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学生姓名: 季相丽 学生学号: 201478042 院系名称: 工程管理系 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142 指导教师: 陈 贞
2016 年 10 月24 日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标 题(自拟)
摘要:(示例)我国连锁超市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等特点。。。。(要求:小四宋体正文,单倍行距,150——200字)
关键词: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 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化程度偏低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 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一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 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
4、第四方物流(4PL)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目前,第四方物流大部分是从3PL的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咨询公司等衍生而来,另一些则是各种不同种类公司的“合体”,比如同一供应链上的操作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者,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时,同一家大公司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所采取的联合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涵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性服务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一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
提升我国国际物流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有利于国际物流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首先,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政府主要职能是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调节各类市场主体,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其次,建立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府法规,决定和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再次,抓紧国际物流协会的建设与完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协调行业内部关系,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最后,建立健全国际物流业政策法规体系。对现有物流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和完善,并按照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法规。
(二)加速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国际物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解决国际物流人才短缺乏的较好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一是引进国际化的物流理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人才支撑体系。重点是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不仅要组织短期培训、在职培训,还要搞好系统的整体培训和基础教育。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懂电子商务理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论与实务、懂IT技术与电子商务以及通晓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和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而物流信息化要依靠物流标准化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加快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推动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采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和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四)加快国际物流业
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是我国国际物流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国际物流货运通道的建设与保障。目前海运是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和通道,80%以上,所以应该重点投资港口、船队的建设上,既要重视集装箱化,还必须考虑诸如石油、煤、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些建设投资巨大,如船只、货机、堆场、货站、铁路、公路、管道的购置与建设等,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政府兴办、企业经营”。国家积极加大扶持与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拉动国内生产的内需,又为扩大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市场提供了硬件保证。
(五)实行集约化经营,创新物流服务
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特别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一种以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条以沿海重要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种方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一)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格,1.5倍行距)
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段首空2格,1.5倍行距)正文部分段落1(宋体小四,段首空2格,单倍行距)
国际物流结课报告
*、结束语(注意本标题中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改成标号,如五,六等)
正文部分段落1(宋体小四,段首空2格,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 示例:
[1] 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教材类)
[2] 古力,包晓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6):25~38.(论文类)[3] Fornell C,Johnson M.D,Anderson E.W.,Cha J.,Bryant B.E.The American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dex: Nature,Purpose and finding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6,(60):7~18.[4] http://baike.baidu.com/(网站类)
请学习委员在10月24号下午16:00前收齐本专业的报告,电子版发送至QQ邮箱,并且将打印版交到办公室。
第二篇:国际关系史结课论文
1648—1918欧洲军事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均势”思想是统领近代欧洲史的灵魂支柱。它欧洲史上的大国所推崇和坚守,它曾带给欧洲百年的和平,留给欧洲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兴起的稳定的空间。但它同时也被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均势”到底为何物?它如何在欧洲得以萌芽、发展并统领几个世纪?1648—1918年间它又是在欧洲如何发展?本文将就如下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正文:
中世纪的欧洲一统的美梦幻灭后,遗留下一群实力相去不远的国家。当这一群国家不得不互相打交道时,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是有一国变得异常强大,得益控制其它国家,最后形成帝国;要么是没有一国有足够的国力能够一统天下。在后一种情形下,最具侵略性成员的言行会受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取得一种权力的均衡。1618至1648年,在欧洲进行的30年战争几乎把当时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倦了进去,各国先是为信仰而战,以后又抛开宗教了外衣,为各自的国家或准国家的利益而战。交战双方从1643年起就开始和谈,直到1648年10月才签订了和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第二,实践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第三,它创立并确认了国际法中缔约国对条约必须遵守、违约国应被视为和平的破坏者、其他缔约国对违约国可以进行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它通过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以几进一步确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使世俗的王权国家的统治体制得到加强;第五,它确立了国家之间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即外交使团的制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多极均势的状态。法国、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各国的实力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过多次局部战争,欧洲各国的实力发生着消长变化。英国于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的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崛起和向海外扩张打开了新的局面。在整个十七世纪,英国与荷兰进行了三次战争,并支持法国与荷兰作战,从而结束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从此,英国不断加强其制海权,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到十八世纪末,英国已经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霸主。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使路易十四的法国获得了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阿尔萨斯的大部分地区,而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以进一步加强了法国的战略地位。其后,法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战争获得了新的领土,这进一步鼓励了法国的扩张野心。尽管在以后的战争中,法国的扩张受到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制约,但法国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经过30年战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在经济上遭到重创,在政治上又被分裂。在德意志的诸邦中,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最为强大,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打击了法国的野心,并得到了大片土地,普鲁士也得以进入欧洲列强的行列,而西班牙的地位则在下降。1682年彼得大帝在国内进行了西化改革,增强了俄罗斯的力量,并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和波罗的海的霸权而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战争的结果使俄国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此,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成为一个濒海强国。随着瑞典的衰落,俄罗斯步入欧洲强国的行列,俄国伙同奥地利和普鲁士三次瓜分波兰,并打通了进入黑海的出海口,势力进一步加强。
到十八世纪末,瑞典、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已不是大国,波兰已不存在,活跃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是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在世界上,这些欧洲国家凭借船坚炮利迅速向外扩张,把世界其他地区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渐形成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但是欧洲内部并不平静,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最终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一时间形成了法国一强主宰欧洲大陆的形势。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不仅威胁了欧洲诸国的生存,也对英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于是从1793年到1813年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6次欧洲反法同盟,与拿破仑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激烈角逐,最终使拿破仑帝国在1814年解体,波旁王朝得以复辟。
维也纳会议于1814年5月至1815年6月召开,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各国都派出了精明强干的政治家或外交家出席会议,而实际主宰会议的是奥地利、英国、俄国和普鲁士,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打算而来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战败国法国在会议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利用四国之间的矛盾,不仅分化了反法同盟,而且提高了法国的地位,使法国能够以战败国的身份跻身于会议的五强之列,并要求和会恢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欧洲的各个正统王朝和君主制度,并以相应的领土补偿昔日统治者的损失,重新划分欧洲的政治版图。
在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吵不休时,拿破仑卷土重来,迫使各国重新结成第7次反法联盟,并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后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生涯。与此同时,各个战胜国也相互妥协,终于在1815年6月9日,签署了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称为维也纳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第一,调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的疆界 第二,讨论并决定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国际问题
《神圣同盟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是对维也纳体系的重要补充,也可以视为维也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 从总体来看,维也纳体系仍然是一个欧洲列强讨价还价、求得妥协的国际体系,而且由于该体系内部的重重矛盾而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但是维也纳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维也纳体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界性,可视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 第二,恢复了欧洲多级均势,形成英法普奥俄的五角政治
第三,会议通过《关于取缔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声明罪恶的奴隶贸易理应废除,但各国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实施的日期;
但是,任何的实力均衡都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
维也纳和会后19世纪的欧洲有五个主要大国,他们经常改变结盟对象,以此阻止任何一个国家主导欧洲大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逐渐被崛起的德国取代。代表道德约束力的维也纳体系也开始被代表纯讲势力的俾斯麦的均势政策抢了风头。“大陆政策”是德意志帝国总的对外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集中全力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因此就出现了十九世纪末由德国一手组织的三个三国同盟(德奥俄1881年、德奥意1882年、德奥罗1883年)俾斯麦同盟体系的灵活性使得欧洲均势体系得以稳定,德国处于该体系的中心。然而之后却没有将这个同盟体系维持下去,同盟体系的复杂性也逐渐显露,德没有同俄国续订协约,让俄国和法国,连同后来的英国结成了同盟。这就促使了同盟体系的消亡和紧张局势的出现。然而,法国的崛起引起了英国的不安,由此,英国背离了其扮演欧洲大陆外的均衡者角色的半孤立政策,与法、俄结成了“三国协约”。与此同时,德、意、奥组成了“三国同盟”也出现了(1907年)。两大对立同盟的出现破坏了欧洲原有的均势,导致为了维持均势格局而建立的同盟体系僵化了。这也成为了一战爆发的深层次的原因。欧洲的均势恶化为两个敌对的联盟,彼此势不两立,对可能的后果毫不在意。
结语:
从十八世纪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十九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和二十世纪初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无疑都张扬均势原则,这个原则曾在一定程度上迎得暂时和平安定,但却付出了牺牲小国的代价。几百年后,中世纪幻灭的欧洲大一统的梦想如今已在某种程度上由欧盟的团结和协调实现了。仍活跃在国际政坛上的基辛格依然挥舞着“均势”的大旗,他看到了只有在基于相同理念而达成的协议为后盾,均势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实力而无合理的安排的协议会引起测试实力的争战,而有合理安排却无实力为后盾,则只是虚有其表。国际均势的成败在于各国是否能扮演好各自在整体大局中所担负的角色。权力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
第三篇:国际关系史结课论文
国际关系史结课论文 海洋力量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摘要:蔚蓝的深海激流澎湃,里面隐藏着诸多帝国发展的兴衰史。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海洋霸权的争夺从未消停过,海洋不仅是我们资源的丰富来源还是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仍然围绕着海洋进行着无尽的争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而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海洋与国家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我国也要意识到海洋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海洋力量成为我国当下发展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海洋
国家
命运
发展 正文:
19世纪末,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权战略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指出:“未来的任何一场战争······完全取决与海上力量的平衡,取决于那些没有归属权的海域上的海洋大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谁占据了海上的优势,谁就掌握了战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由历史也可以看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大国的兴衰,玄机就隐藏在那波涛汹涌之中。当一国的兴衰与海权紧密相连,那谁会让自己的命运被随波逐流?由此,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命运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已经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人类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而当其自身文明进化至一定阶段时,又选择了重回海洋的怀抱。这是人类对利益追逐的天性使然,海洋也变成了一个军事竞逐场所。海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的军事组织,发展到如今,海军的意义已经达至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不少国家的海军用途已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自古以来,每一次大规模的海战之后都是世界霸权的更迭。
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就是海洋文明,无论是爱琴海文明、地中海文明,还是大西洋文明,都是随着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经济商贸的快速繁荣而产生发展并壮大舰队的。据记载,公元前2600多年前,腓尼基人便凭借其发达的航海技术得到埃及法老的赏识并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支舰队。以至于在地中海爱琴海流域大多数国家几乎从一开始就本能的意识到,需要有强有力的舰队来保护地中海这个关乎全欧洲格局的交通枢纽。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本能的意识到,要至
与之相比,东亚的文明则显然是一个大陆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中,直到现代以前,海洋几乎就没有成为过重心。海洋不同于陆地,不是我们可以只凭借双脚就能到处走到处去取得我们日常需要的一切东西的地方,而需要船舶作为载体,然而船只的建造又需要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更需要雄厚的社会财富支持。然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社会财富的积累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直到1500年左右人们才真正走向大洋。
这就是所谓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基本模式,即外向型和内向型。有些农耕大国例如中国即使在古代很长时间的航海技术都是遥遥领先于欧洲国家的,但他们并没有利用他们庞大的舰队去对全世界进行征服。而欧洲却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不得不去海洋上寻找出路,在发现非洲、美洲、澳洲等大陆之后,大量的财富突然涌向了欧洲,西班牙由此产生了价格革命。整个欧洲的硬通货迅猛增加导致欧洲发生巨变,一系列的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使得欧洲这个偏僻、落后、贫穷的世界一隅迅速成为拥有先进科技、巨大实力的地区。
自从1500年后,环地中海的中心从热那亚等地中海地区向大西洋迁移是必然的历史规律,然而在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存在着众多的国家,英国、法国、荷兰、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都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上帝支配了历史的命运,导致欧洲的重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但这些国家却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而这个选拔过程却也是极其残酷的,那就是战争。
每一次大历史命运的到来都会引起巨大的变迁,当欧洲进入海洋世纪后,整个大陆文明就因此黯淡无光,许多大陆帝国因此不可避免的衰落,同样在国际政治中,每一场向霸主发起的挑战都会引起权利结构变化。在1500年至今的500年时间里,世界权力的重心就因为不断的挑战而几经变迁,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都曾成为霸主或向霸主挑战的国家。这其中,德国和俄罗斯可以看成是传统的大陆国家,法国一半是大陆国家、一半是海洋国家,而其余的几乎都是海洋国家,但无论是大陆国家还是海洋国家,在这500年终决定命运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海洋上进行的大海战:雷班托海战奠定了西班牙的崛起和奥斯曼帝国的没落;三次英荷战争最终结束了荷兰的海洋商垄断地位;特拉法加海战使得法国称霸欧洲的梦想破灭;甲午战争和对马海战使得日本成为新列强;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欧洲命运和世界命运的也是在海洋上,正是美国强大的国力和海洋实力保障了英国的不败,从而使得德国的两次挑战化为泡影。
一直到了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朝厉行海禁400多年,使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中国航海事业发展顶峰的节奏突然终止,严重禁锢了中华民族向海洋发展的开拓,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就如恩格斯所说,“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西方列强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了抢夺丰富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而进行的海外贸易、境外资源掠夺和殖民地开拓。当今世界美、英、俄、日等世界强国都是靠发展海上力量才强大的,都是通过进击海洋、控制海洋、掠夺世界财富才强大起来的。海洋和海军是西方国家战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且更值得说的是,19世纪中叶的日本与我国一样可怜,在炮艇面前,被迫签条约赔款。但日本很快找到了西方列强大显神威的秘密方法,明治天皇《御笔》宣称,要以武力来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确立了海上强兵政策。1 874年派出军队侵犯台湾,1878年再次派出军队侵占中国的琉球。两次极其容易的取得胜利,使日本野心急速膨胀。在1894年~1895年悍然发动甲午战争,割占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牟取了清政府两亿两白银及大量经济特权,使日本的工业革命快步进行直至完成,高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完成了由“羊”到“狼”的转变。但中国发展近代海军,从来就没有与发展海权和海洋贸易相联系,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呈现出一种“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驰”的被动消极和短视的状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如何对海洋国家利益的内涵再认识、再定位坚持以海兴国的民族海洋观,使中国崛起于21世纪的海洋,是事关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强盛与衰落的重大战略问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须是海洋强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国家管辖海域以外资源开发的观念、资源宝库的观念、全球通道的观念、海洋健康的观念、海上安全的观念。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和平新时代的海洋战略,美国提出了美国海上力量的六大核心能力:保持前沿存在,有效威慑,控制海洋,力量投送,创造海上安全、快速、持久的非战斗行动,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应对。这六大能力较好地概括了当今时代条件下海上力量的主要使命,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可以被中国海上力量的建设借鉴。
当然我国也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出了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详细历程,全局规划处的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家意义。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加强海洋军事体系建设,建立中国海洋新秩序,开创海洋综合管理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张培忠·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6
2、文天尧·海权争霸—制海权与国家命运—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7
3、白海军·海上大征服—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1
4、赵天武·建设海洋强国我之见—2012
5、王师成·海洋国家利益战略思考—英文刊名: SHANDONG ECONOMIC STRATEGY RESEARCH年,卷(期): 2001(10)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jjzlyj200110002.aspx
第四篇:国际结算结课总结
国际结算总结
一、填空
1、票据的特性:流通性、无因性、要式性、文义性。
2、票据的作用:支付工具、流通工具、信用工具、融资工具。
3、票据的当事人:(1)基本当事人:出票人、受票人和收款人;(2)派生出的其他当事人:背书人、承兑人和持票人等。
4、票据的基础关系:原因关系、对价关系、资金关系。
5、以付款期限长短为标准,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以商业性质为标准,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以信用基础为标准,汇票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6、保证的类型:1)全部保证和部分保证2)单独保证和共同保证3)正式保证和略式保证。
7、本票的基本特征:1)本票是由出票人自己付款的票据;2)本票是无条件支付的承诺。
8、根据商业性质不同,本票可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根据记载收款人的方式不同,本票可分为记名本票和指示性本票。
9、托收方式的风险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信用风险和货物风险。
10、信用证有信开和电开两种形式。
11、信用证的类型:
(1)信用证按照是否加具保兑来划分,可分为保兑信用证与未保兑信用证两种;
(2)即期付款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承兑信用证;
(3)根据使用信用证的权利能否转让来划分,信用证可分为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两种;
(4)背对信用证;(5)对开信用证(6)循环信用证(7)预支信用证
12、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有:进口贸易融资和出口贸易融资。
13、二、名词解释
1、国际结算:是对国际债权债务进行了结和清算的一种经济行为。
2、票据:狭义的票据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有价证券,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无条件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在一定日期
支付确定金额的流通证券。
3、票据伪造:是指没有接受授权而蓄意假冒他人名义所为的票据行为。-------必考
4、票据的变造:没有合法权限的人在已有效成立的票据上变更签名以外的记载内容的行为。
5、汇票: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6、票据行为:是指依据票据上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确立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和保证等。
7、背书:是指汇票背面的签字。
8、承兑:是指经持票人提示,付款人同意按出票人指示支付票额的行为。
9、追索:是持票人在票据被拒付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款项的行为。
10、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是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1、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
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2、空头支票:如果出票人与付款人并无资金关系,又未订立透支的信用契约或超出银行存款余额而任意签发的支票。
--------必考
13、顺汇:也称汇付法,是指客户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银行用某种结算工具将款项汇往国外收款人。
14、逆汇:也成出票法,是指由债权人或收款人向银行提供收款凭证,委托银行通过国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索取款项。
15、托收:是指债权人(出口商)为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款项,出具债券凭证(票据)委托银行代为收款的一种结
算方式。
16、托收的类型: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17、出口托收押汇:出口商在委托托收行向进口商收取款项的同时,要求托收行对所提交的全套单据先预付部分或全部
货款,等到托收款项收妥后归还银行的预付款,这种方式叫做出口托收押汇。
18、信用证:是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
19、对开信用证:是指贸易双方各开出一份以对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用于两批不同商品的换货和易货。
20、清洁提单:是指货物装船时,货物而定外表状况良好,对提单上所印就的“外表状况明显良好”没有做相反的批注
或附加条文的提单。
21、不清洁提单:是指承运人在提单上加注了有关货物及包装状况不良或存在缺陷等批注的提单。
22、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完毕后,以早于该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作为
提单签发日期的提单。
23、唛头:标志和号码俗称唛头。
24、国际多式联运: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种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25、海关发票:是某些国家或地区海关规定的一种固定格式的,由出口商填制的,供进口商报关的一种特殊的发票。
26、领事发票:又称领事签证发票,是由进口商驻出口国领事认证或出具的发票。
27、船公司证明:是由船公司或承运人提供的证明船舶的国籍、船级、船龄、挂靠港口等事项的文件。
28、银行保函:是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立的、担保履行某项义务的、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书面承诺文件。
29、福费廷:是指买进因商品和劳务的转让(主要是出口交易)而产生的在将来某一个日子到期的债务,这种购买对原先的票据持有人无追索权。
30、三、简答
1、现代国际结算呈现出的特征:
1)国际结算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2)国际担保融入国际结算
3)政策性金融支持伴随着国际结算4)国际结算方式不断更新5)国际结算中商业信用的比重加大
2、要实现EDI的全部功能,需要具备4个方面的条件:
1)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2)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4)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4)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
3、背书是票据权利转让的行为,它具有三种效力:
1)移转效力。背书人通过背书将票据权利转让给背书人;
2)担保效力。背书人与出票人的责任相同,对其后手有担保票据承兑及付款的责任。
3)权利证明效力。合法的持票人可依据背书的连续性而行使票据权利,无须证明其实质权利。
4、追索的法定原因:
1)到期日不获付款; 2)到期前不获承兑; 3)承兑人或付款人逃避或死亡使得持票人无法提示承兑或提示付款; 4)承兑人或付款人被宣告破产或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6、信用证项下对单据的一般要求:
1)只是行为的单据化2)单据的形式、签字和证实3)单据的正本、副本和份数4)单据的签发人 5)单据的出具时间
7、议付行在审单时发现单证不符时可采取的办法:
1)退单2)担保议付3)请求开证行授权议付
8、提单的功能:
1)提单是证明承运人已接管货物和货物已装船的货物收据; 2)提单是承运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和可以转让的物权凭证;
3)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成立的证明文件。
提单的类型:
1)已装船提单与收货待运提单-----按货物是否装船划分
2)清洁提单与不清洁提单-----按是否有不良批注划分
3)记名提单、指示提单和来人提单-----按提单中收货人栏的填写方式划分
4)全式提单与简式提单-----按提单内容的繁简程度划分
5)直达提单、转船提单和联运提单-----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划分
6)班轮提单和租船契约提单-----按船舶营运方式划分
7)正常提单与倒签提单、预签提单------按签发提单的时间划分
8)按运输工具的类型划分------普通提单和集装箱提单
8、国际多式联运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1)必须订立一个国际多式联运合同;2)必须使用国际多式联运单据
3)必须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4)必须是国际货物运输
5)必须是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单一负责制6)必须实行全程单一的运输费率
10、按损失程度和性质的不同,海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全损全损又分为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
2)部分损失:是指货物损失没有达到全部损失。
部分损失又分为两种情况: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11、银行对保险单的审核要点包括四个方面:
1)按信用证核对保险单据,是否单证一致;2)将保险单据与发票和其他单据核对,是否单单一致
3)对保险单据自身的审查;4)保险单背书的审查,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12)商检证可以有以下机构签发:
1)政府商检部门2)民间检验机构3)生产厂家4)进口商或其代理人5)出口商
12、担保方式有以下五种:
1)保证2)抵押3)质押(动产质押)4)留置5)定金
13)外汇担保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担保人是债务人以外的,由债务人提出的并经债权人同意的,具有代偿能力的金融机构或企业法人;
第二,外汇担保具有涉外因素;
第三,外汇担保属于外汇债务担保,因此外汇担保的内容必定是以某种外国通货(一般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所表示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并非以本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关系;
第四,外汇担保属于人的担保,即属于保证这类担保形式,其表现形式为担保合同。
13、外汇保险业务所涉及的风险主要有:
1)政治风险2)汇率风险3)违约风险4)担保合同本身的风险5)担保项目的风险6)反担保方面的风险
14、福费廷交易的当事人主要有四个:
1)进口商,即福费廷交易的债务人,其承担到期支付票据款项的主要责任
2)出口商,通常是福费廷汇票的卖主,为保护自己不受追索,将经进口商承兑的远期汇票或本票无追索权地售给福费
廷融资者(即福费廷贴现机构);
3)担保人,一般是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为进口商的按期支付提供担保;
4)福费廷融资者,即贴现机构,通常为出口地银行或其附属机构,或大金融公司,或福费廷公司。
15、国际保理业务的当事人一般有四个:
第一,销售商,即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商或称卖方;
第二,债务人,即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商或称买方,对由提供货物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负有付款责任;
第三,出口保理商,与出口商签订保理协议,从而对由出口商的应收账款续做保理业务的一方;
第四,进口保理商,同意收取已由出口保理商转让过来的应收账款,并有义务对该项账款进行支付且承担风险的一方。
四、论述
1、(必考的)国际结算信用管理链P182、票据的风险防范P403、出票对汇票的三个基本票据当事人均发生发生法律效力。P51(必考)
1)对出票人的效力。汇票属委托他人付款的证券,汇票的出票人委托他人付款,自己不负付款责任,仅负担保责任。担保承兑和付款,是出票人法定的担保责任。
2)对付款人的效力。汇票是一项付款命令。然而,付款人并不因为汇票的签发而当然成为票据债务人,因为汇票的签发仅仅是出票人一方的行为。
3)对收款人的效力。收款人因汇票的签发而获得以自己名义受领票款的权限,即当收款人接受汇票后,就已取得付款请求权。
4、汇付的风险与防范P845、托收风险的防范:
(1)从出口商角度而言,为了防范托收方式的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出口商在选用托收作为收汇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考察进口商的条件、资信与经营作风,必须选择资信较好的、有多年合作历史的、证明有付款能力的客户使用托收方式; b.明确各种托收方式的操作要点与分析控制的关键点。
C.严格按照买卖合同的规定发货和制作单据,保证单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以防进口商从审单中找到拒付的借口甚至提出索赔。
d.每笔托收的金额不宜太大;远期托收的期限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90天;签订合同时,对价格计算要将远期的利息考虑在内。
e.了解进口国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f.了解进口国的法律和惯例。
g.争取以CIF(或CIP)价格成交,由出口商办理保险。
h.在应用光票托收方式时,要了解进口国有关光票托收业务的具体规定、习惯做法运作规则。
(2)从进口商角度而言,应用托收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a.必须事先对出口商的资信、经营作风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b.对进口货物的销售趋势和市价趋势要进行预测和了解。
c.严格审单。
d.订立贸易合同同时视对方的资信、财力,以及进口货物的市场销售预测形势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交单条件和价格条件。
(3)从银行角度而言托收方式的风险防范应着重与以下几个方面:
a.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托收申请书各项要求办理。
b.虽然在托收业务项下银行的风险最大,要比信用证项下的融资风险大得多,银行在做这类业务时应格外小心谨慎。
五、综合题,实践理论相结合
第五篇:国际物流实习报告
香港之行实习报告
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名称:国际物流管理
姓名:
实习目的:自行办理港澳通行证、体验通关过程、观察香港的工业区和观察水客的工作内容
实习报告大纲:
一、自行办理港澳通行证
二、从广州天河区到深圳罗湖区一路行程的所看所感
三、通关及香港环境观感
四、香港上水工业区观感
五、水客运作的观感
前言
此次实习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我能够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就所见所闻进行讨论,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与以往自己和亲朋好友一起到香港购物旅游有着极大的区别。由于我学习了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所以在这次实习中,我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的所见所闻结合在一起,力求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此门课程内容。
一、自行办理港澳通行证
早在几个月前老师已经开始办理相关工作及要求同学们办理港澳通行证,如此的深谋远虑做足准备,着实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让我深深感受到,要完成一次工作任务,必须付出很多心机和汗水,才能把事情做得有条有序,才能事半功倍。
我的港澳通行证是高一的时候已经办理了,该证件使用有效期是五年,刚好到今年四月末过期。原本打算三月末与朋友到香港一次,所以我在三月初的时候把通行证寄到了公安局续签。结果证件迟迟不回,而老师突然要求五月中就要通行证办理完成。要更换港澳通行证要多长时间?那时候我就一直在搜索资料,问朋友,上网查资料。后来赶在一个周末回家那边的公安局办理。以前办理证件的时间是差不多一个月,没想到这一次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办成了。真的是科技发展使得社会不断进步,有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人们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了!
二、从广州天河区到深圳罗湖区一路行程的所看所感
6月7号早上准时出发,在广深高速上行驶,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便可从广州天河到达深圳罗湖。
广深高速公路为联系广州、深圳特区、香港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道主干线同江至三亚公路广东省的重要路段。广深高速公路全长122.8公里,限速为120km/h,行车线设计为为双向六线行车,全线设有路灯照明,沿线设有广州、火村、萝岗、新塘、麻涌、望牛墩、道滘、石鼓、厚街、太平、五点梅、长安、新桥、福永、鹤洲、宝安、南头、福田及皇岗20个收费站及互通式立交桥;於南头收费站附近更设有同乐检查站;广深高速公路又是香港直通巴士来往广州及广州以北城市的必经之路。
我家在东莞长安,平时回家也是乘坐汽车走广深高速从广州到长安,但没有过多观看窗外。这次从广州到深圳罗湖,我与朋友一路观察窗外风景,感慨颇多。
汽车在广州行驶的路上,我看到一条铁路,是货运火车。由于我没有坐过长途火车,也不知道里面的结构,看到了货运火车,我很兴奋地问朋友关于火车的东西。她告诉我,客运火车一般就只有十多节车厢,而我们看到的货运火车却非常长,有几十节车厢,而且每一节车厢比一般的集装箱还大,所以一趟火车能够装非常多的货物。终于明白课程里老师所讲的:“铁路运输的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输中遭受风险较小,一般保持终年正常运行,运费便宜。”“铁路运输至今仍然是许多国家交通运输主导部门,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汽车开到东莞的时候,展眼望去都是一片片的工业区,偏旧的工厂非常多,城市规划并不明显,镇乡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也比较差,与广州相比有着极大的落差。
汽车离开东莞长安进入深圳龙岗的时候,便出现了明显的落差,即使是深圳边缘的龙岗,城市规划也是做得非常到位,道路规划明显,绿化建设也做得很好。很多工厂都是新建的,而且都是有较大名气的厂,如丰田等。相比之下,这很容易看出东莞仅仅是个二三线的城市,东莞也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更多地是依靠深圳经济发展的带动。所以东莞成了一线城市所属的生产基地,小企业小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很多都是生产着外贸产品,经深圳、香港进行产品出口。在深圳、广州的房价一直都是全国出了名的高,而夹在两个城市之间的东莞的房租却畸形的低,也逐渐形成的一种现象是:白天开车到深圳上班,晚上开车回东莞的家。
在深圳,路过了一个检查站叫深圳经济特区同乐检查站,听老师讲才知道,原来深圳经济特区并不是整个深圳市,仅仅有部分镇区属于深圳经济特区,所以在以前,要进出深圳特区,则必须下车检查。而后随着祖国的逐渐开放,检查的时候不用人下车,而解放军上车检查,到直到现在车辆可以直接通行无需检查。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深圳旅游的时候务必在这个检查站停车,也看到那里很多车停下,那时确实相当害怕,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直到现在才知道原因啊!
深圳经济特区里高楼鳞列,恍如霎时到了另一个地方,与深圳边界、东莞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真的是深深感受到国家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蓬勃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三、通关及香港环境观感
那天过关的人并不多,所以在出境所用时间并不多。但是在入香港境的时候,却被那些人潮吓了一跳。他们开通了上下两层楼的过关通道,然后他们采取分流形式,所以我和朋友被安排在二楼通关。通关的队伍非常长,排在前面有四个女的却被告之不能通关,被迫返回到中国境内。轮到我的时候,看到他在通行证上贴了张纸,我顿时非常紧张,以前不是盖章的吗,难道我也是通关失败?之后那个人示意我通关,我悬着的心才落下。后来同学告诉我,自从三月19日的时候,已经将盖章形式改成纸质形式。顿时我感觉到功课做不足真的很吃亏啊!在同学集中的时候进行了讨论,听了老师讲,才知道,通过失败被迫回来中国境内的人
是因为各个国家地区设立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出境容易而入境难。她们入境失败可能是因为她们不符合该地区的标准要求,所以不予通行。以前我一直都以为,只要一个海关通过了,另一个海关一定给予通过,期间检查的只是随机抽样的所带的东西。而这一次才知道,每个国家、地区对入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是乘坐香港地铁的感受:
(1)我们乘坐一个站到上水,就需要22元港币。而在广州,全程最长的路线总共才需要16元人民币。真的令我们感慨到,香港的出行车费真的很贵!
(2)香港地铁的基本规划图到与广州地铁的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是换站的规划:在广州,地铁换站时的规划图是两条交叉线,交叉点就是换线的站点,换线只在这个站点下车换线,一旦错过,就必须坐回程车回来。而且在换站时,需先出地铁,上楼,查找所要换的站台,下楼梯到达站点。不仅耗时,而且倘若提着沉重的行李的话,更是非常不方便。在香港,地铁换线时的规划图是两条平行线,在换线的地方是连续的三个站点,而且是与邻线平行的。这就意味出现错过一个换线的站点也还有两个换线的机会可供直接换乘。换线时方便快捷,无须上下楼梯,对面轨道就是另一条线,既方便又省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3)香港的地铁覆盖面是非常广的,而且公车数量非常多,有大型巴士又有小型巴士,能够极大地满足那些无车居民,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广州,每天地铁都有限时开放,深夜11点地铁停止运营,公车也仅剩少数,倘若有突发事件发生而自己又无私人汽车,那么出行是极其不方便的。而且极大多数的地铁站的出口都是在较偏僻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和商业区,使得如果在那边下车,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务必换乘,造成不便利。
四、香港上水工业区观感
中午的时候,我们参观了上水的工业区。由于上水距离香港中心地方偏远,所以上水逐渐成为了工业区,周边的环境也与香港的商业区有着很大的区别。上水的居民区和商业路段并不多,附近便是工业区,可以看到很多的厂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放眼望去有很多的货车和集装箱车。在东莞,即使厂房很多,但是其产品大多都是采用货车来运输,所以运输量较少,而且装卸都是人工,非常耗力费时,甚至容易导致产品损坏。而采用集装箱的优点是:(1)运输量大。事先把要运输的零散货物装在箱子里,便于机械化装卸,大大缩短了船只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和货物在仓库里存放的时间,加快了货物运送的速度,降低了运输费用;箱子规格统一,在同容积船上装的货物也多,增加了运输量。(2)减少物品的破损。集装箱装卸,可以保证货运时完整无损,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物品的耗损量,大大减少损坏与赔偿。(3)节约包装材料。散装运输和采取简单包装的包装材料多一次性使用;而集装箱则可多次使用,并可减少装箱和拆箱费用,降低货运费用。
五、水客运作的观感
水客,根据海关的解释是指受走私团伙雇用,以赚取“带工费”为目的,频繁往来于粤港、粤澳之间,通过旅检等渠道,把涉税货物或禁止、限制进出境的物品化整为零,携带、运输进出境的人员。他们少则带上几罐奶粉,多则整车整船,价值达数亿元的走私过关。
香港、澳门的关税低,电子产品都比大陆便宜,所以就有了专业的水客产生。
他们一天来回一两次,多的可能十多次,他们从香港、澳门过来的时候,随身都携带不同的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等,到大陆后出手,或帮别人带,从中赚取差价,或工钱。相反,大陆的食品海鲜、特产比较便宜,水客们也可从大陆带这一部分产品到香港、澳门后出手,或帮别人带,从中赚取差价,或工钱。
由于香港立法规定,内地游客每次到香港购物,限购1.8KG的奶粉和两条香烟等条例后,水客的人数开始增多,他们往返粤港次数增多,自己出售或帮别人带产品,从中赚取差价或工钱。
根据搜索的资料可知,水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客多是一些持多次往返商务签证和“自由行”内地居民。
2、“水客”每天少则数次,多则几十次往返珠澳,携带的私货种类繁多,主要是市场需求大、销路好、携带方便、有差价的物品,包括食品、药品、烟酒、日用品以及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硬盘、数码产品、手机等高值高税产品。
3、呈现出典型的“化整为零”,再“变零为整”。首先在境外将私货“化整为零”,然后由“水客”多次多批量携带入境,私货在境内“变零为整”重新包装后销售牟利。
4、幕后有人操纵控制,组织严密。目前,“水客”走私贩私由原来的个人行为逐步发展到被走私团伙操纵控制,呈现出职业化、群体化、集团化、智能化的特点。“水客”往往只负责带货,赚取运费,带什么货、货物的成本、谁负责收购、如何倒卖等有专人负责。
5、私货销售渠道广,销往全国各地。走私分子将“水客”携带入境的私货在珠海等地收集、包装后,通过其销售网络销往全国。
6、暴力抗法现象较为突出。走私团伙往往在口岸一带纠集、雇佣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平时负责“看水”把风,当有执法部门查缉时就寻衅滋事,阻挠执法。
在上水地铁附近,随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水客,他们站在路边,拉着放着奶粉、手机等的小车或纸皮箱,随手招呼眼前路过的人。有人大声招呼我们说:“要带奶粉就找我啊!两罐50块。”
尽管现在政府不断打击水客,但是由于限购的原因,导致水客的人数有增无减;而大陆与香港物品质量差别、价格差别等原因,导致更多内地人愿意购买香港的东西,这更是促进了水客的滋生。
总结
虽然这次实习仅有一天的时间,但是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讨论中所学的知识却是非常的丰富,使得我学到很多知识,增长了见闻。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能够让我学会更多,掌握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