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人单位对员工“泡病假”说不
用人单位对员工“泡病假”说不
[ 原创 ] | 毕振洲
柴叶
2015-08-21 毕振洲
柴叶 法行天下刘秋苏 毕振洲 柴叶 上海江三角(苏州)律所律师
本文系作者授权推送,欢迎朋友圈转发!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经授权,且需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本没有生病或者只是身体微恙,但有些员工为了干私事,找一些如腰酸腿痛等医生难以诊断、仪器难以查明的理由泡病假;有的员工通过开具“人情病假单”、花钱批量购买虚假病假单等方式请病假。单位如何应对“泡病假”?
案例重现:
小秦于2008年进入苏州市A公司工作,第二次劳动合同期限至2015年12月31日。2014年6月,小张生育一女。产假届满后,以其产后心脏不好体弱多病为由,向公司申请病假,一直未上班,并提供了该市B医院的病历和苏州工业园区某镇医院疾病诊断书。公司HR答复小张:按照公司员工手册规定,员工请假时,要提供就诊记录、缴费单据复印件、医院证明,因为其只提供了就诊医院和疾病诊断书,且两者不是同一家医院出具,公司不能认可其请假请求,希望其能够按照员工手册规定,补齐病假手续。收到公司的答复以后,小张向公司发送了加盖苏州市C医院医务科的疾病证明单,并有医生王某的签名,但无当日就诊记录,也没有挂号缴费凭证等。
苏州某公司再次书面答复:“公司要求你在12月1日同公司医务室的医生一起到公司指定的医疗机构(苏州三级以上医院)针对你所说的疾病进行检查,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在公司未得到公司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前,你的病假申请不会被认可”,小张未予配合。在小张申请病假期间,公司欲上门探望,小张予以拒绝。公司只好申请律师介入调查小张提供的病假材料的真伪。
律师经调查发现,苏州市B医院医务室的章是真实的,但医生王某是外科医生,而非内科医生。律师将此情况反映给医务室相关负责人,要求医务室对此予以解释说明。医务室经过调查,确认医生王某受人所托,为小张开具了“人情疾病诊断书”,医务室人员未仔细核实诊断书内容直接盖章。律师以书面形式将医务室的解释予以固定,以备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2014年12月3日,公司再次书面告知小张:“在12月5日前,提供相关病假手续,如不能提供仍不到岗上班的,公司将按照旷工进行处理”。小张未予以答复,也未到公司上班,产假届满已超一个月。公司于2014年12月8日依照员工手册关于连续旷工5日,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解除了与小张的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
小张以心脏不好身体虚弱为由向用人单位申请病假,但其以存在矛盾的就诊资料向公司申请,引起公司对其病假真伪的怀疑,公司遂提出探望的合理要求。遭拒绝后,公司又提出出资派人陪同,又遭拒绝,小张的行为有悖常理。公司为慎重起见,聘请律师调查后最终发现,小张用来请假的疾病诊断书实际上是“人情诊断书”。该证据是本案的关键性证据,证实了公司对小张虚假病假的怀疑。小张因提供不合规的病假,擅自缺勤(旷工)长达1个月,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专业建议】
(一)对可疑病假单,尽早核实其真实性
实践中,不少企业为了方便核查员工病假单的真伪,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员工请病假必须提供单位指定医院,或者三级以上医院的证明。
鉴于用人单位指定的医院往往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医院有可能服从单位的意志,在员工确实患病需要休病假的时候,不出具病假证明或者出具的病假天数不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另外,如果员工居住在郊区,指定医院却远在市区,可能延误员工就医或增加员工就医成本。因此,“员工必须到用人单位制定医院就医”的规定很容易被劳动仲裁委和法院认定为无效的规定,并不可取,企业应通过其他方式核查病假单真伪。如果用人单位怀疑用工病假单存在虚假情况的,可以凭借单位介绍信或聘请专业律师到员工就医医院核实,核实病假不属实的,用人单位就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前提是,用人单位事先在员工手册或劳动纪律中约定此种行为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行为。果认为医院医生存在乱开病假条等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
(二)建立完善的病假复核制度
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规定员工请病假的程序,一些涉及病假的法规也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劳动用工环境,但法律和审判实践并没有限制用人单位对员工病假进行复核。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通过相应的民主程序,通过具体、细化的规定建立病假复核制度,一是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引导员工理性休假;二是当发现员工有恶意“泡病假”的嫌疑时,用人单位复核病假有制度做依据;三是一旦核实,也有事后处理的制度依据。当然,虽然病假复核制度法律并没有禁止,但是单位在建立自己的病假复核制度时,也最好能聘请专业律师做指导,以免出现违规。
(三)建立病假员工的薪酬评审机制
员工长期拿着病假工资却不上班,而在外“另起锅灶”搞经营,或者在其他单位兼职上班,这会使其他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继而会有人效仿“泡病假”员工。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其病假期间的经济收入进行调整,在企业规章制度里详尽规定病假请假制度、工资和奖金制度,将病假与奖金发放挂钩,如在薪酬体制中提高全勤奖奖金的比重、病假三天以内的不影响全勤奖金,超过的全额扣发全勤奖等;如针对短期休病假员工工资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发放,超过一定期限的则可以在法定标准内按照较低的比例发放等方式。
(四)定期探访“长病假”员工
对于休病假时间长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定期由工会或人事对病假员工进行探访,一方面可以体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监督恶意病假员工。或者规定工资发放由员工本人亲自领取,如因病不方便等可以经过申请由用人单位派送等。当然,从执行的角度看,这一制度面临很多困难,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入职时就告知其公司有这样的企业文化。
【特别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采取措施防止员工恶意泡病假时,应谨慎合理,防止以偏概全。严格区分一般的恶意泡长病假与因怀孕后法定产假及法定预期检查假期之外的恶意泡病假情形。如出现后者,因法律对其保护更甚,所以需要企业提高容忍度。实践中泡病假情况以后者为甚,当然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同样可以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篇:泡病假
明确恶意泡长病假的概念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区分一般的恶意泡长病假与因怀孕后法定产假及法定预期检查假期之外的恶意泡长病假情形。如出现后者,因法律对其保护更甚,所以需要企业提高容忍度。实践中泡病假情况以后者为甚,当然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同样可以予以辞退。
完善病假复核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病假复核制度,由于法律法规在对于如何认定医疗机构开具的病假、如何处理劳动者病假在外从事有收入的活动、拒不回单位工作等方面的规定并不十分细致,一些法规又是在很早以前制定的,规定的内容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的劳动用工环境,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通过相应的民主程序,通过具体、细化的规定要求员工复核。当发现职工长期休病假,或不诚信休病假情况的时候,用人单位就可以要求员工进行病假复核。
核实病假单的真实性
用人单位应核实员工提供的病假单的真实性,如认为病假单存在虚假情况,可以凭借单位介绍信去医院核实,核实不属实的,可以依照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此种行为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行为,应当事先在员工手册或劳动纪律中进行约定),对职工予以辞退。如认为医院医生存在乱开病假条情况(实践中确实存在)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此时病假复核制度就会体现出其作用。
调整病假员工的薪水
用人单位可以对病假员工薪水发放进行调整,如针对短期休病假员工工资比照平时实发,超过一定期限的则超过期限内少发等方式。但应当注意,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用人单位最好能建立有针对性的全勤奖金制度,如可以规定病假三天以内的不影响全勤奖金,超过的全额扣发全勤奖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长期病假试工制度,明确试工的有关待遇、试工不合格的处理办法等。
定期探访长病假员工
对于长病假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探访,一方面可以体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监督恶意病假员工。当然,从执行的角度看,这一制度面临很多困难,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入职时就告知其公司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或者规定工资发放由员工本人亲自领取,如因病不方便等可以经过申请由用人单位派送等。
第三篇:如何击破员工的“泡病假”
如何击破员工的“泡病假”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在劳动者患病期间,虽未提供劳动,但用人单位仍需按照法定标准支付病假工资。对员工来说,请病假是一件常会遇到的“小事”。但是由于企业员工众多,如果对这一“小事”不加重视,往往会引发大矛盾。如何将病假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既保证病假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又能有效遏制劳动者滥用病假,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归根结底,企业应当建立严格、规范、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用制度对病假进行有效管理,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
病假和医疗期
病假是指劳动者因疾病或非因工受伤,用人单位批准停止工作、进行治病休息的期间。
与病假相联系的另一个法律概念是医疗期,医疗期是劳动者根据其工龄等条件,依法享受的停工治疗休息并获得病假工资等待遇,而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期间。
实践中,病假与医疗期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对此,有必要首先加以厘清。
病假是弹性期间,其长短根据劳动者病情实际情况确定,可长可短。而医疗期则是法定期间,在计算方式上存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差别。原劳动部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四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而上海的《关于本市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标准的规定》 则明确:
医疗期按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设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第1年,医疗期为3个月;以后工作每满1年,医疗期增加1个月,但不超过24个月。
规范申请程序
生病时获得休假是劳动者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病小休、大病大休。但权利也有可能被不当利用甚至滥用,比如小病大休、托病不上班、甚至利用病假在外兼职等等。
事实上,当劳动者在医院就诊并要求医生出具病假建议时,医生出于对病人身体或精神健康以及医务风险的考虑,一般都会开出病假建议单。
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医院的病假单,企业一般会准予休病假。实践中,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出现争议,或劳动者因各种原因不愿至单位上班时,经常使用的手段便是向企业提交病假单,然后不再上班。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应对,也有些单位则采取扣发工资或者以劳动者旷工违纪解除的办法简单应对,却因为应对不当而面临不利的后果。
对于病假的管理,企业应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劳动者申请病假的时间、需提交的申请材料、批准权限等程序性要求,从制度和流程上严格控制劳动者的病假申请。
首先,关于病假申请时间。对于一般慢性疾病的病假申请,劳动者应当提前一到两个工作日向主管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病假申请,并在看病后提交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建议单、病历卡以及挂号单、医药费收据等病假证明材料。
劳动者的病假申请,以事先请假为原则,在突发疾病急诊以及住院治疗等特殊例外情形下,也应及时告知单位具体情况。
此时,企业应允许劳动者先行就医,事后若干个工作日内由劳动者补充填写病假申请单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劳动者在病假结束时疾病未愈,需要继续申请病假的,应当按照程序在病假结束前续假。无论是事前请病假,还是特殊情况事后补请病假,原则上都应当由劳动者本人亲自申请办理病假手续,禁止其他同事或亲友随意代为请病假。
其次,关于病假的批准权限。企业可根据组织架构和权限划分,合理制定不同天数、不同职阶的审批人。
控制工资成本
劳动者在病假期间虽未向企业提供劳动,但劳动法仍规定企业应当支付病假待遇以保障病假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是用人单位给予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者的医疗期病假待遇,当劳动者连续休假在六个月以内的,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支付的劳动待遇称为病假工资,当劳动者连续休假超过六个月的,用人单位停发病假工资,按照法定标准支付的病假待遇称为疾病救济费。
劳动者非因工患病并非企业原因导致,企业应从严控制病假工资的支付。
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的支付标准,原劳动部颁布并实施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6、17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再根据工龄长短支付相应折扣比例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9、第14条规定,病假工资的基数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劳动合同对病假工资基数有约定的,只要不低于劳动者的岗位工资即可;集体合同或集体协商约定的病假工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从高适用前者标准;没有前两项任何约定的,病假工资基数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月工资70%进行折算。
企业应充分利用上海地方性规定允许双方约定病假工资基数这一协商空间,在劳动合同中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或不低于岗位工资标准约定病假工资基数。
在对病假工资约定基数折扣比例后,根据原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加强企业劳动者疾病休假管理保障劳动者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的规定,还可依据劳动者在本企业的连续工龄对病假工资进行第二次比例折扣,但第二次工龄折扣比例是法定的。为最大程度保障病假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最大限度平衡企业的病假工资成本,本市还规定了病假工资的托底标准和封顶标准。
在托底标准上,企业支付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在封顶标准上,劳动者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待遇高于上海市上月平均工资的,可按上海市上月平均工资计发。
笔者建议,本市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约定病假工资计算基数,来有效控制病假工资成本。
病假申请的处理
实践中,如果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申请病假不符合规定程序,或者提交的病假单等证明材料存在瑕疵,抑或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病假单的真实性存有疑问,企业该如何应对? 一些用人单位没有规范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应对的方式往往随意性比较强,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企业对病假的管理制度应当既符合企业管理实际,又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首先,企业应提倡诚信原则和人性原则,对于劳动者的病假,企业一般应准假并给予相应病假待遇,对于经查证虚假的病假申请,比如骗取、伪造、篡改、涂改病假单等行为,企业可以在规章制度中明确为严重违纪,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的严肃处理。
在病假申请单上,企业应让病假劳动者承诺“如果病假申请是虚假的,将被认定为严重违纪行为,公司可以进行相应的惩戒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并签字确认。
其次,对劳动者递交的医生开具的病假建议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当宽松型和从严管理型的处理策略。
实践中,一些企业为了从严管理劳动者的病假,制定了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制度或劳动者疾病复检制度,要求劳动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或要求劳动者在提交病假单后到企业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疾病复检,并规定是否给予病假、病假期限以复查结果为准。
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者患病时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就诊,企业的指定就诊和复检制度严格说来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
因此,企业不能违背劳动者的意愿强行实施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制度或劳动者疾病复检制度。
企业实施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制度或劳动者病假复检制度应当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比如病假在一定期限以上、反复请病假以及企业对病假有疑问的,可以要求劳动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或进行疾病复检。
笔者建议,企业实施上述两项制度,应配套适当的福利鼓励措施,比如适当报销一定比例就诊或复检的交通费等。
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企业实施这一制度不能影响员工的就医选择权,也不应违背公平原则,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取得劳动者的同意,否则可能涉及无效。
最后,对与病假申请程序不符、证明材料不全的不予准假;劳动者未经批准病假而离岗缺勤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程序延误、手续不全、证明材料不全的,可从轻按照事假处理;对虚假病假以及在外兼职等情形,可从严按照旷工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泡病假”的应对
对于经常泡病假、长病假、未经请假擅自缺勤离岗的劳动者,甚至一些利用病假在外兼职赚取双份工资的劳动者,双方的劳动关系基础已经动摇,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多有尽快结束劳动关系的想法,但在实践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劳动争议不在少数。
病假并非劳动者本身过错,但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过错性解除情形,企业可以依法解除合同,而不受劳动者是否请病假影响。
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形是,员工请病假未经申请程序或未提供证明材料或未经批准而缺勤离岗,一些企业直接按照旷工解除劳动合同从而引发劳动争议。
企业直接按照劳动者旷工解除处理仍存在法律风险,建议企业可以向该劳动者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期履行请假手续、提供病假证明材料,不能提供病假证明材料再按照旷工处理。
如果企业选择以《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解除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非过错性理由解除病假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则需要考虑劳动者的病假是否属于医疗期满,医疗期满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建立在病假基础上,当劳动者处于病假休息时,劳动关系持续存在;但当劳动者医疗期满时,企业可依据法定程序和法定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连续病假期限短于医疗期,企业无权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连续病假期限长于医疗期,病假计算至医疗期满时结束,企业才有权解除。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病假员工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严格规范的病假管理制度,通过成文、合法的制度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辅以绩效、晋升、培训、加薪等各种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理顺劳资关系。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第四篇:如何治理泡病假
如何治理“泡病假”
泡病假的常见情形
1.没病装病
员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托关系或者网上购买病假单,凭借病假单要求请假。
2.小病大养
一般来说,小病小休,大病大养。有些员工有个小病,休息1、2天即可,但谎称大病需要休息半个月,以达到不提供劳动或者旅游、做兼职的目的。
3.怀孕或哺乳期的女职工
怀孕或哺乳期的女职工的泡病假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女员工怀孕,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状态,可能身体虚弱,为了保胎而要求医生开病假条或跟公司称病不上班,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临产。哺乳期的女员工,可能因为身体还没有恢复,也为了方便照顾小孩,会要求病假。
4.合同快到期的员工
合同快到期的员工泡病假是因为这些员工对于公司是不是会跟自己续签劳动合同不是很有把握,通常会通过休病假,延长劳动合同期限,达到公司必须跟员工续签合同的目的。这种情况一般事情发生在工龄快满10年的员工身上,因为满了10年,公司就必须跟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工伤员工
工伤员工本身是有停工留薪期的,但是他们可能觉得既然休息也有工资拿,不如继续延长病假,达到占便宜的目的。所以这样的员工很有可能在停工留薪期快结束时要求延长病假,也可能会要求按照员工的福利待遇继续发放工资。
刚刚说到了5种情况,这些情况都是比较容易泡病假的的雷区。这些人可能会通过病假的方式达到不上班的目的,企业通常会觉得这种情况无奈又气愤,这时,有些公司可能就会直接扣工资或者按照旷工处理员工,从而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么在HR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有哪些要点呢?
病假管理的操作要点
1.病假程序管理
病假程序管理指企业制度上的管理,企业应该在依法制定的制度上明确规定,员工请病假需要走病假流程、提供相关病假材料、走公司审批制度等。员工违反流程的后果等情形都应该在制度上有所体现(记过、警告等),做到有法可依。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制度做好后需走民主流程,并让员工确认签字,如果员工没有确认签字,出现劳动争议后,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就会出现瑕疵。那么,制度制定好了怎么用呢?
大家可能有个共识,病假不能不批?!但是员工三天两头请病假又必须得批,这也需要一个制度管理。员工病假没有走流程、没有提供相关材料,就应该警告、记过。如果员工警告、记过的次数过多,已经构成严重违纪的时候,公司就可以因为员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序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企业制定了企业病假制度,但是制度中规定,员工请病假没有走流程的、没有提供相应材料的,按旷工或事假、严重违纪处理。这样的处理是不可以的,从目前司法认定,只要员工病假真实,最终是不会被认为旷工!如果这时,公司以旷工理由解除员工,将很有可能被判公司违法解除。2.病假单据管理 员工申请病假需要提供相关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具体哪些呢?有的公司只需要员工提供病假申请单,医院的病假证明单,即可休病假。但是员工病假次数或天数多了后,公司就比较难控制。比如员工感冒请5-6天,也正常提供病假单,这个时候公司就没有办法控制,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般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都是会开病假单,但是员工生病请假也会产生其他的单据,比如员工的挂号发票、诊断病例、医药发票、出入院手续等等,如果员工能提供以上单据,确实生了病的,不属于这次泡病假话题。
如果是谎称病假,上网购买病假单的员工,是很难提供这一系列单据的。公司对病假单有一定的规定,通过资料上的控制,泡病假的情况就会有所把握。
但是呢,对于一些小病小休,企业如果是过分苛求单据,员工会比较反感,也会给HR增加麻烦。那么如何处理小病小休呢?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员工请假1天以内的提供病假单即可;如果2天以上的,需要提交病假单、挂号发票、诊断病例等;如果天数更多的,需要提供病假单、挂号发票、诊断病例、医药发票等更多的单据等。3.病假真伪判断
其实企业对于一般疾病的休假天数都有自己的判断。泡病假员工的天数通常会让HR很讶异,天数较多,我们会怀疑他是泡病假,病假条是不是伪造的。这个时候,企业会匆忙看自己的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到指定医院复查。那么这个方式可以用吗?
如果员工不配合复查,公司能够处理员工吗?其实公司不能限制员工去某个级别的或特定的医院看病,员工就近看病是符合我国的医疗政策的,并不是三甲医院才是正规医院。所以企业要求员工复查是行不通的。
如果员工愿意配合,但是复查结果和原来医院有冲突,公司是否可以不批员工的病假呢?答案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医生看病判断主观性较强,每个医生的病假建议都是不一样的,这并不能判断病假天数的真实性或者有效性。
如果说,这些方式都不可以,公司还是怀疑病假真实性,应该怎么处理呢?最好的方法是,验明病假单真身!HR可以带上自己的介绍信,员工劳动合同,去员工看病的医务办公室或相关部门,要求核查员工病假单的真伪。现在医院一般是愿意出这个证明的。这个就是对公司有利的证据,这个步骤主要是获取医院对病假单的确认,另外也是给员工和医生的警示,不要乱开病假单。
在上海等大城市,医生是不敢乱开病假单的,因为他们会怕查。如果病假单是真的,自然应当休假;如果是假的,就应定义为严重违纪的行为,并进行处理,比如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定期探访员工,这是公司是对员工的关爱,也是去看看员工是否真的生病。
如果做好了以上的3点,我们对员工是否应该休病假都是有数的,如果不该休的就应该按照制度给予处理,如果是应该给予休病假的,就讲到了我们后面的医疗期的管理。
第五篇:员工泡病假,看企业如何出招
员工泡病假,看企业如何出招
编者按:泡病假是企业最头痛的事,员工小病不断,病假不停。如何防范员工泡病假?作者提的两个步骤非常好,也非常重要,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请假流程。然后对病假进行核实。员工提出了病假条,就是有证明力的证据,相当于员工出了一招“仙人指路”。企业得还手,最好是来一招独狐九剑的破剑式,只有提出一个足以反驳的证据才能推翻员工的病假条。这样,企业以员工严重违章解除劳动合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招式不精,那就受伤,得出血,得治疗了。另外提醒的,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医疗期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患病属于医学界的事情,但是根据“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限定条件,我们法律界的人也可以明白,“患病”不是指所有的疾病,而是必须达到“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较重疾病。像高血压,骨质增生等就不要来了。
昨天有一个案子开庭,我输了,但是我却很开心,这个案子单位当初解除原因是没有合适岗位了,所以愿意赔偿员工2万元,但是员工拒绝,员工要求赔偿2万元,后员工申请仲裁,仲裁仍然按1万元裁决的,在这期间发现员工仲裁提供的病假条是假的,于是起诉法院,要求法院调查取证,后经法院调查发现假条的确是假的,这个医院就没假条上的医生。后来法官问我是否调解我拒绝。我说单位实际同意给这一万元。但是我就是要判决,因为这样就可以挂在网上,并将员工伪造假条的事情也会在判决书里体现,日后单位在做背景调查时,可以从网上搜出或者我们单位会给员工的新单位快递这份判决。法官说明白了。你是宁可花这1万也给员工上网,我说对,对不诚信的员工,这个钱值得。法官说我会好好在判决书中批评员工的。那么说到这里,我们顺带说说病假这点事。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员工找亲戚朋友开一些人情假条,更有甚者买假条,然后到单位泡病假的现象,单位往往束手无策。劳动者一旦与单位发生了纠纷,庭审中单位说员工病假条是假的或说有问题,但仲裁或法院会让单位举证证明该假条那里是假的那里有问题,单位一般指正不出来。因此会导致单位败诉。有的单位会规定说,我们单位规定了病假必须几级医院以上的假条才可以,而这个规定和没规定没区别,员工一句我的病假条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机构开具的,那么单位也会败诉。那么单位应该如何做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还能对泡病假的员工有所约束呢,接下里说说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一、制定完善的关于病假的条款,建议大家把我草拟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放到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中:
员工请病假应提供门(急)诊挂号单据,诊断证明,休假证明,与原件核对无误的病历复印件方为完备的病假手续。同时根据《关于开具诊断证明的有关规定》京卫医字【1992】144号的精神,员工的诊断证明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签字同时该医生所开具诊断证明书必须与其执业资格专科对应,否则该诊断证明书及对应的休假证明无效。
解读:《关于开具诊断证明的有关规定》京卫医字【1992】144号 是北京市卫生局的一个地方性部门行政规定。该规定已经在1992年就抄送给北京高院等公检法机构。作为法院审理相关案件的依据。现在该规定依然有效,并于2014年2月公开。和我们日常工作比较有关的有:
第三条、诊断证明书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签字,再由医院有关部门审核盖章后生效。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生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第四条、凡开出的诊断证明书必须复写或登记交医院门诊部办公室或医务处存查。
第五条、医生不得开具非本专科病人的诊断证明书。
首先,为什么在请病假时要求员工出具那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正常看病时必备的,可能有人说有的医院就只有休假证明没有诊断证明,那么我只能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因为最少也得有诊断证明,不见得有休假证明,假如员工就拿一个休假证明来,那么休假证明因有医生的诊断即医嘱,那么我们就拿这个当诊断证明审核。
其次,有人说我单位要求员工提供了这些东西,员工就没提供,就拿着张病假条和单位打官司,法官不看那么多,就看假条,就问单位你认为假条真的假的。单位如果说是假的,那么单位得拿出证据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因为单位规章制度中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了。单位可以申请法院协助调查取证,要求法院到医院核实病假条的真伪。有的同学可能有说了。说我们提过,法官给驳了,说这个得单位自己去举证。实践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法院调查举证一般是该证据的确很重要,但当事人或律师无权去核实的证据。且该证据的确有瑕疵。那么接下来就引入我们的步骤二
步骤
二、核实病假的真实性
我们注意到,北京市的规定里,有三个点,1,医师必须是主治医师,2,医师专科必须对应,就好比内科医生你不能开外科的假条,自动挡驾驶证不能开手动挡车一个道理。3,诊断证明医院会有留存。那么我们如果找到员工的病假条中如果这3个点有1个点不具备,该假条就是有瑕疵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申请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去核实,甚至可以自己去核实,进而弄清虚假假条的事实。那么如何核实:
1,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核实医生职业地点和专科,网站地址百度,然后网站右下角数据查询有执业医生,点击进入后出现医师执业注册信息查询,选择地区,输入医生名称,就会出现所有叫这个名字的医师,及执业场所,首先核对场所是否和假条开具的医院一致,不一致,那么肯定有问题。接着点击医生名称,会显示医生的职业范围比如内科专业还是什么专业,然后看假条对应的比如员工看妇科,找了个看皮肤科的医生开假条,这个也有问题。
2.关于是否是主治医师,这个目前网络无法查询,但是一般医院会有医生公告墙,跑一趟腿,去一趟拍张照片,或者找该医师或当地卫生局合适确认下,庭审时提出,也是可以的。
3.因为规定医院必然留存一份诊断证明的底单,因为现在科技进步了。很多用社保卡看病的,所以比较好有据可查,如果没有社保卡看病没有社保卡号。那么医院按规定必须留诊断证明。如果没留,那么医院违规。而我们也可以依据此要求法院调查取证
4.以前一般员工拿假条我们去医院核实,经常会被医生一句你是医生我是医生就给打发回来了。医生不配合。但是小伙伴们当我们有了这些依据,当我们知道了北京市的规定。如果医生在不配合,我们就可以要他们好看了。
特别声明 此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