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11:4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

韶关市区部分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

[摘要]本次我们小组挑选了位于韶关市区内的大鉴禅寺,风采楼和韶关市中山公园这三个景观,结合对该景观的实地观察和历史史料等的搜集整理分析,围绕景观内容的“形”、“意”、“文化背景”和 景观的阅读文化四个方面,分析讨论其景观文化的具体体现。[关键词]旅游景观 景观文化 韶关

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景观文化由景观的“形”、“意”、“文化背景”和景观的阅读文化四部分组成。

韶关市作为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景观文化多姿多彩,是粤北的旅游中心。

一、韶关市中山公园

(一)中山公园的“形”

中山公园位于韶关市区园前路浈、武江汇合处,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其正门内有孙中山先生铜塑像,像高3.2米,底座四面刻有不同的革命场景。公园以中心大道为主轴线,形成了近三万平方米开阔的公园城市广场。主轴线上建有古典大屋顶琉璃瓦大门,孙中山雕像,音乐喷泉及文艺演出舞台等建筑。广场最高游人容量可达2万多人。公园较大,靠近韶关的“中南海”,外面的动人的景致和公园的宁静悠闲十分协调。公园是有革命历史的,人们来休息的同时都不忘瞻仰门前宏伟的孙中山雕像。

公园沿周边规划了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盆景园、竹园以及水景区五个小区。园内设有花圃和盆景、园林式饭店、电影院、溜冰场、阅览室、中心舞台、还有登月火箭、游龙戏水、电动木马等儿童娱乐设施。园内花木繁茂,绿树成荫,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气与宜人的微风,既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是人们娱乐、休息,健身的好地方。

(二)中山公园的“意”

韶关市近几年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按“场园结合”的设想在中山公园中心区辟建了约2万多平方米的城市文化广场,有效地改善了园容面貌,丰富了市民的文化活动内容。

由于中山公园建园历史悠久,园内集中和保留了二十多株古树名木及半枫荷、观光木、榕树、竹柏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和名贵品种,通过植物造景,近年来又增加了一批园林植物新品种,全园各类园林植物已达二百多种,不但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向实现生物多样化迈进了一大步。中山公园内的文化广场还是各类文艺活动表演的地方,是韶关市民进行文艺欣赏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韶关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韶关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种活动以及展览在中山公园举行,中山公园的文化内涵也将日渐丰富,吸引更多旅游者前往游览参观。

(三)中山公园的“文化背景”

中山公园建成于1958年,原名韶关文化公园。1924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在此誓师北伐,是一个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

广东韶关中山公园地处该省韶关市南门外左街,是当地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根据《韶关市志》(上卷)卷六714页记载,该公园的前身是韶关飞机制造厂,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空防军备生产。自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建成公园。

孙中山两次韶关督师北伐。八十多年前,孙中山曾多次亲临粤北重镇韶关,督师北伐。为了推翻军阀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制,完成祖国统一的夙愿,孙中山曾先后两次移师韶关,设立大本营督师北伐。这两次北伐史称为韶关北伐。对于韶关北伐,学界曾发表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若干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当年孙中山北伐誓师的地方,现已建成为韶关市中山公园。任何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山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又受其独特的背景文化影响,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城市景观。

(四)中山公园的阅读文化 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为附着的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失去历史人文价值的景观将变得毫无存在的必要。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

韶关市中山公园作为纪念公园,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和文化内涵,来到这里参观,人们都会联想到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涌起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长河满腔的热爱,激起人们对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崇高的敬意,引发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探究与思考,而公园深厚的阅读文化内涵也因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中山公园,我们可以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作为公园,它起着调节区域性小气候、维系炭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它又为市民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游息场所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历史教育于参观游览艺术享受中,形成红花草绿、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内容丰富的景观来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水平的教化功用。是韶关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大鉴禅寺

(一)大鉴禅寺的“形”

大鉴禅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原名大梵寺,始建于唐显庆末年(660年)之前,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六祖圆寂後,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禅师,唐中宗谥其为大鉴禅师,赐大梵寺为大鉴寺以作纪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鉴禅寺几经兴衰。到了本世纪初,整个寺院祗剩下残垣断壁,一片衰败景象。

1934年原国民党李汉魂将军邀请近代高僧虚云法师来粤北重修南华寺、云门寺,1940年,101岁的虚云法师又和弟子宽鉴募捐重修大鉴寺,开辨僧伽工厂,建成了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功德堂、钟棂、鼓楼等,成为一座配置较完整的寺院,总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

1985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僧人收回部分房产,成立韶关大鉴禅寺筹建委员会,市佛教协会也开始在此辨公,重修大殿。经几年努力,重建了大雄宝殿、功德堂、斋堂、招待所、僧人宿舍等,重塑了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六祖法像等三十六尊佛、菩萨和祖师像。

(二)大鉴禅寺的“意”

六祖慧能大师在湖北黄梅东山得法後,回到曹溪宝林寺(今曲江县南华禅寺),多次应邀到大梵寺讲经说法。据《六祖坛经》记载:“时大师(慧能)至宝杯(南华寺),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开坛说法,憎尼道俗一千馀人。”可见当时法缘之盛。慧能在韶州大梵寺所说法及其生平事迹,由弟子法海汇编成书,即今流行的《六祖坛经》,已成为中国禅宗的经典巨着。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府迁来韶关,广东佛教会的牌子也挂在大鉴寺,来此进香拜佛的人数猛增。1943年,由於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居民常避难郊外,不便自行煮饭,韶关居士为适应民众的需要开办“香积厨”素菜小店,後来顾客越来越多,下至平民百姓、流浪汉,上至达官贵人。战後素菜馆搬至广州,成为省内外有名的“菜根香”素食馆。

1958年,整个大鉴禅寺被有关单位和住户占用,僧人也流落他乡,但两棵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引进的菩提树历尽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历史的见证。

(三)大鉴禅寺的“背景文化”

六祖圆寂後,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禅师,唐中宗谥其为大鉴禅师,赐大梵寺为大鉴寺以作纪念。尚书王维、刺史柳宗元分别撰文《六祖慧能禅师》和《曹溪第六祖赐大鉴禅师》,并刻碑纪念,流传百世。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鉴禅寺几经兴衰。到了本世纪初,整个寺院祗剩下残垣断壁,一片衰败景象。1958年,整个大鉴禅寺被有关单位和住户占用,僧人也流落他乡,但两裸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引进的菩提树历尽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历史的见证。1985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僧人收回部分房产,成立韶关大鉴禅寺筹建委员会,市佛教协会也开始在此辨公,佛源会长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妙月、果成、新心等法师在众居士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重修大殿。经几年努力,重建了大雄宝殿、功德堂、斋堂、招待所、僧人宿舍等,重塑了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六祖法像等三十六尊佛、菩萨和祖师像。四众弟子纷纷解囊捐助,美国知定老法师送来一套锁山之宝——《大藏经》;香港意超法师送来铜佛、法器一批,缅甸女居士送来玉佛一尊,广东省佛教协会云峰会长挥毫写下“大梵清音溯遗韶越千年犹以洪钟醒世梦,鉴明静意诵坛经数十卷永留瑞气护禅林”的对联。1994年大鉴禅寺举行隆重开光仪式。

(四)大鉴禅寺的阅读文化

大鉴禅寺建筑是为了弘法、度众所需。虽然今日随着佛教信仰的日益普及,佛教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早已不再局限于寺院中,但是寺院永远是信仰的精神象征,大鉴禅寺除了传播佛教真理之外,庄严的殿宇、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梵唱、慈悲的教义,让社会大众在工作忙碌之余,尤其是遭遇挫折、彷徨无助的时候,自然想到寺院,不论是参加各种修行活动,或是在佛前瞻仰、礼拜,都能获得再出发的力量,所以大鉴禅寺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更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两棵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引进的菩提树历尽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历史的见证

三、风采楼

(一)风采楼的“形”

(1)风采楼的概况

风采楼坐落于韶关市区风采路,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始建于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之后屡经重修。风采楼是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风采楼的风采一词来源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所书,并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现为韶关市博物馆。

(2)风采楼的结构特点

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的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楼高22米,整体呈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

1932年在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的前提下,以水泥钢筋结构重建,楼底可通行各种车辆,北门建有铁栅小门,循回环形楼梯而上便是一层主楼,东西巩园上有“风采楼”三个大字。风采楼内有一块玉石碑,署有《风采楼前后记》。如今的风采楼建筑雄伟独特、古色古香、气势轩昂,是韶关标志性建筑。

(二)风采楼的“意”

风采楼担负着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是韶关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成就着一段历史典故。风采楼是韶关市区唯一的古建筑物,在富有时代感的高楼大厦的映衬下,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更具古香。

风采楼过去的历史任务是纪念北宋官员余靖,让后代铭记余靖的正直不阿,胆识过人。风采楼下有一座余靖的雕像,雕像旁便有一块刻有余靖简介的石碑,让来参观的人都能认识余靖的生平,感受他从官时的耿直清廉,不畏强权,敢于进言。

当今的风采楼没有因为年代变迁而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而是风采依旧,经久不衰。如今的风采楼是韶关市的地理标志,是韶关市博物馆馆址,是旅游者感受人文文化的胜地。它还是韶州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三)风采楼的“背景文化”

(1)背景

风采楼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之后屡经重修。“风采楼”的名字,来源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楼上部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的“风采楼”三字为明代书法家陈白沙所题。(2)余靖简介

余靖,公元1000年生于韶州府城,二十四岁一举高中进士,初授官为赣县尉,很快又升为新建(江西 南昌县)知县。三十四岁入朝延做官任秘书丞。四十三岁升为右正言(谏官),后又出使辽国,使当时宋、辽西夏 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和解,为巩固宋代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余靖是岭南继张九龄后又一显赫的朝延重官,他与张九龄一样刚正不阿,廉洁自重。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沂被尊为宋朝“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后来官于工部尚书。公元1065年病逝于江宁(今南京)。广东省广州曾有“八贤堂”,余靖就是八贤之一。

(四)风采楼的阅读文化

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建起了气势轩昂的风采楼,余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风采楼不仅是纪念余靖而建,更是为了让世人领略余靖的风采。“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这是诗人宋襄借“风采”一词赞美余靖的智谋学识和为人正直的性格。

如今,风采楼的使用价值不再仅仅用于纪念余靖,并且是韶关市的旅游游览胜地,具有丰富人文色彩,吸引了各地的游客来此一睹风采。风采楼坐落于韶关市区,即使它的四周环绕着富有时代感的高楼大厦,但风采楼历史风韵毫不逊色,风采依旧,更显风采楼的古雅。历经了改朝换代,时代变迁,风采楼经久不衰,吸引了不少的外地游客来此参观,感受风采楼的气势,感受它的建筑构造,领略余靖耿直清廉。如今,风采楼是韶关市的著名地理标志,而且是韶关市是韶关市博物馆馆址,是韶关市的旅游观光胜地。

总结: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或多个盛名鼎鼎的美丽城市,它们或者是首都,或者是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每一座城市也都有一处或多处闻名遐迩的地标景观。它们或者是一个建筑,或者是一条街道,一条古巷,亦或是一个广场,一个新区„„

每一个地标景观大都天然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象征。它们往往展现着某时某地某情,用景观留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它们不仅仅是一座景观,也是城市精神象征的外化或寄托,甚至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内涵的永恒风骨。

韶关市的旅游景观文化具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风情,是旅游者观赏和游玩的好去处,特别是韶关市的宗教文化,南华寺和大鉴禅寺是具有南传佛教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通过此次的旅游文化景观的实地调查分析,发现韶关的景观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但发现因为宣传和塑造的不到位,并没有形成它应该有的影响力,所以希望韶关市有关旅游部门能加大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的宣传和塑造,向外界展示我们韶关丰富多彩、高质量、高底蕴的旅游资源,促进韶关的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第二篇: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3个办事处,人口86.16万,其中城区人口18.71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U”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2、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200公里,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3、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7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102处精致的古院落。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渝舞、巴渝雾川北灯戏、傩戏和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文化;还有其特有的丝绸文化、醋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4、特产丰富

阆中名小吃种类繁多,既具有四川小吃的一般特点—色、香、味俱全,又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的兼具营养丰富、滋补益寿之功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食品小吃之乡”。其中还有保宁醋、张飞牛肉、银河地毯等12个国家和省部名优产品。

三、案例调查

1、经营开发和模式

阆中城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两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

阆中古城采取两权分离,政府控股的模式。由名城投资公司负责打造古城、投资融资。其中一部分营运资金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公司对接市场,整合阆中境内各处景点,对各景点统一票务管理、统一导游服务、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旅游路线。

在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古城不协调建筑的拆迁工作难度最大。一部分居民拒绝搬迁,认为搬迁安置费过低。公司能力有限,只能由阆中市政府出面,将古城区进行划分,由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居民的搬迁。工作进展才比较顺利,这充分体现了两权分离,政府控股模式的优越性。

名城投资公司同时负责古城的营销和经营。景区的门票收入要全部上缴,由政府统一规划,作为景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的资金。剩余的部分再返还给名投公司,作为市场营销、景点维护和公司经营收入所得。以前,阆中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得不到整合,优势得不到发挥,景区存在多种管理方式。现在门票价格管理上实行景区“通票制”和景点“单票制”相结合的办法,联票价格低于各单票之和。通过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弱化投资职能,强化规划、保护和引导职能,而经营管理的职能则交给市场。实践证明,无论是阆中还是其他地方,这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方略。

为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使游客在阆中有看点,常年开展张飞巡城、古典婚嫁、秀才赶考、阆苑仙乐等民俗文化节目演出。并将古城内多条街道设立为旅游商品一条街和手工作坊一条街,当地群众纷纷在这些街道销售旅游商品,开设手工作坊制作工艺品。阆中保宁、张飞牛肉、桌尚丝绸、银河地毯等企业还把旅游产品的加工搬进古城,向游客展示独特的工艺流程,引起游客争相观看和购买,形成了好看又畅销的工业旅游,备受青睐。在名特产品、旅游车辆、导游服务价格方面,名城投资公司分别与工商联、个体协会、企业业主和工商、税务、游客接待中心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办法,制定了各个旅游服务行业的知道接个,并将其价格在政务、物价、旅游网站上进行了公布。阆中市物价局也出台多项措施,制定了科学的旅游价格。

在营销方面,按“巩固成渝,发展两线,开拓南北,进军海外”的总思路,开拓四川、重庆等省市二级旅游市场。采取上门营销的方式,先后在宜宾、泸州、达州、绵阳、德阳等40多个二级城市的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播出和刊发了宣传阆中旅游形象广告和平面广告。名城投资公司与省内外12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不少旅游投资者看好阆中,共同营销古城旅游品牌。

总投资600万元、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风水博物馆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担任解说的是年过六旬、身着华服的银发老者,用他们朴实的语言为游客讲解风水和古城的历史脉络。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风水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买到相关的书籍和纪念品,而且还可以参加有趣的互动活动。同时打造蟠龙山、天宫院为主的风水文化景区,挖掘、整理下闳、三周父子等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民间文化,集中诠释风水古城的内涵。

2、民意调查

有学者根据条件价值评估法即意愿调查评估法或权变评估法。它以调查问卷为工具,基本思路是假定存在一个市场或一种支付方式,你愿意支付多少钱来获得该商品,或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补偿才愿意放弃对该商品的消费。

(1)居民生活影响情况

阆中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两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和所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因此深入分析两城区居民的不同情况,得到下列结果。

反映出古城新城区的居住设施条件优于古城区。年龄偏轻者(经商者除外)多搬出古城,选择新城区居住。居民对阆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不强。受居住地和教育程度影响较大。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居民从事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提高古城居民参与度。

(2)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结果

居民大部分对阆中旅游发展成肯定态度,认为旅游能促进阆中经济的发展。但是居民对于旅游使就业机会增多这一项感知不强烈。这说明居民参与度不高。又再一次证明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的重要性。72.9%古城居民和69.4%新城居民认为旅游只使少数人受益的数据也说明了居民自身受文化程度和参与情况的制约,认为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因此政府和名城投资公司应该增加对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他们更好的参加进来,推动旅游发展,并从中获得利益。

四、阆中的旅游发展发展措施

1、旅游发展结合文化活动

2013年,阆中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将阆中古城创建为川东北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了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成功推出“风水古城”灯光展演、《阆苑飞歌》等大型实景文艺表演等文化旅游产品。以此为契机,实施了近200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复建了古城文庙、北街牌坊、西城门楼等标志性古建筑,完善了白塔山、锦屏山等景区配套功能,建成并开放了淳风祠景区等。

2、基础建设,打造品牌文化 实施“城南天下”特色街区等综合休闲区开发,加快戴斯大酒店、盘龙山温泉度假酒店建设,打造花间堂客栈、南津关文化酒店和锦衣巷等特色文化院落,推进熊猫乐园二期、扶元堂二期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文化产品,提升《阆苑飞歌》等节目质量,推出大中型室内演展节目,加快金沙湖水上娱乐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淳风祠.天宫院国际风水文化体验区,营造休闲文化旅游环境。在国内外高端媒体持续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高新兴媒体,加大重点客源地旅游营销力度,扩大阆中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按照“巩固成渝西、拓展长珠环、开发港澳台”的营销思路,优化旅游营销策略,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年接纳文化旅游消费国内外旅客600万人次以上,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益50亿元以上、门票收入3500万元以上。

3、加强活动交流

积极参加全省“三大活动”、西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加强国际交流,邀请25个国家(地区)350余名代表参加了国际文化旅游节,与美国查尔斯顿、德国波恩等古城共同发布《世界古城保护.阆中宣言》与美国托马斯威尔市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比利时瓦隆州做客央视《城市1对1》栏目;组织王皮影艺术团再次赴法国交流演出;代表中国古城和四川宜居城市参展首届中欧城市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南津关、滨江新天地、张飞牛肉义园等片区服务业充满生机,大蓉和、新世纪百货等知名品牌入驻阆中,国际商贸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等文化产业成功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亿元,同比增长15%。

4、建立文化相应设施

目前,我市配齐了4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2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41村级文化活动室的文化设施设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茶园、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并免费开放。城市景区常年有文化旅游节目巡学演,社区及乡镇居委会等常年群众性健身舞、民众文化活动开展,城市居民和乡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热情空前高涨。农民艺术节、万人广场舞大赛及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等品牌文化活动惠及城乡,文化惠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和好评,促进了阆中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和建议

从阆中景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阆中实行两权分离后,短短几年时间里,景区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激活了古城的生命力,促进了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居民对旅游发展持肯定态度,阆中古城开发算得上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阆中的情况,基于旅游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上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比较有效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两权分离

阆中古城采取两权分离,政府控股的模式。以企业模式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极大的促进了阆中旅游业的发展。在对其开发和经营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居民对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和感知态度及其他景区分离的先进经验。企业政府通过走市场化道路,弱化投资职能,强化规划、保护和引导职能,而经营管理的职能则交给市场,这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战略。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

2、提高居民参与度

根据居民的居住地、职业、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差异,政府要在宣传和引导方面因人而异,鼓励当地居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处理好拆迁安置事项。政府机关人员要做好示范性工作。多开发游客和居民都可参加的特色旅游活动,使客人能感受到和地方居民一同传承着的千百年的文明,给人以真实之感,而不会认为这些活动只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活动表演。鼓励资金充足者投资景区开发或经营旅游业务,退休或时间充裕的居民参加相应的宣传活动,既能自我休闲又能增加旅游特色。这样更能减少耗损,摩擦性成本,更快的将商业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的文化融合。

3、加强教育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加强旅游知识的传播和培训。要像阆中古城关于当地居民的对旅游发展的环境感知研究一样,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和景区的认识要到位,并且要提供相应的旅游培训和基础环境保护知识。还要对景区居民进行引导,保护城区是居民的共同责任,便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减少由于过度商业化而导致破坏环境,破坏旅游资源,争取在旅游的发展和融合当中寻求一个平衡点,稳定适度发展。

4、政府主导 根据阆中古城的例子分析,旅游文化局及政府的作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和当地举办民俗活动,对阆中的宣传起到了重大的影响,还有具体措施中也体现了其重大意义。在文化的保护上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对牺牲利益比较大的居民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等等。

六、结语

本文以阆中古城景区的开发情况和发展,结合当地旅游和文化的具体情况,搜集了相应的资料和一些重大措施,总结了一些关于旅游开发在当地融合发展的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具体的呈现,能够帮助相关的景区提供一定的事项和建议,供大家指点和参考、交流。

第三篇:旅游景观鉴赏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公用设施方面,乌镇设有邮电支局,开通邮路10条,35Kva变电所一座,自来水厂有深井四口,绿化面积逾28.84公顷,绿荫覆盖率达18.3%以上。

乌镇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并兼多种经营,是桐乡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蚕茧为乌镇特产之首,小湖羊皮、杭白菊享誉中外,近年大力发展猪、羊、鸭、淡水鱼等养殖业,获得极大成功。

乌镇现有完中1所,初级中学1所,镇完小2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1所,镇卫生院1所,村有保健站,厂有医务室。文化站、广播站、有线电视站、工人俱乐部、图书馆、电影院、影剧院、书场、人民公园等城镇设施一应俱全。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一个早已印入人心的地方,一座已显世俗的古镇,却又遗忘于繁华,超然于世外。

乌镇,宛如一个被唤醒的梦,随着初春的雪飘飘而下,一直不停。那弥漫着长马褂、白围巾的曾经,眷恋着弯弯曲曲的河流,蜿蜒越过故事。这里桥有爱,这里水有心,这里有徐志摩看过的星星。

乌镇,像一个含着羞的水乡女子,以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姿势静静地隐在一处偏僻的所在。偏僻也只是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其实在一百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年代里,它是繁华的,它的所处水网密布,河的两岸曾经繁华似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似乎遗忘了它,正是人们的这一点疏忽,使乌镇保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成就了它又一次的繁华。

走进乌镇,犹如品尝一份古典大餐。古朴的民风,丝竹的回响,历史的言说还有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来不及细想,一不留神,就跌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你的心跳和古老的乌镇同步,仿佛成了一位修炼千年的老者,羽扇纶巾,神态安详,和乌镇手掌相握倾心长谈。

弄堂犹在,两尺许的陋巷,房对房、窗对窗、排门对板门,亲密无间又互不干扰。户户一开门,家家是店面。东家的蓝布染坊,西家的布鞋作坊;张家的狼毫笔店,李家的古玩字画……名匠名店,世代相传。百年老店,结成老街的伙伴,朝夕与共,共生共荣。

霞光射进小巷,古老的弄堂,顿时有了生气和活力。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惟有这百年不变的石板路,牢记着不变的诺言,和老屋生死相依,不弃不舍,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酷暑寒冬,每天忙碌着迎来送往,续写着乌镇的辉煌。

站在岸边,看乌篷船在河道里悠然穿行,秋风中,艳阳下,咿呀咿呀的桨橹声,弄碎一河金灿灿的布景,让人迷醉;看垂柳依依,轻风拂过,清新碧绿的枝条在水中摇曳,惊搅一湖秋水。恍若看到一位古典的少女正在河边梳理着柔软的发丝,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凝眸中,竟扑了一湖的深情。窈窕淑女,怀春心事,走入心仪少男的美梦和呓语。

搁在水中的老屋,更像是一位孤独的舞者。试想在春暖花开的深夜,一池河水匐匐,两岸鼾声滔滔,更声铎铎,虫鸣唧唧,富于才情的才子佳人,共倚灯下,轻启窗棂,任凉风习习,思绪翩翩,写意人生。那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不觉忆起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和湖南省惟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衡山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之称。衡山有七十二峰,南起衡阳市城南回雁峰,北抵长沙市区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逶迤八百里,气势雄浑,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衡岳吟》中所形容的一样“惟有南岳独如飞。”

南岳衡山名称的由来,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其头化为东岳泰山,其足化为西岳华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腹部化为中岳嵩山,左臂则化为了南岳衡山。另一种说法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了南岳,现在衡山的山徽“朱鸟”便是由此得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根据天空星象来占卜人间祸福,正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南岳衡山所对应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能够像秤一样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轸星旁还有一颗“长沙星”,主管凡人寿数,而衡山古属长沙,所以又有了“寿岳”之称。人们祝寿时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南岳衡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它那旖旎多姿的风光、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瑰丽无比的气象。

南岳号称“五岳独秀”,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溪泉丁冬,真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呀!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衡山四绝”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具有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的特色景观。南岳衡山共拥有600多科、1700多种树木,风景林面积达30万亩,原始次生林面积达5.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与之相伴的还有珍稀的野生动物锦鸡、竹鸡、大头平胸龟、穿山甲等,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资源宝库!

衡山自湘南盆地中拔地而起,突兀耸立,与周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促成了许多美妙奇特的气候景观。衡山风景有“四海”之称,即花海、林海、云海和雪海。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衡山四季风光特色所在。在这其中,衡山的云尤其值得一提。“衡山云、黄山松”,自古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衡山的云一奇在四时变幻,春云同被,夏云如羽,秋云像瀑,冬云似墨;二奇在云啸,有时雨后,衡山的云聚集起来,拔地升起,在半空中扩展成蘑菇状,十分罕见;三奇在响云,清晨或傍晚山风吹过松林,挟着层层云块向游人扑来,其中隐隐带有松涛之声,令人胆战心惊,但一到身边便化作无数轻纱,飘然散去,使人顿觉心中郁闷一扫而光,难怪古人曾长叹“云海荡吾心胸”呀!衡山之秀,外秀于林,内秀于文。南岳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以“文明奥区”享誉天下。历朝历代的帝王天子、达官贵人来此祭拜的历史记载屡见不鲜,而文人骚客、鸿儒巨学的来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立碑建祠、访古探幽、吟诗作赋,给衡山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衡山成为湖湘文化名山。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李珥得道于太虚真人赤松子,而赤松子就栖身于衡山之中。后来黄帝命司徒祝融巡视南方,在衡山得广寿子之助,治理南方。祝融在衡山教三纲,授五畴,创冶炼,传按摩,使南方大治。祝融死后被百姓葬于衡山之巅,后世帝王又将其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并立庙祭祀,衡山绝顶也被命名为“祝融峰”。与衡山有关的道家故事还有大禹岣嵝峰刻天书、张三丰南岳炼丹、铁拐李玉溪修桥、张果老大庙埋鞋等。如果说以上还只是神话传说殊不足信的话,那我再同朋友们谈一些考有实据的史实吧。据《南岳志》记载,道教正式传入湖南始自东汉末年,几乎与中国道教史同步发展。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著名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黄庭观,南北朝时期施存、尹道全、王灵舆等九仙一同飞升于衡山九仙观,唐朝著名炼养道士许石昔隐居于衡山招仙观,中兴唐朝名相李泌结庐居住在衡山邺侯书院等等。如此之多的仙道聚集一山,在全国实不多见。

如果说道教使衡山皎洁似月的话,佛教则令南岳如日中天。南北朝时南朝梁天监年间,即公元502年到519年间,惠海和尚自北魏南下,讲经于莲花峰下,首建方广寺,自此佛教传人南岳。以后希遁、海印大法师相继来衡山传教,至南朝陈光大元年即公元567年,慧思大和尚在衡山修建般若禅林,广宣佛法,使佛教正式入主衡山。自陈到唐,由明及清,佛教在衡山得到广泛发展,慧思、智觊创佛教天台宗,怀让创禅宗南岳系,希迁传禅宗青原系,楚圆开黄龙宗,慧南开杨歧宗,承远、法照传净土宗,惠开传律宗等都发生在南岳山上。尤其是佛教禅宗,在怀让、希迁、马祖、道悟、惟俨、天然等名僧的大力推动下,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大宗派,流传全国甚至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蔚为大观,佛教史上称为“五叶一花”。

第四篇:旅游景观赏析

第一章

导论

一、人类审美感受的发生和发展

(一)人类审美感受的发生 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美、审美活动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就不会有人的审美活动,美也就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说,在人类社会之前,自然界无所谓美丑,美和审美都是伴随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呈现出相应历史形态的。

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是跟实用活动即劳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二)人类审美感受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审美历程:

对动物的审美→ 对植物的审美→ 对山水风景的观赏 →对荒漠、险、恶环境的追寻

二、美的一般特征

1、形象性

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从事物的形式中去寻找美的最早代表。他们认为美就是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和适当的比例,完全可以用严格的“数”来加以表达。

2、感染性

美诉诸于人的情感,通过它以情感人,激励人,愉悦人。

 人们到外边,欣赏高山、大海、汹涌的河流和广阔的海洋,以及日月星辰的运行,这时他们会忘掉了自己。

3、社会性

美是社会的,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所规定与制约的。

4、新颖性

二、审美心理

(一)旅游审美需要

旅游审美需要即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为什么人们的审美需要常常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审美需要?

1、从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旅游资源)来说,旅游资源具有具有审美特征。

2、在现代社会里,高科技的生产影响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人产生崇尚自然、放松身心的需要,审美需要由此被强化。

3、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将成为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审美心理建构

1、审美感知

感知是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综合活动。

(二)审美心理要素 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 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a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当人们对某种色彩、形状、或单个音符进行感受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某种愉快的感受,这是来自于对这些个别的色彩、形状和音乐本身的感觉。这些愉悦的感受虽然是生理的,但却是审美心理建构的基础和出发点

b知觉是对于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还包含着对这一完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理表现性的把握。知觉不是被动地把各种感觉要素加在 一起,而是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解释它和理解它。

审美知觉具有整体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c想象是一个有着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它有联想和想象等形式。审美想象的初级形式是联想

d引起联想的根源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

接近联想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类似联想是类似联想,是由于事物在外观或性质上相似而引起的一种联想。

3、情感

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他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事物,如在欢乐的心境下,他就容易对事物产生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反之,处在忧虑悲伤的心境下,则易产生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理解

理解与感知、想象与情感等因素融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一种特殊的认识,这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活动,即所谓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

四、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1、悦耳悦目的直观感受

2、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

• 悦耳悦目通常只是处于直觉感状态,限于审美客体的形象结构。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表明了人们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来对对象进行审美的观照。其中,通过感知、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互活动,使感性和理性交融在一起,达到理解和感受的有机统一,致使人们能够从对象中获得一些

真谛。

3、悦神悦志的精神升华

五、旅游景观的分类

(一)自然景观

• • • • • •

1、地文(地质地貌)景观;

2、水体景观:河段、天然湖泊、沼泽地、瀑布、泉、海、冰雪地等;

3、气象与天气景观:包括日出、日落、云、雾、雨、雪等

4、生物景观:树木、草原、草地、花卉、野生动物栖息地。

1、遗迹遗址:包括史前人类活动场地、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2、建筑与设施:包括古城遗址、园林、建筑、古代陵墓、宗教寺观、体育活动设施、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等;

(二)人文景观 •

3、人文活动:艺术、民间习俗、民间节庆等。

第二章 自然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一、形象美

1、雄(伟)

雄伟是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现象。凡能产生“雄伟(雄壮、壮丽、宏伟、雄浑)”的事物,必然体量高而大,有压顶之势或铺天盖地、席卷一切之态,是巨大的力的展示,具有动人心魄的气势,因而令人赞叹、震憾、崇敬、愉悦.2、秀(美)

秀美的主要特征是柔和、秀丽、优美。一般指体量较小、结构匀称而且线条柔美、富于弹性的事物。给人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享受。

观赏秀丽的风景,总是使人感幸福愉快,使人性情得到陶冶,情绪得到安慰。

3、奇(特)

奇即通常所谓的奇特、奇丽、奇绝、怪诞等。凡能产生奇的事物,或因其数量稀少难觅,或因其特色突出形态特异,或因其相互配合构成出人意料之情景。奇特的美总是令人神往的,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勇于创造和敢于超越的精神。

4、险

即通常所说的险峻、陡峭、岌岌可危

5、幽

即通常所谓幽深、幽静、清幽、幽远等。幽一般指整个环境而言,凡能产生幽的事物,其形势必定曲、必静、必深遂、必隐蔽,也多数光线较暗,游人的视野受到局限,而产生幽的感觉。

6、野

所谓天然未凿、富有野趣等。凡能产生野的事物,必是纯属自然,妙境天成,“天然无雕饰”的,是未经人工雕琢,或保持古朴而少受现代文明影响的。野富有自在之情,自由之趣,苍凉之慨、悲壮之叹。

7、旷

 旷是指自然景物空间宏大高远所形成的美。旷景主要分布在宽阔的水面,苍茫的原野

(二)色彩美

(1)山色。山色指山体覆盖植被或冰雪在气象变化时,由近及远而显现出不同颜色。

(2)石色。石色指不同岩性的岩石其颜色不一。

下一页

(3)水色。水本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因其有固、液、气三态的变化,而使大自然的水千姿百态。

下一页

(4)天色。天色包括云霞景、日出日落景和月星景。

(5)生物色。

(三)动态美

自然风景中的动态美是由波涛、飞瀑、流泉以及烟岚、云雾的飘动引起的

(四)朦胧美

因为照明度较弱、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被其他事物半遮半掩所造成的虚无飘渺、似有若无的形象而产生的美感。

朦胧美最能引发人的想象力。

二、自然美的观赏

(一)时间

自然景色会随四季、朝暮、晴雨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美。因而观赏风景有一定的时间性,时间选择不当,会影响审美效果,甚至看不到风景的美。

二)距离

指观赏者与对象之间的审美距离。

1、空间距离

2、心理距离

(三)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一、概述

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地貌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特征。雄、险、奇、幽、秀、旷、野等多种美感的产生,都同地貌有着直接关系。

2、地貌形态本身就是观赏型旅游资源

3、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一页

4、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型旅游资源

二、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一)地貌资源的形成

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 任何地貌类型都是地球内、外地质营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构成。

 外力作用主要是由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引起的温度、空气、流水、冰川等作用构成,具体又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 地球表面大的基本形态的形成如大陆、洋盆、山岳、高原、盆地等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即地壳运动)形成。它包括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岩浆活动等。

 地球表面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河流、溶洞、沙丘、冰川等形态是由于地球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而成的。

(二)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1、构造地貌景观

(1)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景观

 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原本形成于地下深处,经过抬升作用常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

 我国的泰山、华山、黄山、天柱山、九华山、崂山、普陀山等都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景观

流纹岩是花岗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的熔岩形成的岩石 2)砂岩与丹霞地貌景观

 砂岩是由地表岩石经风化等外力作用后在低地重新沉积而成的沉积岩(水成岩)。

 沉积岩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

2、岩溶地貌与峡谷景观 1)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

太湖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以堆叠假山或作为独立观赏对象,其孤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

3、海岸地貌景观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两大类。

(1)岩石海岸地貌

岩石海岸是以岩石为主体的海岸。岩石海岸由于受到海浪、海风和阳光的长期作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化现象。最常见的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龛等。

下一页

4、荒漠地貌与冰川地貌景观

(1)荒漠地貌景观: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恶劣的极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地质营力。

 风对地面的破坏作用不可小视,当风速很小时,这种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当风速达到4.5-6.7m/s时,风能吹动颗粒0.25mm的干燥沙粒,于是出现“飞沙走石”的情景,这就是沙尘暴。风力更大时,颗粒为3-4cm的石子都能吹起2-3m高。

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和风蚀城堡

 冰川地貌

冰川是地表长期存在并在重力作用下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冰川地貌是主要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当地雪线以上的山地。

 我国的冰川主要集中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等高山区。

三)我国的山地旅游资源

(1)按海拔高度分类

下一页(2)按旅游功能划分

山地的旅游价值

 高山和极高山

 是人们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世界著名的极高山多数在我国境内或边界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如珠峰、乔戈里峰等。

登山虽然艰险,但它是磨练意志和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当然高山冰雪世界和冰川地貌的奇异景象是世间难得亲临体会的景观。 中山和低山

中山和低山保留着许多大自然刀斧神工所形成的奇观,也不像高山和极高山那样难登,是最受游人青睐的旅游地。

在迄今确定的119处“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仅以中低山山地风光为主的即占50%以上。

中山和低山由于随海拔的增高而气温降低,常成为避暑胜地,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较多,有利于疗养和身体康复。中山和低山的高度较易到达,尤其是我国素有登山的传统,如重阳节,经常有群众性的登高活动,如青城山、泰山等地。

第四章

水体景观

一、概述

1、水体是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

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中国人智慧和情愫的催化剂

2、水体是最富有普遍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

 以水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总是会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如海水浴、温泉浴、游泳、潜水、划船、漂流、滑水、冲浪、垂钓等。

3、水体对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 由于水的作用雕刻出了大自然的许多地貌,如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温度和湿度,因而形成区域性适宜气候。

二、河流

 河流是陆地表面沿线性凹槽运动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自然水流。 规模大的称为江或河,较小者称为溪。

 当水流流经溶洞或裂隙而没入地下时,就成为地下河,又称暗河或伏流。

一)河流的旅游价值

1、河流与沿岸景观共同构成立体画廊似的河流风景;

2、河流两岸易形成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

3、河流最利于游客作舒缓的走廊式游船观光。

(二)我国综合性大型河流旅游资源

1、长江(2)黄河

3、珠江(三)漂流河段

漂流河段是供人们组织集体或个人乘漂流筏进行漂流运动的河段。着重于运动而非观光。漂流河段的条件

1、长度:6—10km;漂流速度4-8km/h。

2、河段宽度:>15m(河床宽度)

3、最枯水位的流量≥2m3/s,最浅的水深为25cm,宽>2m

4、河床坡比:1%-4%。(河床坡比=高差/长度)

5、河段上要有滩、潭。

6、对水质的要求:符合国家运动用水标准.美国标准:水中大肠杆菌数在1000-24000个/升,PH值为5.0-8.5,即弱酸性-碱性;无有害动物;无污染、无臭味,重金属含量不能过高,水质要符合地表水、运动用水的标准。

三、瀑布

(一)概述

瀑布是河床落差造成的跌水,即为从河床纵断面中的陡坡或悬崖处河水倾泻下来的流水。

瀑布的景观特色及价值,主要由瀑布的宽度、高度与水量,以及瀑布的形态和环境因素的配合所决定。

瀑布的造景要素与赏析

 瀑布是一项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山水完满结合,具有形、声、色三态美感。 形最富美学特征,一挂瀑布,或飞泻悬垂而下,或遇石后呈散状、片状而落,或与崖、洞配合构成水帘状、迷雾状,或与深潭、峡谷构成瀑潭峡串珠型。有喷洒百米以上的飞瀑,也有巨涛滚滚的瀑浪。望去千变万化,各有特色,给人以雄、险、奇、壮之感。

 声在水景中别具一格,它发出的轰鸣之声,足使游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 色指瀑布下落形成的各种色彩,一般呈白色,被人们形容为:“白练”、“白绢”、“白纱”、“堆雪”。 总之,这种具有形、声、色之美,“先声夺人”之趣的瀑布,与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云蓝天等环境要素的协调结合,形成了喷珠溅玉,美若仙境的奇妙世界。

四、湖泊

1、中国湖泊的特点:

① 数量多(天然湖泊大小2万多个)。

② 分布范围广。

③ 类型多样。

2、湖泊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按湖盆成因分类)(1)河迹湖

① 含义 :河迹湖系因河流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道所形成的湖泊。

② 分布 :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③ 特点 :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④ 典型湖泊 :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2)构造湖:

 ① 含义 :构造湖系因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凹陷而形成的湖泊。

② 特点 :一般湖水较深,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狭长。

③ 典型湖泊 :我国的滇池、洱海、抚仙湖,亚洲的贝加尔湖,非洲的坦葛尼喀湖等。 3)堰塞湖:

① 含义 :堰塞湖系因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

② 典型湖泊 :镜泊湖等。

(4)海迹湖(泻湖)

① 含义 :海迹湖是古海湾封闭而成的湖泊。

② 典型湖泊 :西湖、太湖等。(5)火口湖

① 含义 :火口湖系因火山喷发后遗留的火山口积水而成。

② 特点 :一般湖岸陡峭,湖水较深,湖泊外形近圆形。

③ 典型湖泊 :长白山天池。6)冰川湖

① 含义 :冰川湖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或冰碛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 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等地。

③ 典型湖泊 :新疆的喀纳斯湖等。7)风蚀湖

① 含义 :风蚀湖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 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8)岩溶湖(溶蚀湖)

① 含义 :岩溶湖系石灰岩地区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洼地或岩溶漏斗积水而成的湖泊。

② 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9)人工湖

人工湖是指水库和堰塘等。

著名的人工湖 :千岛湖、松花湖、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

五、涌泉旅游资源

(一)概述

地下水出露地表(即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

(二)温泉

 一般把水温高于人的皮肤温度(约34℃)的温泉水称为温泉(也有将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称为温泉);低于这个指标的称为冷泉。具体划分如下:  微温泉:20℃或25~33℃;  温泉:34~37℃;  热泉:38~42℃;  高热泉:≥43℃;  沸泉:达到当地沸点温度。

温泉终年具有舒适的沐浴、游泳与保健疗病等功能。

我国以温泉为中心的著名风景旅游度假区主要有:陕西临潼华清池、广东从化温泉、南京汤山等。

(二)矿泉及其功能

 泉水通常按其矿化度可以分为淡水泉和矿泉两种。

 所谓矿化度是指地下水中各种元素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含量。如果水中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称为淡水泉,大于或等于1克/升的称为矿泉。

 矿泉具有沐浴和一定的医疗功能,由于矿泉中所含的元素不同,对人体有一定的药理和生物化学作用,所含元素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三)普通泉水和自流喷泉

2、自流喷泉

 自流喷泉是大自然奇观之一。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我国的自流喷泉多集中于西藏高原地区,并有一些间隙性喷发现象,因而称为间隙泉。比较有名的有西藏羊八井、格各加等泉。

第五章

园林与欣赏

第一节

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文化四绝:园林、山水画、烹饪、京剧

一、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培与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将建筑、山水、建筑、植物融合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构筑了使人“可赏、可游、可居”的环境。

二、中国园林发展简况

(一)商周时期

最初的形式是: “囿”(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

中国园林的发轫期,特点是以自然景色为主,少事人工。

(二)春秋战国时期

自然山水园林的萌芽期: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三)秦汉时期

中国园林的奠基时期,开模拟自然山水先河 五)唐宋时期

达到成熟阶段,中国园林鼎盛时期,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是规模空前,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结合。

皇家园林:大明宫、华清宫

私家园林:王维的辋川别业

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六)明清时期

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将山水诗、画的意境与造园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统一。

以圆明园、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和以苏州、杭州、无锡、湖州、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都发展起来。

构园专著:《园冶》(明代:计成)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一)依性质分类

1、皇家园林

总体特点:规模宏大,雄伟壮观、豪华宝贵,显示威严皇权的至高无上。具体而言,特点如下:

(1)规模大,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重视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2)景区范围更大,景点更多,景观更丰富;

(3)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丰富盛大,几乎都附有宫殿;(4)风格侧重于富丽华采,渲染出一片皇家气象。

2、私家园林

总体风格是闲静、优雅、含蓄、秀丽。

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3、宗教园林(又称为寺观园林)

多座落在山上,选址于空旷处,以获得静穆优美的环境。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以达到对人产生强烈的感应的目的。二)依艺术风格分类

1、北方园林

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委婉不足。皇家园林是其代表。

2、江南园林

多属私园,以宅园为主,规模小,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灰砖青瓦,韵味隽永,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中舒适恬淡。

3、岭南园林

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宅园为主。其发展历史较晚,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在二者之间。

岭南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十石斋与番禺的余荫山 第二节 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自然界是上苍的创造,建筑是人的创造,园林则是上苍与人的合作产物.一、山水

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互衬互补,相映成趣。山主静,水主动。园中有山可以登高望远,统览全局,扩展视野,舒畅胸怀;园中有水则显得空灵开阔,微波荡漾,神清气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互渗互融,相契相合,形成诗画一般的园林景色。

(一)山

山的主要功能在于造景,审美功能主要是分隔空间,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

假山:写意假山、相形假山

假山有层峦叠嶂的巨作,也有精七玲珑的小品;园林假山或以土为主,或以石为主。有土无石难以形成雄奇危峻的山势;有石无土,难生草木,终究缺少生气。因此,堆石造山,总是土石兼用,以求自然野趣。

(二)水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中的水景呈现出形、色、光、影、声等多种多样的美。

 形:园林水体一般都模拟自然形态,池岸不砌成笔直的,而是或凹或凸,或直或曲,呈现出斗折蛇行、犬牙交错的池岸线,给人以自然成形,生动活泼的感觉。庭园水面形态多变,有辽阔开朗的湖泊、有萦绕迂回的涓涓细流;有深潭,也有浅水。

 色:水本无色,积水成碧。古典园林素以雅淡为主调,力求色调清淡素洁,碧绿的水景更增添了园林雅淡的格调。

 光:园林水景还有光影的种种变幻。水中的细波使水面静中生动,别有风情。水平如镜还能倒映出天上云影与地上的景物,这种虚实相生的天光云影,会给人带来美感和遐想。水面将闪烁的波光反射到岸边的石壁或墙面之上,造成明暗晃动、飘忽不定的光影效果,令人感觉神奇。 声:静水无声,流水生音。园林水声的清音也是构成园林之美的要素之一。

园林中大面积的水还可以消除游人的沉闷感,给人以空灵开阔、气舒胸展、神态清爽的感觉。若在水面上划船游览,观赏岸上的风光,更会感到心旷神怡,增加水游乐的趣味。

(三)建筑

1、园林建筑的审美功能

园林建筑除具有一般建筑的实用功能外,还重在发挥构成独立景观或点缀风景的审美功能。清代画家郑绩:“楼阁亭宇,乃山水之眉目也”

所谓“雁横南浦,人依西楼”。园林中有了建筑的装点,就更富有诗情画意了。

2、中国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

(1)以柱、梁、枋等木构件组成的框架承载屋顶的重量,墙体只起围护作用 ;(2)园林建筑出于观赏的需要,在设计上十分灵活;(3)中国园林建筑在修造中十分精致精美;

(4)园林建筑造型、装修不求浓艳富丽而求典雅清新。

清代李渔:“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3、主要园林主要建筑物及其功能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轩、廊,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1)殿

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2)厅

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

3)楼阁

楼在园林中一般用来作卧室、书房,也用来观赏风景。阁用来收藏珍贵的书画、经书及功臣像或供佛。在园林风景是作为点缀风景、登临观景之用。(4)亭

供游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亭者,停也”

“左右游人,奴役风月”

(5)轩

轩与亭的区别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其特征是前檐突起,出廊部分上有卷棚。

(6)舫

一种仿船形水上建筑,船体花厅,工巧雅致,又叫画舫。也是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7)廊

起连接建筑物,分隔空间,造成景观,引导游人循廊揽胜的作用。

有单廊、复廊、双层复道廊等多种形式

(四)植物

“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树木花草在造园中有构成优美的环境,渲染宜人的气氛,并且起衬托主景的作用。

2、中国古典园林花木的配植的特点:

(1)讲究因地制宜,自然而然。

(2)在配植花木时,十分注意同周围山水、建筑等的配合与协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规律性或习惯性作法:

 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等等,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常用手法,饶有审美趣味。

 牡丹艳丽,宜玉砌雕台;梅花雅淡,宜疏篱修竹;梨花洁白,宜闲庭旷圃;菊花清雅,宜茅舍 3)注重花木的象征意义。

 牡丹富贵,芍药荣华,莲花吉祥如意,杨柳妖娆多姿,苍松高尚,兰花幽雅,秋菊傲霜,翠竹潇洒,芭蕉长春。

 梅、松、竹三者常被配植在一处,表示“岁寒三友”之意,喻园主的清高;

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花一起配植,表示“玉堂宝贵”的意思。 桂树也常相对而植,取其“两桂当庭,双桂流芳”的意思。

(五)书画墨迹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曹雪芹)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寸山多致,片石生情”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

第三节

园林的审美特性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了与山水地形取得协调,采取了各种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作法:

1、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2、化整为零,融于自然。

3、建筑造型的轮廓线条、色彩都与自然风貌相协调。

4、将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融为一体。

二、小中见大的空间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中国画中,“竖划三寸”,便可看作是“千仞之高”;“横墨数尺”就可视作“万里之遥”。古典园林之所以能产生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效果,有下几个原因:

1、造园者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了包括山水、建筑、植物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景观体系,再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大千世界。

2、古园林能小中见,还在于造园者能尽量创造最大的景深、增添景观的层次。

3、运用空间回环相通、道路曲折变化的手法,也能增添景观的变化,扩大园林的空间感。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

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与渗透。

上海豫园有“鱼乐榭”,无锡寄畅园有“知鱼槛”、北京颐和园有“知鱼桥”,都是借观赏鱼乐之景,表达造园者的理想与情趣。鱼乐的典故出自《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四、多种艺术的综合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艺术,承载了造景、建筑、园艺、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诸多精华。

第四节

园林美的观赏

我国园林中常用的三种构景方法

  

第五节

中西园林比较

一、西方园林的特点

 西方园林是一种几何规则式园林,是把一切山水地形、树木花草都建造成种种几何形体。 为了与建筑的几何形体相协调,花了很大的力量平整地形,构成许多不同标高的大面积平地和坡地。

 在主体建筑前方,有突出的轴线,轴线上有很大的水池,水池的形状是几何形的;轴线两侧布置大面积的花圃、草坪,亦成几何图形,甚至树木、绿蓠都修剪成几何形体,称为绿蓠雕刻;各种花卉也按图案纹样布置成各种花坛。

 在主轴和副轴交叉点上的群像喷泉则是以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裸体或半裸体的人像雕塑。建筑美和人工美是这一派园林的艺术匠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被称为是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无论是在选址上、布局上,还是山水的整理、树木花草的布置,都能同周围环境相和谐,达到“有自然之理,成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能获得如身处大自然的艺术效果。再现自然美是这一类园林的艺术匠意。(1)框景:用门窗或是墙上的孔洞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叫框景。

(2)借景:借别处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称借景。

(3)障景:任何园林风景,最忌一览无余,所以设计园林时就用假山、围墙、树丛、花坛、亭阁把游人的视线挡住,让其它景物来吸引游人的注意力,这种构景就叫障景。

第五篇:旅游景观赏析

旅游景观赏析

1.家乡有什么旅游景观?他们具有哪些旅游欣赏价值? 答:我的家乡是山西省,比较出名的旅游景观有:

(1)五台山: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新生代夷平面和冰缘地貌等地质、地貌特征和佛教文化。(2)壶口瀑布:景区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也是一个人文圣地。(3)北岳恒山: 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4)云冈石窟: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之作。还有景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晋商大院、皇城相府、悬空寺、绵山等等。

2.古建筑类型有哪些?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古建筑,就其旅游价值和欣赏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主要有宫殿建筑、民居、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桥梁建筑以及古典园林等类型。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在那里有一座王家大院。

旅游价值: 其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欣赏方法:(1)去之前先了解其建筑时代背景文化以及其功用,以及其以什么而著名,最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去;(2)结合自己所了解最好有导游讲解来观赏

3.请以自己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为例,谈谈你欣赏到了那些旅游景观?你又是如何欣赏?

答:今年“十一”去了河南开封,我欣赏了水洗:水系、铁塔公园、大相国寺、龙亭、天波杨府、开封府、山陕甘会馆等。

水系是几个大湖组成的,其风景优美,也是开封市民晚上文化活动聚集地。龙亭和天波杨府相邻,天波杨府是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而恢复的宋代古建筑群,旨在弘扬杨家将的爱国精神。而龙亭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我们还观看了上朝。

铁塔公园主要看了铁塔,铁塔以其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是开封的标志。

大相国寺、开封府、山陕甘会馆都请了导游介绍。其中山陕甘会馆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在开封府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大相国寺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4.对我国的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作评价。

答 :自然旅游景观:中国横跨六个温度带以及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这些造成中国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

人文旅游景观:中国是人类主要发源地之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历史上中国对外来文化的精髓吸收、融汇完善自己的文明等都为我们的人文旅游景观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底蕴。

下载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韶关市旅游景观文化分析报告(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发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景观的构想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关于开发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景观的构想 九十年代初济宁就提出“开发鲁国文化、振兴运河文化旅游”,但,几年下来愣是没热起来。这期间我们自己还不断......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 3014206105陈梦香规划乙班 指导老师:郝卫国 2017年1月11日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徽州乡村景观研究 摘要:乡村景......

    韶关市旅游工作计划与工作思路

    韶关市旅游工作计划与工作思路2009年旅游经济发展目标是:接待游客总人数1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进一步树立生态发 展区的战略观念,不断适应我市旅游发展的形势,全力......

    大围山旅游文化报告

    大围山旅游文化报告 对围山文化的总结与概括: 大围山镇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湘赣边境,北与平江接壤,东与江西铜鼓相邻,南界张坊镇,西连达浒镇,闻名遐迩的浏阳河发源于此,璀璨的湘东明珠......

    旅游景观欣赏教案大全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2、初步学会如何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完善美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2010-3-29 10:41第1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绿化与景观工工程招标文件、施工......

    新式景观材料分析

    景观材料与细部——新型景观材质分析现代景观材料中出现的各式材料除植株以为多为无生命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类、混凝土类等等。除此之外水景中多有游鱼做陪衬,为景观添加......

    杭州金沙港旅游文化村景观鉴赏(五篇)

    杭州金沙港旅游文化村景观鉴赏 2009年度“杭州市优秀绿化工程”金奖 该工程能因地制宜,运用多种造园手法,充分利用周围独特的环境,将西湖景区的自然景观引入园中,使酒店内外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