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
——乡村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
用绿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扮美乡村家园,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文明、致富农民的需要,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绿化已逐步得到乡村基层组织的重视,但从总体上讲,现乡村绿化工作还比较薄弱,对绿化建设的认识和理念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科学建绿,使乡村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并及时加以科学引导。
目前乡村绿化存在的不足
重建设轻绿化。乡村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村内外的公共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绿化与环境建设。由于缺乏对绿化工作的宣传、组织与引导,村民对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绿化投入低且缺乏维护与管理;农民在房前屋后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庭院内常常是简单地硬化,在田边、村边、水边、路边也缺少系统的绿化,一些主要道路甚至没有绿化,乡村缺少了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
存在城市化倾向。也有一些地方,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方式,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追求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盲目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种植“缺头少膊”的大树;大面积种植草坪,对灌木进行模纹处理,有些村庄甚至脱离实际,盲目修建村庄公园。其结果是“城不城、乡不乡”,既没有城市绿化的精致与景致,也没有体现乡村简洁而生态、自然而质朴的特色与魅力。其结果是投入大、绿量少、效果差、维护成本高,既降低了绿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加重了村集体的经济负担,也挫伤了农民绿化的积极性。存在过度建设现象。一些乡村在环境建设上,盲目模仿城市手法,如在村内的公共空间建小品、修水池、设喷泉;公共场所地面过度硬化,甚至铺花岗岩地面,宅间支路也往往是全部硬化;生态的自然水系驳岸用石材硬化,不切实际地修建亲水木栈道。其结果是不但增加了建设投入,还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
乡村绿化要注重“三个效益”
乡村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在乡村的绿化工作中,必须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要注重生态效益。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结合自然条件,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完善由乡村田野、自然植被和自然山水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逐步使空气更加清新、河流更加清澈、林木更加茂密、植被更加葱郁。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蜂飞蝶舞,充满生机的、生态的自然风光,也正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二要注重社会效益。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是“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也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具体体现。在建设与整治中,绿化是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手段,是美化乡村家园的“化妆师”。一部优秀的电影需要精彩的剧本、出色的演员,还必须有精美的道具和优美的场景,绿化就如同电影中的道具与布景,在乡村发展与建设中,是改善农村环境、烘托村庄形态、提升乡村品质,彰显村庄风貌的化妆师。
三要注重经济效益。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村镇的自然条件,努力把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无锡阳山的桃树、苏州东山的枇杷、镇江宝华的玉兰、邳州的银杏、宿迁的意杨等,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绿化不但可以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有效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那些生态环境好、风光优美、具有一定林果经济特色的乡村,已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的重要选择。
乡村绿化必须坚持“三个突出”
突出乡村的“空间特征”。21世纪的新农村,应该具有与城市相异的,有浓郁乡土文化的空间特征。村庄外、村头、村内以及村民庭院共同构成了乡村空间。要通过科学规划,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在村庄的外部空间,通过系统的林网建设,使农田与林网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田野风光与绿色走廊;有条件的村庄,应在村头精心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地或林地,形成与外界的过渡空间,同时也展示乡村特色与文化;在村内,要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自然地形地貌,以乔木为主体,以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形成村内绿色骨架体系,在村内的活动场所、道路、宅旁与水旁,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在村内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庭院是村民居所的个性与风貌体现,庭院应以绿化为主、硬化为辅,以果树和乔木为主适当选种常绿的灌木和花卉,硬化部分应用生态砖精心拼铺。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形成垂直绿化,构成富有个性的、精致的家园。
突出“乡土特色”。乡村绿化只有突出乡土特色,才能体现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因此,绿化必须避免盲目套搬城市的绿化手法和模式,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结合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注重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自然树木与植被,充分体现乡村的田园风情和自然风光。要因地制宜,尽量选用本地花木,原则上不采用模纹修剪、铺设草坪等绿化模式,要营造自然生态的绿化形态。同时,要注重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进一步体现乡村特征。可选种柿子、石榴、墨桔、葡萄、枣、杏等果树,挂果时间长、易管理;通过种植四季常绿的大蒜、葱、韭菜等常食用的蔬菜,既保持绿色常在,又方便生活;选栽既开花又结果,观赏实用两相宜的藤蔓植物,如丝瓜、南瓜、豆角等,进行垂直的空间绿化,还有利于房屋的夏季隔热,生态、实用并节能,一举多得。
突出“节约性”。节约型绿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乡村绿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年8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绿化要走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乡村绿化更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乡村绿化的全过程。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全面保护和系统利用已有的树木与植被,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文化的生态环境;要坚持以乔木为主增加绿量,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效果。此外,要尽可能选择节水耐旱植物,注重雨水拦蓄利用,注重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的应用,结合目前正在启动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积极利用处理的尾水或中水;在环境建设上,提倡简朴、经济、自然的环境建设。尽量减少硬质铺装,并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原则上不建雕塑、小品、水池和喷泉,水体驳岸不要硬化处理。提倡简朴、经济的绿化模式,提高绿化投资效益,降低建绿和养绿的成本,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财力等资源,最大程度地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维护农民的利益。
总之,乡村绿化应以“三个统一”为出发点,以“三个突出”为基本原则和落脚点,在尊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乡村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
大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
祁建莲
大通县林业工作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整个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通县的基本情况
全县有20个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1082个自然村,其中农业人口34.77万人,非农业人口8.83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8%。大通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适宜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的地区。全县工矿企业较多,有采煤、化工、机械制造、火力发电、有色金属、水泥、陶瓷等工业。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交通便利,宁大铁路及宁大高速公路通至县城,宁张公路由南北贯穿全县,乡村道路较为发达。道路、电力、邮电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移动电话基本覆盖全县。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52.5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7.0亿元,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的比重为43∶52∶1。农民人均纯收入2815.3元,比2002年增加994.2元,年均增长11.5%。
二、大通县近三年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的情况
2008年大通县被确定为‚青海省‘三北’工程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也是国家林业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办好16件实事之一,为了充分挖掘林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我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内容,并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采取奖励等引导措施,鼓励农户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各村森林覆盖率80%以上,把我县农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
绿化建设以村庄道路、庭院、休闲广场绿化为主,三年来项目总投资500万,其中2008年投资100万元,2009年投资140万元,2010年投资260万元,2008年投资为国家投资,2009年投资为省级专项资金和群众自筹。2010年投资为青海省财政专项资金。三年来共绿化村庄35个,其中‚三北‛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共涉及黄家寨镇黄西村、长宁镇下严村、极乐乡后庄村等8乡(镇)18个行政村。2009年绿化的黄家景阳镇上、下岗冲村等10个村的资金全部为自筹;争取青海省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长宁镇康家村、景阳镇大、小寨村等12个乡镇17个行政村;三个共栽植各类苗木23.03株,其中:2008年共栽植各类苗木8.83万株,2009年共栽植各类苗木9.9万株,2010年共栽植各类苗木4.3万株,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新疆杨、旱柳、金丝垂柳、垂榆、油松、紫丁香、榆叶梅、珍珠
梅、连翘等。
三、我县在实施新农村社会主义绿化建设项目的几点做法
(一)绿化的主要内容:新农村的绿化以各村‚五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田旁)为中心,选择宅旁院落、房前屋后、主干道、门前巷道、村旁、水旁、田旁为栽植区。以宅旁院落、房前屋后易成活,好管护的小地块为重点,绿化着重体现美化环境。村庄道路绿化包括环村路和主路。环村路是每个村生产和生活及与外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主要的生活场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路是村庄内村民的主要的生活场所,主要是村民与村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环村道路的绿化着重体现林荫大道,绿树成荫,经济实用的特点。村庄道路设计以高大的乔木树种新疆杨、旱柳、河北杨、垂柳、园柏、云杉为主,配以丁香、黄刺梅、榆叶梅、珍珠梅、连翘等花灌木,主要以既能体现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发挥森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庭院绿化主要偏重森林的防护功能,在现有村庄周围和群众的庭院、房前屋后、门前巷道进行绿化,设计以圆柏、榆叶梅、丁香、珍珠梅、黄刺梅等树种为主。休闲文化广场绿化主要为各建设村的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学校和幼儿园等群众活动场所,主要树种为垂柳、垂榆、园柏、云杉,旱柳、新疆杨、珍珠梅、珍珠梅、丁香等,主要以这些活动场所的具体的规划为主进行绿化。
(二)设计的原则:为了使新农村绿化工作取得实效,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在进行新农村绿化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中
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1、因地制宜,搞好调研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的要求,提早动手,结合各村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 一道对所有道路、宅旁、水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打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布局形式和农民喜好,以及道路硬化等具体情况,与各村干部见面座谈,做到因地制宜,创造合理而多样的配臵,应以人居环境为重点,以自然村落为框架,以自然院落为单位,充分衬托出农村绿化的大背景,体现农村景观和田园风光,形成不同的农村地域特色。塑造富有当地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紧密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统筹布局,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绿化与群众意愿结合。绿化是对农民群众生活空间的美化,绿化要符合农民群众的种植习惯和农户意愿,将农民群众的原始审美观与现代美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其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院落空地进行绿化美化。
3、由于我县实施新农村的各乡镇分别处于不用的地区,有的是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川水地区,也有的处在脑山半脑山地区,立地条件、自然气候等各不相同,所以受立地条件因素制约,在绿化苗木的选择上,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易载、易活、易管‛抗性强的树种,以乡土优良树种为主,优先用代表地方特点的风景树种和乔灌花搭配。以就近解决苗木为宜,尽量做到用本地的苗木绿化本地的村庄,这样既可以减少苗木的运输距离,节省费用,也可以使苗木得到及时的栽植,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择绿量
大、寿命长、抗病虫、易管理、深受农户欢迎的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绿化格局,体现乡村地方特色。
(三)施工中要做到加强领导,严把苗木质量关。
1、在实施中,实行领导包片制度及分片督查制度,认真做好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与各实施乡镇组织协调,确定了实施项目村的新农村建设绿化的责任人,并对工程的进度做出了安排,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村整地、栽植等的时间。县乡两级林业站抽调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整地质量、苗木质量、栽植质量、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现场跟班技术指导。村委会组织村民全面进行整地挖坑,清除垃圾,验收合格后统一栽植。主要道路绿化按照‚一乔一灌‛的原则,2米的株距要求栽植,并保证栽植时踩实、扶正、整齐美观。
2、新农村绿化建设中所用的苗木全部由县种苗站负责,按照省级标准的一级苗和二级苗的要求,与供苗单位签订了购苗合同,统一采购、调运,做到了随起随运随栽植。严格实施‚两证一签‛和质量跟踪卡制度,从起苗、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园柏、云杉等所有的苗木全部实行沙布包装运输,保证了苗木质量。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中全部采用了优质壮苗,树高在2.0米以上的园柏、云杉等乔木树种,旱柳要求3米定高,胸径3公分以上、花灌木标准要求苗高1.5米以上,具5个分枝以上,突出绿化层次特点的大苗进行造林,绿化效果较好。
3、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抽调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整地质量、苗木质量、栽植质量、管护措施
等方面进行全面现场跟班技术指导。苗木栽植后各乡镇及时协调,浇足头遍水,领导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确保这项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4、及时签订管护协议。为了确保绿化成果得到巩固,我们及时与各乡镇签订管护协议,每个项目实施村分别与各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制订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责、权、利,要求苗木栽植后组织村民及时做好浇水工作、并每2-3天进行扶正踩实一次,直到苗木根部完全稳定为止;秋季要对所有花灌木进行修枝整形,保证其造型和第二年的开花;冬季要对所有绿化苗木进行灌水,以免造成风干死亡;对当年死亡的苗木,第二年春季要及时进行补植补栽,并加强抚育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树木健康生长,确保绿化建设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三年的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实施,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的目标,同时,通过新农村绿化,提高了各村森林覆盖率,也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绿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个别树种苗木的成活率不高。由于有些苗木本身的抗旱性、对栽植地的立地条件、海拔等的不同要求,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
2、管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绿化成果难巩固。虽然县、乡、村层层签订了管护协议,但真正意义上落实不到位,缺
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个别群众管护意识不强,秋收打碾季节乱放杂草、建筑垃圾,损坏苗木现象严重,导致了一部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
总之,新农村的绿化规划建设在体现植物特色,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尊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应构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格局。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在尊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乡村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
调 研 报 告
林业站
二〇一〇年十月
第三篇:新农村绿化建设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绿化新农村的实践报告 》
建设社会主义绿化新农村——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灵和社区南岙经济合作社
环艺 902 丁凤
200920290403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绿化新农村的实践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绿化新农村——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灵和社区南岙经济合作社
随着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用绿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扮美乡村家园,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文明、致富农民的需要,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绿化已得到我们南岙灵和社区的重视,但现在我们的绿化工作还比较薄弱,对绿化建设的认识和理念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科学建绿,使我村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并及时加以科学引导。
目前我村绿化存在的不足
1.1 重建设轻绿化。经过我的观察与研究,发现我村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村内外的公共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绿化与环境建设。由于缺乏对绿化工作的宣传、组织与引导,村民对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
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绿化投入低且缺乏维护与管理;农民在房前屋后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庭院内常常是简单地硬化,在田边、村边、水边、路边也缺少系统的绿化,一些主要道路甚至没有绿化,乡村缺少了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
我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
我认为乡村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乡村的绿化工作中,必须注重三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注重生态效益。
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结合自然条件,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完善由乡村田野、自然植被和自然山水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逐步使空气更加清新、河流更加清澈、林木更加茂密、植被更加葱郁。
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蜂飞蝶舞,充满生机的、生态的自然风光,也正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我村在这个方面略有不足,有些地方过于模仿城市化,而忽略了乡村应有的美感。
2.2 注重社会效益。
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是“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具体要求,也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足”的具体体现。在建设与整治中,绿化是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手段,是美化乡村家园,改善农村环境、烘托村庄形态、提升乡村品质,彰显村庄风貌的有效途径。虾峙镇南岙灵和社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还是比较不错的,基本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与娱乐需要,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和谐文明的村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3 注重经济效益。
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村镇的自然条件,努力把绿化与农村经济相结合。虾峙是个海岛,不适合种植果林等既可绿化村庄又可带来收益的项目,但是我们也可以走出一条独具我们海岛特色的经济之路。清新的海风,细柔的沙滩,刺激的海钓,宁静的海边人家,这些都是我们开发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赋予了我们这些,我们就更加应该爱护,我们为绿化做贡献,绿化为我们带收益,可谓一举两得。乡村绿化与城市的差异
3.1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具有与城市相异的,有浓郁乡土文化的空间特征。村庄外、村头、村内以及村民庭院共同构成了乡村空间。要通过科学规划,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在村庄的外部空间,通过系统的林网建设,使农田与林网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田野风光与绿色走廊;在村内,要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自然地形地貌,以乔木为主体,以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在村内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在整体规划上,南岙灵和社区实施的很好,村内村外错落有致,家家庭院飘香,令人心神怡。
3.2在我观察中发现,乡村绿化的实用性远远高于城市。我村村民通过种植例如葱、韭菜、大蒜等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生活。还有村民在屋后种植诸如葫芦、丝瓜、豆角等藤蔓植物,既有利于乡村的垂直空间绿化又有利于房屋隔热,真是一举多得。
另外我村还突出了节约性的特点,不像城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参与绿化。节约型社会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乡村绿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绿化要走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乡村绿化更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乡村绿化的全过程。
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全面保护和系统利用已有的树木与植被,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文化的生态环境;南岙村使用的基本是低矮的灌木丛,适应性强,不用精心呵护,达了节约成本节省劳动力的目的。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为此,就城市生态环境我作了问卷调查。首先我在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总结调查结果:
一、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感受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面的调查表明,多数市民认为我市环境污染状况严重,但把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则显现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大部分的人的环保意识有待于提高。市民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然而又对我市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的认识趋于乐观。事实上,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的提高需要全市市民的努力和配合,如果全市市民的环保意识都得以提高,那么,市容环境将会大有改善。
现代人对卫生、环保一直都非常漠视:为了牟利,人们向江湖河海肆意排放污水,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任意排放工业废气„„种种行为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一步步恶化。常常有人对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绿化不甚满意,理由多为:“树木太少,管理太松,卫生太差。”一个小区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各个小区加强管理和沟通、改善环境,让居民满意,应成为当务之急。
二、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行为
目前我市市民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年龄增长与环保知识得分总体呈反比,青少年的环保知识水平高于中年人,中年人高于老年人。
市民的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只有25%的公众在购物时考虑到环保因素,35%人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30%的人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道德要求。
市民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但市民环保参与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环保活动的水平越高。这一结果有利地证明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市民对我国环保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市民对政府近年来采取的环保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国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充满信心,认为环保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宣传教育工作。市民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负更多的责任。尽管人们也承认工厂和个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但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调查结果反映出人们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赞许和期望,但也折射出人们对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化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我认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社会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
就要做到做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正确处理经济 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清楚地看到了南岙灵和社区在村庄绿化上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我相信经过镇领导的带领和村民的积极配合,我们一定能把南岙建设成市级的绿化示范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环艺902 丁凤
第四篇: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洪湖市汊河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会议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我们抓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主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汊河镇这样一个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瞄准着力点,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努力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一要更新发展理念,聚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一盘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我们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推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要从政治、全局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决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在抓“三农”工作的理念上有一个新的认识,高点定位、统筹兼顾地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首先,要以全新的思维审视新农村建设。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障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是宏观层面上的要求,就微观层面来看,新农村建设既涉及到硬件,又涉及到软件,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只有达到这“六个新”,农村才会有新的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决策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时,脑海里既要有大目标的发展轮廓又要有具体内容的“新意”要求和工作要求,只要把握到这一点,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其次,要以全局的意识统筹新农村建设。要遵循规划为先的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为农村发展定好目标、调好节奏、留足空间。要遵循经济发展为重的原则,突出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先位置,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遵循统筹协调的原则,注意城乡统筹和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新农村建设既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又体现社会进步程度。要遵循可行性原则,结合大局要求和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使新农村建设既体现一般要求又体现本地特色,切忌生搬硬套,不追求实际效益。再次,要以科学的态度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扎实稳妥、和谐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是目的。汊河农业镇,农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来抓,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紧紧围绕“水产、粮食、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坚持规模、效益并重的原则,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农业生产要逐步实现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发展一村一品,要抓大户、带一般、上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圈、厕、沼气“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业要在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科管、加工增值、提高效益上,着力抓好省道沿线优质**基地建设和***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产业示范户、示范园建设,带动管理工作上水平。**业要以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强与**批发市场、**经销商和药品生产厂家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业。劳务产业要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加强对劳务人员的输前技能培训和输后维权服务工作,不断拓展输出地域,发展订单劳务,打造劳务品牌。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做好省国道沿线畜产品基地、**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和品牌的申报工作,力争新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包装、推介工作,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大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农村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自律、维权职能,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要以开发扶贫为抓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汊河镇是省级老区贫困乡镇,贫困面大,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综合开发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政策导向和投资趋向,积极做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在项目申报和争取上实现新的突破,短期内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有较大改观。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小流域治理、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改厕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基础建设与产业开发、村容村貌整治并举,提高扶贫综合开发成效。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定点帮扶、整村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统筹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的项目,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坚持高标准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真正把项目建成一流标准和群众满意工程,以良好的工程形象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使新农村建设“有米可炊”。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信贷扶贫到村、到户的新途径,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切实安排好贫困户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重视解决边缘人群的脱贫问题,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民主管理和自治水平。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大药品食品监督执法力度,增强农村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经常性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落”、“文明村场”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努力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柴草乱堆、广告乱贴“六乱”现状,改善
村容村貌,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要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宣传推进村民自治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规范和加强村级事务管理,提高村级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村级班子的“三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农村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五篇:新农村绿化建设
随着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用绿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装扮美好乡村家园,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文明、致富农民的需要,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村内外的公共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村庄普遍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绿化投入低;农民在房前屋后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庭院内常常是简单地硬化,一些主要道路甚至没有绿化,乡村缺少了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
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村镇的自然条件,努力把绿化与农村经济相结合。
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合种植枇杷树,通过引进成都龙泉驿区五星枇杷树,五星枇杷经济价值大,以现有市场价8-10元/斤,一株枇杷树预计年产量30-50斤,两年左右即可回收投入资金。故欲种植1000株五星枇杷树(胸径5-8cm)做为示范区,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可以全面推广,不仅能有效带动农民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洋滩村旅游环线产业发展,让游客感受到乡村气息的同时,亦能感受采摘的乐趣。栽植树木的同时,配套种植花草绿化保持水土,这样既能带动经济也能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