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权并购法律意见书
股权并购的法律意见书
××律师事务所关于(公司)股权并购的法律意见书
编号:
致:公司
××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企业(以下简称:)的委托,依据本所与签订的《股权并购法律事务委托合同》,指派我们(以下简称本所律师)担任特聘专项法律顾问,就其股权并购事宜出具法律意见书。
本所律师出具本法律意见书的法律依据:
本所律师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所审阅的相关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关于股权并购的决议;
(3)会计师事务所关于目标公司的《审计报告》;
(4)资产评估公司关于目标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
(5)《公司股权并购方案》;
(6)《公司股权并购合同(草案)》;
(7)转让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律师特做如下声明:
(1)关于法律意见书出具的法律依据的声明;
(2)对本法律意见书真实性的声明;
(3)对本法律意见书出具证据材料的声明;
(4)对委托方保证提供资料属实的声明;
(5)对本法律意见书使用目的的声明。
本所律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的精神,对提供的文件和相关事实进行了核查和验证,现发表法律意见如下:
一、关于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主体资格
1.转让股权的目标公司
成立于年月日,注册资金万元,经营范围为:,目标公司持有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年、年、年(连续三年)均通过工商年度检验。
2.股权的转让方(为公司时)
成立于年月日,注册资金万元,经营范围为:,持有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年、年、年(连续三年)均通过工商年度检验。
3.股权的受让方(为企业时)
成立于年月日,注册资金万元,经营范围为:,持有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年、年、年(连续三年)均通过工商年度检验。
本所律师认为:(就各方主体的合法存续发表意见)
二、关于公司的股权
本所律师查证:
转让方(为公司时)持有目标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该证核发日期为年月日,核定的股权为万元。
本所律师认为:(就并购标的的合法有效发表意见)
三、公司股权并购的授权或批准
本所律师查证:
公司作为
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于年月日召开了第届董事会第次会议,会议应到会董事人,实到董事人,符合该公司《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股权并购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及《关于公司股权并购的方案》。
本所律师认为:(就股权并购的程序和批准程序发表意见)
四、《公司股权并购方案》的合法性
本所律师审查了目标公司的《公司股权并购方案》,该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转让标的公司)股权的基本情况;
(2)公司股权并购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3)转让标的公司涉及的、经公司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4)转让标的公司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经查,本所律师认为:(就方案的合法性发表意见)
五、律师认为需要说明的事项
结论(综合发表意见)
本法律意见书正本一式××份,副本××份。
××律师事务所
×××律师:
年 月 日
第二篇:股权转让法律意见书-参考
股权转让法律意见书
鉴于贵公司对×××有限公司的并购意向,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解释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解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解释三》、《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贵公司提供以下注意事项,以兹贵公司领导在决策及实务操作中参考。
一、从贵公司组成结构、经济实力等方面来讲,属于正规化的企业。对于企业并购这种重大法律事项,应当召开公司股东大会,研究股权出售和收购股权的可行性,分析出售和收购股权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并对收购方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进行分析,并作出股东会决议。
二、自行或转让聘请律师进行律师尽职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
1、审查拟收购目标公司合法的主体资格审查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是为了确保交易的合法有效,即交易方是合法存在的,具有进行本次交易的行为能力。对目标公司主体的合法性的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便:一是其资格,即目标公司是否依法成立并合法存续,包括其成立、注册登记、股东情况、注册资本交纳情况、年审、公司变更、有无吊销或注销等。二是其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质,如建筑资质、房地产资质等
2、审查目标公司的资产及财务情况 这里主要是核实目标公司的各项财产的权利是否有瑕疵,是否设定了各种担保,权利的行使、转让是否有所限制等。其次是审察目标公司的各项债权的实现是否有保障,是否会变成不良债权等,以确保收购方取得的目标公司的财产关系清楚明白,权利无瑕疵,无法律上的障碍。
3、审查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情况
目标公司的各种负债会增大收购方的责任,因为这些债务在收购后还是由目标公司承担的,当然,债务剥离式的收购除外。还有一些因权利义务不清楚而发生争议,将来肯定会提起诉讼或被起诉的情况将为收购方的责任增加不确定性。这时,并购律师就要对目标公司是否有责任、责任的大小等进行分析,研究,将它们定性、定量,为收购方进行谈判提供合理的依据。
4、重要交易合同
对于公司的存续与发展相当重要的交易合同,是收购方律师仔细审查的重要对象,这些合同通常包括长期购买或供应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大额贷款合同、公司担保合同、代理合同、特许使用合同、关联交易合同等等。并购律师对这些合同进行审查,目的是:第一,确定收购完成后收购方并不会丧失合同中规定的预期利益,这是因为,有些公司之所以能够签订的一些重要的合同是利用了其公司大股东的关系,所以,这种合同中往往规定,当目标公司因被收购等原因出现控制权变化时,该合同将需提前履行支付义务,或终止使用权或相关权利。第二,确定这些合同中权利义务是否平衡,目标公司是否处于重大不利的情形中。
5、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购律师应审查知识产权的权属情况(所有还是通过许可协议使用),有效期限情况,有无分许可、是否存在有关侵权诉讼等等。
6、审查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安排
目标公司的雇佣人员的数额,目标公司是否对重要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是否存在对此次并购造成障碍的劳动合同,这些都需要在尽职调查时充分注意到,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规避措施。对于目标公司的普通职工,一般只审查公司的劳务合同范本,但是对于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则需逐一审查其服务协议的主要内容。这种审查是看其薪酬水平以及如果将其解聘公司所需要的补偿数额。
7、对目标公司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的调查。
对目标公司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的调查主要是审查目标公司的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决议、公司规章制度等文件。对这些文件的审查,主要是审查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权力,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通过程序等相关信息以确定本次收购是否存在程序上的障碍,是否获得了合法的授权等等,以确保本次收购交易的合法、有效,避免可能争议的发生。
8、对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诉讼或仲裁的调查 公司的诉讼或仲裁活动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责任和损失的可能。并购律师的审查将注重于这些诉讼或仲裁胜诉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法律费用和赔偿责任的开支。
三、出让和受让双方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谈判。
四、评估、验资也可以协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五、到会计事务所对变更后的资本进行验资。
六、出让方召开职工大会或股东大会。有限公司性质的需召开股东(部分)大会,并形成股东大会决议,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表决方法通过并形成书面的股东会决议。
七、到各有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等手续。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应自股权转让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包括但不限于:
1、收回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发给新股东出资证明书,对公司股东名册进行变更登记,注销原股东名册,将新股东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地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但出资证明书作为公司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和享有股权的证明,只是股东对抗公司的证明,并不足以产生对外公示的效力。
2、将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股东及其出资变更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3、并更登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4、公章的变更及备案。
第三篇:企业并购法律意见书
关于:HNTHFM科技有限公司国内并购之 法律意见书
北京市恒烁律师事务所(下称“本所”)是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备案的中国律师事务所,依照中国法律规定,本所具备为法人及自然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提供法律意见的资格,署名律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本所现接受HNTHFM科技有限公司(下称"TH公司")的委托,就该司并购HNKFGYFM有限公司(下称"KFGYFM公司")及ZZ市ZDFM有限公司(下称“ZDFM公司”)及所涉及之相关法律问题(下称“委托事项”)的合法性,出具本法律意见书。
本法律意见书是本所根据中国律师行业所具有的勤勉谨慎精神和通常职业道德,在本所律师审阅TH公司所提供关于与委托事项有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制作,本所并就此假设:
(1)有关文件、资料已全面及完整地披露给本律师事务所;
(2)有关文件、资料的影印件、传真件与正本相符;
(3)有关文件、资料之签章属实。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本所对该协议所涉及的文件、事实已向有关部门做出本所认为适当及需要的调查及印证。本法律意见书主要为根据前述基础及于其出具日期时有效的中国法律与行政法规而做出。
前述所称之“法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之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之规范性文件。
依据所附文件和假设,本所提出法律意见如下:
一、关于收购各方主体概述及其法律评述
(一)、TH公司概述
TH公司是一家经HN省KF市商务局批准及KF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外商独资企业,证书编号为商外资x府p资字〔2007〕00xx号。成立于2007年9月5日,注册地址为KF市xx街6号,公司经营范围为FM产品的设计及研发,注册资本港币壹千万元整,股东为(香港)ZGFM控股有限公司。
(二)、KFGY公司概述
KFGYFM公司原是一家成立于二OO四年一月六日的经HN省KF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号为x工商企XXXX001300XXX。注册地址为KF市XX路XX号,公司经营范围为FM、管件及FM零配件的生产销售及出口,生
产科研等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的进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生产许可证产品凭许可证生产经营),注册资本人民币x千万元整,原股东为自然人FXX与WXX。
二OO七年九月二十日,KFGYFM公司原自然人股东FXX与WXX各与TH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各自持有的KFGYFM公司的所有股权转让予TH公司,此后该转让行为得到了HN省KF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成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ZDFM公司概述
ZDFM公司原是一家成立于二OO一年四月一日的经HN省ZZ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号为Z工商企0001082100100。注册地址为ZZ市XX区XX路XX号,公司经营范围为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商品及技术除外),注册资本人民币X千三百三十六万八千一百元整,原股东为自然人FXX与FAX。
二OO七年x月二十五日,ZDFM公司原自然人股东FXX与房AX各与TH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各自持有的ZDFM公司的所有股权转让予TH公司,此后该转让行为得到了HN省ZZ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成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关于对上述主体资格及并购行为的法律评述
(一)、主体资格的法律评述
本所律师经对上述各主体的资格审查后认为, 上述主体设立行为符合我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同时,本所律师认为,基于上述主体设立的合法性,并在并购前依法持续经营,并未发生能导致其破产,清算,被撤消,终止经营等情形,其营业范围已经获得有权部门的核准登记,经营的业务在其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进行,依法应受到法律保护,股东及公司依法享有经营利益,承担经营风险和义务。
(二)并购行为的法律评述
1、《股权转让协议》
本所律师经审查上述《股权转让协议》(下称“该协议”)及其相关事实后认为,该协议分别签订于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和二OO八年九月二十五日,是双方自愿协商订立,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订约各方均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及合法授权签署,交付,履行该协议, 双方在协议书中约定的股权转让的价格、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具体、明确;订约各方已经按照其公司章程和规定获得了合法合规的授权, 已采取一切必需的步骤,以获得签署、交付并履行运营协议所需的股东会及/和董事会的批准、授权。
同时,该协议已经KF与ZZ二地工商局批准,依法生效。2、变更行为
本所律师审查后认为,(香港)ZGFM控股有限公司依据香港商业登记条例注册成立并在中国KF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成立外商独资企业TH公司,TH公司于并购KFGYFM公司及并购ZDFM公司的股权,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依法进行,后者的企业性质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核准,其变更过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变更登记行为是合法、有效的。
3、关于境外SMA公司及签署之换股协议之法律评述
CHINAVALVE HOLDINGS LIMITED是在萨摩亚群岛注册成立的境外国际商务公司,注册登记号为:98781。
(香港)ZGFM控股有限公司(下称“ZGFM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12日,根据香港商业登记署记载,该公司已依据香港商业登记条例办理商业登记,登记证号码:38045643,注册证书号码:1140786,股东及董事为中国香港居民LAMYAN,身份证号:P513421(4)。
本所律师审查后认为, CHINAVALVE HOLDINGS LIMITED与(香港)ZGFM控股有限公司均是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国际商务公司,属于境外企业。
至于各方签署之换股协议的合法性,在签订主体及履行地上均在中国境外,根据属人与属地主义原则应该由所在地法律管辖,故应以所在地法律进行评价与判断,本所律师只针对涉及中国实体法部分出具法律意见。
4、关于TH公司国内并购行为是否构成“返程投资”的法律评述
经本所律师查证,TH公司并购KFGY公司与ZZFM公司发生于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和九月二十五日,当时TH公司的股东中国FM公司及其股东均系境外人士,故在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未对相关法规进行扩张解释的前提下,应该不构成所谓的“返程投资”。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本所律师认为,本次并购所涉各方主要当事人主体适格,对于并购内容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同时并购已经中国相关行政机关进行审批与确认;相关的法律文件,特别是并购过程中的协议文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自成立之日起生效,为合法、有效协议。KFGYFM公司及ZDFM公
司变更股东的行为确立已经获得了包括但不限于KF与ZZ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核准与登记,该等核准与登记的行政部门均系有权做出核准与登记的合法授权的行政部门, 因此KFGYFM公司与ZDFM公司的成立及其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合法有效的。该二公司至今依法持续经营,并未发生能导致其破产,清算,被撤消,终止经营等情形,其营业范围也已经获得有权部门的核准登记,目前经营的业务在其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进行,依法应受到法律保护,股东及公司依法享有经营利益,承担经营风险和义务。
四、提示
本法律意见书仅就上述所涉及的内容和事项出具,并不就其它事项发表意见,本法律意见书并不构成对上述协议、合同的解释、补充或说明。
本法律意见书未经本所书面同意,不得用做其它目的、用途,亦不得被个别摘录或引用,以避免因个别的摘录或引用而导致法律上的歧义或曲解。本法律意见书以中文本为准,所出的英文本是中文的翻译件,最终的解释将以中文本为准。
北京市恒烁律师事务所
二○○九年一月六日附件
本所依据的文件与资料清单
第四篇:股权并购讲义[推荐]
讲 义 稿
第一部分 公司内部治理理论
一、有关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暨委托代理理论历史发展脉络
1776 亚当〃斯密 《国富论》——首倡公司治理问题
最早注意到公司治理问题的是亚当〃斯密。
1923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制序的经济研究》
明确指出公司所有和控制相分离的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缺位所有制”理论。
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
首次明确提出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1966年,R 〃拉纳,《1929年和1963年最大200家非金融公司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以实证材料揭示了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进一步验证了Berle和Means的结论。
1981,威廉姆森,《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
美国经济学家奥立夫〃威廉姆森在其篇幅宏大的论文《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中指出:公司制最重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责任有限,二是股权的可转让性。此理论构成了公司股权收购的基础理论。
1987,钱德勒《看得见的手 — 美国企业管理革命》
钱德勒认为,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即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不同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具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所以,公司治理结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即如何使代理人履行忠实义务,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经营者为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两权分离理论
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
二、公司治理含义和基本模式
(一)含义: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为公司统制,香港则译为公司管制。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先论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二)公司治理模式
因各国金融体制、股权结构、市场约束、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学术界通常把公司治理的模式分为英美一元制模式和德日二元制模式。
1、英美单层制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单层制(又称一元制)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CEO和高管层。
董事会集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与一身,监督职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立董事制度来实现。
公司业务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不分离。
其典型特征就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依赖外部市场体系对企业进行监控,体现了股东中心主义。
除美国、英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2、德日双层制的公司治理模式
德日双层制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公司实行共同控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设立监事会来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的成员来自公司的股东和公司职工,对公司经营进行共同监督。
在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监督董事会,执行董事与监督董事不能兼任;
在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公司的监督职能则由独立监察人行使。
3、中国公司治理模式
过去5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由长时期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曲折历程。与整体经济制度发展相适应,中国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以前的行政治理时期;
1978-1992年的计划与市场双轨治理时期; 以及1993年至今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时期。公司化改制阶段
这一时期的企业治理改革是从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度开始的。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12月颁布(1994年7月实施)的《公司法》为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公司法》奠定了中国目前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
1、内部人控制模式
2、控股股东模式
这两种模式甚至常常在一个企业中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在控股股东模式中,当控股股东为私人或者私人企业时,往往出现家族企业的现象;当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往往出现政企不分(或党企不分)的现象,国家对企业进行的大量直接干预和政治控制往往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相悖,与《公司法》预先设定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措施不一致。小结:
以上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源于公司所有权与
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对公司拥有所有权,经营权通过委托职业经理人代理的方式让渡。基于上述理论形成了现代公司的两大治理模式,构成了公司并购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制定公司并购方案时须做出不同的处臵方式。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制定公司并购方案时需要考虑更多特殊情形,比如国有产权处臵问题等
二、公司股权收购理论分析
一、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基本概念
——兼并与收购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erger & Acquisitions”,简称“M & A”。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概念,一是“Merger”,即兼并或合并;另一是“Acquisitions”,即收购或收买。两者合在一起使用,简称“并购”。
1、兼并
——兼并泛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原公司的权利与义务由存续(或新设)公司承担。
——兼并有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 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并,其中一家公司从此消失,另一家公司则为存续公司【A+B=A】。
案例: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 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合并,成立另外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成为新的法律实体,原有公司不再保留法人地位【A+B=C】。
2、收购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
——收购可以进一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买方企业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的行为。
股权收购是指买方企业直接或间接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并根据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卖方企业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按照收购方所获得的股权比例,股权收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情况。
参股收购。买方企业只购得卖方企业的部分股权。这种情况下,买方企业仅以进入卖方企业的董事会为目的。
控股收购。买方企业购得卖方企业达到控股比例的股权。买方企业以实际控制卖方企业为目的。
全面收购。买方企业购得卖方企业的所有股权,卖方企业成为买方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案例: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3、“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兼并指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为一体,收购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实际上,两者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
二、相关概念与“兼并与收购”的关系
1、联合
——广义的联合包括所有权的联合(新设合并)、管理的联合(如特许权经营)、资产的联合(如合作)、市场的联合(如营销协议)等。我们这里的联合仅指股权联合,即新设合并,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类型。
2、接管
——指某企业原有控股股东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或者股权持有数量被他人超过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形。对于接管方而言,相当于收购被接管方的具有控股地位数量的股票,从而取得对被接管方的控制权。因此,接管是兼并收购的一种形式。
3、托管
——托管是指作为委托方的法人主体,通过契约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委托方,从而实现财产处臵权的有条件转移。受托方必须通过契约的方式,才能有条件地接受委托管理和经营委托方的资产,以有效实现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
4、重组
——企业重组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扩张、分拆、公司控制和所有权结构变更等等。
► 扩张活动通常有兼并收购、联合经营等形式。
► 分拆活动包括剥离和分立。
► 公司控制是指企业控制权争夺。
► 所有权结构变更指股票回购、转为非上市公司等。
三、企业并购的类型
1、按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行业关系划分 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也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纵向并购实质上处于生产同一种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有利于并购后的相互融合。——从并购的方向看,纵向并购又有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之分。前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前一阶段的企业;后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后一阶段的企业。 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又分三种形态:
► 产品扩张型并购。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并购。
► 市场扩张型并购。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进行并购。
► 纯粹的混合并购。生产与经营彼此间毫无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并购。
——通常所说的混合并购指第三类纯粹的混合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多元化经营战略。由于这种并购形态因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无直接业务关系,其并购目的不易被人察觉,收购成本
较低。
2、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同意划分
• 恶意收购:1993年,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第一案 • 善意收购:国内企业间的大多数并购
3、按收购的形式划分
• 间接收购:收购方直接收购目标公司大股东股权(平高电气)、出资与大股东成立合资公司(南钢股份)、大股东向收购人增资控股(ST筑信)
• 要约收购(中国石化要约收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
• 二级市场收购(万科收购申华、HOLCHINB.V通过大宗交易增持B股)• 协议收购(大多数)• 股权拍卖(ST宏盛)
4、按支付方式
• 现金收购(杠杆收购、非杠杆收购)
• 换股收购(吸收合并、东方电气集团全面换股要约收购东方锅炉)
四、公司股权收购方法律风险
现代企业并购十分活跃,特别是股权收购方式,省却了投资人重新办公司的烦劳,同时又可以合理避税,但是股权收购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一旦不慎,极易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1、股权瑕疵法律风险。
(1)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第一、出资不实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出资不到位(违约)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第三、虚假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第四、抽逃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2)与第三人利益相关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法律本身是不限制以
股权出质作为担保的,但如果转让设定担保的股权,对受让人来说十分不利,因为担保权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3)完整性股权瑕疵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如果事实上股权已经不再完整,比如,表决权与利润分配权、知情权等相分离,归由不同人享有,就容易将使股权转让存在障碍,这些权利本身就可能存在争议,对受让人而言是一种瑕疵。
2、价款支付法律风险。
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应十分慎重,在此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
(1)转让价格确定中的法律风险。实践中,可以考虑首先采用综合评估确定股权转让的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协商确定转让价格。
(2)支付方式选择中的法律风险。
3、股权回购法律风险。
(1)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基于协议的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基于法律的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这里仅指公司回购异议股东的股权,而且这种回购是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的结果,是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特殊保护,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公司必须收购有关股东的股权。
(2)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公司法对收购本公司股份的特殊条件、回购数量及回购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回购条件不具备的法律风险。第二、回购程序瑕疵的法律风险。第三、回购数量限制的法律风险。第四、回购涉及内幕交易的法律风险。
4、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中的法律风险。(1)优先购买权取得中的法律风险。
根据公司法72条之规定,经股东同意对外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此外,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强制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也享有法定的优先购买权,也应保障这种权利的行使。
在优先购买权的取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第一、“同等条件”不具备的法律风险。第二、优先购买权丧失中的法律风险。
(2)优先购买权行使程序中的法律风险。如果两个以上股东均主张优先购买权,按照法律规定,需协商确定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出资比例行使。这样可以达到充分保证股东权利的作用。
(3)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
5、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中法律风险。(1)转让主体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2)国有资产评估不实的法律风险。(3)房地产手续变更中的法律风险。(4)转让方付清所有负债的法律风险。(5)忽视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6)国企转让模式选择中的法律风险。(7)职工安臵中的法律风险。
6、股权转让主体法律风险。
股权转让主体不应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瑕疵,否则,可能直接导致转让行为的无效,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股东资格的丧失、超越转让时间的限制、受让方资格不具备等都是主体资格瑕疵的主要表现。
(1)出让方(股东)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出让方资格的限制主要来自于法律或公司章程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股东资格丧失的法律风险。
(2)转让主体资格限制中的法律风险。关于转让主体资格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公司章程和法律的限制,主要包括: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法律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限制主要体现为对特殊主体资格的限制。
第三、隐名股东转让中的法律风险。“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通过协议产生合同关系。如果“显名股东”违背了与“隐名股东”的协议擅自转让股权,因公司章程中股东登记的公示作用,仍产生股权转让的法律效果,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受让方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违背了法律的限制规定,受让主体存在法律障碍,同样会导致转让无效。
7、股权转让债务承担中法律风险。
在实践中,股份出让方的债务以资产担保之债居多,同时还存在未决的诉讼和仲裁纠纷,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以及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之间的劳资纠纷等。对于上述既有负债或潜在债务,股份出让方有的是知道的或应当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无法预计何时发生的。因此,处理原则和办法也是不同的。在股权转让中,面临的债务承担法律风险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既有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违约责任,债权人有无限制权利要求等,此类债务是否为不良债务等。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能使受让人在谈判中获得主动,并影响到交易的价格和受让后风险负担的大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隐瞒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
(3)隐性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无法预计的负债,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预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发生实际权利人的追索,该类责任或风险首先应当由目标公司承担,由此引发的股份转让的风险负担应当由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因此,有关债务承担问题应列入风险负担条款予以约定。
8、股权移交法律风险。
(1)交割日确定中的法律风险。出让方不仅需要于交割日前办理完毕相应股权变更手续,还要为实际的股权行使创造条件,如原董事辞职。因此,确定合理的交割日期和相应的违约责任十分必要。
(2)交接事项安排中的法律风险。
(3)股权凭证监管中的法律风险。
(4)股权变更手续履行中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后,不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也将无法发生转让的效果。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变更中的法律风险。股东工商登记只是股权变更的公示方式,不作为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也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履行中的法律风险。记名股份的取得通常以股东名册为准,不记名股份的取得以交付和占有为准。
三、公司股权收购实务操作
(一)一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收购流程
1、收购方与目标公司或其股东进行洽谈,初步了解情况,进而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
2、收购方在目标公司的协助下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进行资产评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构架进行详尽调查,对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
3、收购双方及目标公司债权人代表组成小组,草拟并通过收购实施预案。
4、债权人与被收购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约定收购后的债务偿还事宜。
5、收购双方正式谈判,协商签订收购合同。
6、双方根据公司章程或公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规定,提交各自的权力机构,如股东会就收购事宜进行审议表决。
7、双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收购合同交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8、收购合同生效后,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资产转移、经营管理权转移手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依法办理包括股东变更登记在内的工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二)国有产权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流程
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将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进行。其工作程序为:内部决策--法律
意见--报批方案--清产核资和审计--资产评估--进场披露--公开征集--拍卖可招投标--签署协议--取得凭证--产权登记。
1、内部决策阶段
(1)国有产权转让可行性研究;
(2)就产权转让方案将要涉及的事项进行前期处理;
(3)拟定产权转让方案;
(4)企业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①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②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③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臵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3、就产权转让事项报批
4、清产核资和审计
特别提示: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5、资产评估
特别提示: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6、公开征集
7、签署产权转让合同并取得交易凭证
8、办理产权登记
9、工商变更登记
(三)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流程
新修订的《证券法》第85条规定:“投资者可以采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其他方式收购上市公司。” 鉴于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仍然是控股并购的主要
方式,且操作有了制度化的程序,本次讲座仅对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进行实务方面的探讨。
1、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公开发出的、愿意按照要约条件购买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被收购公司股份的意思表示。分为全面要约和部分要约。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流程
第一,收购人向中国证监会报送要约收购报告书,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此时确立了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办法》第25、34条)。
第二,中国证监会在收到要约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其收购要约文件;提出异议的,收购人不得发出收购要约。收购要约有效期不得少于30日,不得超过60日;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收购办法》第29、30、36条)。
第三,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当在收购人发出收购要约后10日内,将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与独立财务顾问的专业意见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告(《收购办法》第32条)。
第四,收购人如果要更改收购要约条件的,必须在收购要约期满前15日之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书面报告,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并予以公告;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收购办法》第37、38条)。
第五,拟发出竞争要约的收购人,最迟不得晚于初始要约期满前5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要约收购报告书,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要约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其收购要约文件(《收购办法》第46条)。
第六,预受要约的股东有权在要约期满前撤回预受。在收购有效期内,收购人应当每日公告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与撤回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收购办法》第41条)。
第七,要约期满时,如果是强制要约收购,则收购人购买全部预受股份。如果是自愿要约收购,预受股份数量不足收购人拟收购股份数量的,收购人应该购买全部预受股份;预受股份数量超过收购人拟收购股份数量的,收购人应该按比
例购买全预受要约的股份。在要约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上述购买股份的过户结算,并解除对超过预定收购比例股票的临时托管(《收购办法》第42条,强制要约收购的规定另见第13、14、23条,自愿要约收购的规定另见第24条)。
第八,在要约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收购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关于收购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予以公告(《收购办法》第43条)。
2、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股份买卖双方达成收购协议后的次日,收购人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对收购报告书摘要做出提示性公告,并通知被收购上市公司(《收购办法》第12条)。
第二,被收购公司收到收购人的通知后,其董事会应当及时就收购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独立董事在参与形成董事会意见的同时还应当单独发表意见(《收购办法》第15条)。
第三,中国证监会在收到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收购办法》第12条)
(四)收购合伙企业流程
对合伙企业的收购本不属于本次关于公司股权收购的授课内容,鉴于陕北合伙企业较多,合伙企业收购比较凸出,放到股权收购流程中做简单的讲述。对合伙企业的收购关键在于合伙企业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而且全体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对合伙企业的收购必须对合伙企业的性质做出变更,将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再由收购方对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收购。
1、收购方与目标合伙企业进行洽谈,初步了解合伙人情况,进而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
2、目标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达成一致,由全体合伙人签署书面意见,同意将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合伙企业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并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向工商部门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3、收购方对新设立公司的进程全程介入,并对新设立公司的股东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对公司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对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调查和评估。
4、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新设立的公司与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约定收购后的债务偿还事宜。
5、收购方以新设立的公司为收购对象进行正式谈判,协商签订收购合同,提交各自的权力机构,如股东会就收购事宜进行审议表决。
6、后续的收购工作按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收购的流程进行即可。
第四节 企业并购与律师服务
我们正处于一个公司并购事件大量发生的时代。据英国《经济学家》资料,全球并购在1990年至1998年之间总值翻了五倍,达到了25 000亿美元;至1999年,仅当的并购值即高达34 000亿美元。在中国,以上市公司收购为代表的企业并购风起云涌,公司收购成为各种财经媒种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规范的公司收购离不开律师及其服务。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律师的服务直接关系着收购活动的效率与成败。
一、企业收购运作团队人员构成
1、收购方职员
收购方职员一般包括以下人士:
项目经理:他往往由收购方高层人士或者投资与发展部门的负责人士担任。他同时是工作团队当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面负责收购工作,对收购方董事会和股东会负责。
财务人士:他往往由收购方的财务负责人士担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他负责协调收购方的财务部门,处理收购资金的预算、筹措、调度等事宜,物色审计机构和评估机构,调查、评价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拟订接管后的资金运用计划,并负责财务事宜的交接。
管理人士:这是由收购方拟在完成收购后派往目标公司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士扮演的角色。
工程、技术人士: 营销人士: 其他人员:
2、中介机构人士
中介机构人士是收购方外聘的专业服务人士。一方面,即使是跨国公司那样的大型企业,也不可能兼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某些方面的专才只能来源于公司外部;另一方面,收购活动中的某些工作要求其承担者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中介机构人士作为受聘服务人员,在收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角色。中介机构人士往往包括以下种类:
投资顾问:投资顾问有时候也被称为财务顾问或独立财务顾问。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统筹、协调团队工作;策划、实施并购方案;设计交易条件;设计融资方案或提供融资安排;对交易的公允性、被收购公司的盈利前景、收购活动对目标公司的影响等事项出具咨询意见。在实践中,财务顾问往往是公司收购的“导演”,在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对被收购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向收购方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审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摸清家底”,相当于货物买卖中的“看货”,因此审计结论直接关系着交易的价格。实践中,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中立性,审计师往往由收购方与转让方共同聘请,这是与律师不同的地方。
评估师:评估师负责对目标公司的价值做出专业的评定估算,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收购交易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节——作价。在实践中,与审计师类似,评估师往往也是由收购方和转让方共同聘请的,以确保其立场的中立性。
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士,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收购活动中,律师的职责是极为广泛的。如果说,其他中介机构人士的工作往往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特征的话,那么,律师总是参与收购活动始终并在各个环节与工作团队的全体人员互动。
除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服务事项的重要性外,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个重要的理由还在于收购团队的其他专业人士往往也需要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并以此作为处理本专业事务的基础。举例来说,评估师或审计师要打破常规、通过个别认定法来认定某笔应收款的坏帐提取比例,往往要以律师关于该笔债权回收风险的专业意见作为依据;工程技术人士为了认定某项知识产权,也要咨询律师的专业意见。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律师的法律意见书是法定文件清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律师的意见直接关系着收购的效率与成败。
二、律师——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
律师工作职责之一:对收购目标的尽职调查
收购方事先拟就对收购目标的基本要求,委托律师“猎头”。但在通常的作业中,律师总是在收购方初步选定了收购目标并与转让方初步接触后开始进场工作的。从这个时候起,律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收购目标开展尽职调查(又叫审慎调查),为收购方出具专业的调查报告,供收购方决策使用,并为收购方案的设计和收购文件的制作准备最基础的资料。
从大的方面而言,律师的尽职调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事项:
• 目标公司的设立与存续过程及其合法性,尤其是注册资本的出资情况
• 目标公司的管理架构与层次、子公司与分支机构情况
• 目标公司资产(含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权利状态,尤其是权证的合法性与效力
• 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情况 • 目标公司的主要契约及其履行情况,包括与关联企业的交易情况 • 目标公司的融资与还贷情况
• 目标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等或然债务情况
• 目标公司的财务制度与财务状况,尤其是应收款与应付款的情况 • 目标公司的涉讼(含仲裁)情况与潜在的纠纷情况 • 目标公司存在的违法情况与行政处罚情况 • 目标公司适用的税收政策及其纳税情况
• 目标公司的劳动用工制度、待遇标准、养老金计划以及社会保险情况
• 目标公司的商业保险投保情况 • 目标公司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 本次交易的批准与授权情况 • 目标公司的其他重大事项
律师工作职责之二:收购方案的制订
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律师是收购方决策层的当然幕僚,对于收购方案的制订可以贡献良多。什么样的收购方案风险最小?如何绕开目标公司可能存在的法律或财务“陷阱”?如何降低收购成本?如何满足有关法例的强制要求?如何合法而巧妙地规避操作上的法律障碍?这些问题的回答无不需要律师的专业智慧。作为商人,收购方总是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作为律师,角色要求就是把风险控制臵于首要位臵。为此,律师在这一阶段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确保收购方案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使收购方案在符合低成本、高效率要求的同时,兼具规范、合法、有效的特征。
律师工作职责之三:磋商与谈判
公司收购不同于普通的商业交易。由于交易标的的特殊性,对于目标公司的价值往往是见仁见智。另一方面,公司收购不是静态事件,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持续经营等等虽然发生在收购完成之后,但其规划与安排却是必须在收购环节完成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收购与反收购的矛盾。因此,公司收购中的磋商与谈判往往是一件艰苦、繁杂的事情,交易双方往往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谈判才能最终达成一致。参与磋商、谈判,甚至作为收购方的主谈代表,是律师在公司中的重要职责。
谈判往往就意味着妥协。在出现僵局时,律师需要审时度势,适时地为客户提供收购方案的修正建议,以恰当把握谈判的进程,获致双赢的结果。
律师工作职责之四:法律文件的制作
公司收购涉及大量的法律文件。制作这些文件是律师的固有职责。双方接触伊始,律师一般要制作保密协议,以保护各方的商业秘密,消除信息提供方的顾虑;在双方达成交易意向时,律师要起草意向协议,记载双方的交易愿望、成交的基本条件与方式、并对各阶段的工作做出大致的时间安排;进入磋商与谈判程序后,律师要及时制作会议纪要或备忘录,巩固阶段性的谈判成果;一旦谈判成功,律师更要立即制作收购协议,并起草诸如董事会决议、股东决议、报批文件、股权过户申请书等等法律文书。在上市公司收购中,需由律师制作的法律文件更多。在上市公司收购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律师起草相应的报告书、通知书和公告
书,以满足信息披露的法定要求;在签约之后,律师要起草或审订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如果收购方持股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律师还要起草要约收购报告书或者要约收购豁免申请。
收购协议是由律师负责制作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律师工作职责之五:法律意见书的出具
法律意见书是只能由律师制作的专业法律文件。在公司收购中,律师的法律意见书要对交易双方的主体资格、交易双方董事会和/或股东会对签署收购协议的批准或授权情况、目标公司设立与存续的合法性、转让方股权的合法性与可转让性、收购的报批情况、收购协议的内容、履行信息披露等法定义务的情况等等事项做出明确的阐述并发表意见。若法律意见书存在瑕疵,则客户基于这种信赖而签署和履行收购协议就可能会蒙受损失,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也可能会据此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并蒙受损失。因此,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地发表意见。
律师工作职责之六:交易手续的办理与交接的见证
股权过户登记是一项专业较强的工作,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中更是如此。因此,实践中往往需要律师参与该项工作,以确保工作的效率与效力。另一方面,公司收购的结果往往是公司控股股权易手和新股东入主,这就必然引起公司经营管理权力和公司财产实际支配权的交接。交接的进展情况,不仅直接关系着收购方是否能够获得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而且对于目标公司能否实现平稳过渡、生产经营能否不受消极影响、新的经营管理层能否快速整合也有着制约作用。因此,交接工作往往也需要律师参与甚至见证。
第五篇:股权并购协议书
股权并购协议书
甲
方:韩国D-TECH株式会社
住
所:韩国京畿道安养市东安区冠养2洞827番地6 法定代表人:张星昌
乙
方:北京康特荣宝电子有限公司
住
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西环南路18号B119室 法定代表人:陈金荣
本协议签署的背景:
1.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韩茂公司)是依据中国法律设立、合法存续的外商独资企业,注册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韩茂公司的企业信息如下:
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已足额实缴)住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路
号 法定代表人: 经营范围:
投资方:韩国D-TECH株式会社
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编号:商外资京字(2004)18016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编号:企独京总副字第019806号(已通过2006企业年检)
组织机构代码证编号:代号75960068-5
2.甲方合法持有韩茂公司100%股权,且承诺该股权未设定任何质押或存在 限制转让的情形,乙方拟收购甲方持有的韩茂公司全部股权。
3.本次股权转让已得到甲、乙双方公司权利机构的有效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等相关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诚信原则,就甲方向乙方转让韩茂公司全部股权事宜,甲、乙双方经充分友好协商,签署本协议书如下:
1.股权转让双方当事人: 1.1 转让方:
名称:韩国D-TECH株式会社 住所: 注册证书: 1.2 受让方:
名称:北京康特荣宝电子有限公司
住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西环南路18号B119室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 2.转让标的:
甲方持有的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3.转让价格:
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的转让价格为300万美元。4.股权转让的条件
4.1 截止至2007年4月30日,韩茂公司对甲方应付帐款金额为人民币 20,727,867.5元,乙方不迟于接管韩茂公司后的一个月安排资金内由韩茂公司上述欠款。还款币种为美元,按还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牌价折算,款项支付时间不迟于8月30日。
乙方对上述还款承提保证责任,乙方之保证需依中国法律进行公证,该项公证应在不迟于本协议签署生效后的10日内完成。4.2 截止至韩茂公司交接日(暂定为2007年7月31日,以实际交接日为准)该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由甲方承担,甲方应在公司交接日前收回韩茂公司的应收帐款、付清到期应付帐款,如在乙方接管韩茂公司后仍存在交接日前形成的债务则由甲方承担实际清偿责任,承担方式为韩茂公司向甲方追偿。
甲方对韩茂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之保证需依中国法律进行公证,该项公证应在不迟于本协议签署生效后的10日内完成。
4.3 本协议生效后,对上述两事项双方另行签署协议。5.股权转让价款支付时间:
5.1 本协议签字生效后不迟于6月10日前乙方向甲方支付美元30万元、不迟 于6月20日前支付美元20万元,该50万美元作为本次股权转让的定金。5.2 不迟于7月31日前,乙方向甲方支付余款250万美元。5.3 上述款项付至甲方书面指定之帐户,并由甲方出具收款收据。6.双方责任
6.1 本协议生效后,甲方不得再与乙方外的任何第三家洽商有关韩茂公司股权 转让事项。
6.2 甲方负有协助乙方对韩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之责任。(1)《尽职调查清单》详见本协议附件1。
(2)甲方应在本协议签字生效后的3个工作日内提供调查清单所列的文件资料,并列出资料交接清单,文件资料交接时由双方工作人员共同签字。(3)甲方并韩茂公司保证所提供文件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因任何故意或疏忽遗漏《尽职调查清单》所列文件。
6.3 各自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本股权转让项目的具体落实:
甲方指定人员为崔秉桢;乙方指定人员为金总、全英。
6.4 双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将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事项 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泄露,保密期间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至本协议规定的秘密成为公众信息之日止。7.股权转让完成时间
7.1 甲方不迟于本协议签字生效后3日内提供尽职调查资料。
7.2 双方各自于6月20日前完成股权转让所需的内部文件(所需文件清单详见 附件2《北京康特荣宝电子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之 工作方案》)
7.3 双方应不迟于本协议签字生效后 日内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及《债权债 务承担协议》,但须以北京市商务局对股权转让的批准为两协议的生效条件。7.4 甲方责成韩茂公司不迟于7月20日前完成北京市商务局对其外商投资企业 投资者变更的审批;乙方不迟于7月20日前完成北京市商务局对其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事项的审批;
7.5 甲方责成韩茂公司不迟于7月31日前完成其股权变更的工商注册登记并取 得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7.6 韩茂公司取得变更后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当日支付股权转让余款并完成 公司交接事项。8.关于员工留用
8.1 韩茂公司现有员工合计 人,完成股权转让后,韩茂公司将继续留用其中 人,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补偿由甲方承担,承担方式为从韩茂公司对甲方的应付欠款中抵减。
8.2 韩茂公司现有韩国籍员工6人,乙方继续聘用该6人至少不迟于股权转让 完成后的6个月。9.过度期安排
9.1 本协议签字生效至韩茂公司取得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期间为过度期。9.2 过度期内甲方负有对韩茂公司进行善良管理的责任,保证韩茂公司保持正 常生产经营状态,并有责任向乙方通报经营情况。
9.3 过度期内如有重大产生债权债务、签订重大合同、发生重大生产经营事项,甲方须在不超过12小时内通报乙方。
9.4 过度期内发生重大事项足以导致本次股权无法完成或足以损害乙方权益时 时,乙方有解除本协议的权利。10. 公司经营管理权等股东权益的交付方式
10.1 交付时间:韩茂公司获得北京市商务局批准文件之日。10.2 交付方式:
(1)韩茂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全部证照原件、全部公司印章交由乙方指定的人员。
(2)韩茂公司企业档案交乙方指定人员保管。11. 违约责任
11.1 适用中国《合同法》定金条款,如因甲方原因造成股权转让未能完成,甲 方须双倍返还已收取的乙方定金,因乙方原因造成股权转让未能完成时,已支付的定金不予返还。
11.2 如北京市商务局未批准本次股权转让,双方均不承担责任,甲方已的收取的定金应在北京市商务局明确不批准之日起3日内返还乙方。12. 合同变更与解除
12.1 非经双方书面达成一致,本协议不得变更、解除。12.2 发生本协议9.4条约定的情形时,乙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12.3 下列为单方解除合同原因,但不因此免除过错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1)因不可抗力原因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
(2)一方丧失实际履行本协议能力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3)一方严重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12.4 解除合同的一方需书面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另一方对合 同解除有异议,可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13. 不可抗力
13.1 不可抗力事件,指签订本协议时无法预见、对其发生无法避免或对其后果 无法克服而导致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本协议的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及任何其他类似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或克服的情形,包括一般国际商业惯例公认为不可抗力的事件。
13.2 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履行本协议受阻碍的一方可在不可抗力事件存续期间内中止履行本协议的义务,而不被视为违约,但受阻碍的一方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对方,并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之日起7日内根据中国法律向对方提供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及/或存续的有关证明文件。
13.3 对不可抗力本协议各方应立即进行协商谋求合理公正的解决,并应尽所有合理的努力以减少该等不可抗力事件对履行本协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13.4 双方根据不可抗力对本协议的影响程度,协商确定是否解除本协议,或部分免除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或延期履行本合同。14. 通知
14.1 本协议的任何通知均应以书面形式做出,并应送达到本协议确定的地址,送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邮寄、传真、电子邮件。
14.2 一切通知和通讯均应发往以下所列地址,直到一方向其他方发出书面通知 更改该地址为止:
(1)甲方:委托北京韩茂公司代为收取通知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路 号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乙方: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西环南路18号B119室 电话:010-67 传真: 联系人:
14.3 一方变更上述通知地址的,应在变更后的3日内及时通知对方。未能及时 通知或未通知地址变更造成的法律后果由变更方自行承担。15. 本协议附件:
15.1 本协议含附件2个:
(1)《关于对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尽职调查文件清单》
(2)《北京康特荣宝电子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韩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之工作方案》
15.2 附件为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使用。16. 适用法律及纠纷解决方式
16.1 履行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关本协议的的法律文件以中文书 写,译成其他文字可能与中文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义为准。
16.2 因履行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均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设立于北 京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拘束力。17. 本协议生效条件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经双方盖章签字即为生效。甲方:韩国D-TECH株式会社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代表):
乙方:北京康特荣宝电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代表:
签字时间:二○○七年六月 日
签字地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