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员工(非专业技术类)薪资福利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员工(非专业技术类)薪资福利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基层员工就像是金字塔的塔基,虽处在塔的最底层,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员工队伍的稳定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层级逐渐增多。最高的管理层往往只有精力去关注那些职位高或者价值高的中层,中层管理者却将重点放在那些骨干员工身上,对那些在公司基层岗位上做着普通工作的员工可能就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基层员工的人数比例是公司各类员工之最。他们承担了公司最多的工作量,如果对他们失去关注,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如果基层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不仅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频繁的辞职和再招聘也影响人心的稳定。这样的局面也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管理幅度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关注每一个基层员工。因此,基层员工的管理制度是关键。薪资管理作为吸引、保留、激励基层员工的关键性因素,在基层员工管理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做好薪资管理是管理好基层员工的重中之重。而太和顾问了解到薪资管理的难点则在于跨地域的多地薪资管理,基于此,太和顾问展开了此次基层员工(非专业技术类)的薪资福利现状调研。希望以此为企业基层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本报告中的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年8月31日到9月17日,涉及全国各地区近200家企业。
在本报告中,主要基调研结果,信息收集和分析,分析掌握企业针对薪资制度及水平的给付现状,为企业工管理工作提供资料参考。
1.参与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 1.1 参与调研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通过全面基层员工的基层员
图1 参与调研企业性质分布
1.2 参与调研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图2 参与调研企业行业分布
1.3 参与调研企业规模
图3 参与调研企业人数分布
1.4 企业发展阶段
图4 参与调研企业发展阶段
2.基层员工薪酬构成2.1 基本工资
图5 基层员工基本工资特殊给付情况分析
从调研结果看,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30.8%的企业会给与基层员工年底双薪的特殊底薪制度,而6.6%的企业超过双薪。另外大多数企业(59.3%)在这方面并没有特殊政策。
图6 不同类型企业基层员工基本工资特殊给付情况分析
从不同类型的企业情况看,外资控股的企业给与员工双薪及多薪的企业比例最大,比例之和达到了50%。而民营控股的企业则比例最小,比例之和不到30%。从不同行业的情况看,高科技、金融和制造企业在这方面有特殊政策的企业比例最大,而房地产、消费品企业则比例较小。
2.2 补贴
2.2.1 营销类
图7 销售类人员补贴项目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对销售类人员,最常见的补贴项目是通讯补贴、膳食补贴、交通补贴,给付这三项的企业比例都在40%以上,其中选择通讯补贴的企业比例最多,为59.8%。
2.2.2 生产类
图8 生产类人员补贴项目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对生产类人员,最常见的补贴项目是膳食补贴、岗位津贴、轮班补贴,给付这三项的企业比例都在40%左右,其中选择通讯补贴的企业比例最多,为43.2%。
2.2.3 职能类
图9 职能类人员补贴项目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对生产类人员,最常见的补贴项目是通讯补贴、膳食津贴、交通补贴,给付这三项的企业比例都在40%左右,其中选择通讯补贴的企业比例最多,为49.2%。
2.3 变动性收入
2.3.1 营销类
2.3.2 生产类
2.3.3 职能类
2.4 福利
2.4.1 营销类
2.4.2 生产类
2.4.3 职能类
3.基层员工薪酬水平状况
3.1 一类城市
3.1.1 一类城市间对比分析
按员工类型划分:
图3-1 按员工类型划分一类城市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按工作经验划分:
图3-2 按工作经验划分一类城市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四个城市基层员工薪酬平均水平: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其中上海地区所有类型、经验的基层员工固定薪酬均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北京生产类基层员工薪酬仅次于上海,高于深圳和广州,广州最低。而其他两类员工则低于深圳和广州。
我们将分四期为您陆续展示四个一线城市的基层员工薪酬水平状况。本期为您展示北京的基层员工薪酬水平。
3.1.2 北京
北京营销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
图3-3 北京营销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北京地区营销类基层员工的固定薪酬随年限的增长有明显的上升。1年以下固定月薪在2000元左右,3年以下在2800元左右,5年以下在3600元左右,5年以上在4000元左右。3‐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北京基层营销类员工的薪酬成本的增加达到了最大。
北京营销类基层员工固浮比:
图3-4 北京营销类基层员工固浮比对比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销售人员的固浮比与工作经验的关系并不大,一般在2.5左右。
北京生产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
图3-5 北京生产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北京地区生产类基层员工的固定薪酬随年限的增长有明显的上升。1年以下固定月薪在1000元左右,3年以下在1500元左右,5年以下在2200元左右,5年以上在4500元左右。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北京地区生产类基层员工的薪酬增长幅度越来越大。
北京生产类基层员工固浮比:
图3-6 北京生产类基层员工固浮比对比分析
从前面的调研结果看,生产类员工的浮动收入主要是加班费、绩效工资构成,对经验的增加,基本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因此固浮比也随之越来越大。
北京职能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
图3-7 北京职能类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北京地区职能类基层员工的固定薪酬随年限的增长有明显的上升。以中位值来看,1年以下固定月薪在2200元左右,3年以下在3000元左右,5年以下在3500元左右,5年以上在5000元左右。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北京地区职能类基层员工的薪酬增长幅度越来越大。
北京职能类基层员工固浮比:
图3-8 北京职能类基层员工固浮比对比分析
从调研结果看,北京地区职能类基层员工的固浮比随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变小。
北京地区总体情况:
图3-9 北京各类型基层员工固定薪酬水平对比分析
从对比情况看,北京地区基层员工的固定薪酬,职能类>营销类>生产类。随经验的增长,生产类基层员工的固定薪酬和营销类基层员工的差距逐渐缩小。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摘自太和顾问研发中心
第二篇:关于基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在本调查报告中,针对“基层教育”这一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依托,探索分析我地区基层教育问题.【摘要】
第一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近几年的变化;
第三部分:对我地区基层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的主要特点
1对低年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基本的学前一年教育没能得到全面的普及,且教师的文化水品良莠不齐,大量家庭式幼儿园在教育及卫生上不能达到标准;低年级教育无法达到小班额教育,班级人数经常达到50-60人,甚至以上,教师数量少,班级拥挤,学生学习环境差。
2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著.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开始凸现出来。根据中华妇女网的调查,内蒙古地区的留守儿童以达万人,并且人数在逐渐增多。留守儿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内心较为敏感,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匮乏,因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具有针对性。3辍学率居高不下。
内蒙古地区属于农牧业地区,对自然环境的依靠较大,这种现象对于偏远的基层更为突出,家庭收入的不稳定,使得学生的正常教育不能得到保障。目前为止,在内蒙古全农村牧区的154万中小学生中,贫困率达到25.9%。在通辽市扎鲁特旗2011年中学辍学率达到40%,小学辍学率达到10%,这种高的辍学率与地区对基层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4基层教师水品良莠不齐。
尤其在较为偏僻的农牧地区,依然存在“多面手”老师的现象,即一名老师兼职多个科目的教学。
第二部分;我地区基层教育近几年的变化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已经成为衡量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地区的基层教育也有较大程度的变化。
1高考升学率提高。
内蒙古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07030人,比上年减少12281人、降幅近6%,已连续3年呈递减趋势。而区内外高校计划在内蒙古招生184701人,比上年增加8867人。如此算来,内蒙古今年高考升学率将达89.2%,比上年增长9个百分点,比今年全国录取率大约高出18个百分点。除去招生计划的原因,升学率近几年连续提高的还与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越来越认可。于此同时,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困难中逐步发展。
就通辽市地区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较少,近几年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步伐正在加快,但直到2011年,尚未能达到各个旗县拥有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规模。全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辽职业院校已形成在校生7424人,专任教师442,兼职教师120人的规模,并且在进一步的发展。
3小学生在校住读从无到有。
内蒙古地区是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地广人稀,为了节约教育资源,从几年前开始,针对学生人数较少的地区开始施行并校教学的政策,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距离较远,这部分学生大多采取住在有私人开设的学生公寓中。从2010年开始,部分小学已经开始建设校舍,这样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方便了统一管理,对学生的住宿安全,饮食安全等有了系统管理,减少了学生的家庭开支。小学生在校住读是特殊地区采取的特殊方式,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也会由于过早离开父母而对学生心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东部大中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在西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几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通辽市五中等市级高中,开鲁一中等县级高中等都开设可心理课程,有专门的心理学老师和心理活动室,开鲁一中等创办了有学生主导的心理委员会,定期活动,出版刊物。相比较东部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我地区依旧相对落后,这种落后既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学生和学校对它的认可程度上。
5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和传播,在基层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在通辽市地区,各市县级高中,大部分初中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远程教育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育在师资方面的缺口和不足。
第三部分:对我地区基层教育的几点建议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主力军是工人与农民,基层教育的优劣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情况。大力发展教育是改变基层群众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提高基层教育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发展基层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发展基层教育要切实根据基层状况,具有针对性的帮扶,使之得到改善。
1,基层教育落后的更多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一方面是教师水平的不均衡,一方面是教学设施的不过硬,这需要国家在给基层教育资金支持的同时,给予人才的支持:基层教师要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本领,给基层学生更全面的教育;加强引进专业的教学人才,提高基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只有充足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才能促进基层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这是全面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教学。
基层教育的另一大问题体现在信息的不畅通,不能及时的得到教育信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严重阻塞的基层教育的发展。基层教育的信息化能够明显的改善这种不利局面。基层教育信息化要首先从基层教师开始,基层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并能熟练的应用到教学中。
3,对于逐渐开始显现出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小学生在校
住读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予以关注.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关怀,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应该针对在校住读小学生的特殊性,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住读生活有序,保障其身心健康。
基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密切关注基层教育的发展与现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国家对基层的重视程度.本次基层调查可以说明,基层教育在快速发作的同时,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
供水技术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供水水质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和改善供水服务列为供水企业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洁净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洁净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洁净的水。中国建设部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度),“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水率)的目标。这表明各国的供水部门正在结合自己的国情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工作。本报告是从供水所关联的几个方面的主要技术现状加以汇总,以便于在制定我们的供水技术发展计划时可进行参考。
关键词:供水技术 供水水质
一、水源
由于水源的水质直接影响净水的生产和供水水质,所以各国十分注重水源的环境保护,不仅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为加强水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而且普遍建立了水质连续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水源水质的变化与采取相应对策。
有些国家对水源,例如水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像藻类问题有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我国最大的处理工程是深圳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该工程是采用生物曝气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规模为400万立方米/天。
二、净水处理
1.净水水质标准
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国家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是防止长期积累导致慢性病或癌症的指标,确定的原则是人终身慑入而无觉察的健康风险。感官性水质不良可能是水源污染的反映,会导致消费者对供水水质安全性发生怀疑、产生厌恶,不一定会影响健康。由于用户评价水质主要是从感官性指标,因此,这些指标要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权威组织,它制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是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1993年修改的准则列出指标为135项,其中98项有指导值。
现在我们的水质标准指标是35项。建设部制定的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规划中对一类水司又增加了54个目标性指导。
所以总的趋势是供水的水质标准要求提高。例如感官性指标中的浊度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要求浊度不能超过5NTU,平均值小于1NTU,欧共体水质标准最大允许浊度值为4NTU,目标值为0.4NTU。美国标准规定任何时候浊度不得超过5NTU,滤后水浊度小于1NTU,其中95%以上的水样要小于0.5NTU。日本水标准要求浊度小于2NTU,审美性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小于0.1NTU,管网水小于1NTU。
目前国内大城市和新的水厂,出厂水浊度多是小于1NTU。
2.生产工艺
由于对水质要求标准的提高,国外许多水厂在过去水厂采用传统的工艺的状况下,进行更新改造和工艺改进,以提高出厂水的水质,达到高标准的要求。主要的目标是把水的浊度降低,去除细菌、有机物和解决用氯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等问题。
所采用的方法除了加强常规的沉淀过滤水处理之外,主要是采用增加与处理和深度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概要情况是:
(1)生物预处理:对于水样有轻度微污染和有机物存在的情况时,采取生物预处理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措施。
(2)利用臭氧做为氧化、消毒剂或用高锰酸钾以及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改善处理水的水质。
(3)活性炭过滤:设置颗粒活性炭滤池是深度处理的工艺措施(有的为臭氧活性炭滤池)。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去色、嗅、味,改进饮水的质量和口感。
(4)慢滤处理:主要是利用慢滤池所具有的生物过滤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浊度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但由于其占地面积问题不如活性炭滤池应用普遍。有的国家是把水送入地下进行天然过滤,然后再抽上来利用。
国外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在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采用普遍。美国也在开始推广。国内深圳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预处理装置。北京为了改善水质,在水厂设置了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增加深度处理需要投入和实施的时间。因此在采用深度处理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常规处理工艺。
对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加强与改进方面主要:
(1)混凝药剂的改进:在水处理构筑物建成之后,要改进水处理的效果,其主要的一个措施是改进和应用高效能的混凝药剂和助凝药剂。
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高分子助凝剂的应用已是日益广泛。因为应用了高分子助凝剂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量,这样不但可以使沉淀水的浊度改善,而且减少了水厂污泥的产出量,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最近天津水司对应用高分子助凝剂处理含藻水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在1999年用于生产,有很好的效果。
(2)消毒药剂的改进:常用的消毒药剂是氯。但用氯消毒,当源水含有机物时,可生成氯消毒的副产物,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另外用氯对于灭杀隐性孢子虫需要很大的剂量和长的作用时间,但用臭氧消毒是有效的。因此,国外臭氧应用替代一部分氯已是趋势。
由于输配水的需要,希望水厂供出的自来水要保持一定的剩余氯。因此,有的水厂采用二氧化氯做为消毒剂。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等1-2个城市试验应用臭氧,尚未普遍。
(3)膜过滤:让水经过有微孔的滤膜进行过滤代替传统的煤砂滤料滤池,其可以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及病毒,滤后水质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膜成本的下降,膜过滤技术将会有更多的生产应用范围。现在国外膜过滤水厂的数量在增加,但规模较小,国内基本尚未在城市水厂应用。
3.水厂运营管理
(1)国外的水厂已基本实现了:建立完整的水质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应用各种可靠的水质分析仪器仪表,实现对源水、处理过程中的水和处理后的水进行连续监测。
(2)应用计算机进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和达到科学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国外普遍应用计算机对水厂自动控制和管理。生产运行人员很少,但能够自动保障水厂在安全经济条件下运营。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水厂均采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营水平较低。
三、输配水管网系统
1.系统的运行管理
(1)供水系统的调度运营:
国外的供水系统调度运营普遍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这一系统称为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其功能是可以通过遥讯系统,把应保证的供水系统的关键点的实际压力值遥测采集到调度中心。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进行预测和决策。然后遥控调整水厂的供水(或控制阀门),以使供水系统的关键点达到要求的水质、水量保证值。同时在供水系统发生,如爆管、漏水等事故时,其可以自动地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处理决策,可以保证供水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营。
(2)供水系统信息资料计算机系统(或称GIS系统)
供水系统管网的图纸及全部信息资料包括:管径、管材、铺设年限、地质状况、维修、更新记录等等全部储存在计算机。便利调度运营人员、外勤、管网修理和用户服务人员及规划管理人员利用。
(3)供水管网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为了便于供水系统的实时调度需求,满足管网管理(更新、改进和管网水质控制)的需要,国外一般均建立了实际管网系统的模型,应用模型可以实时进行水量预测、运行分析、计算,帮助供水调度进行决策和制定更新、改造的计划。目前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正在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进行以上三项改造,尚未全部完成。北京市也在开始起步。
2.管网的维护与运营
(1)漏水的探查
地下供水管网因受环境条件、施工质量、管材质量、埋设年限和工作状况各方面的影响,会出现漏水,而其中有些是隐藏在地下,不能直接人为发现。为了降低漏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需要由专门的漏水探查人员利用漏水探测仪器进行管道漏水探查。而后加以修复解决。
因为埋设在道路上的管道受交通和噪音的干扰,一般不在白天进行检漏,多是安排在夜间进行漏水探查作业。为了减少大量漏水探查人员的消耗,现在国外有可以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可以在管道发生漏水时自动记录下来,并可以发出无线信号,由现场采集巡回车辆接受探测装置发回的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发现有漏水现象的地点,加以解决。
(2)新管道材料的应用
国外主要是广泛应用中、高密度聚乙烯(PE管材)管做为输、配水管道的材料。目前国内PE管材应用尚处于起步,配套的管件品种规格较少。这种管材的优点是输水阻力小、不结垢,使管网水质有保证。
(3)管道更新施工技术
埋设年代久远的地下水管道,因管材腐蚀、漏水等原因需要更新,但又因为地面交通等原因,不能开挖路面重新更新旧有管道时,国外许多是在原管位上进行更新。
(a)在输送量允许之下,把原来老管经过内部清理之后,用口径稍小的聚乙烯管穿入原铺设的管内形成新管,用新管做为输配水管利用。由于聚乙烯管内壁光滑阻力小,所以虽然新管比原管的口径小,但输水量仍能够保持原管的输水量。
(b)另外也有用水泥砂浆、高分子涂料或聚乙烯套衬等涂衬在原水管的内壁,恢复原管的内壁光洁,满足输水要求,而不是穿入新管的方法。
(c)如果在采用以上的老管内穿管或涂衬的方法不能满足输水能力时,也能利用将老管胀破后再穿入和原管同直径的新管的更新方法。
(4)施工维护装备水平
国外设备装备水平高于国内,尤其是在无沟施工技术装备方面。
四、收费和用户服务
1.用水的计量和收费
(1)水的计量:一般用户是由水表进行计量,然后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传统的读验水表的工作是由人来进行。为了减少读验水表的人员,提高效率和效益,现在有的国外公司开始应用能发出无线讯号的水表,可以由移动的汽车去采集水表的用水量讯号,而不需要再到每个用户去直接读表采集用户的用水量。
此外,也有的自来水公司采用预付费的IC卡水表系统,让用户到自来水公司预先购水,然后将购水的数量输入用户家中的智能单元,便可以用水,当所购水量接近耗尽时,智能单元会向用户发出警示,提醒用户再去购水。
这种预付费水表系统和传统的先用水后验表收费的方式不同。可以达到减少到用户验读水表的工作。
目前,国内基本上是传统的读验水表方式。个别城市在试用远传集中验读水表方式或预付费的IC卡水表系统。天津市现在也开始了预付费IC卡水表系统的应用,但范围很小。
(2)水费核收
目前国外的用水量经读表取得耗水量之后的数据是输入计算机,然后统计、核算、开出收费单据寄给用户,用户支付的支票汇总转入银行等全部操作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
国内及天津的情况基本相同,做到应用微机系统进行用户水量核收工作,派员收费和银行代收结合进行水费的收取。和国外的水平相比较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2.用户服务
为了搞好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均有服务中心,利用电话直接处理用户的各种问题,包括:用水、水质、水费等等。服务中心电话对供水问题是采用24小时服务,对于有关水费问题不分节假日工作。例如英国约克郡水务公司的服务中心有125条线路、75个人员工作,日受话量达2000个。目前国内几个大的水司已建立了服务电话热线网络。天津也建立了供水服务的热线。但是规模和业务范围和范围水平不如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
五、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发达国家的供水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的范围、程度和计算机系统网络的设立比国内先进很多。国内外差距很大。国外企业从规划、计划的制定到生产运营的实施和执行中的各方面统计、分析全面的应用计算机,以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
汇总以上各方面的情况,基本可以表明我们和国外的供水企业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需要我们在进入21世纪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及其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四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统计工作全面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镇街统计工作则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是全年客观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长期以来,镇街统计站及基层广大统计人员承担了大量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在整个统计数据工作链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镇街统计站建设及统计人员情况直接决定了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展,为进一步增强对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了解及认识,提高统计效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对乡镇基层统计站及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工作及人员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便于今后整改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为适应社会新常态提供工作思路。
一、统计站工作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3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政治面貌全部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
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我镇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站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每逢重大统计工作比如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统计人员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全镇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
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镇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工作渠道交流畅通。目前,各站所、部门,上级各单位专业数据繁杂或者缺失,统计站统揽基层数据时会遇到部分部门不配合,或者因长期交流不畅的原因,各部门、站所数据会出现严重矛盾的地方,重新核实修订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工作难度较大,致使基层数据不能真实详细反映基层经济发展状况,客观是失去了部分统计数据的意义。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
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
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河店镇统计站 2017年1月
第五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在坊城街办统计站工作的这半年里,通过调研,对当前基层统计站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基层街办统计站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街办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街办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
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
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高鹏
二O一O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