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了一部份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自实施低保政策以来,通过市、镇和村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最基层民政条线的专管员,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难以确定。造成原因:一是家庭成员界定困难,有部分家庭把年老体弱的老人从家庭成员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居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子女的赡养义务,甚至变相把老人赡养义务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困难群体;二是因家庭无明显的、固定的收入来源,大部份家庭收入差别不大,存在互相攀比的情况,核定低保对象难度较大;三是现行生活水平统计办法,在具体衡量家庭收入中可操作性不强,统计误差较大,无法准确界定收入;四是家庭成员中有经济来源,但不愿意提供单位出示劳动报酬证明或以各种理由少报、漏报、瞒报收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是有意隐藏隐型收入,比如门面出租、房屋出租、遗产赠予、家产继承、外地务工收入等等都无法核实和统计。同时,民政部门面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行为并没有直接的制约力,均导致了家庭收入情况掺杂了较多的水分。因此,造成我们在入户调查和收入核定工作中,只能以采用表面消费能力和外部行为观察法。即通过其消费水平或者生活方式的行为观察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是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那些处于低保临界线的家庭同样存在着界定难的现象。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导
致了对家庭收入界定的难度增大。
二、低保工作的民主评议、动态管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通过民主评议,也不一定能评出最贫困的,因为评议时面对的群体就是老百姓,他们对公正性、公平性的认识不同,往往有些贫困户是因为自己不勤劳而导致贫困的,这类人在当地人缘较差,在评议的时候不一定能被评上,如果对这部分确实贫困又没能评到的,如不及时纳入低保,又难以迎接上级组织的检查和造成自身工作的失职,如不通过民主评议等程序纳入,其他的老百姓意见又大,极易造成上访事件的发生;老百姓对低保的认识是,反正政府拿出来的钱见者就该有份,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富裕是通过我自己劳动所得的,我们辛勤劳动反而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温暖,看来我们也该不做等国家来扶持的好啊”,有的人还认为不能享受低保是社会综合协调能力差的原故,甚而至有的人说“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正因为有这样多种不平的观念左右着老百姓的思想,这就给当地政府发展其它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甚至有的地方一谈发展,就要讲条件。对此,如果要实行居民低保民主评议、动态管理,老百姓也很少评有条件享受低保的人家,他们要的是,让大家都感受一下政府的温暖,这就容易导致吃低保“轮流转”和大幅度的调整,让真正贫困的人民享受不到政策。对被低保民主评议未被评上的,他也会对政府、当地的老百姓有意见,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上访和邻里矛盾,极易导致“被评上的说评晚了,评掉的天天上访,没被评上的更说不公平了”,这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获得低保资格后取消难。近几年实施低保以来,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几年的发展,一些低保户通过勤劳经营脱离了贫困,越过了低保线,然而这些户总想一些办法隐藏和采取系列办法阻止取消低保资格。
四、低保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多年来,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章立制,确定申报审批程序和相关条件标准,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这些低保的入户调查者、原始资料的收集者当中,也有小部份人把关不严、不按申报程序办理等不规范现象,存在人情保、养懒汉现象。低保基础管理薄弱、档案材料保管不齐、信息化建设落后问题普遍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保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希望能通过市、镇和村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改进和提高。
第二篇:浅谈当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当前城乡低保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万朝镇镇长谭小华
城乡低保运行几年来,它不仅让千家万户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而且对于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维护地方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低保而引起的信访案件也逐渐增多,这给农村基层工作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当前城乡低保工作中究竟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我镇当前正在开展的城乡低保落实工作我们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思想观念滞后。一是根植在群众心中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一部分群众把低保政策与种粮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医疗补助等政策视为等同,认为低保资金反正是国家的钱,人人都可享受;二是“以吃低保为荣”现象普遍。社会上对享受低保的人有一种概括,就是享受低保的人要么是有钱有势的人,要么是生活困难“无用”的人,部分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实力”,不惜动用各种关系争低保;三是“懒汉思想”严重。有的懒汉领到低保后生活有了保障,就不愿辛勤劳动获得收入,低保变成养懒汉。
2、低保对象界定难。据调查,当前在农村真正吃不起饭的特困家庭并不多,多数家庭是有饭吃、缺钱用。如果严格按照低保政策和所有条款去综合界定,真正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对象肯定不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群众反映的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很难对低保对象进行界定和确定。如:残疾人问题、老年人多病问题、公益事业占用农户土地不能进行补偿问题、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问题等等,如果我们把以上问题都纳入低保进行解决,以目前国家的财力应该还是比较困难的。
3、来自社会各界干预严重。一是部门干预。有些行政部门为了自己部门“清静”,只要群众上访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把低保当作一种“万金油”到处用,对乡镇落实低保工作进行行政干预;二是个人干预。有个别素质较低的领导,为了让自己的亲属吃到低保,不惜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降低自己的人格,到处打招呼与民争利,这给我们乡镇在落实低保工作中设置了障碍和出了一道“难题”。
4、低保动态管理困难。“进低保易,出低保难”的现象较普遍,有的村民认为享受低保就象工作人员领工资一样是终身的,经济条件好转后也不愿让出低保指标,一旦被取消就到处反映上访。
二、改进低保工作的对策建议
1、针对“群众思想观念滞后”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大
宣传,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国家低保政策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广大群众要靠自身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
2、针对“低保对象难界定”问题,各相关单位要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低保“准入机制”和“否决机制”。如我镇在确定享受低保政策过程中制定的“三必须、三不准”和“一票准入”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针对“社会各界干预”问题,这要求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少一点行政干预,少批一点条子,少打一些招呼,多给落实低保政策部门一些支持,尽量让城乡低保申报程序是从下到上而不是从上到下。
4、针对“动态管理困难”问题,建议各单位建立贫困群众信息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应保尽保”和“一票否决”等工作机制,对享受低保对象进行及时修正。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及其对策只代表本人观点,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低保工作,给从事农村低保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让农村低保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第三篇: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思考
党校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 王淑玲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目前灵台县城市困难群众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按照“规范管理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精心安排,规范操作,狠抓落实,使城市低保工作真正成为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使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去年以来,县民政局按照摸清底数,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灵台县城市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止目前,全县共审批城市低保对象1620户3254人,分四类保障:一类对象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的“三无”人员。二类对象为(1)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患艾滋病或其它重大疾病,住院费、医药费较大的人员;(3)父母均为失业人员家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4)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三类对象为在职、失业下岗和具备再就业条件的人员。四类对象为待分配期间符合低保条件的普通高 1
校毕业生和城镇退伍待安军人。人均月补差138.5元,临时生活补贴58元每人每月,月发放保障金45.1万元,临时生活补贴共 18.87万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及生活补贴767.3万元。城市低保制度的规范运行,有效保障了我县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调查情况分析,灵台县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层次管理,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级建制的低保办公室,配备专职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2名,1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在成立民政办公室时,核定专干编制18个,并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配备了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优秀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办)、居委会成立了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各社区都确定了联络员,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灵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县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阳光低保”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灵台县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等文件,并建立了“谁入户、谁调查;谁受理、谁审核;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使全县城市低保工作有章可依、规范运行。
(二)规范化操作,着力打造公平低保。严格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严把“调查摸底、对象审核、民主评议、三级公示”等关键环节,使城市低保制度运行更加规范合 2
理。一是坚持“三个见面”。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首先与保障对象本人见面,查看家庭人口、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收入测算并填写入户调查表;其次与保障对象邻居见面,详细询问贫困原因、家庭收入及目前生活状况,重点调查有无隐形收入;再次与居委会组织见面,调查反映情况是否属实。按照不入户不过关、不开展调查测算不过关、不走访邻里询问不过关、不进行民主评议不过关、不公示不过关的“五不过关”要求,扎实开展低保对象入户调查工作。二是规范运作机制,完善“三个程序”。在确定保障类别和补差额度上,按照家庭收入,对照家庭综合情况进行分类;在资金审批程序上逐乡查对,逐户核算,确保准确无误;在资金发放程序上采取专款专用、实行“一册明、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严格申请审批,实行“三级评议公示”。在入户调查和审核审定过程中,实行户主申请、评议小组评议公示、乡镇政府(街道)审查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的三级审批公示制,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准确无误。四是坚持分类施保,实行“动态管理”。城市低保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核算收入,合理确定补差额度和保障类别。五是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四级体系”。在城市低保对象资料管理中,严格建立健全了县、乡(街道)、社区、服务对象四级档案管理体系,每户均建立低保申请、审批表、入户调查表、变更登记表、档案袋等资料,实行按类建档,专人保管,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对象准、资料全。
(三)广覆盖提标,着力打造公正低保。针对我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工矿企业少、就业门路窄、交通 3
闭塞等实际,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我县城市低保工作自1999年实施以来,连续多次提高补助水平,月人均补差由最初的33.4元提高到现在的138.5元。低保标准的提高和生活补贴的及时发放,有效增强了低保对象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确保了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四)全方位宣传,着力打造公开低保。为确保将农村低保这一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组织培训、电视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申请审批程序、资金发放办法、评价监督管理等相关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宽领域监督,着力打造诚信低保。县民政局每季度末集中10天时间,由主要领导带队,抽调各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及县局工作人员40多人组成督查组,对照《灵台县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通过入户调查、测算收入、查看档案资料、走访群众、核对会计账务、入户跟踪检查等方式,以对象是否准确、标准是否合理、制度是否健全、程序是否合规、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乎财经纪律、是否做到了“阳光低保”等为重点进行的全面检查,彻底纠正低保对象不准,补差不合理,执行政策不合规等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二、灵台县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低保对象难确定、家庭收入难核算。
城市低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保障与法定赡养、抚养相结合,但有些家庭为了享受低保,将父母的户口与其分离,视为不是共同生活的家庭员。差额补助,只要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 4
城乡低保标准,就可以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反之则不行,以此来保障低保对象生活水平的一致性。这一政策表面上是绝对公平的,但实践中却带来一系列难题:一是保障对象难以确定,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这样家庭,虽然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却因偶遇大病、大灾、人身意外伤害和支付子女高额学费等,造成收不抵支,实际生活水平远低于低保水平。由于城乡低保在申请、审核、审批过程中只考虑家庭收入,不考虑家庭实际支出,致使这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二是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算。准确核算家庭收入,是搞好城乡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也一直是困扰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老大难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城市居民家庭的显性收入和固定收入容易计算,但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却难以计算,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再加上核算家庭收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在工作人员和申请人都可接受的区间内估算一个“模糊收入”或者简单地以社区居民公认的贫困户、困难户作为衡量申请低保对象的标准,致使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未被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差额补助”无法做到精准化。按照“差额补助”政策,理论上能够保证每个低保家庭收入的均等化,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比如,在城市低保标准每月184元,人均家庭收入180元的情况下,每人每月应享受4元的低保补助,但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这一点,就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就有58元。对人均收入略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来说,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沾光,被纳入低保,实际补助水平高于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收入 5
之间的差额;要么吃亏,被排除在低保之外。
(二)保障面窄、保障标准偏低,形式单一
我县贫困人口较多,需要保障的对象也较多,但我县低保保障面相对比较小,近年来,由于我县企业很少,下岗职工较多,加之农转非人口逐渐增多;城市低保受省、市调控指标限制,要实现应保尽保和按户保障难度大。
1.困残疾致困享受低保的对象,低保相对偏低
在低保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低保户,他们致困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残疾,无法自食其力,加上家庭、年龄等多种因素而导致贫困。我县就算按每人每月184元的标准发给低保金,一家三人,包括生活补贴可领取726元,支出包括衣、食、住、医药费,学生上学等,使支出远远超过支出。
2.因生病致贫,要享受低保的对象,低保收入杯水车薪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低保户,他们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家中长期供养身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加上家庭其他成员还要照顾病人,也很难出去创业,孩子还要受教育,还要支付巨额的医药费,低保金对这些家庭来说仅为杯水车薪。
(三)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1997年9月2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布。这是国家关于建立和实施城市低保制度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随后,省、市、县都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但并没有出台相对应处罚措施以制约性政策。至今也没有开发一套系统的管理软件,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这给最底层的业务人员不但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难免会出现错 6
保、漏保的现象,就算出现错保,漏保,骗保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
(四)基层工作力量较为薄弱。目前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的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是根据传统的民政业务种类和工作量来安排的,民政业务种类、业务量逐渐增多,乡镇低保工作人员力量不足,而且就一名民政助理员大部分身兼数职。近年来,乡、村两级的民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现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制约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工作长远发展。
三、对健全完善城市低保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暖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抓紧完善落实城市低保制度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政和政府应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低保工作当做大事来抓,作为实事来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居民家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核算家庭收入 1.加强享受低保家庭经济收入的动态管理。
社区居委会可以要求申请低保的家庭,应当如实填写其家庭经济状况,并对其填写的内容做出一个书面的承诺,保证其未隐瞒任何经济来源和现有的家庭财产。如有隐瞒,一经查实,除取消申请低保资格外,还应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甚至追究相应的责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住少数人骗取低保的做法。与此同时,在乡镇(街道办)公示栏内常年公示低保待遇人员、退出 7
人员名单、低保金变更人员名单,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举报。
2.是按季上门走访动态核查。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按类别定期审核,对自然减员的家庭及时停发低保金,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退出保障范围。
动态管理要严格按照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评议小组评议、街道审查,县民政局审查的程序办理,确保不走过场。
社区每季度末核查一次。核查时要深入具体低保户,如实填写核查表,坚持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核查中运用“看、听、算、访、比”五字法,即看被调查对象的住房情况,室内陈设及低保金领取存折等;听被调查对象申报家庭收入及生活情况等;算出家庭收入和人均月收入;访问邻居、群众印证其家庭就业及收入情况;比调查对象户与其他困难户差别情况,低保核查力求真实、准确,针对低保家庭收入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做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现低保对象 “进出二畅通”,确保核查工作的公理、公正。
(二)分类合理确定低保标准,确保基本生活
1.按困难程度分门别类制定低保标准。实行分档低保标准,维护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虽然我县也是分类保障,但类别之间并没有拉开距离,人均月补差相对比较集中,由于低保对象的情况千差万别,对 “三无”人员和重残、重病人员应该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2.执行低保自然增长机制。落实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科学提高补差水平
(三)搭建低保管理新平台,解决低保工作“脱线”的问题。与人社、卫生、工商、房管、公安、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信息的最广泛、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低保工作系统化,为科学、准确的向低保申请人及保障对象提供准确数据,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骗取低保金的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其次,要开发便捷、高效的低保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城乡低保扩面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各地城乡低保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具体工作极其繁重,由于大量的具体工作在乡镇(街道)、社区一级中进行,所以要重点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队伍建设,以满足社区及下岗职工纳入居委会低保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积极搞好各级现有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低保补助标准的不断提高,低保已经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而一些上访户更是将低保作为上访的理由;对于基层政府,低保也成为了维护信访稳定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对于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低保收入难以核定。
农村居民收入中农作物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但务工及隐性就业等收入难于核实,收入核实只能靠申请人自报和村居干部调查了解,真实情况难于掌握。在农村,有些人采取人与户口分离的办法,把有赡养义务的子女有意分开,使老人成为无收入的孤寡老人,把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
而有些家庭往往会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导致深度贫困,这部分对象生活水平处于低保临界状态的低收入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范围。
所以低保户申请、评议、审核、审批表栏中,只是简单写了生活困难几个字,家庭收入也只是按吃低保标准套算家庭收入。难于反映出低保户困难的程度。
二、少数人对低保产生误解(1)对低保产生依赖情绪,在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群中,有些具备劳动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但他们依赖于吃低保,得过且过混日子。
(2)存在攀比现象,有些人没有吃透低保政策,对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缺乏正确估价,盲目的认为别人能享受低保待遇自己也能享受,而且和享受低保标准高的户比,从而要求提高自己低保标准,如没达到目的,则开始抱怨,进而到上级部门上访,走上访的道路。
(3)少数低保户心态出现问题,有些低保户认为低保金是国家的,“不吃白不吃”,心态也由过去的“以吃救济为耻变为如今以吃低保为荣”,到处吹嘘炫耀,引发其他村民不满。因此,有人就开始想方设法找关系、走后门挤进保障圈子,弄虚作假骗取低保。
三、存在人情关系办理低保现象。低保工作中,干部家庭或亲朋好友吃低保的现象在少数乡镇村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为亲属或者其他关系户办理低保,没有按照低保标准去认真核实,从而引发群众反强烈不满,导致信访问题不断发生。
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乡、镇政府建立谁主管、谁经办、谁负责的严格问责制,同时把低保工作纳入相关部门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乡镇纪委对低保工作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各级纪委设立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乡镇纪委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截流、贪污、克扣、优亲厚友和人情保等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要从严查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村头宣传栏、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将农村低保政策、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更要提高村民对吃低保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
第五篇:浅谈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以来,较好地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了老年人、农村贫困户、在生产和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对多子女不孝老人的老年人得到地帮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在农村低保制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农村低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保对象界定难把握。根据农村低保制度的规定,保障对象即是家庭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目前,各地民政部门普遍采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来确定入门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测算核定难以操作,从而很难把好低保对象入口关。与城市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测算核定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测算核定显得更为复杂。第一,收入的项目繁多。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除务工等货币收入外,其主要的收入的组成部分种植业、养殖业以山林等实物收入。第二,实物收入评估核定繁杂。由于种植、养殖等具体项目品种不同,产值、投入及价格也不一样,这些收入的测算核定缺乏一种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第三,抚(扶)、赡养费以及隐形收入更难核定。另外,还有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导致了一些不符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了保障;少数地方为了平衡关系,但又受保障经费的限制,存在着人为的“拆户保”现象。第四,享受低保对象不能分配比例,因地区之间、贫困之间有所区别,要本着因地制宜。
(二)工作程序繁杂。农村低保工作程序是参照城市低保工作程序而确定的,实行的是“三级调查、三级评议、三榜公示”。与城市低保工作相比,低保工作重心都是落在村(居)委会;与城市低保不同的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是全脱产的,而村委会干部是半脱产的,他们还有自己的份“责任田”。因此,有些工作程序难以按部就班落实到位。
(三)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就目前的乡镇社保所来看,大部分只有一人,他们不但承担大量社保工作,还要积极参与乡镇其他中心工作。实际上,农村低保乡镇级的调查、评议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助长了四种不正之风。一是助长了懒惰之风。个别困难户是因懒生贫,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却成天游手好闲,然而政府还要养着他,许多农民看不惯也很反感。二是助长了赌博风。经常是穷得无米下锅,还去长期赌博。村干部和评议团的人看到他的妻儿可怜还是给他家评上了低保。误认为:吃上低保不出力、不流汗就有钱拿,觉得沾沾自喜,于是不思进取成天等着拿低保金,等、靠、要思想还根植于他们的脑中。三是助长了人情风。少数低保户是社、村、乡镇、县级层层打招呼吃上低保;有少数村社为了本届安定,为了照顾情绪,让历届退职村社干部吃上低保,有个别的已享受了民政部门的各项补助也在吃低保。而特困群体中个别身患绝症和无经济来源的人却未吃上低保。四是助长不孝风,特别是多子女家庭不孝敬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为了达到社会和谐让这部分老年人吃上低保,少数家庭双老因病残而子女不闻不问,只靠低保来维持生活。
二、农村低保对策
(一)加大宣传,明确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明确国家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各地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困难群众充分了解国家实施农村低保这项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办事程序。同时要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低保工作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农村低保的范围、条件、程序和诉求渠道。通过宣传教育让群众懂法明理,知谦让廉耻,从思想意识上根除等、靠、要的想法。
(二)严格程序,加强监督。群众收入来源的复杂多样要评议小组来评议,并坚持三榜公示:即村级收入调查和民主评议情况要公示;乡镇政府对低保制度收入的核查情况要公示;县级民政部门对于低保对象的审批结果要公示,通过公开来达到公平、公正。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低保资金的监管。
(三)完善机构,保证力量。目前,农村低保主要是乡镇社保所人员具体抓,而乡镇社保所普遍只有一至二名工作人员且身兼多职,工作中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加强社保组织的建设力度,抓好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等工作。各乡镇要在不突破原有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充实人员到社保队伍中,配强配足乡镇专职人员,同时将社保所人员由事业编制纳入行政编制,稳定社保队伍。各级财政要解决乡镇农村低保工作的必要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四)加强领导,狠抓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廉洁从政,以身作责,不给基层施加压力,确保农村低保顺利实施。一是认真贯彻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低保是对农村特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是对赌博者、懒惰者、子女不孝敬老人的照顾,对这三类低保户要坚决取缔,真正解决民生问题,以树农村正气。二是扎实落实老、伤、残、绝症人员的农村低保。这部分人员既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更有甚者生活都不能自理,因此,要重点解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真正把我国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监督,确保实施。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上报的农村低保户要认真进行核对,并到村、社实地调查和了解情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查出有循私舞弊的,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