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保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模版)
低保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
第一、低保从业人员由于职权有限无法对低保户的隐性收入,银行存款,证明材料的的真伪进行核查。只能靠入户调查时的临时观察和公示及平时的群众举报,而这些都是片面和被动的,无法主动的进行管制。
现在正在被热议的“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低保户想怎么写就怎么些!谁去核查?谁有权去核查?有瞒报和漏报的如何处理?都是需要解决的。要光是一张申报单的话,还不如没有,那只能给基层加大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第二、低保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我敢这么说只要是干低保的,要是没被人骂过、威胁过,那就不是干低保的。有的甚至被人打过,但政府说什么了,顶多放几天假。而且工资收入也不高。当人身安全和工作纪律发生冲突时,我想聪明人都会有明智的选择。省长遇见老上访的还会打批示那!那就别说指着你说“要不给我办低保我就砍死你得了”。
第三、低保制度不够完善,劳动能力如何鉴定?一个腰椎间盘增生,重的无法行动,轻的和好人没啥两样。家庭收入如何考核?
第四、从业人员待遇。一个一年一分钱不给的残疾证,还需要医院出示检验报告,从业人员参照公务员,平时没事玩电脑。低保一个区县每月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经手,无医院出示劳动能力鉴定,无劳动部门出示收入情况鉴定,全靠申请人和从业人员之间的斗智斗勇,领着一千多一点的工资(公务员一千七),入户,检查的车费,饭费还得自己拿,这就是按劳分配吗???
游客 220.173.206.x
真有同感!是我们从事低保工作人员的心声,当前低保对象和低保工作人员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迫切期望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千万不要等问题出来后,才亡羊补牢!
游客 211.138.138.x未注册 发表于 2009-9-11 15:45
明知山有虎
说的极是,但我倒认为最困难的不是这些,是那些看上去真的不咋的,但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家中没什么象样的东东,可子女也大了,收入也有,但不高.停吧不忍, 不停吧无法滚动.让人难受.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如果你是年轻人的话我觉得该强硬一些,如果上了年纪就该猾头一些,虽然要滚动,但要记住一个原则.进少出多.对新申请的要严格审查,就现在的生活条件来看,真正符合条件的已不多,反是那些已领了几年的低保户,该砍就砍,不要留情.只要我们的工作不违反原则.就不要怕东怕西.参保人少了就好管理了.可怜向天祈祷出台比较完善的低保政策.钱嘛我就不多说了,没有资格.我就1400元,还没参公.入户都用步行.自嘲减肥.话费没报,心情不好,谁敢惹我?从这一点上说,还得加强身体锻炼.想想也有好处的.各位同仁,既做之,则忍之.共同努力吧.一个让我无法回答的低保问题
市民政局打电话来问,说我管辑的一户低保户上访,具体是由于逃计生,乡政府把他的低保金扣留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当地分管领导.向其说明了低保的相关规定.但领导问我: 计生是国家法规吗? 我说是,而且很重要.领导又问.违反计生条例可以吗?我们该不该抓? 我说当然该抓.那么能拿国家的钱让违法的人逃跑吗? 我无言以对.接下来: 为什么领低保? 因为穷.为什么穷? 原因很多.超生是其中的原因吗? 是.那就得了!
引用 回复 丁安祥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11-9 10:5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桥归桥,路归路,扣低保金属违规执法
桥归桥,路归路,低保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是“桥”与“路'的关系。
低保对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按计生政策规定的处罚办法处理,不应当牵扯到其享受低保金救助的问题。
楼主反映的事情,是乡政府为了执行一个政策而违反另一个政策,归根结底还是违反政策,违规执法。
游客 123.147.184.x
未注册
发表于 2009-11-9 16:07
要求低保户回去接受处理,可以民政和计生的同志一同在场,民政发放低保金,计生罚款。让低保户将手续完善,不就行了。
低保工作手记
(二)今天吃过早饭走路去村里,一来可边走边思考一些问题,二来也有益身体健康。在进村的水泥路上遇到了从村里出来去赶集的一位大娘,她亲切的叫了一声:“孩子,来了呀!”,培感欣慰。因为昨天就低保一榜公示征求意见开了个群众大会,会上这位大娘就一些工作提了一些言词比较激烈的意见,今天却能主动亲切的打招呼,说明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是认可的。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而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是利益集团双方博弈的结果,其执行必将触动和改变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执行过程中面对的矛盾冲突也会增多,这都要求我们提高科学驾驭工作局面的能力。2010年是全省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工作要求,我在村里部署开展低保普查工作。工作刚开展村干部就出现了畏难情绪,认为虽然有些人不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了,但他当时能享受到自然有其原因,现在要取消他的资格,必然会导致矛盾的矛头指向自己。考虑到村干部作为本村人执行这项 工作确有不便,经反复权衡,我提出了不以原来已享受低保的对象为底数去审查,而是要求各村民小组长以现实生活状况全部重新报低保对象,然后再全部审查的工作方法。这样一来使被审查下去的原低保对象不觉得是针对他而来,虽然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但能使工作顺利开展。该方案得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一致同意。在经过几天的普查后我们开始了一榜公示,公示后群众反映平静,只有两户村民找到村委和我要求也享受低保,一户被我根据条件明确拒绝了,还有一户我答应可在今后的调整中给予考虑。为确保工作不出偏差,公示五天后我在村里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在传达完上级精神和这次审查的一些情况后,我请群众代表发表意见,开始大家还能就事议事,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也表示了对公示名单的认可。但不多久就偏离了主题,一些牵涉其它方面问题的牢骚成了主要话题,我只得草草进行了一下群众表决后宣布会议结束。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是我们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着力点。由于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群众个体素质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不断研究解决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健全程序、完善制度、保证基层群众自治健康有序进行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低保工作手记
连日来,在走村串户的农村低保普查工作中感触颇多,一是农村现状,二是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这种小康水平不平衡、不全面、不稳定,农民生产上增产不增收,生活上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一直存在。我国正处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而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波动。中国有近9亿农民,在目前转型期,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将十分漫长,能顺利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只是其中最有能力的少部分,而大部分仍将长期滞留在农村。在有着众多人口,而且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文化及政治上日渐边缘化的农村,出现各种特殊问题的可能性都会存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农村的发展稳定,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再则从农村的境 遇来看,在短时期内,近9亿农民多数无法在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就业。在没有进入城镇化之前,农村不可能自发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壮劳力的外出,有能力家庭的迁出,中国8千万的残疾人底数,使农村成为老弱病残比例最高的地方。在低保普查走访中,我把所驻村的每一个老低保对象和拟新增对象都走访了一遍,应该说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在吃低保。通过走访使我感觉到还应让更多的困难农民享受到国家的优抚政策。之前在国有企业的时候也做过低保方面的工作,对于两种低保对象的比较,低保对于农村低保户来讲更能体现雪中送炭的政府温暖。对一户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家庭来讲,家中有一个人生了一场大病或有一个重度残疾人那就是坠入了一个无底深渊。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最低层社会,其稳定需要有效的治理,其进步需要强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科学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管理体制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保证。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基层政权组织不再是向农民索取的组织,而是向农民给予补偿的组织,成为受国家委托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谋取福利的组织机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都要通过乡镇干部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其言论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声誉,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公务员队伍,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队伍建设上来,紧紧围绕提高乡镇公务员队伍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维稳能力,大力提高乡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如何界定的?
请问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中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如何界定的?
实际工作中很多四、五十岁夫妻带孩子一家三口没有房屋没有收入,与七、八十岁退休父母同住的“啃老族”申请低保。按照字面理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就是指在一起生活,吃一起,住一起的家庭成员。虽然四、五十岁的夫妻没有经济来源,但加上父母退休收入,月人均收入超出标准,不能享受低保待遇。但我们工作应依法解释,按照《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只对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抚养义务,父母对成年子女不具有抚养义务。虽然生活在一起可是怎么 能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来计算家庭收入?
如果上述情况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来计算家庭收入,那么在申请办理低保中就会有的人因此租房来回避这个“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势必因租房产生费用而加大生活经济负担?
低保制度的建立实施已有十年,随着人员和工作的变动,一些的条例解释已变成自我理解,不能深根求源,经不起推敲,更不依法办事,无法按照实际工作情况而具体解决实际问题。
谢谢!
发表于 2008-8-25 20:34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指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具有赡养(扶养抚养)的直系亲属.像楼主所说的父母有退休工资的情况,一般来讲,若当地的低保办法未明确规定为“照顾老年人生活,可以不计算老年人月收入”那肯定还是要按政策将其退休父母的收入计算进去.对于您提出的情况完全可以再你们的低保办法中去明确.我这儿对这类群体低保办法有明确规定,为照顾老年人晚年生活稳定,老年人的收入不计算在内.对残疾人我这儿也一样有很大的放宽纳入低保的条件.低保工作难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结合我县在农村低保审批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在农村低保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家庭收入、财产核查难。这是一个长期的普遍性问题,在这次走访的村民中,几乎所有走访对象都隐瞒家庭收入及财产情况,尤其是涉及到个人的储蓄情况,更是讳莫如深,没有人提供真实的储蓄存款情况。在低保审批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申请人有意隐瞒家庭的实际收入、家庭成员从业状况和其他财产情况;而部分群众监督意识淡薄,对低保工作人员的调查工作不予配合,而我们的调查权力和方式有限。因此导致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核实,使低保审批工作相当困难。加之有少部分村干部不及时报告低保对象家庭变化情况(如家庭情况好 转、保障对象死亡等),甚至有意隐瞒其家庭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
2、村级机构低保政策掌握不够、评议把关不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干部对农村低保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决策与政策相违背现象;二是部分村的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不规范,走过场,村民代表不负责任;三是部分村干部、村民代表徇私舞弊,优亲厚友;四是农村低保甚至成了某些竞选村干部人员的拉票工具,许诺在其当选后以享受农村低保为回报;五是某些村级班子派性严重,导致农村低保工作更难开展;六是村干部过错行为追究机制缺位。
3、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待遇低,自身安全缺乏有效保障。各级政府对低保工作人员待遇和保障重视程度不够,重视在口头上,但无实质性的落实措施,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我县乡镇民政办的现状为:未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且流动性大,有的刚熟悉低保政策却被调到其他岗位,导致了某些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同时,低保申请人员情况复杂,且部分人员患有传染病、精神病等疾病或申请人家中养狗等,对入户调查的低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自身安全存在着隐患,有时工作人员甚至受到暴力攻击或威胁,影响了农村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4、保障率、人均补差水平与应保尽保和保障标准相冲突。既然有保障标准和应保尽保的要求,就不应该规定保障率达到百分之几,人均补差达到多少元。几点建议:
1、建立各级部门、机构协调机制,同时从技术上解决低保申请人和现有低保对象的就业状况、家庭收入、财产(如不动产、机动车、储蓄等)的联网核查。
2、建立村干部责任追究制。现有低保文件中只是笼统规定了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但对于村干部的过错行为则无明确规定,我们认为首先应明确追责部门,谁有权力管村干部,另外,明确责任形式,什么情况应该追究责任,拒不执行怎么办。
3、配置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低保二级局,档案管理、低保审批、低保金发放及低保监查要分开。当前我县低保工作人员中,除县级民政部门有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外,村、乡镇根本没有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同时存在着低保工作人员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岗的问题。村、乡镇承担着低保申请受理、调查、档案整理、现有低保对象核查等繁重的低保工作任务,迫切需要配置专职低保工作人员。
4、落实、保障各级低保机构工作经费,落实低保工作人员的待遇。除县级有低 保工作经费外(今年我县没有安排),乡镇、村都没有工作经费。应为低保工作人员发放工作津贴,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消除低保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改进城市低保制度的建议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居民都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特殊困难群体,帮助解决他们在医疗、住房、取暖、子女人学、水电煤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是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是近年来,随着享受低保的人数激增,各级财政负担越来越重,这固然有工作力度的加大,使原来没有纳入低保而实际应当享受的人员纳入低保,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城市低保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一些不应当享受低保的人员也纳入了低保,造成新的矛盾。
一、当前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吴忠市人民政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宗旨,从制度入手,以监督管理为突破口,把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作为目标,切实地保障了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但在城市低保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解决。
一是人户分离难以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人员流动日趋频繁,给低保管理带来相当大困难,特别是人户分离现象,不仅不便于管理、收入难以核算,还很容易导致个别低保户逃避入户调查,或者收入超标仍在享受低保。
二是家庭收入难以核算。特别是家庭收入由原来按“虚拟收入”计算改为按“实际收入”计算后,城市低保管理工作出现了“两难”:一难是隐形收入难以界定,在具体申报过程中,部分申请低保人员为能享受低保待遇,虚报、瞒报家庭收入情况,对一些不易核实的隐形就业、隐形收入和隐形财产,隐瞒不报,给工作人员正确界定其收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二难是入户调查中该剔除的因素难扯,一些单位发放职工的收人情况复杂,统计反映的资料不全,出具的证明准确性不够,要求享受低保的个别人员难缠;在动态管理中达到保障线上的人员难退出。
三是低保人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难以组织。笔者就曾经亲自组织过有劳动能 力的低保人员为某老年公寓五保老人修整草坪活动,亲身感受到这部分人员因长期与社会相脱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很懒散,组织性、纪律性都很差。
四是再就业收入(最低工资标准)与低保标准的相关度难以匹配。如果就业收入偏低、低保标准偏高,这样就不利于促进再就业。某些具备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享受低保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会挫伤再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有的人宁愿呆在家享受低保,也不愿出去找工作,造成“楚人舍粥”之果。反之就业收入偏高,低保标准偏低,又不利于保障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养人)和二级以上残疾、危重病人、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生活,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
五是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机制。如对不如实申报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虚报冒领低保金的人员至今没有出台相应的罚则。难以彻底堵绝虚报冒领现象。
综上所述,从迫切需要解决的存在问题看,改进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改进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1.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
一是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户分离。对农转非人口,现居住地有永久性住房,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以减少人户分离。
二是在同一城市内人户分离的(暂不含外来人口),可实行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共同负责,以居住地为主的原则
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要有利于促进就业。
一是建议将低保工作与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对申请低保人员中有劳动能力的首先组织其参加求职培训班,开展职业指导,积极推荐就业岗位,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放弃申请低保金。对青壮年人员两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不去者,视同为有最低工资收入,“一刀切 ”的不予审核通过。
二是建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要有合理的比例,决策导向应是有利于促进再就业。如果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保障水平偏高,则造成“楚人舍粥”之果。再就业不如在家领低保金。
三是建议与低保政策“搭车”的项目要慎重,要适当控制享受低保的联动效应。低保应重点放在解决吃饭问题上。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拓宽保障渠道,9 纷纷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水、暖、电、燃气优惠等地方性的政策条例,但笔者认为,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根本问题在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诚实劳动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如果与低保“搭车”的项目过多,使享受低保的相关内容越来越扩展,所谓“低保证的含金量过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就业,而且使低保管理审核的难度越来越大。
3、贯彻公平效率兼顾的原则
一是要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通过强化法制的约束力和公民的自觉、诚信、自律,提高思想觉悟,做到讲诚信、说实话、报实数,大力倡导通过诚实劳动致富,合法经营获取收入。
二是要有制约机制,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要有制裁措施,要有相应的罚则。要完善低保退出机制,形成个人自觉退出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全国联网,及时了解个人收入变化情况。
从长远看,解决低收人群体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人实现就业,通过诚实劳动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表于 2007-11-23 17:55
如何实现低保无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问题。北京市某区2005年全年取消低保的人中,有千分之九是因办理营业执照取消低保的(办理营业执照可以享受国家保险缴纳优惠政策,民政部门认定办理营业执照者为有自主营业能力,所以有执照家庭均取消低保);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低保对象中近一半参加了就业培训,但实现就业者近乎于零。
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都有为4050人员、城市特困人员开发的就业岗位,但更大范围的下岗、无业人员等待再就业。社会给他们的机会却并不多。对一个低保对象来说,如果要每天往返车程
一、两个小时,挣到的工资也刚够最低工资标准,还不如什么都不干在家享受低保。所以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力量得不到有效利用。
发表于 2007-11-23 17:56
楼主的提议很好,说出了现在低保工作中的难点,其实很多的低保户不是没有工作,而是有的故意隐瞒收入,怎样来核实低保家庭的收入才是根本,当然像你说的政府 10 出面提供培训,推荐就业,那么这里面就要做好与劳动部门的协调工作.另外就是工作后实际收入比低保高不了多少的问题,最好是能拉开最低工资和低保之间的差距
盱眙县:低保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受到国家民政部表彰
近年来,盱眙县民政局以“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为目标,从健全制度入手,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和低保标准增长与物价补贴机制、三级核查审批制度、群众评议公示制度、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制度、保障金社会化发放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抓规范化管理;严把审批程序关、收入测算关、张榜公示关等三个关口,抓阳光化操作;以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为契机,抓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低保工作人员和和工作经费有大幅度增加、办公设施有很大改善。争取乡镇新成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人员编制一般为五至八人,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发放保障金总额的3%列工作经费预算,并及时拨付使用,县民政局专门为全县乡镇社会保障站统一配备了低保用电脑并上网,初步实现低保对象微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县低保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工作机制完善,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日前,国家民政部对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盱眙县民政局被表彰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江苏省共有四个县区民政局受到到表彰,淮安市仅盱眙县民政局一家。该县同时受到表彰的还有:盱城镇五墩社区和观音寺镇顺河社区被表彰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社区,县民政局救灾救济科陈学涛科长被表彰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
关于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在民政系统设置较高规格的社会救助机构,按照实际救助对象数量配备工作人员。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不但分散民政部门的多个内设机构中,而且分散在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里,协调、统筹城乡社会救助难度很大。在民政部门内建立一个能相对独立协调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社会救助专门机构,对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十分必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 “官本位”思想比较浓厚,对做好救助工作意义更大。同时,建议对市、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救助机 构,应当按救助对象的一定比例确定人员编制。经初步测算,建议市级救助机构编制按救助对象的10万分之3-
5、县级按万分之4-
6、乡镇(街道办事处)按1000分之5-6确定编制比较合适。
(二)城乡社会救助机构实行“双管”体制。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系统性很强,客观上需要“条条”发挥统一协调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需要则更加突出:救助资金主要靠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配套靠上级强力督促落实;救助各种干扰靠上级强力排除。在现行体制下,救助对象的确定是否准确、救助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救助资金是否被挪作它用这些问题,上一级在事前、事中很难知道,事后的检查、验收也很难于发现(除非有人举报或救助对象上访)。然而,部分救助对象往往不具备上访能力,救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往往难以发现和纠正。实践中也经常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困难群众有时得不到救助,而得到救助的却不一定困难,有些问题在基层反响很大,但长时间反映不到上级去,基层酿成了大事件,上级才知道。实行“双管”体制,本级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共同管理和监督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共同考察确定工作人选,变社会救助机构只向本级政府负责为同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双重负责,将有效解决事前、事中难以掌握情况、事后发现问题难以纠正的弊端,有效解决工作人员不稳定、不专业的问题。
(三)城乡社会救助资金实行“硬”配套。社会救助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必须充分得到保证,不能悬空。社会救助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为本辖区的社会救助配套资金是履行职责的基本义务。在确定各级政府社会救助配套资金时,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各下级政府的真实财力和上级政府确定的救助要求,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听取意见后确定。各级救助配套资金一旦确定,上一级政府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进行落实,保证救助资金不得悬空,以确保救助目标的实现。可实行上级财政在每年决算时扣除下级财政救助配套资金的办法,与本级、上级财政的救助补助金加在一起,拨付到下一级社会救助资金专户使用。保证城乡社会救助资金按计划需要多少就能落实多少,保证规定的救助对象按救助标准都能按时足额拿到救助资金。
(四)改革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救助资金封闭运行。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下级社会救助资金专户由上级财政、民政部门统一设立,上级、本级财政各项社会救助资金一律拨入这个专户储存;在选定社会救助资金专户开户银行时,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与银行签定确保救助资金安全的责任合同,规定凡进入这个专 12 户的资金,未经开户的财政、民政部门分别同意,不得向上、向平级划拨资金,只能向下级或低保户划拨救助资金;向下级划拨资金时,必须有本级民政、财政部门备过案的负责人分别签字并加盖公章的公函。在拨出救助资金时,必须将拨款公函报上一级财政、民政部门备案。社会救助资金专户银行要在月末、季末、年末向开户的民政、财政部门报送对帐单。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上级对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事前事中的监督,减少资金运行的环节,能真正实现资金的封闭运行。
(五)根据社会救助对象的数量、质量在救助金中合理提取工作经费。工作经费是开展社会救助必要的成本,是保证做好救助工作的物质基础。确定经费比例,应当考虑办公设施、交通费用和办理救助的实际开支等因素。工作经费的提取一般应以救助对象的家庭为计算单位,由上一级民政部门根据规定的提取比例和下一级救助工作质量,提出下一级救助工作经费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下达到下一级民政部门,拨付到该民政部门的帐户中。原来由同级财政保障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的办法,在经济欠发达、财政资金困难的县、市、区,民政部门为争取工作经费时既容易引发不正之风,又往往容易落空,不利救助工作的开展。
(六)加快救助立法进程,完善救助制度。应当从解决权责不适问题入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必须立法,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社会救助法》的立法进程,本着责权相适、统一、效能的原则规范社会救助的种类、工作机构的设立、管理体制的确定、救助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工作经费的解决、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与责任;国务院根据社会救助法的规定用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各项具体救助制度,进一步明确落实救助制度中各政府部门的责任;省级人大、政府要分别制定社会救助法实施办法的法规和各项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的行政规章;市、县人民政府要用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就实施社会救助和各项具体救助制度制定具体、明确、便于操作的政策措施。使各项救助制度始于统一法律,各项救助制度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救助机构设置统一,救助工作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救助资金能在封闭、高效的机制中运行。保证符合救助条件的所有困难群众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救助,保证救助资金在筹集、运转、发放过程中不会出现虚假和跑、冒、滴、漏问题。
第二篇: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陈霖、马中红
来源:南方周末2011-01-26
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曾记否,贾君鹏一帖发布后,潜伏在网络世界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将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的帖子炒出来,最终呈现了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这就是“无聊的力量”,它变成了一种亚文化的现象。
亚文化的多变性和流动性,明确昭示了一元文化存在的不合理性。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始终存在,青年群体试图通过亚文化的实践去获得自己的文化园地,获得相应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话语权,而主流文化为了巩固和强化自己的文化疆域,必然对其他文化怀疑、排挤。
陈霖 笔名林舟,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新闻传播系主任。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新闻传播与大众文化的研究。出版《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 等专著,近年发表《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黑客亚文化的媒介镜像》、《青年亚文化的跨文化解读》、《没有立场的立场》等论文与评论三十余万字。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广告研究所所长,《中国广告》杂志特聘学术顾问。主要从事媒介文化研究,广告传播研究。出版《被广告的女性》 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发表《西方后亚文化研究的理论走向》、《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 转向》等多篇学术论文。
一个时期以来,从凤姐、小月月到恶搞“我爸是李刚”,这些与主流文化差异大的亚文化现象隔三差五地出现,犹如风暴来袭,在网络新媒介上卷起一片尘埃。有的很快风平浪静,有的持续发酵。如何看待这些亚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是否有意义?对社会总体文化意味着什么?它们会有怎么的发展趋势? 我们谈论青年亚文化现象时,应以什么样的基本态度?
陈霖(简称“陈”):我们现在谈论亚文化时,好像还是脱离不了英国伯明翰学派(CCCS)有关青年亚文化的那几个经典关键词,比如抵抗、仪式、风格等等,但今天的亚文化与CCCS时期的亚文化已经有些不同了。
马中红(简称“马”):CCCS认为最重要的亚文化特征,我觉得依然被今天的亚文化传承着,比如“抵抗”的特性,只不过,抵抗的对象和抵抗的方式已经改变了。再比如“风格”,今天网络世界盛行的亚文化有没有“风格”化的东西?我觉得有,但是,这种“风格”呈现的状态和表征的意义有了不同。语言文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方面。不同的亚文化类型有它们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一些专门的用词,比如同人文、火星文等等,以此同其他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相区别,确立自己的亚文化身份。所以,我觉得CCCS有关亚文化的理论依然可以用来考察今 天中国的亚文化,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去理解这些理论内涵。
陈: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亚文化。亚文化的话语和亚文化现象本身是不是一回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当年的CCCS文化研究属于批判学派的一脉,又综合了符号学、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理论,他们的出发点或者说根本目的之一,是批判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亚文化是他们物色到的一个阵地,一个重要构成。那么今天呢,我们谈论新媒介与亚文化,应持有怎样的立场?
马:就立场而言,当年的CCCS对青年亚文化持有非常同情、支持、理解的态度,这也应是我们谈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基本态度。与此同时,借助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视域,我们考量的是现行制度下的意识形态权力、阶层分化矛盾、商业逻辑的无孔不入,媒介建构的力量,消费的意义和反意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并对此展开批判性的文化解读。显然,这是从媒介文化研究的视角去看待亚文化现象的。
陈:对亚文化的研究或可揭示我们当下的文化困境。我觉着,一方面,可以重视亚文化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文化实践,发掘其意义,丰富我们社会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亚文化作为次文化,依附于主流文化而存在。亚文化通常是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化形态,它的兴盛,也昭示着一种总体文化的分崩离析。当主流文化不再能控制其他文化类型,当主流文化对异文化怀有宽容和开放的姿态,或者是当主流文化本身千疮百孔时,亚文化特别容易出现井喷,在侧面将主流文化需要遮掩的东西,被压抑的种种生存状态,撕破并呈现了。
马:的确如此!另外,我们关注亚文化的立场和角度,还可以和媒介结合起来。我们生活在媒介化的社会中,也就是说,我们离不开媒介,媒介彻底地形塑了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就亚文化而言,一方面,亚文化离不开媒介这个传播载体;另外一方面,媒介也在塑造、再现、建构,甚至是刺激和催生亚文化的诞生。这与CCCS时期情形有所不同,那时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单纯的再现层面上,并且有意地将亚文化污名化,视亚文化为引发社会“道德恐慌”的诱因。而新媒介语境下的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显然要复杂多了,媒介力量不容忽视,从媒介技术和媒介文化的立场看待今天的亚文化,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立场和视角。他们不因政治主张、经济条件、种族、性别的相同,只是出于共同的兴趣与爱好?
陈:我们提到青年亚文化现象,你直接想到的是哪些东西?比如“族群”和“部落”等概念„„
马:我也经常会这样自问。比如,眼下如火如荼的微博是不是亚文化?微博上“我爸是李刚”的造句活动以及“我爸是李刚”的视频歌曲恶搞等,是不是亚文化?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类别,微博是新媒体技术催生的一种媒介产品,一种社会化的沟通工具,它与博客、人人网性质相似,是被作为工具使用的。但 是恶搞呢?它其实是一种文化类型,它借助于媒介产品将自己呈现和传播。
陈:我觉得至少有两种简便的方式可以帮助界定亚文化:一是以一些典型事件为代表的文化现象,比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网上流传的影像作品本身,及其所引起的反响和余波,这是亚文化现象。当我们用“恶搞”来统称许许多多相类似的网络事件时,“恶搞亚文化”就能确定起来。当然,在“恶搞亚文化”的称谓下,需要更具体地去分析恶搞的对象和形态。还有,从抽象的意义方面来考察某些事件或现象所包含的品质,比如微博,它是一种技术产品,是互联网使用的一种媒介产品,不能笼统地称微博是亚文化,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微博上的亚文化”,微博内容也有极其主流的一面。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某些官员或者官方机构开微博,他们是站在主流文化的立场上来说话,但借助的是微博这种有别于,甚至有违于、对立于主流文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微博传播的形式本身对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范式,是一种很大的变异和对抗,它的私信功能,@功能,议题发起,评论、转发,都为亚文化提供了更多形式上的可能。
马:微博、博客、论坛、网络社区确实为亚文化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水土丰美的牧场,创造了亚文化产生的技术背景和条件,并提供技术支持,但其本身并不是亚文化,或只能说是亚文化的载体。因此,我觉得不能依靠事件来判断那是不是亚文化现象。比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孤立地看这件事,它算不上是一个亚文化,它只是一个网络事件。但网络上的围观,跟帖,以及后来对这一句式的大量仿制和挪用,就构成了一种亚文化力量。也就是说,这个事件将网络上分散的、隐藏的一个群体在短时间内召唤和集结起来了。这个特点表明,亚文化是有群体构成的,独木不成林,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记得贾君鹏一帖发布后,潜伏在网络世界中的这一拨人,他们共同发力,将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的帖子炒出来,最终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这就是“无聊的力量”,它变成了一种亚文化的现象。我感觉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亚文化其实是可以分层加以讨论和考察的,其中,有些亚文化非常接近大众文化,有些却是真正的小众文化。
陈:举例来说吧!
马:像粉丝文化、情色文化、审丑文化,我觉得跟大众文化比较近,像网络上出现的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她们在网上开博、开微博、建粉丝圈和专门的论坛,大众媒体也对此关注和报道,商业力量也紧追不舍,甚至成为这些事件的幕后推手。这一些,与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非常相似,但是,这些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意义是有别于主流文化、成人文化和流行文化的。
陈:像网络上的同性恋是不是就属于另外一种亚文化?
马:是的。这种亚文化类型基于“部落”的概念,也就是,这些人聚结成一个群体,不是因为政治主张、经济条件、种族、性别等相同,而只是出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的群体在相对封闭的媒介语境下从事不太为外人所了解的文化实践活动,比如说像同人文、养娃族、COSPLAY、同性恋,还有一些非主 流的音乐部落,这些亚文化群体或部落,相对封闭,它们通过制定标准,不断优化部落成员,也通过设置权限,以及风格化的语言等方式阻断“游客”深度进入,处于自我认同、自娱自乐的小众状态中。
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文化,与商业文化有天然的关联,出于对利益追逐,第一类亚文化特别容易被利用,它们很容易吸引商家的注意,然后通过刻意的包装,迅速融入到大众文化之中。像Lady Gaga,一个造型雷人的明星,最初绝对是以一种叛逆的、惊世骇俗的、与主流社会相对抗的方式出现的,但是很快,媒体关注,商业介入,她就成为了今日的全球流行文化,成了“雷人”的代名词。因此,当我们对亚文化做出这样的区分时,从积极的乐观的层面上看,亚文化为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原料,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商业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在不断地歼灭亚文化的存在。亚文化通常是临时性的、过渡性的、流动的,当我们在说Lady Gaga是一种亚文化现象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她最初的文化实践中那些未经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侵蚀的意义,而一旦我们关注她的当下时,她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可以这样说呢?
马:亚文化演变为大众文化,主要来自外力推动,比如商业逻辑、主流文化和媒体机构等。通常认为,亚文化遭遇到这些外力时就被消解,被收编,甚至被毁灭了,但是,在新媒介语境下,是不是存在另一种可能?仍然就Lady Gaga来说,确实已经从最初的亚文化趋近于流行文化了,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她那夸张怪异——蝴蝶结头、肉色连身裤、太空造型眼镜等亚文化风格化的东西,她穿蝙蝠透视装登台演出,让男孩在下体签字的行为方式,以及她的音乐风格和歌词都极富亚文化色彩。她的歌曲鼓吹性爱,引诱少女偷尝禁果,她的一曲“Born This Way”将成为同性恋者新的圣歌,故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说,Lady Gaga的发型、服饰、妆容都可以成为流行之物,为大众模仿,而其亚文化实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非但没有被消解,相反,它恰恰依附在流行和大众的翅膀上广为传播,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彰显亚文化那种扼杀不了的充沛活力呢?
陈:Lady Gaga是个很好的个案,她以她那种格格不入、遗世独立、愤世嫉俗或者叛逆,被流行文化追捧,被大众文化追捧,被商业文化利用。从这个意义去理解,我们看待亚文化时不能再固守CCCS理论的观点,即亚文化是远离和拒绝商业化的,一旦两者有所关联了,亚文化就不再是亚文化了。相反,某些亚文化可能会与商业联袂,可能会牵手流行文化,因此,可能会消泯其亚文化的意义,但也有可能会借助其亚文化的内涵和因素提亮她的色彩,表征她独特的存在方式。这一点是关注当下亚文化时不能忽视的。亚文化以自己的方式和主流文化对话,显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马:就是说,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CCCS理论研究时期所不曾见过的情状,即亚文化与商业联姻之后,两者各取所需。商家从不断创新的亚文化类型中萃取个性化的创新符号,投入使用到商品的生产和传播中,而亚文化群体则从商业利益中获取足够的资助和经费,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和帮助展开亚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养娃族的成员,一些人通过设计和生产娃娃们所需要的服饰和设备,拿到淘宝网店出售,以获取利润,再供自己去购买更想要的娃娃和各 类设备。商业的这种积极意义在CCCS时期也肯定存在的,那时的亚文化群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要吃喝玩乐,要生存要发展,但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者们却看不到或不愿看到这一点。
陈:不是他们看不到,而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相对于他们那种批判的、抵制的,借亚文化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的做法,我们的角度比较平和。但是,另外一方面,今天的亚文化活动,主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受约束相对较小,既可以像同人文、养娃族那样自主地选择默默无闻,与世无争,也可以选择像凤姐、小月月那样不断以怪异手段博出位,惟恐天下人不知。可以说,新媒体,为各种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更包容的空间,使得什么样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获得生存的土壤。有些亚文化类型,可能没有特别地、有针对性地去抵抗什么,也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去表达什么,他们只是在某种契机下,出于对某种东西的痴迷和执著,走到一起,形成小圈子,形构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看起来仿佛与他人无关,但恰恰是在与他人无关之中与社会构成了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借助于互联网或新媒体的存在得以实现。他们构成的这个色块能够存在,本身就是与当下社会发生了对话和交流。
马:它们都是社会总体文化中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关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关系存在,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社会构成一种对话性关系,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显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度,显示了年轻一代活跃的创新能力和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社会的离散性,甚至碎片化。亚文化群体及其文化,一旦我们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考察并思考这种现象,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参照,一个“他者”,一个异于我们的、对社会发出另类声音的吁请。
陈:亚文化的存在,刺激并冲击着主流文化,或者从主流文化那里获得启发、支持或资源,或者借助于主流文化确认自己的正常性。这样的关系让我们看到文化本身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包含了多种可能性。不管是政治专制,还是商业钳制,其本质都是想抹杀多元性,抹平差异,把人视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便于统治,便于操纵,便于控制,而多种多样亚文化类型的存在恰恰是打破了这种可能。
马:亚文化的多变性和流动性,明确昭示了一元文化存在的不合理性。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将始终存在,青年群体试图通过亚文化的实践去获得自己的文化园地,获得相应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话语权,而主流文化为了巩固自己的文化疆域,强化文化话语权,必然对其他文化怀疑、排挤。
陈:是的,永远是这样。如同商业文化能够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纳入它的资源,并按它的需求和方式来重新分配一样,政治文化和主流文化也可以这样,而恰恰是多种多样亚文化实践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冲淡了上述商业和主流文化的企图。
马:有时,是政治借商业之手,有时是商业借政治之手,有时则可能是商业和政治联手给亚文化施压并利用。亚文化在社会总体文化结构中基本处在边缘 的位置,不可能取代主流文化而存在。亚文化通常还是一种短暂存在的文化形态,它可能很快,一两个月就过去了。持续长一点的也处于流动变化中,如摇滚。但是,另一方面,新的亚文化形态确实在不断涌现,生生不息。还会将它看成是道德堕落或惊世骇俗吗?还会引起道德恐慌和将其污名化吗?
陈:说到新媒介与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新媒介就没有多种亚文化的类型,新媒介的技术特性、传播特性,刺激、催生而且放大了亚文化存在的方式。
马:新媒介不仅影响到青年亚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和传播,也影响到亚文化文本的存在形式和表意功能。比方说,新媒介技术的使用为青年亚文化赢取了更阔大和自主的“书写”空间,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廉价性,帮助青年人克服了心理障碍和物质障碍,为他们自由地表达、交流、娱乐提供了多种多样化便捷和自由的通路。更进一步而言,青年人在用新媒介技术构筑自己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他们又以这些新媒介技术为武器,在和父辈成人文化之间筑起一道自我保护的“高墙”,通过技术壁垒逃避或主动隔绝主流文化和成人文化的钳制。比如,网络世界中许多相对封闭的亚文化群体和圈子,有诸如注册进入、发帖数量规定等一系列的门槛,需要学习一些专门的语言,不然就没法接近这类亚文化。包括使用最新的软件工具,这些工具成年人玩不起来。比如要我通过图像和视频去恶搞一个东西,我做不来,而这种技术手段年轻人娴熟了。与此同时,新媒介技术还对亚文化的表达风格、美学意义带来很大影响,恶搞、拼贴、挪用、戏仿,从而消解原来的意义,重建新的意义或干脆无意义。
陈:这是新的存在方式,新媒介技术产品衍生出“族群”概念,像SNS的交流方式,QQ群、开心网里的班级同学,土豆网和豆瓣网的小组方式,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的小圈子。这种组织或结构方式可以说是利用互联网或新媒介技术提供的空间可能来进行的。
马: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及更年轻的一代来说,网络空间不再是虚拟的,或者说虚拟空间和真实世界是难以划分的。因为,从他们出生起就一直浸润在网络媒介世界中,新媒体陪着他们长大。他们依赖于网络,并由此形成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使得生长其间的亚文化不再像在我们这代人看来那样具有特别的冲击力。这对亚文化的存在和生长来说,可能会促成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和处理亚文化,不会像传统主流文化和成人文化那样将它看成是道德堕落,或惊世骇俗的东西,不会引起道德恐慌,更不会将其污名化。
第三篇:低保问题
编者按: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起,农村低保制度将由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农村低保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农村“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广大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一道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农村低保资金哪里来?低保对象如何确定?低保制度如何做到规范管理运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为此,本刊记者分赴农村低保先行一步的福建、山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农村低保制度确实保障了贫困农民的吃饭问题,但他们仍然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基层县乡由于财力所限,也呼吁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多管齐下提高救助水平。
据调查,目前农村低保工作进展很大,但是实际运作中也遇到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对象多与补助资金少的矛盾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抱怨当地的低保政策不公平,很多困难户享受不到低保救助,实际上就是因为基层财政没有能力对低保资金进行配套,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覆盖面。
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民政助理车万峰说,去年普查,特困人口3200多人,占乡总人口8%。在实施低保过程中,指标只有1518人,有接近一半的贫困人口享受不到低保。“都是贫困户,都符合低保标准,有人能得到救助,有人就得不到,引发了很多矛盾。”他说:“每年一到快要发低保金的时候,那些困难户整天到处追我,我也没办法,资金是有限的,指标只有那么多。”
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越多,需要投入的低保资金就越多。吉林作为粮食大省,很多产粮大县多年来财政一直困难,没有能力对低保资金进行配套,资金短缺限制了农村低保的覆盖面,难以实现应保尽保。
吉林省民政厅的统计数字显示,吉林这个农业大省,有57%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特困人口达120万,占农村人口总量的7.7%。由于筹措落实低保金极其有限,目前吉林省仅将42万户共80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内,还有近40万农村贫困人口未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制度内。
吉林农村的低保户,不少是因病所致,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收入渠道,每月的低保金对于他们来说只能买点药,日常生活还是非常艰难。
梅河口市海龙镇大榆树村有20多个低保户,村主任廉诚金说,低保户多是有病的,岁数大的,子女不在身边的,低保金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不够用。村民刘玉琴今年66岁,一个儿子在车祸后变成了植物人,两个女儿一个嫁走了,另一个在外打工,她自己脑血栓、腰椎间盘突出,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土地早已交回村里,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在刘玉琴家里,记者发现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垃圾散落在地上没人清理,屋内摆设杂乱不堪。见到记者,她捧着一个小药篮,里面堆满了各种廉价的药品,最贵的药也就十几元钱。
刘玉琴说:“国家给的低保金确实帮了不少忙,但也没解决根本问题,有时候一天打吊瓶就得花掉30多元,一年的低保金只能买一点药。”
吃饭财政与配套资金的矛盾
德惠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尹伟说,上面给的低保金其实不少,主要是地方财政没能力进行配套,只能“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据他介绍,去年上级财政给德惠市共拨付低保金500万元,要求地方按照低保户年人均不低于240元标准进行差额配套,按照1.6万人计算,大约需要配套380万元左右,地方实在没有能力,只配套了70万元。
吉林省民政厅低保处负责人谷艳芬说,近两年省政府每年拿出6900万元,地方财政列支配套资金,去年全省农村低保补差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今年准备提升到360元。谷艳芬表示,这个救助标准明显偏低,即使达到了年平均360元,仍然无法与城市低保的平均补差相比,维持低保对象的物质需要和基本生活仍有困难。
吉林省民政部门认为,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在低保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
山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农业人口基数大。省内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困难地区需要保障的人数多,实现应保尽保的压力仍然很大。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民政办主任陈汝峰说,仲宫镇年财政收入大约2000万元,有教师700多名,事业编制的干部200多名,公务员50名,离退休干部100多人,不算临时工就有1000多人要吃饭,以人均月工资2000元计算,一年就要2400万元。农村低保资金镇里承担20%,区财政承担80%,这样,乡镇每季度匹配5万元,一年20万元。按说这笔钱不算多,但全镇职工至今仍被拖欠工资人均6000元,财力有限。
对于地方财政配套问题,吉林省桦甸市民政局局长郑维忠认为,目前县级财政的状况已经到了极限,桦甸市的财政状况算好的,也只能维持吃饭,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4.2亿元,还不如南方发达省份一个乡镇。“以目前吉林省县一级的财政实力,连开工资都勉强,根本没有能力去匹配低保资金。”他说:“建议国家在财政体制仍未理顺的情况下,不要再要求地方进行配套,一个是基层没有这个实力,结果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农村困难群众仍然得不到更多帮助。”
吉林省民政厅干部提出,低保资金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关键,首先,在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上,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省级农村低保资金财政预算,建立农村低保资金的增长机制,将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统一研究,加大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其次,开设专门账户,建立统一的发放渠道。农村低保资金应列入各级财政的预、决算,各级政府建立农村低保的专门账户,由民政部门管理,统一调节分配。实现全省农村低保工作的“上统筹、下整合”,从而实现经办机构、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便民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形成统一的网络体系,使救助对象不被遗漏,享受待遇公平。
工作任务重与工作人员少的矛盾
安徽省望江县政府干部严定芳反映,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基层没有编制,没有专职人员,目前的农村低保工作主要由各级民政部门和基层村委会、社区承担。如安徽省望江县低保局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还兼顾城市居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乡镇民政干部一般只有1~2名;村撤并后村委会也只有5~7人,管理对象有四五千人。基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工作难以应付。
华山镇政府民政办办事员刘萍说,镇民政办只有她一人负责低保工作,还要兼管残联、慈善、包村、招商引资等任务。她说,农民收入主要由种植、养殖、打工构成,核算核定收入情况难,应该经常走村串户走访调查,但是精力根本不允许。为此,区里掌握的标准是,宁松勿紧,宁可让困难户沾光,不让困难户吃亏。
对此,有的干部提出,为保证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将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手续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并配足乡镇、街道农村低保管理工作人员。为各地配备微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动态地汇集农村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呼唤低保立法,避免工作随意性
有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依据上级的办法、意见等来执行,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实际工作中存在随意性。一些农村干部说,从过去的“临时化”救济变为制度化低保是历史性的进步,我们更希望能够由现在的制度化走向“法制化”,通过立法确保低保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
农村低保的目的是保障那些遇到困难的人群,不是“养懒汉”的,这点要注意区别。基层干部分析,农村贫困家庭分很多种情况,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生理和智力有问题,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二是因病返贫或家里有子女上学负担重的家庭;三是因为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减收造成的贫困;四是农村的鳏寡孤独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此外也有少数宁可受穷也不愿干活的懒汉。
不少基层干部建议,为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救助效果,应该制定并完善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 部署在全国建农村低保工作
中国农村低保政策性文件将出台
农村低保:可贵的一步
“农村低保”温暖亿万农民心
德惠市圆满完成城乡低保清理核查工作
吉林省民政厅 http://mzt.j日期:2010-12-23 来源: 吉林省民政厅l.gov.cn/
08:57: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为了进一步提升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效能,根据省民政厅有关要求,德惠市民政局从7月份起,利用5个月左右时间,对德惠市低保对象进行了清理核查,现核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此次清理核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成立“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民政局负责落实。清理核查前,召开了“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专项会议”,并下发了《德惠市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工作方案》、《德惠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及《德惠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对基层参与清理核查人员进行政策理论、业务、流程和工作技能培训,为开展清理核查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清理核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新政策、新流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重点清理了那些重复保障人员,有固定收入和有劳动能力保障人员,对于农村低保中,合户、分户、平均发放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坚决予以清退。通过对低保户逐户逐人核查、比对,认真核算家庭收入,确保了核查工作取得实效。
本次清理核查后,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即“两级管理”、“三级联审”。所谓“两级管理”就是低保的申请、审批及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由市、乡(镇)街道两级机构负责,村(社区)不再负责受理低保申请和审核工作;“三级联审”就是在民政局主导下,由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成“联合审查组”,共同公开评议、审批申请家庭的低保资格。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将对新纳入的低保对象,由街道、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入户核查,保证入户率,严把入口关,规范了我市的城乡低保工作。
核查工作完成后,民政局根据《吉林省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按照统一标准和流程,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此次核查工作,民政局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监督巡查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通过核查,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了低保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全面实现了阳光救助,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德惠市“三项措施”开展农村低保对象核查工作
长春市人民政府 www.xiexiebang.com 2010-9-21 14:08:22 来源:德惠市人民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民政低保核查、排查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此次核查、排查工作的顺利完成,9月20日,德惠市惠发街道办事处就农村低保核查、排查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科学制定低保标准。2010年的农村低保对象在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以户施保,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适时、适度按季度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原则上重点户要控制在30%以内,一般户70%。
二是合理确定对象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硬性指标:
1、家庭成员有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难以支撑的(不能是五保户)或家庭有两个重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或精神病)或重残的。
2、特定保障对象:(1)主要劳动力的视力、肢体有残疾或精神病的。或者是妻子、子女有上述症状的或家庭成员有重病的。(2)未满18岁的孤儿(未进五保的)、独居的特殊的老人(自己掌握),丧偶的离异的单亲家庭。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次低保核查、排查以09年为基础,兼顾10年新申请的。各村在确定低保对象范围时,一定要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确实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坚决防止搞暗箱操作或个别人说了算。今年的低保工作以村为单位,统一核查、排查、统一公示,要求全村平衡,不能把指标发放到社。这次核查、排查,要坚持以户施保的原则,特殊户可以单人施保、杜决并户施保。坚决把那些不应该进来的全部核查、排查掉,今年的低保不能与子女升学、泥草房改造挂钩。
三是着力规范政策操作。
(一)要钻研业务,做好政策宣传。
(二)要重新入户核查、排查。(三)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从办事处到村,都必须向社会公布低保政策、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低保水平等有关信息,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
(四)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推动低保核查、排查工作深入健康地发展。
农村低保资金要实行社会化发放,以 “存折”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今年低保“存折”发放将由市低保中心直接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坚决杜绝二次分配现象发生。
近年来,集安市以规范管理为主线,健全机制,阳光操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加强农村低保管理,使得全市农村低保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群众上访现象明显减少。
一是规范农村低保金发放和管理。为保证农村低保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村低保户手中,2007年制定下发了《集安市农村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方案》,对全市农村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低保金存折和低保证由低保户本人保管,低保户可随时到当地邮政银行领取低保金,确保农村低保金不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2009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市实际,又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季发放工作方案》,将农村低保审批程序由原来的每年审批一次改为每季审批一次,低保金由原来的每年发放一次改为每季发放一次,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及时被纳入低保范畴,农村低保户能够及时领取到低保金。
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为了增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召开农村低保工作调度会、举办低保工作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乡镇民政干部学习农村低保工作相关政策和规定,使之熟练掌握农村低保审核、审批、低保金发放、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2005年以来,共举办18期,培训700余人次。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档案。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从2005年起,采取以村为单位、一户一卷的方式,由专人负责,将全市农村低保信息归档立卷,全面建立农村低保管理档案。
四是强化农村低保政策引导。在各乡镇(街道)和村委会都设置了农村低保服务指南公开板、农村低保办理流程公示板和农村低保永久公示板,并印制下发了《农村低保服务指南宣传册》,让所有农村居都能了解掌握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和申请、审批程序,保证群众在低保评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增强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民实行农村低保信息化管理。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农村低保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农村低保省、市、乡镇、村四级网络化管理,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批、审核、变更、取缔等全部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使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便民。
六是完善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在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同时,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实现分档补助、分类施保。2010年,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783户、1562人,同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管理,共新增农村低保对象727户、1438人。集安市现有农村低保对象4588户、8434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应退。
九台农村低保对象重新检查及低保金按季度发放方案
城子街镇农村低保对象重新检查 及低保金按季度发放方案
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季度发放的方案》为有效地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办法,按照九台市民政局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从2009年开始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金)发放方式调整为按季度发放,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关注民生为主线,以规范化管理、优质服务为主题,以动态化管理,应保尽保为目标,重点解决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对象不准确,轮留享受,拆户拼户以及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全面提升我镇农村贫困居民的保障水平。
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对照检查农村低保申报、审批管理工作,严格履行个人申请、村级评议、乡镇审核把关、委托村委会公示等工作程序,落实具体人员和责任,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按季度发放时间
依据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吉林省统计局驻九台市农村居民生活调查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测算,据此确定我市2009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准为人/年1,200元。
三、农村低保对象审核、审批方式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对象的管理,自2009年起,在全市实行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分类审核制度,对重点低保户每年审核一次,对一般保障户每半年审核。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农村贫困家庭可以随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每个季度民政局审批一次。村委会和管理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人书面申请之日登记备案,并在三个月内完成审批手续,从审批之日的下一个季度起发放低保金。各乡镇(街道)在评审低保对象时,按照低保相关政策,由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低保评议小组初审、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市民政部门审批、两榜公示的程序,采取家庭收入核算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审批,确保农村低保对象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低保金的发放方式为按季发放,每年四次,每季度第一个月1——20日为发放时间,全部由邮政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方法步骤
(一)成立领导组织:
镇里成立以张书记为组长,李沛良、马景志、隋利、杨郁发为成员的领导检查小组。各村必须成立三个组织并要求上墙:
1、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包村干部等组成的5人小组。
2、民主评议组织7人以上。主要是两委成员、群众代表、人大、政协代表等。
3、家庭收入核算小组:以村会计等3人组成。小组成员必须入户核查。
(二)进行民主评议
1、坚持书面申请的原则,乡镇委托村委会在受理低保户申请时,必须提醒申请人提供书面申请要件,否则不予受理。
2、坚持入户走访原则,凡提出申请的贫困家庭,村及包村干部必须坚持逐人审查,了解掌握家庭隐形收入和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情况,公平合理的核实当年的家庭收入。
3、坚持调查取证原则。乡镇和村委村对申请理由要严格审查,必须坚持索要,并查验低保家庭成员的相关证明,主要包括:大病、重病、外出务工收入证明,子女就读学校,服役部队证明,家庭因突发事件重大支出证明等。
4、低保信息公开原则。凡有低保户、申请、审批、权利、义务、动态管理等信息全部公开。
5、坚持两榜公示原则。村评议后上报镇审核后,第一次张榜公示,市审批后进行第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方可领取低保金。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及家庭不能列入保障范围。
(1)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2)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有赡养、抚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导致生活困难的;(3)近期购买商品房、高标准新建或装修住房的;(4)安排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自费高价择校就读的;(5)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6)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作处理的;
(7)经市(州)、县(市)民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四)时间按排
为确保农村低保金按季发放和审核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理顺按季发放资金的渠道,做好按季度发放工作,采取以下五个阶段,有序实施。
第一阶段:全面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日——4月11日)。主要任务:
1、制定工作方案。重新确定2009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社会化发放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动员部署,召开镇里农村低保重新评议工作会议,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3、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全面准确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及程序,增加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4、做好组织保障。成立以乡镇、村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低保评议小组成员5-7人。各单要上墙。
第二阶段:检查阶段(4月1日——4月20日)主要任务是:
1、在2008年农村低保对象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农村低保对象核查工作。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对象准确,有进有出,补助标准合理,有升有降,摸清底数,实现应保尽保。
2、以实名制以户为单位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由乡镇进行实名制审核,以审批表相应信息为准,做到清晰准确,并输入计算机逐级上报。
3、各乡镇(街道)按分类施保分档救助,重点保障对象设三档(重点一档、重点二档、重点三档),一般保障对象设四档(一般户四档、一般五档、一般户六档、一般户七档),重新核查,确定的保障对象要注明救助的档次。
4、人员资金标准,各乡镇(街道)负责对低保户的户口簿审核,重点查验按户保障是否有拆拼户的问题,对原定各档次的人员,补助资金只减不增。
5、各乡镇(街道)在5月3日前将核查重新确认的保障对象(履行审批手续上报市民政局审批)。第三阶段:审批发证(2009年5月25日——5月30日)主要任务是:
在核查的基础上,按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低保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的程序确定救助的人口、档次,由乡镇(街道)组织发放低保证和银行存折,并将农村低保对象名册(电子文本)和统计表上报市民政局。第四阶段:发放低保金(2009年6月1日至6月20日)主要任务是:
从2009年6月1日开始按核查后新确定的低保家庭实际人口救助标准发放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实行以户主实名制,将第二季度的低保金进行发放。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总结阶段(2009年7月1日至7月31日)主要任务是:
1、各乡镇(街道)组织自查,内容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审批发放手续是否完善,所评定的低保对象是否准确,保障金是否合理,低保折是否按时间发放低保对象手里。
2、市民政局成立检查小组对全市进行统一检查指导。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重新检查农村低保对象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难度大。关系到贫困居民的切身利益。要强化各项措施,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维护农村稳定,积级稳妥推进为出发点。村书记要统领全部工作程序,负责到底。
2、做好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
评议工作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有知情权,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3、低保户要整户进,不能拆户、拼户,以户口本为准,对采取虚报、瞒报、伪造材料得到待遇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追究邻导责任。
4、实现分类施保,分档补助,重点档为1-3档,一般户为4-7档。
对各村有挤占、贪污、挪用低保金或其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人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5、建立管理制度
各村要对低保对象档案管理和贫困家庭情况备案并报民政办,镇低保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人是马主任,村村都要有专人负责,按照分类救助,分类管理,实行定期抽查和检查,实现动态管理,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应保尽保。
第四篇: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世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至于学习
时针已指向了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网络逐渐步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无时无刻的吸引着我们。然而每样事物都有其双面性,上网也不例外。
二、认识世界:
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使生活更加多彩,使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放慢了脚步,减轻了身心上的压力,使我们有了自由的空间。在网络中,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以一个全新的人来面对世界。
至于学习,上网无疑是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大多都可在网上查阅,这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世界各地最新事物消息,更深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三、学习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的弊端,据对“互联网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学生在网上交往通常涉及的话题中。36%是娱乐性聊天,23% 是学习技术,12%则为学习的需要,8%是为熟悉国内国际形式,而还有16%是其他问题。
可见利用网络学习的人占少数,但在娱乐中又有多少人是在网吧度过的。有多少未成年人沉迷网吧不回家,热衷网上游戏甚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等各类事物令人触目惊心。
第五篇:忽视问题
忽视问题,历练孩子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做老师的怎能忽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呢?
一,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有一个经受挫折,认识生活,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独立的空间。老师要敏锐的捕捉到这些空间,让孩子在自我教育中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事无巨细,越俎代庖,只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而丧失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良机,二,一个班级按五十个孩子计算,孩子们在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这样算来,如果老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天光孩子们上百件的琐屑小事就把我们给淹没了。其结果是我们整天掂篙撵船,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痛苦不堪。
正说着,这不我们班的时迎雪满推门而入。
“老师,我知道您把我和张衡调为同桌的用意——想让他帮我学习理科。的确他也帮了我不少忙,但是有时他光打消我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自尊心。”迎雪满脸委屈对我说。“他怎么打消你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呢?”我一边示意她坐下,一边轻声的询问。
“有时他挖苦我‘你真笨,我都讲了三遍了你还听不懂!’„„”迎雪开始向我倾诉她的烦恼。
“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想法啊?”
“我想让您为我换一个同桌。”
“迎雪,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很懂事且自尊心很强的女孩,轻易不给老师提要求,老师一定把你反映的情况当做大事处理。请你放心。”我很是郑重的对她讲。
“您真好,老师!谢谢您!”终于迎雪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站起来不由自主的给我深深的举了一个躬掩上办公室的门离去了。
随着她的离去,这件事早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清醒的知道时迎雪有一些小心眼,每次调座位时,我都会格外照顾她。这次正是历练她的良机,让她自己在实践中去认识自我吧!一个星期过去了。
一天晚自习,我特意把时迎雪叫了出来。“迎雪,你给老师反映的情况老师一直念念不忘,这段时间老师比较忙没有顾上过问。你现在还需要换座位吗?”我故作急切的问她。
“不用换座位了,我给张衡谈了一次,他比以前好多了。再一来说,自己耽误别人的学习时间,别人即使发两句牢骚,自己也应该听着。这样才见我们的谦虚态度吗!也许再换一个同桌还没有张衡有耐心呢?谢谢您还一直惦记着这件事,给您添麻烦了。” 迎雪边笑边说,然后又给我深深地举了一个躬。
“我们的迎雪又长大了,都能自己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我伸出大拇指猛夸了她一顿。
在我的夸奖面前,迎雪不好意识的脸红了起来。然后一蹦一跳的回教室了。
这件事,幸亏我有意满腔热情的接待,却又见而不问。因为感觉到这是培养时迎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生活的好机会。她之所以向我倾诉是因为她要把自己对生活的牢骚发泄出来罢了。我只要耐心的倾听,热情的接待就足够了。
否则在我的干预下把迎雪与张衡的座位调开将出现三种负面结果:一,迎雪不丧失一次认识张衡,认识自己的良机,也学不会在生活正确的与别人沟通交流;二,张衡将与迎雪之间产生矛盾,这不利于班级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并且使张衡丧失帮助他人的积极性;三,我将为迎雪的座位头痛好几天,而且还要面临再不合适怎么办的新问题。
因此,有时候我们做老师就是要学会忽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因为这是教育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