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的调查报告
四川市场经济调查及市场预测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篇二: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根据“儿基会”和中央电教馆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我们四川和上海两地的学校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各自“技术启迪智慧”这一专题项目的任务。于是在经过了3天的培训和研讨后,我们小组决定带领我们的孩子对《如何泡一杯好茶》这个项目进行研究。这个项目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两地各自茶文化的特点,如喜欢喝什么茶?喜欢用什么茶具泡茶?知道《茶经》的作者吗?等一共18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于是我们学校在2010年5月17号就开始对这个项目调查做准备工作。25日,我把我们项目组的12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短会。然后开始分配任务。这个调查活动一共分为3个阶段来做。一,先在学校调查我们的老师;二,然后回家调查周围的邻居;三,到街上去随机调查。
在学校调查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利用课余时间,两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层楼老师的进行调查。然后分类汇总。(图为我校学生正在调查中。)
下午,又给每个学生布置了回家调查家里人以及周围邻居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学生回家后先对自己家里人进行了调查,然后在附近的居民中进行调查。第二天都要求学生写了调查日记,分别谈了自己的感想。
前两个调查时比较容易做的,因为调查的对象大都比较熟悉,没有陌生感,方便调查。而第三个任务就是在街上去随机调查。有的同学还在学校就开始打退堂鼓,害怕遇到困难,不好意思开口。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鼓励下,我们十几个人终于走出了校园。
分配完任务后,孩子们就两个一组分别行动去了。有的进入了小卖部,珠宝店,有的进入了菜摊,肉摊??有的对中年人进行访问,有地对老年人进行调查??孩子们都表现的比较勇敢,也比较有自信。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完成了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在集合的地方还尽心过了简单的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还不够大胆,还应该再主动一些。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还不够有礼貌。有的同学还是遇到了困难,费了半天劲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进行调查。总之大家都有自己的感想,也有自己的收获。
回来后就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通过对68名男士和34名女士的调查进行分类统计,最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这102名调查者中有52人是天天都要饮茶的,有50人是偶尔喝一点的。这说明茶在四川彭州这边还是比较受欢迎,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饮品之一。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决心。
2、有63名受调查者平时都喜欢喝花茶,有60人在“你一般选用的茶具是 ”这个问答题上选择的是玻璃杯。
于是我们从调查中得到大多数人都选用花茶作为平时的饮用茶叶,永玻璃杯作为茶具。所以,我们根据这些调查结论对我们下一步的实验确定了方向,那就是用玻璃杯泡花茶。篇三:四川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11年第一季度四川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行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一章 四川省旅游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
继08年灾后重振和危机应对政策初见成效后,2009年与2010年四川旅游整体情况摆脱下降趋势,国内旅游尤其是本地游市场大幅增长,入境游市场3月份已经稳步上升。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2011年一季度,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560.48万人次,同比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6.01亿元,同比增长13%。与“5.12”,地震前08年比较,09年一季度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方面均保持了相近的增长速度,2010 年度一举扭转了自2008年4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保证了2011年的良好开局。受1月元旦假期、春节黄金周刺激,2月节后市场萎缩和不利天气的双重影响,以及3月天气转暖刺激,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但一季度市场的整体呈增长态势。以本地客源为主导的近程旅游已经成为当前全省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入境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出现了回暖征兆。
第二节 省内各区域旅游业情况
成都市旅游门户地位突出,本地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新兴旅游景点异军突起。三州两市市场结构差异性较大,川东旅游市场增长较快,川南地区抢占全省第一的市场份额,川北市场下降速度放缓,恢复迹象明显。
一季度成都市旅游中心和集散门户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日游游客占游客总数的49%,都市周边及近郊景区人气旺盛。三州两市中阿坝州旅游收入有所下降;甘孜州受到一定冲击,但黄金周旅游门票收入创新高;凉山州和攀枝花市旅游运行基本保持平稳;雅安市借势春节黄金周特色旅游和大熊猫品
牌,实现旅游突破。川东各市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大幅增长,近郊短途民俗及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川南地区抢占全省第一的市场份额,自贡、乐山、宜宾成为四川灾后旅游市场领跑者,眉山旅游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一。川北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继续下降,但灾后遗址旅游和春节祈福游成为川北地区一季度旅游亮点,各市县积极抓住四川旅游大热趋势,市场逐步升温。
第二章 四川省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随着“四川好玩”、欧洲国际旅游展等强势推动,一季度境外市场逐步加强,香港、日本市场份额居前,以欧美为代表的中远程国际市场受地震冲击不大,出游意愿强烈,但在金融危机下受降薪、失业率和交通成本影响,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较大。近程入境旅游逐渐加强,台湾民众与四川大熊猫互动、两岸包机直航、熊猫故乡品牌吸引,港澳台入川旅游快速升温;日韩市场受经济影响冷暖不一,从生态观光为主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多元化复合旅游转变;新马泰客源市场持续稳定,对四川旅游形象认同度高。在入境游客调查样本中,香港入境游客、日本游客分别占总样本的18.98%和13.14%;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游客人数一共占总样本的21.15%,比重有所回升。可见“四川好玩”、“价格洼地”、欧洲国际旅游展强势推动,有效阻止了境外市场信心下滑势头。网络及现场调查显示,欧美游客对四川地震影响的敏感度较低,受四川“信心提振”国际营销行动影响,赴川出游意愿强烈,但受降薪、失业率和交通成本影响,实现市场的大规模增长还有待时日。
二、入境市场留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等比重较大,自助游比例较高但消费水平不高;跨国企业高层主管、在华员工以及银发族成为入境旅游潜力市场;游客获取信息途径有限,以亲友介绍、媒体广告和旅游代理商为主。在入境游客调查样本数据发现,在华留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占总样本的39.77%左右,但旅游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多采取自助游方式旅行;跨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总样本的27.38%,老年游客占17.6%,这类游客消费水平高,对民俗、民族文化产品表现出很强的购买意愿。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信息渠道等影响,境外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有限,亲友介绍(41%)、各种媒体广告和旅游代理商(38%)、旅游杂志文章推荐(12%)为主要渠道。
三、入境游客出游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客源流向选择主要为
成都、乐山市等地,阿坝、甘孜等地一季度入境游客锐减。
根据四川省政务网数据发现:大熊猫和藏、羌、彝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对欧美、日韩和港澳台等客源市场具有相近的市场号召;欧美游客对于川西传统建筑、节庆、手工艺等民俗文化和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考古文化表现浓厚的兴趣;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入境游客,更加偏好九寨沟、峨眉山等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景区,对四川三国文化、餐饮文化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第二节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一、境外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对全省旅游市场整体冲击不大;境外游客对四川出游意愿浓厚,只是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抑制了旅游意愿。问卷调查与一季度统计数据都显示,随着日韩、欧美等国经济持续恶化,客源大幅减少,由于境外游客仅占接待游客总数的0.22%,对四川省整体旅游市场冲击较小。但问卷同时显示,目前港澳台、日韩、欧美、东南亚均对四川旅游体现出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尤其是欧美游客,有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到四川旅游”,危机中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暂时制约了其出游意愿。
二、大成都旅游圈集聚效应强大,市场客源流向趋势仍然关注三大传统知名景区以及新五大旅游区。“四川好玩”、“四川人游四川”等,极大地促进了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出游动机调查显示: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的人气和吸引力依然最高,分别有39%、18%和27%的受访者选择以上景区作为首要目的地;91.6%的游客表示对西岭雪山、峨眉山-乐山、都江堰-青城山、锦里等景区兴趣浓厚。
三、受金融危机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双重影响,低价格策略依旧是刺激国内游客出游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探亲访友、休闲购物、温泉疗养、祭祀祈福等旅游动机占主导。
市场问卷调查中,有37.56%的游客选择“价格因素”为出游首要考量因素,对旅游成本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31.37%和26.67%的游客选择“景区门票降价”、“机票等交通费用打折”为最期望的折扣方式;87.33%游客表示在餐饮美食、温泉康疗等方面消费支出较大; 第三节 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一、自驾车旅游市场火热,川渝两地成为最大客源市场,以城市近郊为首选目的地;受经济危机和旅游淡季影响,东部远程自驾游客出游意愿降低。现场问卷调查显示,有48%来自于成都,35%来自于重庆,对爱卡汽车俱乐部专题问卷结果显示,随着旅游宣传活动的开展和省际快速通道的畅通,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兰州等多个相邻省市的自驾车游客来川出游意愿增强;而受经济危机和气候时节的影响,东部中、远程自驾车游客出游意愿不高。
二、文化旅游产品走俏,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游以及历史、宗教、生态文化游受到热捧,川西藏族风情体验市场反映低迷,川东北红色文化旅游线升温。
根据市场调查,由于受到季节性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选择以特色民俗文化、传统古蜀文化、凉山彝族文化体验为出游动机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大,并倾向于选择在都市周边以及近郊古镇、乡村景区,以购物、餐饮、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为主要消费倾向;考虑安全和气候因素,多数受访者对川西藏族文化旅游产品反响不大。川东北、凉山州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得到了较平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受到川渝地区自驾车游客的偏好。
三、春节黄金周市场飘红,近、中程休闲度假旅游线路走俏,冬日温泉、阳光度假市场火爆。
市场调查显示,受节庆刺激,春节期间到城市近郊“吃农家饭,过农家年”成为今年省内游客春节过年出游选择;都市周边以及近郊景区成为春节出游热点区域;受冬日气候影响,受访者中择峨眉山、海螺沟、攀枝花为出游地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
四、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欲望降低,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高端市场受波及明显;长线旅游需求骤然降温,中近程自助游、家庭亲子游、民俗文化游等渐成主流。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单位组团旅游、会议旅游、公务旅游等游客数量明显减少。春节前大部分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采取裁员、降薪、取消年终奖等措施,使得潜在游客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短线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最爱,平价自助旅游方式在一季度的四川旅游市场大行其道。
第三章 互联网对于四川旅游市场的影响
一、游客出游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中互联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自助游增长迅速,出行组织模式不断创新,自主多元化特征日益强烈;市场更加注重互联网、车友会、业主会、俱乐部等新型信息平台。根据市场抽样调查,一季度省内及周边省市的游客,多以家庭或亲友为单位,组织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并以86.34%的比重位居市场首位,具有消费个性化、随意化和高价格敏感性特征,更多注重互联网、车友会、业主会、俱乐部等新型市场推广渠道。此外,携程网自由行模式,车友会拼车自助游模式、户外俱乐部散团探险游、旅游消费卡会员有奖游等等依靠网络平台或交友平台构成的创新型旅游出行模式正逐渐兴起。
二、由于一季度节庆、假期集中,青少年和老年游客比重较大;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游客出游意愿强烈,以自驾游为主,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这类人群互联网粘性较大。
由于一季度正逢学校放寒假,以及元旦、春节等节庆相对集中,青少年和中老年游客以家庭、亲友同行为主要组织方式市场比重较大,第二季度这部分游客将缩减。通过对省内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21-35岁青年游客占35.28%,36-45岁中年游客占30.47%,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游客占43.1%,这部分中、青年游客具有强烈的出游意愿和较高消费能力水平,以自驾车出游为主,并且倾向于选择高品位、体验式旅游产品,且网络粘性较高,习惯且熟练网络这类即时讯息获取渠道。
三、市场尤其是国内旅游市场对实质性旅游降价促销活动,表现出很强认同感和参与兴趣;近期市场的恢复需要政府推出更多积聚人气和激发出游意愿的优惠政策。
在“您最希望得到的旅游促销方式”问题中,分别有36.85%和31.38%的受访者选择了“景区门票降价”和“机票和酒店费用打折”,超过26.67%的“政府发行旅游消费券”选项,说明游客更加偏好实质性降价促销活动。09年三月份四川省2000万张熊猫金、银卡领取异常火爆,对外地旅游市场人气的恢复具有明显效果,2011年第二次推出熊猫金卡、银卡,领取人数有所下滑,但总体人数依然呈现可喜状态。
主题概念:
1、设计师从巴蜀文化中浓缩提炼艺术符号融入室内,手法简约而不失文化个性品味,兼有古朴典雅和大气内敛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形象。
2、室内展示设计在色彩材质氛围上与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烘托精美的文化展品,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6、采用多种手法及声音多媒体技术,加强展示效果和宣传形式,能更有效地突出宣传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布局形式定位为:一层展厅设计粗犷大气,二层精致文雅,三层活泼轻松。瓷器馆:该馆主题为“泥与火的艺术”,将陈列展示历年来出土的蜀瓷。分抟泥为陶、寓巧于拙;质朴自然、魅力尽现;群芳争艳、瓷苑荟萃三部分。自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时间跨越了数千年,充分展示了四川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的陶瓷珍品以及部分传世的精品。在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距今5300-6000)陶球。
第二篇:四川民俗民风调查报告
四川民俗民风
惊世的川剧绝活:变脸.四川成都民俗风情
变脸,这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刘成基说:“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装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用“抹脸”。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便采用的“吹脸”。《活捉子都》中的吹脸,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拭豹眼 黑烟子在双眉间一抹而成。如《问病逼宫》中的杨广拭豹眼,用以表示其凶残狠毒。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田汉在40年代初看了《情探》后说:“四川戏关于变脸之类具有特长,不知何故。”柳倩也说:“‘变脸’的问题,是川剧中特有的技艺,它的骤然变化,促使见者改观,‘变脸’是感情的象征,许多的脸谱已经有它显著的典型的特质,说明人物的忠奸邪正,而‘变脸’更帮助了个性的强调与感情(变)化的发展过程,这是四川戏的优点。加之演员能于观众不注意间改变他的脸像,也是一种惊人的技术。”
成都茶馆.四川成都成都市民俗风情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无一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茶馆的“三件头”指瓷盖、瓷碗、金属托盏。托盏中间有一圆形凹坑,瓷碗角正好嵌入,不易翻倒,又称茶船。“三件头”的优点是茶碗体积适中,上大下小,添水时可将碗内茶叶充分翻卷;盖而不严的茶盖即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内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饮茶,可免茶叶入口;茶船托稳碗底,便于端放,又能避烫。
成都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旧社会三教九流都在此聚会。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作交友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群众的娱乐场所。说书的、表演曲艺的都把茶馆当作演出场地。这种活动一直保留到现在。有的茶馆还是川剧“票友”聚会之地,他们常邀在一起坐唱,经常是围得水泄不通,“打围鼓”一名即出于此。
“九大碗”.四川峨眉山眉山市民俗风情
办“九大碗”这风俗无疑是农耕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渴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社会理想。无论是哪一家有了事,也不管这家人有钱还是没钱,镇上的人们一律都要去帮忙,而且一帮就是好几天,从最初的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到最后归还家具,有始有终,绝不让主人家一家人劳累。去吃“九大碗”是要向主人家交钱的,你五十他一百,账房先生戴着老花眼镜,用毛笔在账本上如实记下客人交的钱,到时分文不少的交给主人。主人抱着这本人情簿子,等别人家有事的时候再去还人家。客人交了钱吃起来心安理得,条件差的人家也可暂时借助大家的力量将家里的事办好,体现了集体的温暖,有点提前进入和谐社会的味道。同时使镇上的人建立一种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永久牢固,和谐美满。多少年来人们牢牢守着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若有人收了别人的钱而不还,或是别人家有事而不去帮忙的话,是要被人背后议论的,背上一个不落教的名声,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我很佩服祖辈们定下的这个规矩,既富有人情味,又有一定的约束力。
办一次“九大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单以吃而论,主人家至少须备下上千斤的猪肉,几百斤鱼(一般是鲤鱼),几十只鸡和上百斤的牛肉,至于蔬菜那就更多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九大碗”质量也须“与时俱进”,若是有哪家准备的东西少了,不够客人吃,人家当面不会说什么,背了会将这家人贬得一无是处,让你从此不好意思见人,所以人们宁愿多浪费点,也不希望别人说长道短。办“九大碗”不能太“水”是镇上的人家共同恪守的一条规则。
办“九大碗”自有一班专门的厨师(民间厨师没级别的)料理,谁负责做哪一道菜都有明确的分工,不是“专业人员”你是插不上手的,最多只能帮这些“大师傅”们打打下手,只能干点杀杀鸡扯点鸡毛或是剖一下鱼这类非技术的工作,到了关键的工序的时候你就得靠边站。我认识一位厨师,替人办了几十年的“九大碗”了,已经60多了,至今还在为小镇的红白事发挥余热,他在镇上颇受人尊重,无论哪家有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而他也乐意为大家服务。他最拿手的菜是“蛋裹元”,这也是高庙的“九大碗”名闻遐迩的主要原因。我曾在城里的好些餐馆吃过别人做的“蛋裹元”,材料一样但就是没他做的地道。这道菜说起来挺简单,把猪肉在菜板上细细剁碎,加上生姜葱头味精胡椒粉拌匀,用事先做好的蛋皮(用鸡蛋清在油锅里摊平,看起来颜色黄黄的,很薄)包裹成一条条的,放在蒸笼里蒸,蒸熟后再切成一片片的就可吃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有许多人都按照她传授的方法做过,但做出来就是没他做的好吃。
吃“九大碗”的时候,整个一条街都摆满了桌子,每张桌子坐八人,一次坐二十多桌,这一轮吃完了,下一轮接着吃,客人多的人家要坐好几轮才能将酒席摆完。桌上的白酒是地道的高庙白酒,有“小五粮液”的美称,酒不够的话,还可加。菜一道道的端上来,说是“九大碗”其实根本不止九碗,荤的素的都有,满满的摆一桌子。那几十桌人同时在屋檐口下吃饭的场面实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喝酒的喝得满脸通红,吃饭的风卷残云,人声鼎沸,我想梁山好汉聚义厅的热闹和豪爽也莫过于此,那一刻人世间所有的悲喜都被人们轻轻忽略过去。这样的场面往往要持续好多天。
绵竹年画节.四川德阳民俗风情
每年1月至2月举行。
绵竹199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1994华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1997年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绵竹年画在历史上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被誉为中国民间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一个浓缩时空的文化符号,影响到西南地区的文人画、戏剧、雕塑,甚至民风民俗。
绵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文化传统,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绵竹年画节,组织盛大的迎春活动。“金鼓开道”、“喜报阳春”、“狮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画人物踩高烧”、“喜打春牛”等传统民俗活动热闹非凡。
川菜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
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其特点是家常菜,亲民,比较麻辣,多创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厨房或路边小店,并逐渐在市民中流传。渝派川菜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
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菜为主);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自贡盐帮菜又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鲜明风味和品位。在盐帮菜的嬗变和演进中,积淀了一大批知名菜品,人见人爱,其中一些菜品更不胫而走,纳入了川菜大系,摆上了异地餐桌,清末盐商李琼圃撰著了《琼圃菜谱》,便记载了各色盐帮菜的烹饪要诀,惜已失传。盐帮菜的代表性菜品不下百种。这里仅列举其中部分:水煮牛肉、火鞭子牛肉、冷吃兔、富顺豆花、火爆黄喉、牛佛烘肘、粉蒸牛肉(或名牛肉蒸笼)、风萝卜蹄花汤、芙蓉乌鱼片、无汁葱烧鲤鱼(又名“合浦还珠”)、火爆毛肚、谢家黄凉粉、郑抄手、酸辣冲菜、李家湾退鳅鱼等。
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盐帮川菜是新式川菜。以做回锅肉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为三线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县豆瓣酱以及甜面酱,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则不然,各种带皮猪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酱用蔗糖代替。而具体烩制手法两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于蓉派沿袭传统,渝派、盐帮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较传统做法更加美味)。
川菜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川北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杖头木偶)活动于仪陇县马鞍场一带,起源于一种家传艺术。1914年,仪陇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下杨三合的木偶,创建“福祥班”,走村串户进行表演,深受乡亲百姓喜爱。新中国诞生以后,“福祥班”民间木偶艺人结束了流浪生涯,组建了仪陇木偶剧团,1987年更名为南充木偶剧团。在三个世纪的岁月里,川北大木偶在造型、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融各家之巧,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被国内、国际公认为世界稀有的木偶艺术。
川北大木偶源于民间,服务民间,融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刻于一体,剧目丰富,表演别致。新中国成立前,演出剧目以因果报应,才子佳人,升官发财的世俗题材为主。解放后,整理、移植了《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幽王回宫》、《出岐山》等剧目。特别是1983年以来,对川北大木偶进行了系统地拯救、提高、发展,剧作家们改编了《美人鱼》,创作了《玉莲花》、《巫山神女》、《小铃铛漫游记》等剧本,充分发挥了川北大木偶的独特造型效果和表演技艺。
川北大木偶享有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1953、1975年,仪陇木偶剧团两次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在怀仁堂等剧场为中央领导和各国驻华使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89年9月,在全国第二届艺术节上,川北大木偶又以新的风姿晋京在主会场演出,观众为之倾倒。几十年来,从事川北大木偶艺术的演职员走遍巴山蜀水以及汀、黔、秦、滇的部分城镇,行程近百万公里,观众达晨万人次以上。80年代以来,川北大木偶开始走向世界。1987年,受国家文化部派遣,南充木偶剧团出访前苏联、芬兰,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图拉、赫尔辛基、波里、拉赫底等六个城市访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88年,南充木偶剧团又以“中国大木偶剧团”的名义出访新加坡,在加东丽宫戏剧院连演12场,场场爆满。1990年,又赴印度、荷兰参加国际木偶艺术节,展示了绰约的风姿,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演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的,独特的木偶艺术”。
川北皮影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阆中宝台乡王文坤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受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川北皮影的演出,大都具有祭神、愉人、消灾、贺喜的性质。在庵观寺庙演出“求神还愿戏”;在春节、清明、端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演戏庆祝;红白喜事演“喜戏”、“寿戏”;为祈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还请戏班演“秧苗戏”、“雨戏”、“丰收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川北皮影犹如“枯木逢甘霖”,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活动在嘉陵江流域的业余皮影剧团有20多个。1988年,川北皮影应邀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访问演出,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在奥人士竞相观看。川北皮影从此名扬世界。
川北灯戏
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共为川北戏曲的三朵奇葩。它是以南充为中心,遍及嘉陵江中上游两岸,传唱于民间的灯戏的总称,具有质朴的乡土气息,热烈欢快的情调,农郁的酬神娱人赛会色彩。其构成较完整形态,至迟不晚于明末。由于川北地区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和崇尚多神的民俗,在川北灯戏早期的天上地下32神(或32戏)中,儒、释、道三教并存,豪杰义士甚多,善神恶鬼皆有,变幻多端,扑朔迷离,形成其传奇性、写实性、夸张性、幽默性和土风民俗相容共存的特有风姿。
川北灯戏土生土长,内容多系风土人情,民间世态。传统剧目达300余个,皆以短小精悍见长,俚曲口语成趣。过去表演者除农民自娱自乐外,带专业性质的多系端公。其原始声腔和表演手段,多系道场法事中的程式演化而成,又吸收了大量的时调、小曲和民间歌舞,其声腔分为正调(灯弦腔、苦板、十字韵、联八句类)和杂调(各类民歌、时调、小曲类),表演形式分为天灯(以小剧目为主)和地灯(各种灯调歌舞)。演员表演在起唱时,必先击鼓锣一响“咚旦”,别具韵味。剧目《闹隍会》、《秀才买缸》、《灵牌谜》参加1984年四川省第二届振兴戏曲会演,首次献艺于成都,轰动艺坛。1987年又应邀晋京演出《包公照镜子》、《幺妹嫁给谁》、《献鸡》、《秀才买缸》,饮誉京华,并获得进入中南海作专场汇报演出的殊荣。1989年又代表四川省戏曲赴上海作文化交流献演,获得“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戏曲的渊源”的赞誉。
第三篇:四川师范大学东区调查报告
项目背景:
由来及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又叫川师、川师大、四川师大。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现由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成龙校区(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东校区(成都市外东洪河中路351号)、电影电视学院校区(成都市金牛区西华大道593号)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校本部位于狮子山校区。四川师范大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师范大学之一。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大学、中国西部地区知名大学,是四川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历经60余年的建设,学校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职业和成人教育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已发展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历史文化: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
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 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东北大学部分川籍师生在东北大学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12月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院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64年,原成华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直属煤炭工业部的前身为四川煤炭工业学校的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即工学院和商学院。[2]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区位关系:
四川省与成都市的区位关系:成都市,[1]
别称“蓉城”,西部大城市之一及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特大城市。
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最大平原——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蜀中江南”、“扬一益二”、“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与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的区位关系: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成都市东三环外洪河大道旁,东枕龙泉山脉,西依狮山锦水;校园环境优美,新楼林立,草坪青翠,林荫蓊郁,教学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居繁华闹市而无喧嚣的读书胜地。
区位条件优越: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地处四川省会——成都市。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更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学校位于成都市城东,毗邻三环路,地处城市向东发展的核心地带,这里公共交通网络覆盖周边地区,交通顺畅,出行便捷。
外部交通分析: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洪河大道中路,途径洪河大道中路公交站的有 12路、133路、854A路 856路等5条公交线路。其中12路和336路可以直接到达川师本部狮子山校区,856路可以直接到达川师成龙校区。洪河大道中路附近有6个公交站,分别是洪河大道中路站(124米)、洪河大道中路南(531米)、洪河大道中路南站(707米)、洪河大道中路北(730米)、洪河大道中路北站(791米)等,并有惠王陵和洪河地铁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内部交通分析:红线为主要交通路线。从学校大门由两边通向学生公寓,方便学生搬运行李等重物时可以直接开车到公寓,减轻学生、家人等负担。黄线为次要交通路线。主要由学生公寓之间路线和学生公寓到教学区之间路线组成,方便学生上下课。
橙线为校内小径。当人们游走校园时,会觉得校园丰富多彩,增加一定的风光情趣。
校内规划
东区占地面积520余亩,绿化面积达到65%,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全,现有教学大楼、图书馆、艺体馆、校医院、标准田径运动场、形体房、各种实验实训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学生公寓配有空调、电视、电话、衣柜、书桌、饮水机、集中供应热水系统、网络端口等现代化生活设施。校园内芳草茵茵,百花满园,湖光山色,人文荟萃,是陶冶情操、求学、授业的理想之地。
第四篇:四川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四川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外出务工,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这个群体年纪轻、观念新、数量庞大,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大军的主体,深入、全面了解他们在就业情况、生活现状、城市融入、利益诉求等方面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民工政策,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全省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抽样调查全省20个劳务输出大县1000名新生代农民工,收回有效问卷939份,调查结果能够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质。
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基本特征
1、身份认同程度高。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农村出生,初中或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找工作、谋出路,有的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生活观念、生活方式趋于市民化。但他们并没有迷失自己,对自己农民身份认同程度较高。调查中,问及“我觉得自己是老家的人”时,选择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的占72.0%;问及“我觉得自己是农民”的,选择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的占61.2%;不同意“我觉得自己是城里人”的占76.0%。
2、婚姻家庭观念新。本次调查中,选择尚未结婚的受访者为50.5%,选择与配偶一同外出务工的占33.8%,选择配偶在其他地方外出务工的 占6.4%,选择配偶留守老家的占6.4%。56.3%的受访者没有未成年子女,选择子女留守老家的占25.8%,选择子女一同外出的占10.2%。这组数据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结婚、生子时间普遍较晚,注重家庭生活、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成为他们的优先选择。
3、健康状况理想。针对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非常好或比较好的占76.7%,选择一般的占19.5%,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欠佳的仅占3.8%;在问及生病及处理方式时,选择几乎不生病的占23.2%,选择不在意或自己休息几天的占13.2%,选择自己买药或到小诊所治疗的占52.7%,选择去正规医院治疗的占10.9%。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健康状况较为理想,为他们努力拼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择业流动性高。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外出年限5.0年,从地域流向看,初次外出从业选择省外的占67.9%,选择县外省内的占28.2%,选择乡外县内的仅占3.9%,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主要城市较高薪资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成为他们择业的首选地。从流动频率看,跳槽频繁、流动率高是他们择业的又一特点,更换工作次数2次及以下的占63.7%,3--5次的占32.7%,6次及以上的占3.6%;更换外出地点2次及以下的占71.0%,3--5次的占26.7%,6次及以上的占2.2%。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平均每月工作25.7天,平均每天工作9.1小时。
5、收入见涨,生活节俭。从收入和生活消费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本季度平均每月收入1810.3元,用于生活消费支出为759.5元,收支结余971.5元,生活消费、收支结余占月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0%和53.7%,生活量入为出、储蓄率较高、乐于积累的特点十分明显。在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仅为408.4元,平均每天食品支出不到14元,即使不考虑工作午餐和自己偶尔加餐,只算早晚两餐,这个生活水准也姣低,生活非常节俭。
6、社交圈子窄,自娱自乐多。在问及“业余时间一般和谁一起活动”时,选择和家人一起娱乐或者自娱自乐的占39.1%,选择和其他农民工或者老乡一起娱乐的占40.8%,选择与城里朋友娱乐的占13.2%。问及“业余时间最主要的活动”时,选择看电视的占37.1%,选择休息的占21.9%,选择上网的占19.6%。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然生活在老乡和工友等熟人圈子内,与外界交往少,生活较为封闭。
7、目标明确,态度积极。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向往,要远大于对农村的留恋,他们充满朝气,积极向上,期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在问及“你今后的打算”时,49.2%的受访者选择坚决不回农村或尽量留在城市,20.8%的受访者选择挣够钱就回农村,21.9%的受访者选择不好说,选择一定会回农村的仅占8.2%。关于当前最主要的目标,28.3%的受访者希望找到一份较好工作,26.0%的受访者希望掌握专业技术、有一技傍身,19.9%的受访者希望自主创业当老板。
8、知足常乐,幸福指数高。在问及工作压力感受时,64.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太大压力或没有压力,认为压力较大的有26.9%,只有5.6%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大;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收入水平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62.5%,选择不太满意的占32.4%,选择完全不满意的仅占5.1%;对目前的工作环境,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76.7%,不太满意的占19.2%,完全不满意的仅占4.1%;对当前的生活状况,77.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19.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在问及“总的来说,你觉得是否幸福”时,仅有10.2%的受访者表示不幸福或不太幸福,认为境况一般的占56.3%,选择幸福或者非常幸福的占30.2%。
二、新生代农民工“现象”的主要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他们身份是农民,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他们不愿回到农村,但他们在城市又很难扎根,他们长期漂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1、对党和政府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我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3季度数据,全省有29.9%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43.4%,由此可以推算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将超过600万。他们长期在外漂移流动,城里不想管,农村管不着,导致农村出现征兵难、选举难、基层组织发展难、村 民义务履行难,这“新四难”的出现,对党和政府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2、对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挑战。四川既是一个农业大省,还是一个人口大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地位十分重要。然而,调查表明,作为农村劳动力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和意愿不强。调查表明,86.2%的受访者在农村老家有责任承包田,回答说不清或选择没有的仅占13.8%。在问及是否具有劳动技能时,选择基本没有农业技能的占40.0%,选择从未干过农活、完全不会的占30.9%,选择农业技能水平一般的占25.6%,有熟练农业技能的仅占3.5%。谁来种地,谁能种地,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3、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或者讲究个人生活舒适潇洒,普遍选择夫妇双双外出务工,由于客观存在的城市入学难及自身流动性大等问题,大多让子女留守老家,由爷爷奶奶代管,或由其他亲友托管,甚至放任不管,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有效监管,学习教育和性格培养都有缺陷,政府的临时关爱解决不了长期的社会问题。
4、对消弭城乡偏见、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挑战。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为城市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在心灵深处烙上了对城市人的偏见。在调查中问及“你认为城市人对你的看法”时,选择全部或部分有偏见的占61.1%,选择没有偏 见的占21.1%,选择说不清的占17.8%。缺乏理性的偏见与激愤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化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的迫切性。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户籍制度改革、让新生代农民工加速城市化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制度公平,涉及到户籍制度、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这就需要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
1、统筹城乡发展,大力缩小城乡差别。农民要进城,是因为农村太落后、太贫穷,在城市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党和政府应该尽快废除城乡二元政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因势利导加强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同工同酬、生活同质和教育同步,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本地安居乐业。这既有利于减轻城市扩张的压力,又有利于农村社会管理和稳定发展。
2、实现制度公平,科学推进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本居民户口本,还需要拥有与市民一样的机会和同等的权利,才能在城市稳定下来和奋斗发展。否则,他们就会沦为失 地、失业、没有社会保障的城市难民,这有违党和政府的初衷。因此,在农民工城市化制度设计上要努力做到制度公平,让他们拥有公平的劳动就业机会,能在城市发展舞台上与城市人同台竞技;让他们拥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下一代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将根本改观;让他们享受普惠性社会保障权利,能够困有所扶和放心发展。公平发展,这才是新生代农民工真正需要的城市化进程。
3、强化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城乡隔阂、互相漠视,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进步。党和政府要加强舆论导向管理,要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努力加强城乡一体、关心关爱、友好互助、共同发展意识的宣传,避免媒体在仇富和仇贫问题上过分炒作。在城市管理上要以人为本,要对到城市谋生的农民工进行温情管理,将社区关怀延伸和拓展,积极将农民工纳入管理范围,让他们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同时,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加强引导,要让他们树立法律意识和社会组织意识,消除偏见,主动和谐。
4、创新农业发展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农民由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如何发展,粮食安全又如何保证,只有靠机制创新来解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建议从两方面着手进行探索,一是灵活执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进城农民不再保留承包地,这部分耕地也不再打散分配,由村集体集中管理,租给种粮大户或愿意耕种的农户进行耕种,确保耕 地不撂荒和种植强度;二是国家及时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将新增的涉粮补贴全部补助到商品粮上。通过政策调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卖粮的积极性,有效增加粮食供应。
课题组:明国光 8
冯作仁 周焕明 李 洋
第五篇: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第1页,共4页 蒋金华四川地区产业经济调查报告
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 蒋金华
关键词:四川 经济 现状
摘要:用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衡量,四川现有优势产品46个。其中,33个集中分布在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产业这四大特色产业内,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0%。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今后四川应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内的优势产品。同时,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产业集群和改善外部环境,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优势产品的竞争能力。
按照统计规范,工业行业共划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根据不同的内涵,一般把大类行业称之为产业,而将中类或小类行业称之为产品。多年来,关于四川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大类甚至覆盖范围更广的领域,如机械、冶金、化工、食品等。局限于这个层面进行研究,涉及面过宽,影响资源的集约配置
一个区域的产品是否具有优势应由市场检验,主要考虑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和需求增长三个条件。
关于市场份额,判别标准可按区域内某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确定。按照不包括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计算,各省市区销售收入比重的均值为3.33%。一个省市区的销售比重与均值的比值只有超过1.5,即达到5%以上,才可称之为市场份额较大。为此,可以确定销售收入比重在5%~10%之间为市场份额较大,比重在10%~20%之间为市场份额很大,超过20%则为市场份额极大。
关于经济效益,判别标准可按该行业占全国同行业的利税比重,与销售收入比重的比值确定。比值在1以下,表明利税增长落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经济效益较低。比值在1~1.5之间为经济效益较高,比值超过1.5则为经济效益很高。
关于需求增长,判别标准可按全国该行业销售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值确定。比值在1以下,表明该行业销售增长落后于全国经济增长,需求增长较慢。比值在1~
1.5之间为需求增长较快,比值超过1.5则为需求增长很快。
四川优势产品在全国的地位
优势产品的概况
按照上述标准衡量,四川工业现有优势产品46个(详见附表1)。200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2370亿元,接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40%。
46个优势产品分布在7个大类行业。其中,装备制造17个,清洁能源2个,农产品加工10个,高技术产业4个,化工7个,冶金4个,建材2个。
分布在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产业这四大特色产业内的优势产品共计33个,200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接近1900亿元,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0%。
优势突出的产品
四川省的天然气、战斗机、铁路机车、钒钛新材料等4个产品,其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第一,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其中,钒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钛产品、战斗机和铁路机车的市场潜力巨大,天然气供不应求。这4个产品都属于市场份额极大、经济效益很高、需求增长很快,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
优势明显的产品
优势产品中,市场份额很大或极大、经济效益较高或很高、需求增长很快、优势明显的产品,有汽轮机、锅炉设备、发电机(组)、无机盐、磷肥等5个。
近年来四川省优势产品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一是部分产品快速成长。近年来,其他日用品设备、香料香精、磷肥、锅炉、精制茶、无机盐等10个优势产品的销售增长较快,目前按市场份额排序均居全国前五位(详见附表
3)。
二是产品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与2003年相比,有汽车车身挂车、饲料生产设备、啤酒、羽毛绒及制品等8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进入优势产品行列,光纤光缆、橡胶靴鞋、化学矿采选等4个产品的市场份额退出优势产品的行列,进出相抵净增加4个优势产品(详见附表
4)。
三是部分产品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四川省多晶硅已形成1500吨的生产能力,占全国产能的90%,且具有经济效益很好和需求增长很快的特征,预计将迅速成为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此外,竹藤家具和丝绢等2个产品成长较快,具有成为优势产品的明显潜力(详见附表4)。
四是经济效益有所减弱。2005年的优势产品中,经济效益较高和很高的有19个,比2003年的26个减少 7个。同时,2005年有色金属合金、冶金专用设备、绝缘制品、水电、饲料、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其他烟草制品等13个优势产品的经济效益比2003年明显下降(详见附表5)。
优势产品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的优势产品除了水电、天然气具有资源优势和卖方市场之利外,其余都属于竞争性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由以下多种因素决定的(详见附表6)。
资源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由于四川省生物资源,天然气、水能、钒钛等矿藏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产业基础
四川省一些优势产品的凸显,得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特别是三线建设形成的产业基础。这期间建成的二重、132厂、东电、东汽、东锅、长虹、资阳机车厂等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研发和营销能力,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崛起。
品牌效应
品牌代表市场信誉度,是产品性能和质量良好的充分体现。拥有品牌便于拓展市场和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四川省白酒产品拥有五粮液等6个全国名酒品牌,在这“6朵金花”的带领下,川酒长期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酒市场。
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四川省的发电机、锅炉设备、汽轮机、钒钛、战斗机等产品,其性能和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彩虹电器通过开发系列产品,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白酒、中药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创造出多个知名品牌。石油钻采设备通过组织结构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托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相反,技术创新不足的一些产品,如纤维原料、化学原料、麻纺织、铁合金、绝缘制品等,经济效益明显降低。玻璃及制品还退出了优势产品行列。
综上,资源优势是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产业基础和知名品牌是高层次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核心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