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
【附件2】
中国农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2]5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08]6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旨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公开立项、自愿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清晰、方案可行、条件可靠的项目,强调以激发创新创业兴趣为导向,以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参与项目过程中的收获,支持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创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两个级别。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包括“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两类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指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科研创新方案的设计、研究条件的准备、项目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指本科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来开展创业模拟训练活动。
3.“创业实践项目”指本科生团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或创业训练项目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开展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创业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第四条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管理办法、落实条件保障、制定奖励政策和协调相关问题。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科研院、财务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人。
第五条
专家指导委员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咨询和项目成果认定。由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
第六条
校级执行小组
校级执行小组负责起草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发布相关政策、评审、经费划拨、成果统计、院级执行小组工作协调、质量监控、扶助学生社团开展项目自我管理。组长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由实践教学的副处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团委和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
第七条
院级执行小组
院级执行小组负责申报组织、初评与推荐、过程管理、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学院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章
选题、申报、评审
第八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题,要求选题思路新颖、目的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第九条 学生需组成团队申报项目(可以跨专业、跨学院组队,但同一项目只能向一个学院申请,同一项目不准向多个学院重复申请),其中申报“创新训练项目”不超过3人,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不超过5人。每个项目须配备1名校内导师,其中“创业实践项目”还须聘请1名企业导师。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填写《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报各学院的院级执行小组,经院级执行小组初评批准后,由学院上报校级执行小组。
第十条
校级执行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专家在听取学生开题报告后,从项目的创新性、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可行性及经费使用等方面提出评审意见。评审结果报领导小组审批。
第四章
项目运行管理 第十一条
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要对科研或创业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创新创业全部过程。要求参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自主开展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方面的收获。
第十二条
项目执行时间为1至3年,学生在组织团队时要注意团队成员的在校时间,即团队成员在校时间不能少于项目的执行时间。保研本校学生可适当延长项目执行时间。
第十三条
对获得批准的项目,各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条件要给予充分支持,并由学院配备有丰富经验和一定专业造诣、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填写《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日志》和《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使用记录》,校级执行小组不定期检查项目日志和经费使用记录。
第十四条
校、院两级执行机构负责项目的运作管理(日常管理以学院为主),定期组织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项目交流。并通过指导教师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学院每学期组织一次检查,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检查,对没有按照进度进行工作的项目,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协助学生进行改进。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则停止其项目。
第十五条
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校级执行小组在项目结题后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对项目进行验收。从创新性、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其中优不得超过20%)。
第十六条
项目在立项后原则上不准许变更。如因特殊情况必需变更的需填写《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变更表》,说明变更的内容或人员及原因。经院级执行小组同意后报校级执行小组批准后才准许变更。
第十七条
参加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需与校级执行小组就经营、管理、产品专利、商标权益、资金比例、分红等责权利进行约定,需定期向校级执行小组提交经营与财务状况年报。校级执行小组对创业团队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全程监控。
第五章 学生要求
第十八条
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研或创业的浓厚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
第十九条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本科学生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必须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第二十条
学生项目选题要适合。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第二十一条
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要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第二十二条
学生自主完成和管理实验。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填写《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日志》。
第二十三条
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创业的关系。第二十四条
项目结题。必需材料为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五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创新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万元,“创业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千元,“创业实践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由中央财政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提供经费支持。“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中理工类“创新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万元,文科、艺术、经管类“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千元,由北京市教委提供经费支持。
第二十六条
校级执行小组分两批次划拨项目经费,第一批经费在项目获批后划拨,第二批经费在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后划拨。经费由学院代管指定专人负责,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完全用于支持项目的运行,主要用于实验用品、药品、消耗材料、必需的小型仪器的采购等。不得以学生、教师的劳务费支出。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学院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二十七条
中止、撤销的项目,剩余经费将被冻结并对已使用经费进行结算。
第七章
配套措施
第二十八条
各学院为每个项目建档,按教师指导项目的数量以及项目的执行时间,核准其教学工作量。教师指导一个项目一学期计24学时教学工作量,经学校验收获得优秀的项目的指导教师一学期计32学时教学工作量。
第二十九条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成相应项目任务、提交项目报告(论文、总结)等环节后,经评审合格者可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2学分。
第三十条
项目可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项目达到一定水平(以中国农业大学为单位且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家一级学报及以上的刊物发表文章),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获得相应学分,并按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要求做好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
第三十一条
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作为申报职称的个人业绩,计入本人业绩考核档案。
第三十二条
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方面的奖励办法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成果奖励办法》执行,保研优惠政策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农大教字[2007]11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农大教字[2008]4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第二篇: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范文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湘农教发[2007]76号
——————————————————————————————————————关于第二批校级精品课程验收、2006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第三批精品课程中期检查的通知各学院:
为做好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根据《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网络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湘农大[2006]77号)文件精神,学校将组织对第二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对2006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及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二批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验收
1、验收范围:第二批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附件1),其中作物栽培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草坪学3门课程由于已被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次不参与验收。
2、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自立项以来,课程建设措施及成效,主要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运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效果及课程特色六大方面进行考察,并参照建设合同中预期成果进行验收。
3、依据:合同书中所承诺的建设计划与目标任务。
4、标准:《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7),《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5、项目组自评与学院初评。
由各项目负责人认真详实填写《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项报告书》、《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估验收评分表》(各一式一份),要求在10月20日前报所在学院。
学院自行组织专家(建议以分管教学院领导牵头,院教学督导组成员为主组成专家组)进行初评,填写《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估验收评分表》(附件5)“学院评分”栏,并在《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项报告书》(附件4)中“学院意见”栏签署意见。
二、中期检查
1、范围:2006立项校级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第三批立项校级精品课程(附件2)。
2、依据:合同书中所承诺的建设计划与目标任务。
3、标准:精品课程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7)和《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校级重点课程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7)和《湖南农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分别按照《湖南农业大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网络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及附件要求进行。
4、项目组自评与学院审查。
请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做好课程的自查工作,认真填好相应类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附件6或附件8)和《中期检查评分表》(附件7或附件9)中的“自评得分”与“说明栏”,并对每个项目的自评得分简要说明理由和提供详细的佐证材料。“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只要求填写《湖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课程中期检查评分表》(附件
10)或《湖南农业大学网络课程中期检查评分表》(附件11),学院负责审查意见的填写。
5、请参与中期检查的各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将《中期检查报告书》、《中期检查评分表》(各一式一份)及佐证材料(一份,用复印件)于10月30日前交教务处教研科。
三、提交材料要求
1、参加验收和中期检查的课程负责人提交的材料除《报告书》和《评分表》外,还包括: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周历、课件(以讲义方式打印,每页6片),教材(封面、封底、出版信息及目录等复印件)。
2、要求“双语”教学课程负责人提交的材料包括:建设规划(双语)、双语教学大纲(双语)、教案(双语)、讲稿(双语)、教学周历(双语)、课件(双语,以讲义方式打印,每页6片),教材(封面、封底、出版信息及目录等复印件)。
3、所有材料要求用档案袋装好,并贴上封面(附件12)。
4、请课程负责人将《报告书》和《评分表》的电子文档发送至
jyk@hunau.net。
5、学院汇总参加验收和中期检查的课程材料、有关评审会议纪录复印件在10月30日前交教务处教研科。
四、学校组织验收、中期检查
学校于学院报送材料后,组织验收和中期检查,除检查文本材料外,重点通过课程网站核查,验收网上资源建设情况,并公布验收检查结果。
五、课程网络资源基本要求
1、精品课程通过学校精品课程信息中心上载课程网上资源(附件14),其中包括不少于3名主讲教师的现场教学录像。
2、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通过学校精品课程工具制作课程网站并导入“湖南农业大学网络课堂”(附件15),其中重点课程要求不少于3名主讲教师的现场教学录像,“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要求负责人不少于3节课的教学录像。
3、现场教学录像每节课要求不少于45分钟。
4、要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在课程网站展示多媒体课件,供学院和学校检查。
5、本次验收与检查的所有课程佐证材料要求尽可能在课程网站展示。
六、其他相关事项
1、本次验收与检查工作要求学院高度发挥主体作用,认真组织课程负责人作好自查、自评以及学院的初评(审)工作。
2、需要学校统一安排录像的教师请填写录像预约申请表(附件13),于10月20日前送交教研科,录像费用在项目经费中开支。
教研科电话:4635372E-mail:jyk@hunau.net3、由于本次课程网站建设数量多,请课程网站建设人员先向学院熟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人员学习,若仍无法解决请咨询现代教育技术科。
联系人:汤鑫 电话:4618779E-mail:xdk@hunau.net4、教师进入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教师号和密码,如有遗忘请咨询教务科,电话:4618043。
5、本通知及附件均可从教务处网站下载。
附件1:第二批立项精品课程验收名单
附件2:本次中期检查课程名单
附件3: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7)
附件4: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项报告书
附件5: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估验收评分表
附件6: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附件7:湖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分表
附件8:湖南农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附件9:湖南农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分表
附件10:湖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分表
附件11:湖南农业大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分表
附件12:湖南农业大学课程中期检查材料封面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评估验收材料封面
附件13:录像预约申请表
附件14: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V3.0制作工具功能说明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用)附件15:利用精品课程上传天空教室制作工具功能说明书(供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用)
附件16:湖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相关文件合订版(含各类立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附件17:关于第二批校级精品课程验收、2006重点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第三批精品课程中期检查的通知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二OO七年十月九日
第三篇:四川农业大学教务处
四川农业大学教务处
教发[2009]12号
关于做好2007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的通知
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着力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2007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毕业实习组织与管理
1.各学院成立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实习(论文)的领导组织工作与过程监控。
2.各学院应在第5学期第8周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安排和部署2007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3.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师生间“双向选择”:第5学期第8—12周(2009年10月19日—11月22日)2007级学生在网上选填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师在网上确认所指导的学生。
4.毕业实习时间:第6学期—第8学期。
二、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应具有讲师(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二年级及其以上的研究生可以助教身份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实施和论文撰写上给予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指导,认真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反复锤炼,力求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三、指导学生人数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要求指导教师每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人数不超过15人。
四、选题与开题 1.选题与开题报告撰写
各学院于第5学期第13周(2009年11月23日—29日)组织开题报告培训,使学生明确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如何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每人一题”的要求,把好2007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质量关。选题确定后,学生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及撰写,于第6学期第3周(2010年3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2.开题报告答辩
第6学期第4—10周(2010年3月22日—5月9日)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必须保证15分钟(报告陈述约7分钟,提问答辩约8分钟)。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开题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各专业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答辩组,答辩组由本学科教师4人(含秘书1人)组成,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答辩组对学生选题是否得当、技术路线是否正确、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等进行评定,并做好答辩记录。学生根据答辩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行毕业实习。
五、毕业实习过程管理
1.2010年9月20日前各学院教学办向教务处报送各专业毕业实习计划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安排表》。
2.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实习计划、实验方案、并对采集实验样本、实验数据处理、实习记录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3.对实习过程进行检查。院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应掌握学生实习的总体状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和实习顺利进行,务必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者方可于2011年2—6月进行校外毕业实习。
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工作务必于第七学期第10周前完成。
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初步掌握选择科研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拟定研究方案,运用实验手段,处理数据,撰写论文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应在扎实阅读,调查,实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请参照教发(2006)7号文要求,按统一格式打印(A4)、装订成册。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所附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篇以上;调研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字,所附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各专业可对此项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
八、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各学院须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1.答辩时间:第七学期第11—18周(2010年11月8日—2010年12月31日)。每个学生报告和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各专业成立答辩组,答辩组人数不少于4人(含秘书1人)。
3.答辩要求:答辩组成员应于答辩前详细审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每个学生在答辩前应认真准备。学生汇报和教师提问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对申请延期答辩或答辩未通过者,安排在第八学期再次进行答辩。
九、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30%)、指导教师评分(40%)、论文(设计)答辩组评分(30%)三部分组成,计分方式均为百分制。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采用五级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凡弄虚作假和抄袭者,记为不及格,待重新撰写和答辩后给予成绩。
十、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
1.各学院请认真做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评选及表彰工作,于2011年1月10日前将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文件及电子版一并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教务处组织校督导委员会进行评选。2.各学院按各专业毕业生人数1%筛选较差的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人数不足100人的至少应评出1篇),于2011年1月10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校督导委员会进行审阅,对于评审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做出责令修改直至重做的处理。
十一、毕业实习经费及教师工作量
1.毕业实习组织工作、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按115元/生拨给学院,其中:毕业实习组织工作按15元/生由学院开支;开题报告按50元/生划给开题报告工作小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按50元/生划给答辩工作组。
2.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补助费:按125元/生拨给指导教师,用于毕业实习耗材费(实验材料、药品、器皿、临时用工、资料复印、图书资料、调查差旅费等)。
3.教师指导每名学生毕业实习,按每生25标准课时计算工作量。
十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
1.学生校外毕业实习返校后,应提交毕业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鉴定意见。2.各学院应认真总结毕业实习基本情况、主要工作经验,以及本单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等。毕业实习工作总结于2011年7月1日前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
教
务
处
二○○九年十月十五日
第四篇: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农大教字„2009‟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教育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初步尝试。
第二条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具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独立研究,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组织与领导
第三条 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院(系)分级管理,分工协作。
第四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明确学校的总体管理目标。组织协调各院系的有关力量,分解实施管理目标并布置全校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2.负责具体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问题;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校级开题与毕业答辩。
3.做好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编印工作。
4.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5.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院(系)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规定,布置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组织有关系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审定指导教师名单,审定题目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汇总《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报教务处备案。组织选题与开题、定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组织评选、推荐本院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
2.做好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控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3.做好本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于春季学期末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送教务处,并按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选编撰写规范》撰写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一并送教务处。
4.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本院毕业论文(设计)等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指导教师职责
第六条 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由系安排,主管教学院长审批。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不得超过6人(不含指导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
第七条 在校外单位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由学生所在学院聘请校外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确定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导师。
第八条 凡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教师,应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认真做好选题与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工作。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九条 确定题目,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提出论证意见。认真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并签字。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答辩申请给予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结论。
第十条 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教师必须保证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答疑和检查。
第十一条 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指导。
第十二条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
第四章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第十四条 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成果,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并要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与后果。
第十五条 在设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既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第十六条 无论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实习单位)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含四分之一)者,取消答辩资格,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第十七条 答辩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
第五章 选题与开题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第十九条 选题尽可能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题目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不同条件选择。减少假拟题目的数量。结合实际的选题,如果综合训练不够,指导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题目的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通过努力能完成工作任务。原则上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几名学生共同承担一个较大的课题时,必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十条 选题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于方案设计、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阅和外文翻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综合考虑。选题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十一条 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题目筛选审核,必要时对题目进行论证。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批准后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二条 学生自主选题,由系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选题进行评定,认可后确定相应指导教师并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三条 主管教学的系主任负责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各设计题目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并组织学生选题,学院协调平衡后,确定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签发正式的任务书。
第二十四条 组织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开题指导讲座。第二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初下达给学生,学生可以结合所选的题目选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
第二十六条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础,也是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之一,毕业生必须认真完成。
第二十七条 学生在接到任务书后按学校要求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给指导教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学生提交开题申请。
第二十八条 各专业组织所有学生进行开题。同时学校、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10%比例的学生进行统一开题,结果在学校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九条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文献综述(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主要参考文献;主要研究(设计)的目标内容、拟采用方法和技术路线;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途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技术资料、主要仪器设备等)。
第三十条 取得开题资格要求:广泛研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提交一份文献综述(3000字以上)并列出研读资料目录;完成与论文相关的专业领域外文资料翻译一篇(3000字以上),并由指导教师评阅签字通过;提交《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
第三十一条 开题报告论证须由不少于3名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论证组进行论证,并在学生报告后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由论证组成员签字认可。首次未通过论证的学生,必须在三周内重新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十二条 所有学生应于第七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第六章 质量监控
第三十三条 质量监控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检查,校、院视导组参加检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各学院检查开题是否按时完成,重点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否及时下达到每个学生。
第三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中期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第三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各学院、系着重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质量进行检查,对学生是否具备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查。
第七章 答辩与评分
第三十七条 各专业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答辩资格的审查标准,明确是否同意其指导的学生参加答辩并评定成绩。如果指导教师认为答辩申请人不具备答辩资格,答辩申请人需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再提交答辩申请,直到符合答辩条件,方可参加答辩。评阅、答辩程序按各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细则进行。第三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分。采用“结构分”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构分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和答辩评分按2:2:6结构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执行,各学院可根据专业选题的特点另行制定,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答辩委员会给定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有权独立评定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各专业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得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20%。
第八章 总结
第三十九条 毕业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系)要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及毕业答辩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并于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两周内,将书面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送教务处。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以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规范化,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监督力度,保障社会实践团队安全,帮助学生通过团队实践更好地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锻炼品格,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团队性质、组成及基本要求
第二条团队性质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自愿申报,经校团委或各院分团委批准立项后,利用暑期在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 组织形式
1.“以院为主,校院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校团委按照实践主题招募团队。经统一面试选拔确定为校级团队。校级团队由校团委统一管理。所有团队按照校团委要求进行部署,开展活动。
院级团队由各学院分团委直接招募,并报校团委备案,团队经费由校团委、学院和团队自筹,团队日常管理由学院分团委负责;校团委按照团队数量和质量配套管理费用,为院级团队统一购置保险,院级团队参加学校总结表彰。
2.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手段
为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实施。项目内容分为校团委推荐的设定项目和小分队自选项目,所有参加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团体和个人均需选定题目,向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申报项目,所有申报项目必须有指导老师,根据项目的内容、成果以及组织方式,由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资助对象和经费额度。
第四条 团队基本组成指导老师(至少1 名)+指导学长(1 名,可选)+团队负责人(1 名)+队员(1-7名)
第五条组团方式
项目组团、寝室组团、班级组团、支部组团、社团组团、兴趣组团等多种方式自由组团,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校组团。
第六条组团要求
1.团队人数根据团队实践实际需求和工作量确定,原则上不少于2人,不多于8 人;团队须有指导教师;团队须有随队记者至少一名,要求随队记者必须为校、院或学生社团的记者团成员,有采写新闻的能力和经验;团队服从校大学
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
2.实践地原则上应为队长的家乡或团队中至少一名队员的家乡。
3.团队所确立的社会实践主题必须积极向上、健康、合法,紧密结合学校社会实践主题和社会实际;
4.校级团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向校团委申报,经审批确认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后方可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并获得学校相关资金补助资格;进行院级社会实践团队按照学院相关管理办法开展。
5.校级团队申报时需上交团队项目申报表,附上详细的活动策划书及安全预案等内容;并最晚于出发前取得实践地或实践单位的加盖公章的接收函,上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否则取消校小队资格及实践资格。
6.团队安全、财务、宣传等各项管理工作须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第七条团队负责人
1.团队负责人是整个社会实践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整个团队的运作及团队与学校的联络工作,各团队须认真选拔德才兼备的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进行更换。
2.负责人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①未参加其他任何实践团队;
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
③遵章守程,在校期间无任何不良处分;
④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处理日常事务;
⑤ 按要求完成社会实践后期实践成果转化工作。
3.团队负责人工作基本要求:
① 时时关注校主页及校团委主页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通知,按照要求按时参加培训或者会议、按时并保证质量的提交、领取所需信息或材料;
② 时刻积极进行团队内部建设,保证全体队员各司其职,使团队健康、高效运转;
③ 在实践前期准备中积极与实践地或实践单位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在实践出发前获得加盖实践地或实践单位公章的接收函,并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
④ 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及日程,保证实践任务安全、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八条聘请指导教师
为更好地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各团队应聘请校内外相关教师作为实践团队的指导教师。每支团队的指导老师中至少1名为我校专职教师。指导教师应对实践团队的选题、组织、实践成果总结整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关心学生在社会实践过
程中的安全状况。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团队数不多于3支。
第九条聘任指导学长
为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各团队可根据自身需求邀请高年级、有丰富的团队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作为团队的指导学长。指导学长可结合自身经验对实践团队前期选题申报、实践安全、中期实践操作实施及后期的实践成果总结整理、奖项评比等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指导,关心实践团队的安全。每位指导学长只能指导1支团队。
第三章团队运作及注意事项
第十条计划安排
1.团队须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好实践单位或实践地,进行详细的实践方案策划,并在校团委主页下载填写《暑期社会实践投标书》;
2.经审批和选拔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做好正式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3.实践过程中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4.实践结束后一周内须整理出团队实践报告通过电子邮件等途径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
5.开学返校后,按相关要求上交书面材料,参与学校评比总结表彰。第十一条团队申报立项
1.团队负责人填写《暑期社会实践投标书》,并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按照要求提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通过选拔,对符合条件的团队,批准立项;
2.获准立项的团队,原则上不得进行实践计划、团队人员变更;
3.校团委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团委财务管理制度》及《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经费管理办法》,给予实践团队相关社会实践经费补助。第十二条团队审批及选拔
1.团队审批及选拔原则
① 实践主题鲜明、意义深远、服务社会;
② 重点扶持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关注民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科技文化传播、革命传统教育、社会服务、专项调研,有利于学生创业就业的团队;
③ 实践策划合理、可行,有详细、科学、针对性强的安全预案,学校不予审批操作性地或安全系数低的团队申报;
④ 适当考虑路途远近、时间长短、人数多少等因素。
2.校级团队审批及选拔流程
① 申报校级团队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将电子版《暑期社会实践投标书》提交至指定邮箱或平台,将纸质版提交至团委社会实践部办公室。
② 根据申报团队提交的《暑期社会实践投标书》进行初步筛选。初选以申请书的纸质版为主,根据申报团队的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可行性、创新性、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审。通过初选的团队名单将在校团委主页公布。③ 对通过初选的申报团队负责人进行面试答辩。面试组由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面试组成员对参与面试的团队负责人的面试表现、团队实践内容、可行性等方面分别进行评分,汇总后择优录取。
④ 根据面试录取小队数量、质量等情况确定是否加试进行笔试。笔试后择优确定校级团队名单,并在校团委主页予以公示。如不进行加试,在面试之后将校级团队入选名单在校团委主页予以公示。
⑤ 根据校级团队在前期、后期的参与会议、提交材料等情况对各校级团队进行考核,随时有权取消表现不佳团队的校级团队资格,并收回前期经费。第十三条团队考核
1.校级团队在前期的培训及各项会议实行签到制度,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需提前向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相关负责人请假并说明情况;各校级团队参与会议及提交材料的情况社会实践部均需登记在案,参与后期优秀团队评比;
2.校团委主页通知或会议通知需提交的各项信息、材料各校级团队负责人需保证质量按时提交;
3.校级团队不事先请假说明情况又不按时参加会议或不按时提交材料两次,提出警告,三次及三次以上自动取消校级团队资格;
4.校级团队成员严禁挂名、冒名的情况,如有人员变动应及时与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更改队员信息。一经查出有队员挂名、冒名的情况,取消该团队的校级团队资格。
第十四条团队安全
1.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安全工作应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各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要将学校关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的办法落到实处,设立安全委员专门负责团队安全工作,并制定出详细的、可行的安全预案,时刻提醒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注意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圆满地完成社会实践。
2.团队实践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团队负责人应该及时与当地110 联系,同时联系校团委社会实践部,说明相关情况,以便学校及时处理,使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
3.在前期提交队员身份证号时,每名队员要认真核对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团队负责人提交前应再次核对,确保无误。否则由于队员或者团队负责人疏忽等个人原因导致身份证号错误,无法购买保险或保险无效,由队员自行承担后果。第十五条团队财务
1.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补助、学院资助、个人出资、社会资助等,团队负责人应根据实践的实际需要使用;
2.学校提供的团队经费原则上只报销实践地与学校间的往返火车票硬座,具体金额参见《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经费管理办法》;
3.团队实践经费要有专人管理、登记、整理账目明细表、保管票据;
4.校级团队的学校资助经费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分发放。前期经费团队在实践出征前发放;后期经费由团队开学返校后,凭借相关材料上交情况向校团委实践部申请并上交活动相关票据;
5.团队未按规定使用经费或报假账,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经费补助,前期经费勒令全数退回;
6.团队因故未完成或未进行组团实践,前期经费应全数退回;
7.团队通过外联活动取得社会资助,须向学校申报备案。
第十六条团队宣传
1.实践团队在实践期间应重视实践宣传工作,以增强实践活动效应,扩大活动影响力,推广实践成果;
2.团队必须配有随队记者,要求随队记者须为校级、院级或社团的记者团成员,参加过专门的记者培训,有采集照片、采写新闻的能力和经验;
3.所有团队应建设好人人主页、微博等宣传平台,并实时更新团队动态;
4.校级团队应及时将图片、新闻及相关媒体报道情况按照要求反馈学校。完成实践后,应及时将实践成果反馈实践地(单位),并表示感谢;
第十七条团队物资发放
1.校级团队的物资一般在出征前一周内进行发放,以具体通知为准;
2.校级团队物资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旗、队服、各团队必做及选作的调研问卷、宣传及科普书籍、光盘、挂图等;
3.校级团队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领取本队物资,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领取者需提前与校团委社会实践部联系,说明情况,否则,未按时领取的团队将不予提供物资。
4.实践结束后,各校级团队的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旗应原样归还,丢失或损毁需照价赔偿。
第十八条实践成果提交
1.社会实践结束以后,各实践团队应及时进行实践材料的整理和总结材料的撰写等,做好社会实践的后期总结反思工作;
2.暑期开学返校后,各实践团队需按照学校、学院的通知按时、保质保量提交社会实践的纸质版、电子版的总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必做及选做的调查问卷、调研报告、团队总结报告、团队调研报告、个人日记、个人心得、校内外新闻报道、照片、视频等;
第十九条总结表彰
1.根据各实践团队提交的总结材料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在全校所有实践团队中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课题调查小队、优秀调查报告、优秀人人主页、优秀图片、优秀日志若干,校级小队优秀团队评优比约为20%,其他各项评优比约为10%,根据当年实际参与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各优秀实践团队、个人等,并进行各实践团队间的经验总结交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我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社会实践部所有。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即日起实施。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