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

时间:2019-05-14 12:1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

第一篇: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

2009-02-06 09:21:35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74 文字大小:【大】【中】【小】

第一条 为加强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简称服务业经营者),均需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服务业,是指向周围环境直接或者间接排放污染物的下列行业:

(一)宾馆、旅馆服务业;

(二)餐饮服务业;

(三)娱乐服务业;

(四)沐浴服务业;

(五)机动车辆维修、保养、清洗服务业;

(六)五金修配、加工等服务业。

以上服务行业的具体经营项目(以下简称服务业经营项目)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工商、规划、文化、房产、市容、公安、商务、交通、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规划、建设、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应当依据专项规划的内容和规模规划建设服务业网点。

设立餐饮业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应当设计餐饮业专用烟道,安排废气、污水、噪声等污染物防治设施的安装位臵。第五条 下列区域禁止设立服务业经营项目:

(一)居民住宅楼;

(二)商住综合楼中与居住层相邻的楼层;

(三)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

除前款规定外,禁止在湖泊、河道水面和不符合第四条第二款要求的商住综合楼内设立餐饮业经营项目;禁止在商住综合楼内设立娱乐业经营项目。

第六条 严格控制在距离居民住宅楼、医院、学校、疗养院、党政机关15米范围内设立产生烟尘、油烟、废水、恶臭、噪声等污染的服务业经营项目。

在前款规定的区域内,确需设立产生烟尘、油烟、废水、恶臭、噪声等污染的服务业经营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项目所在地周边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时,应当同时附上对周边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征求意见可以采取公告、召开听证会等形式。

在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前,认为需要征求项目所在地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可以通过公告或者听证会等形式征求经营者和项目所在地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七条 物业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得违反第五条的规定将物业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兴办服务业经营项目。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服务业经营项目,其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服务业经营项目投入经营或者使用之前,其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经营或者使用。

服务业经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未予批准的,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应当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现有服务业经营项目尚未使用清洁能源的,应当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清洁能源。

第十条 产生油烟污染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其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套设臵经国家认可的单位检测合格的油烟净化装臵,油烟经处理后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油烟应当经专用烟道排放,管道高度应当高于其建筑物顶层,且排放口应当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

禁止油烟无组织排放或者经城市排水管网排放。

第十一条 未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服务业经营者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臵污染物防治设施。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油烟净化装臵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油烟净化装臵正常发挥功效。

第十二条 服务业经营项目产生的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的,应当设臵隔油和残渣过滤装臵,达到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标准。

在无公共排水管网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污水的服务业经营项目的,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第十三条 服务业经营项目产生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四条 服务业经营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要求收集、运输和处臵。

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并交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不得擅自排放、倾倒。

第十五条 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其经营者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

第十六条 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服务业企业,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企业,应当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并及时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或者经治理后污染物排放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被责令停业或者关闭的服务业企业仍继续经营的,供电企业应当予以断电。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辖区范围内的服务业经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检查和弄虚作假。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八条 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但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服务业经营项目,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或者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可以继续经营,但不得进行改建、扩建,不得改变为其他服务业经营项目。第十九条 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且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尚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的,其经营者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补办手续;逾期未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或者未予批准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业且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但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及工商营业执照的服务业经营项目,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同时抄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物业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租赁人、借用人、承包人将其物业用于兴办服务业经营项目而仍然出租、出借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服务业经营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经营或者使用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营业,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服务业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服务业经营者未按有关规定对油烟净化装臵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致使油烟净化装臵不能发挥功效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企业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服务业经营项目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的污水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由排水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将废弃食用油脂擅自排放、倾倒或者交由非专业处臵单位和个人收集、处理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有关处罚按照规定应当相对集中行使的,应当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

第二十七条 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1997年4月23日发布的《合肥市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57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合肥市节能监察办法合肥市政府令2014年第177号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合肥市政府令2014年第177号 【发布日期】2014-11-26 【生效日期】2015-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节能监察办法

合肥市政府令2014年第177号

《合肥市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14年11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张庆军 2014年11月2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节能管理,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活动。法律、法规、规章对节能监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确定的节能主管部门对从事能源生产、使用、经营等活动的单位(以下称被监察对象)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主管部门,其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承担日常具体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建委、交通运输、商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节能监察工作,并接受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实施节能监察应当遵循公开公正、教育与处罚、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节能监察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施节能监察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或者将监察费用转嫁给被监察对象。

第七条 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确定本市重点用能单位名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布。重点用能单位由市、县(市)区节能监察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行为。节能主管部门及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场所、检测设备和人员,保证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并按照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十条 市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对县(市)区节能监察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第二章 节能监察的内容

第十一条 节能监察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执行情况;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执行情况;

(三)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规定执行情况;

(四)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

(五)主要用能设备合理用能情况;

(六)企业能量平衡情况;

(七)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察事项。

第十二条 对列入市、县(市)区重点用能单位名录的被监察对象,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监察内容外,还包括下列内容:

(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二)节能组织机构建立以及专门能源管理岗位设立情况;

(三)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建立及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监察,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监察内容外,还包括下列内容:

(一)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情况;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屋明示节能信息情况;

(三)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

(四)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标准执行情况;

(五)集中供热、供冷建筑实行分户计量制度执行情况;

(六)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

(七)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报废、更新制度执行情况;

(八)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执行情况;

(九)宾馆、饭店、写字楼、商场、超市等室内空调温度控制执行情况;

(十)公共机构采购和使用节能产品、设备以及用能系统情况。第三章 节能监察的实施

第十四条 节能监察采取书面监察、现场监察、在线监测或者其他合法方式。

采取书面监察的,应当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和报送时间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察对象。被监察对象应当按照要求报送有关材料。

实施现场监察的,应当提前五个工作日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察对象,但办理案件、处理举报投诉和应当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除外。第十五条 现场监察应当由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进行。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

被监察对象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应当在现场监察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第十六条 节能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能源利用信息监控系统,采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实施在线监测。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对在线监测软件和硬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能源消费数据实时收集、分类汇总和信息交流。第十七条 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监察对象如实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资料和样品,并查阅、复印或者抄录有关资料;

(二)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向被监察对象提出质询,要求其如实作出解释或者书面答复;

(三)对被监察对象与能源利用状况有关的生产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经营场景等进行记录、拍照、录像;

(四)对被监察对象的用能设备和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八条 被监察对象应当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证据。需要提供煤、电、气等用能数据的,能源使用单位应当提供。

第十九条 实施节能监察时,发现被监察对象有违反节能行为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被监察对象存在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应当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二)被监察对象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能行为或者严重浪费能源行为,但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应当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被监察单位采取措施改进;

(三)被监察单位存在其他不合理用能行为的,应当制作节能监察建议书,提出节能建议或者节能措施。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节能监察结束十五个工作日内将限期整改通知书、节能监察意见书或者节能监察建议书送达被监察对象。

被监察对象应当按照限期整改通知书、节能监察意见书或者节能监察建议书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改进,并将整改或者改进情况报送节能监察机构,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进行跟踪检查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对象收到整改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被监察对象的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被监察对象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十五个工作日内向节能监察机构提出延期申请,节能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延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对象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被监察对象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实施监察的节能主管部门提出。

节能监察人员的回避,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三条 节能监察人员不得泄露被监察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或者有其他影响公正执法的行为。第二十四条 被监察对象对整改通知书有异议,要求听证的,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举行听证。被监察对象对具体节能监察处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被监察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节能监察机构依法实施节能监察的;

(二)拒绝或者变相拒绝提供与节能监察内容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材料的;

(三)拒绝就节能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如实做出解释和说明的;

(四)隐瞒事实,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五)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其他拒绝或者变相拒绝依法实施节能监察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节能监察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 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阳江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阳江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服务业的环境管理,保护居民生活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服务业,是指下列有可能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服务行业,包括:

(一)宾馆、酒店等旅业项目;

(二)桑拿、沐足、理发等保健项目;

(三)洗车场、机动车维修等修配养护项目;

(四)木材、石材、玻璃、金属、食品等加工项目;

(五)酒楼、餐厅、大排档、早餐店、酒吧、休闲吧、烧烤等餐饮项目;

(六)歌舞厅、音像放映厅、游乐场、溜冰场、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项目;

(七)其他产生噪声、震动、臭味、有害气体、污水、粉尘、油烟等污染,有可能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服务业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单位和企业自用的服务场所,适用本办法。

中区域和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管理范围设立本办法第二条第三、四款及其它产生恶臭、有害气体和高噪声、强振动污染的服务项目,其它服务业严格控制设立。

第九条 在有住宅使用功能的楼宇内设立产生油烟等废气污染的餐饮项目的,必须向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报批规划总平面图,设置专门烟道,且厨房必须与住宅楼层有一层或者一层以上的间隔。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商和商铺业主不得向购房者或者承租者作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服务项目选址承诺。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服务业项目的,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登记表,报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批。项目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环保部门不予批准;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服务业项目应按规定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且在竣工投入生产、经营、使用前必须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三条 服务业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转,未经环保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保护设施。

第十四条 餐饮服务业必须安装治理油烟设施,禁止向城市地下管网排放油烟。

餐饮服务业产生的潲水、其他残渣废物以及修配加工场所产生的废油、其他固体含油废物均必须妥善收集,由专业持证单位处理,不得交由无证企业处理或直接排入城市地下管网或者随便

环保等部门可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关闭。供水、供电等部门实施断水、断电措施,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 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服务业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被检查者要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阻挠、延误检查或者谎报、瞒报、拒报。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经营服务业项目的,由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或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环保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组织对服务业污染源的监测,查处污染事故,处理污染投诉,并协调有关部门对服务业的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阻碍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住宅楼”是指在规划功能上从首层至顶楼全部为住宅使用功能的建筑物。

第四篇:南宁市餐饮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服务业的环境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餐饮服务业,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餐饮服务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简称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均应遵守本办法。

对单位食堂等非经营性餐饮服务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城市管理、工商、公安、规划、建设、房产、商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对管理区域内餐饮服务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调解相邻之间因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

第六条 业主大会可以在管理规约中依法约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权利和义务,全体业主应当共同遵守。

物业服务企业对本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当予以劝止,并向有关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七条

规划、建设、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在旧城改造规划和新区建设中,应当依据专项规划的内容、规模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布局建设餐饮服务业网点。

从事餐饮服务业经营的建筑物必须设置有不与通风管道、住户烟道相连通的餐饮服务业专用烟道,并有油烟、异味等污染物防治设施的安装位置。

第八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和场所新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

(一)居民住宅楼(不含单一产权的单体农村居民住宅楼);

(二)未设立专用烟道至楼顶的商住楼;

(三)非商业性公共建筑。

本办法施行前,已开办的餐饮服务业项目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得进行改建、扩建;关闭、歇业以及转让、变更后仍开办餐饮服务业项目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销)售新建商住楼的,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及其批复要求,对未配套建设餐饮服务业专用烟道、不具备开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的商铺,必须在商铺买卖合同中明确告知买受人该商铺不得用于开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

第十条 物业所有人或管理人不得将第八条规定的物业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开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在距离医院住院部、学校教学区、疗养院、党政机关办公区等环境敏感建筑物边界15米范围内新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

在前款规定的区域内,确需设立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前,应当通过公告、听证会或者其它形式征求项目所在地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开设餐饮服务业项目时,应当同时提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环境影响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 市区环城高速范围内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使用管道燃气、液化石油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或洁净煤燃料,不得使用煤炭、重油、渣油、木柴等高污染燃料。

第十四条 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其经营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套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油烟经处理后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油烟必须经专用烟道排放,专用烟道排放口高度必须高于其所在建筑物主楼的顶层,且排放口设置和方向应当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

第十五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在经营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油烟净化设施。

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第十六条 餐饮服务业项目产生的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放前应当设置规范化的隔油和残渣过滤装置,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排放。

在无城市污水管网的区域内开设产生污水的餐饮服务业项目,应当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第十七条 餐饮服务业经营场所排放的噪声不得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饮食业经营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严禁用餐人员在23时至次日7时内高声喧哗、产生噪音,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在禁止区域或场所新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营业或者使用,可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商铺买卖合同中明确告知买受人不得用于开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物业所有人或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租赁人、借用人将其物业用于开设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餐饮服务业项目而出租、出借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市区环城高速范围内未按规定使用清洁能源或洁净煤燃料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不符合要求的燃烧设施,可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配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油烟未经专用烟道排放或直接向城市排水管网排放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经营期间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油烟净化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致使油烟净化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餐人员在23时至次日7时内在饮食业经营场所高声喧哗、产生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有效制止用餐人员高声喧哗、产生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立但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餐饮服务业项目,由同级人民政府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能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2003年4月6日公布的《南宁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南宁市人民政府令

第42号

《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7月15日第十二届市人民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防治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饮食服务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城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城市管理、工商、公安、规划、建设、房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对本区域内饮食服务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调解因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

第五条 业主大会可以在管理规约中依法约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权利和义务,全体业主应当共同遵守。

物业服务企业对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饮食服务业违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当予以劝止,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饮食服务业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城乡规划、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

第七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或者场所新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

(一)居民住宅楼(不含单一产权的居民住宅楼);

(二)未设立专用烟道至楼顶的商住楼;

(三)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主体建筑;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第八条 用于饮食服务业经营的建筑物应当设置不与通风管道、住户烟道相连通的饮食服务业专用烟道,并预留噪声及油烟、废水等污染物的污染防治设施的安装位置。

第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饮食服务业项目应当于开工建设前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和本市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或者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饮食服务业项目,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告知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根据要求作出履行相应义务的书面承诺并提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视为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自作出承诺之日起10日内将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布。

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度的饮食服务业项目范围,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饮食服务业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新开办项目的规定办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一)无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变更为有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

(二)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去向和排放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

(三)经营地址变更的。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饮食服务业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其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未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经营或者使用。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销)售新建商住楼的,对未配套建设饮食服务业专用烟道的商铺,应当在商铺买卖合同中明确告知买受人不得用于开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

第十四条 物业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得将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禁止从事饮食服务业的区域和场所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开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

第十五条 在环城高速公路范围以内的建成区经营饮食服务业的,应当使用管道燃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不得使用煤炭、重油、渣油、木柴等高污染燃料。

第十六条 从事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其经营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套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的油烟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油烟、异味应当经专用烟道排放,烟道高度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且排放口设置的位置和方向应当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

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立但不符合前款规定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能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在经营期间不得闲置或者擅自拆除油烟净化设施。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第十八条 饮食服务业项目产生的污水应当经隔油和残渣过滤处理,符合污水排放相关标准的,方可排入城市公共排水管网。

在无城市公共排水管网的区域开设产生污水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应当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水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九条 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排放的边界噪声不得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在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用餐的人员,严禁22时至次日6时高声喧哗或者以其他方式产生噪音,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止高声喧哗的警示标志,并对高声喧哗的用餐人员进行劝阻。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检查。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配合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检查。

第二十一条 对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的举报和投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在1个月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新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责令停止营业,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处5万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按规定公布承诺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铺买卖合同中未明确告知买受人不得将商铺用于开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物业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出租、出借物业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开设产生油烟污染或者异味的饮食服务业项目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按规定使用清洁能源的,责令拆除或者依法没收不符合要求的燃烧设施。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配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油烟、异味未经专用烟道排放,烟道高度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并劝阻高声喧哗的用餐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将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公共排水管网的,由城市排水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用餐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高声喧哗或者以其他方式产生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饮食服务业,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及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包括餐馆、大排档、快餐店、小吃店和提供饮食服务的宾馆、酒吧、咖啡厅、茶馆等。

本办法所称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项目,是指需要用食用油对食物使用煎、炒、炸以及烧烤等烹饪方式产生油烟的饮食服务业经营活动项目。

第二十七条 单位食堂等非经营性饮食服务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03年4月6日公布的《南宁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同时废止。

下载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令第14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