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12: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篇: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试行办法

(讨 论 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节约型政府,高效运转,降低行政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行为,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和《荆州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配备用于从事公务管理活动的载客汽车。

第三条 公务用车配备原则:坚持严格标准、勤俭节约、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先调剂后购置的原则;坚持以满足本单位职能需要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内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 定编和购置

第五条 公务用车编制按下列原则核定:

(一)按领导职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二)按人员编制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三)按工作职能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1、具有固定标识的特殊业务用车,可根据国家或上级业务主管 部门的意见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2、财政拨款单位的19座以上载客汽车经过审批,纳入编制管理,不占车辆编制。

3、社会捐赠或上级下拨、奖励的车辆纳入编制管理。

(四)根据财力,以优先购买性能优,油耗低的省产车为主,对购买国产其它车辆的要严格控制。

第六条 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一)区“四大家”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相对固定1辆公务用车。

(二)区直党政机关,按编制内人数每12人配备公务用车1辆;12人以上的,按12人的递增倍数配备车辆;不足12人的根据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大小可配备1辆公务用车。

(三)镇、办事处、管理区可配备公务用车1辆,经济发达地可增配1辆。

(四)一个单位有10名县处级离、退休干部的,可增配1辆车。

(五)检察院、法院办案工作用车,按编制内人数1人1座配备;其他执纪执法机关公务用车,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任务大小按编制内人数2人1座配备。

(六)抗洪抢险、救灾等应急工作可以另外配备专门用车。第七条 配备公务用车价格标准:

公务用车的购车价格包括购置车辆价格、交纳购置附加税及办证费用。

(一)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包括执法执纪办案用车),可 购买价格在20万元以内的车辆。

(二)事业单位配备的业务用车,只能购买国产经济型小汽车,价格控制在8万元以内。

第八条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的原则:

(一)公务用车编制是管理公务用车的基本依据。各单位配备公务用车应根据财力允许和工作需要在公务用车编制内逐步配备。不准超编配备车辆,车辆空编不作为财政安排购车资金的依据。

(二)撤、并或升、降格单位,原公务用车编制作废;新组建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须重新核定。

(三)由国家投资、单位承担或参与实施的各种科研、援助、工程等项目的用车,按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合同有关车辆配备使用的条款,报区政府常务会审批购置,纳入非编车辆管理,车辆费用单项列支。

第三章 经费来源

第九条 单位购车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财政拨款;

(二)本单位资产收益;

(三)上级部门专项补助;

(四)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经费来源。

第十条 单位不准挪用国家建设资金或项目资金购车;不准贷款购车;不准向企业、下属单位摊派、索要款项购车。单位有预算外收入任务未完成、欠发职工工资、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等负债行 为、报批手续不齐全或不符合购置小车规定的,一律不准购置小车。

第四章 报批和采购程序

第十一条 凡符合配备公务用车条件的单位在购置公务用车时,按以下程序报批:

(一)购车单位向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提出购车申请,领取《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并填写相关内容;

(二)购车单位落实资金来源;

(三)区财政局、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区纪委监察局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审核;

(四)区政府审批(指定一名区政府主要领导签字);

(五)购车单位将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已经办理完毕了的《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上交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根据单位购车意向、资金来源和相关部门意见,与购车单位会商确定单位欲购车辆品牌、型号、价格;

(六)购车单位持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公务用车购置申报审批表》中的确定的有关车辆品牌、型号、价格等,会同区政府采购中心到指定供应商购买。

第十二条 购车单位用本级财政资金购车的,由单位提出用款申请,报财政局审核、区政府审批后由财政局办理;用财政补助以外的资金购车的,必须将资金转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第十三条 购车单位完成采购后,凭购车发票到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领取定编证,购车单位凭购车审批表和定编证等相关手续 到交警部门办理车辆入户。

第五章 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必须分车建立公务用车费用专帐,核算油耗、维修、保险等费用,定期在单位内部公示,接受监督。

第十五条 各单位对购买、社会捐赠或上级配备的车辆必须登记固定资产台帐,并按一车一卡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确车辆管理责任人。

第十六条

除区级领导干部按规定配备的相对固定用车外,其余车辆由单位统一调度使用。

第十七条 各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修费用,由区财政局按定编车辆核定标准,单位编入年度部门预算。

第十八条 各单位车辆的相关证件必须齐全,必须按国家规定购买保险。

第十九条 对车辆发生事故或损失的处理办法:

(一)对不按规定停放车辆或指定地点存放,发生盗抢或财产损失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相关责任人员要承担保险公司赔付以外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责任人赔偿70%,分管负责人赔偿20%,主要负责人赔偿10%。

(二)对不经批准私自出车或不按规定出车,发生交通事故、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车辆损失的,由驾驶员承担保险公司赔付以外的全部经济损失。

(三)单位车辆被盗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划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纪委监察局及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作出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 严禁公车私用,公车私驾。不得向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长期借车调车使用;不得弄虚作假,以下属单位名义购买车辆和与下属单位换车;不准公车入私户或私车入公户。违反规定的,按照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领导干部调离不得长期借用原单位车辆或者带走车辆。

第六章 报废、调配和维修

第二十一条 车辆报废、调配和变价出售等处置,由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经批准后一个月内,要及时办理车辆过户、报废和国有资产帐目变更等手续。公车变卖给私人的必须在15天内办好过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单位车辆累计行驶达到30万公里(含30万公里)以上或者使用年限五年以上(含五年)的,单位根据财力可申请调剂或更换新车的,须附相关报废的车辆的技术鉴定证明材料);累计行驶达到50万公里(含50万公里)以上的,按照规定程序予以报废,报废证明作为单位购车申请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单位符合前条更新车辆条件的,旧车要上交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调剂或按照有关规定公开处置,其调剂或处置收入纳入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分单位建立专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国资办公室负责办理车辆的资产核销和车辆的资产登记。

第二十四条 单位现有车辆超编的,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有权有偿调剂超编车辆。凡是需要处置的车辆都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交区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公开拍卖处理。严禁单位自行处置。

第二十五条 购买旧车辆必须手续合法。不准购买无证照的旧车辆。

第二十六条 车辆维修和购买保险必须在区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指定的单位进行。审计和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公务用车定编管理和政府采购部门要加强对中标单位的监管。

第七章 车辆驾驶管理

第二十七条 公务用车一般由专职司机负责驾驶。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私自驾车。除执纪执法等部门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因特殊业务和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以外。

第二十八条 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驾驶公务车辆要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先个人书面向本单位申请,本单位张榜公示,后通过单位集体讨论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区“四大家”领导和党政机关“一把手”驾车申报批准,由区委常委会议决定,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备案。其他领导干部和干部驾车由各单位按照有关程序严格审批手续。第二十九条 不准用公款和公车学习驾驶技术,以及公费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驾驶执照年审费。因违反规定驾驶公车或公车私用造成事故的,一切费用由肇事者本人承担。

第八章 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本办法的实施,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

第三十一条 各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严格购车标准,强化编制管理,控制资金使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对不履行监督职责、监督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二级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的有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区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上级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区党政机关小车定编初步方案表

二00八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昌平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试行办法

昌平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和加油管理,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京财采购„2004‟8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区属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区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管理。

第三条

区政府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采购办”)是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和加油管理的主管机关。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昌平支公司(以下简称“人保昌平支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负责承担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险。

区采购办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的本区范围内的19家汽车维修厂(以下简称“定点修理厂”)负责承担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维修(定点修理厂名单另行公布)。

区采购办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的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指定的可用IC卡加油的各加油站(以下简称“定点加油站”)承担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加油(定点加油站名单另行公布)。

区采购办按照有关规定委托的北京世纪保险经纪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公司”)为中介机构,负责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和加油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工作,并提供相关服务。

第二章 统一保险管理

第一节

投保的范围、险种、优惠率及结算

第四条

投保车辆范围为区党政机关的所有机动车辆。第五条 区党政机关编制内车辆,由区财政局统一投保下列险种:

(一)非营业用车辆损失险;

(二)第三者责任险(责任险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三)全车盗抢险;

(四)不计免赔特约险。

人保昌平支公司赠送自燃损失责任险、玻璃单独破碎险和车身划痕险(限车龄不足三年的车辆)。

保险费用由区财政局以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支付给人保昌平支公司。

第六条 区党政机关编制外车辆也应当统一到人保昌平支公司投保。区党政机关自行选择投保险种,人保昌平支公司根 2 据投保险种给予相应的险种赠送。编制外车辆统一到人保昌平支公司投保的,享受政府采购统一优惠率,保险费用由区党政机关自行支付。

政府采购统一保险优惠率为43%。即:实收保险费用=标准保险费用×57%。

第七条 人保昌平支公司提供以下附加服务:

(一)信息资料的建立、咨询及培训服务;

(二)代步车服务和救援服务等。

第二节

人保昌平支公司

第八条

人保昌平支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二)遵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按照与区采购办签订的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合同的规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三)配合区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部门和世纪公司对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投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建立区党政机关保险车辆数据库,按要求将定编车辆和非定编车辆分类汇总统计表,报送世纪公司。

第三章 定点维修管理

第一节

维修的范围、优惠率和结算

第九条

区党政机关所有的机动车辆,都必须到定点维修厂维修。

第十条

维修项目是区党政机关所有机动车辆(含新购置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不含新购置车辆保修期内的正常维修保养。

维修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机动车辆的全车大修;

(二)发动机及总成大修;

(三)汽车小修;

(四)专项修理;

(五)日常维护保养;

(六)急修、外出抢修等。

第十一条 定点修理厂承诺工时费优惠费率为20%,零配件加价率为20%。

第十二条 维修费用按季结算,经世纪公司审核后,机动车车辆使用单位自行支付。

第二节 定点修理厂

第十三条 定点修理厂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二)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按照与区采购办签订的公务用车维修合同的规定,提供专业、优质、高效服务,并保证维修质量。

(三)必须加强维修管理,不得向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现或提供其他任何与车辆正常维修无关的物品;

(四)每月按时向世纪公司送交上月的《维修保养申请表》、维修结算单和维修保养等情况汇总表;

(五)配合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部门和世纪公司对公务用车使用单位维修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 定点加油管理 第一节 加油卡的办理及使用

第十四条

区党政机关按照世纪公司的要求填报加油卡登记表格后,由世纪公司负责在指定地点办理加油主卡和附卡,并负责交给区党政机关。

第十五条

区党政机关在定点加油站所属的各发卡网点给加油主卡充值,根据附卡需求分配资金。

第十六条

定点加油站应当按照经世纪公司核定的区党政机关加油卡登记表,为区党政机关免费提供车辆加油主卡一张,并按加油主卡所管理的车辆数量,免费办理附卡(新增车辆照此办理)。

第十七条

区党政机关发生加油卡新增、撤户、清理加油主卡资金等事项时,应当向世纪公司提供相关资料,由世纪公司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

区党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加油卡(包括主卡、附卡),并按规定使用。

区党政机关丢失、损坏加油卡的,应当及时告知世纪公司或者直接到定点加油站办卡网点办理挂失补卡手续,挂失48小时后生效,在此期间发生的损失,由相关区党政机关及责任人承担。

第十九条

加油费用由车辆使用单位自行支付,加油卡当年结余,可以转做下使用。

第二节

定点加油站

第二十条

定点加油站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二)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按照与区采购办签订的公务用车加油合同规定,提供优质服务;

(三)所提供的油品是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

(四)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技术监督部门核准的具有计量合格证的加油设备加油;

(五)配合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部门和世纪公司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加油进行监督管理;

(六)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为区党政机关办理新增、损坏、丢失、撤户、清理加油主卡资金的相关手续;

(七)负责提供区党政机关加油车辆原始数据,并按要求报送世纪公司;

(八)每月按规定向区党政机关提供对账单。

第二十一条

定点加油站为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加油,应当严格核实车、卡对应的数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定点加油站应当拒绝加油:

(一)加油卡没有资金的;

(二)附卡与车牌号不符的。

第二十二条

持卡人不按规定加油、使用加油卡购买其他物品的,定点加油站应当拒绝。

第五章

区党政机关

第二十三条

区党政机关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二)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的有关规定。若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在非政府采购招标定点单位投保、维修、加油的,区财政将不予拨付相应经费,已拨付的资金将在下一的经费中予以扣除。

(三)建立健全单位公务用车维修制度,保证车辆正常行 7 驶;

(四)机动车辆需要维修保养时,单位车管人员和财务人员须要求填制《维修保养申请表》并签章。

(五)加强对本部门司机的管理,不得谎报维修项目,不得通过定点修理厂、加油站提现或接受定点修理厂、加油站提供的任何与正常维修无关的物品;

(六)严格执行一车一卡制度;

(七)建立健全单位公务用车加油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加油资金,做好加油资金的充值工作,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八)发生加油卡新增、损坏、丢失、撤户、清理主卡资金等事项时,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九)加油卡清退资金后,应当及时入帐;

(十)配合人保昌平支公司、定点维修厂、定点加油站和世纪公司工作;

(十一)接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

(十二)及时向世纪公司提供公务用车车辆变化的情况和数据。

第六章 北京世纪公司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世纪公司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二)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公务用车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的服务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及时准确为各党政机关办理车辆保险、加油等相关手续,保证各单位车辆正常行使;

(三)定期对统一保险公司、定点修理厂、定点加油站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区采购办。

(四)建立公务用车管理数据库,按期及时向区采购办提供区党政机关定编公务用车情况信息资料,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接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区纪委、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工作。

区党政机关、世纪公司、人保昌平支公司、定点维修厂和定点加油站在接受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区采购办负责对世纪公司提供的服务、操作的合规性和相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第二十七条

区党政机关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区采购办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负责追究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责任。

人保昌平支公司、定点维修厂、定点加油站和世纪公司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区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10

第三篇:镇江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镇江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委、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辖市区委、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其所属部门、镇(街道)及其工作人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问责应当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四条

在改革发展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已经确定的涉及区域重大改革任务,落实不力,工作失职,影响改革任务完成的;

(二)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不力,影响工作进展的;

(三)现代化考核核心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没有按时完成,影响全市现代化进程的;

(四)与党委、政府签订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未完成的;

(五)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影响项目建设的;

(六)对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创建活动,未认真履职,导致创建工作目标不能实现的;

(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论证不充分,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重要改革发展方面工作不力,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

第五条

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程序和时限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

(三)因工作失职,发生行政执法错案,导致行政行为——

被撤销或败诉的;

(四)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的,对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收费标准项目,仍按原标准收费的;

(五)违反规定对企业进行乱检查的;

(六)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违反规定或违规插手干预的;

(八)其他违反依法行政规定的。

第六条

在作风效能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以及违反“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的;

(二)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对下级请示报告不及时答复,造成损失的;

(五)不能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对上级转办、交办的效能投诉件不按要求办理的;

(六)擅自脱岗或在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推诿扯皮,协作配合不力,— 3 —

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

(八)其他违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定的。

第七条

在服务民生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或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未能按期完成的;

(二)因决策失误或工作失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损害群众权益的;

(四)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助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违规办事、显失公平的;

(五)违反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管理规定的,回迁房和保障性住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

(六)在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网络通讯和医疗卫生等服务中,因工作失职、失误,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

(七)其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

第八条

在信访稳定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解决未及时解决,致使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

(二)由党政领导包案处理的重大信访案件,责任不落——

实,处理不到位,导致群众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的;

(三)对影响稳定的事件苗头,思想麻痹,处理不及时,导致事态恶化,造成严重影响的;

(四)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不达标,被列为重点信访工作管理地区或单位的;

(五)发生信访群体性事件时,责任领导或包案领导未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处臵,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刁难、打击、报复信访举报人的;

(七)其他违反信访维稳规定的。

第九条

在廉洁从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公款出国(境)、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等有关规定,以及用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的;

(二)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收受、索取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服务对象财物,或者吃拿卡要的;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谋取私利的;

(四)用公款或者由管理、服务对象报销、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费用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提供高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

(五)要求管理、服务对象购买指定商品或者乱摊派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招录或职工招聘等组

织、人事纪律、规定的;

(七)其他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的。

第十条

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在日常例行性检查中未能发现和消除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者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的;

(三)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未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臵,或者现场处臵不力的;

(四)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没有进行风险评估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

(五)应制定应急预案而没有制定,或没有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造成后果的;

(六)擅自发布信息,或者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误导舆论,产生不良影响的;

(七)其他应对不力、工作失职的。

第十一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公德中,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

第十二条

对工作人员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责任人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单位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四条

实施问责,根据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大小,采取相应的问责。

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实行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情节较重的,对责任人实行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进行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打击报复或陷害的;

(四)其他具有从重处理情节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主动承担责任,并且认真整改的;

(三)其他具有从轻处理情节的。

第十七条

按本办法所列情形应当问责的,但情节轻微,已根据有关规定、考核办法进行了责任追究的,可不再进行问责。

第十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的,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各类评先的资格。单位或单位主要领导受到问责的,取消单位当各类评先资格。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的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职务。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问责实施机关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

第二十条

问责线索来源:

(一)上级机关或者本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指示、批示;

(二)纪检、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案件移送或建议;

(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重要考核、评议、测评、考——

察、督查的结果;

(四)新闻媒体、网络曝光的材料;

(五)群众反映和举报;

(六)其他信息渠道的反映。

第二十一条 问责程序启动。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启动问责调查程序。

(一)对辖市区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准启动;

(二)对市级机关部门下属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市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启动;

(三)对辖市区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辖市区党委、政府领导批准启动;

(四)对镇(街道)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镇(街道)领导批准启动。

第二十二条 问责调查实施。

(一)对辖市区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市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市级机关部门下属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所在部门负责;

(三)对辖市区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辖市区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四)对镇(街道)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 对涉及多部门、跨地区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线索,可以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启动调查程序,并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四条 调查核实工作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别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调查结束后,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

对责任人问责的,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对单位问责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问责建议报同级党政集体研究决定。必要时,也可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作出问责决定。对各辖市区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报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问责决定执行。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办理。问责决定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予以问责而没有进行问责的,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

第二十八条 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错误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对个人进行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对单位实施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三十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申诉。

第三十一条 受理申诉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被问责对象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问责案件,问责程序可以从简从快。

第三十三条 问责案件资料应当按照组织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的有关规定存档。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所列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由有权部门研究决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问责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

第四篇:公车管理

力信电气公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管理,减少用车费用和降低公司成本,本着安全、节约、有序、高效的原则,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特拟定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指车辆均指公司的业务办公用车。三.权责单位

1.公司车辆由行政人事部调度及管理。出差及业务用车应向主管人员登记申请,原则上要求提前1天填写用车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及人事部审批后领取钥匙,用车超过1天以及出上海市的需由总经理批准。

2.公司业务办公用车的证照保管,车辆年审、车辆保险及养路费支出等事项统一由主管人员负责管理。

四.用车管理

1.员工外出办事,三公里以内,应首先选择公交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其他符合条件的用车,一律登记、记录、申请。

2.主管人员依重要性顺序派车,不按规定办理申请者,不得派车。如公司车辆一时调配不开,可申请打车外出或征用员工个人车辆,但需到主管人员登记申请批准后方可。打车外出的需在发票上注明始点和终点及所办事宜否则不予报销,征用员工私车外出的按每公里1元进行补助,需在发车前对行驶路线进行报备并记录发车交车时的里程数,无相关记录凭证的将不予补贴。

3.禁止任何公车私用行为,若发现,当事人除承担车辆磨损费、燃料费、过路费过桥费等相关费用,并依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罚款处罚。

五.车辆维修保养管理

1.车辆实行节假日及夜间归位管理,下班后必须按公司指定的存车地点存放,任何车辆不准随意更换存车地点,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提前通报主管人员并请示主管领导批准。

2.公司一般公务用车应指定特约修理厂维修,否则维护费不准报销。如情况特殊,经主管同意可据实报销。可自行修复的,报销购买材料零件费用。

3.车辆于行驶途中发生故障或其他耗损急需修复、更换零件时,可视实际需要进行修理,但无迫切需要或修理费超过200元时,应事先征得主管领导批准。

4.如因驾驶员使用不当或车管专人疏于保养,致使车辆损坏或机件故障,其所需要修护费,应依情节轻重,由公司或责任人予以分担。5.在无照驾驶、非公驾驶外出、未经许可车辆驾驶员将车借予他人使用,违反交通规则、发生事故或造成车辆损坏等情况,由车辆驾驶员及其直接责任人承担一切后果。

6.私闯红灯、乱停车、驾驶未佩带安全带、驾驶时车速超规定等驾驶车辆违反交通规则行为,其罚款和费用由驾驶人员自行负担。其余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责任。

7.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车祸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向附近公安机关报案,并立即与主管联络处理。突发性其它类临时事故或故障,也应遵守“先报告再处理”原则。

8.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时,按实际损失,责任者应赔偿。a.一般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者):按经济损失的50%处罚; b.严重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5000元者):按经济损失的40%处罚; c.重大事故(经济损失在5000~10000元以上者):按经济损失的20%处罚; d.特大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者):按经济损失的10%处罚。

9.因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其损失在扣除保险金额后,按3.13条执行。11.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按3.13条执行。

12.公司领导自行出车,出现责任事故,按本制度规定处理。13.公司驾驶员要认真做好对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驾驶服务。

14.凭“车辆使用申请审批表”出车,未经主管批准,不得用公车办私事。15.工作积极主动,服从分配,同事之间搞好团结互助,有事提前请假,不得无故缺勤。

16.公司职工不得用公车学习汽车驾驶,否则,一切后果及损失由车辆保管者负责。

17.驾驶人应严守交通规则,交通违章按第十一条处理。

18.对用车者服务 a.不论用车者是否是本公司职工,司机都应热情接待,礼貌服务,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b.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c.司机应在乘车人(特别是公司客人和干部)上下车时,主动打招呼,开关车门; d.当乘车人上车后,司机应向其确认目的地; e.当乘车人下车办事时,司机一般不得离车; f.乘车人带大件物品时,司机应予以帮助。

19.离车注意 a.司机因故需离开车辆时,必须锁死车门; b.车中放有贵重物品或文件资料,司机必须在离开时,应将其放与后行李箱后加锁。

20.出发前后工作 a.清洁车内外卫生,确保整车干净整洁; b.行车前要坚持勤检查,做到机油、汽油、刹车油、冷却水备齐;轮胎气压、制动转向、喇叭、灯光完好;确保车辆处于安全、可靠的良好状态; c.司机应根据目的地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 d.随车运送物品时,收车后需向管理责任者报告。

21.个人形象 a.司机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保持服装的整洁卫生; b.注意头发、手足的清洁;c.注意个人言行; d.在驾驶过程中,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22.因公外出晚间23时以后返回公司的车辆及员工,可根据情况凭票报销一趟返回住所出租车费。

23.司机与公司领导或客户同行时,应保守机密,不得随意向他人泄露任何相关信息及内容。24.属公司所有的其它各种车辆(包括货车、叉车、拖拉机等)参照本管理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25.未尽事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26.本制度经人事主管人员起草,经总经理核定、批准后发布施行,人事主管人员对其负有解释权。

第四章 行车纪律及驾驭员管理

1.公司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并应遵守本公司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2.司机应爱惜公司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每月至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开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3.司机应每天抽适当时间擦洗自己所开车辆,经常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和车外的清洁)。

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机油及其他机件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整。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存油不足一格时,应立即加油,不得出车时才临时去加油。

5.司机发现所驾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负责人,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包括维修项目和大致需要的经费等)。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

6.出车在外或出车归来停放车辆,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司机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

7.司机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保证证件齐全。

8.晚间司机要注意休息,不准开疲劳车,不准酒后驾车。

9.司机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包括高速、紧跟、争道、赛车等)。

10.司机因故意违章或证件不全被罚款的,费用不予报销。违章造成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第11条 公司员工乘车时在车内不准吸烟。公司外的客人在车内吸烟时,可婉转告知本公司陪同人,但不能直接制止。

11.司机对乘车人要热情、礼貌,说话应文明。车内客人谈话时,除非客人主动搭话,不准随便插嘴。

12.上班时间内司机未被派出车的,应随时在公司等候出车。有要事确需离开公司时,要告知主管人员负责人去向和所需时间,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出车外出回来,应立即到主管人员报到。13.司机对主管人员的工作安排,应无条件服从,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有公事应随叫随到。

14.司机出车执行任务,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应及时设法通知主管人员负责人,并说明原因。

15.不论什么时间,司机身上必须带传呼机或手机。对公司领导或主管人员负责人的传呼,应尽快复机。

16.下班后,应将车辆停放规定地点保管,不准私自用车。

17.司机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司车辆学开车。

18.司机应对各级领导在车内的谈话保密。

19.主管人员负责人每月负责对司机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勤奋、遵守制度、表现突出的,可视具体情况给予表扬、记功、晋级等奖励;对工作怠慢、违反制度、发生事故者,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直至除名处理。

20.违规与事故处理 :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由驾驶人负担,并予以警告,罚款或开除处理。

(1)无照驾驶。

(2)未经许可将车借予他人使用。

(3)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负担。

(4)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的事故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并立即通知公司主管人员。如属小事故,可进行处理后向主管人员报告。

(5)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际情况由司机与公司共同负担。

(6)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由司机与公司共同负担。

第五章 附则

1.主管人员将定期抽查车辆的停放情况,如发现车未按指定地点停放或无出车安排时车辆不在场,按照规定对司机做出处理。

2.私事用车时,其停车费、公路桥梁收费一概由使用者自负,对于因私事使用车辆造成事故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除了保险公司的理赔外,其实际费用与理赔之差额,由使用者承担,且其他责任由使用者自负;

3.用车审核流程:

(1).因公司业务使用车辆时,提前填写《用车申请单》,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交主管人员统一调配车辆。

(2).节假日或上班时间外车辆的使用,应书面或电话呈请总经理核准后,始准调派,但第二天必须补交《用车申请单》,并由总经理在“行车记录表”的“备注”栏签字。

4.出车(1).司机应爱护公司车辆,每天清洁车辆和出车前保养,检查车辆油料、有效证件、水位等使用情况,保证车辆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及行车安全。

(2).主管人员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及用车的合理性安排出车,同意出车后,主管人员应在用车人填写的《用车单》上签字,并将《用车单》交出车的司机。

(3).司机接到《用车单》后,随用车人出车。

(4).每次出车前,应认真详细地填写《行车记录表》,核对内容,应将驾驶人员,用车功能,实际出车时间和起始公里等内容准确填写,并得到用车人的确认,填写时字迹不得潦草,更不得弄脏、丢失。

(5).车辆行驶途中应特别注意安全行驶及遵守交通规则,因违章造成的各种罚款,由当时的驾驶人员负全部的责任。

(6).因车辆停放、保管不妥导致车辆被盗、毁损而造成的损失,由当时的驾驶人员承担所有责任。

(7).车辆须保持干净整洁,每次使用车后,要主动打扫清洁车辆,保持公司良好的形象。车辆驶回后,应停放在固定停车场,并将车门锁妥,填好《行车记录表》。

(8).出车回来,所有驾驶该车的人员均要如实填写《行车记录表》,并交回主管人员主管或者主管人员主管授权的其他人员.主管人员主管负责对《行车记录表》各项内容予以审查,并于每周将此表汇总上交公司统一的档案库。如《行车记录表》资料不全、不实,公司将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5.车辆维修及保养(1).公司车辆统一由主管人员保管,出车途中由司机负责保管。

(2).车辆的保养、检修、年检和养路费、保险费的缴纳及其办理相应手续,保险事故的索赔由主管人员负责,并由司机协助办理。

(3).车辆如未按时办理年检、缴费[税]、保险等其他相关手续,所造成的一切责任和罚款,由主管人员负责。

(4).车辆的附带资料如保险单、年检资料等,除行驶证、附加费、养路费、保险卡由各使用人随车携带外,统一由公司统一档案库保管,不得遗失。

(5).车辆损坏,须填好《车辆维修申请单》,说明损坏原因和损坏程度,经主管人员同意,方能到定点专业修理厂进行维修,如需大修时请示副总经理同意方可进行。如果属人为损坏,由导致损坏的人员承担相关费用.(6).车辆去修理厂维修前,司机应提出应修处和所换零部件并事先谈好价格。维修时,要求该车的司机必须在场,看着自己车子的修理,发现问题及时向修理厂提出。换零部件时,零部件自己购买。

6.对司机要求和考核制度

(1).司机必须服从安排调配。积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有较高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严格的纪律性。(2).司机不得多填或少填《用车单》中的起始公里数和返回公里数,允许的误差不超过1Km,如发现多填或少填的里程数超过1Km,则按多填少填的公里数,每公里罚款20元处以罚款

(3).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后,经交警防判决不是我方司机的主要责任时,扣发当月工资的20%,如事故的主要责任在我方司机时,由司机承担所有的责任;

(4).司机在出车途车中,不得用车办私事等,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将严肃处理。

(5).司机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熟悉行车路线,保证公司正常业务用车并降低车辆的费用。

(6).司机要注意休息,没有特殊工作上的需要,不易睡觉太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5.7节约用油,降低消耗。司机要控制空调的使用,规定冬季用车时不开空调,天气不十分炎热和长时间等人办事时,司机不准在车上开空调,因此公司按照每部车不同情况限量用油,控制修理费用,并实行节约奖励、浪费罚款的规定。

第五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XX县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委、县政府所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乡(镇)场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各农牧场,县委各部、委、办,政府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驻县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石河子老街管理处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问责应当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四条 在改革发展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已经确定的涉及区域重大改革任务,落实不力,工作失职,影响改革任务完成的;

(二)对县委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不力,影响工作进展的;

(三)现代化考核核心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没有按时完成,影响全县现代化进程的;

(四)与党委、政府签订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未完成的;

(五)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影响项目建设的;

(六)对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创建活动,未认真履职,导致创建工作目标不能实现的;

(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论证不充分,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重要改革发展方面工作不力,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

第五条 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文件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程序和时限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的;

(三)因工作失职,发生行政执法错案,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或败诉的;

(四)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的,对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收费标准项目,仍按原标准收费的;

(五)违反规定对企业进行乱检查的;

(六)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违反规定或违规插手干预的;

(八)其他违反依法行政规定的。

第六条 在作风效能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地区、XX县相关规定,以及违反“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的;

(二)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对下级请示报告不及时答复,造成损失的;

(五)不能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对上级转办、交办的效能投诉件不按要求办理的;

(六)擅自脱岗或在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推诿扯皮,协作配合不力,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

(八)其他违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定的。

第七条 在服务民生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或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未能按期完成的;

(二)因决策失误或工作失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违反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损害群众权益的;

(四)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助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违规办事、显失公平的;

(五)违反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管理规定的,回迁房和保障性住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

(六)在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网络通讯和医疗卫生等服务中,因工作失职、失误,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

(七)其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

第八条 在信访稳定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解决未及时解决,致使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

(二)由党政领导包案处理的重大信访案件,责任不落实,处理不到位,导致群众赴自治区、进京非正常上访的;

(三)对影响稳定的事件苗头,思想麻痹,处理不及时,导致事态恶化,造成严重影响的;

(四)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不达标,被列为重点信访工作管理地区或单位的;

(五)发生信访群体性事件时,责任领导或包案领导未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处臵,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刁难、打击、报复信访举报人的;

(七)其他违反信访维稳规定的。

第九条 在廉洁从政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公款出国(境)、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等有关规定,以及用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的;

(二)在执法和服务工作中,收受、索取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服务对象财物,或者吃拿卡要的;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谋取私利的;

(四)用公款或者由管理、服务对象报销、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费用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提供高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

(五)要求管理、服务对象购买指定商品或者乱摊派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招录或职工招聘等组织、人事纪律、规定的;

(七)其他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的。

第十条 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在日常例行性检查中未能发现和消除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者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的;

(三)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未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臵,或者现场处臵不力的;

(四)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没有进行风险评估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

(五)应制定应急预案而没有制定,或没有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造成后果的;

(六)擅自发布信息,或者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误导舆论,产生不良影响的;

(七)其他应对不力、工作失职的。

第十一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公德中,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二条 对工作人员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责任人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单位的问责方式: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四条 实施问责,根据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大小,采取相应的问责。

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实行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扣发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奖金、停职检查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情节较重的,对责任人实行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的问责处理,对单位进行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打击报复或陷害的;

(四)其他具有从重处理情节的。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主动承担责任,并且认真整改的;

(三)其他具有从轻处理情节的。

第十七条 按本办法所列情形应当问责的,但情节轻微,已根据有关规定、考核办法进行了责任追究的,可不再进行问责。

第十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的,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各类评先的资格。单位或单位主要领导受到问责的,取消单位当各类评先资格。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的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职务。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问责实施机关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

第二十条 问责线索来源:

(一)上级机关或者本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指示、批示;

(二)纪检、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案件移送或建议;

(三)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重要考核、评议、测评、考察、督查的结果;

(四)新闻媒体、网络曝光的材料;

(五)群众反映和举报;

(六)其他信息渠道的反映。第二十一条 问责程序启动。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启动问责调查程序。

(一)对县直各部门、单位、县委、县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准启动;

(二)对党委、政府下属部门、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县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启动;

(三)对乡、镇(场)党委、乡、镇(场)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县委、政府相关负责领导批准启动;

(四)对村队、社区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当地组织部门领导批准启动。

第二十二条 问责调查实施。

(一)对辖市区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的问责调查,由市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市级机关部门下属单位及其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所在部门负责;

(三)对辖市区党委、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辖市区纪委、监察局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四)对镇(街道)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 对涉及多部门、跨地区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线索,可以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启动调查程序,并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四条 调查核实工作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别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调查结束后,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

对责任人问责的,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对单位问责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问责建议报同级党政集体研究决定。必要时,也可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作出问责决定。对分管该部门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报县委、政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问责决定执行。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办理。问责决定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位。

第二十七条 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予以问责而没有进行问责的,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第二十八条 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错误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对个人进行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对单位实施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第三十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申诉。

第三十一条 受理申诉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被问责对象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问责案件,问责程序可以从简从快。

第三十三条 问责案件资料应当按照组织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的有关规定存档。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所列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由有权部门研究决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问责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下载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政机关公车管理试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池党政机关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大全五篇)

    华池县党政机关容错纠错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

    公车管理承诺书

    篇一:公车管理使用承诺书 塘湖镇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承诺书 为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进一步推进全镇反腐倡廉建设,树立机关廉洁、务实、高效、阳光的良好社会形象,我郑重......

    公车管理规定

    公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院公务车辆(即学院经费维持的车辆,以下简称公车)的使用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强化车辆保养维护,确保行车安全,节约经费支出,特制定本办......

    公车管理规定

    公车管理规定 为使公司车辆管理合理化、有效控制车辆使用,确保车辆安全、良好的运行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内所有公车。 二、 车辆使用管理 行政......

    公车管理规定

    公车管理规定 1.目 的 为了使公司公车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公车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加强用车安全及用车成本,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公车驾驶者......

    公车管理规定

    医院 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行政车辆、救护车)管理,坚决制止违规使用公务用车,促进廉洁自律。根据洛阳市公务用车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结......

    青海省省、州(市、地)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办法(试行)(★)

    青海省省、州(市、地)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优化省州(市、地)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完善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和规范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

    镇江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细则(试行)

    镇政人[2001]47号 为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江苏省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