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职工因工受伤处理的管理规定
文汇重工关于职工因工受伤处理的管理规定
各部门、各项目部: 根据国家《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南通市《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关于职工因工受伤处理的管理规定》,望认真贯彻执行。
该规定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适用对象为公司工作的已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员工。
一、工伤的认定: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的申报范围 1)、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2)、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3)、违反工作或操作流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文汇重工4)、从事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6)、因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违反企业管理、醉酒、自残或者自杀等原因导致的伤亡,以及在工作时间和原因之外所发生的伤亡均不认定为或视为工伤。
三、工伤的种类: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四、工伤认定负责部门:公司安全生产小组与人事部、安全科,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员工如有异议,可向国家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裁决。
五、工伤的申报程序
1、申报责任
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的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责任,因迟报、瞒报所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承担;有董事长特批的,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2、申报范围:
1)、在本部门所辖范围内,本部门所管辖的员工发生的一切工伤、安全事故,不受时间限制。
2)、对公司已投保的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医疗险”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员工上下班途中,因工作所致的伤害。
3、申报内容如下:
1)、事故(疾病)人的姓名、年龄; 文汇重工2)、事故(疾病)人家属联系方式及电话; 3)、事故(疾病)人的到岗工作时间; 4)、事故前的具体服务部门及工作性质; 5)、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岗位或具体位置; 6)、上岗前是否受过该项工作的安全知识培训; 7)、是否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国家承认的操作证; 8)、工伤的伤势程度的初步估计; 9)、是否已住院、医院名称及地址。
4、受理部门及责任:
人事部是本规定的受理部门,受理责任执行首问责任制,即人事部的任何一个人在首先接到工伤安全事故申报时,为第一责任受理人,必须立即进行登记、报告,同时负责对保险公司报告并进行理赔。
报告对象是“安全生产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组长:左建飞,副组长:房益新、吴金华,组员:赵兵、徐胡节、王新荣);
因推诿受理或受理后瞒报、缓报而导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第一责任受理人承担;有董事长特批的,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五、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1、公司的“安全生产小组”负责每起工伤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在事故出现后一个工作日内将分析报告交给“安全生产小组”的正、副组长。
2、分析报告必须由以下内容组成:
1)、事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服务部门、具体岗位和到岗时间; 文汇重工2)、事故的具体经过; 3)、事故的原因分析;
4)、事故责任的初步认定及理由; 5)、小组的处理意见; 6)、事后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六、工作事故医疗补偿标准:
当确定为因工负伤后,公司安全小组将事故分为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与个人有一定操作失误责任两种情况,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对员工按分别以下标准给予补偿:
(一)事故非不可抗因素所致,或非本人过失所致:
类别(伤情程度)医疗期、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工资及待遇分别为: A:轻伤(一般为皮外伤)7天以内:承担100%的治疗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7-30天:享受80%的基本工资; 30天以上:享受60%的基本工资。B:重伤(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承担100%的治疗、住院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2个月—6个月: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的费用,并享受8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
6个月以上: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费用,享受60%的基本工资,文汇重工解除劳动合同。
(二)事故因本人过失或操作不符合操作规程所致:
类别(伤情程度)医疗期、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工资及待遇分别为:
A:轻伤(一般为皮外伤)7天以内: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享受80%的基本工资;
7天—30天:享受60%的基本工资; 30天-60天:享受40%的基本工资; 60天以上不计,并解除劳动关系。B:重伤(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不计基本工资,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享受80%的基本工资
2—6个月:享受6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6个月以上不计基本工资,并解除劳动合同。
注: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是指由保险公司理赔之后的差余额部分的工伤医疗费用。
七、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及规定:
1、工伤安全事故的处理:
1)、所有的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因工致伤的优先予以处理。2)、处理原则是尽快安抚和救治伤者,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3)、工伤安全事故事后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理: 文汇重工A、按个人的责任其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医疗费用; 1)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内,标准在21%-25%; 2)直接经济损失在1001-5000元,标准在16%-20%; 3)直接经济损失在5001-10000元,标准在10%-15%; 4)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标准在5%-9%; B、公司保留追究其过失所致的财产损失的权利;
C、凡过失所致公司损失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员工,公司予以辞退;有董事长特批的,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4)、对事故部门主管的处理:按照公司2009(2)号文件《关于现场考核管理的规定》相关内容处理。
八、工伤医疗费用的报销:
1、申请报销时必须准备以下资料准备: 1)、工伤事故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2)、安全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
3)、本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报告;(如出外出差的的交通事故与安全事故还需出具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的报告。)4)、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或保险公司或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的医疗诊断证明; 5)、病历;
6)、医疗、医药费原始单据; 7)、费用结算明细表;
2、报销额度的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支付部分)文汇重工1)、安全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或设备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将全额支付剩余部分;
2)、安全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和事故当事人双方对工伤事故均有责任的,公司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予以支付剩余部分;有董事长特批的,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3)、安全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事故当事人自己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原则上不予支付,剩余部分由事故当事人自行承担;有董事长特批的,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4)、当确定为因本人粗心疏忽等其它主观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只承担相关治疗、住院、交通、抢救等费用在保险理赔后的余额的20-70%,对由当事人造成的他人伤害由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5)、如因员工本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等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并且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当事人行为造成的对公司利益的损害程度,对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6)、职工因工受伤住院治疗后出院或受轻伤未住院。在家休息,以县级以上医疗部门出具的休假证明建议休息天数为准,计发其本人的基本工资。
7)、职工住院期间的伙食、营养费等生活费补助标准为18元/天;经公司安排在医院陪护受伤者的人员(公司职工),伙食补助:白天6元/天·人,昼夜陪护10元/天·人,职工家属陪护10元/天·人;职工住院期间视伤情状况,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须请护工但家属 文汇重工自己要护理,则补助家属陪护费25元/天·人。
十、其他情形: 1)因工受伤人员发生的其他连带费用,如:交通费、家属探视交通费、慰问费等经有关领导批示后,可酌情考虑,并上报董事长。2)对家庭生活困难,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职工因工受伤,经有关领导批示后,可酌情考虑,并上报董事长。
3)职工因工受伤县级以县级以上医疗部门出具的休假证明建议休息天数为准,休养期满后,未打报告不来上班的,则停发其本人的基本工资。
4)公司指定专人负责将职工因工受伤系列资料收集归档。
十一、工伤争议:
当因判断是否为工伤事故而出现争议,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协调后无效时,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可向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仍不服从劳动争议仲裁判定的,可向法院提请诉讼。
十二、本规定自2009年3月10日起执行。
文汇重工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第二篇:企业破产,职工因工受伤该如何维权
100%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企业破产,职工因工受伤该如何维权
工伤保险跟其他四个险种一样,只要缴纳工伤保险,被认定工伤之后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那么小编在这里不禁要问:职工因工受伤了,但是所在企业又恰巧倒闭了,我们应不应该索要工伤保险赔偿呢?那么具体的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中,对此是否有涉及呢。小编根据大家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这些诉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的问题,主要划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工伤发生上报流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所以工伤事故发生以后,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将事故上报。其次,是工伤鉴定的具体事宜,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是如果职工是以下原因受到伤害的不被认定为工伤(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然后,是工伤等级的鉴定,当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最后,是职工工伤待遇的具体细节,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①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③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④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⑤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通过对工伤上报,一直到工伤保险的赔偿这一整套环节的规定,可不是某个人随便说说的,而是由工伤保险法保障实施的,具有法律约束效力。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受工伤之后得不到相应的工伤保险赔偿。不管企业倒不倒闭,工伤保险法都会维护广大人民的正当权益的。
第三篇:02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
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
发文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3-1-13 执行日期:1993-1-13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五章 结案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职工生产安全,减少因工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下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者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单位的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境内一切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伤亡事故处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其所属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科学管理、文明生产,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厂(矿)长、经理或者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八条 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安全生产事迹突出的企业事业单位;对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或者发生事故后抢救人员、财产、减轻损失的有功人员,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重伤或者死亡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在二小时内向主管部门、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对一次重伤三人以上或者死亡事故,收到报告的部门和工会必须在一小时内按系统逐级转报省有关部门和省总工会。对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死亡事故,省有关部门应当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主管部门不在我省或者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伤亡事故,按前款规定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立即抢救人员和财产,保护现场。
因抢救人员、财产和防止事故扩大以及连续生产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详细纪录或者摄影、录像。
清理伤亡事故现场,必须征得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的同意。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必须在伤亡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到达现场,有未按时到达现场的,到达现场的部门有权决定清理事故现场的有关事宜。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一条 发生轻伤、重伤事故,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和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二条 发生一次重伤三人以上或者死亡事故,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会同设区的市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省主管部门、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省总工会应派员参加事故调查组。
主管部门不在我省或者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伤亡事故,根据伤亡情况,分别由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及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
对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和专长;
(二)与所调查的伤亡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有关单位及人员了解情况,索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预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十五条 在事故调查中,应当查明事故性质、发生的原因、过程及人员伤亡情况:
(一)由于有关人员的过失造成的事故,为责任事故;
(二)由于不可抗力发生的事故,或者在发明创造、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为非责任事故。
第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写出事故调查综合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报告上签字。
第十七条 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原因以后,应当认定事故责任人,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事故的分析和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对结论性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十八条 事故原因查清后,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防范措施,由发生事故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限期完成。
第十九条 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必须经劳动行政部门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二)发现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三)对职工没有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或者不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四)由于设施超过检修期限运行,造成伤亡事故的;
(五)没有安全卫生设施,劳动条件或者作业环境不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造成伤亡事故的;
(六)未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造成伤亡事故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有事故隐患、生产作业条件恶劣,接到《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后,拖延、不改,造成伤亡事故的;
(二)违章指挥生产、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三)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操作规程,玩忽职守,造成伤亡事故的;
(四)因采购不合格原材料、设备、护品等,造成伤亡事故的;
(五)发现有伤亡事故险情,不立即报告,造成伤亡事故的;
(六)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造成伤亡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人员应当从重处罚:
(一)发生重伤或者死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的;
(二)在事故调查中,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弄虚作假,或者嫁祸于人的;
(三)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造成次生灾害,致使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扩大的;
(四)事故发生后,不吸取教训,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五)袒护、包庇事故责任人的;
(六)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第二十三条 对有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的人员,分别情节轻重,按照或者比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凡已构成犯罪,被司法机关免予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分的人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第二十五条 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发生责任事故受记过、记大过处分不满六个月的;受撤职处分不满一年的;受留用察看处分尚未恢复为正式职工的,不得提职晋级。
第二十六条 对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除按照《辽宁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并对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被处罚的企业支付罚款,在企业留利中列支,不准列入成本或者营业外支出;被处罚的事业单位支付的罚款,已建立自有基金的,从自有基金中支出,没建立自有基金的,从事业经费中列支。
对有关负责人的经济处罚,单位不得核销。
罚款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结案审批
第三十条 轻伤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报企业事业单位批复结案。
第三十一条 重伤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报告,经企业事业单位审查同意,报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批复结案。
第三十二条 一次重伤三人以上或者死亡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复结案。
第三十三条 一次死亡三至五人的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报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复结案。
第三十四条 一次死亡六人以上的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转报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复结案。
第三十五条 主管部门不在我省或者没有主管部门的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伤亡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报告,根据伤亡情况,分别报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复结案。
第三十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在伤亡事故批复结案前,应当征得同级工会的同意。
第三十七条 伤亡事故处理工作,自事故发生之日起,应当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结案报告和批复文件,应当报送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备案。
第三十八条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将伤亡事故统计数字报送统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机关、团体发生伤亡事故,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伤亡事故的界定办法由省劳动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7月13日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08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
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关于印发《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的通知
京劳职安发〔1998〕169号
各区、县劳动局,各局、总公司: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根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市政府97年12号令),特制定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北 京 市 劳 动 局 1998年9月16日
一、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急性中毒和特别重大事故后,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将事故的基本情况用电话快速向劳动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报告后如有新情况可随时续报。
(一)凡属市劳动局直接监察的(市建工集团、市城建集团、市住宅建设开发集团、中建一局、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市城乡建设(集团)总公司、北京铁路分局、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市房地产管理局、首钢总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矿务局)十二个局、总公司所属企业发生重伤、死亡、急性中毒、重大死亡、特别重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直接向市劳动局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处(以下简称职安处)报告,并于3日内将《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报至市劳动局职安处。
(二)市劳动局直接监察以外的企业发生重伤、死亡、急性中毒、重大死亡、特别重大事故的,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应立即向事故发生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科(以下简称职安科)报告;对于重、特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在向区、县劳动局职安科报告的同时向市劳动局职安处报告;区、县劳动局职安科接到死亡、重大死亡或特别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向市劳动局职安处报告。
(三)区、县劳动局职安科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急性中毒、特别重大事故后,5日内将《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报至市劳动局职安处。
(四)公休日、节假日或下班以后发生的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应直接向劳动局值班室报(市、区、县劳动局值班室电话见附件),值班室接到报告立即通知局内有关人员。
二、事故调查
市、区、县劳动局职安处、科接到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时限不超过4小时)。
(一)调查人员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测绘、拍照,收集伤亡事故目击者和现场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生产、设备、工艺的资料和医疗部门对伤亡者诊断情况等资料。
(二)在确认事故的直接原因时涉及技术性较强的情况,事故单位应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技术方面进行技术鉴定,所聘人员应征得劳动部门同意(向聘请单位或专家发出委托调查书)。根据鉴定结果及综合分析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劳动局在调查事故时,应至少委派2人进行调查取证。重伤、死亡事故调查应在20日内结束,3人以上死亡事故应在25日内结束,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束调查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调查人员要督促企业或主管部门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参加事故分析会。
(四)事故分析会后,企业依据事故分析会所确定的事故原因填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并在5日内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因工伤亡事故结案请示报至劳动局。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交叉事故,市、区县劳动局应责成有关单位组织事故联合调查组,并依据事故原因及责任责成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因工伤亡事故结案请示,与事故有关的其他单位上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副本。
三、事故处理
(一)市、区县劳动局根据事故现场勘察的情况,可下达局部中止作业和限期整改的指令,以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对典型的事故应保留现场,组织召开适当范围的事故现场会,以促使企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二)劳动局调查人员在参加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事故分析会时,首先确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否正确,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对事故原因分析及责任者处理意见有权提出结论性的意见。
(三)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应在30日内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和《申请结案的请示》报至劳动局。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接到重伤事故、死亡的报告书后,应在30日内批复。对于3人以上重、特大死亡事故,市劳动局接到重、特大死亡事故报告书后,90日内向市政府上报事故结案的请示,报请市政府批复结案。
(四)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案件承办人提出经济处罚意见,并严格履行行政处罚程序,及时核实交款情况。企业经济确有困难,不能一次性缴纳罚款的,可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分期缴纳。
四、事故统计及归档
(一)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机关对因工伤亡事故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归档,归档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1.卷内目录;
2.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式,由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部门自行编号);
3.送达回证(填写式两名承办人签字,受送达人不是法人的应说明收件人与法人的关系及姓名);
4.执法案件立案审批表(填写式、类别填:劳动保护安全监察,两名承办人签字,局长或委托正处长、科长审查后签字);
5.调查、现场、勘验、阅卷笔录(每起事故使用应适情而定,笔录应两名承办人签字);
6.告知笔录(填写式,凡欲处罚的必须作告知,处以3万以上的罚款必须制作听证告知通知书);
7.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包含事故照片、伤亡者的诊断证明);
8.结案批复文件(含原稿和正式批文);
9.调查报告(填写式,承办人需签字,审核人需填写审批意见后签字);
10.罚没款收据(原始收据和复印件);
11.执法案件结案审批表(局长或委托正处长、科长签字)。
(二)负责统计的人员必须及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第五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立法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8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于 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 郑斯林
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正文 第一条
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
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
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