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 着重研究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刘 刚 2011年11月5日
首先感谢区民政局提供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刚,现就职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低保办,在2002年设立低保办时,工作只有城市低保一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艾滋病生活救助等制度,2005年,市低保办更名为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社会救助管理中心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社会救助的有关政策;指导全市城乡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组织全市开展扶贫济困、社会捐赠等社会互助活动;组织指导城乡贫困居民的应急救助;承担全市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艾滋病人生活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的管理工作。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资金量也比较大,涉及的人群是弱势群体,所以倍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以我市为例,社会救助常年的服务对象多达11万人,从2007年起,从我们社会救助口下拨和支出的资金就超过了1亿元,今年将首次突破2亿元。由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按照省民政厅规定是由乡镇(街道)接受申请,因此今天着重讲城乡低保制度。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市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制度是一项制度化、日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多年来,城乡低保工作先后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等阶段,标准不断提高,保障面不断扩大,分类施保广泛推行。我市从1997年开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建制之初我市的低保标准为120元,保障人数为一千余人,90%以上为原民政工作对象即城市“三无”人员,1999年10月保障标准调整为156元。2001年4月再次提标,市区为191元。2005年7月,提高为210元;2008年7月,提高为246元;今年5月,又再次提高至290元。同时,资金投入也逐年加大,城市低保2007年救助760428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7545万元,人均月补差99元;2008年,救助811599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0301万元,人均月补差127元;2009年,救助人827019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0601万元,人均月补差128元;2010年,救助829877人次,支出城市低保金12926万元,人均月补差156元;2011年,1至10月份已救助68.8万人次,支出资金已达1.63亿元,人均月补差236元。
农村低保制度是由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过渡产生的,2005年12月,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淮政办[2005]70号),标志着从2006年1月起正式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标准经历了4次调整,由最初的625元,720元、860元、1000元,今年5月调整为1260元。农村低保2007年救助25935人,支出资金986万元,人均年救助380元;2008年,救助38524人,支出资金1910万元,人均年救助496元;2009年,救助42983人,支出资金3046万元,人均年救助709元;2010年,救助42984人,支出资金4351万元,人均年救助1012元;今年1至10月份,救助40266人,支出救助金4011.4万元,人均月救助97元,预计人均年救助将超过1200元。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每年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而且调整幅度不低于10%。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困难群众也得到了实惠,充分发挥低保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城乡低保制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越来越尖锐。一是政策性强与操作难度大的矛盾;二是救助标准与困难群众期盼的矛盾;三是工作量大与人手缺乏的矛盾;四是内部控制严与外界压力大的矛盾;五是规避行政风险与操作细节不规范的矛盾;六是民政部门重视与部门协调难度大的矛盾。短时间内,要想全部将这些矛盾彻底解决困难很大。
今天,参加会议的同志大多是社区和村的工作人员,在城乡低保的运作中,社(村)委会既是低保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地位极为关键和重要,由于低保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是热点,敏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区(村)低保人员工作要认真、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将导致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社区低保人员的工作又是非常辛苦的,有时遇到不明事理的,缠访闹访的群众,还可能遭到辱骂、甚至受到人身攻击。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在这里我对大家多年来的付出,表示感谢。
我们社区(村)低保工作人员的职责或者说任务主要有以下6项:
1、宣传低保政策,熟悉掌握本辖区困难居民情况;
2、接待来访,咨询和受理申请,并对申请人的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逐户入户调查。
3、初步审查、民主评议后上报,进行第一次张榜公布,待街道(乡镇)、区县民政局审核、审批后,做好第二、三榜公布。
4、协助保障对象办理低保证和低保金的领取手续。
5、组织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低保对象参与公益劳动。
6、建立低保档案,协助街道(乡镇)做好动态管理。这几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千头万绪。
要完成以上任务,就要求我们的社区低保人员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个人认为你们在开展做好社区(村)低保工作时应着重研究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受理申请;二是入户调查;三是分类施保;四是民主评议;五是张榜公示。下面我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交流与探讨,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受理申请
目前,我国各地城乡低保受理机构设立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由街道(乡镇)直接受理,有的地方委托居(村)委会受理,也有的地方专门设立了受理机构(如社会救助工作站)。但在现阶段,街道(乡镇)由于机构不健全、人手不够,完成受理工作难度较大,加之辖区范围较大,也不方便群众。因此,我市将实际受理工作委托居(村)委会来完成。
(一)申请
城乡低保申请是指城乡居民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
1、申请条件:
●城市低保:持有本地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城市低保标准;
农村低保:持有本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农村低保标准;
一般情况下,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的界定应以收入为家庭共有,支出由家庭共担为原则。
●在当地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自建房或租住公房。
●当地常住居民:一年内连续居住6个月或间隔居住8个月以上。
2、申请方法
●由户主携带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户口簿、身份证和书面申请到户主常住地低保受理机构提出申请。一般包括申请书、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就业登记证、退休证、就业状况证明、收入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养老保险证明、失业保险证明以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等。
3、申请的一般要求 ●个人自愿
申请低保待遇属个人自愿行为,低保管理审批机关不得违背个人意愿为他人审批低保。但低保受理机构在确认居民符合低保条件时,应主动向其宣传低保政策。居民了解低保政策后仍不愿意享受低保的,低保管理审批机关不得给予低保待遇。
●户主申请
低保待遇申请通常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户主提出。户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共同生活的家庭其他有民事行为能力成员提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监护人、社会组织代为提出,或由村(居)代其申请。
户主通常是经公安部门确认,在户口簿中注明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簿中的户主事实上消亡的,一般在办理户主变更手续前不予受理。
●常住地申请
居民提出低保待遇申请一般向其常住地低保受理机构申请。低保条例规定低保申请受理地是户籍所在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人户分离的现象,为加强管理,确保低保审批的准确性,对人户分离的申请人应作出限制:对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申请低保。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况也可随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请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应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政府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凡跨县区分离的,应持有户籍证件和居民身份证,提供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审查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员会申请。凡在同一县区内分离的,到居住地村(居)委员会申请,并履行审查、审核手续,户籍地应提供未享受低保证明。
●一次性告知
城市低保受理机构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一次性告知低保政策、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申请审批表》填写要求、应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及证明材料的出具单位和证明内容、《申请审批表》及证明材料送交期限等。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申请低保无关的材料。
(二)受理
受理是指社区(村)正式接受低保申请人递交《申请审批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并办理受理手续。目前,我市城市低保受理以季度为单位,农村低保以年为单位。受理申请时建议大家可以以固定受理日,集中受理低保申请,向社会公布集中受理的日期,一般至少固定5个工作日为受理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随时受理。
●受理的条件:①低保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②低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审批表》、各种证明材料齐全、规范、完整、有效,填写符合规定。●受理的时限和标志:低保受理机构收到低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审批表》、各种证明材料后,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工作(人户分离的,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5个工作日),无论结果如何,均将申请人的所有资料及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全部上交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经办机构,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对受理机构的要求:低保受理机构应在办公场所公示低保工作依据、受理与享受条件、受理与审批程序以及需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二、入户调查
入户调查是低保工作的基础,这是确定低保对象的关键步骤。
(一)对入户调查工作人员一般应作如下要求:
●公开身份。工作人员在调查走访时应向被调查人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尊重被调查人意愿。低保管理人员在未征得被调查人同意时不得进入被调查人家庭,不得查看其家庭和个人物品,不得公开规定应公开以外的家庭和个人隐私。
●两人或两人以上调查。为保证调查核实的公正、公平,调查核实一般应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一组。
●调查核实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填写核查记录并签名,对调查结果负责。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应在入户调查表中签名。
(二)家庭收入
在开展入户调查时,主要是准确核实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我们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合法所得的各种货币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应核实并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各类劳动收入;
2、养老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遗属生活补助费;
3、一次性安臵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偿(助)费;
4、储蓄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收入;
5、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接受的馈赠和继承的遗产收入;
6、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7、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各类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费,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人员,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2、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3、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
4、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等;
5、计划生育奖励费、独生子女费;
6、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补贴;
7、丧葬费;
8、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款物;
9、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三)哪些人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一)外地来本地就读的在校学生;
(二)有劳动能力,且能自食其力者,无正当理由,经两次介绍拒绝就业的;
(三)家庭中拥有汽车、多套住房和近期新购的非生活必需高档消费品,以及饲养名贵宠物的;
(四)不配合或拒绝家庭收入调查的;
(五)子女上学高额择校或对子女大额投资进行专业培养的;
(六)非正常原因调整住房和购臵商品房的。指非拆迁原因在3年内调整住房或购买商品房、新建房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的;
(七)拥有高值收藏品或持有大额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的;
(八)无正当理由,家庭水、电、气、通讯费支出、日常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九)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未支取城市低保金的;
(十)连续6个月未进行续保申请登记的(这项规定是针对城市低保来说的)(农村低保是不按规定参加年度审核的);
(十一)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有赌博、吸毒等行为且尚未改正的;
(十二)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
(十三)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家庭;
(十四)其他经县级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四)怎样计算家庭收入
低保工作的难点和中心环节就是家庭收入如何计算,如何科学合理界定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是低保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我国对居民的收入监控体系尚不完善(虽然银行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是实际上谁家有多少存款,哪个人知道?),这种情况造成居民的隐性收入难以核定。另一方面居民对自己的隐性收入不愿如实反映,个人的信用体制不健全或者说是信用缺失,客观上给实际工作中核定家庭收入带来困难。这个问题不仅在我市,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个难题,而且至今也没有哪个地区或城市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量化标准。
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完成家庭收入核算,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
1、个人申报。申请人如实填写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同时经办人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2、入户调查。直接到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入户调查的重点为:①核对申请人提供的户口簿、结婚证、离婚证(判决书)、残疾证复印件与原始件是否一致;②察看申请人住房性质、面积、新旧程度、装修程度,家庭设施配臵情况,有无非生活必需的高档耐用日常消费品并正在使用,家庭半年来水电费情况,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家庭成员消费情况等;③与家庭成员交谈,询问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生活、收入及支出情况。
3、单位、邻里走访。邻里调查是指调查核实人员向申请人居住、生活区域内的邻居、街坊的取证过程。邻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从侧面核实申请人自报情况和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真实。调查的重点为:①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消费情况;②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及组成;③家庭成员的职业、读书情况;④对申请人申请低保的意见。邻里调查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访问时机。了解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可采用开座谈会、与群众集体交谈等形式,核实申请人家庭具体问题应以单独采访为主。二是访问方法。首先要礼貌对待被访问人,其次要平等对话,再次要态度诚恳。三是访问对象。针对不同的问题访问不同的对象,邻里反映与申请人提供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访问多位邻里。
4、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单位和有关人员,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5、部门协同。民政部门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房管、卫生、教育、残联、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变化情况。(这项工作国家民政部已开始试点,我省芜湖和安庆市就是第二批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比对信息平台,与民政、人社、工商、税务、公积金、房管、车管、交通、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部门、单位之间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检查申请者的家庭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房产、车辆、公积金和退休金、婚姻状况等情况,了解申请人实际经济状况。)
6、跟踪消费。对申请人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便更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生活状况。
7、街道、社区评议。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组成“低保评议组织”,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评定。
8、行业评估。对家庭中有自谋职业且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人员,在其收入无法准确核定时,按辖区内同行业平均收入核定。
●关于家庭收入的计算,大家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和工作方法,我个人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一、采取“排除法”确定低收入家庭。有一些家庭中,可能某一个成员的收入水平较高,使得他的整个家庭的人均收入一定高于低保标准,所以在审核时,首先将这一部分申请最低生活补助的家庭“排除”在最低生活保障之外。
1、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
2、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金融、保险、电力、电信、邮政、烟草等高收入或者说垄断行业的职工。
3、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是个体私营企业主,或者是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4、家庭成员中有两人及以上人员为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职工。
第二、采用“列举法”确定非困难家庭。通过列举对家庭财产进行规定,将家庭拥有非生活必须品或者奢侈品的排除在低保范围外。第三、采用“突出重点法”,排查困难家庭。对造成生活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排查主要困难家庭类型。将下列家庭作为核定低收入家庭的重点对象。
1、鳏寡孤独。
2、具有失业或下岗职工的家庭。
3、有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重大病灾情况的家庭。
4、丧偶后,有赡养、抚养负担的单亲家庭。
第四、采取“推理法”核定家庭个别成员的收入。对申报不实和难以核对、难以查实其收入的家庭成员。可以比照同类人员的收入来确定。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几种特殊人员的收入核定:
1、对于就业年龄段内持有《残疾证》,属于肢残三级、聋哑、智力残疾(三级、四级)或低视力的,按实际收入核算。
2、现役义务兵的家庭申请城市低保时,现役义务兵本人可视为家庭抚养人口进行计算。
3、考入大中专院校,其在校就读期间仍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计算。
4、无工作单位的已婚妇女自产后1年时间内,视为哺乳期间无劳动能力,按实际收入计算。
5、成年已婚子女因离异、丧偶、无住房等特殊原因造成未另立户口而与离退休父母同住的,其家庭收入可以与父母分开计算。
三、分类施保 根据低保对象的家庭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和脱贫能力等因素将低保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分成几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是低保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分类管理的方式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下面介绍的将低保对象分为三类的分类方法比较科学,操作性也比较强。
1.一类对象为“三无”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以及患重病人员本人。“三无”对象。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没有赡、抚、扶养能力的城市居民。这类对象是城市低保对象中最困难、也是最无助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健康未成年人在成年后多数能自食其力,但成年人完全靠政府和社会来供养。他们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全部家庭成员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二是家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三是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没有赡、抚、扶养能力;四是完全靠政府和社会来供养;五是家庭成员全部为老年人、残疾人或儿童。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年审核。
2.二类对象为特别困难对象。主要是低保对象中年龄偏大(50周岁以上)、身体不好,就业或重新就业机会较少的人员,以及子女未成年的单亲家庭和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这类家庭表现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来源比较明确,家庭成员因灾、残、病、学等原因,造成生活水平明显低于低保标准,生活特别困难,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的家庭。这类对象是城市低保保障的重点,他们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家庭收入容易核定;二是家庭收入减去必要非基本生活支出后明显低于低保标准,有的家庭完全靠亲戚朋友救济或借债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是家庭住房、生活设施简陋或无自有住房;四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五是群众普遍比较认同。二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
●“双低”家庭。也就是家庭成员就业能力低、人均收入低。这类家庭中有的主要劳动力重度残疾或身患重病,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幼儿寡母;有的主要劳动力均无固定职业或下岗、失业且文化素质低、无专业特长、年龄偏大(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子女尚未成年或正在读书。
●“一低一高”家庭。也就是家庭人均收入低、支出高。这类家庭中有的家庭成员身患重大疾病,经常住院或长年需药物治疗且治疗费用较高;有的家庭成员在大、中专学校读书,教育费用支出大;有的需独立赡养一位甚至多位无收入高龄老人。
●特殊原因家庭。主要是少数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经济陷入极度困境的家庭。
3.三类对象为一般困难对象。主要是因灾、因病(不属重病范围)等特殊情况而遇到临时困难的家庭,以及年纪较轻、身体较好、有就业潜力的人员,收入状况随时发生变化的家庭。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这类家庭表现为:家庭收入来源不固定或难以确定,生活状况较差,以及家庭成员结构易变动,家庭人均收入暂时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这类对象是低保管理的重点,他们也有五个共同特征:一是多数家庭主要劳动力下岗、失业;二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不大(男未满55周岁,女未满45周岁)且身体健康;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一般无固定职业但多数在打零工,收入难以核定;四是一般有自有住房和基本生活设施,但条件较差;五是家庭经济负担不是特别重。三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
●劳动力缺乏家庭。这类家庭往往只有一人有收入且收入不固定又比较低。有的丈夫打零工,收入比较低,有时甚至打工拿不到工资,且孩子小或残疾需要妻子在家照料;有的夫妻双方有一方打工,另一方务农且土地不能维持全家基本生活;有的夫妻中有一人因病、因残,影响正常劳动;有的单亲带一个或二个孩子,本人既要打工,又要照顾孩子。
●好逸恶劳家庭。这类家庭一般依赖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主要劳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东挑西拣,做事怕苦怕累,好吃懒做,穷日子穷过,靠政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有的自己已经成家,但仍靠父母供养。
●临时困难家庭。这类家庭主要是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有的夫妻双方刚下岗、失业,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夫妻双方有一方突然下岗、失业,另一方原来就失业或收入很低;有的家庭突发天灾人祸,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
四、民主评议 去年,我们为提高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解决农村低保村级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现象的发生,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农村低保民主评议方法,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农村低保民主评议票决暂行办法》,大力推行农村低保村民代表“票决制”。全程指导参与了烈山区宋疃镇宋疃村和杜集区石台镇窦庄村农村低保票决会,通过现场宣传农村低保政策,推选唱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宣读申请人申请及入户调查情况,逐个划票、唱票、当场公布票决结果的方式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票决结果产生后,再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村村通”广播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这项制度的实行,有效地落实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结果客观公正,达到了低保对象满意、当地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上级满意的效果。
目前,这项制度还没有在城市低保中实行,现阶段城市低保社区民主评议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成立社区民主评议小组,选取熟悉辖区情况的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低保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党员、社区居民代表、驻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社区民主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中社区工作人员(含书记、主任、委员、低保工作人员)不得超过评议小组总人数的1/3。社区居委会应组织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进行低保业务知识培训。街道(乡镇)要派专人分片包干各社区居委会,到评议现场全程指导,并与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一起在评议会议记录上签名,同时对评议结果负责。每次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人数不得少于7人(不含乡镇街道包干人员),采取轮换制度。民主评议小组对街道(乡、镇)低保机构和社区居民负责,依据低保法规、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民主评议,确定低保户及保障金额。条件具备的地方由街道成立民主评议小组,对全街道低保申请人开展民主评议,社居委做好配合工作。
五、张榜公示
张榜公示的范围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社区(村),公示时间不超过一周,不提倡在互联网站上公示和在社区居委会永久公示;公示的内容仅限于拟批准享受低保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及享受金额,应注意保护其家庭特别是儿童的隐私;对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家庭收入无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不宜实行常年公示。
六、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始建于2004年,2004年省政府试点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我市濉溪县是第一批试点县。2005年,省政府又试点开展城市医疗救助,我们相山区就纳入了第一批试点县区。2007年,省政府开始实施民生工程工作,因此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整合为现在的城乡医疗救助。建制之初,由于医疗救助资金量不大,我们坚持“规范与完善并重,探索与创新并行”的原则,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的医疗救助资金基本每年都翻一番,那近几年为例,2007年筹集352万元;2008年筹集763万元;2009年筹集1139万元;2010年筹集1909万元;2011年筹集3527万元。几年来,随着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增加,我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取消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起付线和病种限制,拓宽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扩大了救助病种、简化了救助程序,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今年10月,我们再次对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大副调整。今天我主要把这次调整的内容给大家讲一下:
一、救助对象: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重点优抚对象;
(四)城乡低收入重病患者(指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乡低保标准2倍以下的家庭);
(五)因病致贫的特殊困难对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困难群体与边缘群体相结合,重点保障困难群体;
(二)坚持大病治疗与普通病种就医相结合,重点保障大病治疗;
(三)坚持医保与医疗救助相结合,优先安排医保资金。
三、救助的方式和标准
(一)资助参合参保。全额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视资金筹集规模可为其他城市低保对象资助全部或部分参保资金;全额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视资金筹集规模为农村低保对象、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资助全部或部分参合资金。
(二)住院救助。对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不设起付线,不限定病种,对当年发生的医疗费在扣除医保、农合报销费用和其它补贴后,个人应负担部分按照如下标准予以救助:
1、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在当地“一站式”定点医院住院,个人自付部分1万元以下的(含10000元)给予全额救助,1万元以上按照8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2、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在当地“一站式”定点医院住院,当年个人自付部分在3000元以下的(含3000元),给予全额救助,3000元以上的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2万元;大病当年个人自付部分在1万元以下的(含1万元),给予全额救助,10000元以上的自付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3、城乡低收入家庭的重病患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2万元,大病年封顶线为3万元;
4、因病致贫的特殊困难重病患者个人自付在5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年封顶线为3万元;
5、未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比照第3条执行。
(三)门诊救助。对救助对象中的前三类人员给予小额门诊救助,救助标准在不高于500元的原则上,由各县区根据自身财力情况自行确定。
四、相关问题说明
(一)大病按《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民社救字[2010]22号)规定的大病病种确定。主要有:恶性肿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脑中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心肌梗塞、需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艾滋病、晚期血吸虫病、重症慢性病和当地政府规定的其它病种等。
(二)全额救助额度为当年内的累计,在全额救助额度内,住院时免交住院押金。
(三)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报销的基数,按医保经办机构核准的个人自付部分为准。医保经办机构同意转院治疗并予以报销的,民政部门按以上标准予以救助。
(四)大病的后续治疗费累计作为大病的报销基数。
(五)民政部门、定点医院要认真履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合同。医院对患者要据实认真治疗,民政部门按时支付救助资金。
五、工作要求
各县区要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力度,规范救助程序,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积极做好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要最大限度通过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进行阳光便捷救助,切实提高“一站式”的医疗救助效率;各县区应结合实际进行科学测算、合理使用医疗救助资金,确保资金结余率不超过10%,充分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效能。该政策于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救助程序还存在一些问题,离群众的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愿望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手续繁琐。目前,医疗救助业务办理沿袭手工操作,所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相对较多、较繁。二是救助运作时间长。救助程序采取家庭申请、村(居)评议、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再打卡发放的办法进行,时间跨度较长,个别重病患者尚未领取到救助金已去世,“救命钱”变成了“丧葬费”。三是救助实效慢。对于本身无钱看病的低保、五保户来讲,医后救助无法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用于还债,即使目前实行医前医中救助办法,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及时有效。四是救助面有限。由于宣传不够到位等原因,还有的群众担心隐私暴露不到乡镇申请,从而影响了医疗救助政策作用的发挥。
针对医疗救(补)助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决定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救(补)助对象在定点医院实行“随到随治、随走随结”,“一站式”服务管理的具体好处是:一是更加便民快捷。传统的医疗救助手续烦琐,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救助对象只需在新农合、医保结算后,患者提供户口本或身份证,窗口工作人员在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输入救助对象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即可直接享受医疗救助,使医疗救助工作更加透明,更加快捷,更加高效,更加便民;二是更加公平公正。由于将符合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信息、救助标准分别录入系统,只要救助对象患病住院,都能平等地按比例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救助。由于救助金额都由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不存在人工操作误差和人为操作因素的不公正性,所以使得医疗救助更加公平、公正;三是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工作量。由于“一站式”服务事先将符合医疗救助的家庭和个人信息、救助标准输入到系统里,所以各类报表及相关数据统计都能自动生成。实施“一站式”服务后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系统对各定点医疗医院进行网上管理和救助金结算,对救助对象信息进行适时变更和数据统计上报,减去了传统的医疗救助审核审批、各类数据人工汇总统计等工作;四是树立了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公信度。传统的医疗救助、金额计算都由人工操作完成,虽然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政府出台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各类对象实施救助,但也难免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误差,造成一些疑问。实施了“一站式”服务后,各类对象的救助比例输入到系统里,救助金额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因而避免了工作的失误,提高了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公信度。
同志们,社会救助工作是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关怀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工作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练内功,狠抓管理,扎扎实实把这项民心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最后,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了一部份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自实施低保政策以来,通过市、镇和村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最基层民政条线的专管员,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难以确定。造成原因:一是家庭成员界定困难,有部分家庭把年老体弱的老人从家庭成员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居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子女的赡养义务,甚至变相把老人赡养义务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困难群体;二是因家庭无明显的、固定的收入来源,大部份家庭收入差别不大,存在互相攀比的情况,核定低保对象难度较大;三是现行生活水平统计办法,在具体衡量家庭收入中可操作性不强,统计误差较大,无法准确界定收入;四是家庭成员中有经济来源,但不愿意提供单位出示劳动报酬证明或以各种理由少报、漏报、瞒报收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是有意隐藏隐型收入,比如门面出租、房屋出租、遗产赠予、家产继承、外地务工收入等等都无法核实和统计。同时,民政部门面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行为并没有直接的制约力,均导致了家庭收入情况掺杂了较多的水分。因此,造成我们在入户调查和收入核定工作中,只能以采用表面消费能力和外部行为观察法。即通过其消费水平或者生活方式的行为观察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是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那些处于低保临界线的家庭同样存在着界定难的现象。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导
致了对家庭收入界定的难度增大。
二、低保工作的民主评议、动态管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通过民主评议,也不一定能评出最贫困的,因为评议时面对的群体就是老百姓,他们对公正性、公平性的认识不同,往往有些贫困户是因为自己不勤劳而导致贫困的,这类人在当地人缘较差,在评议的时候不一定能被评上,如果对这部分确实贫困又没能评到的,如不及时纳入低保,又难以迎接上级组织的检查和造成自身工作的失职,如不通过民主评议等程序纳入,其他的老百姓意见又大,极易造成上访事件的发生;老百姓对低保的认识是,反正政府拿出来的钱见者就该有份,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富裕是通过我自己劳动所得的,我们辛勤劳动反而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温暖,看来我们也该不做等国家来扶持的好啊”,有的人还认为不能享受低保是社会综合协调能力差的原故,甚而至有的人说“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正因为有这样多种不平的观念左右着老百姓的思想,这就给当地政府发展其它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甚至有的地方一谈发展,就要讲条件。对此,如果要实行居民低保民主评议、动态管理,老百姓也很少评有条件享受低保的人家,他们要的是,让大家都感受一下政府的温暖,这就容易导致吃低保“轮流转”和大幅度的调整,让真正贫困的人民享受不到政策。对被低保民主评议未被评上的,他也会对政府、当地的老百姓有意见,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上访和邻里矛盾,极易导致“被评上的说评晚了,评掉的天天上访,没被评上的更说不公平了”,这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获得低保资格后取消难。近几年实施低保以来,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几年的发展,一些低保户通过勤劳经营脱离了贫困,越过了低保线,然而这些户总想一些办法隐藏和采取系列办法阻止取消低保资格。
四、低保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多年来,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章立制,确定申报审批程序和相关条件标准,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这些低保的入户调查者、原始资料的收集者当中,也有小部份人把关不严、不按申报程序办理等不规范现象,存在人情保、养懒汉现象。低保基础管理薄弱、档案材料保管不齐、信息化建设落后问题普遍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保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希望能通过市、镇和村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改进和提高。
第三篇: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思考
党校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 王淑玲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目前灵台县城市困难群众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按照“规范管理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精心安排,规范操作,狠抓落实,使城市低保工作真正成为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使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去年以来,县民政局按照摸清底数,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灵台县城市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止目前,全县共审批城市低保对象1620户3254人,分四类保障:一类对象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的“三无”人员。二类对象为(1)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患艾滋病或其它重大疾病,住院费、医药费较大的人员;(3)父母均为失业人员家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4)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三类对象为在职、失业下岗和具备再就业条件的人员。四类对象为待分配期间符合低保条件的普通高 1
校毕业生和城镇退伍待安军人。人均月补差138.5元,临时生活补贴58元每人每月,月发放保障金45.1万元,临时生活补贴共 18.87万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及生活补贴767.3万元。城市低保制度的规范运行,有效保障了我县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调查情况分析,灵台县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层次管理,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级建制的低保办公室,配备专职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2名,1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在成立民政办公室时,核定专干编制18个,并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配备了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优秀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办)、居委会成立了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各社区都确定了联络员,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县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阳光低保”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灵台县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等文件,并建立了“谁入户、谁调查;谁受理、谁审核;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使全县城市低保工作有章可依、规范运行。
(二)规范化操作,着力打造公平低保。严格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严把“调查摸底、对象审核、民主评议、三级公示”等关键环节,使城市低保制度运行更加规范合 2
理。一是坚持“三个见面”。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首先与保障对象本人见面,查看家庭人口、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收入测算并填写入户调查表;其次与保障对象邻居见面,详细询问贫困原因、家庭收入及目前生活状况,重点调查有无隐形收入;再次与居委会组织见面,调查反映情况是否属实。按照不入户不过关、不开展调查测算不过关、不走访邻里询问不过关、不进行民主评议不过关、不公示不过关的“五不过关”要求,扎实开展低保对象入户调查工作。二是规范运作机制,完善“三个程序”。在确定保障类别和补差额度上,按照家庭收入,对照家庭综合情况进行分类;在资金审批程序上逐乡查对,逐户核算,确保准确无误;在资金发放程序上采取专款专用、实行“一册明、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严格申请审批,实行“三级评议公示”。在入户调查和审核审定过程中,实行户主申请、评议小组评议公示、乡镇政府(街道)审查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的三级审批公示制,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准确无误。四是坚持分类施保,实行“动态管理”。城市低保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核算收入,合理确定补差额度和保障类别。五是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四级体系”。在城市低保对象资料管理中,严格建立健全了县、乡(街道)、社区、服务对象四级档案管理体系,每户均建立低保申请、审批表、入户调查表、变更登记表、档案袋等资料,实行按类建档,专人保管,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对象准、资料全。
(三)广覆盖提标,着力打造公正低保。针对我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工矿企业少、就业门路窄、交通 3
闭塞等实际,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我县城市低保工作自1999年实施以来,连续多次提高补助水平,月人均补差由最初的33.4元提高到现在的138.5元。低保标准的提高和生活补贴的及时发放,有效增强了低保对象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确保了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四)全方位宣传,着力打造公开低保。为确保将农村低保这一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组织培训、电视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申请审批程序、资金发放办法、评价监督管理等相关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宽领域监督,着力打造诚信低保。县民政局每季度末集中10天时间,由主要领导带队,抽调各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及县局工作人员40多人组成督查组,对照《灵台县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通过入户调查、测算收入、查看档案资料、走访群众、核对会计账务、入户跟踪检查等方式,以对象是否准确、标准是否合理、制度是否健全、程序是否合规、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乎财经纪律、是否做到了“阳光低保”等为重点进行的全面检查,彻底纠正低保对象不准,补差不合理,执行政策不合规等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二、灵台县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低保对象难确定、家庭收入难核算。
城市低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保障与法定赡养、抚养相结合,但有些家庭为了享受低保,将父母的户口与其分离,视为不是共同生活的家庭员。差额补助,只要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 4
城乡低保标准,就可以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反之则不行,以此来保障低保对象生活水平的一致性。这一政策表面上是绝对公平的,但实践中却带来一系列难题:一是保障对象难以确定,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这样家庭,虽然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却因偶遇大病、大灾、人身意外伤害和支付子女高额学费等,造成收不抵支,实际生活水平远低于低保水平。由于城乡低保在申请、审核、审批过程中只考虑家庭收入,不考虑家庭实际支出,致使这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二是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算。准确核算家庭收入,是搞好城乡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也一直是困扰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老大难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城市居民家庭的显性收入和固定收入容易计算,但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却难以计算,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再加上核算家庭收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在工作人员和申请人都可接受的区间内估算一个“模糊收入”或者简单地以社区居民公认的贫困户、困难户作为衡量申请低保对象的标准,致使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未被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差额补助”无法做到精准化。按照“差额补助”政策,理论上能够保证每个低保家庭收入的均等化,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比如,在城市低保标准每月184元,人均家庭收入180元的情况下,每人每月应享受4元的低保补助,但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这一点,就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就有58元。对人均收入略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来说,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沾光,被纳入低保,实际补助水平高于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收入 5
之间的差额;要么吃亏,被排除在低保之外。
(二)保障面窄、保障标准偏低,形式单一
我县贫困人口较多,需要保障的对象也较多,但我县低保保障面相对比较小,近年来,由于我县企业很少,下岗职工较多,加之农转非人口逐渐增多;城市低保受省、市调控指标限制,要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户保障难度大。
1.困残疾致困享受低保的对象,低保相对偏低
在低保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低保户,他们致困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残疾,无法自食其力,加上家庭、年龄等多种因素而导致贫困。我县就算按每人每月184元的标准发给低保金,一家三人,包括生活补贴可领取726元,支出包括衣、食、住、医药费,学生上学等,使支出远远超过支出。
2.因生病致贫,要享受低保的对象,低保收入杯水车薪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低保户,他们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家中长期供养身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加上家庭其他成员还要照顾病人,也很难出去创业,孩子还要受教育,还要支付巨额的医药费,低保金对这些家庭来说仅为杯水车薪。
(三)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1997年9月2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布。这是国家关于建立和实施城市低保制度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随后,省、市、县都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但并没有出台相对应处罚措施以制约性政策。至今也没有开发一套系统的管理软件,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这给最底层的业务人员不但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难免会出现错 6
保、漏保的现象,就算出现错保,漏保,骗保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
(四)基层工作力量较为薄弱。目前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的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是根据传统的民政业务种类和工作量来安排的,民政业务种类、业务量逐渐增多,乡镇低保工作人员力量不足,而且就一名民政助理员大部分身兼数职。近年来,乡、村两级的民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现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制约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工作长远发展。
三、对健全完善城市低保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暖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抓紧完善落实城市低保制度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政和政府应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低保工作当做大事来抓,作为实事来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居民家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核算家庭收入 1.加强享受低保家庭经济收入的动态管理。
社区居委会可以要求申请低保的家庭,应当如实填写其家庭经济状况,并对其填写的内容做出一个书面的承诺,保证其未隐瞒任何经济来源和现有的家庭财产。如有隐瞒,一经查实,除取消申请低保资格外,还应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甚至追究相应的责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住少数人骗取低保的做法。与此同时,在乡镇(街道办)公示栏内常年公示低保待遇人员、退出 7
人员名单、低保金变更人员名单,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举报。
2.是按季上门走访动态核查。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按类别定期审核,对自然减员的家庭及时停发低保金,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退出保障范围。
动态管理要严格按照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评议小组评议、街道审查,县民政局审查的程序办理,确保不走过场。
社区每季度末核查一次。核查时要深入具体低保户,如实填写核查表,坚持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核查中运用“看、听、算、访、比”五字法,即看被调查对象的住房情况,室内陈设及低保金领取存折等;听被调查对象申报家庭收入及生活情况等;算出家庭收入和人均月收入;访问邻居、群众印证其家庭就业及收入情况;比调查对象户与其他困难户差别情况,低保核查力求真实、准确,针对低保家庭收入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做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现低保对象 “进出二畅通”,确保核查工作的公理、公正。
(二)分类合理确定低保标准,确保基本生活
1.按困难程度分门别类制定低保标准。实行分档低保标准,维护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虽然我县也是分类保障,但类别之间并没有拉开距离,人均月补差相对比较集中,由于低保对象的情况千差万别,对 “三无”人员和重残、重病人员应该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2.执行低保自然增长机制。落实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科学提高补差水平
(三)搭建低保管理新平台,解决低保工作“脱线”的问题。与人社、卫生、工商、房管、公安、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信息的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低保工作系统化,为科学、准确的向低保申请人及保障对象提供准确数据,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骗取低保金的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其次,要开发便捷、高效的低保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城乡低保扩面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各地城乡低保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具体工作极其繁重,由于大量的具体工作在乡镇(街道)、社区一级中进行,所以要重点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队伍建设,以满足社区及下岗职工纳入居委会低保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积极搞好各级现有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低保问题
编者按: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起,农村低保制度将由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农村低保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农村“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广大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一道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农村低保资金哪里来?低保对象如何确定?低保制度如何做到规范管理运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为此,本刊记者分赴农村低保先行一步的福建、山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农村低保制度确实保障了贫困农民的吃饭问题,但他们仍然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基层县乡由于财力所限,也呼吁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多管齐下提高救助水平。
据调查,目前农村低保工作进展很大,但是实际运作中也遇到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对象多与补助资金少的矛盾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抱怨当地的低保政策不公平,很多困难户享受不到低保救助,实际上就是因为基层财政没有能力对低保资金进行配套,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覆盖面。
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民政助理车万峰说,去年普查,特困人口3200多人,占乡总人口8%。在实施低保过程中,指标只有1518人,有接近一半的贫困人口享受不到低保。“都是贫困户,都符合低保标准,有人能得到救助,有人就得不到,引发了很多矛盾。”他说:“每年一到快要发低保金的时候,那些困难户整天到处追我,我也没办法,资金是有限的,指标只有那么多。”
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越多,需要投入的低保资金就越多。吉林作为粮食大省,很多产粮大县多年来财政一直困难,没有能力对低保资金进行配套,资金短缺限制了农村低保的覆盖面,难以实现应保尽保。
吉林省民政厅的统计数字显示,吉林这个农业大省,有57%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特困人口达120万,占农村人口总量的7.7%。由于筹措落实低保金极其有限,目前吉林省仅将42万户共80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内,还有近40万农村贫困人口未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制度内。
吉林农村的低保户,不少是因病所致,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收入渠道,每月的低保金对于他们来说只能买点药,日常生活还是非常艰难。
梅河口市海龙镇大榆树村有20多个低保户,村主任廉诚金说,低保户多是有病的,岁数大的,子女不在身边的,低保金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不够用。村民刘玉琴今年66岁,一个儿子在车祸后变成了植物人,两个女儿一个嫁走了,另一个在外打工,她自己脑血栓、腰椎间盘突出,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土地早已交回村里,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在刘玉琴家里,记者发现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垃圾散落在地上没人清理,屋内摆设杂乱不堪。见到记者,她捧着一个小药篮,里面堆满了各种廉价的药品,最贵的药也就十几元钱。
刘玉琴说:“国家给的低保金确实帮了不少忙,但也没解决根本问题,有时候一天打吊瓶就得花掉30多元,一年的低保金只能买一点药。”
吃饭财政与配套资金的矛盾
德惠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尹伟说,上面给的低保金其实不少,主要是地方财政没能力进行配套,只能“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据他介绍,去年上级财政给德惠市共拨付低保金500万元,要求地方按照低保户年人均不低于240元标准进行差额配套,按照1.6万人计算,大约需要配套380万元左右,地方实在没有能力,只配套了70万元。
吉林省民政厅低保处负责人谷艳芬说,近两年省政府每年拿出6900万元,地方财政列支配套资金,去年全省农村低保补差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今年准备提升到360元。谷艳芬表示,这个救助标准明显偏低,即使达到了年平均360元,仍然无法与城市低保的平均补差相比,维持低保对象的物质需要和基本生活仍有困难。
吉林省民政部门认为,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在低保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
山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农业人口基数大。省内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困难地区需要保障的人数多,实现应保尽保的压力仍然很大。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民政办主任陈汝峰说,仲宫镇年财政收入大约2000万元,有教师700多名,事业编制的干部200多名,公务员50名,离退休干部100多人,不算临时工就有1000多人要吃饭,以人均月工资2000元计算,一年就要2400万元。农村低保资金镇里承担20%,区财政承担80%,这样,乡镇每季度匹配5万元,一年20万元。按说这笔钱不算多,但全镇职工至今仍被拖欠工资人均6000元,财力有限。
对于地方财政配套问题,吉林省桦甸市民政局局长郑维忠认为,目前县级财政的状况已经到了极限,桦甸市的财政状况算好的,也只能维持吃饭,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4.2亿元,还不如南方发达省份一个乡镇。“以目前吉林省县一级的财政实力,连开工资都勉强,根本没有能力去匹配低保资金。”他说:“建议国家在财政体制仍未理顺的情况下,不要再要求地方进行配套,一个是基层没有这个实力,结果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农村困难群众仍然得不到更多帮助。”
吉林省民政厅干部提出,低保资金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关键,首先,在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上,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省级农村低保资金财政预算,建立农村低保资金的增长机制,将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统一研究,加大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其次,开设专门账户,建立统一的发放渠道。农村低保资金应列入各级财政的预、决算,各级政府建立农村低保的专门账户,由民政部门管理,统一调节分配。实现全省农村低保工作的“上统筹、下整合”,从而实现经办机构、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便民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形成统一的网络体系,使救助对象不被遗漏,享受待遇公平。
工作任务重与工作人员少的矛盾
安徽省望江县政府干部严定芳反映,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基层没有编制,没有专职人员,目前的农村低保工作主要由各级民政部门和基层村委会、社区承担。如安徽省望江县低保局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还兼顾城市居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乡镇民政干部一般只有1~2名;村撤并后村委会也只有5~7人,管理对象有四五千人。基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工作难以应付。
华山镇政府民政办办事员刘萍说,镇民政办只有她一人负责低保工作,还要兼管残联、慈善、包村、招商引资等任务。她说,农民收入主要由种植、养殖、打工构成,核算核定收入情况难,应该经常走村串户走访调查,但是精力根本不允许。为此,区里掌握的标准是,宁松勿紧,宁可让困难户沾光,不让困难户吃亏。
对此,有的干部提出,为保证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将农村低保工作经费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手续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并配足乡镇、街道农村低保管理工作人员。为各地配备微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动态地汇集农村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呼唤低保立法,避免工作随意性
有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依据上级的办法、意见等来执行,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实际工作中存在随意性。一些农村干部说,从过去的“临时化”救济变为制度化低保是历史性的进步,我们更希望能够由现在的制度化走向“法制化”,通过立法确保低保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
农村低保的目的是保障那些遇到困难的人群,不是“养懒汉”的,这点要注意区别。基层干部分析,农村贫困家庭分很多种情况,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生理和智力有问题,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二是因病返贫或家里有子女上学负担重的家庭;三是因为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减收造成的贫困;四是农村的鳏寡孤独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此外也有少数宁可受穷也不愿干活的懒汉。
不少基层干部建议,为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救助效果,应该制定并完善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 部署在全国建农村低保工作
中国农村低保政策性文件将出台
农村低保:可贵的一步
“农村低保”温暖亿万农民心
德惠市圆满完成城乡低保清理核查工作
吉林省民政厅 http://mzt.j日期:2010-12-23 来源: 吉林省民政厅l.gov.cn/
08:57: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为了进一步提升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效能,根据省民政厅有关要求,德惠市民政局从7月份起,利用5个月左右时间,对德惠市低保对象进行了清理核查,现核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此次清理核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成立“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民政局负责落实。清理核查前,召开了“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专项会议”,并下发了《德惠市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核查工作方案》、《德惠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及《德惠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对基层参与清理核查人员进行政策理论、业务、流程和工作技能培训,为开展清理核查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清理核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新政策、新流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重点清理了那些重复保障人员,有固定收入和有劳动能力保障人员,对于农村低保中,合户、分户、平均发放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坚决予以清退。通过对低保户逐户逐人核查、比对,认真核算家庭收入,确保了核查工作取得实效。
本次清理核查后,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即“两级管理”、“三级联审”。所谓“两级管理”就是低保的申请、审批及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由市、乡(镇)街道两级机构负责,村(社区)不再负责受理低保申请和审核工作;“三级联审”就是在民政局主导下,由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成“联合审查组”,共同公开评议、审批申请家庭的低保资格。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将对新纳入的低保对象,由街道、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入户核查,保证入户率,严把入口关,规范了我市的城乡低保工作。
核查工作完成后,民政局根据《吉林省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按照统一标准和流程,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此次核查工作,民政局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监督巡查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通过核查,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了低保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全面实现了阳光救助,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德惠市“三项措施”开展农村低保对象核查工作
长春市人民政府 www.xiexiebang.com 2010-9-21 14:08:22 来源:德惠市人民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民政低保核查、排查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此次核查、排查工作的顺利完成,9月20日,德惠市惠发街道办事处就农村低保核查、排查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科学制定低保标准。2010年的农村低保对象在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以户施保,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适时、适度按季度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原则上重点户要控制在30%以内,一般户70%。
二是合理确定对象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硬性指标:
1、家庭成员有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难以支撑的(不能是五保户)或家庭有两个重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或精神病)或重残的。
2、特定保障对象:(1)主要劳动力的视力、肢体有残疾或精神病的。或者是妻子、子女有上述症状的或家庭成员有重病的。(2)未满18岁的孤儿(未进五保的)、独居的特殊的老人(自己掌握),丧偶的离异的单亲家庭。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次低保核查、排查以09年为基础,兼顾10年新申请的。各村在确定低保对象范围时,一定要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确实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坚决防止搞暗箱操作或个别人说了算。今年的低保工作以村为单位,统一核查、排查、统一公示,要求全村平衡,不能把指标发放到社。这次核查、排查,要坚持以户施保的原则,特殊户可以单人施保、杜决并户施保。坚决把那些不应该进来的全部核查、排查掉,今年的低保不能与子女升学、泥草房改造挂钩。
三是着力规范政策操作。
(一)要钻研业务,做好政策宣传。
(二)要重新入户核查、排查。(三)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从办事处到村,都必须向社会公布低保政策、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低保水平等有关信息,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
(四)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推动低保核查、排查工作深入健康地发展。
农村低保资金要实行社会化发放,以 “存折”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今年低保“存折”发放将由市低保中心直接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坚决杜绝二次分配现象发生。
近年来,集安市以规范管理为主线,健全机制,阳光操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加强农村低保管理,使得全市农村低保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群众上访现象明显减少。
一是规范农村低保金发放和管理。为保证农村低保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村低保户手中,2007年制定下发了《集安市农村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方案》,对全市农村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低保金存折和低保证由低保户本人保管,低保户可随时到当地邮政银行领取低保金,确保农村低保金不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2009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市实际,又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季发放工作方案》,将农村低保审批程序由原来的每年审批一次改为每季审批一次,低保金由原来的每年发放一次改为每季发放一次,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及时被纳入低保范畴,农村低保户能够及时领取到低保金。
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为了增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召开农村低保工作调度会、举办低保工作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乡镇民政干部学习农村低保工作相关政策和规定,使之熟练掌握农村低保审核、审批、低保金发放、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2005年以来,共举办18期,培训700余人次。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档案。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从2005年起,采取以村为单位、一户一卷的方式,由专人负责,将全市农村低保信息归档立卷,全面建立农村低保管理档案。
四是强化农村低保政策引导。在各乡镇(街道)和村委会都设置了农村低保服务指南公开板、农村低保办理流程公示板和农村低保永久公示板,并印制下发了《农村低保服务指南宣传册》,让所有农村居都能了解掌握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和申请、审批程序,保证群众在低保评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增强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民实行农村低保信息化管理。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农村低保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农村低保省、市、乡镇、村四级网络化管理,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批、审核、变更、取缔等全部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使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便民。
六是完善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在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同时,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实现分档补助、分类施保。2010年,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783户、1562人,同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管理,共新增农村低保对象727户、1438人。集安市现有农村低保对象4588户、8434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应退。
九台农村低保对象重新检查及低保金按季度发放方案
城子街镇农村低保对象重新检查 及低保金按季度发放方案
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季度发放的方案》为有效地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办法,按照九台市民政局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从2009年开始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金)发放方式调整为按季度发放,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关注民生为主线,以规范化管理、优质服务为主题,以动态化管理,应保尽保为目标,重点解决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对象不准确,轮留享受,拆户拼户以及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全面提升我镇农村贫困居民的保障水平。
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对照检查农村低保申报、审批管理工作,严格履行个人申请、村级评议、乡镇审核把关、委托村委会公示等工作程序,落实具体人员和责任,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按季度发放时间
依据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吉林省统计局驻九台市农村居民生活调查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测算,据此确定我市2009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准为人/年1,200元。
三、农村低保对象审核、审批方式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对象的管理,自2009年起,在全市实行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分类审核制度,对重点低保户每年审核一次,对一般保障户每半年审核。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农村贫困家庭可以随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每个季度民政局审批一次。村委会和管理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人书面申请之日登记备案,并在三个月内完成审批手续,从审批之日的下一个季度起发放低保金。各乡镇(街道)在评审低保对象时,按照低保相关政策,由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低保评议小组初审、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市民政部门审批、两榜公示的程序,采取家庭收入核算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审批,确保农村低保对象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低保金的发放方式为按季发放,每年四次,每季度第一个月1——20日为发放时间,全部由邮政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方法步骤
(一)成立领导组织:
镇里成立以张书记为组长,李沛良、马景志、隋利、杨郁发为成员的领导检查小组。各村必须成立三个组织并要求上墙:
1、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包村干部等组成的5人小组。
2、民主评议组织7人以上。主要是两委成员、群众代表、人大、政协代表等。
3、家庭收入核算小组:以村会计等3人组成。小组成员必须入户核查。
(二)进行民主评议
1、坚持书面申请的原则,乡镇委托村委会在受理低保户申请时,必须提醒申请人提供书面申请要件,否则不予受理。
2、坚持入户走访原则,凡提出申请的贫困家庭,村及包村干部必须坚持逐人审查,了解掌握家庭隐形收入和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情况,公平合理的核实当年的家庭收入。
3、坚持调查取证原则。乡镇和村委村对申请理由要严格审查,必须坚持索要,并查验低保家庭成员的相关证明,主要包括:大病、重病、外出务工收入证明,子女就读学校,服役部队证明,家庭因突发事件重大支出证明等。
4、低保信息公开原则。凡有低保户、申请、审批、权利、义务、动态管理等信息全部公开。
5、坚持两榜公示原则。村评议后上报镇审核后,第一次张榜公示,市审批后进行第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方可领取低保金。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及家庭不能列入保障范围。
(1)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2)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有赡养、抚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导致生活困难的;(3)近期购买商品房、高标准新建或装修住房的;(4)安排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自费高价择校就读的;(5)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6)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作处理的;
(7)经市(州)、县(市)民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四)时间按排
为确保农村低保金按季发放和审核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理顺按季发放资金的渠道,做好按季度发放工作,采取以下五个阶段,有序实施。
第一阶段:全面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日——4月11日)。主要任务:
1、制定工作方案。重新确定2009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社会化发放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动员部署,召开镇里农村低保重新评议工作会议,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3、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全面准确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及程序,增加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4、做好组织保障。成立以乡镇、村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低保评议小组成员5-7人。各单要上墙。
第二阶段:检查阶段(4月1日——4月20日)主要任务是:
1、在2008年农村低保对象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农村低保对象核查工作。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对象准确,有进有出,补助标准合理,有升有降,摸清底数,实现应保尽保。
2、以实名制以户为单位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由乡镇进行实名制审核,以审批表相应信息为准,做到清晰准确,并输入计算机逐级上报。
3、各乡镇(街道)按分类施保分档救助,重点保障对象设三档(重点一档、重点二档、重点三档),一般保障对象设四档(一般户四档、一般五档、一般户六档、一般户七档),重新核查,确定的保障对象要注明救助的档次。
4、人员资金标准,各乡镇(街道)负责对低保户的户口簿审核,重点查验按户保障是否有拆拼户的问题,对原定各档次的人员,补助资金只减不增。
5、各乡镇(街道)在5月3日前将核查重新确认的保障对象(履行审批手续上报市民政局审批)。第三阶段:审批发证(2009年5月25日——5月30日)主要任务是:
在核查的基础上,按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低保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的程序确定救助的人口、档次,由乡镇(街道)组织发放低保证和银行存折,并将农村低保对象名册(电子文本)和统计表上报市民政局。第四阶段:发放低保金(2009年6月1日至6月20日)主要任务是:
从2009年6月1日开始按核查后新确定的低保家庭实际人口救助标准发放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实行以户主实名制,将第二季度的低保金进行发放。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总结阶段(2009年7月1日至7月31日)主要任务是:
1、各乡镇(街道)组织自查,内容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审批发放手续是否完善,所评定的低保对象是否准确,保障金是否合理,低保折是否按时间发放低保对象手里。
2、市民政局成立检查小组对全市进行统一检查指导。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重新检查农村低保对象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难度大。关系到贫困居民的切身利益。要强化各项措施,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维护农村稳定,积级稳妥推进为出发点。村书记要统领全部工作程序,负责到底。
2、做好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
评议工作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有知情权,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3、低保户要整户进,不能拆户、拼户,以户口本为准,对采取虚报、瞒报、伪造材料得到待遇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追究邻导责任。
4、实现分类施保,分档补助,重点档为1-3档,一般户为4-7档。
对各村有挤占、贪污、挪用低保金或其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人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5、建立管理制度
各村要对低保对象档案管理和贫困家庭情况备案并报民政办,镇低保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人是马主任,村村都要有专人负责,按照分类救助,分类管理,实行定期抽查和检查,实现动态管理,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应保尽保。
第五篇:浅谈当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当前城乡低保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万朝镇镇长谭小华
城乡低保运行几年来,它不仅让千家万户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而且对于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维护地方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低保而引起的信访案件也逐渐增多,这给农村基层工作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当前城乡低保工作中究竟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我镇当前正在开展的城乡低保落实工作我们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思想观念滞后。一是根植在群众心中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一部分群众把低保政策与种粮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医疗补助等政策视为等同,认为低保资金反正是国家的钱,人人都可享受;二是“以吃低保为荣”现象普遍。社会上对享受低保的人有一种概括,就是享受低保的人要么是有钱有势的人,要么是生活困难“无用”的人,部分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实力”,不惜动用各种关系争低保;三是“懒汉思想”严重。有的懒汉领到低保后生活有了保障,就不愿辛勤劳动获得收入,低保变成养懒汉。
2、低保对象界定难。据调查,当前在农村真正吃不起饭的特困家庭并不多,多数家庭是有饭吃、缺钱用。如果严格按照低保政策和所有条款去综合界定,真正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对象肯定不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群众反映的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很难对低保对象进行界定和确定。如:残疾人问题、老年人多病问题、公益事业占用农户土地不能进行补偿问题、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问题等等,如果我们把以上问题都纳入低保进行解决,以目前国家的财力应该还是比较困难的。
3、来自社会各界干预严重。一是部门干预。有些行政部门为了自己部门“清静”,只要群众上访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把低保当作一种“万金油”到处用,对乡镇落实低保工作进行行政干预;二是个人干预。有个别素质较低的领导,为了让自己的亲属吃到低保,不惜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降低自己的人格,到处打招呼与民争利,这给我们乡镇在落实低保工作中设置了障碍和出了一道“难题”。
4、低保动态管理困难。“进低保易,出低保难”的现象较普遍,有的村民认为享受低保就象工作人员领工资一样是终身的,经济条件好转后也不愿让出低保指标,一旦被取消就到处反映上访。
二、改进低保工作的对策建议
1、针对“群众思想观念滞后”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大
宣传,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国家低保政策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广大群众要靠自身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
2、针对“低保对象难界定”问题,各相关单位要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低保“准入机制”和“否决机制”。如我镇在确定享受低保政策过程中制定的“三必须、三不准”和“一票准入”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针对“社会各界干预”问题,这要求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少一点行政干预,少批一点条子,少打一些招呼,多给落实低保政策部门一些支持,尽量让城乡低保申报程序是从下到上而不是从上到下。
4、针对“动态管理困难”问题,建议各单位建立贫困群众信息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应保尽保”和“一票否决”等工作机制,对享受低保对象进行及时修正。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及其对策只代表本人观点,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低保工作,给从事农村低保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让农村低保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