率。
9、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停车场建设再多,也不可能赶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这是现实问题。南平中心城市拓展后,各组团之间交通需求将大大增加,如果大部分人都开小汽车往返办事,城市的公共停车系统将无法负担。因此,将公交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优先方向,引导大部分市民在工作日主要以公交为主出行,是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有效措施。据专家测算,一辆中型公共汽车所占的道路面积分别相当于10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2辆出租车所占面积,但从
乘载人数上分析,一辆中型公共汽车可代替15辆出租汽车。私家车与公共交通是此消彼长的联系。如果公共交通发达,更多市民愿意借助公共交通出行,导致私家车的拥有量减少或出行率降低,随之,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自然也就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10、规范人行道临时停放点管理。南平市区沿街单位和商户基本无内部停放摩托车、非机动车的场所,主要停靠在人行道上。这部分停车目前还不存在停车难问题,人行道靠路沿一侧的停放位臵能够满足日常停放,但目前存在摆放较为无序,有些摩托车、非机动车乱摆乱放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建议以江滨路、八一路、解放路、人民路、马坑路几个市区主干道为主要工作侧重点,科学施划临时停车位,由交通协管员分路段协助管理,规范摆放,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延平区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 “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专题调研组
第二篇: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i class=“pstatus”本帖最后由qwe 620530于2011-8-2 16:17编辑/i关于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也保持快速增长,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了南平市区停放难、行路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道路的安全畅通和群众的交通便捷,而且也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延平区人大结合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组织2010年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组成了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敏为组长、9名省、市、区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专题调研组,以实地察看、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延平区城市规划区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
1、公共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目前,市区停车场面积为189770平方米,停车位4597个,其中,单位、社区内部专用停车泊位2931个、社会公共停车场18个,停车泊位1450个,路内公共停车泊位216个,与南平市辖区17770汽车数量相比,提供的停车泊位为25.86%,也就是说,市区将近四分之三的汽车无固定“栖身之所”,成了城市静态交通的“流浪汉”。而部分区域更是无任何公共停车设施,如梅山坡居住人口数万,东山路还有一段人气很旺的美食街,却没有一个停车场,市区文体路集中了市人大、市教育局、市实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沿江快速通道指挥部、市高速铁路办等众多单位,也没有一处停车场。在这基本背景下,南平市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甚至是一块方寸之地都停满了车,违停现象突出,占用了本就抓襟见肘的城市道路,对交通流通行造成很大困扰。现有停车车位分布不均。
2、现有停车车位分布不均。市区现有停车车位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车位主要集中在九十年代末期建成的小区和办公楼内,地处胜利街、鼓楼街、中山路、人民路等中心繁华路段的小区、单位停车位很少。从公共停车泊位看,市区1450个公共停车泊位,近两年刚投入使用的马坑路创世纪小区两个公共停车场就拥有700多个泊位,占了全市区总数的一半,市区大部分路段停车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停车场被挪用现象严重。
3、停车场被挪用现象严重。公共停车场泊位的严重不足除建设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停车场被挪为它用。目前市区有9个地下停车场被挪用,改成超市、商场、仓库甚至台球室,被挪用车位747个。如胜利街供销大厦地下停车场被挪用为百老汇商场,商业城黄金大厦停车场被挪用为惠康药店,一所路段佳隆大厦地下停车场被挪用为台球室,八一路长富大厦停车场、文体路口体育公园两处地下停车场都被挪用为永辉超市等等。南平市区公共停车泊位本已十分紧缺,而大量的停车位被挪用,更使2问题雪上加霜。一些车主公德意识淡薄。
4、一些车主公德意识淡薄。一些车主把车辆停放在临时停车点或道路上,去办事或逛街,甚至停放过夜,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造成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烈扩张的停车需求。我市自1995年撤地设市以来,市区人口有了迅猛增长,常住人口由原来的17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万左右,还有6万左右的流动人口,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今后几年京福高铁安济片区、江南新城以及南三龙高铁西芹站区等的开发,将有力促进南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按照城市长远规划,2020年市区人口将达到54万,2030年达到70万。有专家分析,城市化对汽车尤其是对轿车的需求将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目前市区汽车年保有量增长已经达到2000多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汽车的保有量必将会以更高的百分比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人们的移动性行为增加,使得汽车的使用更具广泛性。这都要求城市有充足的停车空间。规划的滞后造成了停车泊位的先天不足滞后,的先天不足。
2、规划的滞后,造成了停车泊位的先天不足。其一,城市布局本身不平衡。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7万,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环城路以东、江滨路以西、南平大桥以北、水东桥以南不足4平方公里的3区域。以市区八一路、江滨路市区两条最主要干道的单位和商业设施为例,八一路沿街单位和商业网点约700家,江滨路有商业网点、银行、学校、医院、酒店等约300个,集中了南平市、区两级绝大部分行政、商业、教育资源,如此密集的资源必然产生大量的动态和静态交通需求。其二,停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的规划建设严重不足。国家建设部曾对城市停车场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5至4.5个停车泊位,商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至2.5个停车泊位,普通住宅每100户要有10个停车泊位。不少大型建筑在建设时没有按上述相关规定的配点标准建停车场。一些车位连业主的停车需求都不能满足,也就无从满足其他车主的停车了。南平市区目前的社会公共停车泊位1450个,百辆汽车的公共停车位数仅为8,与国家确定的20这个最低标准还相差甚远,远远无法满足市区1.7万辆汽车的停放。不只是公共停车位欠缺,小区、单位的内部停车位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南平市区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大量居民楼和单位基本没有设置停车位,大量机动车挤占路边临时停车,占用道路资源。如果按照国际上停车泊位需求与小汽车拥有量之间约1.2倍关系的普遍规律来计算,中心城区约需要2.13万个小汽车停车泊位,目前市区总停车泊位仅为4597个,缺口更大。可见,城区停4车供需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其
三、既定规划轻易变更。
三、解决我市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1、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机构,调查报告《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结合城市市容整治,尽快组织开展对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专项整治。
2、立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举、开发建设与整改恢复并举,实行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3、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科学制定南平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变更用途的把关,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以科学的规划保障市区停车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的合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4、恢复被挪用停车场的停车功能。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规划、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对全市现有的各类建筑的配建停车场进行全面调查,对被挪作他用配建停车场进行清理,恢复停车场原有的停车功能,对擅自改变配建停车场使用性质的有关单位及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拒不整改的,依照有关法律程序申请强制执行;对停车场自身配建比例不足占用人行道停车的,必须进行改建或增建;对5于使用率较低的配建停车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对外开放使用,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
5、尽快启动江滨防洪堤社会停车场改建工作。市政府年初常务会议已确定对江滨路防洪堤负一层进行改造,搬迁麻将馆、家具城等,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同时,配套建设几处跨越江滨路的人行过街天桥,引导到江滨路沿线单位和商业网点办事的车主将车辆停放到该停车场。若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将增加至少300个车位,可基本解决江滨路水南环岛至人民路口路段停车难问题。
6、部分实施单向交通,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南平城区小,实施单向交通造成的绕路里程较短,又能有效缓解市中心区域部分路段车流交叉冲突,相互干扰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从长远来说,南平市区将形成外围以绕城高速,内部以沿江快速通道为主的交通大循环格局,在各组团结合部建设连接沿江通道与绕城高速的便捷通道的基础上,由于市区纵深较浅,大部分道路宽度不足,路口不规则,冲突点多,今后市区大部分道路均可实行单向交通,这不仅能有效提高通行效率,还能提供大量的路边单侧停车位,大大缓解停车位紧缺问题。
7、切实加强市区停车管理,充分利用好停车车位资源。首先,制定和完善停车场(库)管理规定、停车经营管理措施及处罚监督机制,保证在管理及处罚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建立起相关的停车政策保障或静态管理办法,允许成立停车场物业管理公司,确保每一个建成的车位都能物尽其用,保证其覆盖地半径内的车辆一律可以入场(库)停放。特别是对于一些路边的临时停车位管理,可以街道为单位成立车辆6停放看护大队,吸收一些素质高的下岗职工,经过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标识,挂牌上岗,适当采取咪表收费等限制手段,避免一些车主长时间占用紧缺的停车资源,收取的停车保管费,实行取之于路,用之于路,以路养路的原则,除用于支付看护人员的工资等必须的开支外,其余全部用于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再次,逐步建立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建立健全停车诱导系统。
8、完善公共停车场停车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停车价格定价和调整办法,严格规范停车收费管理。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对于同一路段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应根据占用停车资源的差别,合理确定不同车型、不同停放时间的停车费率。
9、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停车场建设再多,也不可能赶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这是现实问题。南平中心城市拓展后,各组团之间交通需求将大大增加,如果大部分人都开小汽车往返办事,城市的公共停车系统将无法负担。因此,将公交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优先方向,引导大部分市民在工作日主要以公交为主出行,是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有效措施。据专家测算,一辆中型公共汽车所占的道路面积分别相当于10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2辆出租车所占面积,但从7乘载人数上分析,一辆中型公共汽车可代替15辆出租汽车。私家车与公共交通是此消彼长的联系。如果公共交通发达,更多市民愿意借助公共交通出行,导致私家车的拥有量减少或出行率降低,随之,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自然也就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10、规范人行道临时停放点管理。南平市区沿街单位和商户基本无内部停放摩托车、非机动车的场所,主要停靠在人行道上。这部分停车目前还不存在停车难问题,人行道靠路沿一侧的停放位置能够满足日常停放,但目前存在摆放较为无序,有些摩托车、非机动车乱摆乱放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建议以江滨路、八一路、解放路、人民路、马坑路几个市区主干道为主要工作侧重点,科学施划临时停车位,由交通协管员分路段协助管理,规范摆放,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延平区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南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专题调研组2010年三月份是在2010年3月份在最疯狂的易名迁府时做的调查报告。对这个不了解啊,只有顶一下了。br/姑娘,南坛水很深,出入要小心。有没有着手在解决?应该学习一下福州的台江农贸市场门口的那条街,路面通汽车,路面以下全是行人过街通道和停车场。
2、规划的滞后,造成了停车泊位的先天不足。其一,城市布局本身不平衡。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7万,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环城路以东、江滨路以西、南平大桥以北、水东桥以南不足4平方公里的3区域。br/我就知道你们几个人会跳出来,2010年三月份的人口数据都是过去的资料,这两天拿到的南平市公交公司城市流量2010年平均每天都在14万人次左右能说明什么?南平市区还是在市区面积不大的客观条件下能达到这么大的流量你以为整个建阳县域3400平方公里能做得到五分之一的这样流量我服你。南平市区的人口我很清楚,十年前参加过五普知道如何操作。br/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南平城区br/常住人口中,6个街道人口为259484人,这是反映2010年11月的数据,跟这个报告27万的数据非常接近。qwe 620530说有34万,去年3月到11月就能增长7万吗?神速啊!建议调qwe 620530到国家统计局工作。
第三篇: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
关于鲁谷新岚大厦小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
“停车难”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北京城里简直是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质的飞跃,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路面上还没有多少汽车,听说谁家能有一辆“私家车”那就是有钱人了。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车的问题了,而是有什么车。车多了车高级了,那总得有地方停啊,我们要上班、要逛商场、要旅游最后还要回家,为了方便都需要用汽车来代步,那么我们每去一个地方都需要有停车的地方,可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这多的地方停车吗?在这里我引用一个数据:去年12月18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大关,达到4001426辆,驾驶员达567.9万人。首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用时48年,100-200万辆用时6年半,200-300万辆用时3年9个月,300-400万辆仅用时两年7个月。没人能想到汽车的发展如此之快——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跨入400万时代而且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达500万辆。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车,如果都跑上公路那一定是相当的壮观的,但是我们肯定是不能这样做的,我们还需要休息还需要停车,停车就需要停车场、停车位就需要有地方把我们的代步工具停下。好了下问题来了,我们停在那里呢?
对此我在2012-1-30至2012-2-21日对于我所在的小区“鲁谷新岚大厦社区”进行了关于停车问题的居民调查,调查采用走访面谈的形式进行。对于小区居民和物业在看待停车的问题上做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新岚大厦社区基本情况
新岚大厦社区1998年建设完成并开始入住,占地约0.17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324户,总人口约5300人。居民区由三座塔楼和两座“高板”组成,当然这里还有地下室和流动人口。然而对于这样的小区所设立的停车位确只有不到400个。
二、对于居民停车的各种问题
(一)、停车场和固定车位
在新岚大厦小区内围着住宅楼有一圈停车场,大约可以停放200辆车,另外单独分出一个停车场可以停150余辆车,算上临时停车位和其他非正规的停车位大约有400个。由于固定停车位非常紧张,很多的家用车是没有固定车位的,所以导致大部分车辆在小区内出现乱停乱放的情况。虽然停车场的管理公司对于停车位的安排进行了多方面的协调,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二)、居民对于停车场的看法
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居民在刚入住小区的前2、3年里,停车并不是什么难是,不要说固定车位了,就连划分出的可以停车的地方也没有多少车辆停放,从2004年后小区的车辆开始大量增加,也开始了对于停车场的收费和管理,并开始出售固定停车位,小区内的车辆也是逐渐增加起来。不过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还是有的,但到了2008年后就觉得小区内的车辆突然暴增,原本比较宽松的小区道路也开始因为上下班高峰而开始拥堵。特别是那些没有固定车位的住户,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停车问题就成为他们头疼的事情,小区的路边、绿地、公共休息区等,只要是空地就可以停进去,到了最后甚至都要停在小区内的路中间。很多被访者对此表示很无奈,小区的地方就这么大,也是很多年前规划好的不可能在再扩大范围,也知道这种停车的方法会给很多居民带来不便,但是确实
没有办法也是,如果停在小区外面就会算作违章,这几年对于机动车乱停乱放的处罚力度的加大也不敢冒险停在外面只能在小区内挤挤,也是确实没有办法,只能在每次停车的时候放一张“挪车”联系电话的纸条放在挡风玻璃前,以便可以再“碍事”的时候随时联系上。
(三)物业和停车场管理的难处
由于小区内的私家车数量激增,也给停车场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很多没有买到停车位的住户要求帮助他们找到合适停车的地方,而那些已经买到车位的住户则认为车场管理不能很好的保障他们车辆。由于停车位的紧张和对于管理带来的不满,停车场内已经多次发生恶意划伤汽车的事情,很多停车位的车辆属于高档车,被划后车主非常不满经常出现与车场管理的纠纷,对此停车场也非常的无奈,人手有限且划车多发生在午夜或凌晨防范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只能是赔礼道歉听人指责,并且对于之后停车场的收费尤其是固定车位的收费加大了难度。对此车场管理公司连同物业在小区内开辟了3片新的停车区域,增加了约50个停车位,不过就算这样仍然很难满足小区的停车需要,通过对物业的走访调查,本小区的居民拥有的私家车已经超过了700辆,对于现在的小区现有停车位来说超出了大约250~300个车位,再加上每到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对于小区内的车位安排可以说是“见缝插针”,同是为了避免出现刮擦和恶意划车的问题,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上岗巡逻和疏导、停车,就算这样也常常会“费力不讨好”。管理人员也非常的无奈。
(四)小区外——街边停车
小区内不能满足居民的停车后,很多居民就开始向外寻求车位,小区周边的道路每天晚上就成为了大型免费停车场,虽然有冒着被贴条的风险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天早上6~7点在“贴条的”还没出来前赶紧开走,就这样打着游击。然而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让居民更难以忍受的事情,小区外的路面被路政部门划分为收费停车区域,并有专人收费,这让本来就没的地方停车的居民更加的恼火,双方也因为这件事多次发生冲突,幸好派出所就在附近才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而从今年春节前开始也再没看见过有收费人员,停车用的锥筒也不知被谁扔开,现在这个所谓的收费停车场名存实亡,而那些因为不想麻烦而买了停车位的居民只能自己管自己了,对于这种做法他们相当的愤怒,钱给了人跑了打着路政的旗号招摇撞骗,当时管理合同和委托书都是公式出来才觉得有保证才交的钱,而现在什么也没得找儿,就剩那几个破烂的锥筒放在那里,还有老百姓凉透了的心。
三、对于帮助小区停车的想法和建议
对于小区内的停车难问题,每位车主都有自己的想法,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加盖停车场
在小区附近的建立立体停车场,停车场可以收费比一般的路面价格稍微高一点也可以接受,立体停车场对于车辆的承载辆比一般的路面停车位可以多很多,而起有房顶的车辆也会相对更干净一些。
(二)将小区内的人防设施改建
新岚大厦小区内的高层建筑下有底下2层的空间可以使用,目前第一层用于出租房屋供流动人员居住,地下二层一直闲置,如可以加以利用可以分担部分路面停车的压力。对于地下空间我从物业了解到,地下二层约有10000平米,如果换成停车位,可以提供大约150~200辆车停放。
(三)加强监控设备和停车场管理
很多居民反映说停车场的监控设备老旧,很多刮擦和划车事件发生后,在监控录像中无法看清具体情况,导致责任不清。由于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车辆在小内,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等出行时段,加强停车场的管理保障车主的利益是必须的,如果不能那么大家只能集体抵制收费。
经过这数日的调查,我发现现在居民对于停车难的事基本都理解,大家收入逐渐增加,而车价不断下降,买车对于现在拥有正当收入的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大多数人也认为拥有自己的车在很多事情是拥有了便捷的条件,让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但也不可否认的,由于车辆的增加停车的压力也逐渐变大,经常在一个地方找半天找不到一个能停车的空位。北京人多密度也大,在有限的空间里汽车的数量不断膨胀,路面承载力虽然勉强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停车位紧缺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虽然政府在很多地方加盖停车场,但是目前我所见到的都是路面停车场,立体停车场非常少见,也许是因为立体停车场投资高收益少,让商家觉得无利可图,但如果将它转变为政府行为不但可以减轻停车压力,同事也是对老百姓的福利措施。
另外提倡公共交通和骑车出行也是可以缓解停车的一个方面,我们的路面公共交通由于私家车的增加也变的拥堵和缓慢,加开新的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的速度我认为势在必行。可喜的是我们的轨道交通正在日益壮大,地铁6号线预计今年年底全面通车,地铁的覆盖面积增加可以更好的让出行的选择更加多样。解决“停车难”不能只是局限有增加更多的停车场,关键还是要看人们是否能更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汽车,真正做到“绿色出行”。
第四篇: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但现有住宅 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 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 小轿车到处乱停乱放, 严重影响小区内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 质量, 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停车问题现状的调 查、研究、分析, 参考国外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措施, 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建议: 落实新小区 车位配套标准、多种途径增加居民区停车位供给、提高停车费用以及推广立体车库的使用等。
关键词: 城市住宅区;停车;问题;对策
1.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现状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和个人购 车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 给城市的停车问题带 来了很大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和个人购 车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 给城市的停车问题带 来了很大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班 停车难, 特别是在市中心写字楼上班的市民停车更难;
2、进城办事停车难, 尤其是市中心的停车位非常的紧张, 几乎所有停车场都是满的, 偶尔能有一 两个空闲的停车位, 所以进市区办事往往要在目的地周围转上一大圈甚至好几圈才能勉强找到车位, 有 人干脆到附近的居民校区停车;
3、下班回家停车难, 现有住宅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 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 小轿车到 处乱停乱放, 马路边、人行道、甚至草坪上都停车, 造成小区内拥挤堵塞、污染、噪音等, 严重影响小区内 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质量, 有时小区里有了重病人或不幸失火, 救护车和消防车也开不进去, 所以居 民校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停车难导致小区外部的环境复杂 由于有些小区内部可停的车位没有, 于是业主的车只能停在小区外的道路上。这既阻碍交通, 同时 也导致今年的盗车案件中马路失窃成为增长点。即使交警部门加大惩处力度治理乱停车, 但群众不理 解, 抵触思想较重, 因为问题没有解决。
1.2 停车难导致小区内环境变差
老小区中即使有车位, 但预留的不多, 而近几年新建的小区中车位设计数量也有限, 车位和住户比 很多都低于 1: 1。这样的设计导致的后果就是小区内车位不足, 有车的业主在没有车位的情况下, 只能 乱占道路、绿化带。这一现象在很多小区中都普遍存在。乱停乱放不仅影响市容, 汽车启动时带来的噪 音污染、废气油污及警报器的报警影响居民休息等给小区带来环境污染, 居住区缺少停车场, 导致许多 车辆占用路边的绿化带停放, 有的居住区将原来的绿地铺上水泥砖改为停车场, 使居住区绿化面积大量 减少, 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小区道路上停放的车辆数量多, 占据了整个小区的主干道、次干道, 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
1.3停车难导致的矛盾激化事情时有发生, 影响稳定。
由于车辆停放难, 导致车主见缝插针, 加上少数车主素质较差, 往往是车停好了, 但却影响其他业主 的日常生活。如见诸报端的有: 江东某小区的业主多次在停车时影响小区内其他业主, 导致有业主愤而 砸碎其车窗玻璃;某小区的车主由于夜里停车不当, 结果导致第二天上班时, 小区其他车辆进出都很困 难。还有的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方法不当, 导致业主和物业关系紧张。另外, 汽车 露天停放, 容易出现汽车被损坏和被盗窃的现象。
2.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
车辆数量的增加, 尤其是私家车的急剧增长, 是导致当前停车难的最 直接的原因。近年来, 汽车的销售价格越来越低, 花 8~ 10万元就能买一部较好的汽车, 业主购买的私 家汽车数量迅猛增加, 远远超过了小区配备的停车位。据专家预计, 将来几年汽车价位还将下降, 私家 汽车的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停车位供需矛盾会更加
2.2停车位规划滞后。
由于过去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场, 没有从发展的 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和停车场, 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科学、统筹协调的停车发展规划, 造成停车设施布局 不合理, 规划用地未预留, 停车场(库)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停车配建标准低。
原有的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与近几年机动车迅速增 长的情况不相适应。即使这一较低的停车配建标准, 在实施中往往也不到位, 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由于 停车配建标准太低, 且标准执行又不到位, 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缺口很大, 造成住宅小区停车供求矛盾 尖锐。有的小区只设计两百个泊车位, 可是却要有近千辆车停放, 这无疑就激化了矛盾。
2.4停车管理措施不到位。
停车位经营机制不合理。尤其是路面与地下停车场(库)的经营机制缺 乏合理性, 收费价格倒挂, 未能发挥以价格经济杠杆来调节停车供需关系的作用, 客观加剧了住宅小区 停车难 的矛盾, 形成了停车总体供给不足、路面停车日增、地下泊位闲置 的怪圈。路面泊车位的价 格一般只有车库的一半, 并且还不太方便。很多人宁愿选择停放在路面上而不愿放在地下车库去。这 无疑形成了另一种矛盾。
5、停车管理法规不完善。由于缺乏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的行政法规, 无法适应住宅小区停 车管理的需要, 同时, 也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 出现了停车位被占用或被挪做他用、不服从规定乱 停车等现象, 直接影响了停车依法管理的效力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3.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解决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上, 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3.1 落实新标准小区车位配套
以后新小区如果要开建, 停车位配套指标就必须达标。新建小区应当配备比例较高的停车位, 小区 道路宽度应当充分考虑提高停车率和车辆交会的需要, 妥善处理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多城市已提高了新建小区的停车配建指标, 但这个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现在有些小区居民 家里不只一辆车子, 因此这个指标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又落后了。住区停车指标的制定是一个前瞻性 很强的工作。由于住宅建成后一般有 50年 ~ 70年的使用期, 因此必须对未来车辆的发展数量有所预 计, 应当在设计规划中留出适当的发展空间, 防患于未然。因此, 政府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不要让停 车难问题重复出现。
3.2 多种途径增加居民区停车位供给
针对许多小区车库空置现象, 出台车库管理办法, 禁止车库移作他用, 清理被挪用的停车场(库),要还库予车。此外, 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老小区里人流较少的道路和老小区周边偏僻位置划出部分停车位。在 老小区集中的地区, 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建设大型停车场, 使老小区的住户也能有地方停车, 在有条 件的小区通过建设立体车库, 增加停车位。政府要制定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 在民间资本中确定 投资者。政府可以在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以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停车场。范剑峰: 只要有利可图, 房产企业也是愿意来开发停车库的, 关键是开发后如何经营好, 产出效益。住宅小区停车泊位不够, 居民可以屋前屋后找一找, 看附近哪一条马路比较宽敞, 然后到交警或城 管部门去建议一下, 开辟一个临时停车场, 或利用小区周边道路拓展夜间临时停车泊位。也可以在部分 非主要路段和时段推出部分停车泊位。例如, 政府规划和公安部门今后在停车难小区的周围, 可以考虑 在晚间时段, 将整个或部分路段划为临时停车地段, 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过夜停车。例如可以推行住宅 小区附近有关单位空置场所 有偿租用 试点。可借鉴校园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益经验, 选择部分校 园、企业、机关单位等先作试点, 将其操场、广场、大院等有偿出租给车主停泊(过夜)。其实在海曙区的 月湖景区、国医街、孝闻街等路面, 就已新开辟了临时停车点。另外,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公车使用的管理, 这样就可以使得有限的小区停车空间更多的让给私车 使用, 即规定所有住宅小区内一律不准公车夜晚停泊。以某小区为例, 该小区原设的地面停车场、车库和地下车库仅可供约 250辆车停泊, 而目前实际停 车数已达 500辆左右, 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居住环境已大打折扣, 业主意见很大。据初步统计, 500辆 车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各类公车(其中有不少是机关用车)。如果一下子减少三分之一的车辆, 停车矛盾 肯定会有不少缓解。公车夜晚停泊住宅小区, 从情理上讲既侵害了广大业主的利益, 又浪费了公家的资源(不少机关单 位的停车场、库晚上空空如也)。按有关规定, 公车是不准开回家的, 许多部门和单位也是这样执行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公车开回家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正是广大老百姓深恶痛疾的一种腐败现象。为此, 建议有关部门能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出发, 在加快公车改革的同时, 下文重 申有关公车管理规定, 真正让利于民。
3.3 提高停车费用
如果包括停车费用在内的汽车使用成本足够的高, 一部分人就会放弃使用小汽车, 转而利用其它的 交通方式。但是前提就是他有其它交通方式可以利用。如果没有其它交通方式可以利用的话, 小汽车 的使用成本再高, 他也不会放弃使用小汽车。所以, 我们要尽快加速的就是完善公交系统, 提高公交的 服务水平, 比如说公交的覆盖率、可达性, 公交的方便程度、公交的舒适度, 使得公交有强大的吸引力, 从 而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那么截流和开源应该相结合, 我们不仅要堵, 尽量让个体交通工具的利用者感 到不方便, 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同时还要收, 使得他们觉得用公交有好处, 又方便, 又快捷, 又省钱。另外, 通过提高停车费用得到了一定的收入, 这个收入应该全部用到公交设施的改善上, 公共交通 服务水平的改善, 既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 也是这笔钱正确使用的方向。
3.4 加强管理和引导
众多老小区在设计建造之初, 没有考虑到停车位, 使得私家车只能停在公共通道上, 甚至是人行道 上。针对老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首先要做好市民的引导工作, 市民买车之前应考虑车库车位的 配套。如果住在没有车库车位的老小区内的市民, 有条件的就应当搬迁到新小区后再买车。另外, 充分发挥业主自治作用, 要督促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的车辆停放秩序加以规范, 特别是消防 通道要严禁停车, 对在小区内违规停车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采取措施限制外来车辆的进入和停车过 夜。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以人为本, 加强管理, 明确物业管理部的权利和责任, 共同建设和 谐社区, 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物业公司要加强对小区停车管理, 结合实际, 配合业主大会共同制定小区停车管理制度, 针对小区 车多库少的实际情况, 对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划线, 实行定时单侧停车、单向行驶的形式, 确保行车路线畅通, 提高小区车位利用率, 切实做好小区车辆通行和停放秩序的管理。针对部分小区因停车场(库)租金售价较高, 业主宁愿停在小区地面道路而使现存停车场(库)空位 情况, 应逐渐取消道路上停车赶鸟入笼。
3.5 推广立体车库的使用
目前有些小区已建的停车区域中, 大多是露天区域, 占地多, 利用效率低。如果能够推广或者强制 推行立体车库的运用, 那就等于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又多修了几个停车场。至于资金, 考虑到目前 露天或地下车位基本在 10万元左右, 立体车库完全可以通过出售车位实现资金的筹措, 其养护也可以 通过停车费实现, 具有可行性;3.6 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小区停车压力
面对住宅小区停车难现实, 可在现有的城市规划, 略作调整, 在每隔一定距离的区域内, 或是在居区 集中的地方附近, 建造社会停车场, 通过这一城市基础设施来缓解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社会停车场的 规模要能辐射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住宅区及商业用房,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变化, 最好是立体建筑, 这样不至于占用过多的土地。对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经营管理要按产业化的模式来运作, 一是要突破 传统体制,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 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 停车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使投资者拥有公共停车场的经营权并有政策扶持, 使公共停车场建设有好 的回报。例如可以建立停车场作业基金, 以充实资金来源;制定办法, 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 指定银行提 供优惠贷款;兴建停车场可减免地价税及房屋税等诸多优惠条件, 吸引民间投资建设停车场。在住宅小 区周围优惠供应土地, 不妨多建一些大规模的停车场, 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停车难的问题。按现行政策免 征或少征停车场营业所得税, 提供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积极吸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 停车设施, 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 1]仝保军.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初探 [ J].山西建筑, 2008(4): 51.[ 2]吴兴陆.对当前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剖析 [ J].综述, 2007(3): 10-11.[ 3]张东辉, 张少峰.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研究 [ J].中外建筑, 2004(2)8-9.[ 4]严旭兵.住宅小区规划非小事 [N ].中国房地产报, 2003年.[ 5]陈燕萍.居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 J].建筑学报, 1998(7).[ 6]王国平.谈住宅小区的规划创新设计 [ 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5(4): 36-37.[ 7]林东杰.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探讨 [ J].福建建设科技, 2005(4): 32-33.[ 8]莫曼春, 邓明.住宅小区内停车方式的思考 [ J].山西建筑, 2000(5): 12-18.
第五篇:关于城市小区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目前,我市许多小区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群众与企业的呼声越发增多,翠竹北区等小区收缴率从四年前的80%下降到58%,勤业一、二、三村的收缴率只有30%,甚至像金色新城等这样的新小区的收缴率也不到50%;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发生物业企业撤离小区的现象,如荷花池公寓、广景山庄、芦墅广景苑等小区。
分析物业管理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1、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缺乏与物权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我市又无立法权;另一方面,我市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小区物业管理和停车新的发展需求,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有法难行、无法可依的现象。
2、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政府社会管理没有延伸到终端,一些政策法规在小区中出现梗阻、断层现象,乱开店、乱停车、盗窃等影响居住环境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遏制;二是基层党支部及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建和谐小区的机制没有建立,居委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现实上是从事党政工作,但在处理业主与物业矛盾中“名不正、言不顺”,解决基层矛盾的一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其缺乏考核激励制度,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足,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企业在协调解决
与上级政府部门相关的具体事务上,显得无能为力。
3、市场主体不对称。业主个体直接面对物业企业或开发商必然处于明显弱势,而我市目前业委会尚未普遍建立。业主自治意识不强,据调查,62%的业主对业主委员会不清楚、不参与。对业委会的设立、监督以及主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规范。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内控能力、团队精神和依法维权水平不高,业委会成员服务全体业主的动力不足,年纪轻、能力强的现职人员更不愿加入业委会。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很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素质不高,管理人员、高学历层次、技术职称等方面的比例都低于全国水平,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不强。
4、市场环境不和谐。某些新闻舆论的导向有偏差,部分群众对物业管理行业存有偏见,“享受免费午餐”的习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物业的“佣人”地位和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少数离退休干部、现职领导、司法人员和教师等机关公职人员,带头欠缴物业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市场制度不健全。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过低,市场的进退制度不规范,对业主和物业企业制约有效的社会诚信系统未能建立。追讨恶意欠费的司法程序过长,成本过高,企业难以维权。对开发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质量差,随意更改规划设计,公用配套设施数量不到位、技术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小区建管不分掩盖着前期遗留问题,或转嫁给后进入的物业企业,开发项目前期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有待全面推进。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企业的纠纷在基层和司法诉讼层面上得不到高效解决。物业管理菜单式的分项消费制度未能建立,业主不能明白消费、透明监督。许多物业企业把出租公共共用设施和停车管理费作为重要的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扩大路面停车,帐目不清,隐瞒收益。
6、政府管理不完善。在扶持、监管物业管理产业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扶持物业管理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没有形成,对小区内违规违章现象执法不力,把某一些义务和负担转嫁给企业,对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的价格调控水平还不够高,一些部门的工作协调不到位。特别是基层行政组织事务多、经费少,就搞违章搭建或出租老小区仅有的公共用房公共设施,以补充管理经费不足。
7、公用设施不配套。在老小区和次
总之,从根本上说,公用设施上的硬件不足和
二、关于解决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目标、原则和
3、交警、城建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市许多老小区和次新区即使用足区内停车资源,也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尤其是实施规范停车后,必然产生对部分车主的“挤出效应”。因此,依靠区外道路道板、公共空地和周边单位合作停车是一个现实选择。建议,建立交警、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由街道组织社区公示并上报小区停车泊位的短缺数量,再由交警对动态交通影响作出评价后,按照便民利民、公开透明、能划尽划的原则,提出道路道板划定泊位的方案,最后会同城管和街道、社区实施,同时建设部门要给予配合,对道板泊位下的管线承重能力进行评估。
总之,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贴近小区,使业主的诉求充分表达、意见民主集中、纠纷快速处置,从而真正把小区物业矛盾消解在基层。
(二)政策创新。一是制定扶持停车产业的投资与经营政策。投入大、回收慢这一影响停车产业化的最大难题,对此我们建议两条对策措施:第一条,针对公用
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将停车设施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办公用房等公用设施以及商业设施三者捆绑建设,给予优惠政策,以副业补助主业,一举多得,既解决停车问题,又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小区增强造血功能。第二条,对区外单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的,将之作为市政设施,土地采用划拨方式;政府可以土地投入,吸引外来资本建造,以合作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优先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和适当盈利。为了培育和推动停车产业发展,可以以街道为单位,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和土地资源,注入专业化公司,依靠规模化经营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在审批、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制定扶持和规范物业管理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加快发展;以制度规范,引导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创新财政政策。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对低保户、企业职工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以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家庭实行物业管理费减免政策,对所减免的物业费在由行业主管部门考核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后再作支付,既彰显社会公平,又体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对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激励考核政策。仅针对本课题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小区的数字化考核,为区和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业绩提供量化依据,从而形成市考核区、区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监管物业企业这样一个层层有责任、纵向管到底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借鉴杭州经验,按照费随事移的原则,把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的停车泊位的收费管理(杭州是把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收费管理方式全部下放到区,建议我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夜间包月收费下放带街道和社区),统一下放到街道、社区,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为帮助收费困难的物业企业改善经营,也可委托物业企业负责夜间包月制停车的收费管理。
(三)价格体系创新。一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多数业主能够承担的生活地停车价格体系。充分考虑车主的承受能力,依据停车方便程度和安全性,建立泊位租用价格区内场库>区内道路停放>区外封闭空间包月停放(主要是周边场库和单位)>道路道板与公共空地的价格体系。建议,在4个环节改革探索:
1、多管齐下,兼顾各方,建立小区停车地下场库的统一收费价格。第一,降低人防车库现实租用价格,切实改变人防车库被开发
商或物业企业作为经营资源的做法,充分利用人防车库这一国有资产为民服务,对其实行政府指导价;第三,鉴于开发商产权车库占用业主的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实行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定价,也要实行政府调控;第三,将地下人防车库、开发商产权车库和公用配套车库的不同价格,加权平均,制定出统一的租用价格,但是要以每月300——350元为上限区间(杭州360元,苏州400元),不准上浮,只能下浮,并根据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对收益分配进行合理规定,其中人防车库收益必须归政府分配使用。这种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办法,不仅增强可操作性,促进小车进车库,也均衡了业主、开发商和物业企业的利益。与此同时,要对占用业主公共空间的开发商产权车库,强化成本核定特别是土地成本的核定,遏制出售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并发挥政府对开发商的“窗口指导作用”,规定开发商产权车库2年内未能出售就必须出租,抑制其只售不租或变相强制出售的行为,引导小车停放进场库。
2、稳定当前小区路面停放收费价格水平;
3、对于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停车,实行包月制;
4、对生活时段与周边单位合作停车和使用经营性车库停车,也实行包月制。对于后两者停放方式,管理单位应提供基本的安全防范服务。二是建立物业管理菜单式价格体系。将卫生保洁、安全防范、绿化管养、公用设施维护等具体服务项目的价格,按服务等级标准量化,让业主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物业市场公平交易。市物价、房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四)科技创新。一是小区与城管联动,将数字城管的信息传输、处置、监督的功能覆盖到小区;二是建设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既使车主能够在最近的地方停车,又减轻道路动态交通的压力;三是推进“城运一卡通”建设,在加油、洗车、停车收费、年检、缴纳罚款、行车引导及停车信息诱导服务等方面,为车主提供便捷的服务;四是建设小区治安视频监视系统,促进小区治安状况好转。的管理,确保规划车位的建设到位、数量到位、功能到位。
3、借鉴北京经验,规范商品房买卖 “一项工程”指的是以老小区和次新区为重点的公用设施完善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停车设施;二是小区公共服务用房及设施;三是部分老小区封合式改造。我们根据本次普查的结果,并结合轻重缓急和现实可行性,提出停车设施和公共服务用房严重不足的小区名单,供政府决策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把问题相似、地缘相近的相邻小区作为一个项目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分片规划、统筹安排,实现建设的集约化。此外,市规划部门已经编制了《常州市停车场规划》,但主要是针对工作地的公共停车设施,对于住宅小区的停车需求考虑的不多。因此,对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规划布局,市规划部门和街道社区要协同推进,切实增强可行性。
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停车泊位,我们按照“先区内、再区外”、“先地下、后地面”、“先盘活、后增建”的思路,从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增设补建三个方面,提出了10条措施:
1、盘活存量:①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②明确政策导向,将开发商产权车库的“只售不租”转变为合理价位租售;③利用城市道路及道板和公共空地划线包月制停车;④区内区外实施“保持绿化总量、调整绿化形态”,探索绿色停车。
2、整合资源:⑤与周边单位合作,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行双向错时停放;⑥周边经营性车库和公共泊位为车主提供生活时段的包月停放。
3、增建补建:⑦停车设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三大设施捆绑建设;⑧小区内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⑨针对小区周边单位工作时段停车泊位也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楼,以夜间包月和白天计时两种价格,满足工作和生活双重停车需求,并积极探索利用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⑩对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以增量开发带动存量不足”。就是在对停车困难小区的周边地块进行规划开发时,划出一块用地以零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允许开发商在其地面以上进行商业开发并在地面以下建设停车场库,或将一部分店面以上的楼层作为停车场库,但是必须将一
定数量的停车泊位产权交给政府,还可以用提高容积率的方式鼓励开发商建设,这样可以节省政府的投入,加快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增设、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市政府从明年起,把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和解决物业管理矛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手抓创新管理、健全制度,一手抓盘活存量、补建增建,既为市民群众营造和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停车产业和物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