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事争议仲裁办事指南
一、主要程序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109号)
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社部令第2号)
4、《关于印发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通知》(鲁人发[2009]20号)
二、受理范围
(一)仲裁委受理人事争议的范围
1、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3、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5、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二)我市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争议案件
1、市直各部门、市属事业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
2、辖区内跨县区发生的争议案件;
3、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所属的在我市辖区内的单位发生的争议案件;
4、辖区内师级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发生的争议案件;
5、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争议案件。
(三)县(区)仲裁委管辖案件范围
县(区)仲裁委管辖本县(区)所属单位及驻其辖区内团级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发生的争议案件
三、仲裁时效
(一)关于时效的一般规定
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以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向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仲裁时效中断
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2、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三)仲裁时效中止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四、申请人需要提交的材料
当事人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被申请人人数递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职务、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二)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以上材料,申请人均应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申请时间。
五、办理时限规定
对不符合规定的仲裁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将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六、人事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劳动仲裁主要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纠纷主体为劳动关系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受理机构为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省人事厅转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鲁人发[2007]96号)中指出:本《意见》所称的“工作人员”是指具有事业编制的在编人员。可见,目前情况下,人事争议仲裁受理的是事业单位与具有事业编制的在编人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
第二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办事指南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办事指南
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要求仲裁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管辖范围:
本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本市市区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
1、外国、港、澳、台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驻穗机构与其聘用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2、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士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3、市属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非本市户口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4、市属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5、认为应由本会受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受理条件:
1、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3、该劳动争议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4、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齐备;
5、申请书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
三、需提供的资料:
1、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提交正本一份,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 1
提交副本),内容包括:
(1)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2、申诉人及被诉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1)申诉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被诉人法人注册登记资料原件(此资料可到企业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询);
3、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关证明;
4、其他有关的证据材料复印件及证据清单。
5、如果需委托代理人,应同时提交授权委托书一份。授权委托书应写明受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委托权限如果包括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的,委托人必须逐项列明。
四、办理时限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人的申诉书后,应在填写《立案审批表》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委员会决定不予立案的,将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决定立案的,将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诉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超过三十日。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收费标准
仲裁案件的受理费、处理费及其他费用按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粤价[2004]80号)规定的标准收取。
六、受理部门
劳动关系处
地址:广州市梅东路28号梅花村大厦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服务大厅
邮编:510600
咨询电话:87658603(服务窗口)
83323267(业务办公室)
监督电话:***7
网址:http:///serv(服务窗口)
http://(业务办公室)
第三篇:人事争议仲裁要点
2007年我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推进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在工作思路上,按照国家人事部在2001年提出的“力争用五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建立一个制度完善、机构健全、队伍优良、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仲裁工作体系”目标。今年的工作既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又要扎实做好人事争议的受案办案工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全面推进和做好我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把握和宣传新形势下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新要求。
各级人事仲裁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主题,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一是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充分认识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舆论宣传,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结合全国和我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人事仲裁的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事部门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二、加快健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机构,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根据国家、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广州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主动争取、加快建立健全我市各级人事争议仲裁组织机构的步伐。凡未建立仲裁机构的区、县级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起来,同时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有机构尚未开展工作的,要尽快开展工作。各级人事部门对于人事争议仲裁组织机构建设问题,要担负起督促落实的职责,同时要努力改善仲裁工作条件,解决好仲裁办案经费、办案设备和仲裁庭场所等问题,为人事仲裁工作开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做好专兼职仲裁员的聘任工作。
人事仲裁工作的岗位特点决定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建设要数量质量并重。首先要把好进口关,挑选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熟悉人事政策,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按照仲裁员的资格条件做好一批专、兼职人事仲裁员的聘任工作。其次要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加强对仲裁员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再次要加强管理、建立仲裁员考核制度,逐步形成仲裁员动态管理机制。
四、规范办案程序,努力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
规范办案程序是依法处理人事争议的前提和保证。要树立“程序就是公正”,建立起相关的工作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对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原则上实行仲裁庭制度。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简单的争议案件,经过批准,可适当地简便办案环节。对于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文书制定,送达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对每个争议案件,做到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树立仲裁工作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积极推动仲裁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提高仲裁工作的权威性。
首先做好对我市人事争议仲裁实施办法的修改工作,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争取提交以政府规章颁布的仲裁立法做准备。并努力完善我市人事仲裁的有关配套规定。同时,结合广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工作制定有关的配套政策。积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的内容,制定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后有关环节处理的规定。以仲裁立法促进仲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权威性。
六、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的调查研究工作。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权益救济制度。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调查研究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指导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工作。从事仲裁工作的同志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对实践加以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指导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践的发展。定期组织市、区、县级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同志一起研究人事争议仲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组织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者到国内外参观学习和考察培训,不断提高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水平。
七、统筹规划做好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强对仲裁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规划和建议纳入向党委、政府及人才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汇报的重要内容,争取党政领导加强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同时要抓住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面临良好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仲裁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规划指导,把人事仲裁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八、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信息化建设。
做好市人事争议仲裁网站建设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仲裁网站的作用。市人事争议仲裁网站的开通,全方位地宣传了人事争议仲裁,使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从一项不大被人知晓的工作走向公开、透明。一方面提高全社会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扩大了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方便当事人进行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因此,各区、县级市要充分利用这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加强交流、协作,促进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全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仲裁工作的信息化,提高资源的共享和人事争议仲裁的管理水平。
>>>>人事争议仲裁要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被申请人: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此致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签名盖章)
××年××月××日
附:1.副本份
2.证据件
说明:
一、申请人可以按照本样式用A4纸制作仲裁申请书。(标
1题用小二黑体,正文三号仿宋)。
二、当事人(指申请人、被申请人)为公民的,应当载明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与职务、工作单位和住所(家庭地址、电话、邮政编码);法定代理人除写明前述事项外,还需写明其与当事人的关系。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则应写明详细名称、住所(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为一般公民的,应写事项同公民当事人;律师则写明其姓名和所在律师事务所及职务。
三、当事人可按照实际情况续页。
第五篇: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申 请 人:(法定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 仲裁请求:
事实和理由:
此致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签名盖章)××年××月××日
附:1.副本 份
2.证据 件 说明:
一、申请人可以按照本样式用A4纸制作仲裁申请书。(标 题用小二黑体,正文三号仿宋)。
二、当事人(指申请人、被申请人)为公民的,应当载明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与职务、工作单位和住所(家庭地址、电话、邮政编码);法定代理人除写明前述事项外,还需写明其与当事人的关系。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则应写明详细名称、住所(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为一般公民的,应写事项同公民当事人;律师则写明其姓名和所在律师事务所及职务。
三、当事人可按照实际情况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