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预算管理办法-1
江城县财政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县财政预算,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参照《普洱市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本级和各乡(镇)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以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县级预算由与县财政局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所有部门、单位和各乡镇(每个乡镇视同一个预算单位)组成。
第四条 县预算管理采用全县各部门分类、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和预算支出经济分类三种形式。
第二章 预算管理职责
第五条 县人民政府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县级预算、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分别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并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决议和决定;
(二)组织和监督县级预算执行;
(三)决定县级预算预备费的使用;
(四)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有关预算调整事项;
(五)改变或撤销县级各部门关于预算、决算不适当的决定;
(六)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条 县财政局在县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参与起草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定规范性文件,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组织、指导、协调和审查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
(三)具体编制县级预算草案,并按县人代会批准的县级预算,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批复部门预算;
(四)具体组织县级预算执行,并对全县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提出县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六)具体编制县级预算调整方案;
(七)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有关县级预算的变更事项;
(八)定期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九)具体编制县级决算草案;
(十)负责县级财政性资金收支预算和其他方面的管理。第七条 组织县级预算收入的部门在县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县财政局规定以及县人代会通过的年度收入预算,制定组织县级预算收入的措施,提出本部门负责征收的县级预算收入建议计划;
(二)按照规定的职责组织征收、上缴县级预算收入,依法办理预算收入的减征、缓征、免征和退库工作;
(三)向县财政局提供有关县级预算收入征收情况的资料和收入征收计划的调整方案;
第八条 县级各部门在县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县财政局;
(二)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执行结果和财务管理负直接责任;
(三)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调整方案;
(四)向县财政局提供有关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资料;
(五)编制本部门的决算,并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决算;
第三章 预算收支范围
第九条 县级预算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县级收支 范围,对财政性资金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条 县级预算收入由纳入县级预算管理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财政预算外收入以及其他应当按规定纳入县级预算管理的收入组成。
第十一条 县级预算支出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组成。基本支出是各部门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按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是县级各部门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设备购臵、大型会议、项目法定配套等项目支出。
第十二条 县级预算支出按照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和零基预算的要求统筹安排。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建立专用或者专项支出资金项目。确需建立的由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预算编制和审查
第十三条 县级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
(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三)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的原则。收支预算体现预算内
外资金、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统筹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
(四)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预算安排应优先保证公共支出合理需要,分轻重缓急视县级当年财力状况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五)部门预算管理的原则。部门预算编制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按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
(六)绩效预算的原则。编制预算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逐步建立预算申报与绩效目标联系、预算安排与执行结果相挂钩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县级预算依照下列依据编制: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措施;
(二)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财政中长期计划;
(三)县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县级预算收支范围;
(四)上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影响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的因素。
第十五条 县级预算草案按照下列程序和时限编制:
(一)每年第四季度11月初,由县人民政府或授权县财政局向县各部门部署下一年度县级预算编制工作,各部门
根据本单位的人员、车辆等基础信息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县委、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及本部门的年度工作重点,编制部门预算(预算收支计划),于当年11月10日前报县财政局;
(二)县财政局对县级各部门报送的部门预算(预算收支计划)进行汇总、审查,形成县级预算草案最迟于12月10日前报县人民政府审定;
(三)县人民政府于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15日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县级预算草案;
(四)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县级预算后,县财政局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县级各部门预算;
(五)因县人代会未召开,县级预算未经人代会审批前的资金拨付,由县政府授权县财政局办理。
第十六条 县级预算按照下列顺序安排支出:
(一)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二)按照规定由县级预算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农业、教育、科学技术等事业的发展性支出;
(四)县政府决定、县人大常委会决议、县财政承诺的属于县级财政应偿还的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资金;
(五)其他项目支出。
第十七条 县级各部门预算草案依照下列依据编制: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
(二)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财政中长期计划;
(三)县人民政府、县财政局关于预算编制的其他有关要求;
(四)本县、本部门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
(五)本部门的职责和定员定额标准;
(六)上一年度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影响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的因素。
第十八条 县级各部门预算草案文本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
(二)本部门年度工作和预期目标;
(三)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预算执行监督措施;
(四)本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
(五)分列到具体项目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第十九条 县级各部门编制的收入预算包括国库拨款收入、财政专户拨款(补助)收入、本部门往年累计结余收入和其他收入。
按照规定应当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一年度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第二十条 县级各部门预算草案按照下列顺序安排支
出:
(一)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二)按照规定应当列入本级部门预算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
(三)在下一年度需要使用县级预算资金偿还债务的支出;
(四)其他项目支出。
第二十一条 县级各部门要将财政补助的预算内收入、财政预算外收入和本部门其他收入统筹安排,编制本部门的支出预算。
第二十二条 县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本级预算支出总额的1%-3%设臵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不可预见的特殊开支。按有关规定设臵和补充预算周转金,其额度应当逐步达到县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4%,用于调剂预算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的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县级各部门使用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采购本级政府采购目录内或者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要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报县财政局审核后,纳入本部门的政府采购预算草案。
第二十四条 县财政局对各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 县财政局审查县级各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有问题的,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修改。不能协商一致的,报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五章
预算执行
第二十六条 预算执行坚持以下原则:
(一)严格按预算执行。切实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拨款的原则;
(二)依法组织收入。依照国家税法和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缴各项预算收入,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三)合理调度预算支出。严格按预算安排和项目实际执行进度,及时合理地拨付资金;
(四)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努力增收节支,及时分析财政经济发展形势和预算执行情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五)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严肃财政纪律,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顺利执行。
第二十七条 县财政局是具体组织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县级预算执行,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落实财税政策的措施,制定组织预算收入和管理预算支出的制度和办法,统一负责组织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执行;
(二)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三)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合理调度、拨付预算资金,办理预算划转手续;
(四)监督检查县级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指导和监督各部门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五)编制政府预算调整方案,审批部门预算调整和追加(减)等事项;
(六)按月编报、汇总预算执行数字,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增收节支的建议;
(七)协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人行国库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
第二十八条 组织县级预算收入的部门和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部门、县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各项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财政性收入,并按照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县级分成比例和规定的预算科目、级次、解缴方式和期限,及时、足额上缴县级国库或县级财政专户。不得违反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预算收入。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罚没收入实行罚缴分离、收支脱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不得与部门或者单位的利益挂钩。
第三十条 县级预算支出的拨款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预算拨款。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严格预算拨款内容的审核,不得办理无预算、无项目、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二)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根据用款单位的申请,按照用款单位的预算级次和审定的用款计划,按期核拨,不得越级办理预算拨款;
(三)按照进度拨款。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及专户资金情况拨付资金。
第三十一条 预算年度开始后,县级当年预算草案在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县财政局可参照待批的县级支出预算拨付部门正常运转必需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资金。对于急需的项目支出,可以通过预拨程序拨付资金。预算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三十二条 县级预算支出按以下方式和程序拨付: 县级各部门要按照本部门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及时向县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或拨付资金申请。县财政局审查同意后,按照预算安排的项目和数额,以及确定的支付方式从县级国库或财政专户拨付预算资金,不得违反规定支付无预算、超预算的资金。
根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县级财政性资金(包括
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采购资金)的拨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属于财政直接支付范围的资金,由用款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及项目进度情况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经县财政局审核批准后,通过县财政局统一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下达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授权预算单位自行支付。属于政府采购项目资金应在项目实施后,按上述程序办理支付手续。
未经财政部门同意,任何经办银行和用款单位不得将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从“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转移到其他单位任何财务帐户。
县级各部门按照县财政局批复的支出预算科目和项目执行本部门的预算。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不得随意改变支出预算科目和项目。
第三十三条 县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由县财政局负责,除上级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其退库由县财政局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具体退库程序按有关规定办理。
办理预算收入退库,按照批准的款项直接退给申请单位或者人员,并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人员不得截留、挪用退库款项。
第三十四条 县级各部门需要使用县级预备费和申请追加支出预算时,要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县财政局按有关审批制度的规定审核并提出预备费动用方案和追加预算
支出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执行。
第三十五条 上级专项资金下达后,要及时纳入县级预算收入,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专项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提出使用意见,送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复,县人民政府批复后由县财政局调拨资金。但数额较大或者对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上级专项资金,由有关部门会同县财政局提出使用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要求本县安排配套资金的,数额较大的要按照规定程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预算。
第三十六条 预算年度终了时,上级下达和县级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因各种原因项目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形成项目资金结余的,由县财政局按照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项目当年已完成形成的结余资金和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或撤销形成的项目净结余资金,由县财政局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对项目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准予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与下一年度预算一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县财政局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分析工作,及时掌握全县预算收支状况,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预算顺利执行。
并按规定向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财政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章 预算调整
第三十八条 县级预算执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县财政局编制预算变更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进行预算调整:
(一)预计引起县级预算收支不平衡的;
(二)预计县级预算收入超收或者减收的;
(三)县级预算总支出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的;
(四)上年结余未列入预算而动用的;
(五)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支出预算需要调减的;
(六)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中规定确保的支出项目需要调减支出的;
(七)不同部门之间资金需要调剂的。
第三十九条 在预算调整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动,不属于预算调整。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第四十条 各部门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县财政局批复的预算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
第四十一条 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难以预见的紧急状态时,因预备费不足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的,由县财政
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应急支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二条 按国家和县有关规定进行机构调整增加人员、普遍性调资和奖励等原因需要增加的人员经费开支,由县财政局按规定调整该部门预算。
第七章 决算
第四十三条 县财政局要在每年末,安排布臵编制县级各部门决算草案的原则、方法、要求格式和报送期限。
县财政局、县级各部门在预算年度终了时,要分别按规定组织编制县级决算草案和本部门的决算,并在规定期限内报县财政局审核。
编制决算草案时,要清理核实全年的预算收支和往来款项。
第四十四条 县财政局根据县级各部门的决算草案,汇总编制县级决算草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由县人民政府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四十五条 县财政局和县级各部门编制决算草案时,同时对本年度的预算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和县财政局提出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八章 预算监督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县政府各部门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监督审查。预算执行过程中县财
政局受县政府委托,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县人大或其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预算调整和预算变更事项按要求向县人大常委会报批或备案。
第四十七条 县财政局依法对县级各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县级预算收入的征收和上缴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安全、规范、有效”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四十八条 县审计部门依法对县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县级各部门预算的执行、决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十九条 县级各部门要接受县财政局、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按照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应当执行县财政局的检查意见和县审计部门的审计决定。
第五十条 违反预算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第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县级出台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市级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市级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市级预算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菏泽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外地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执行是实现预算内外收入支出平衡和监督过程的总称,包括预算内外收入执行、预算内外支出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分析与监督。
第三条
预算执行坚持以下原则:
(一)严格按预算执行。要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执行,认真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
(二)依法组织收入。要依照国家税法和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缴各项预算收入,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不得征收过头税和乱收乱罚,确保收入预算的完成。
(三)合理调度预算支出。严格按预算安排和项目实际执行进度,及时合理地拨付资金。
(四)确保预算收支平衡。要努力增收节支,及时分析财政经济发展形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五)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严肃财经纪律,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顺利执行。
第二章
预算执行职责
第四条
市财政局是具体组织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市级预算执行。局内部各单位预算执行职责分工如下:
预算科:商有关科室提出市级预算调整方案、预备费动用方案、预算超收资金使用方案和预算平衡意见;办理市级部门预算调整、追加(减)的审核批复;对拨付非市级预算部门(单位)和财政专户的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批复;管理和统计财政预算总指标;办理上下级财政结算事项;配合有关科室提出上年结转资金和市对下专款使用意见;负责对减收增支政策提出审核意见;配合有关科室办理预算收入退库;负责分管部门的预算执行;配合有关科室做好市级收入预算执行工作。
国库科:负责市级预算执行的协调和各种财政性资金的审核、拨付与核算;负责市级收入预算的执行,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市级收入预算;审核下达部门资金使用计划;管理财政性资金
帐户,审核部门和单位开立财务帐户;办理预算外财政性资金出库、出户手续;负责总预算会计帐务处理;负责上下级往来资金的调度;编制财政收支旬月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负责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负责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银行化发放、审核及支付工作;负责接受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申请,并审核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负责向代理银行下达授权支付额度;根据代理银行报送的日、旬、月报表,记录预算单位明细帐和财政支出明细帐。
部门预算主管科:负责管理和监督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负责监管部门财务管理情况;监督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审核部门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按预算和领导批准追加(减)的预算审核部门提交的拨款申请;提出上级专款、上年结转资金和下达县区补助专款的分配使用意见;提出按规范办法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具体方案;提出年初预留与中央、省专款的配套资金的具体项目和使用意见;对单位增人增资等提出审核意见;对分管部门预算执行中出现新增事项提出审核意见。
综合科:负责组织和监督市级政府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的收缴、入库和核算等预算执行工作;负责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等财政集中收缴工作;分析上述财政性资金收入征缴情况。审核本科室管理专项(专用)资金使用计划,提出按规范办法分配专项(专用)资金的具体方案,提出上级专款、上年结转资金和下达县区补助专款的分配使用意见,监督专项(专用)资金使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对专项(专用)资金使用进行效绩评价。
政府采购办:根据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组织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负责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受理政府采购中的投诉事项;其他与政府采购执行相关的工作。
财政监督室:负责拟定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组织协调重大和专项财政监督检查活动;开展对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大额资金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财政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帐目管理、指标下达、资金拨付、资金追加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监督财政局内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
第三章
收入预算的执行
第五条
各收入征管机构要按照税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各种税收和其他财政性收入。
第六条
各种收入要按规定及时征缴。各种税收的交纳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足额征收,并按照财政体制规定的市级分成比例就地缴入市级国库。
各种纳入市级预算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政府基金必须依照相关制度依法征收,及时足额按照规定缴入市级国库。
各种预算外收入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及省财政、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标准征收和提取,并及时足额缴入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部门预算其他收入按规定依法组织,积极征收,真实反映收支完成情况,完成收入预算。
第七条
市级预算收入的退库,由市财政局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具体退库程序按有关规定办理。
办理预算收入退库,应当直接退给申请单位或者申请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退库款项。
第八条
市级预算收入组织征收部门或单位每月应当及时向市财政局报送有关预算收入计划执行情况,并附说明材料。
第九条
市级(人行)国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财政局编报预算内收入入库、解库及库款拨付情况的日报、旬报、月报和年报。
其他预算收入帐户的经办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财政局编报预算外收入、基金等其他预算收入缴入、拨付和结存情况的日报、旬报、月报和年报。
第十条
市财政局、预算收入组织征收部门和市级(人行)国库及经办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之间的预算收入对帐制度,在预算执行中按月核对预算收入的收纳及资金拨付情况,保证预算收入的征收入库(专户)和库存金额准确无误。
第四章
支出预算执行
第十一条
市级预算支出拨款遵循下列原则:
(一)按照预算拨款,即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二)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即根据用款单位的申请,按照用款单位的预算级次和审定的用款计划,按期核拨,不得越级办理预算拨款。
(三)按照进度拨款,即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及专户资金情况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
预算开始后,市级当年预算草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市财政局根据上年部门预算执行数,参照待批的市级支出预算拨付部门正常运转必需的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等资金。对于急需的专项支出,可以通过预拨程序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各预算单位均要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下不予追加。
正常的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的拨付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支出进度办理。对年初预算已安排到具体单位、具体项目的专项(专用)支出使用,由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根据单位的支出申请和项目支出进度,报分管局领导审核批准后,办理支出拨款手续。对超进度、超计划的拨款,报局长或局务会批准。
第十四条
部门预算执行中确需解决的新增支出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增人增资、调资等引起的人员经费增支,由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审核市人事部门的增人、增资批复后,交预算科统计汇总,办理人员经费增拨预算,报局长审核签字后,交集中支付中心办理增人增资手续。由于增人增资引起的正常公用经费和职工福利费等工资性附加提取费用,内不予追加,在下预算中予以调整,但不再补差。部门运转中新增事项引起的公用经费增支,由年初安排的部门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解决。对于政策调整或经济建设及事业发展中不可预见事项引起的硬性新增支出,由部门提出申请报市财政局审核后,首先从相关预留配套资金中解决;符合预备费使用规定的,按批准程序申请预备费解决。
对经批准追加的事项,由预算科拟文批复有关部门和抄送有关科室执行。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根据政府采购目录和财政集中支付规定,确定部门申请资金是否属于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范围,并在审核意见中列明,属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范围的,报分管局长审核后办理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手续。
第十五条
税收列支返还项目拨款,要由有关部门或单位根据相关预算或文件规定提出拨款申请,连同有关规定及收入入库凭证一并报送市财政局,经部门预算主管科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后,报分管局长审批。数额较大的,向局长报告。预算科填制市级资金拨款通知书(收入退还通知书),通知国库科据此和拨款申请单办理拨款或收入退还手续。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拨付,首先由国有企业根据年初确定的预算和有关规定提出拨款申请,报送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审核提出初步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批。数额较大的,向局长报告。预算科根据局领导批复填制市级资金拨款通知书通知国库科,国库科据此和拨款申请办理拨款。
第十七条
年初市级预算安排与中央、省专款的配套资金分配使用时,由市级有关部门根据中央、省专款配套的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向市财政局申请安排配套资金,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审查并提出配套资金分配使用意见,数额较小的由分管局长审批,同时报告局长。数额较大的须经局务会研究批准或报经市政府批准。根据领导批示,市财政局有关科按规定程序办理指标划转和资金拨付手续。
配套资金在第四季度仍未配套的,可按一定比例用于相关专项支出,年底结余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十八条
年初预算未安排到具体支出单位和项目的市级财政专项(专用)资金,由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根据单位申请提出使用资金的初步意见。数额较小的,由分管局长审批,同时报告局长;数额较大的,由局长或局务会审批。需要报市政府审批的,经局长或局务会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
市级政府性基金的使用,由基金用款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根据基金收入实际入库和上年结转情况,按照基金性质和用途据实提出审核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批,同时报告局长。数额较大的报局长或局务会审批。预算科据此通知国库科办理拨款手续。市政府直接批准开支的,先拨付资金,然后按规定程序补办财政拨款手续。
第二十条
市级预备费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一般在下半年动用。预备费的动用,首先由部门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市政府审批立项。对于市政府批准同意的申请报告,由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提出初步审核意见,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后,送预算科汇总,提出预备费初步动用方案,经局务会研究通过或经局长审定后报市政府批准。预算科向部门批复预算或下达县区,并通知部门预算主管科和国库科。市政府直接批准的追加预算,先拨付资金,然后按补办手续办法办理。
全年超收财力一般在预算终了前开支,并参照预备费的动用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
上年结转资金、市级对下补助专款的分配使用,由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商立项或资金主管部门)根据结转资金的使用要求和年初预算确定的资金用途,按有关规定和规范转移支付的原则提出初步分配意见,送预算科落实资金来源。数额较小的,由分管局领导审批;数额较大的,报局长或局务会审批;需报市政府的,经局长或局务会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经批准后的方案,由财政局(或联合其他部门)正式行文下达。国库科根据发文和上下往来资金调度情况,开具与下级往来资金拨款通知单,将资金拨付有关县区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中央、省下达各项专款的分配,凡是专款指标已经下达到具体单位和县区的,由市财政局主管科室(或商有关部门)根据专款性质和项目要求,提出拨款方案,由分管局领导签批,以正式文件下达到具体单位和县区。凡中央、省专款未下达到具体单位和县区,需市财政局进行再分配的,由业务科室提出初步分配方案,数额较小的,由分管局领导审批,并报告局长;数额较大的,报局长审批。数额特别大且政策性较强的,报局务会研究或提报市政府审批。国库科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指标划转和资金拨付手续。年初预算安排的部门不可预见费,一般要到下半年使用,由部门根据规定安排项目,使用计划报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备案。
第二十三条
预算内、外正常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按规定程序和预算执行进度支付。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到具体单位的预算内、外专项支出、预算内安排不到单位的专项支出、单位超收安排支出、上级分配专款、上年结转资金、财力超收安排支出、基金支出及预备费等各项资金的分配与支付,业务科室均需形成正式指标文件送预算科;预算科依据业务科指标文件,审核资金来源后,对资金项目形成拨款通知文件,通知国库科,同时记录分配市直与各县区的指标帐;国库科根据预算科拨款通知文件拨款,然后由集中支付中心根据国库科拨款通知单办理支付。其余资金的分配与支付,按照批准权限,凭局领导签批手续和规定程序拨付。
第二十四条
预算资金按照不同的支出类型,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在发生实际支付时,向会计工作站提出申请,支付申请由会计工作站上报财政局集中支付中心(属政府采购资金的,由政府
集中采购中心提出资金支付申请),集中支付中心审核无误后,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
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根据批准的预算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需发生支付时,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由会计工作站将资金支付到用款单位或用款人。
第二十五条
市级(人行)国库、财政专户经办银行、市财政单一帐户体系下或经备案的部门财务帐户的经办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向市财政局提供资金收纳、拨付和结存情况的资料。
对于不按要求向市财政局报送有关情况的经办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市财政局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变更其财务帐户的经办银行和拒绝拨付财政性资金。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局对市级预算部门的拨款,必须使用部门在市财政单一帐户体系下开设或经备案的基本财务帐户,严禁将市级财政资金拨付到其他任何财务帐户。
第二十七条
市级财政向不属于市级预算部门(单位)的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或市属企业以及其他合法对象拨款时,首先由拨款单位(对象)根据项目进度向项目立项或资金主管部门提出拨款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室根据财政预算、领导批件和项目进度提出拨款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核,经局长签字批准后,国库科根据拨款通知单按规定程序直接拨付项目申请单位(对象),并将拨款情况及时反馈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市财政局对各部门拨款截止日期一般为公历12月25日,下达县区专款发文截止日期一般为公历12月15日。
第二十九条
部门对所属单位及上级预算单位对下级预算单位的拨款应确保及时、足额、准确,不得截留、滞留、挪用下级单位的预算资金。
第五章
预算变更
第三十条
预算执行中确需进行的预算变更,属于预算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调整预算;其他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要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第三十一条
预算调整是指经市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减,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引起的部分变更:
(一)市级预算收支增、减总额超过原批准预算收支总额的5%;
(二)新增总投资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三)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有关科目预算资金需要调减的;
(四)其他影响财政收支重大事项。
第三十二条
对于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由市财政局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报市政府审定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批准。
第三十三条
遇有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难以预见的紧急情况,因预备费不足需要增加财政支出时,由市财政局协同相应职能部门提出应急支出方案,先报市政府批准执行,然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备案。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及其各部门依据法定权限作出的决定和规定的行政措施,凡涉及财政减收增支的,应当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中作出相应安排。在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出台新的减收增支政策和措施;确需出台的,要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并应当采取相应的增收节支措施。
第三十五条
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市财政局批复的预算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支出预算项目需作调整的,必须向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由财政局部门预算管理科会同预算科提出意见,由分管局领导审批。数额较大的,报局长同意,由部门预算管理科批复部门执行。
第三十六条
同一部门不同预算科目、不同项目之间的调整资金累计额度,在不超过部门该类一般预算资金总量的2%的情况下,由市财政局负责审核批准;超过2%的,报市政府审核批准。
第三十七条
年初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支出项目(不包括城建资金项目、基金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完结后的节余资金,由市财政统一安排,并相应调减部门预算。
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执行过程中按项目实际应付资金拨款(扣除质保金)。12月上旬市级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将全年分单位集中支付项目(包括政府采购)节余资金情况,分单位按项目列表送预算科,预算科核定节余资金数额,并相应调减单位预算指标。
第三十八条
财政直接拨付部门的专项资金,项目执行中由于政策、标准等因素影响,造成项目撤消或变更的,部门应及时报告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调整预算,对拨款形成的财政性资金结余,部门要及时将结余资金退回市财政。隐瞒不报、挪用财政资金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九条
预算确定后,部门或单位改变隶属关系,引起预算级次和关系变化的,要在改变财务关系的同时,相应办理预算划转。
第四十条
政策规定列收列支项目及专项收入超收时,有关部门应及时提出超收资金使用意见,申请预算调整,或结转下年使用。
第四十一条
年初预算确定后,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纳入专户管理
的预算外资金,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收入计划的,要报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审核,提出由相应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变更的初步意见,经分管局领导同意后,送预算科汇总,并报局长审签后执行。数额较大的需经局务会研究并报市政府批准。
第六章
预算执行分析
第四十二条
市级预算执行分析是为及时掌握市级预算收支状况,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对预算收支活动全过程进行的分析工作。
第四十三条
市财政局国库科具体负责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分析工作,市财政局有关机构负有协同责任。国库科应于每月终了10日内撰写市级及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市级预算收入收缴、拨付和结存情况分析报告和市财政备案的银行帐户资金进入、拨付和结存情况分析报告,报送局领导,并分送办公室、预算科、财政监督室和部门预算主管科。
市级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执行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并协同市财政局进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分析。
第四十四条
市级预算执行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及原因,即分析预算收支及其具体收支项目总的完成情况、完成进度,是否符合预算收支的一般规律;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重大经济措施情况及其对预算收支的影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预算调整、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及其他一些预算执行中的政策实施情况;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情况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十五条
预算执行分析采取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典型调查等方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因素法、模型分析法等科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七章
预算执行监督
第四十六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市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或其常委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按规定按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资料。
第四十七条
市财政局要依法接受市审计局对市级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八条
市财政局要对市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
市财政局要对市级各预算收入组织征收部门征收收入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擅自减征、免征、缓征及退还预算收入的,责令改正。
第四十九条
市财政局财政监督室负责组织和协调市级预算执行财政监督工作。财政监督室与各部门预算主管科按职责分工,协调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市财政局财政监督室根据市政府、省财政厅的工作要求和本局的工作安排,对市级重大收支项目或管理事项进行专项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市财政局财政监督室在开展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专项检查过程中,对涉及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执行财税法规的情况进行延伸检查。
第五十条
市财政局部门预算主管科负责对所分管的财政业务进行日常分析、审查、稽核、督促和落实,并进行必要的实地检查。部门预算主管科应切实履行以下监督职责:
(一)监督检查市级收入征管单位征收财政性资金入库和专户情况。
(二)检查市级国库、财政专户经办银行、其他财政存款和市财政备案财政帐户所在银行履行有关职责情况。
(三)跟踪检查用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和资金用途使用资金。
(四)拟订项目监督管理办法,根据项目性质采取有效的监督方式。
(五)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债转贷资金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财政、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法规和政策。
(六)指导和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债转贷资金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
(七)每季终了10日内撰写所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报告,分别报送局领导及办公室、预算科、国库科、财政监督室。发现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第五十一条
各预算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均负有监督责任。部门要监督所属单位征缴预算收入,督促预算执行进度,检查专项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纠正预算执行中违反财经纪律和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二条
对违反规定的拨款及发文,市财政局财政监督室有权责令其改正或撤消。有关科室或单位要向局领导写出检查报告,并建议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市财政局依法予以纠正;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市财政局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市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XX区区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区级财政收支预算资金管理,促进预算编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与区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预算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非税收入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二章预算编制依据及内容
第四条统一预算编制政策。每年预算编制前,根据省市财政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预算编制政策要点。预算编制应坚持收支平衡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综合平衡,不编赤字预算。
第五条预算收入的编制。税收收入预算的编制,应当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根据国家财税政策和经济发展以及当期税源情况制定收入计划,报区政府审批确定;非税收入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参照往年收入完成情况和预算收入增减变动因素,制定收入计划;区财政部门参照往年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单位申报的非税收入计划审核后,提出非税收入预算建议数,报区政府审批确定。建立部门预算收入目标考核机制,将预算收入目标纳入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对超额完成任务的部分,可按一定比例增拨征收业务费。
第六条预算支出的编制。在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等公共支出的前提下,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支出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方法。综合预算是指将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收支都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非税收入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均列入部门预算收入,依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的顺序统筹安排部门预算支出。零基预算是指各类支出预算打破“基数”制约,按照预算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确定。所有支出项目根据财力情况和有关政策、标准核定。政策到期项目和上安排的一次性项目要予以剔除。对有债务的部门在编制非税收入支出预算时应按非税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偿债支出。
第七条部门人员经费预算的编制。人员经费按照“超编按单位编制人数核定、缺编按单位实有人数核定”的原则核定。部门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与家庭补助支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及离退休费等工资性项目,按国家、省、市和区规定的统一标准审核到每一个人,对部门自行出台的政策,财政不予认可。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个人经费,财政不予负担。社会保险缴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等个人性支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部门工资项目的一定比例或相关因素审核编列到部门。
第八条部门公用经费预算的编制。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物业管理费、购置费、维修费、租赁费以及其他支出等。根据政策和单位职能性质、工作任务、人员编制、办公条件、资产状况等基础数据,分类核定定额标准。对部门超编人员,不安排公用经费。
第九条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实行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制时,项目预算部门按照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由项目预算部门与财政部门按照轻重缓急共同提出方案,经分管区长审核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报区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区财政部门根据区长办公会决议,安排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列入区级部门预算。凡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由财政兜底偿还贷款(融资)投入的区本级公益性建设项目应编制政府投资预算。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区政府确定的当年建设规划和项目及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算和批复文件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对跨项目投资,按照有关合同、协议的内容及项目工程进度,调整和编制投资项目预算。
凡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投资额在规定标准以上的,应先评审后编制预算,未经区财政部门或区财政部门授权机构评审的项目,不予批复项目预算。
第十条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各部门对拟在预算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当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列示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项目,都要编制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建议计划,随部门预算建议计划一并报区财政部门审核,经审核同意后编入部门预算草案。对未按要求上报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不受理采购事宜。
第十一条区级财政应设置财政预备费,其额度为区级预算支出额的1-3%。财政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三章预算编制的程序
第十二条区本级部门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
第十三条区财政部门在新一预算开始前,根据区经济发展和财力的总体测算情况,向区级单位部署编制部门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
第十四条区级各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和要求,编制本单位收支预算方案,并按规定时间报送区财政部门,同时报送本单位概况、事业发展计划、工作安排、主要收支项目等情况的说明材料,作为预算审核、批复的基础资料。
第十五条区财政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区本级财力情况,审核单位报送的收支预算方案,汇总形成部门预算送审方案,报区政府审定后,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
第十六条区级各单位在区财政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以内,汇总编报本单位收支预算计划,按规定时间报送区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区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报送的收支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提出部门预算草案,报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区财政部门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当年预算草案编列口径及具体方案。预算草案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形成当年区级财政预算。区财政部门自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区级财政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区本级部门预算。
第四章预算执行管理
第十八条预算执行中,各单位应按预算资金审批程序办理预算拨款。部门预算批复后,部门基本支出由区财政部门按月序时拨款(以非税收入作来源的,根据到位的财政专户存款进度拨款)。财政部门在优先保证工资性支出的基础上,根据国库存款或财政专户存款情况安排项目支出资金,建设性或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单项(次)额度在30万元内的,由各单位提出用款申请计划,由其行政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分管区长审批;单项(次)额度在30万元以上的,分管区长签署预审意见后报常务副区长审批,区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款。其他项目支出,各单位提出用款申请计划,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项目进度拨款。
第十九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应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支出预算编报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作为拨付财政资金的依据,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财政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第五章预算追加及调整管理
第二十条严格控制预算资金支出的中途追加。按照早编、细编预算的要求,完善部门预算,能纳入预算的尽量纳入预算。追加预算一般只对临时作出的政策性的增支或区委、区政府作出的应急项目增加预算。
第二十一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对中途确需追加的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几类情况:
(一)上级新增工作任务,要求地方作支出或配套支出的。由经费需求部门提供相关文件依据。
(二)区委、区政府新增工作任务,需要财政安排资金的。由经费需求部门提供有关会议纪要、工作任务文件或区分管领导批示意见。
(三)政策性增人增资,需增加支出的。由经费需求部门提供编制、人事部门的批件和工资审核依据等文件依据。
第二十二条规范支出追加的报批程序。追加报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各部门关于经费的请示一律以规范公文格式报送区政府办公室,不得多头报送,统一按公文请示报告程序办理。经费类请示应事由真实、依据充分,不得以便函或个人名义报告有关专项经费申请事宜,请示应附相关文件依据,同时抄送区财政部门。
(二)区财政部门初审。财政部门按规定的报批条件及标准审核提出初步意见。
(三)常务副区长、区长审批。
(四)区财政部门根据审批意见,开具支出追加指标给预算单位,办理资金拨付手续。能够直接支付的应实行直接支付,并做好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
第二十三条区级部门的预算调整由区财政部门根据收入和财力变化情况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对区本级预算安排时未预见,省、市财政或其他主管部门增加的补助资金应纳入预算调整范围,经区政府批准后减少或抵顶本级支出。预算执行中非税收入超收部分,按超收额30%优先安排用于执收部门事业经费。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区级各部门应当依法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编制的监督。预算编制过程中,区财政部门应按要求及时向区人大财经委报告预算编制有关情况。区财政部门对区级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审计部门对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区级部门预算的执行,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虚报冒领或截留挪用预算资金的,由区财政部门上报区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关部门及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凡与本办法规定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财政预算(模版)
政府组织的财务特征:
1、政府组织业务活动的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2、资金供应渠道单一,不具有营利性、增值性,但具有局限性
3、预算具有强制性、4、资金管理权受限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努力增收节支,合理安排支出结构,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技术方法:
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控制方法、财务分析方法
行政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
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打赤字预算原则、统一性原则
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的分离。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的分离主要是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制度因素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层面的分离主要体现为政府行为与预算过程分离,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分离主要体现为政府官员行为与预算过程的分离。2000年以来,我国各省份纷纷开始预算改革。由于目前预算改革并没有同时改革政策体制,也没有严格的正式制度设计,这一改革并不足以使得正在发展和完善中的正式预算制度能够有效地约束政策制定过程,政策制定过程与预算过程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离
一、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历程。
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算、预算、决算及各种财务机密事项是国家机密”。1997年,国家保密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经济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指出:“财政预算、决算草案及其收支款项的执行情况,历年财政明细统计资料等属于国家秘密,不得向社会公开”。此阶段我国财政预算“对公众保密”。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加速、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崛起,财政预算逐步发展为向人大代表公开。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等要求。此后,部门预算细账开始向人大代表公开。2007年,《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是第一个涉及预算公开的制度文本[i],新一轮预算公开拉开序幕。2009年全国“两会”后,财政部首次公布了经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的四张表格,内容涉及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从而迈出了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重要一步。2010年3月,财政部在上年首次公开中央财政预算四张表格基础上,增加了八张表格,内容包括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2010年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收支表等。与此同时,先后有国土资源部、科技部等74家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2011年4月,财政部又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开今年的“部门账本”,将行政运行支出等情况首次公之于众。
在中央部委不遗余力、身体力行推动财政预算公开的同时,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的试验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早在2000年,河南焦作就成立“财政信息服务大厅”,公民可进入查看部门预算;随后,政府债务预算和非税收入预算等八大预算项目全部面向社会公开。2005年开始,浙江温岭市新河镇进行了参与式预算试验。2007年,江苏无锡和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也在区、街道进行参与式预算试点。从2008年底开始,上海市闵行区连续两年组织预算听证会,对政府预算进行“把关”。2009年10月,广州市公开了114个政府部门、近300亿元的政府财政预算。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将公业务费在网上公示,在数十项开支中,除了敏感的公款招待外,还有细到仅1.5元的购买信纸费,因此被称作“全裸第一乡镇”,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ii]2011年,北京市公开预算的政府部门从2010年的45个扩大到57个,涵盖了除涉密部门外的所有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公开内容首次增加了更详细“项目支出预算情况表”,公车购置、会议等政府开销的内容第一次详细呈现在市民面前。[iii]陕西省在10个省级部门进行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公开所有省级部门预算,并逐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严厉遏制“三公消费”。至此,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正在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中国政府预算公开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上大有进步,但是由于理念认知偏差、意识形态刚性、政府部门和利益集团的冲突等原因,预算公开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国民的期望与要求仍有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1、预算公开的内容过于粗糙。从这几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公布的预算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理由认为政府在这方面没有作出积极的努力,也没有理由认为政府不想推进政务公开、预算公开。但是,从公布的内容、范围、细节等方面看,又让人不得不产生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怀疑。这是因为,所有公开的预算,无一不是“大类”预算、笼统预算、原则性预算,都没有像国外的预算公开一样,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支出用途,更没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正面公开和回答。[iv]就拿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部门预算来看,从表面看,将去年的支出预算数和执行数、今年预算数、今年预算数与去年执行数的增减对比等都列了出来,似乎是
一目了然了。但是,仔细一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数据都很笼统、很原则,无法让人看到这些数据的内在构成和状态,让人无法知道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以节约的,哪些属于正常开支范围,哪些又属于必须在以后的预算安排中剔除的。总体而言,这样的公开很难说完全满足了公众的要求,很难说真正实现了公众监督的目的。
2、预算公开的项目不够全面。尽管国务院正式决定今年6月公布中央本级“三公”(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消费)经费支出,但就很多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来说,对于公众最感兴趣的“三公”费用至今没有明确公开。这种选择性公开离真正意义上的预算公开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可能与相关基础性工作不到位有关。目前的财政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因此也就细化不到每一项的支出,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的分项统计工作,争取实现对行政成本的单列,从而加强行政成本控制。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更多是需要相关部门和官员主观理念上的转变。
3、预算公开的易懂程度不足。上级部门要求政府预算公开,舆论、公众希望政府预算公开,其真正的目的,是让全社会更直观、更精确地了解相关部门的财政状况,并对该部门收支是否平衡,用度是否合理,资金投放有无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利。这就需要在预算公开的过程中保证内容的易懂程度,用通俗明了的语言、形式,让查阅者一目了然地看懂政府预算。以预算收入为例,预算收入是对可能收入的一个测算和预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进行过严格的测算。在对收入作说明的时候,应该结合宏观经济等各方面做出详尽说明,透露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确市场主体和投资者的预期。如果看不懂,参与和监督也就无从谈起,这样从客观效果上来说,预算公开并没有达到公开的目的。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有其专业性,涉及到异常复杂繁琐的账目和高妙深奥的专业问题,普通民众看不懂预算报告,是再自然不过之事[v]。但预算并不是高科技,要让民众看懂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以前缺乏对预算公开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委托一些专家,认真研究预算公开的技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预算问题表达清楚,这不难做到。如果民众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以后仍有疑问,能便捷地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得到及时、认真地解答,这应该能做到。关键看是否有这个决心,是否真的愿意接受民众的监督。
4、预算公开的互动性不强。在每一年预算公开之后,都会出现公众和媒体质疑个别部门住房保障支出、行政支出的声音。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关注和质疑,正是体现了公民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这种公民监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财政及预算,是公民参与预算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政府预算公开应该是一个互动、连续的过程,公开只是一个步骤,公开了之后,公众可以质疑、可以批评,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作出回应,毕竟公开不是目的,公开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算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在香港,预算公开关注的重点就是过程的公开而非结果的公开,香港每年的财政预算是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预算一般是4月1日左右公布,但是从1月份开始,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把自己的预算报到财政司,这一过程就是公开的,有各种各样的民众、团体参与。部门预算报到财政司以后,财政司汇总平衡,再由立法会来讨论,立法会的讨论也是公开的,是否应该削减或追加某部分的预算,公众可以作为各方利益代表来讨论,整个过程就是公开的。预算公开不是政府把预算表挂到网上就解决了,预算公开需要互动和回应,应该是全过程公开。
三、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对策建议
政府预算公开牵扯多方利益,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改革。在推进政府预算公开的过程中,应当从理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同时着手,以保证预算公开的深入推进。
1、理念层面
预算公开首先需要政府部门转变理念。政府财政来源于公民的税收,公民委托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政府如何花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理应让公众知道并能进行监督。因此,了解公共预算信息,是公民天然的权利。预算公开已经不是政府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政府不应当把预算公开当作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当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力争把预算信息公开培养成一种执政习惯[vi]。过去包括预算在内的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公开哪些、如何公开,都是政府及其官员根据维护和行使权力的需要决定的,是典型的“权力型”公开,大量信息都被当作保密信息不予公开;今天,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数量、方式,不能单方面从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角度考虑,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从民众和企业行使权利、增进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是典型的“权利型”公开。从“权力型”公开向“权利型”公开转变的过程,应该将自上而下的主动公开与自下而上的依申请公开相结合,尽量提供民众想要知道的信息,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民意基础与民众要求既是政府预算公开的巨大压力,也是其重要动力[vii]。
2、制度层面
政府预算公开不仅需要政府及其官员主观理念的转变,还需要科学设计、完备架构的制度平台提供持久和良好的激励。如果没有科学完备的制度设计作为保障,好的想法、先进的理念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与原则的层面上。我国目前专门规定财政预算公开事项的制度匮乏。《预算法》等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对于预算公开缺乏细致规定,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重点包括“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但同时也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虽然《保守国家秘密法》不再将国家财政计划、预算、决算及各种财务事项列为国家机密,但现实中将预算案看成是政府秘密的观念至今并未彻底改变[viii]。针对这种现象,中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和部门预算公开的责任主体、公开内容和公开程序,为预算公开设置一个准确的时间表,同时明确规定不按时公开、不按要求公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招致的惩罚,以此来保证预算公开的顺利通畅进行。
3、技术层面
在信息呈现方式和技术手段上,需要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表、详实准确的解释来表述,以方便人大代表理解、审议和社会公众了解、监督。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开发实用性的电子政务公开系统与平台,实现“傻瓜化”查询、阅读和下载。以德克萨斯州为例,德州议会预算局官方网站每年都公布地方财政预算,成为德州公民查看政府预算的首选方式。其预算报告一般都是PDF格式的,体积非常小巧,内容却非常丰富和专
业。饼状图、柱状图的运用让人感觉更为直观。而在各种表格中,往往都有和上一财年,甚至于上几个财年的数据对比。网站专门有一个叫做“德州预算资源”(TBS)的系统,界面朴实无华,用起来十分方便,类似于大学图书书馆的检索系统,负责教民众傻瓜化操作查询。即使不会使用搜索工具,系统界面上的帮助按钮也能帮助公民顺利地实现查询、打印和下载。总之,由于在预算信息公开和监督的过程中民众作为信息的受众和非专业人员,始终处于劣势地位,这就需要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发挥作用,利用其专业性和监督权,保证信息的可靠、可信、可读,以保障民众顺利实现公共参与和民主监督。
尽管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和水平离国民的期望与要求仍有差距,但已经是中国财政公开和财政民主的很大进步。预算涉及利益众多,因此改革起来必会触动许多体制顽疾和难以言说的利益纠葛,不是一件朝夕可成的事情。预算公开不仅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还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诚意和智慧,更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专业技术作为保障,不断提升预算公开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让公共财政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财政预算
1、预算上解也称下级上解,是按财政体制规定,将下级财政的一部分预算资金解缴到上级财政。预算上解,对于上解财政来说是上解收入,对下级财政来说也是上解支出。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从财政超收收入中安排的用于调节预算平衡的基金
3、预算补助是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由上级财政补助给下级财政的款项。对于上级财政来说是补助支出,对于下级财政则是补助收入。
4、预算外资金是指地方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取得的没有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5、基金预算收入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包括非税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两大类。
6、应缴预算款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1、什么是财政资金调拨,包括哪些内容?财政资金调拨是根据财政体制规定在各级财政之间进行资金调拨以及在本级财政各项资金之间的调剂。
内容:(1)、上下级财政之间通过上级补助和下级上解方式进行的资金调拨。
(2)、同级财政不同资金项目之间的资金调拨,主要用于弥补预算赤字,平衡预算收支。此外,各级财政部门为了调剂内季节性收支差额,还要设置预算周转金等。
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哪几类账户及用途 ①国库单一账户,是国库的财政性存款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以及与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②零余额账户,也成夜晚零余额账户,是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分为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
③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和反映预算外收入和支出活动,并对预算外资金的日常收支进行清算。
④特设专户,是指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的特殊过度性专户。该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①出资者提供的资金不具有营利性、增值性,但具有限制性
②有关财政资金的收支项目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③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不进行盈亏核算,着重核算有关资金收支结余
④政府会计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
4、国库的权限
①监督预算收入的缴库
②正确执行预算收入划分和留解规定 ③按照规定办理退库
④监督财政库款的支拨
⑤拒绝办理违反国家规定的事项
⑥拒绝受理不合规定的凭证
5、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支出的方式、程序、适用范围(1)财政直接支付(①是预算单位按批准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国库提出支付申请,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下同)或用款单位账户。②预算单位应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季候应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对预算单位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想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通知代理银行从财政零余额账户中付款给收款人,同时向中央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发出支付信息。这样,通过全国银行清算系统的实时清算,资金先由代理银行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划到收款人银行账户,再从国库单一账户拨付倒代理银行财政零余额账户。③一般用于工资支付、购买商品、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出等)。②财政授权支付(①是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②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国库支票方式支付,在采用国库支票方式下,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应根据预算单位的要求签发支票,并将签发给收款人的支票交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将支票转给收款人,收款人收到支票后,即可持支票到其开户银行入账,收款人开户银行将再与代理银行进行清算,在每日营业终了前,国库单一账户应与代理银行进行清算。③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一般用于未纳入统一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等。)③划拨资金支付(是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雨伞直接将预算单位所需要的财政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的资金支付方式。在这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需要资金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按预算规定审核后,直接将资金从国库账户拨付到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中)6.预算收入缴库方式我国预算收入的缴库方式主要有:就地缴库、集中缴库和税务机关、海关自收汇缴三种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缴库方式有所变化: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①直接缴库:由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内的)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预算外的)的收入缴库方式。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税收入等。②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或依法享有征收权限的单位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所收取的应缴收入汇总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内的)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预算外的)的收入缴库方式。主要为小额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的现金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