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连 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分别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对农村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描绘了蓝图。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就已经进行了乡村建设实践,上世纪50年代我国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农村生产发展依旧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一议题被重新确立并大力推进,全国各地都卓有成效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并取得巨大成效。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项工作是一个边建设边探索的过程,在取得硕果的同时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这项工作更好的发展。
一、从特色产业看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
近几年来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板栗为龙头,畜牧、蚕桑、烤烟、中药材、茶叶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并将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发展有机结合,根据各村不同的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稳步推进1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80个推进村建设。全县板栗累计建园面积70万亩,板栗总产量达到8500多吨,总产值近6000万元,饲养生态禽畜60多万头(只),桑园面积发展到2.6万亩,种植烤烟2.2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13万亩,累计发展无公害蔬菜3.5万亩,种植茶叶3万亩。目前,全县已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620元增长到2009年的3003元,其中产业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60%以上。几年来农村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已经逐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方向前进。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一村一品”的推广,在乡镇企业缺失或发展有限的情况下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但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要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变政府决定“你要怎样”为农民诉求“我要怎样”,达到政府引导、农民主动,充分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近几年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发展“一村一品”是要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一品”寻找适合的“一村”,为产品走向市场开拓渠道,为持续生产建立长效机制,则是基层服务型政府在“生产发展”这一纲领的指导下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只有农村的“生产发展”才会有农民的“生活宽裕”。
二、从民生工程、工赈工程看农村的村容整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中“村容整洁”是最容易量化的指标。“村容整洁”是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镇设施步入规范化轨道,村庄建设布局科学合理。而有些地方的农村曲解其内涵,大搞“粉刷”的现象,这样华而不实的举动,必定达不到“村容整洁”的实质要求。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和工赈工程,彻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2009年总投资1.2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33个。“五改” 1076户,使村容户貌明显改观。新建8个乡镇集镇供水、58处农村管网供水工程,解决了
2.45万人的饮水困难。新修便民桥52座,完成10条通乡油路171.9公里、70个村的通村水泥路380.6公里,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200公里,全县水泥路通村率达到91%。实施移民搬迁640户2913人,全年新修基本农田55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00亩。乡镇文化站、村级卫生室建设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一系列惠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使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往日人畜混住、厕圈不分的脏乱差环境一去不返。正是因为把村容整洁建立在农村经济大步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才得以长期保持。
“村容整洁”是在农村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物质生活有了较好保障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完成的工作,农村的道路硬化、桥梁建设、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都和农民生活直接相关,国家的“工赈工程”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了一个好“底子”,但基层政府及
乡村本身也应该在家乡建设上拥有一定的主动性,而这个主动性必须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以准确合理的规划为依据。只有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了,“村容整洁”才能真正实现。
三、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看农村的管理民主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我县深入开展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树旗创星富栗乡”等党建主题活动,全面落实 “一册两聚四会” 暨“两册两会五题”和“三级书记联帮扶”制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畅通党员群众诉求渠道,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将农民群众个性问题和村级一般事务纳入民主管理范畴,对公开工作达标率、公开制度落实率、违规问题纠正率、群众满意率等指标进行统一检查。全县已设立了“点题意见箱”208个,开通“点题”电话150部,累计收集群众点题3500余条,办理3123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在农村实现直接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村民民主参与权利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村民参与民主的热情越来越高,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公选村支书这一举措,使农村中的能人、意见领袖更好的突出出来,村民们也能在比较和衡量中选出自己信任的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正在一步步朝着“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法律制度体系,但在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均有不完备之处。随着农村社会体制改革和农村社会的日趋成熟,农村村民自治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创新需求日益强烈,在向“管理民主”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四、从发展地方文化看农村的乡风文明
近几年来,我县十分重视挖掘镇安特色文化,大力保护开发渔鼓、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资源。陕南的“汉调”其实是京剧的源头,而如今,京剧享誉世界,它的源头则鲜为人知。我县编演的大型历史剧《聂涛》在省市都非常有影响力,精心编
创的大型花鼓渔鼓剧《栗乡鼓韵》引起强烈反响,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特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彰显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旅游的综合效益。同时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也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业余文化生活场所。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就越来越丰富,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在逐渐地趋向多样化,平时街坊邻里之间打打牌、下下棋、吹弹乐器等自娱自乐,现代的一些娱乐活动也逐步开展,由于报纸、电影、电视、录像等的普及,给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农民通过阅读各类书刊杂志、报纸、观看电影、收看电视等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获得了新的知识,兼有娱乐和学习的双重功能。政府积极的引导使得地方特色文化在乡野村间传承也使得农村居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使得精神文明发扬光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方式健康丰富必然促使农村乡风文明。
五、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农村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农村工作,正确认识农村工作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篇:对新农村建设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三个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党的建设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党员队伍和党组织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与保持党员先进性不相适应的现象。从党员个体来看,部分党员宗旨观念弱化,自我要求偏低,责任意识淡薄,有一般化的倾向;有的党员归
属感不强,自由化和游离于党外的现象比较突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强,带头致富能力不足,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队伍整体老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党的肌体缺少活力;党员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意识和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从党组织的整体来看,一是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不足,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仍是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二是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强,特别是新形势下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还不够;三是党组织缺少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教条式的学习教育和管理较为普遍;四是党内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有规不守、有纪不遵的问题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管理行为不能形成制度化;五是有相当一部分党组织在服务民众上找不到有效的结合点,党建与经济工作相脱节,往往就党建抓党建。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村专业合作化水平。
上述问题涉及到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的具体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用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建工作。
(一)创新教育形势,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第一,敢于并善于打破传统僵化的教育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党内教育形式。重点是创新“一课三会”学习形式,建立党员学习日制度和党员述学、考学、评学制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积累的典型学习方法认真加以推广应用。同时,借助现代信息传递工具和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大力推广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媒体等形式新颖、辐射面广、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同时,及时总结和发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充分发挥以身示教的作用,让党员在活生生的典型示例中接受薰陶、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第二,建立党员培训基金,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党员等级培训。党员优于普通群众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够优先接受理论、政策、科技、法律等教育,具备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的基本能力。党员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先于普通群众掌握更多的理论、政策、信息、技术等,而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党员自身主动捕捉和学习外,最重要的要依赖于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党组织要根据这一现实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必要的党员培训基金,有计划地选派基层优秀党员参加境内外各类素质培训和等级培训,并采取“述学”、“讲学”的方式使所学知识得到提练、吸收和转化,实现由个别培训到普遍推广的过渡,使党员的知识结构得到质的提升。
第三,注重提高新形势下党员的“五种能力”。一要提高党员加快发展的能力。增强党员的发展意识,使其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二要提高党员的政策领会能力。使党员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实质和取向,提高创新能力,找准落实政策和加快发展的结合点,努力增强理解政策、把握政策、宣传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成为贯彻执行和运用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支农、惠农政策的先行者。三要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突出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就业服务,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四要提高党员的组织引导能力。以提高新形势下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党组织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结合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凝心聚力的有效载体。五要提高党员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党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党组织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优先发展,使党员自身发展特别是率先致富成为党员先进性的显著特征。
(二)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党内纪律。按照理论学习经常化、素质提升有效化、党员管理制度化的“三化”要求,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积极推广“党员挂牌亮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要建立有效的民主评议机制。坚持既创新方式方法,简便易行,又严肃认真、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民主评议党员与党员管理相结合,体现对党员和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民主评议与党员考核相结合,把评议的结果作为确定党员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坚持
第三篇: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洪湖市汊河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会议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我们抓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主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汊河镇这样一个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瞄准着力点,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努力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一要更新发展理念,聚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一盘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我们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推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要从政治、全局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决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在抓“三农”工作的理念上有一个新的认识,高点定位、统筹兼顾地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首先,要以全新的思维审视新农村建设。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障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是宏观层面上的要求,就微观层面来看,新农村建设既涉及到硬件,又涉及到软件,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只有达到这“六个新”,农村才会有新的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决策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时,脑海里既要有大目标的发展轮廓又要有具体内容的“新意”要求和工作要求,只要把握到这一点,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其次,要以全局的意识统筹新农村建设。要遵循规划为先的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为农村发展定好目标、调好节奏、留足空间。要遵循经济发展为重的原则,突出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先位置,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遵循统筹协调的原则,注意城乡统筹和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新农村建设既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又体现社会进步程度。要遵循可行性原则,结合大局要求和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使新农村建设既体现一般要求又体现本地特色,切忌生搬硬套,不追求实际效益。再次,要以科学的态度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扎实稳妥、和谐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是目的。汊河农业镇,农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来抓,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紧紧围绕“水产、粮食、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坚持规模、效益并重的原则,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农业生产要逐步实现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发展一村一品,要抓大户、带一般、上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圈、厕、沼气“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业要在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科管、加工增值、提高效益上,着力抓好省道沿线优质**基地建设和***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产业示范户、示范园建设,带动管理工作上水平。**业要以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强与**批发市场、**经销商和药品生产厂家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业。劳务产业要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加强对劳务人员的输前技能培训和输后维权服务工作,不断拓展输出地域,发展订单劳务,打造劳务品牌。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做好省国道沿线畜产品基地、**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和品牌的申报工作,力争新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包装、推介工作,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大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农村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自律、维权职能,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要以开发扶贫为抓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汊河镇是省级老区贫困乡镇,贫困面大,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坚持不懈地抓好扶贫综合开发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政策导向和投资趋向,积极做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在项目申报和争取上实现新的突破,短期内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有较大改观。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小流域治理、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改厕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基础建设与产业开发、村容村貌整治并举,提高扶贫综合开发成效。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定点帮扶、整村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统筹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的项目,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坚持高标准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真正把项目建成一流标准和群众满意工程,以良好的工程形象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使新农村建设“有米可炊”。另外,还要积极探索信贷扶贫到村、到户的新途径,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切实安排好贫困户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重视解决边缘人群的脱贫问题,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民主管理和自治水平。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大药品食品监督执法力度,增强农村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经常性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落”、“文明村场”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努力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柴草乱堆、广告乱贴“六乱”现状,改善
村容村貌,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要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宣传推进村民自治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规范和加强村级事务管理,提高村级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村级班子的“三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农村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四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黄维民张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是今后农村工作的必有之路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实践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 1
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内涵,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一是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富有时代特色。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三是城乡发展融为一体化。四是新农村建设是科学规划,有效推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二、审时度势,正确面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吃透中央、省、市、区精神,用足用好政策,顺应朝天镇发展的潮流,乘势而上,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一)所取得的成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免交提留款,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朝天镇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看,朝天镇农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农村面貌迅速变
化。朝天镇村级经济逐步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带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二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成为近年来朝天镇村级建设的重点。仅2010年,全镇实现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卫生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孕产妇死亡为“零”;完成通达公路3条18公里(俞家8公里、吴坝3.3公里、三滩6.7公里),通畅公路硬化工程2条6.5公里(吴坝3.3公里、双河3.2公里)建设;完成双河村八组和吴坝村五组的安全饮水项目,新建微水池82口;新建加固提防1公里,渠系配套3公里,新建提灌站6台120千瓦,解决全镇5800人的安全饮水;全年共新建沼气池1000口,配套“三改”563户。三是农民参与热情高涨。广大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衷心拥护,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农村形势一片大好,这些都为朝天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仍存在差距。一是村庄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建设乱,土地资源使用粗放;二是村级建设无序,空间布局杂乱无章,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各项管理很难有序推进;四是人居环境不优,农民生活质量欠佳,脏、乱、差状况亟待改变。
(三)面临的机遇。朝天镇作为朝天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114.6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31763人。近年来,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朝天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今
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828万元,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3020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3523元,已经进入了提升产业、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新农村的条件日臻成熟。同时,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并把“三农”工作作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三、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按照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区域发展思路,精心编制全镇统筹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做到四结合,即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规划相结合,与产业规划相结合,与镇域总体规划相结合,同时制定并完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努力构建城镇统筹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一张图,城镇全覆盖。
(二)完善城镇一体的空间布局。按照“一城四佳、二园三化”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大力建设朝天镇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城”指朝天城区,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的调整,大中坝开发、小中坝重建、嘉陵江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全区工业产业的新布局,明月峡4A景区创建、雪溪洞、龙门阁、清风峡的深度开发,全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资源整
合,广宁高速的新建等新的外界条件影响,内部因素的变化。我镇的“四佳”指将把朝天城区建成最佳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休闲度假环境、最佳育人环境。“二园”指大力发展大巴口至仇吴坝的现代工业园区、双河、三滩现代农业园区。“三化”指逐步实现我镇工业集中化、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化。让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发展壮大,从而使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三)合理制定配套设施规划,提高生活质量。按照共建共享、适度超前、完善功能的要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建成覆盖城镇的基础设施网络。科学编制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构建快捷、安全、高效的城镇交通格局。加大干线路网升级改造、连通配套力度,全力配合业主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协调工作。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规划区居民、农房的监管力度。
四、增添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区分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发展前景,立足适度聚集,凸显特色,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要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推进。要选择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和一些富裕户先行试点,集中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小康新村示范点,引导农民有序建设美好家园;要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抓点带面,创造模式,逐步推开。
(四)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狠抓落实。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确立长期行动计划,明确建设的重点。通过坚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全镇上下迅即行动,扎实推进,努力谱写朝天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系朝天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
第五篇: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07-02-10 16:47:4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大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现在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符合中国国情,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
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新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的
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超前规划。规划是先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涵盖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是全面发展的总体部署,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科学制定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包括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镇住宅建设规划、农民教育培训规划等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路,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坚决避免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的倾向;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有序启
动、稳步推进。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可以说,科学的规划成为我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是突出特色。落实旧村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的总体思路,既要符大安起点的要求,又要具有大安特色。当前,新农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按照规划,以围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中近郊旅游业的发展为重点,扎好新村的大框架。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决不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结合新村示范区已有的产业优势和民居建筑布局及特点,各具特点的分类推进。
三是长期坚持。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一是政策要有连续性。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十一五”我区新村建设规划,把相关政策明确到位,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及广大群众的
积极性。二是要保持连续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同时,在区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区上下都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三是意志上要坚定。新农村进程中,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毫不动摇的贯彻执行下去,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要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克服。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建设急需相应的支持。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只处于一种初期探索阶段,规划上需要科学的指导,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落后,建设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助。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有待逐步增强。
四、下步打算
今后工作中,我们按照“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确定“超前规划、加大投
入、突出特色、建设新村”总体思路,以壮大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村庄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三农”对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也在“三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三农”问题,真实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改变原有的“兼顾”“三农”发展的认识,把“三农”真正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统筹考虑,根据各个地方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和谋划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研究制定强有力的举措,想方设法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和发展速度,否则解决“三农”问题就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抓紧研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策略。这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的因素,我国在早些时期实施了农业哺助工业的战略决策,农业、农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导致城乡差别明显,“三农”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在“十一五规划”中,要研究制定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大财政向农业、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大力扶持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使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三是突出推进农村“三个集中”。“三集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手段。工业、农业和农民居住集中的推进,既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又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对“三农”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锡山区在“三集中”工作上作
了大量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由于“三集中”是一个新课题,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下阶段,需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扎实推进“三集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四是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适应发展要求、较为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托。只有解决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发展和管理中来,打造富裕、文明、优美的新农村。当前,主要应突出“五保一扶助”的措施来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即全力推进“社保”,不断完善“地保”,加快深化“医保”,积极推进“新农保”,逐步提高“低保”和深入开展扶贫救助,全方位、多层次的建立保障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让农村贫困群体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真正建成体现
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农村。
五是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在农村的环境和管理建设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面貌形象和群众生产质量。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快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建设,这既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将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安全保障等社会事业,并突出教育和卫生两大重点,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明确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等各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