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时间:2019-05-14 12: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1995年4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二)》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五)》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充分发挥其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国有水工程的管理保护。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水工程是指水工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水库、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排涝工程;农田草牧场灌排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工程;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以及水工程附属的防汛设施、观测设施、水文监测设施、水文地质监测设施和导航、助航设施等。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工程管理保护工作的领导。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工作。

土地、环保、城建、公安、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对破坏水工程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对在水工程管理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水工程应当划定必要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水工程管理范围系指根据水工程管理需要划定的,由水工程管理单位使用的水土资源范围。

水工程保护范围系指为保证水工程安全,在管理范围之外所划定的区域。

第七条 新建水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由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提请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划定。

已建水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已划定的,维持原划定范围;尚未划定的,按照水工程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由其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等部门提出方案,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划定。

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与国家其他生产、建设用地发生交叉时,由水工程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国有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属全民所有,使用权属水工程管理单位。

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属于集体的或者使用权属于个人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征地和权属变更手续。

对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在保证水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经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种植农作物。

国有水工程保护范围内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

第九条 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权属确定后,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给水工程管理单位土地使用证书,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制图划界,树立标志。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工程的分布及其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和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土地、环保、公安、农业、畜牧、林业、交通、地矿、电力、城建及其他有关部门,并在水工程所在地公告。

第十条水 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加强水工程的管理保护。

大中型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和需要加强保护的重点水工程的管理单位,经过公安部门批准可以配备经济民警负责水工程的保卫工作。

第十一条 禁止下列损害、毁坏水工程的行为:

(一)挖掘、拆卸、爆炸、撞击水工程;

(二)在堤防、土坝的顶、坡、戗台取土、晒场、开挖道口、挖窖;

(三)超重车辆、履带拖拉机不采取保护措施在水工程交通桥上行驶;

(四)在防汛和工程管理通讯线路上搭挂广播线、输电线;

(五)盗窃、毁坏、侵占工程设备、器材物资;

(六)盗窃、毁坏、堵塞、移动水文气象、测量、科学试验、观测试验等设施。

第十二条 在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爆破、钻探、采矿、采石、采砂、挖掘、垦植、葬坟;

(二)在河滩、蓄滞洪区、水库库区内围垦,修筑堤坝,堆置废土、废渣、废物;

(三)在水库、河道、渠道、治沟骨干工程内设置阻水障碍物;

(四)侵占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爆破、采石、采砂、挖筑鱼塘、打井、考古挖掘、采矿、排污、兴建地下工程,须经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应当采取相应的净化和安全保护措施方可以进行。

第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持证,佩戴标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应当填发《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赔偿应当填发《违反水法规赔偿通知书》,罚款应当填发《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由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会同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水利部发布的《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处以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清障;逾期不清障的,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障,并由设障者负担清障费用。

违反本办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集体和个人兴建的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第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第四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 安全等级保护

第五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安全保护等级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分为五级。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为第一级;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的,为第二级;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为第三级;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为第四级;

(五)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为第五级。

第六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准确定级,并按照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保护;

(二)新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建设符合该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处理流程、服务内容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公安机关要求重新确定等级的,应当重新定级;

(四)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使用符合国家及自治区规定并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信息安全产品;

(五)定期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保护制度和措施进行自查和整改;

(六)建立安全保护组织,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人,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

全管理。

第七条 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自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指定的受理机构备案;属于自治区统一联网、跨盟市或者中央驻自治区、自治区直属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指定的受理机构备案。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报送备案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出具备案证明。对定级不准确或者保护措施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应当书面通知报送单位予以纠正。

第九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重大经济建设等信息的,其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法定条件的安全等级测评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进行测评。

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经测评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确定为第二级保护等级的,应当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确定为第三级的,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确定为第四级以上的,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第十一条 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申请成立安全等级测评机构的单位应当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初审,并通过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的测评能力评估。

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安全等级测评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对第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第四级计算机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

对第五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公众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指导,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和推荐制度。

第十五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机构应当向盟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机构应当执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应当配备适应开展相应安全服务需要、掌握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标准的技术人员。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在开展安全服务过程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结构、配置等用户信息;不得非法占有、使用用户的信息资源;不得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设置隐蔽信道。

第十六条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及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盟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有关单位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服从公安机关和国家指定部门的调度。

第十七条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并如实提供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互联网基础数据及其他数据文件。

第十八条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等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应当执行下列规定:

(一)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接入本网络联网单位和用户的备案工作,真实、准确、完整登记联网单位和用户的名称、性质、有效证件、互联网地址、装机地址、上网电话、联系人等公安机关要求备案的信息,报送同级公安机关,并及时报告本网络中联网单位和用户的变更情况;

(二)记录并留存接入本网络的联网单位和用户登录、退出互联网时间及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等上网日志信息,留存时间不少于1年;

(三)落实相关安全保护技术措施,通过互联网地址和相关网络应用信息能够对应联网单位和用户信息;

(四)协助公安机关查处涉及互联网的违法犯罪行为,并采取人工值守、远程联网查询等方式提供24小时快速查询支持;

(五)协助公安机关对接入本网络的联网单位和用户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六)互联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拟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后实施。

第十九条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或租赁空间服务的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他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异常流量和违法信息监测等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及时发现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网上传播违法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及时采取删除、停止传输等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 联网单位和用户应当采取设置安全性较高的密码等安全保护措施,定期更改密码,保障所使用上网账号的安全。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可以采取动态密码认证等技术措施为联网单位和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第二十一条 联网单位和用户向其他单位、个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共用上网线路、账号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到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和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用户终端在10台以上的联网单位应当安装、运行符合国家及自治区规定的安全管理系统。

第二十三条 宾馆、酒店、餐厅、机场、车站、阅览室等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场所和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地点管理者,应当采取用户登录认证安全技术措施,并对上网用户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

第二十四条 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接入互联网的联网单位,应当记录并留存用户上网终端硬件地址等信息与内部网络地址和互联网网络地址的对应关系。留存时间不少于1年。

第二十五条 生产、销售或者提供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远程控制、密码猜解、漏洞检测、信息群发功能的产品和工具的,应当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指定的公安机关备案。

第四章 安全秩序

第二十六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责任制度;

(三)病毒、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制度;

(四)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制度;

(五)账号使用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六)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七)重要设备、介质管理制度;

(八)信息发布审查、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九)信息群发服务管理制度;

(十)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十一)案件、事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十二)其他与安全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采取下列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系统重要部分的冗余或者备份措施;

(二)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三)网络攻击防范和追踪措施;

(四)安全审计和预警措施;

(五)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留存1年以上措施;

(六)记录用户账号、主叫电话号码和网络地址措施;

(七)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措施;

(八)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防治、清理措施;

(九)信息群发限制措施;

(十)其他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移动通讯终端制作、传播、复制下列信息: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封建迷信的;

(五)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六)煽动聚众滋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七)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的;

(八)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的;

(九)散布他人隐私,侮辱、诽谤、恐吓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从事考试作弊相关活动的;

(十一)贩卖假币、假证件、假发票、假冒伪劣商品、枪支弹药、爆炸物、迷药、窃听器和其他

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物品的;

(十二)法律、法规禁止制作、传播、复制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非法占有、使用、窃取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或者干扰;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四)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他人账号和密码,或者擅自向第三方公开他人账号和密码;

(五)非法截取、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六)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等破坏性程序;

(七)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假冒他人名义制作、传播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网络诈骗;

(八)建立或者管理主要用于传播、交流违法犯罪信息的网站、群组、论坛等;

(九)允许、放任他人在自己所有或者管理的网站、网页、群组上发布第二十八条所禁止的信息;

(十)为非法网站提供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网络存储空间等服务,或者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向其直接、间接提供资金;

(十一)明知是非法网站,向其提供互联网接入、通讯传输通道、代收费、费用结算等服务;

(十二)以牟利为目的,在互联网上散布、删除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十三)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法、程序、工具;

(十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至四项、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建议主管部门对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6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可以给予6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6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

外,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6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五条 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一)未通过测评能力评估,从事测评活动的;

(二)影响被测评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危害被测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

(三)擅自向第三方泄露被测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秘密和其他信息的;

(四)故意隐瞒测评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或者在测评过程中弄虚作假,未如实出具测评报告的;

(五)擅自占有、使用测评相关资料及数据文件的;

(六)分包或者转包测评项目的;

(七)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开发、销售及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业务,或者限定被测评单位购买、使用其指定的信息安全专用产品的;

(八)其他可能影响测评结果客观、公正的行为,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测评工作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给国家、其他组织或者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或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二)泄露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的;

(三)其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本办法所称的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测试、评价、判断。本办法所称的安全服务机构,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建设、检测、维护、监理、咨询、培训等业务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联网单位和用户包括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等通讯终端以有线、无线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单位和用户。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工作实施方案

2009-06-12 根据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口发[2006]117号)精神,国家将我区确定为全国少生快富工程试点省区,为全面落实试点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现行普遍允许生育三个孩子的地区。

(二)目标人群。

少生快富工程的目标人群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夫妻双方均为农牧业户口或界定为农牧民,且其户口登记在现行普遍允许生育三个孩子的地区;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蒙古族;

3、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内;

4、夫妻双方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生育数量规定生育子女,现存两个子女均为女孩;

5、自愿放弃生育第三个孩子;

6、已采取了结扎手术。

离婚、丧偶现无配偶的,不纳入工程实施范围。

二、基本要求

(一)坚持政府倡导,群众自愿参与。广泛宣传“少生快富”工程奖励对象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群众自愿参与,严禁强迫命令,“一刀切”和下计划指标。鼓励自愿少生的农牧民采取可靠的长效节育措施。

(二)实行“四权分离”,严格资金管理。“少生快富”工程的资格确认和技术服务,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资金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发放,由代理金融机构负责;资金监督,由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按照“四权分离”的办法,严格对象确认,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落实到户,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三)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目标人群。依托金融机构的网络,直接给目标人群发放奖励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资金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四)帮助目标人群发展生产。引导和帮助目标人群把奖励金用于发展生产,帮助选择投资少、收效快、风险低、适宜可行的致富项目,并与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项目实施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服务标准和规范,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保证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三、奖励标准与资格审核、确认程序

(一)奖励标准。对本人申请、符合奖励条件的对象,每对夫妇一次性奖励3000元。

(二)资格审核、确认程序。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审核、确认目标人群。

1、宣传发动。包村干部入户面对面宣传;固定标语在组(艾力)上墙宣传;嘎查村组(艾力)召开会议宣传;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

2、本人申请。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嘎查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户审批表》。

3、嘎查村民委员会审议。嘎查村民委员会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项目户资格确认标准,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议,提出拟上报的奖励对象名单,提交嘎查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将讨论通过的拟奖励对象名单以嘎查村和组(艾力)为单位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5天,无异议后,由嘎查村民委员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户审批表》上签注意见,上报苏木、乡镇人民政府。

4、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初审。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对嘎查村民委员会上报的拟奖励对象名单,通过走访群众、入户调查以及到公安部门核对户籍等方式进行核实,核实后的申请人名单在嘎查村和组(艾力)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5天,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以正式文件上报旗县人口计生委。

5、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核、批准。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苏木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拟奖励对象按50%进行抽检、审核。经初步审核确认后,将拟奖励对象花名册印发至各嘎查村民委员会,在各嘎查村张榜公布,并将拟奖励对象花名册和举报信箱、举报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无异议后,苏木、乡镇人民政府与拟奖励对象签订《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书”)。《合同书》一式三份,项目户、苏木、乡镇计生办、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各一份。拟奖励对象必须落实绝育措施,出具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或卫生部门的“绝育手术证明”,一式三份,分别贴入《合同书》相关栏目。对象已落实绝育措施且手术证明遗失的,应由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重新审核并出具手术证明。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分批建立少生快富项目户信息档案,并填写《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户信息表》(以下简称“项目户信息表”),将项目户信息表于2006年12月28日前报盟市人口计生委,并分送同级财政等相关部门。

6、盟市人口计生部门审查。盟市人口计生部门按项目户30%进行抽查,将审查后的项目户信息表于2007年1月1日前上报自治区人口计生委。

7、自治区人口计生委核查备案。在2007年1月31日前落实奖励资金。

8、兑现奖励。对确定的项目户,由旗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直接发给《内蒙古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奖励金领取通知单》。受奖夫妇凭“奖励金领取通知单”、本人身份证到奖励金指定邮政局网点领取奖励金。

9、跟踪服务。在群众享受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奖励之后,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引导和帮助他们选择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致富项目,人口计生部门要及时提供生殖保健服务。

在确定奖励对象时,要优先选择年龄偏大的群众,其余对象逐年解决。同时要做好其余对象的解释工作。

四、奖励资金的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奖励资金的来源。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80%,自治区财政负担20%,并列入财政预算。

(二)奖励资金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奖励资金的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封闭运行。

(三)奖励资金的发放。

1、实行奖励资金发放“直通车”。由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委托代理金融机构,代理发放少生快富工程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目标人群。

2、代理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代理服务协议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目标人群名单建立个人储蓄帐户,及时将财政部门拨付的奖励资金足额划转到个人储蓄帐户,并将建立个人储蓄帐户和奖励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反馈给地方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五、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少生快富”工程的领导,自治区成立“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口计生委、财政厅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各试点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少生快富”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做好政策衔接。试点盟市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和目标人群,确保国家政策及奖励资金的落实。要认真研究做好各地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与国家“少生快富”工程政策的衔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平稳发展。要按照有利于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分期分批逐步解决历年来积累的符合“少生快富”工程对象基本条件和计划生育夫妇纳入项目实施范围的问题。

(三)制定配套政策。“少生快富”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合作。农牧业、扶贫开发、民政等部门,在安排脱贫致富项目、社会救济、劳务输出、最低保障等工作时,将“少生快富”项目户作为重点予以扶持。

(四)开展监督检查。每年国家将进行一次工程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自治区也将对工程实施情况组织一次检查评估总结,并将有关情况报国家“少生快富”工程实施协调小组。各试点盟市工作结束后要对本地区的“少生快富”工程进展情况、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并报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项目领导小组。自治区设立免费举报电话:800-8055-055。各盟市也要设立相应的免费举报电话。

国家已建立“少生快富”工程目标人群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对目标人群的录入、汇总和上报,同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日常监督。建立“少生快富”工程实施监督机制。国家将统一印制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奖励政策兑现卡,奖励政策兑现卡将明确“少生快富”工程的具体政策及配套措施。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少生快富”工程奖励政策兑现卡,进行“少生快富”工程的综合评估。

自治区将协调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工程实施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五)奖励、责任追究。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以及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地方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对代理发放机构截留、拖欠、抵扣奖励资金的,取消代理发放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对违反“少生快富”工程政策多生育子女的项目户,要及时收回“少生快富”工程奖励政策兑现卡以及已兑现的奖励金。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办法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1-07-03 【生效日期】1991-07-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办法

(1991年7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1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保障林业、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 森林防火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内除城市市区以外的一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本办法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本办法所称草原防火,是指天然草原、草山草坡、滩涂草地和人工草地等畜牧用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第三条 第三条 森林、草原防火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第四条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行自治区主席、盟市长、旗县(市)长、苏木(乡镇)长负责制。

各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盟行政公署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实施;

(二)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制定森林草原防火措施,组织群众预防森林、草原火灾;

(三)组织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组织森林、草原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森林、草原防火专业人员;

(五)检查本地区森林、草原防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组织有关单位维护、管理防火设施及设备;

(六)掌握火情动态,制定扑火预备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森、草原火灾;

(七)协调本地区部门之间有关森林、草原防火的重大问题;

(八)配合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草原火灾案件;

(九)进行森林、草原火灾统计,建立火灾档案。

旗县(市)级以上防火指挥部设立办公室,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干部,负责日常工作。苏木(乡镇)防火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干部。

未设防火指挥部的,由同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履行指挥部的职责。

第六条 第六条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设立防火指挥部,国营林业局、林场、农场、牧场和林区牧区的部队、铁路、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相应的森林、草原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在行政区交界的林区、牧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防火联防组织,商定牵头单位,划定联防区域,规定联防制度,本着自防为主,互防互救的原则,共同搞好联防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森林警察部队在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营林业局防火组织的统一指挥下执行防火、扑火任务。

第九条 第九条 林区、牧区各单位要建立群众扑火队。国营林业局、林场和重点草原防火区要组织专业扑火队,配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和扑火器械,防火期间随时做好扑火准备。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营林业、畜牧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林区、牧区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站、检查站等防火组织,配备专职人员。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的设置,由旗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检查站有权对进入山林和草原的车辆、人员进行防火检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森林、草原防火设施建设,制定防火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制度,不准乱调滥用,保证防火需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对进入林区、草原从事生产建设的人员,由招用单位负责做好防火宣传和教育。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组织力量进行森林、草原防火检查。措施不落实、存有火灾隐患的,应及时改进和排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9月15日至11月15日为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期。盟行政公署和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当地防火期的开始时间提前或者推迟结束时间,并规定防火戒严期。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防火期内,各级防火指挥部成员要带班坚持昼夜值班。防火专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擅离职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防火期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林区、草原。个人确需进入林区、草原,必须持身份证件到当地防火指挥部申领防火通行证;因生产、建设、勘察等需要进入的单位,必须持证明文件,经旗县(市)人民政府或者旗县(市)人民政府授权的防火指挥部批准,签订防火合同,领取防火通行证。经批准进入林区、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森警、护林员、草原监理人员的检查监督。需进入国营林业局作业区的,应征得林业局同意。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防火期间,林区、牧区各级人民政府,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国营林业局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山、林进行清查,将擅自进入林区、草原和虽经批准而确有失火危险的人员清理出去,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排除。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防火期内,在林区、草原禁止野外吸烟、上坟烧纸、烤食物、放鞭炮、炸鱼、弄火取暖;禁止用枪械及其他有失火危险的方法狩猎。烧防火隔离带、烧茬地、施工爆破、实弹演习及其他生产性用火,必须由用火单位报经旗县(市)防火指挥部批准,领取用火许可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并通知毗邻单位。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防火期内,行驶在林区、草原的各种机动车辆,必须安设防火装置,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严防喷火、漏火。铁路(包括森铁)机车应在指定地点清炉、凉瓦。司乘、巡道、养路人员要注意了望,发现火情,立即扑救,并报告就近车站和防火部门。

在铁路沿线有引起火灾危险的地段,由有关部门或者防火责任单位按规定开设防火隔离带;必要时对危险地段要派人昼夜跟车守护。

其他野外生产机械设备,也要安设防火装置,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防止失火。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防火期内,林区、牧区的嘎查、村屯、工棚、营房、仓库等重点防火区周围,应开设防火隔离带;烟囱必须带防火罩;设置倒灰坑,严禁带火倒灰。林区、草原四级风以上天气,停止一切野外生产用火。防火戒严期内,在林区、草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机械和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草原起火,必须立即扑救,尽快报告就近人民政府或者防火指挥部。人民政府或者防火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同时逐级上报,并通知毗邻地区。

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出发,并服从调度指挥。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儿童参加。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跨旗县(市)的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和跨国营林业局的重大森林火灾,应根据具体情况,由盟市或者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组织现场扑火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和现场指挥。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扑灭火灾后,须彻底清理火场,经现场指挥部检查验收,上级指挥部批准,扑火队伍方可撤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时,气象、铁路、交通、民航、邮电、民政、公安、商业、供销、粮食、物资、卫生等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因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人员的医疗费、抚恤费,国家职工(含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下同)由其所在单位支付,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医疗、抚恤费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当地民政政部门具体承办。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防火指挥部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与草原面积、林木与草牧场损失、人力与物资消耗,人、畜伤亡及造成的其他损失进行调查,记入档案。对于发生在国界附近的火灾,重大、特大火灾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火灾,当地防火指挥部应建立专门档案,报自治区防火指挥部。

盟市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森林、草原火灾划分标准以及森林、草原火灾统计报告表的要求,进行火灾统计,报同级统计部门和自治区防火指挥部。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有下列事迹的单位和个人,由旗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严格执行有关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预防和扑救措施得力,在本行政区或者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区内,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

(二)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扑救的,或者在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显著成绩的;

(三)发现森林、草原火灾及时报告,并尽力扑救,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发现纵火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报告的;

(五)在查处森林、草原火灾案件中做出贡献的;

(六)在森林、草原防火科学研究所中有发明创造的;

(七)连续从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十五年以上,工作有成绩的。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由旗县(市)以上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按下列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一)拒绝或者阻碍防火检查站防火检查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者警告;

(二)防火措施不落实,存有火灾隐患,经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草原主管部门通知不改进和排除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者警告;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进入林区、草原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者警告;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林区、草原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火灾损失的,处二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者警告;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但未造成火灾损失的,处二十元至五十元罚款或者警告;

(六)不服从扑火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罚款或者警告;

(七)过失引起火灾,未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或者补播改良草场,赔偿损失,可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者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人员,还可以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旗县(市)以上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或者单位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内蒙古自治区护林护场防火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林业建设应当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自治区实行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任期内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目标,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制定和实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目标,必须确保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林地面积不得减少,森林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大兴安岭国有重点林区的林业工作,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事项外,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管理。

苏木乡镇林业工作机构负责林业技术服务工作,指导农村牧区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受林业主管部门委托从事有关的林业管理工作。未设立林业工作机构的苏木乡镇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有关的林业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重点林区派驻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派驻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 森林林木保护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天然林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天然林保护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天然林保护规划,划定天然林保护区。

天然林保护区分为禁伐区、一般保护区、商品林经营区。在禁伐区内,除护林、防火、防治病虫害以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采伐和从事可能导致天然林毁坏的活动,并实行木材禁运制度;在一般保护区内,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并严格控制采伐强度;在商品林经营区内,由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

第八条 禁止开垦林地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禁止在幼林地、特种用途林、生态灌木林内砍柴、放牧。在其他有林地内砍柴、放牧的,应当经其所有者、使用者同意,并不得造成林木的毁坏。第九条 对以灌木为主的灌丛草场,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实行休牧期、轮封轮牧,禁止过度放牧。退化严重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实行禁牧。

第十条 对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珍贵树木和具有特殊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可以参照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加强保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 在划定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林保护区的地区内,林农、林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森林和林木保护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退耕移牧。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逐级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第十三条 在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林区及林木、野生动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的森林公安机关或者派出机构,负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保护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荒漠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并可以代行本办法涉及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三章 植树造林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覆盖率目标和造林树种及林种比例,并组织实施。植树造林实行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制:

(一)植树造林重点工程,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林场经营区内的植树造林,由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林场负责;

(三)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的植树造林,由其主管单位负责;

(四)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农场、牧场、工矿区、机场等企业事业单位用地范围内的植树造林,由本单位负责;

(五)城镇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城镇道路两侧的植树造林,由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六)嘎查村的植树造林,由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

植树造林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按当地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数量、质量和时限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经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查验收,由所在地的旗县级人民政府确认。

第十五条 每年4月为全区造林绿化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第十六条 自治区依法实行公民义务植树制度。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常住的公民,男十一至六十岁,女十一至五十五岁,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当劳动量的其他绿化任务。

十七岁以下的青少年或者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可以酌情减免义务植树任务。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义务植树工作,划定义务植树基地,并为公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本部门和单位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城镇其他居民由所在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组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嘎查村民由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应当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植树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宜林荒山、荒沙、荒沟、荒丘、荒滩进行植树造林。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取得宜林荒山、荒沙、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进行植树造林的,应当签订合同,并明确完成植树造林的任务和期限,使用权可以一定五十年不变。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植树造林或者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所有者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九条 城镇建设项目中的绿化工程,应当和城镇建设工程同时规划和设计,并在主体工程投入使用的一年内完成。

第二十条 对新造幼林地和其他能封育成林的植被稀疏的山区、沙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有组织地实施封山、封沙育林育草。

对确定的封山、封沙育林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划定范围,明确界限,树立标志。

禁止在封山、封沙育林区采伐林木、砍柴、放牧和从事对林木、植被有破坏作用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20°以上的坡地应当主要用于植树种草,禁止开垦种地;对已开垦的20°以上的坡地和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的耕地、草牧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限期退耕休牧,植树种草。

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扶持,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

第二十二条 植树造林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推广应用造林新技术和适用模式,落实管护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管护,保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标准。未达到标准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扶持林木种苗的选育、生产、经营和推广,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组织做好林木种苗的供应工作。

第四章 森林经营管理

第二十四条 森林实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以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单位和个人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商品林主要由受益者投资建设和经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扶持。

第二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源调查。

全区5年进行一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旗县、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5至10年进行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建立、更新森林资源档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资源调查经费应当列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管理工作。

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建立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森林公园的撤销、合并、改变隶属关系或者变更经营范围,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开发森林旅游项目,须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七条 经营森林公园和开发森林旅游项目,需要进行景点和设施建设的,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落实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的破坏。

第二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承办同级人民政府确认和变更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具体工作,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管理档案。

需要变更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原确权程序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 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处理;

(二)跨行政区域的争议,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三)大兴安岭林区各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争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者委托的盟行政公署处理。

第三十条 因草原证与林权证重复发放,造成森林、林木、林地权属和土地用途争议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同一人民政府重复发证造成争议的,由该人民政府处理;

(二)上级人民政府与下级人民政府重复发证造成争议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处理;

(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重复发证造成争议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处理。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处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争议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不得改变林地利用现状。

第三十二条 林业长远规划确定的林地面积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实加以保证。经营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高林地的利用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办理用途变更手续。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宜林地必须用于植树造林。

第三十三条 禁止擅自改变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范围和隶属关系,确需改变的,必须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第三十四条 经依法批准征占用林地进行勘察、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建设,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森林植被恢复费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取,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不得挪作他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监督。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按照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以及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采伐。

第三十六条 经依法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以及按采伐类型和消耗结构确定的各分项限额,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不得突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报国务院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按照用材林的经济成熟年龄或者工艺成熟年龄进行短轮伐期采伐,必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七条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牧区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零星林木范围以林权证确认的为准。

采伐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以伐区为单位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个人所有的林木,以户为单位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在接到采伐林木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办理完毕;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不应超过一个月,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森林、林木的采伐情况,对采伐不符合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收缴许可证,中止其采伐,直到纠正为止。

第三十八条 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灌木经营管理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采伐利用为辅。

在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自然繁殖生长能力弱和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灌木、灌木林,禁止利用性平茬、采条、放牧等活动。

灌木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和许可证制度的范围及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九条 遇有扑救森林火灾、防洪抢险等紧急情况,必须就地采伐林木的,可以先进行采伐,自紧急情况结束之日起30日内,组织采伐的单位应当将采伐情况报当地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准。

第四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年森林采伐限额核查制度。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四十一条 运输木材必须持有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

运出自治区的木材,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运输证;运出盟市的木材,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运输证;运出旗县市的木材,由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运输证。

第四十二条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无证运输上述物品的,木材检查站应当予以制止,可以暂扣无证运输的物品,并立即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来源,统筹规划,合理确定木材经营加工的规模和布局。

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在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林区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必须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经营加工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

第四十四条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进入货场、车站、餐馆、市场和木材经营加工等场所,对木材、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运输及经营加工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依法批准,设立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项目造成森林资源毁坏的;

(二)经营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项目,未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景点和设施建设,造成森林资源毁坏的;

(三)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和其他活动,造成森林资源毁坏的;

(四)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或者在其他有林地内砍柴、放牧,造成森林资源毁坏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改变林地用途的,分别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天然林保护区的禁伐区内进行采伐的;

(二)在封山、封沙育林区采伐林木、砍柴、放牧和从事对林木、植被有破坏作用活动的;

(三)未依法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的;

(四)在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禁止平茬、采条、放牧期限内,对自然繁殖生长能力弱和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灌木、灌木林进行平茬、采条、放牧等活动的;

(五)借扑救森林火灾、防洪抢险等紧急情况之机,滥伐林木的。

前款各项采伐行为,林木属于采伐行为人所有或者经营使用的,以滥伐论处;林木不属于采伐行为人所有或者经营使用的,以盗伐论处;从事其他活动,造成森林资源损毁的,以毁林论处。

第四十八条 单位从事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七条违法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年满十八岁的成年公民,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的,由负责组织义务植树的责任单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补栽;城镇公民拒不补栽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收取相当于义务植树任务量的绿化费,并代为种植。

负责组织义务植树的单位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通报批评,并收取相当于义务植树任务量的绿化费;虚报绿化成绩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4567.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 咨询请点击http://www.xiexiebang.com/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

    保护水建议书

    保护水建议书 保护水建议书1 全国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在我们辽阔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丰富的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我们这美丽的地球。并且他们一直在造福人类......

    保护水建议书

    保护水建议书1 xxx: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所以人要珍惜水,可还蒙在鼓里的人,依然猖狂的浪费水资源:把污水排放进清澈的小溪里,使清澈见底的小溪变得发黑了。这时的人类还不以为然,更......

    保护水记叙文

    珍爱生命之水,人人有责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之所以形成生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原始生命首先在海洋中形成,后来才逐渐扩展到陆地上。......

    工程技术部管理提升办法

    一、 目的 应中国水电五局下发关于《中国水电五局第二分局[路桥分局]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意见》相关文件,现工程技术部针对相关指导思想及活动主题提出本部门管理办法提升相关意......

    内蒙古自治区优质样板工程评选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优质样板工程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质量兴业”的方针,鼓励建筑企业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争创一流工程,推动全区工程质量水......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办法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办法 颁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的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