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2:4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

第一篇: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青岛德占时期建筑调研之德国总督府

摘要:青岛素以风景秀丽著称,历史为其遗留下了众多的老建筑,博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名。其众多的老建筑不仅深深的影响和塑造着青岛人,也给游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然而,在这些建筑中尤以德国总督府的建筑风格最为突出。关键词:德国总督府、老建筑、风格

青岛总督府,又称提督府,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一座前总督府建筑,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1906年交付使用,正式成为德国胶州湾租借地的总督府,供胶澳总督办公之用。昔日的德国总督府坐落在地势平缓的关海山那麓,面向青岛湾。呈漂亮弧形的霍恩格厄路(今德县路)与威廉大街(今青岛路)交汇于此,后者构成通向大海的视线轴。官署的前方为总督府广场。

从资料上看,总督官署的建造稍早于总督官邸,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当是此前已建造一个临时性的总督住所。在离开原属章高元的清朝总兵衙门到1906年官署办公楼建成的这段时间里,总督的大部分公务应是在当时处在城市东部的早期私邸里进行的。据1899年4月20日出版的德属《胶州关报》报道,在当年,德国总督官署的建造已被列入青岛城市规划。

始建于1904年春夏之交的这座中轴线鲜明的庞大建筑,立面为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有两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古典主义色彩浓郁。平面呈“凹”字形的四层官署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高20米。大门外依地势被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强化了建筑的威严和中心地位。

官署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钢材为德国著名的钢铁公司克虏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伯公司的产品,立面用花岗岩细方石砌成。这种石材在青岛随处可见,被公认为城内惟一可砌出干净墙面的建筑材料。有关工程细节的史料显示,当时要将某些沉重的方石砌入墙体,须搭建美国松木制成的脚手架,其上设有轨道,供起重装置运行。总督官署一层楼和四层楼均为窗户较小的辅助性房间,主要办公室都在二三层朝阳的一面,走廊则设在背阴的北面。办公室宽敞明亮,门窗很搭,办公室外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

该建筑是德占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德国占领青岛后,总督办公最初在原清军建造的总兵衙门内,1898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新行政中心位置,报经德帝国政府批准。据资料记载,该建筑方案前后三易其稿,最后国会与海军部相互妥协,德皇准允方定案。

这栋建筑的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巧妙的借助了规划的烘托。通过周边呈放射状路网的布局,将建筑物至于区域的中心,体现出号令四方的统治中心地位;二是巧妙利用了地形。被依青山,面临大海,建筑环抱山势,且沿等高线展开,即减少了对地形的破坏,又显示着建筑的庄严。特别是临青岛湾的方向,道路中增加踏步,拾级而上,更平添了建筑的高大气势;三是充分显示了地方的材质。青岛地区盛产石料,原本在民间的建房中已经大量出现块石墙面,但针对楼房的使用,还缺少技术经验。德国人利用美国松木搭建脚手架,其上设导轨来进行牵引起重,由于较好的运用了石材,又与周边的山体形成呼应,又达到了巧借自然的效果。

1903筹备建造,1904年7月总督府办公大楼正式开工建造,1906年竣工,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总督府办公大楼是当时青岛的行政中心,也这个年轻的殖民地最重要的建筑,大楼主体沿中轴线对称,庄严的南立面朝向大海,明确地表达出建筑对城市的控制地位。建筑的四角与中间突出,内设两层开放式的外券廊,两侧各有四根爱奥尼式方型石柱。主入口的拱门简洁大方,让人不禁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大门。连接厚重两翼的明廊却略显轻松,使得总督府大楼在威严之余又不失亲和力。主入口设在二层,进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门是一座被建筑师马尔克赞叹为其平生从未见过的两层式凸出圆拱顶大型门厅。总督的办公室和政府机构都在二三层南向的房间,室内宽敞高大,采光效果极好,具有鲜明的德国建筑特点。大楼的内装修比较简单,但这种简约的装饰风格很好地体现了政府机构的肃穆。从此楼向下看为青岛路,无建筑物,看海无敌。海边圆形突出曾有李先良题字接收纪念碑,今无存。大楼坐北朝南,背靠总督山(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

建筑平面布局为“凹”字形,东西长80米,南北长约40米。主体高四层,约20米,底层为半地下形式。总面积7132.3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主入口采用扁圆大圆券门廊,由连接城市道路的宽大石阶直接通往二层立面形式采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段构图方法,中部及两侧略外突,墙面采用剁斧花岗岩深凹缝砌筑,凸显建筑物的沉稳凝重,并增加厚重感。南立面入口附设39级台阶直达二层门庭,二、三层间采取券柱式外廊,券洞两侧为两层高的爱奥尼方形壁柱,与其他部分形成虚实对比。细部处理严谨但显生硬,充分显示出德国建筑的严肃风格。屋顶为梯形折坡状并覆以半圆式红陶瓦,对应立面墙身至弧状屋面窗。整个建筑外墙均采用浅色花岗岩材料嵌缝式处理。一:四层设计为每开间三扇的小窗,二、三层则采取视觉连通式大窗,为半圆弧状。整个建筑物依托地势给人高大深远且庄重威严的感觉,以展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气势。整座建筑以砖石木结构为主,局部辅以钢梁与素混凝土拱体楼板结构。该楼由德国设计师马尔克设计。于1904年夏由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着手组织施工,至1906年1月建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成。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是德国在青岛诸建筑物中体积最大、造价最高的一处房屋。

大楼属区洲公共建筑风格,石砖钢木混合结构。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立面为横三纵]段对称处理,蒙莎式红瓦楼顶,整座大楼主墙体全部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徊成。石料均采自青岛出产的优质花岗岩,牢固坚实。楼房内墙是砖钢木混毛结构,而以砖钢为主。所用砖瓦系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原料烧制而成,今中山路北端就是当年烧制砖瓦的地方,因此得名“大窑沟’’。整座大楼所用的花岗岩石料,全部由中国劳工从远处石场用传统手段采制搬运,大楼工程亦由中国工人用传统工艺承建,其工艺水平之高,建筑技术之娴熟,深为德国建筑师所称道。而中国工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有十多人在繁重危险的工程中死亡。可以说,总督府的大楼也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产物。总督府大楼主体高度20米,共计五层。一层为半地下室,二、三层为主办公楼层,四、五层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大楼人口处在楼体南面正中,为一高大宽敞的拱形石砌大门,门外有两大花岗岩台阶,共33级阶梯,两大台阶之间筑有汽车路。沿阶而上,进人大门就是大楼的门廊,亦即大楼的二层楼道,大楼门厅宽敞高大,顶悬巨型吊灯,十分华丽气派。大楼正中是一座典型德国风格的铜质扶手、花岗岩石阶的宽敞楼梯,连接大门(二楼)与三楼。另在大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砌楼梯连接一楼与五楼,在一楼楼道内侧拐角处,各有小门通向内院。从二楼沿中央楼梯来到三楼,首先看到的就是三楼的会议大厅。大厅宽敞明亮,陈设典雅,为历届政权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1922年12月10日午前,也就是中国接收青岛仪式前一小时,中日两国交接代表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大楼二、三层是主要办公区,办公室内高大宽敞,光线明亮。窗外有宽敞的廊式阳台,有便门与外廊连通,人们在公务之暇可以到阳台散步健身,眺望大海。办公室内装饰有深色护墙板和木地板,装饰典雅古朴。一楼、四楼与五楼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办公条件较主办公楼层略为逊色,没有阳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台,窗户也较狭小,光线较暗。大楼内所有办公室均在向阳一侧,背阴处为内走廊、楼梯和卫生服务设施。

总督府大楼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大楼前方辟建了一处正方形广场花园,遍植乔灌花木。从广场南侧沿石阶而下,便是宽敞的青岛路。在青岛路南端海滨,有一处向海中突出的半圆形花园,以前园内曾建有德国侵占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叶世克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青岛去世的胶澳总督叶世克而于1903年建造的一座欧洲风格的白塔式建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为中国接收青岛纪念碑。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后,改为大东亚圣战纪念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又将其改为山河重光纪念碑。一座小小的建筑物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青岛市建筑中实为少见。该纪念碑于1966年被拆除。观海山、总督府、青岛路和叶世克碑,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修筑了观海路、沂水路、德县路、湖南路、广西路、太平路(上述路名均:今名)等街道,修建了一大批高级民宅、饭店和公共建筑,最著名的有总督府t南方向的德国胶澳高等法院、青岛路西侧的青岛德国大饭店和青岛路东侧f德华银行大楼、胶济铁路矿山公司等,形成了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胶澳行政中一区。

从1906年总督府建成后,主要用途一直是办公建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总督府为日本守备司令部使用,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归还北洋政府时,该建筑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4月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人再次侵占时,这里成为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1945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这里仍为青岛市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先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使用,后于1994改由青岛市人大和政协办公使用至今。199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参考文献: 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市图书馆

《图说青岛市老建筑》 《青岛市老建筑》

第二篇:德国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关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垃圾 处理场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引言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城市垃圾的处理好坏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学习德国北威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方法、经验和取得的教训是本调研报告所主要关注的内容。2012年3月1日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对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学习与对比,进一步使读者认识到差距,调整心态,取长补短,攻坚克难,通过不懈努力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德国北威州城市建设管理及垃圾处理的简要情况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被中国人简称为“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是人口超过1800万的联邦州。区域面积3万4080平方公里。德国人口最多的州。位于德国西部。面积34,067平方公里,人口1,710.4万(1991)。首府杜塞尔多夫。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属莱茵河流域。

德国鲁尔重工业区基本呈现了较为类似或相同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性特质,主要如下:

一是是生态环境优美,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牧场,城区内原生态的公园绿地和树林,对市民免费开放;污水全部集中收集处理,各种河流、水体清澈见底,形成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和人居环境。

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部免费运行;城市地铁、轻轨、电车、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配套,极大方便市民出行;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断,畅通无阻;市政管线全部入地,市政设施整齐有序。

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有特色、有品位、有秩序。克隆、杜塞尔多夫等城市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重建,沿续了中世纪建筑风格,市政大厅、议会大厦、学校、教堂等城市重要建筑厚重、大气,色彩与环境协调和谐,整个城市富有特色和品位;城市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文明有序,大街小巷广告牌匾数量少、整齐划一效果好;市政广场、步行街等经营业户数量多、规范管理秩序好;主次干道车辆多,流量大,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各行其道,城市交通组织好。

四是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理念先进,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高。北威州的环卫工作主要由北威州环保部负责,全州共有23个垃圾焚烧场、6个医疗垃圾焚烧场,430个垃圾堆放、分类或填埋场,还有部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物垃圾和化学危险有害垃圾等全部实现了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德国北威州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启示

(一)全新理念支撑,解放思想作为先导。进一步突出“减量化”为主的前端治理,管理重点由后端的填埋和焚烧转向源头的控制和分类管理。德国制定了一套“green points”系统,以特有的收费结构形成对制造商减少产品包装数量以及使用环保包装产品的激励,这套体系目前在欧洲22个国家

通行。一是收费的基本原则是按量收费,对较少的垃圾量会鼓励性地减少收费,甚至不收费。二是通过市场手段减少商品的包装物。商品的出售价格中包括了包装物的回收处理费用,同样的商品,包装物越多,价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低;必须的包装,则尽可能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物,不进入垃圾处理系统,譬如矿泉水瓶,饮料瓶在德国可在任一商店按瓶上标明的价格被回收,然后稍加工就可重复使用。特别是在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小超市,均有饮料、矿泉水瓶自动回收器,大大提高了此项工作的效率。

(二)立足长远,保障贯彻实施,建立有效的垃圾管理体系。制定环境卫生规划,特别是垃圾填埋和焚烧的规划是指导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北威州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制定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法律法规,把垃圾管理当作公益事业,确立收集、收费体系。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应法规建设。目前,每年仍有十几条与垃圾处理有关的新规出台,法院的判决都可作为法规的组成部分。

(三)加大垃圾处理资金支持,学习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投资方式,提升垃圾处理行业的科技水平。一是政府对于垃圾处理这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包括每年有一定数额的垃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财政、税收等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垃圾处理费和社会服务费免收调控基金等,对垃圾处理场、资源回收利用处理场给予一定的垃圾处理补偿费等,坚持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垃圾处理水平。二是加大对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

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大力推行以垃圾科学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北威州70年代有6000多个垃圾堆放、填埋场,经过探索发展,目前减少到26个,并且在近几年要降低到5-6个,专门用于填埋焚烧的部分废渣的填埋。以焚烧为主的巴州,目前有16个大的焚烧场,97%的残余垃圾通过焚烧处理。由于北威州垃圾的分类系统完善,进入焚烧场处理后无噪音、无臭味、无粉尘,产生的电力、暖气、蒸汽输送到工厂、学校、家庭、医院,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的“三化”。

三、德国北威州垃圾处理实践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要强化经济、行政等措施,认真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加强政府监管,把好初步设计关、项目开工关和峻工验收关,严格遵循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保证工程质量。要加强垃圾处理运输、中转等设施设备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二次污染。要加快全面落实垃圾收费政策,增强单位、居民的垃圾污染治理付费意识。

(二)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目前,我市农村环境垃圾收集、处理还部门滞后于城市,形成了城乡环境反差很大,成为制约建设世界城市的突出问题。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和我市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规划,把农村环卫收集运输转运设施,做为村镇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向村镇延伸,积极推行

“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模式。

(三)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要从源头抓起,在家庭、社区、单位和街道,积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尤其是已采取焚烧方式的区(县),要加大分类收集的力度,为全省各地提供示范。同时,引导各地加强垃圾中转站(场)和密闭收集运输机械装备建设。做好废旧电池、餐厨垃圾、医疗、化学危险物的分类收集工作。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知识和法规的社会宣传。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垃圾场选址、二恶英污染等疑惑;积极开展环卫知识、城市管理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要建立垃圾处理单位与居民沟通互动机制,增强居民参与垃圾处理的自觉性,为垃圾处理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把北京建设成首善之区和世界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台湖分队2012年7月

第三篇:青岛调研报告

青岛简介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青岛的具体情况,做到有准备有计划的调研。下面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美丽的青岛。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青岛的标志

青岛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座落在“五四广场”,高达30米,直径27米,同

时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

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

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

力量。其火红色的外观视觉,更是彰显了青

岛和青岛人民热情、开放、友谊和不断追求的精神,给人一种时代感

再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享誉全球的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青岛啤酒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同时与nba成为合作伙伴。200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2007年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八大啤酒厂商。这不仅是青岛的自豪,也是中国的自豪!~ 我的调研主要沿滨海步行道一带的一些青岛著名景点、中山路一带以及另一些青岛标志性建筑等景点建筑集中地区进行调研。以下是我调研的结果:

在我看来,滨海步行街是青岛最亮丽的风景线,沿着这长长的一条线下来,我觉得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历史文化都可谓是青岛数一数二的。八大关景区

第一天,我来到早有耳闻的八大关风

景区,据说这里有很多别墅群,令人看得

眼花缭乱,对于我们这次的建筑作业的设

计也会带来很多帮助。八大关景区,位于汇

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 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

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

(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

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各马路各有特色: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称。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花石楼——八大关的标志建筑

我的第一个目标,那一定是花石楼了,无论是从历史,外观,名声以及参观人数那都是八大关数一数二的!门票八块五,但是我觉得这八块五花的值!~花石楼是八大关景区南端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楼就坐落于此处。花石楼背靠八大关,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一大批俄国人来到青岛定居,这些俄国人中有的颇为富有。1932年,据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在临海呷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它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筑特色。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相传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也有老百姓说蒋介石也在此避过难等等,总之关于花石楼的传说是太多太多。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门牌为黄海路18号。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公主楼

忽然想起曾经画过的那个精巧可爱的别墅——公主楼,于是就开始了寻找公主楼的旅程。公主楼真是不怎么好找,我走了很多冤枉路,而且路上的游人也不清楚。甚至。我到了公主楼问里面的人公主楼在哪。他们都说不知道。。真是让我汗死了!~公主楼坐落于居庸关路16号的公主楼,精巧可爱,就像是童话故事中的常有的模样,也许正是丹麦建筑风格才造

就了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公主楼建造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721.98平方米。

本世纪20年代,丹麦王国曾在青岛

设立领事馆。1929年,丹麦王子乘豪华客轮飞欧尼亚号到青岛,遍游青岛市区。他经过八大关一带时,见到此处风景宜人,濒临大海,宜于度假休养,遂令凡麦驻青领事赵亨先生在此购地建造了这座丹麦风格的建筑。原准备请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消夏,但事实上,丹麦公主并未来过,然而公主楼的名字却从此流传出去。该建筑为北欧滨海风格庭院建筑。主楼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花岗岩砌基,屋脊双面陡坡呈尖耸状,开有可远眺海滨的气窗,墨绿色粉刷墙面上的楼层窗外,由白绿色马赛克嵌饰框边,使建筑造型简捷、流畅、精巧、活泼。室内有壁橱、质地考究的木扶梯、地板及墙裙,房间小巧明亮,起居设施完备。室外西南有宽阔的草坪,衬托主建筑高雅、醒目、别具一格。此建筑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彭真曾住过公主楼。但在1989年曾遭遇火灾,现已修葺一新,由某医院使用。栈桥公园 远处望去,海上那长长的条路,通向栈桥,真是别具特色。栈桥公园为开放式景点,是百年青岛的标志,也是青岛最好的观景点之一,距离青岛火车站只有500米左右。栈桥为当年德国占领时期所建的商用码头,历经百年海水冲刷腐蚀而不坏,其建设结构和工艺至今仍叹为观止,解放后成为青岛最主要的游览景观并在大海一端建造了中式古典的两层塔式建筑——“回澜阁”。

迎宾馆

迎宾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

-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总督

楼”。迎宾馆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该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迎宾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昔日,袁世凯多次下榻;汪精卫在此召开成立汉奸政府的秘密会议;军阀张宗昌在此馆遭预谋暗算。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

圣弥爱尔大教堂

——青岛半个世纪的标志物 1931年5月至1934年10月27日,经由1928年任青岛代牧区主教的魏嘉碌之手,圣弥爱尔大教堂落成。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建设资金中的相当部分由魏嘉碌主教在德国各地教徒中募得。1933年希特勒主政德国,明令禁止货币输出,致使魏氏没有带走的部分资金被阻滞,这也就是施工方案对原设计有若干改动的重要原因。工程后期的建设资金主要是向青岛教区所属的教徒募得。

圣弥爱尔大教堂占地面积约2470平方米,总长度为65米,十字形耳堂长34米,檐高18米。整个建筑系钢筋混凝土与花岗岩结构。建筑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形,正门面南,在其左右设有衬门。正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1座塔身高56米的钟塔,塔顶各竖有4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上部悬大钟4个。教堂大厅高18米,左右设有走廊,衬以彩色玻璃窗,光线柔和;走廊墙壁上装有耶稣苦路彩雕14处。教堂后方设有1个大祭台,下方左右对称各设2个小祭台,再配以上方穹顶的圣像壁画。

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塔楼高度超过北京、天津、大连以及济南等中国北方的所有篇二:关于青岛区域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青岛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青岛作为山东的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关乎着整个山东的经济力量如今,青岛市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电子通讯、信息家电等六大支柱产业,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

二、区位资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

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优势矿产资源有石油、黄金、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透辉岩、滑石、沸石岩。黄金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其中平度年黄金产量5.7吨,莱西山后金矿已成为山东黄金新的增长点。莱西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青岛市区以及平度、胶南的花岗岩品级很高,崂山盛产黑水晶和海底绿玉。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即墨东部。青岛的风能、光能资源

非常丰富。

三、区域优势

1、青岛是整个沿黄流域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主要的出海口。

2、青岛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有着著名港口青岛港这一点又要比那些内陆的城市有优势得多。

3、青岛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宜人,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因而更易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驻。

四、经济结构 2011年上

半年青岛

市全市实

现生产总

3016.75 亿元,按

可比价格

计算,增长10.9%。人均gdp是12920元。今年前三季度gdp实现11.3%的增长。2011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2.3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9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47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例为4.1:46.9:49,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共有实际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50个,实际到位内资243.8亿元,同比增长14.6%,高出一季度增幅1.4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际到位内资132.3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18.7%。从内资项目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18个项目到位资金3.3亿元;第二产业315个项目到位资金110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317个项目到位130.5亿元。其中,服务业内资占比达到53.5%,比上年同期所占份额提升7.3个百分点,全市利用内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6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76.9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758.62亿。第三产业完成2630.58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990.54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452.61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532.39亿。固定资产投资3022.5亿,其中房地产投资602.4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74亿。

五、经济运行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提升。1-4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5.2亿元,增长1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8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1-4月份青岛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71.9亿元,增长11.9%。外贸出口增速回升。1-4月份,青岛市进出口总额270.2亿美元,增长13.1%,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提高,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扩大。1-4月份,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86.1亿元,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1-4月份,青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9.6亿元,增长17.8%,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银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少增。4月末,青岛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60亿元,比年初新增398亿元,同比少增111亿元;青岛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13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同比少增390亿元。物价基本稳定。1-4月份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cpi)较上年同期上涨2%。4月份青岛市cpi上涨2.6%。

六、产业结构 对青岛当前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青岛的产业和产品根据其地位可以划分为五类。第一类属于有优势产业和产品,包括轻工、纺织、家电、中药、纯碱等,大部分已经确立了产业规模并且保持了增长的活力,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和

退出领域,但面临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第二类是不具备优势,但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电子信息、高档家具、环保及生物技术产品等。这类产品今后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信息技术产品可能遭遇较大冲击。第三类是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石化产品,交通运输,汽车等。这类产业大多面临兼并、收购和重组的局面。第四类是总体水平落后的产业,有西药、农药、染料等。随着今后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产品进口的增加,这类产业将会面临兼并或被外资控股的命运。第五类是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机电、鞋类、印染、服装加工、玻璃等,将来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

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中间力量的金融、旅游、保险、中介、电信等服务业将逐渐对外国企业开放,使得青岛的第三产业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七、发展展望

今后的青岛,将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着眼全国,高端引领,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强新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同时,还将根据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和全市工业整体布局,兼顾上游资源能源和下游产业,对具备条件的新兴产业,引导建立相对集中的园区;对那些与现有产业关联紧密、配套发展的产业,分别引导加入现有主导产业集聚区。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项目,着力打造蓝色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基地,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青岛经济的主导产业。篇三:调研报告 青岛建筑调研资料总会 青岛近现代建筑风格调研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有崂山,西有平原,北揽大泽,南接黄海。然而,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到1922年间的三十多年间,由于旧中国的腐败落后,青岛先后被德国及日本侵略者统治侵占,来到德国建筑师、日本建筑师以及西方留学归国的中国建筑师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带到了青岛,而青岛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也为实现这些思想提供了可能。因此,青岛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都带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

一、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年)1897~1914年,青岛作为德国殖民者独占的殖民地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较早地开始了近代城市的历程,使青岛在城市风貌上的独特性表现为德占时期建成的高质量的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

1、殖民时期风格建筑 代表建筑:沂水路11号德国总督副官宅邸旧址、青岛中医院、德华银行。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又因其三面环海,在海洋环境的调节作用下,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胶澳志·方舆志·气候》载:青岛属“海洋气候,吸热缓而退冷亦缓,冬有暖流之灌溉,夏有凉风之鼓荡,故寒暖均不甚烈。”、“青岛市街三面环海气候极佳,日暖风和实为良港,但由中区至内地则为大陆气候,故寒暖之差极大”。德国建筑师最初直接引入了英国殖民地常用的“外廊式样”,建筑的层高也在4m以上。然而不久就发现青岛的凉爽气候根本就不需要这种热带建筑形式,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德人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气候因素,“房屋之配置为防冬季之北风,故楼梯及附属舍恒置于北方,而寝室及居室恒置于东南方,又以东南方夏季多东南风,故恒置露台以承之对于强风及湿气亦有适当之防备。”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以适应青岛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青岛旧海关大楼,建于1899年,立面为两层券廊处理。德国总督副官宅邸旧址,屋顶铺中国瓦,四周围以敞廊;德华银行,处于对气候的考虑,西面和南面设有通风的券柱式外廊,具有“殖民地式”风格。

2、古典主义建筑

代表建筑:德国总督府

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

狭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通常是指狭义而言的,建筑多使用西方古典柱式,讲究对称,突出轴线,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比例严谨的立面构图,但也能根据基地地形作灵活处理。建筑用材讲究,多使用花岗石贴面,花岗石柱式;或作水刷石面层,坚固耐久,典雅华贵。

近代德国建筑流行花岗岩的装饰,这使得德国建筑师在青岛有了用武之地。德据之后的青岛建筑也袭用了这种做法,立面采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横三纵五对称处理手法,中部及两侧略外突,墙体建筑材料为青岛特产花岗岩石材,石料丰富,质感优美,有两层券廊,矩形爱奥尼式壁柱,符合严谨的古典主义构图比例。在青岛建筑中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不多,青岛的总督府属于这一类。

3、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建筑

代表建筑:青岛观象台、江苏路15号青岛基督教堂、伯恩尼克住宅、德国盖尔普克亲王别墅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德意志传统折线式屋顶陡高奇特,举架很高,层高一般约为4m以上。为了使建筑物表情丰富、生动,往往把墙壁做成抹灰,而将壁柱、上楣、窗户四周、拱门、柱子等用红砖装饰;或用砖来构成墙面的基调,而壁柱、上楣、窗户四周等则采用石材。青岛的德式建筑几乎是德国本土风格的原样移植,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风格占据主流。

4、折衷主义建筑

代表建筑:车站饭店、阿里文住宅、总督府官邸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集各种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局部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了其他建筑文化要素的折衷主义建筑华丽新奇,引人注目。特别是巴洛克建筑手法的掺杂很受欢迎。严格意义上说,青岛德占时期的所有建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折衷现象,或纯德式传统建筑本身融入了青年风格派的要素;或掺杂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构成要素和各种象征意义的东方符号。如总督府官邸是德式建筑为主的多种元素有机组合的“集仿主义”风格,既有“青年风格派”特征又有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特征,而建筑东立面的花房完全是一个纯钢结构玻璃围合的阳光大厅,已显示出现代主义 风格特征,屋顶既有红色筒瓦又有中国传统的绿色琉璃瓦;而车站饭店则是新巴洛克式、哥特式等东西方建筑符号的生硬结合。阿里文住宅在其住宅的入口处设置一间典型中国屋顶的门房,这在当时的青岛可谓独树一帜。

5、青年风格派建筑 代表建筑: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广西路33号德国药房市南区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在德国的艺术界兴起了一场“青年风格”运动,所谓青年风格是指一方面强调装饰,(如经常在建筑物正面装饰以弧线或者花朵图案),另一方面反对机械风格和大工业时代千篇一律的廉价艺术品的艺术风潮。在整个威廉时代,德国建筑艺术受限颇多。威廉认为:不管哪种艺术,只要违背他的规定,超出他划定的界限,就不再是艺术。但是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就此止步,甚至首都柏林成为青年风格派装饰艺术的中心,“天高皇帝远”的德意志帝国东亚的殖民地青岛,更是无拘无束,将此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青年风格派”在青岛有许多典型的实例,曲线的山花和开窗纹样非常丰富。如德国医药商店,上面的两座烟囱及两个楼层采用拱形和曲面相结合的手法,细部纹样如窗框、门框、山花等用自然曲线,整座建筑充满动感。胶澳帝国海关横向的侧山墙局部外悬、礼和商业大楼旧址在入口门套的两边,雕刻成花草纹样装饰等都为德国青年风格派的手法。亨利王子饭店旅馆部的沿街南立面在中部上面起山墙,山墙设计成曲线形状,山面上雕刻着花草纹样装饰,也可见受“青年风格派”的影响。

二、日本占领时期(1914-1922年)

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保留了德国已建好的完善的建筑设施,承袭了先前的建筑风格,完成了德国做的第二次城市规划。在日本本土“欧化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虽然本时期建筑数量不少但是质量却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以政治、经济西方文化变革为要旨的“五条誓文”,实行自上而下的全盘“欧化主义”。进入日本人第一次占领青岛时,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在日本已逐渐开始使用,因此日本建筑师很快将这项新技术材料运用到其在海外的占领地青岛,使城市的建筑外型带来了变化,首先是大量平顶屋面开始出现,可以放弃往日沉重的坡屋顶。另外由于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建筑物变得更经济适用,用材料更为节省,可以减少辅助面积,给建筑界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这个时期的建设有别于德占时期,但因为仍然具有很强的西方文化踪迹,创造的作品中含有许多“集仿主义”、“折衷主义”等风格流派的建筑,而这些东西依然是源自西方文化,使青岛城市中的西洋格调并未变,建筑风格依然以欧式为主调。另外,因日占期修造的建筑大都质量简陋,真正精品极少,所以对城市

风貌的影响力也就非常弱,形不成与德占期形成的建筑分庭抗争的局面,但就建筑外型而言,确已发生了变化。在日本统治时期,城市内扩充了许多医院,这些建筑多为公共建筑,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建筑的结构体系中体现了钢筋混凝土形式,为青岛城市建设的外形带来了新的变化。首先是大量平屋顶的出现,放弃了以往沉重的坡屋顶;其次,城市建筑风格开始走出欧洲古典主义的框架,显露出现代摩登建筑萌芽状态的雏形。

三、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2-1937年)

民国时期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民当局的重视,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建筑得到发展,同时保持了青岛的建设风貌和基本城市建筑风格。1922-1937年间的建筑潮流,该时期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已经开始,青岛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世界联系密切,直接受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同时、中国人收回青岛,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复兴,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出现了。有两个原因: 一是从西方留学归国的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完全有能力与侨居青岛的国外建筑师一争高下,这些中国的建筑师有庄俊、罗邦杰、苏夏轩、陆谦受、董大酉等人。二是代表国民政府的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积极倡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这时期,除一些保留“古典复兴”、“折衷主义”等流派的影子外,许多其它的建筑开始追求适用、简洁的立面造型,“现代意识流”、“摩登式”的作品也伴着城市发展出现了。而且建筑开始增高,体量加大,空间跨度增大,这一切也是伴着新技术、新材料而相继产生。

该时期有如下的建筑风格:

1、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如东海饭店于1932年竣工,是当时最具现代感的建筑。

2、中华民族风格建筑 如水族馆、鲁迅公园、回澜阁等。该类建筑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数量虽不多,但它们是青岛海滨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

3、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折衷形式多集中在中小型建筑设计上,受德国建筑风格影响很大,如八大关别墅群。中国建筑师也有许多该类作品,如山东大学科学馆。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山东半岛西南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因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与触合,青岛成为了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和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体现,特别是碰撞交融的建筑文化及城市规划方逐步形成了青岛独特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特色。篇四:青岛旅游资源规划调研报告

青岛旅游资源规划报告书

一.青岛市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o30′~121o 00′、北纬35o35′~37o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七区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

里,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3.64万人,除汉族外,居有满、回、朝鲜等50 多个少数民族,5.67万多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市南区。青岛为海

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

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

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

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

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

类型。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现代水

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全市大体

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

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

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

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

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

浮山、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伏

龙山、贮水山等。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 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强。二.旅游资源 1.概况

2.主要旅游资源特征(1)栈桥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

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

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

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

成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

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

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2)八大关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

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

汇泉角景区北部。所谓八大关,是因

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中

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

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

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塌。

(3)青岛水族馆

青岛水族馆是中

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事业的摇篮。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八号,东

邻青岛鲁迅公园、西与小青岛公园

仅一水之隔、南濒大海、北与栈桥

隔水相望,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

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

处。

平方米。包括室内展厅——军服礼

(5)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北依青岛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

索而得名,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 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五四广场分南北两 部分,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市政府办公大楼、隐式

喷泉、点阵喷泉、《五月的风》雕塑、海上百米

喷泉等富有节奏地展现出庄重、坚实、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色,在大面积风景林的衬托下更加生机

勃勃,充满现代气息。

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高30米,直

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

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篇五:青岛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青岛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青岛,这个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样美丽景色的沿海城市,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游客来这儿旅游,除了来感受这样别致的风景外,当然少不了去游览一下承载着青岛历史的地方。德军曾占领过青岛,留下了七百多幢西式别墅,每个都造型迥异,并有不可取代的美和艺术价值。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青岛文化资源,提升自身审美观念,感知青岛历史的丰富价值。

三、研究方法:

搜查、参考资料。

四、研究时间:2011年1月25日至2月17日

五、小组分工:郑某

六、研究问题:

1.青岛都有那些驰名中外的历史建筑? 2.什么时总督府?它有何价值? 3.这些著名建筑都在哪

七、研究过程: 1.实地察看;

公主楼

这是一座丹麦式建筑,位于居庸关路16号,这座绿色小楼由一座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组成。上世纪30年代丹麦驻青岛总领事设计建造了这幢小楼,准备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时居住,实际上丹麦公主并没有来过,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传开了。

花石楼

1932年,一位俄国人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它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主体共5层,由于楼内有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楼”。

总督府

这里是青岛被殖民时代的行政中心,现在是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地点。总督府是19世纪德国式公共建筑的典型样式:整座建筑呈凸字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十分明显,庄严肃穆。总督官邸(即迎宾楼)

建筑位于信号山半山腰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建筑设计师为德国人拉查鲁维茨,建筑总监为施特拉塞尔,工程耗资为四十五万金马克。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主体高三十余米。部分外墙饰以花岗岩作装饰,石料加工粗朴。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建筑主体为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其中主要展厅14个。各个展厅互相贯通,却又各成一体,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个展厅又三个不同之处,其内部装饰之豪华、造型之典雅,至今仍雄居我国单体建筑之首列。

八、感想与体会: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直观载体,蕴涵着丰富的认知与审美价值。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这幢气势雄伟的总督楼是德国威廉时代

典型建筑格调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范例,创造性地包容了多种建筑艺术语言和东西方的文化理念。它记载着历史,同时又超越了自身的历史,成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赫载体和二十世纪人类建筑艺术的经典象征。

第四篇:青岛调研报告

青岛简介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青岛的具体情况,做到有准备有计划的调研。下面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美丽的青岛。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青岛的标志

青岛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座落在“五四广场”,高达30米,直径27米,同时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其火红色的外观视觉,更是彰显了青岛和青岛人民热情、开放、友谊和不断追求的精神,给人一种时代感

再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享誉全球的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青岛啤酒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同时与NBA成为合作伙伴。200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2007年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八大啤酒厂商。这不仅是青岛的自豪,也是中国的自豪!~

我的调研主要沿滨海步行道一带的一些青岛著名景点、中山路一带以及另一些青岛标志性建筑等景点建筑集中地区进行调研。以下是我调研的结果:

滨海步行道

开放式景点,西起团岛环路,东至石老人,全长约36.9公里。滨海步行道将我市栈桥公园、海军博物馆、小青岛公园、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雕塑园、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其全部用实木建造,蜿蜒曲折,因此也叫“滨海木栈道”,木栈道左边每隔两三公里就立有一块标识牌,标明沿途景区景点位置,方便外地游客浏览。

在我看来,滨海步行街是青岛最亮丽的风景线,沿着这长长的一条线下来,我觉得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历史文化都可谓是青岛数一数二的。

八大关景区

第一天,我来到早有耳闻的八大关风景区,据说这里有很多别墅群,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对于我们这次的建筑作业的设计也会带来很多帮助。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各马路各有特色: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

花石楼——八大关的标志建筑

我的第一个目标,那一定是花石楼了,无论是从历史,外观,名声以及参观人数那都是八大关数一数二的!门票八块五,但是我觉得这八块五花的值!~花石楼是八大关景区南端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楼就坐落于此处。花石楼背靠八大关,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一大批俄国人来到青岛定居,这些俄国人中有的颇为富有。1932年,据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在临海呷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它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筑特色。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

相传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也有老百姓说蒋介石也在此避过难等等,总之关于花石楼的传说是太多太多。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门牌为黄海路18号。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公主楼

忽然想起曾经画过的那个精巧可爱的别墅——公主楼,于是就开始了寻找公主楼的旅程。公主楼真是不怎么好找,我走了很多冤枉路,而且路上的游人也不清楚。甚至。我到了公主楼问里面的人公主楼在哪。他们都说不知道。。真是让我汗死了!~公主楼坐落于居庸关路16号的公主楼,精巧可爱,就像是童话故事中的常有的模样,也许正是丹麦建筑风格才造

就了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公主楼建造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721.98平方米。

本世纪20年代,丹麦王国曾在青岛设立领事馆。1929年,丹麦王子乘豪华客轮“飞欧尼亚”号到青岛,遍游青岛市区。他经过八大关一带时,见到此处风景宜人,濒临大海,宜于度假休养,遂令凡麦驻青领事赵亨先生在此购地建造了这座丹麦风格的建筑。原准备请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消夏,但事实上,丹麦公主并未来过,然而“公主楼”的名字却从此流传出去。该建筑为北欧滨海风格庭院建筑。主楼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花岗岩砌基,屋脊双面陡坡呈尖耸状,开有可远眺海滨的气窗,墨绿色粉刷墙面上的楼层窗外,由白绿色马赛克嵌饰框边,使建筑造型简捷、流畅、精巧、活泼。室内有壁橱、质地考究的木扶梯、地板及墙裙,房间小巧明亮,起居设施完备。室外西南有宽阔的草坪,衬托主建筑高雅、醒目、别具一格。此建筑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彭真曾住过公主楼。但在1989年曾遭遇火灾,现已修葺一新,由某医院使用。

栈桥公园

远处望去,海上那长长的条路,通向栈桥,真是别具特色。栈桥公园为开放式景点,是百年青岛的标志,也是青岛最好的观景点之一,距离青岛火车站只有500米左右。栈桥为当年德国占领时期所建的商用码头,历经百年海水冲刷腐蚀而不坏,其建设结构和工艺至今仍叹为观止,解放后成为青岛最主要的游览景观并在大海一端建造了中式古典的两层塔式建筑——“回澜阁”。

迎宾馆

——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迎宾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总督楼”。迎宾馆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该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迎宾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昔日,袁世凯多次下榻;汪精卫在此召开成立汉奸政府的秘密会议;军阀张宗昌在此馆遭预谋暗算。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

圣弥爱尔大教堂

——青岛半个世纪的标志物

教堂也可以说是青岛的特色建筑了吧!~圣弥爱尔大教堂位于德县路10号,据1934年《斯泰勒传教信使》载,在青岛修建一座天主教堂的计划花了近30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事情源于安治泰的继任者朝宁镐主教。他曾委托传教使团的建筑师恩博仁神甫筹建一座三厅规格的哥特体教堂

1931年5月至1934年10月27日,经由1928年任青岛代牧区主教的魏嘉碌之手,圣弥爱尔大教堂落成。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建设资金中的相当部分由魏嘉碌主教在德国各地教徒中募得。1933年希特勒主政德国,明令禁止货币输出,致使魏氏没有带走的部分资金被阻滞,这也就是施工方案对原设计有若干改动的重要原因。工程后期的建设资金主要是向青岛教区所属的教徒募得。

圣弥爱尔大教堂占地面积约2470平方米,总长度为65米,十字形耳堂长34米,檐高18米。整个建筑系钢筋混凝土与花岗岩结构。建筑平面采用拉丁十字形,正门面南,在其左右设有衬门。正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1座塔身高56米的钟塔,塔顶各竖有4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上部悬大钟4个。教堂大厅高18米,左右设有走廊,衬以彩色玻璃窗,光线柔和;走廊墙壁上装有耶稣苦路彩雕14处。教堂后方设有1个大祭台,下方左右对称各设2个小祭台,再配以上方穹顶的圣像壁画。

圣弥爱尔大教堂的塔楼高度超过北京、天津、大连以及济南等中国北方的所有其它教堂。在圣弥爱尔大教堂建成后的长达50年的时间里,有着56米高的双塔楼的巨大建筑,始终是青岛市区的标志物。

游后感言:如果你到过为奥运会而新建的青岛火车站候车大厅,你会发现很多圣弥爱尔大教堂内部建筑的影子,不知道候车大厅的设计师是否引用了教堂元素,至少我有这种感觉。

基督教堂

——百年钟表依然精准

基督教堂也不例外!基督教堂位于江苏路15号,沂水路东端高8米的山丘上。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方案,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由柏林德意志福音教会投资,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初时为德国信徒专用礼拜堂。基督教堂属德国基督教信义会柏林教会在青岛之教产。教堂建筑面积为1297.51平方米,能容纳1400人左右。教堂建筑与地形成功结合,平面呈巴西利卡式,长轴南北向布置,建筑主体由礼拜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礼拜堂面积429平方米,分两层。两侧有较低的边廊,礼拜堂净高11米,檐高9.36米。钟楼平面呈方形,总高36.47米,上部装两面时钟,内部有一大两小三口德制宏钟。礼拜堂内部顶棚为钢丝网水泥拱形吊顶,厅内前方正中设祭台,内廊柱为粗短的红花岗岩柱身,青花岗岩斗形柱头。教堂大厅设3个出入口,主出入口对南面小广场,西门由江苏路拾阶而上,从钟楼处入边廊,东门由礼拜堂北端入东边廊。建筑外墙为淡黄色带有浪线划痕的粗灰泥抹面,粗条石檐口,粗犷的磨菇石勒角,转角处用粗石包脚。大厅屋面为红瓦坡顶,钟楼顶部为铜架承重,铜皮覆面,涂以深绿色。整个建筑平面布局合理,建筑形体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格调统一、富于变化。建筑风格属青年艺术派和新罗马风格的结合。室内装修的某些样式可见拜占廷时期的痕迹。1949年12月,该堂被青岛市军管会宣布没收,房屋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当时,青岛市区供中国人使用的大约60座基督教堂仍继续开放。到1958年大跃进时,其中的大约50座被迫关闭,献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到文革时期,剩余的8座教堂也全部被勒令关闭。1980年11月2日,由于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有所改变,原青岛国际礼拜堂得以恢复礼拜,成为文革后山东省第一个恢复开放的基督教礼拜堂。

1999年5月1日,教堂在礼拜时间之外,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向游客开放,收取门票。这里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收取门票的礼拜堂,现已免费开放。

人大常务委员会

——对称带来的庄严肃穆感

人大常务委员会位于沂水路11号,建造于1904年5月至1906年4月,德国政府建筑师马尔克设计。

在1914年前,总督官署为历届德国青岛总督办公的地方,故名总督府。这座中轴线极为鲜明的庞大建筑,立面为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有两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古典主义色彩浓郁。平面呈凹字形的官署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高20米,共分四层。大门外依地势被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这一处理无疑增加了建筑的威严和高大感,也使官署的中心地位被突出地强化了。总督官署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钢材为德国著名的钢铁公司克虏伯公司的产品,立面用花岗岩细方石砌成。这种建筑材料在青岛随处可见,被公认为青岛城内唯一可砌出干净墙面的建筑材料。官署建筑的屋顶覆盖了在大鲍岛北部大窑沟窑烧制的红色筒瓦,坡度很大。层顶上还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针用。总督官署可以说是青岛百年阴霾不断的政治外交风雨的见证。从1906年建成后,该建筑先后为德国总督办公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驻青岛,官署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官署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4月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官署成为青岛特别市公署和后来的青岛特别市政府驻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官署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建国后,这里也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驻地,直到1994年改由人大和政协办公。

游后感言:欣赏这栋百年建筑,可以感受到那种威严的气魄。这就是建筑赋予的力量给人的震憾。

欧人监狱

——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远远看去就觉得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走近一看,原来是监狱。。欧人监狱位于常州路25号,建造于1900年,是德国当局专门羁押被判徒刑或违警受拘禁处罚的欧洲籍人犯,由租界帝国法院管理,时称欧人监狱。建筑砖砌外墙,仅在主体的边角和窗户的顶端赋予简单的装饰,以免得使整个建筑显得过于简陋和沉重。两层楼房之间的外墙上被饰凸起的装饰线条,环绕整栋建筑。建筑的一端建有与主体相连接的圆形塔楼,使建筑的重心向这一方向倾斜,但这一设计看上去好像是为了打破建筑的对称格局而加上去的,显得有些生硬和比例失调。塔楼有规律地交错开有若干小型窗洞,内有47级螺旋楼梯,上覆坡度很大的尖顶,顶盖与塔楼上部中间饰有砖砌装饰。值得提及的是,监狱大楼的设计者也许是为了使建筑与周边的中式天后宫及总兵衙门相协调,少见地在屋顶的飞檐上引入了上翘式闽南民居形式,使大楼平添了一丝温暖的情趣。这种试图与东方文化主动交融的努力,随后就在德国设计师建造的大量城市建筑中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设计师数量的增加和建筑工程的繁多使设计者无暇寻找这种联系;再者就是随着统治的稳定,使德意志精神难以阻挡的成为建筑文化的主流。给人以森严、封闭的感觉。现已改建为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由于图片过多,文章太大而无法上传,所以删除了一些图片,可以自己

上网搜一下)

第五篇:青岛德国皇宫导游词

青岛德国皇宫导游词

迎宾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不过第一任总督托尔帕尔在里面却没住过几天,为什么呢?因为该建筑营造费用过大,达到了近100万马克。所以他回去的时候也被议会弹劾下台.换成了新的一任总督.迎宾馆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该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迎宾馆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楼分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由西门进入既为第二层,习惯称为一楼,内设过门厅、中厅、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组成,大厅高为9米,顶部悬以华丽的吊灯。大厅的墙壁上装饰铜雕艺术品和油画,墙下部围以棕色的护板;一侧墙角处是一个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另一角摆放着一架古老的德国三角架钢琴,大厅墙壁上挂有一只钟表是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它有一个特点是一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整个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第三层习惯称为二楼,原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装修的富丽堂皇。由于迎宾馆曾是政府接待贵宾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没有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大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的家俱均为德国原装产品,这是德国一家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俱的家俱店,据说至今尚在,编制于奔驰公司.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办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江青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当年总督住过的房间,亦曾经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家元首。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至1992年,迎宾馆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客人宾馆,毛泽东、陈云等及国际友人胡志明、谢胡、西哈努克、希尔等都曾在此下榻。

1999年5月1日,青岛市政府将迎宾馆辟为旅游景点向海内外游客开放,并因此有了个“别名”———青岛德国建筑德式官邸旧址。

神秘的青岛迎宾馆青岛“迎宾馆”,一座欧式建筑,曾是德国驻青岛的提督府。昔日,袁世凯多次下榻;汪精卫在此召开成立汉奸政府的秘密会议;军阀张宗昌在此馆遭预谋暗算,人们称之为“凶宅”。今天,我们推开这扇历经风雨的大门,去解读它鲜为人知的历史……

走进神秘的青岛迎宾馆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追踪着欢乐的足迹,穿过蜿蜒的柏油路,我们来到了信号山南麓,叩响了青岛“迎宾馆”的大门。门开了!从大门里溢出来一团团浓绿的鲜花,纷呈出奇妙的色彩,召唤着人们去了解它、认识它。

宽敞的大厅,装饰得典雅华贵、富丽堂皇。奇丽多姿的各种立柱,各种家具精工雕刻,灯具造型优雅各异,整个建筑别具一格。置身在这样一种西式的典雅环境中,不禁使人们想起了那悠久的历史,这座远东著名的近代西洋古堡式的宫廷建筑,矗立了一百多年,作为当年德国在青岛的提督官邸,它经历过了历史的腥风血雨,统治者更迭。

记者在青岛档案馆里,在泛黄陈旧的资料中看到了当时的记载和照片:青岛原是一个小渔村,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天然良港,成为了帝国主义争夺的殖民地。从1891年青岛城市建置到1897年德国人的早期殖民开发,当初在现在的青岛小鱼山公园附近,后来在青岛信号山山麓建起了总督官邸,由当时德国著名的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进行设计,他按照德国柏林皇宫建筑图纸的原样缩小10倍,仿造建立了总督官邸。整个工程花费5年工期。工艺技术要求十分苛刻,前后有4家青岛的资本家公司承接施工,都因技术要求太高而被淘汰。据青岛老一辈人介绍,当时的木工制作护墙板、门窗等,只要德国监工在木制建造的接缝上能插上刮脸刀片,就算不合格,用斧子砍去重新制作。可见当时工艺技术要求的苛刻。至今一个世纪了,整个宾馆,没有一件木制家具因质量问题出现裂缝和变形。

1908年竣工完成的青岛德国总督官邸,它的主体建筑4000平方米,除居室以外,有大小客厅、书房、宴会厅、室内花园。其建筑及设施之豪华,在当时大大优于香港、澳门总督的官邸,外部装饰有富丽堂皇的浮雕、雕塑,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总督官邸虽无围墙,但在四周设立着德文和中文的标牌:“私人领地,不准入内”。这年10月20日,巡抚袁世凯来青岛访问,总督托尔柏尔到车站迎接,袁世凯到官邸拜会,托尔柏尔宴请了袁世凯,给袁世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他后来当上了大总统,还在一次宴会上盛赞青岛的德国总督官邸,扬言要在北京天安门前建一座像青岛德国总督官邸一样的欧式建筑,供他享用。袁世凯为近代史上青岛德国总督官邸迎接的第一位中国高官。

托尔柏尔的继任者叫瓦德克,他在德国大学毕业后参加海军,从士官做到参谋,1908年到青岛任驻青岛的德军参谋长。托尔柏尔离职后,他升任了当时的胶澳总督。同他妻子和儿女住进了这座豪宅。1914年,日本和英国联军开始攻打青岛,一阵激战,孤立无援的驻青岛德国军队战败,瓦德克代表德军投降,黯然离开了这座官邸,全家被遣送回国。但德国皇帝并没因他战败追究责任,反而仍以他作战努力,赐予一枚国家荣誉奖章。

1922年,中国国民政府收回了青岛,也同时收回了作为日本“胶澳总督办”的原德国总督官邸。1925年,时任奉系渤海舰队司令兼胶东护军使的毕庶澄进驻青岛,带着几个妻妾住进了这座大楼。他的一妻四妾住在二楼,一人一个房间,各配有侍女。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北伐军北上,毕庶澄进驻上海,战败后临阵脱逃,跑回了青岛,被当局以“临阵脱逃罪”处以死刑。他的一个姨太太在这座官邸吓得跳楼自杀。后来,曾来青游玩住在这里的军阀头目张宗昌,也遭到过他人预谋暗算。一时间,人称这座官邸为“凶宅”。

1934年,这座美丽的德国建筑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迎宾馆”。1935年夏天,国民党中央政府“美龄”号专机徐徐降落在青岛机场,从机上下来了宋美龄和宋子文等国民党要员。早已等候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在机场举行了热情洋溢的欢迎仪式。随后,他们乘车下榻“迎宾馆”。在举办的盛大欢迎晚宴上,宋美龄对奉上的正宗西餐佳肴赞不绝口。席间,市长沈鸿烈还将西餐厨师介绍给宋美龄。几天的青岛避暑游玩,使习惯了西方生活的宋美龄流连忘返。宋美龄回南京后,沈鸿烈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了迎宾馆的西餐厨师,令其到蒋介石的官邸报到,后这位厨师成了宋美龄的专职西餐厨师。

三十年代,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常来青岛视察,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将韩复榘安排在他喜欢的“迎宾馆”下榻。热情款待,酒过三旬,还投其所好为韩复榘招妓助兴。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军队节节溃退,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和周佛海等公开投敌成了大汉奸。1940年1月,日本为了在中国成立一个汉奸政府,在青岛“迎宾馆”召集全国各地汉奸开会。日本华北侵略军扶植的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王克敏、日本海军部扶植的伪南京“维新政府”头子汪精卫、梁鸿志、周佛海等到会,会议确定了成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府”,以“反共亲日和平”为宗旨,公开投降日本。

在南京档案馆,我查看了当时在青岛“迎宾馆”,汪精卫他们召开全国联席会议,公开投降日本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照片上,在青岛“迎宾馆”的大门口,岗哨林立,汉奸伪“中央政府”的军政官员们分乘簇新的汽车,驰向“迎宾馆”,门前旗杆上挂起了日本国旗和中华民国国旗。汪精卫和汉奸首脑在“迎宾馆”门口彼此相见,脸色凝重,照片上全没有喜庆的气氛。

汪精卫身着黑色礼服,各路官员着西服和大褂,武官着军装。资料中,原汪伪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金雄白在回忆报告中写道:“汪精卫显得有些憔悴,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肃然走向„迎宾馆‟大厅的主席台,眼光向四面扫射了一下,当看到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和一些日本驻军官员在场,他微微地叹息了一声,低下了头,脸上挤出了一丝微笑。国歌后他发表了„中日关系调整前途‟的投降日本演说,声音很低,讲话无力。随后,汪精卫与日本高层官员完成了签署手续。典礼在汪精卫讲话后匆匆地结束,在„迎宾馆‟门口,汉奸们和板垣征四郎及日本驻青军官拍了一张合影照片。”

金雄白的回忆录中形容道:“这张合影,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公开投降日本悲剧的序幕。”

汪伪会议在青岛召开的当日,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立刻发布了通缉名单,汪精卫赫然排在名单之首。此时,日本政府并没有马上公开宣布支持汪伪政权,他们还和重庆蒋介石方面保持着联系,目的是想拉拢蒋介石投降日本。

在当时,汪精卫对日本劝降蒋介石,感到非常紧张。按照周佛海所讲,他听说日本想劝降蒋介石,从没有睡好觉。他知道如果蒋介石与日本媾和,自己就没有任何价值。但日本想劝降蒋介石,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直到1940年11月30日,日本见蒋介石不从,才决定正式承认汪伪政府。

下载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德国风情街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怎样向你的游客介绍青岛德国风情街才能让他们印象深刻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各位旅客,欢迎来到青岛德国风情街,下面我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

    青岛古建调研报告

    青岛古建筑调研报告 建筑城规学院2010051226刘延亮 青岛市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因为当初列强分割中国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下面就此次青岛......

    青岛电子商务调研报告

    对青岛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的调查 2009年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青岛市商务局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大力扶持外经贸企业塑造品牌、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青岛啤酒文化调研报告

    青岛啤酒文化调研报告 摘要:青岛啤酒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收发调查问卷对青岛啤酒的文化进行了调研总结。 关键词:青岛啤酒 青岛 企业 文化 指导......

    青岛旅游资源规划调研报告

    青岛旅游资源规划报告书 一.青岛市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º30′~121º 00′、北纬35º35′~37º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

    2011青岛基督教堂调研报告

    青岛基督教堂调研报告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 青岛基督教堂调研报告 摘要:青岛是有名的“万国建筑博览园”。德占青岛期间,建有大批优秀的欧式建筑。 本次调研......

    关于青岛区域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青岛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青岛作为山东的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关乎着整个山东的经济力量如今,青岛市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电子通讯、信息家电等六大支柱产业,......

    德国 出访 报告

    兰州大学 出访总结报告 报告人: 方 开 洪 学 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 称: 讲 师 报告日期:2013-05-23 1. 基本信息 出访国家:德 国 出访事由:国际会议 邀请单位:于利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