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MIS2.0-资产调拨业务操作指引(20101018)
资产调拨业务操作指引
一、适用范围
资产调拨业务适用于对纳入财务管理系统(FMIS)核算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摊费用)在农业银行系统内部跨明细核算中心(含跨基本核算中心)不同使用部门之间的划转。
二、交易特点
1、资产调拨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和资金清算,最终清算结果是调入行划拨资金给予调出行,结平调出行调出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科目号:4540101)借方金额,最终不产生任何损益。
2、资产调拨需要扣减调入行预算,但并不腾出调出行预算(仅适用于2010预算年度,以后调整将具体通知)。
3、如果在第N月进行调出记账,但卡片上次计提并非该月,如果卡片折旧标志为正常且预算足够的情况下,资产减少时将补提卡片折旧,若想系统不补提折旧则需在卡片管理交易中将卡片折旧标志臵为停止(此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持有待售资产的减少处臵)。
4、调拨完成后,调出行资产卡片注销,调入行生成新资产卡片,除保管中心(核算、明细、基本)和保管人变化外,其他信息继承原调出卡片(如果调出时未补提折旧,则价值信息也相同)。
5、资产调拨申请时自动取调入行保管明细核算中心费用存款户作为收款行,调用系统中其他结算户-网银直接入账作为支付方式。
6、资产调拨因涉及两个账务主体,绝对不能进行抹冲账操作(因目前系统支持冲应付,但是不能冲资产,导致应付款挂账),如果发现调拨有误,则应继续完成此调拨交易,之后将调拨有误资产再单独调回。
三、操作流程
资产在不同明细核算中心进行划转,在财务管理系统(FMIS)中采用“有偿调拨”交易处理,有偿调拨分为单个调拨和批量调拨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操作原理相同,现以单笔调拨为例介绍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如下:
(一)调出行调出申请:调出行申请人依次点击:财务业务申请-资产日常业务申请-日常业务处理申请-资产调拨申请。经审批、审查后产生调出、调入两笔记账流水。
(二)调出行资产记账:记账员依次点击:记账业务处理-正常业务集中记账(调出流水),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调出行记账完毕后资产状态由“正常”变为“调出”。
(三)调入行资产记账:记账员依次点击:记账业务处理-正常业务集中记账(调入流水),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应付款(金额为调出行45401科目该笔业务对应金额)。
记账完毕后即产生应付记账流水,同时资产卡片由“调出”变为“清理”。
(四)调入行应付记账:记账员依次点击:支付业务处理-应付业务集中记账,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贷:与ABIS资金往来
调入行应付记账后,将款项支付给调出行,清算资金额度应该系统默认等于调出行调出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金额。
(五)调出行发起收款申请,调出行申请人依次点击:财务业务申请-资产日常业务申请-借收还款业务申请-资产收款业务申请,选择处臵收入方式。对于批量调出卡片,当前系统在申请时只需关联其中一张卡片收回全部金额即可。
收款申请必须在调入行记账完毕后方可进行申请。
(六)收款申请不需审批,经审查后产生应付收款记账流水,应付人员依次点击:支付业务处理-应付业务集中记账,会计分录:
借:与ABIS资金往来 贷:其他应付款
如果一次收回金额不足可进行多次收款直至金额等于该批调出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金额。
注:此处与其他资产处臵和投资收回处理方式不同,应付记账后不产生资产记账流水,不需要进行资产记账而直接进行下一步注销处理,因此收回金额也不登记卡片相应字段。
(七)调出行注销卡片申请:调出行申请人依次点击:财务业务申请-资产日常业务申请-日常业务处理申请-资产卡片注销申请或资产批量卡片注销申请,经审批、审查后产生注销记账流水。
(八)调出行注销记账:记账员依次点击:记账业务处理-正常业务集中记账,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记账完成后其他应付款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金额都应结平;如果注销后发现有错漏,可以将注销这步做抹冲账,待其他处理完毕后再次注销。
第二篇:资产调拨申请表
资产调拨申请表
按韶山店要求,餐饮部华盛包厢须安装空调一台,由于总店客房部四楼大厅闲置空调一台(志高大3P),经研究,决定将总店客房部四楼的一台闲置空调调拨至韶山路店使用。
调拨人: 物品调出负责人: 物品调入负责人:
时间:
第三篇: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下属或控股的其他从事托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托管银行”)开展托管业务的,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托管”是为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市场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以下简称“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基于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办理资金清算及其它约定的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
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托管银行提供的服务还可包括会计核算与估值、投资监督、绩效评估、投资管理综合金融服务以及其他资产服务类业务。
第四条 商业银行开办托管业务应当遵循“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平等自愿、有偿服务、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五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监会指导下,实施托管业务的自律管理,并履行行业维权和行业协调职责,建立与监管机构或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参与相关决策论证,代表行业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定托管业务应取得相关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应依法向有关监督管理机构或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业务资格。
商业银行将取得的有关监管机构颁发的托管业务资质情况及时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七条 为保障托管业务的独立性,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完善托管银行的治理结构,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机构可采用职能部门制、事业部制、公司制等组织模式。
第八条 商业银行开办托管业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负责托管业务的专门部门或机构;
(二)有充足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三)具备保管托管财产的条件;
(四)有营业需要的固定场所和软硬件设施;
(五)有完备的托管业务系统,包括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
(六)具备保管财产、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投资监督能力及相应的应用系统;
(七)建立相应的托管业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托管业务管理指引、内部稽核监控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对于不同的托管产品,托管银行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承担下述全部或部分职责:
(一)开立托管账户;
(二)妥善保管托管财产;
(三)执行资金划拨指令,办理托管财产的清算及交割事宜;
(四)对托管财产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复核受托人或管理人计算的托管财产财务数据;
(五)对托管财产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提供托管财产的相关托管信息;
(七)提供与托管财产相关的增值服务;
(八)保管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等相关资料;
(九)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托管服务。
第十条 托管银行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将托管财产与托管银行自有财产混同保管;
(二)将不同的托管财产混同保管;
(三)侵占、挪用托管财产;
(四)进行不正当竞争;
(五)非法利用内部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法律法规和合同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十一条 托管业务类别主要包括:
按服务对象分,托管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从事投融资活动、商事交易、公共事业、社会慈善及其他活动的企事业法人、行政单位、社团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按经济关系分,托管业务可分为服务于所有权转移的交易类资产托管业务,服务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余额类资产托管,以及其他业务。
按产品类别分,托管业务可分为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保险(放心保)资产托管、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信托财产保管、银行理财产品托管、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股权投资基金托管、跨境投资产品托管、客户资金托管业务以及其他托管业务。
第十二条 托管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根据不同产品类别与业务相关当事人签署合同,合同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托管财产类型;
(三)托管银行提供的托管服务内容;
(四)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
(五)托管合同有效期和合同终止方式;
(六)违约责任和免责条款;
(七)争议解决方式;
(八)其他事项。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托管产品的合规性审查职责,亦不对托管产品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三条 托管银行应按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为托管财产开立资金托管账户。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业务存续期间的货币收支活动通过该账户进行。托管财产应与托管银行的自有财产及其托管的其他财产分离管理,相关资金划拨由托管银行执行。因托管财产投资需要而开立的证券账户、基金账户、债券账户、期货保证金账户其他账户,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开立、管理和使用。
托管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托管账户内的资金和证券履行保管职责,但对于已划转出托管账户的财产,以及处于托管银行实际控制之外的财产不承担保管责任。除法律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对托管财产所投资项目的审核义务。
第十四条 托管银行应依据有关法规和托管合同的约定,负责办理托管账户资金清算业务,托管银行不得非法擅自动用托管财产。
托管银行应规范资金清算操作,严格岗位授权制度,控制资金清算风险;并依照有关法规及托管合同规定,对托管账户的划款指令进行形式有效性审核。
托管账户发生的资金汇划费用等相关费用可从托管账户直接扣收。
第十五条 托管银行提供核算和估值服务的,应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与相关当事人共同确定托管财产会计核算和估值原则;对于没有行业统一规则或创新类的投资品种,须与相关当事人协商统一核算、估值方法。
托管银行为各项托管财产建立单独的会计账务,对托管财产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按照相关法规复核管理人计算的托管财产财务会计数据。
托管银行复核托管财产估值结果不一致的,应与受托人或管理人共同查找原因以达成一致;若最终不能达成一致,按受托人或管理人最终计算结果对外披露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托管银行不承担因此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托管银行应加强会计核算和估值风险防范,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复核、授权、对账、数据备份等制度,完整保存托管财产会计账册、交易记录等资料。
第十六条 托管银行提供监督服务,按照托管合同约定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可以对托管财产的投资行为、支付费用、分配收益情况等进行监督。
托管银行应当在托管合同中约定,由相关当事人提供监督工作所必需的财产数据、关联信息等业务资料,相关当事人应承诺所提供的业务材料完整、准确、有效。托管银行发现管理人投资行为违反托管合同约定的,应进行提示,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履行报告义务。
第十七条 托管银行提供信息报告服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的约定,向监管机构、相关当事人提供信息查询、报表和报告、绩效评估等服务。
托管银行提供托管报告服务,应当在托管合同中约定报告内容、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监管部门对信息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托管银行应当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相关信息报告义务。
第十八条 托管银行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代为办理外包财产的会计核算与资产估值、信息报告、投资者登记、监督、资金划拨、头寸管理、税务代缴等服务。
托管银行提供上述服务的,应当设立专门的团队和业务系统,并与原有托管业务团队和系统建立必要的隔离制度。
第十九条 托管银行可依法开展资金借贷和证券借贷业务,并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防范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托管银行借贷资金和证券业务量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 托管银行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基于业务承担的工作量和风险程度,综合考虑托管财产规模、托管服务内容、业务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为客户提供有偿托管服务。托管费收费标准、计算方法和支付时间应在托管合同中明确列示。
托管费收费可参照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托管费率指引,依法形成合理的行业收费原则和标准;托管银行不得以免收托管费、减免委托人债务或承担有关费用等不正当竞争方式争揽客户。
第二十一条 托管银行选择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应提前进行尽职调查,综合考察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的托管资格、财务状况、运作能力、技术、人员和风险控制等要素后进行选定。若转托管是由管理人或受托人发起决定的,应由管理人或受托人承担尽职调查责任。转托管或次托管银行应根据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与主托管银行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加强风险控制,接受监督,严格维护托管财产利益。
第二十二条 托管银行应按照规范高效、独立运作、确保安全的原则,建立托管业务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并保证托管业务系统的各项硬件设备运行稳定,保证各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可靠性,保证托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 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托管银行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指引,建立科学合理、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第二十四条 托管银行的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审慎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在岗位人员、运营系统等方面建立适当分离的防火墙,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第二十五条 托管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管理指引、操作规程等,涵盖各项业务流程。
第二十六条 托管银行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操作风险,积极应用技术系统实现风险控制。
第五章 自律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为维护托管业务的市场秩序,规范托管业务行为,建立托管银行的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机制,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监会指导下,组织实施托管业务的自律管理。第二十八条 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是托管业务自律管理的专业组织,按照公开、客观、促进的原则,维护托管业务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托管银行通过成员大会参与自律管理。
第二十九条 托管业务自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依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防范业务风险,保障托管财产利益,促进托管业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等。
第三十条 托管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循商业道德,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托管银行的商业声誉,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干预或影响托管业务市场秩序,不得非法泄露客户商业秘密,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第三十一条 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和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和实施托管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第三十二条 为规范和促进托管业务,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专业委员会组织和实施行业信息统计、分析和披露。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自律管理规范的托管银行及其从业人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警示并责令限期整改;
(二)进行内部通报批评;
(三)暂停、取消其托管委员会成员单位资格;
(四)报请中国银监会对其进行监管处罚。
第三十四条 托管银行应开展托管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托管从业人员应当忠实、勤勉的履行职责,不得从事损害托管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的有关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专利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律师办理专利法律业务
操 作 指 引
(2007年7月15日经六届新疆律师协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与行政机关有关的专利法律业务 第一 节专利行政调解及处理 第二 节专利行政处罚 第三 节专利行政诉讼 第四 节专利海关备案及保护 第三章 专利刑事诉讼法律业务 第四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指导律师从事专利法律服务业务,减少执业风险,特制定本操作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的专利法律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专利非诉讼法律业务和专利诉讼法律业务。
第三条 与专利业务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主要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代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当事人均拥有专利权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的复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出具检索报告是否为提起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的条件的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法、商标法修改后专利、商标相关案件分工问题的批复》。
(四)《审查指南》、《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
(五)国际公约、条约及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 作条约》、《专利合作条约实施细则》、《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律师从事专利法律服务业务时,应当收集服务时点前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
第四条 本指引旨在为律师从事专利法律服务业务提供最基本的指引,律师还应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及完善各项业务操作细则。
第五条 本律师协会在处理本会会员执业纪律和纠纷案件时,涉及专利法律服务业务的案件,参照本指引。
第二章 专利非诉讼法律业务
第六条 专利非诉讼法律业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一)专利引进、专利开发、专利权属界定以及技术保护现状诊断和保护方案设计。
(二)专利申请、专利复审和专利无效。
(三)专利实施、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投资、专利评估和专利质押。
(四)专利管理内控制度(包括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专利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企业专利实用人才培训,专利战略的确定和运用。
(五)企业改制、并购、重组以及发行上市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咨询和处理。
(六)其他专利非诉讼法律服务业务。
第七条 专利申请、复审及无效程序中的法律服务业务。
专利申请、复审及无效程序中的法律服务是一项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提供该项服务业务的律师,应当熟悉专利相关法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文献检索以及专利申请审批程序,具备理解发明创造的能力。
(一)律师从事专利申请法律服务业务的一般程序:
1、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及专利代理委托书;
2、提供专利申请咨询,对客户发明创造的专利性进行分析;
3、决定是否申请专利,申请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国别、是否行使优先权、是否合案申请、是否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4、确定申请主体(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
5、整理客户递交的技术交底材料,撰写申请文件;
6、经向专利局递交申请文件,将受理通知书及申请文件副本交付申请人;
7、经过专利局审批,收到授权决定后通知申请人办理登记和缴费手续,领取专利证书;
8、按照专利法规规定通知专利权人缴纳专利年费;
对于发明专利申请,律师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起实质审查请求并做好对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工作;
(二)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律师在专利申请复审程序中,应当为当事人做好如下工作:
1、提交专利复审请求书,说明理由,必要时还应当附具有关证据; 2、为当事人提出复审请求时或针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通知书作出答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专利申请文件,但修改仅限于消除驳回决定或者复审通知书指出的缺陷;
3、针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通知,要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否则复审请求视为撤回。
(三)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专利权授予不符合专利法之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律师应认识到代理无效宣告请求人及专利权人应从不同角度采取相应对策:
1、代理无效宣告请求人; 1)分析被请求无效宣告专利情况; 2)检索相关文献,收集证明其无效的证据;
3)提交无效宣告请求书、授权委托书,具体说明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并指明每项理由所依据的证据;
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冲突为理由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的,应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
4)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无效宣告请求后,在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之日起1个月内提交补充证据及增加无效理由;
5)参加口审,提出和解方案;
6)对重大案件,适时提出成立五人合议组的请求; 7)对无效宣告决定不服的,及时提起行政诉讼; 8)以新的事实和理由另行提起无效宣告请求。
2、代理专利权人
1)比较分析请求人提供的证据中所涵盖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人专利技术的异同,检索文献,收集证据; 2)在指定期限内陈述意见;
3)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权利要求书,但不得扩大原专利的保护范围;
4)参加口审,提出和解方案;
5)对重大案件,适时提出成立五人合议组的请求; 6)对无效宣告决定不服的,及时提起行政诉讼; 7)以新的事实和理由另行提起无效宣告请求。
第八条 专利合同主要涉及技术开发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权质押合同、专利权投资合同等,律师可以为当事人在合同起草、洽谈及修订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
(一)律师代理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合同谈判及起草应注意以下要领:
1、确认转让方是否有主体资格;
2、明确发明创造实施和转让、许可情况及其后果;
3、审查专利申请有无被驳回的理由及明确被驳回的法律后果;审查专利权是否存在被宣告无效的理由及明确其法律后果;
4、及时办理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的登记公告手续;
(二)律师代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注意:
1、选择专利实施许可的种类;
2、明确专利实施许可的范围,如地域、期限、权利的范围;
3、明确专利权终止和被宣告无效的法律责任;
4、审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效性,全面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5、判断专利使用费的合理性;
6、明确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归属。
第九条 律师担任企业专利法律顾问服务业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诊断知识产权现实状况,包括:拟开发研究的项目是否已经成为公知技术、已开发的技术方案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新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利用的技术是否会侵犯他人专利、引进技术的法律状况、专利战略的运用情况等;
2、商定专利管理目标和指导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3、培训专利管理人员,帮助贵公司专利管理人员熟悉有关知识产权法律及国际技术贸易的有关知识、掌握专利文献检索及分析方法、专利申请技巧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点;
4、协助完善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保密制度、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等知识产权内控制度;
5、帮助建立相关技术领域内的中外专利实用数据库;
6、解决专利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包括在引进、开发、投资、税收、评估、质押、保护中的疑难问题;
7、解决知识产权的争议或纠纷;
8、指导办理具体的专利事务,如专利申请、注册商标、进行知识产权诉讼、贸易谈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主动利用专利制度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专利技术市场,为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律师在协助企业确定和运用专利战略时,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企业专利战略要与企业经济实力、经营性质、发展状况、行业特点相适应;
2、将企业专利战略纳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营销战略和企业 经营发展总战略中。
第三章 专利民事诉讼法律业务
第十一条 律师代理专利民事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专利申请权、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合同纠纷案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案;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使用费纠纷案件;职务发明奖酬金纠纷案件。
第十二条 专利侵权案件:在专利有效期内,非法侵犯专利权人依法所享有的专利权利的行为。《专利法》规定,专利权被授予以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生产,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依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制造、销售、进口外观设计 专利产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一)作为原告代理律师
1、客户专利权受到侵犯时,律师可考虑通过提起民事诉讼帮助客户解决纠纷,并应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诉前分析:
1)审查当事人是否适格;
-审查原告是否是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审查是个人发明创造还是职务发明创造;
-审查是否属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是否存在共有人,确定是单独起诉还是共同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2)审查专利目前的法律状态,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审查是否存在多余限定以及禁止反悔的情形;
3)确定管辖地法院。专利侵权纠纷一审案件,由专利侵权行为地或者结果发生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4)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有无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或延长的事由;侵犯专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专利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5)本案证据是否符合立案要求;是否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以及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等措施。
2、确定诉讼请求:
1)停止侵害(适用于起诉时侵权行为仍在持续的案件);
2)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适用于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的信誉造成损害的案件);
3)赔偿损失(适用于侵权并造成损害的案件)。
3、收集和审查证据,包括: 1)证明原告专利权存在的证据:-专利证书;
-最近一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专利登记簿副本;-专利公告;
-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设计专利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实用新型专利需提供专利检索报告。2)证明被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购买侵权产品,并提供统一专用发票,以证明侵权产品落入专利权人专利保护范围;
-收集相关网页、广告、杂志及报刊等资料,以证明被告侵权行为存在;-侵权产品实物及照片;-调查笔录、公证书;-产品/设备手册;
-财务帐册、律师费用发票、因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其他合理费用的发票。
3)证明原告所花费用及损失的存在与数额:
-费用: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费;-损失: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计算:
-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赔偿额;-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损失赔偿额;-根据情节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一至三倍合理确定。
(二)作为被告代理律师
1、作为被告代理律师参与诉讼,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审查当事人是否适格;
2)本案应由何地人民法院管辖,是否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 3)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4)对被告实际是否存在侵权及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初步的判断; 5)被告侵权的证据情况及数量,并结合证据对原告专利的稳定性作初步分析;检索、搜集证据;
6)被告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后果;
7)在综合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证据,在答辩期内考虑向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以便向法院申请中止审理。
2、作为被告律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抗辩: 1)以原告滥用专利权抗辩;
-原告未按时缴纳专利年费,专利处于“被视为放弃状态”;-原告专利已被中国专利局撤销;
-原告专利已经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
-原告专利不符合专利性条件或其它法律规定,应当被宣告无效,且被告已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被受理。
2)以被告不侵权进行抗辩,包括: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缺少原告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与原告专利权利要求对应必要技术特征相比,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技术特征有本质区别;
-属于个人(不包括单位)非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行为; 3)以该行为不视为侵权进行抗辩,包括:-专利权用尽; -先用权; -临时过境权;
-科学研究与实验性使用。
4)以被告实施的技术方案系自由公知技术进行抗辩; -证明该已有技术应当是一项在专利申请日前已有的、单独的技术方案,或者专利为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为是已有技术的显而易见的简单组合成的技术方案。
5)以合同抗辩。
-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方被诉侵权,律师作为其代理人可以合同抗辩,主张由转让方先承担侵权责任,而受让方承担连带责任。
6)以过了诉讼时效抗辩。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代理律师可以提出专利权人行使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
7)以禁止反悔原则抗辩。
8)以损害不存在或数额计算没有依据为由进行抗辩,包括:
-原告销量减少计算不正确;
-被告所获的利润计算不正确;
-损失的计算方式不正确;
-原告所依据的专利实施许可费用不合理。
9)以被告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进行抗辩(特别是使用、销售行为)。
第十三条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一)专利申请权纠纷案:即关于是职务发明创造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关于合作完成或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谁有权申请专利的案件。专利权权属纠纷案:即在授予专利权后,当事人就谁该是发明创造的真正权利人而发生争议的案件。
(二)律师代理此类案件,除应把握一般专利民事诉讼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明人与单位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其他法律关系;
2、区分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
3、区分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与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
第十四条 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律师代理此类案件,除参照民事合同纠纷的程序及处理方式之外,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五条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至获得专利权以前的使用费纠纷案件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律师代理此类案件,应明确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至获得专利权以前,申请人可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和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但无权要求使用人停止使用其发明技术,如果使用人拒绝支付费用,申请人尚不能据此提起诉讼,一般是等待发明专利权授予后,与专利侵权纠纷一并解决。
第十六条 关于和解
律师代理专利民事诉讼案件,应考虑双方能否达成和解,并做好如下工作:
(一)作为原告律师:
1、充分了解侵权方的状况,并据此分析和解成功的可能性及侵权方支付赔偿款的能力;
2、按照诉讼要求,收集好侵权证据;
3、依据现有立法及实践经验评估出“如果诉讼的话”可能得到支持的赔偿额,并依此确定与侵权方和解时的最高价位及最低价位;
4、准备好谈判不成功后的下一步方案。
(二)作为被告律师
1、与被控侵权方进行充分沟通,并对被控侵权方是否构成侵权及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初步的判断;
2、积极与原告进行沟通,尽可能了解其手中掌握的有关侵权的证据情况及数量;
3、准备控方不接受和解的下一步方案。第四章 与行政机关有关的专利法律业务
第一节 专利行政调解及查处
第十七条 律师代理如下专利案件后,可代为申请行政调解:
(一)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归属纠纷;
(二)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三)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四)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五)单独请求调解侵犯专利权赔偿数额案件。
第十八条 律师代理假冒专利行为案件,可直接举报、代为申请行政查处。第十九条 行政调处的专利管理机关的特殊性
特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以及专利管理工作量大又有实际处理能力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
第二十条 行政调处管辖
由被请求人和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行为结果地)的市级以上专利管理机关管辖。
第二十一条 律师代理行政调处案件,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提交专利纠纷调解申请书或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
(二)收集被请求人专利侵权的相关证据。(具体可参照专利侵权诉讼证据内容的规定);
(三)做好如果不能达成行政调解或对专利管理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专利行政诉讼法律业务
第二十二条 律师代理专利行政诉讼的案件范围包括以下几类:
(一)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被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纠纷
1、对专利局不予受理其申请不服的纠纷;
2、对其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对其专利权被视为放弃或被终止不服的纠纷;
3、对专利局确定的申请日有争议,对专利局不确认其优先权不服的纠纷;
4、认为专利局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纠纷。
(二)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纠纷:
1、对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不服的纠纷;
2、对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不服的纠纷。
(三)以地方专利管理机关为被告
1、对冒充专利行为依职权进处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
2、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其他调处决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第二十三条 专利行政诉讼案件管辖法院
凡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和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行政案件,均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法院。
对于以地方专利管理机关为被告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则由被告所在地的对专利纠纷案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 专利行政诉讼案件证据
律师代理该项业务,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但应当注意专利行政诉讼特殊的证据规则:
专利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各种类证据中最具有证明力的应为书证,主要为各种专利文献。专利代理律师应在收集,检索国内外各种相关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其中主要技术特征,以支持自己主张。
第三节 专利海关备案及保护法律业务 第二十五条 专利权人要求海关对其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专利权实施保护的,可以将其专利权向海关备案。
第二十六条 专利海关备案管辖机关
专利权人应当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申请文件应提交至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知识产权保护处。
第二十七条 律师为专利权人办理专利海关备案业务,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专利权利证明:
1、专利证书的复印件(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备案的,应当提交专利说明书;申请外观设计备案的,应提交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
2、中国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登记簿副本或者载有申请人名称的专利维持费收据的复印件(限专利证书的签发日期距申请备案日期一年以上的);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加盖工商管理部门确认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限境内工商企业);或者公司登记文件复印件或者当地政府出具的证明(限境外工商企业);或者申请人身份证件复印件(限专利权人为自然人的);
(三)授权委托书;
(四)专利权人合法行使专利权的货物的名称、产地、进出境地海关、进出口商、主要特征、价格等;已知的侵犯专利权货物的制造商、进出口商、进出境地海关、主要特征、价格等。
(五)专利海关备案申请书。
第二十八条 海关可以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对怀疑的进出口货物侵犯专利权的货物主动采取扣留的行政行为,也可以基于当事人的请求进行。
第二十九条 律师代理专利权海关保护案件注意事项:
(一)专利权海关保护既可以基于已向海关总署备案的专利而进行,也可以基于权利人向出口货物所在地海关投诉而进行。
(二)作为投诉方,应向海关提供被扣留货物等值的担保;作为被扣留货物一方也可以提供相应担保以使其货物得到海关放行。
第五章 专利刑事诉讼法律业务
第三十条 专利刑事诉讼主要针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他人专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第三十一条 律师处理此项业务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的区别。
前者按照《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界定;后者按照专利法的规定界定。
2、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侵犯他人专利行为的区别。
当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情节严重并且侵犯他人专利权时,应当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3、非法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数额的区别。
“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专利权行为过程中,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专利权行为过程中,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获利的数额。
4、一般情节和情节严重的区别及法律后果。
“情节严重”是指以下情形之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 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假冒专利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律师办理专利法律业务。第三十三条 本指引与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有冲突或不符时,以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为准。
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由新疆律师协会业务指导及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自新疆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之日起实施。17
第五篇:房地产信托业务操作指引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房地产信托业务操作指引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开展,指导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项目选择,促进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稳健发展,根据信托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公司规章的有关规定,制订本指引。
二、房地产信托业务类型
房地产信托业务划分为融资和投资两种类型。
1.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是指公司根据资金需求方的融资需求实施的,在信托设立前,信托资产的运用方式和收益水平均可事先确定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主要形式包括贷款和投资附加回购(含投资附加关联方受让或投资附加其他第三方受让)等,投资附加回购类又可分为股权投资附加回购和收益权投资附加回购等。
2.投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是指公司作为受托人发挥投资管理功能,将信托资产在房地产领域内进行投资运用,信托资产的收益水平主要取决于信托期限内市场盈利状况的信托业务。
三、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标准
1.交易对手
交易对手或其控股股东必须具备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及以上。业务人员需根据项目实际对交易对手或其控股股东进行现金流预测和压力测试,并运用房地产企业信用模型对交易对手或其控股股东信用风险进行计量。
2.资金运用方式
开展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应确保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合法合规,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不得向房地产企业发放流资贷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
3.融资项目
(1)所融资的房地产项目必须具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交易对手在所融资的房地产项目中,自有资本金投入比例符合国家规定: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3)所融资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存在土地闲置达到1年以上的情形。
3.信托项目设计
(1)信托融资期限不低于1年。
(2)公司收益收取标准不低于2%/年或100万元/年。
(3)对于结构化房地产信托计划,其优先和劣后受益权配比比例不得高于3:1。
4.担保措施
(1)房地产业务融资必须采取实物资产抵(质)押方式,其中抵(质)押物包括在建工程、土地、房产、金融机构股权、股票等。
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应以在建工程为抵押,不轻易用土地作为抵押发放开发贷款。
(2)抵(质)押物应权属明晰,不存在法律纠纷,可依法办理抵(质)押手续。
(3)单纯以实物资产抵(质)押作为担保措施的,抵(质)押率原则上不应高于40%,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遵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4)在采取实物资产抵(质)押的基础上,可以追加其他法人机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证人净资产为融资本金的2倍以上且无银行逃废债记录。
如交易对手能提供实力较强的法人机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即保证人净资产为融资本金的5倍以上且无银行逃废债记录,可适当放宽抵押率,但抵押率原则上不得高于70%。
(5)交易对手为非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的,交易对手的实际控制人应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四、投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标准
1.合作方资质
实施投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应选取在区域和行业内信誉较好、诚信度较高的房地产企业作为合作方。合作方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合作方或其控股股东具备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及以上;
(2)最近3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年;
(3)合作方在全国或项目所在地区房地产市场排名靠前,具备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2.投资项目
(1)拟投资房地产项目需具备详实的项目商业计划书,明确列示项目收益预测和成本支出;
(2)拟投资房地产项目预测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年。
3.投资期限与公司收益
(1)投资期限不低于2年;
(2)公司固定收益收取标准不低于2%/年或500万元/年,浮动收益分成不低于超额收益的5%。
4.第三方房地产顾问
实施投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涉及房产和土地评估、项目清算等事项,应参考第三方房地产顾问机构的专业意见。选聘第三方房地产顾问机构遵循以下标准:
(1)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具备相关服务资质;
(2)具备10年以上的从业年限;
(3)具备200人以上的专业从业人员;
(4)国内分公司或办事处达到10家以上;
(5)累计在20个以上国内城市展业。
五、其他
房地产信托业务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应同时参照公司颁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现金流预测模板和房地产企业信用模型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