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法律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冀国土资发(2009)9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
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制定如下意见。
一、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按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用地问题。
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农村新民居建设要遵循有利于建房集中、用地集约、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和土地粗放利用现状,确保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坚持节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原村址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内,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民居示范建设,提倡和鼓励建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新民居示范村,应当成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坚持严格管理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采取周转用地方式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
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性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即:按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利用,复垦的耕地首先要补充新占的农用地。补充耕地的面积应当是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需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周转用地最多不超过50亩(整体搬迁的除外),使用年限为3至4年。
(一)申报程序。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周转用地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申请使用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可分期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首先要征得被占地村民的同意,由需要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村村民委员会向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县级国土资源局依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等,测算各示范村周转用地规模并汇总(周转用地规模原则上按首期工程开工占地面积核定),拟定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以下简称规划衔接方案),连同其他申请材料一并逐级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扩权县(市)可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
(二)申报内容。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各示范村基本情况。村庄总人口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原村址占地面积;
②建新拆旧计划。新村规划占地面积,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布局(层高、户型设计等),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地类,节余出土地面积及利用计划(复垦面积、调剂为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拟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位置和面积),村庄发展预留地面积,新民居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③建设用地复垦方案、周转用地归还承诺时限等;
④标有示范村新、旧村址和周转用地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设区市或扩权县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衔接说明。
(三)申报材料。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①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 ②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意见; ③被占地农民的意见; ④示范村委会意见;
⑤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⑥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 ⑦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图。
(四)基本要求。一是经批准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市、县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二是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周转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试行“合账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做好新民居建设供地服务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耕地质量。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旧村址复垦验收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或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周转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运作不规范的要进行纠正。
三、划出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用于示范村的道路建设和旧村址复垦等。使用资金由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使用省级资金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材料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申请和相关材料将支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各级财政下达、支付,专款专用。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利用开发
新民居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后新增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对于节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民居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一是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先下乡支农然后进程获利的土地运行模式。二是通过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示范村集体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五、做好新民居建设中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明晰产权、减少纠纷、为民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扎实做好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特别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村集体和其他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新民居建设,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使用权证或宅基地使用权证。对腾退、调整节余出的土地,在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六、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的协调与服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支持,各级农工委(部)要与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中的相关问题。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支持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协调小组,由厅长任组长,主管副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厅政策法规处、规划处、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土地利用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市、县国土资源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和服务组织,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及时协调处理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二)强化服务职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全方位服务农村新民居建设。在积极做好用地、资金方面服务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地质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要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相关问题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落实,防止违法违规操作。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
00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二篇: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
(试行)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冀国土资发[2009]9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
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回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制定如下意见:
一、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用地问题。
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农村新民居建设要遵循有利于建房集中、用地集约、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用地,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和土地粗放利用现状,确保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坚持节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原村址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内,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民居示范建设,提倡和鼓励建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新民居示范村,应当成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坚持严格管理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采取周转用地方式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
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即:按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
利用,复垦的耕地首先要补充新占的农用地。补充耕地面积应当是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周转用地最多不超过50亩(整体搬迁的除外),使用年限为3年至4年。
(一)申报程序。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周转用地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申请使用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可分期申请。使用周转用地要先征得被占地村民的同意,由需要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村村民委员会向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县级国土资源局依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等,测算各示范村周转用地规模并汇总(周转用地规模原则上按首期工程开工占地面积核定),拟定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以下简称规划衔接方案),连同其它申请材料一并逐级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扩权县(市)可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
(二)申报内容。周转用地范围、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各示范村基本情况。村庄总人口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原村址占地面积;
②建新拆旧计划。新村规划占地面积,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布局(层高、户型设计计等),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地类,节余出土地面积及利用计划(复耕面积、调剂为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拟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位置和面积,村庄发展预留地面积,新民居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③建设用地复垦方案、周转用地归还承诺时限等;
④标有示范村新、旧村址和周转用地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设区市或扩权县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衔接说明。
(三)申报材料。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①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
②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意见;
③被占地村民的意见;
④示范村委会意见;
⑤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⑥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
⑦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图。
(四)基本要求。一是经批准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市、县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二是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周转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实行“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做好新民居建设供地服务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耕地质量。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旧村址复垦验收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或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周转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运作不规范的要进行纠正。
三、划出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用于示范村的道路建设和旧村址复垦等。使用资金由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使用省级资金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材料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申请和相关材料将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各级财政下达、支付,专款专用。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
新民居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后新增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对于节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民居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一是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模式。二是通过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示范村集体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五、做好新民居建设中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明晰产权、减少纠纷、为民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扎实做好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特别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村集体和其他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新民居建设,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宅基地使用权证。对腾退、调整节余出的土地,在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六、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的协调与服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支持,各级农工委(部)要与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中的相关问题。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支持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协调小组,由厅长任组长,主管副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厅政策法规处、规划处、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土地利用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市、县国土资源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和服务组织,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及时协调处理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二)强化服务职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全方位服务农村新民居建设。在积极做好用地、资金方面服务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地质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要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相关问题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落实,防止违法违规操作。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三篇: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冀国土资发[2009]9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
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回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制定如下意见:
一、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用地问题。
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农村新民居建设要遵循有利于建房集中、用地集约、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用地,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和土地粗放利用现状,确保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坚持节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原村址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内,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民居示范建设,提倡和鼓励建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新民居示范村,应当成为我省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坚持严格管理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采取周转用地方式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
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即:按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利用,复垦的耕地首先要补充新占的农用地。补充耕地面积应当是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周转用地最多不超过50亩(整体搬迁的除外),使用年限为3年至4年。
(一)申报程序。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周转用地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申请使用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可分期申请。使用周转用地要先征得被占地村民的同意,由需要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村村民委员会向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县级国土资源局依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等,测算各示范村周转用地规模并汇总(周转用地规模原则上按首期工程开工占地面积核定),拟定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以下简称规划衔接方案),连同其它申请材料一并逐级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扩权县(市)可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
(二)申报内容。周转用地范围、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各示范村基本情况。村庄总人口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原村址占地面积;
②建新拆旧计划。新村规划占地面积,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布局(层高、户型设计计等),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地类,节余出土地面积及利用计划(复耕面积、调剂为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拟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位置和面积,村庄发展预留地面积,新民居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③建设用地复垦方案、周转用地归还承诺时限等;
④标有示范村新、旧村址和周转用地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设区市或扩权县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衔接说明。
(三)申报材料。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①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 ②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意见; ③被占地村民的意见; ④示范村委会意见; ⑤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⑥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 ⑦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图。
(四)基本要求。一是经批准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市、县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二是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周转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实行“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做好新民居建设供地服务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耕地质量。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旧村址复垦验收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或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周转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运作不规范的要进行纠正。
三、划出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用于示范村的道路建设和旧村址复垦等。使用资金由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使用省级资金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材料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申请和相关材料将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各级财政下达、支付,专款专用。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
新民居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后新增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对于节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民居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一是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的土地运作模式。二是通过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示范村集体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五、做好新民居建设中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明晰产权、减少纠纷、为民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扎实做好新民居建设中涉及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特别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村集体和其他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新民居建设,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宅基地使用权证。对腾退、调整节余出的土地,在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六、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的协调与服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用地支持,各级农工委(部)要与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中的相关问题。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支持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协调小组,由厅长任组长,主管副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厅政策法规处、规划处、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主要负责人组成,土地利用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市、县国土资源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和服务组织,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及时协调处理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二)强化服务职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全方位服务农村新民居建设。在积极做好用地、资金方面服务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地质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要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相关问题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落实,防止违法违规操作。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责任。
蔡博广处长: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二00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中共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部
关于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意见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市委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县(市)委农工委(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发〔2010〕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冀办发〔2010〕4号),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划先行,节约集约用地
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村新民居建设优化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关键。设区市、县(市)政府要科学编制和修订上述各项规划,并确保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特别要做好镇村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合理确定新民居示范村的区位、规模、用地布局,真正将新民居建设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好新民居建设用地方案的审批工作,确保新民居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
新民居建设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人均120平方米以内。鼓励和提倡集中连片、联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多层住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凡农户新建住宅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新民居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一律不批准宅基地。
二、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
新民居建设应当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严禁违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对确需占用农用地的,采取周转用地的办法,允许先占后补,严格占补平衡。凡旧村址在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外的示范村,因 建新拆旧需使用周转用地的,按规划设计可批准使用周转用地,按程序核定周转用地面积。一般在原村址实施滚动拆迁分期建设的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面积不超过50亩;整村迁建或多村联建的示范村,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周转用地使用年限最多不超过4年。旧村复垦后首先要归还周转用地,归还的面积标准为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周转用地分归还计划,并对周转用地归还期限做出承诺。新民居建成后,必须在承诺的时限内完成旧村址复垦任务。
示范村新村选址在城镇允许建设区和扩展边界内有条件建设的,周转用地经批准后,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示范村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按现行供地政策执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新民居建设的需要做好土地权属的调整、确认、登记和颁证工作。
三、增减挂钩,实行城乡土地置换
根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精神,在新民居建设中,首先要将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使用,以市、县为单位每年不超过三分之一。置换指标可以有偿转让,原则上在县域范围内转让。置换指标的使用,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需要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因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增减挂钩土地置换要做到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四、严格程序,分级审核把关
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下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需要进行土地置换和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由县(市)国土资源局组卷,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上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出具审核意见。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参照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程序办理。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要将批准的周转用地规模和标有周转用地的标准土地利用分幅现状图、勘测定界图(附勘测定界报告)、坐标电子文档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的,在批准周转用地后,办理土地置换审批手续。具体参照现行土地置换审批程序进行。
五、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周转用地的使用、归还和旧村址复垦等相关工作。并按照“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的要求加强对周转用地的批后管理。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旧村址复垦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地类变更。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辖区内的新民居建设用地工作。汇总上报新民居建设用地方面的信息、数据;对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的旧村址复垦方案出具审查意见;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验收规程,对旧村址复垦项目进行验收。并在使用周转用地到期前(至少在到期前1个月内)将旧村址复垦验收文件和勘测定界报告、图件(包括坐标电子文档)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分别建立使用周转用地和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台帐。台帐要载明每个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的地类、面积,所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幅号、图斑号、坐标位置,周转用地批准使用起止日期,旧村址复垦区的坐标位置、面积、验收情况、地类变更情况,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等。
周转用地自批准之日起计算使用年限。经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县(市)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按增减挂钩置换城镇建设用地到期不能复垦归还的,按置换建设用地面积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下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所在设区市、县(市)还要补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新民居建设中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的管理。既要为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又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规定,防止违法违规操作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防止以新民居建设为由建设“小产权房”。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各地对省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在新民居建设用地安排上要优先考虑。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委省河北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 〔2009〕9号)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国土资地字〔2009〕36号)的有关要求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指导意见
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指导意见
(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政发[2009]13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农村新民居绿化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改善,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加快省会生态恢复为目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农村新民居绿化工作要结合农民增收致富,庭院经济发展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房前屋后庭院绿化、村中公共绿地、环村林带等建设,实现环村林带化、房前屋后绿荫化、隙地全绿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绿化格局,为我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三、绿化要求
农村新民居绿化树种要以杨树、柳树、槐树、臭椿等乡土树种为主,辅以法桐、银杏、桧柏等美化树种和核桃、柿子、花椒、梨树等经济林树种。新建农村新民居示范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扩建、改建示范村不低于20%。
1、环村林带建设。结合村内的总体规划,以及村庄周围农田路渠的布局,设置安排环村林带,以发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美化村庄的功效,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道路、荒山荒地及不适宜耕种土地,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力求绿化布局自然化,防护效能的最大化,景观配置的最佳化。林带的宽度一般不低于4-8行,6-12米宽的标准,树种宜选用树干高大、速生成材、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体,有条件的地方要乔、灌、花、果相结合。大力提倡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闲散零星空地,营造集中片林,面积大小可因地制宜而定。在林种方面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也可以依据本地规划和需要分别营造为用材林或经济林。
2、村内街道绿化。村内街道要全部绿化,树种以速生乔木为主,绿化乔木树种一般不低于3个,配植花灌木,形成村内的“林荫大道”。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各栽植1行行道树,并分别配置花灌木、绿篱,形成带状绿化带,非主要街道因地制宜栽植1―2行,要见缝插绿,乔、灌、花结合。行道树选择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冠大遮阳、枝叶茂密、绿期长、适应性强的树种。树种可选择国槐、法桐、馒头柳、毛白杨(雄株)等。绿化带绿篱、绿篱球可选择侧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
3、院落庭院绿化。庭院绿化要将观赏、功能、经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既好看、又实用的树种栽植,取得良好效果。而庭院里和房前屋后以布置少量高大阔叶乔木和花灌木为主,也可选择一些经济类干鲜果树栽植,达到绿化美化、遮阳降温、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保护环境的功能。村内及周边的工矿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工矿企业庭院周围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防护林带,实现村内及周边单位全部绿化美化。
4、公共绿地建设。村内公共绿地是利用率较高的公共场所,与广大村民接触最多,应以植物绿化为主,适当配备休息座椅、健身器材、花坛、草坪、宣传专栏、园林小品等。村内公共绿地树种选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珍贵树种为辅,实现乔、灌、花、草的结合,要突出观赏价值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四、“一点一线”绿化
1、“一点”绿化。西柏坡建设控制区域内新民居绿化美化工作,必须贯彻“严格保护”的方针,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做到景观与建筑相协调,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绿化布局要着眼于锦上添花、相得益彰的理念,着重对庭院绿化、村内公共绿地、环村林带绿化,形成以自然村内不规则绿化为点缀,村外环村林、公共绿地和农田林网为衬托的村庄植被生态系统。树种选择要因建筑而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庭院绿化可选择有花、有果、有经济价值、有观赏效果的树种。村内道路、小公园等场地可选择春季开花、秋季彩叶等美化村容村貌、具有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的树种,打造红色旅游休闲型农村新民居,为农民增收,为西柏坡旅游景区增色。
2、“一线”绿化。石家庄市至西柏坡公路两侧沿线建设15米的绿色通道,绿化布局要自然,采用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手段,合理搭配,实行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混交,形成错落有致,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打造春花秋实,夏荫冬青,环境优美,标准一流,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平原段绿化树种以选用高大乔木、速生成材、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体,树种选择杨树、槐树、法桐、火炬、栾树等,花灌木为黄杨、月季、金叶女贞等。山区段绿化树种以经济林树种为主,高大乔木、常绿树种为辅。树种选择枣树、核桃树、石榴树、柿子树、杨树、松树、桧柏等,因地制宜地依山造林,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布局。重要节点绿化要注重景观效果,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力争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彩叶。也可以采用小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为材料,组合成文字、动物造型或建成立体色块图案进行绿化美化,个别重要节点还可配以小品雕塑、廊架等作品。
五、保障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为规范农村新民居绿化规划设计,确保绿化规划切合实际、符合民意、便于实施、体现地域特色,达到绿化、美化、富民效果,各县(市)区林业、绿化等部门要帮助设计好农村新民居绿化方案,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和不同村庄的特点,组织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做到一村一个规划,一张平面图,房前屋后有树种配置方案。
2、典型引导,全面推动。全市村庄类型较多,农村新民居绿化工作要跟上新民居建设的步伐,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丘陵山区、河旁、平原近郊、文化名村等不同村庄类型及立地条件、环境特点、人文特征,积极摸索和推广历史文化型、生态产业型、旅游休闲型等不同模式类型,形成一批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示范村。各县(市)区今年要重点抓好有特色的新民居示范村绿化工作,在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基础上促进全市新民居绿化工作的发展。
3、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万树进村绿化工程及其他项目资金,要对农村新民居绿化工作予以倾斜,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导向投入、企业参与投入、社会广泛投入的多元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新民居绿化美化,扩大投入。创新造林机制,坚持“谁栽树、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广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丰富造林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4、加强技术指导,落实管护措施。为确保农村新民居绿化工程质量,各县(市)区林业、绿化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进村驻点,配合各村或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严把整地、回填、栽植和苗木质量关。大力推广保水剂、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各县(市)区要层层建立健全林木管护机制,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做到树栽有人管,林成有人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