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项目管理办法2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
课题项目管理办法
(2015年3月修订)
为加强对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当前吉林省青少年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着眼青少年成长发展新变化和共青团工作实践新需要,深入研究共青团工作和事业发展中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青少年工作研究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推动全省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为省委省政府青少年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章 组织
第二条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受团省委委托,领导全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工作。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团省委研究室,负责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实施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年度立项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2、拟定和发布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年度通知和《课题指南》;
3、组织和受理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年度立项的申报及评审工作,负责对在研项目的年度检查、鉴定验收和日常管理工作;
4、统筹使用和科学管理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专项资金;
5、制定和实施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管理规章及相关制度;
第四条 专家评委会组成及注意事项
1、专家评委会从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项目专家库中抽选组成。纳入专家库的评审专家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职务,熟悉共青团及青少年领域工作。
2、专家评委会原则上由7人组成,且评审专家不能是被评项目的项目组成员。
3、评审专家评审期间不得与课题申请人私下接触,不得接受申请人任何宴请或礼物,不得泄露与评审有关的情况。
4、评审专家由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聘任,颁发聘书。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年初面向全省进行,实行公开申报、平等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通过评审专家评定,报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六条 申报人要科学、准确、量力选定研究课题,一旦批准立项,不得随意更改。课题研究工作一般应在当年年底前完成。
第七条 一个课题组只能确定一名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研究的真正参研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课题研究的实质性任务。
第八条 课题申报工作由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个课题组只允许申报1项课题。
第九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审核《立项申请书》中填写的各项内容,严禁弄虚作假。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明确的上报审核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条 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立项材料进行审核初评后,提交专家评委会进行评审。
申报材料初评入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选题及论证符合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选题立项研究对我省共青团及青少年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为领导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选题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学术价值;
4、课题研究设计方向明确,论证简捷有力,研究方法切实可行,相关前期成果丰富,经费预算合理;
5、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具备能够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政治素质、科研能力和技术条件;
6、课题负责人符合申报条件,不属于被限制的申报对象;
7、《立项申请书》填写规范、清楚,符合要求;
8、按照申报数量及年度立项计划,适当控制初选比例。
第十一条 专家评委会对申报材料的选题价值、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组构成、已有研究成果、科研基础条件等方面内容作全面评判,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量化标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择优入选立项。
专家评委会对申报立项材料的评议意见有保密责任,对申报立项材料量化评价的高低有解释、说明的责任。
第五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十二条 经审批立项的课题项目由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下达《立项通知书》。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各留存1份经过审批签章的《立项申请书》。
第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要认真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课题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及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工作由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统一安排部署。届时课题负责人应将研究进展、取得的中期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向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实汇报。
第十五条 被批准立项的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不得随意改变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不得随意拖延研究期限。
第十六条 对不作任何请示和说明,无故停止研究计划或不完成研究任务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以上的课题组,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撤销该项目,追回已拨资助经费,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课题在研期间,由于特殊原因在预定期限内无法完成研究任务或有其它情况变动的,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应向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提交变动申请,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并报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可执行。课题延期完成时限一般不超过半年。
第十八条 申报立项获批后,《立项申请书》中所列内容及课题组成员(含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改动,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换或增减的,必须严格按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九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将本单位所立年度课题及时建档管理。每个课题完整的档案材料(复印件)应有:(1)经批复的《立项申请书》;(2)《结项申请书》;(3)《结项证书》;(4)最终成果及其它应存档材料。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团省委对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由课题负责人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接受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办公室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课题资助经费实行立项时一次核定,超支不补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 资助经费使用范围:
1、资料收集费,包括复印、打字、翻译、录音、录像、微机使用费等;
2、购买必要的图书、资料等;
3、成果的打印、封面设计、排版、印刷、装订等费用;
4、小型会议费;
5、其他因课题研究产生的费用。
第七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三条 课题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在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至少有一篇与课题名称相匹配的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并注明为“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字样。最终成果研究报告需完成2万字以上,成果提要3000字左右,文本内容排列顺序为:封面、课题组名单、成果提要、目录、正文。
第二十四条 课题负责人必须执笔、审读、修改和最后确认成果定稿,并对成果质量负有学术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申请鉴定的最终成果不得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成果全文错别字必须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查重率不得超过20%。经审查鉴定,对严重不达标的成果将退回修改,对二次修改仍不合格者将参照本《办法》相关条款进行通报撤项处理。
经专家鉴定,其成果明显存在抄袭、剽窃现象的,将对课题组通报批评,课题负责人近三年内不得申报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
第二十六条 成果鉴定一般采取召开鉴定会方式进行,由7名评审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其中一名为组长。会议鉴定工作具体程序由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在鉴定会召开前通知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出席成果鉴定会。
第二十七条 成果鉴定一般包括对成果的评价和对课题组的意见建议两部分。每位鉴定专家参照鉴定标准对课题研究成果作出量化评价,由总得分值决定是否通过鉴定,并对成果分出A、B、C、D四个等级。总体评价结论:A级为优秀;B级为良好;C级为一般;D级为限期修改,期限一般为3个月以内。
第二十八条 为提高在研项目完成率和结项成果质量,将严格控制结项成果鉴定结项率。对结项成果首次鉴定未能通过的,按照鉴定限期修改程序处理。
第八章 成果验收
第二十九条 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的,由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结项手续,并颁发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结项证书》。《结项证书》原件由课题负责人留存,复印件由其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存档,课题组成员如需要可复印。《结项申请书》一式三份,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各存档一份。
第三十条 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全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参考,将以内参、信息或工作建议等形式报送省委和团中央。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京科条发[2002]27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以下简称“项目(课题)经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涉及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课题)经费是指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拨付的市财政经费。项目(课题)经费由市科委和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项目(课题)经费的资助方式分为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
成本补偿式是指对受资助项目(课题)的成本费用进行补偿的资助方式;定额补助式是指对受资助项目(课题)提供固定数额经费的资助方式,如新产品补助、贷款贴息等。
第五条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科学立项、择优支持、公正透明的原则。项目(课题)经费的申请和使用,应当勤俭节约、专款专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六条项目(课题)经费预算实行专家论证(中介评估)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相结合的审批机制。加强经费来源预算的管理,建立健全经费支出预算体系。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计划管理费和课题研究费。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 七条市财政局是项目(课题)经费的监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原则;
2.审核、批复项目(课题)经费预算;
3.检查、监督项目(课题)经费的管理和执行情况;
4.考核项目(课题)经费执行的绩效。
第八条市科委是项目(课题)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项目(课题)经费的支持方向;
2.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申报项目(课题)经费预算进行审核、评估;
3.编制项目(课题)经费的总预算和总决算;
4.按任务书的进度拨付项目(课题)经费;
5.检查、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项目依托单位受市科委委托对项目(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及时向市科委汇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任务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2.审核项目(课题)经费决算表和项目(课题)经费总决算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科委;
3.检查、监督项目(课题)的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编制申报项目(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
2.按任务书约定执行项目(课题)经费预算;
3.负责项目(课题)的经费核算;
4.及时向项目依托单位报告项目(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5.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和审计。
第三章经费支出范围
第十一条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包括项目(课题)研发费和计划管理费。第十二条项目(课题)研发费是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
1.人员费用:指直接参加项目(课题)研究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包括专职人员费用及外聘人员费用。列入的人员要与项目(课题)任务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课题)组人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课题)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课题)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项目(课题)经费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课题)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发生试验外协费时,必须与协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3.合作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需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发生的费用。发生合作费时,必须与合作机构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4.设备购置费:指项目(课题)研究中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样品、样机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安装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单独列示,单台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原则上通过协作共用的方式解决,如确需购买,需经市科委批准备案。
5.材料费:指项目(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临床观察费和试验动物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6.资料印刷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专用书刊、资料、翻译、复印、印刷的费用。
7.调研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进行的调研、考察、咨询、培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与项目(课题)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8.租赁费:指为项目(课题)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
9.其他费用:指未列入以上各项的其他必要开支。
第十三条 计划管理费是指市科委为组织项目(课题)、开展项目(课题)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跟踪检查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市科委报市财政局核定。
第四章经费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四条预算编制应当严格遵守目标相关、政策相符、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十五条项目(课题)申报单位应当按照市科委规定编制项目(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和成本支出预算,同时按照项目(课题)实施进度编制(或阶段)用款计划。第十六条项目(课题)经费来源中有其他匹配资金的,出资方应出具相关证明。第十七条市科委根据论证(评估意见)进行审核,并会同财政部门最终确定项目
(课题)经费预算,将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纳入项目(课题)经费总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复。
第十八条批准后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由于项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项目(课题)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需要调整项目(课题)经费预算时,由项目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出申请,经市科委批复后执行,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五章经费拨付
第十九条项目(课题)经费直接拨付到课题承担单位。
第二十条项目(课题)经费按任务书约定的用款计划拨付。市科委根据用款计划拨付首批经费,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确定后续经费的拨付。按规定需实行政府采购的,经费拨付按政府采购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经费决算
第二十一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必须按以下规定编报项目(课题)经费决算。
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的项目(课题)只在结题时编制项目(课题)经费总决算表,不编制决算表;
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的项目(课题)要编制项目(课题)经费决算表,在每年的1月15日前向项目依托单位提交项目(课题)的上一的经费决算表。自项目(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不满三个月的项目(课题),当年不编报经费决算表,其当年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下一的经费决算表中编报。
第二十二条市科委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进行审计。市科委根据检查结果或审计报告签署项目(课题)经费决算验收意见。
第二十三条对未按项目(课题)任务书执行的项目(课题),市科委将终止拨款,并收回部分或全部已拨资金,重新安排科技项目(课题)。
第二十四条项目(课题)因故中止,由市科委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清算小组对项目(课题)经费进行清算。市科委、市财政局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课题)经费、项目(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相关物资进行相应处理。
第七章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并按照科技项目(课题)任务书的约定使用经费,不得拆借和随意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负责项目(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实施会计核算,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第二十七条市科委、市财政局推行预算评估、中期抽查、决算审计等方式对项目(课题)经费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市科委、市财政局对项目(课题)经费逐步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将记录备案,并将作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以后申报项目(课题)经费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未结项目(课题)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结余经费,经市科委批准后,可留给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用于补助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发展支出。
第三十条 财政资助的项目(课题)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资助文件中另有注明的除外)。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用项目(课题)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受市科委委托的中介机构在项目(课题)的评估和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同项目依托单位或课题承担单位串通作弊等行为的,取消其继续为项目(课题)经费评估和审计的资格。
第三十二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课题)申报、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课题)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市科委可根据情况对承担单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任务、追回经费等措施。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市科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完成本课题在任务书中列出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提高课题责任单位与承担单位之间的协调和管理能力,监督项目研发经费使用范围,规范知识产权归属、风险控制等事宜,根据课题决策管理小组意见,制定本办法。
1、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决策管理小组。
① 各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作为项目核心决策层,组成核心小组。课题牵头单位 公司,作为核心小组组长,其他各单位课题负责人为副组长,课题参与人员为成员。
② 课题决策管理小组每季度沟通一次。
③ 课题决策管理小组具有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研究内容和经费使用的决策权。
2)课题管理办公室。
① 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人员由课题牵头单位指定。② 管理办公室职责:
A.课题执行期间,及时了解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发现课题实施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及时上报核心小组,并协调各方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保证课题目标任务顺利实现。B.C.课题执行期间,负责与专项办沟通及各种材料的上报。
组织协调会。根据课题任务的实际需要,结合本课题研究进度,由管理办公室召集,每季度协调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和电话沟通会。D.E.课题后期,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
制定课题经费使用规定,监督各承担单位执行。发现课题实施过程中
存在财务问题,及时上报核心小组解决。3)课题研究任务
① 各承担单位与课题责任单位签订课题研发任务书。② 课题承担单位需严格按照任务书内容开展技术研究工作。
二、课题经费管理 1.课题经费的提取
1)各承担单位根据课题任务书要求,按照月度(周)编制课题研发进度及经费使用计划,经费使用计划需与各承担单位最终确认的课题预算书内容一致; 2)各承担单位根据课题研发进度和月度经费使用计划,向管理办公室提交课题经费使用申请书;
3)管理办公室收到各单位研发经费使用申请书后,根据课题预算书和研发经费月度使用计划,审核无误后,提交课题责任单位财务部,由课题责任单位财务部在5个工作日内划拨课题研发经费;
4)管理办公室发现上报研发经费使用计划与课题预算书和月度(周)使用计划不符时,将退回研发经费使用申请书并与上报单位协商解决; 5)各承担单位已发生的课题研究经费,需提交A:课题研发说明书 B:与预算书对应的研发经费使用明细表 C:费用票据复印件,经管理办公室审核无误后,提交课题责任单位财务部,由课题责任单位财务部在5个工作日内划拨课题研发经费;
2.经费的使用
1)2012年经费下拨后,各承担单位需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预算书中的内容执行;
2)由于是后补助项目,各承担单位需严格按照2013年、2014年课题任务书预算要求安排经费支出(国拨经费由各单位垫付),以便于课题结题审计和中央财政补助款下拨后,课题责任单位向承担单位下拨经费; 3)研发经费应当纳入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4)2012年各承担单位根据计划支取课题经费后,2013年第一季度向管理办公室汇报课题2012年经费使用情况;
5)各承担单位2012年12月向管理办公室提交2013年经费使用计划,2014年第一季度汇报2013年经费使用情况,管理办公室向课题决策小组做定期汇报;
3.经费的调整
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使用课题经费,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1)在课题执行期间出现目标和技术路线调整、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致 使课题总预算、课题预算、课题间接费用以及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基本建设费预算发生调整的,经课题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上报管理办公室,由管理办公室报相关部门核批。
2)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费的预算,在不超过该费类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该费类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任务承担单位根据实施需要自行调整执行,并及时向管理办公室汇报;超过该费类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经课题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上报管理办公室,由管理办公室报相关部门核批。
3)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基本建设费预算 额度不变,但开支内容与预算申报及核定内容相比发生变化的,根据相应开支内容涉及的金额,上报管理办公室,由管理办公室报相关部门核批。
三、知识产权及成果管理
1)
承担单位在课题研发过程中应加强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 行规定》(国科发专字[2010]264号)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对可以形成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2)执行本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及数控机床专项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管理办法等执行。为了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者无偿实施。3)执行本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按以下方式处理:
① 执行课题任务合同书所形成的数据及论文、论著、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正式发表的论文、论著等作品应注有“‘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课题组成员有在该课题成果文件上署名的权利和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
② 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与成果,由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使用产生的利益分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③ 课题成果的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其他知识产权转让及许可合同,应当标明该项成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果”,且合同内容不得妨碍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行使本课题任务合同书约定的对该项成果所拥有的权利。
④ 对拟申请专利的课题成果,课题承担方应在办理专利申请手续,取得专利申请号后,再发表论文或进行成果鉴定、申报奖励和产品开发以及送国内、外科技展览会参展等工作。
四、违约责任
1)
因课题承担方的原因,导致研究开发工作未能按期完成,或者课题成果未 能达到课题任务合同书约定指标的,课题承担方需及时上报课题管理办公室,经课题决策管理小组审议后,课题承担方应当采取措施在课题责任方规定的合理期限内完成研究开发工作或者使课题成果达到课题任务合同书要求,并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逾期仍未完成的,课题责任方有权停拨、追缴部分或者全部经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2)
课题承担方无正当原因未履行课题任务合同书时,课题责任方有权停拨、追缴部分或者全部经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3)课题承担方违反经费使用规定或经课题管理办公室检查确认计划进度不符合课题任务合同书约定的,课题责任方有权缓拨或停拨后续经费,由此产生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情节严重的,课题责任方有权终止课题任务合同书并向违约方追缴已拨付的经费。
4)
课题承担单位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课题任务合同书规定的义务时,可以免除违约责任,但应及时上报课题决策管理办公室,并在30天内出具因不可抗力导致课题任务合同书不能履行的证明。
五、课题验收管理
1)课题进入验收阶段,管理办公室组织各承担单位进行课题验收项目汇报会,各承担单位向课题决策小组汇报课题研发和预算经费使用情况; 2)本课题验收时,各承担单位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要求,配合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和各种财务票据;
3)管理办公室负责筛选合格的课题验收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商讨审计费用; 4)管理办公室负责课题验收材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5)课题验收合格后,管理办公室将对课题整体情况编写总结报告,上报课题决策小组;
6)课题验收后,中央财政资金到账10个工作日内,课题责任单位将课题经费按照各承担单位的经费使用计划,划拨到各承担单位;
课题经费支取申请书(2012年 月)
单位国拨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合计课题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申请日期开户银行开户名称账号
名称数量单价小计-----
第四篇: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财发〔2017〕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精神,市财政局会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原《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原《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沪财教〔2015〕95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7年12月27日
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并加强本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沪府办〔2015〕84号)精神,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市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指市级财政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部门预算中安排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本市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开展基础前沿类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支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创新环境建设等各类科研活动,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科技创新工作。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发挥市场配置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上海科技发展规划,保障重要科研活动的实施。严格按照科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
(二)公开公平,择优资助。完善公平竞争的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公开择优、定向择优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者。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被资助对象获得的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四)明确责权,追踪问效。明晰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评估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推行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部门职责:
(一)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专项经费的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及使用监督,与市科委共同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工作。
(二)市科委主要负责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编报等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并探索对项目承担单位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第二章 支持方式与支出内容
第五条 专项经费主要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的支持方式,并探索开展其他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由市科委结合科研活动特点和承担单位性质在编制和发布项目指南时明确。
第六条 前补助是指项目(课题)立项后核定预算,并按照科研计划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和科研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任务实际完成进度核拨专项经费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 后补助是指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活动的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取得成果或者服务绩效,通过验收审查或绩效考核后,给予经费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后补助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本办法主要规范前补助和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课题)专项经费。
第八条 对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示范和科技人才培育等科技活动,一般采取前补助方式支持。对于面向社会开展公共研发服务并取得绩效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基地等,积极探索后补助方式支持。
第九条 项目下设课题的,项目经费由课题经费组成。项目(课题)经费是指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第十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使用专项经费购置的单台/套/件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应当按照《上海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试剂、实验动物、部件、外购件、包装物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于承担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在编制预算时,本科目支出预算不超过直接费用预算10%的,不需要编制测算依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其中:
差旅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国内)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教学科研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等级和住宿费标准。
会议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高校、科研院所因教学、科研需要举办的业务性会议(如学术会议、研讨会、评审会、座谈会、答辩会等),会议次数、天数、人数以及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等,由高校、科研院所合理确定。会议代表参加会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原则上按差旅费管理规定由所在单位报销;因工作需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对确需负担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旅费,可由承担单位在会议费等费用中报销。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项目(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
(六)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七)劳务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课题)组成员、因科研项目(课题)需要引进的人才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支出控制在申请专项经费支出总额的30%以内;对于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类和软件开发类等项目(课题),劳务费支出总额控制在申请专项经费支出总额的50%以内。其中劳务费支出标准应控制在8000元/人月以内。引进人才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支出标准在不突破该项目(课题)劳务费支出总额的前提下,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编制确定。通过公开竞标获得的科研项目,劳务费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课题)研究及其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九)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十一条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发生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摊销费,水、电、气、暖消耗费,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申请资助的间接费用总额不得超过专项经费直接费用的12%。
间接费用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承担单位应当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公开透明、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处理好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应当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承担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专项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三章 项目(课题)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课题)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应做到收支平衡。收入预算包括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自筹经费应为单位自有的货币资金。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经费来源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内容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
第十三条 项目下设课题的,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均需按预算编制的要求单独编制各自的课题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将所有课题预算审核汇总后形成项目预算。
第十四条 通过立项评审且申请专项经费达到一定金额的项目,在任务书填报完成后,市科委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或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含下设课题)进行预算评估评审。预算评估评审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项目(课题)预算按规定程序审核通过后,市科委与承担单位签订合同和任务书,项目(课题)预算作为合同和任务书的组成部分,是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市科委根据合同和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任务实际完成进度向市财政局申请拨款,市财政局按照市级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拨付经费。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应当根据合同和任务书确定的拨款计划及时向课题承担单位拨付经费。课题承担单位不得再向外转拨经费。
项目牵头单位不得擅自拖延经费拨付,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单位,市科委将采取约谈、暂停项目后续拨款等措施。
第十七条 承担单位应严格按合同和任务书规定的预算内容执行,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调整,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报市科委批准。
(二)项目(课题)总预算不变,设备费预算总额调增、新增且单台/套/件价格在50万元以上设备预算调整应当报市科委批准。因项目(课题)研究需要,其他设备费预算需要调整的,由项目(课题)责任人根据项目(课题)研究需要提出申请,由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审批。设备费预算如有调减的,调减的经费可调剂用于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方面的支出。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间接费用预算不得调增,如有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课题)其他方面支出。
(三)项目(课题)总预算不变,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的,由项目(课题)责任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审批。
第十八条 在研项目(课题)结存经费留由承担单位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项目(课题)因故终止,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承担单位向市科委提出申请,市科委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并停拨经费。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对专项经费资助达到一定金额或影响重大的项目,市科委组织财务验收。项目通过财务验收,项目结余资金在2年内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但不得用于有工资性收入人员的劳务费;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原渠道收回;对未通过财务验收或整改后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项目尾款不再拨付。财务验收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确需延期验收的,承担单位一般应在合同和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日3个月前向市科委提出书面申请,经市科委批准后方可延期。未经批准,仍以合同和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日为项目(课题)终止日。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对项目(课题)的预算编制、经费拨付和使用等情况进行审核,通过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市人大和社会的监督。监督检查的结果,将作为核拨项目(课题)经费和今后立项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承担单位是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具体管理工作应按以下规定实施:
(一)建立健全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行使经费管理、审核和监督权,对本单位使用、外拨经费情况实行有效监管;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加强间接费用的管理;
(二)按照本办法的预算编制要求,完成项目(课题)经费的预算编报工作,认真做好预算编制阶段的咨询服务和审核把关,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询、培训支撑等相关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为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项目(课题)的实施提供全面支撑,积极推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的开放共享;
(三)严格按照预算的开支标准和范围使用项目(课题)经费,严禁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和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四)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积极开展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自查,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配合做好预算评估评审、审计、验收与绩效评价等有关工作;
(五)认真审核验收材料,按时提出验收申请,及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加强结余经费的管理等。
(六)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课题)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七)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支出管理制度,对应当实行“公务卡”结算的支出,按照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有关规定执行。制定符合科研实际需要的内部报销规定,对野外考察、心理测试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者财政性票据的,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第二十四条 承担单位在项目(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未对项目(课题)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二)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三)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课题)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项目(课题)经费。
(五)未获市科委批准擅自变更项目(课题)承担主体。
(六)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虚列支出。
(七)虚假承诺、单位自筹资金不到位。
(八)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九)经费管理使用存在违规问题拒不整改。
(十)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承担单位存在第二十四条所述违规行为的,市科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将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资金、阶段性或永久取消项目承担者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并将有关结果向社会公开。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42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建立专项经费信用管理机制。市科委对承担单位、项目(课题)责任人、专业机构、专家等在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工作中的诚信进行记录,作为今后参加项目(课题)申报和管理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建立专项经费信息公开机制。市科委积极推进项目(课题)的基本信息、监督检查和评估评审结果等与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共享,并按本市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专项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在保障有关参与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科委共同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原《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沪财教〔2015〕9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调研课题管理办法
发〔2008〕5号
调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规范我院调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调研课题的申报分自选课题申报和指定课题申报两类。一般情况下由申报人自选题目,经院党组核准后确定,院党组也可拟定题目,指定相关部门申报。
业务部门至少申报一个课题,综合部门也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自行申报。
第二条 课题申报人提出申报时,须填写并提交《调研课题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申请截止时间为当年的3月20日。
课题申报人所在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
第三条 调研课题的确定标准是:
(一)按照要求填写了《调研课题项目申报书》;
(二)课题调研能够立足于审判实践,采用实证研究等多种调研方法;
(三)申报人及课题组成人员的整体力量较强,具有完成该课题的能力;
(四)申报人对申报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
第四条 研究室负责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后,报院党组审查批准。
调研课题数量确定为每年十个,确有必要可适当增加。
课题确定后,研究室负责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筛选评审,确
定三至五个重点调研课题。
第五条 课题一经确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变更。
因工作发生变动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变更课题主持人的,或者
有课题其他变更事项的,应当通知研究室。
第六条 研究室负责不定期邀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指导、培训。
第七条 课题组必须于当年11月底之前完成调研报告,并将
调研报告以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形式报送研究室。
第八条 调研报告由院党组委托专家组验收,验收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具创新性,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具有调查的第一手材料;
(三)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深入;
(四)对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论证充分,能够形成成果转化;
(五)字数一般不少于1万字。
经验收达标的,专家组同时负责对课题成果进行等次评定,对其中优秀的,由法院再给予一定奖励。
调研成果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视刊物情况给予一定奖
励。
第九条 调研课题的经费为元。课题确定后先行支付一
半,课题完成经验收达标后再支付剩余部分,验收不达标的,课题组须将先行支付部分退还。
重点调研课题的经费为元,具体支付办法同上。
第十条 课题经费要专款专用,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个人
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一条工作责任书对调研有其他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
执行。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调研课题申报管理办法
报: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市高院、市一中院
送:市委政法委、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大法工委
发:本院领导及各庭、室、处、队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印制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