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

时间:2019-05-14 12: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

第一篇: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

企业并购的主要法律问题

——涉及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

一、问题的由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一个重大任务是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因此对企业效率的追求放在其次,这使得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弊病。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效率重新得到重视,减员增效成为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经常做法。当前,在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改制中经常发生损害职工权益的事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只与在岗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而不与休假、病退、带资上学、停薪留职的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强行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职工安置方案不透明,不公正;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向职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不予移交职工档案;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等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在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是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

二、问题的解决

2003年12月15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就国企改制中的维护职工权益问题做出特别规定:“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的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要按照有关政策处理好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要按有关规定予以解决。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这是我们解决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的指导文件,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指出了方向。

1.尊重既有的劳动合同,同时具有灵活性

企业并购经常发生劳动合同争议,主要原因是并购双方擅自终止原企业职工的劳动合同,缺乏妥善的职工安置方案,把职工大量推向社会。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比较常见。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改制中尊重既有的劳动合同,稳定既有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得借改制大量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第9条规定:“在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包括固定工、合同工和离退休职工,原则上由兼并企业接收,在确定资产转让价格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过渡到由社会吸收、消化。”

1989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第15条规定:“被出售企业在职职工的安置,要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职工或走或留应在成交过程中达成协议。未被购买方录用及自愿离职的职工3个月内的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不变,由购买方负责,所需费用支出可在确定价格时考虑这一因素。未被录用的职工,商请当地劳动部门帮助安排。”

1995年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原劳动合同。”

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第9条规定:“出售企业的全部职工原则上由购买者负责妥善安置,并负责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对原来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企业,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由购买者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落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有关事宜。对出售后愿意继续留在该企业工作的职工,购买者应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职工与购买者的劳动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履行应尽义务。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应不短于职工与出售企业原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不愿留在该企业工作的职工,可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职工,应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可按当地政府规定领取安置费,并可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继续参加社会保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企业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从以上行政法规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整体或部分并购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职工,原则上都要求并购方整体接受。这是因为我国的就业压力相当大,我们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所以在职工利益的保护和企业利益的保护中侧重前者。但是,上述法规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予并购双方自由协商的权利和空间。这是因为在并购实践中,并购方出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的方便,一般不愿意整体接受被并购企业的职工,而是裁撤冗员。如果一律规定并购方必须整体接收被并购方职工,则会增加并购成本,导致并购的失败。总之,我们首先要尊重既有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将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2.妥善制定职工安置方案

虽然国家的政策是既有的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优先,但是企业并购一般都会使被并购企业的部分职工下岗分流。能否妥善解决下岗分流的职工的安置问题关系到整个企业并购的成败。下岗分流职工的妥善安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机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国有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企业负责,企业承担了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政府承担企业曾经承担的社会职能,让企业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因此,要实现职工的妥善安置必须有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2)政府要制定有效的再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在企业并购中下岗分流的职工大部分还是要通过再就业实现安置,而提供就业机会和渠道正是政府的责任;(3)企业要有专门班子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制定方案时必须全面考虑,使方案全面而无遗漏,要切合实际、便于操作、能够落实,切忌表面文章。要向职工作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做制定方案时要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要听取企业职工的意见,要把方案制定的依据、程序、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实交给企业职工,征求他们的意见。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要按程序报批。要杜绝在方案不成熟时强行付诸实施;(4)如果并购使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企业可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对职工予以经济补偿。企业对相关职工的经济补偿要及时到位,不能任意拖欠和减免。总之,在涉及国有企业的并购中的下岗分流职工的妥善安置,既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在社会保险、再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政策配套。

3.遵循法定程序

程序公正才能保证职工实体权利真正实现。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都对国有企业改制的程序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改制及改制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职代会代表的产生、程序以及表决生效的条件都必须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2)裁减人员以及安置方案必须依照《劳动法》、《企业经济性裁员规定》的程序进行;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必须向职工出具解除合同证明书,为职工的再就业和领取失业救济金提供条件;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经济补偿金须一次发放或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分期支付;对于续转的劳动关系,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不得故意不签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3)履行公示程序。对于企业改制所涉产权的重大变更、企业经营方向、法人治理结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的清欠或缴纳、离退休职工的相关待遇、裁员及安置方案等,都必须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

4.清偿员工债权

员工债权主要包括公司拖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福利费及内部集资款等。这部分债务应由并购方继承并及时清偿。

5.职工和政府要互相协调和配合

企业职工要加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劳动法》和相关政策,了解本企业改制情况,了解自己应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为享有这些合法权益有哪些方法,找哪些部门解决等。如果职工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与企业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宣传工作,让职工知晓企业改制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以及各项具体政策。对不按照改制方案改制,利用改制之机贪污、挪用、私分公有财产,恶意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运用法律、行政手段予以坚决制裁。

第二篇:国企改制中职工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凸显。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劳资合作共渡难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造成改制过程中员工权益保护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源于法制不健全、行政不作为、企业不主动、员工不积极等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依赖于各方团结一致,共同谋划。

政府部门应加快法制建设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企业要勇于和善于承担社会责任;员工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尽快实现下岗再就业;工会要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只有从社会、政府、企业、员工多方入手,实行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员工权益保护的种种问题,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促使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根据全总了解的情况,许多成功改制、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良好势头的国有企业,之所以能顺利改制重组,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指导方针。在事关企业改革改制等重大决策问题上,事先交职工代表讨论,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决定后再予以实施,从而使企业各项决策都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保证了企业不断发展。但在部分企业领导干部及职工中还存有模糊认识。因此要把解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类型单位特点、存在的问题,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党巩固政权的坚实基础和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的依靠力量。尊重和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广泛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良好氛围。

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有效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劳动权利。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职工劳动权益,还包括职工享有的人身权利、民主政治权利、资产权益、文化教育权利等。这就导致对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规范和调整。且原有一些劳动保障方面规范性文件也由于效力层次较低且分散,不便于职工知晓和掌握。职工迫切要求依法加强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力度,为职工维权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因此,尽快完善有关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既是职工迫切要求,也是维护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客观需要。根据依法行政原则,对政府在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中的权力应由法律法规明确。没有法律根据,政府不能对企业做出影响其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同时,政府对企业进行改制过程中,做出关闭企业的决定或实施此种决定,都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3.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多渠道筹措改革资金,突破改制企业遗留问题难点。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集中财力加速推进国企改制的收尾工作。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督促那些企业资产质量比较好、现金支付有困难的企业用有效资产、有价证券、企业债权、债权转股权等多种方式依法偿还职工的补偿金、劳动债权、福利性债权、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可采取由职工与企业签订协议方式,约定偿还时间。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那些没有能力偿还职工补偿金、劳动债权、福利性债权、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一次性解决遗留问题。或政府暂时代企业先行偿还,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对矛盾比较突出共性不强的个案问题个别处理。对于企业需要裁减的人员,要督促企业一次性兑现经济补偿金,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等各种债务,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对于改制企业继续留用人员,要督促企业向他们支付转换身份的经济补偿金和清偿各种债务,不得违背职工意愿强行将经济补偿金和未清偿债务作为职工股本金入股。

4.必须坚持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坚持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方案,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集体企业转制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得以主席团联席会议等形式代替职代会。召开职代会必须坚持严格的程序,职工代表大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出席,全体职工代表半数通过方为有效。任何企业都不得因放假等原因简化职代会的形式。审议通过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内容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赞成票必须占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方为有效。对于出现“暗箱操作”、“违规操作”造成职工上访、群访事件的,工会及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妥善解决,不留后遗症。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职代会决议和有关政策规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企业单位和社会稳定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5.做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调整、续签、重签工作,千方百计稳定职工队伍。坚决反对借改革之机大规模裁减人员和随意裁员。要敦促改制企业

尽可能多的安置职工,对调整下来的职工尽可能采取措施内部消化。对于改制企业中职工转换身份或按政策合理分流的人员,工会和相关部门要做好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工作,并帮助和指导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职工劳动权利和经济利益等方面问题,要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方面进行平等协商解决。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调整、续签、重签工作,所有改制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保持工作连续性。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工会及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对于利用改制之机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工会要代表职工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走法律程序解决。对因改制引发的职工群体事件,要积极协助党组织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避免激化矛盾。

6.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职工下岗失业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有现象。如何促使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全方位联动,标本兼治,才能达到目标。为了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确保国家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机制和良好的就业秩序,国家应尽早出台《就业保障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就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设施,对下岗职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转岗转业训练,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7.加强对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和职工经济补偿的监督保护。企业改制要全面公开,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往往公开的只是对某个企业的整体估价,然后进行竞拍,整体出售。只公开某个企业整体估价,而不公开企业资产明细表,很有可能只是对部分资产的评估,而作为整个企业的估价,这就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建议企业改制时,不但要向职工公开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价格,还要向职工公开企业全部资产的明细表,接受职工的监督。职工同企业一起成长,最了解企业情况,向他们公开了企业全部资产明细表,会防止用部分资产来代替全部资产而进行评估,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要组织职工群众对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转让价格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集体企业负责人违法乱纪侵吞集体财产,对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和侵犯职工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要组织职工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举报,督促有关方面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建议各市建立对职工经济补偿保证费用的监管制度,建立地方领导责任人制度,组成由国资委、劳动保障、法院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监管机构,认真落实履约监督职责,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和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8.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主动依法科学维权。部分国有重组改制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活动不正常。因此,要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把工会组织尽快建立健全起来,为其承担职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在企业改制前,工会组织要及时向企业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反映情况;改制后建立新公司时,要按照全总“机构同步建立、干部同步配备、工作同步运行”的要求组建起新的工会组织。同时根据改制企业机制的多样性和职工身份的多重性,尽一切力量让其他不同身份的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特别注意吸收农民工入会。对改制后一些企业规模小、人数少、工作地点分散、人员难集中的小企业、小公司,可采取组建联合工会的办法,成立工会组织,力争每个改制企业都有工会组织。

第三篇:职工权益保护工作

今天,市总工会在这里召开上海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推进会,我就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上海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稳定与否对上海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专项集体合同为主要载体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处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上海,并且还在继续加深。此外,上海进入新一轮生育高峰期、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将使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广大女职工的三最问题,切实表达和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三)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提升工会女职工组织维权能力、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需要。

开展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和女职工组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具体体现,为工会女职工组织履行维护职能、完善维权机制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新时期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维权能力,从而提高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切实发挥好专项集体合同这一维权载体的作用,适应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在完善中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

专项集体合同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共同推进专项集体合同的态势,把它作为工会的常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当前,在巩固现有签订率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非公企业的签订工作,提升签订率。上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充分发挥行业性、区域性专项集体合同的作用,对非公企业带有共性或者倾向性的、女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确定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区域、行业标准和具体内容,以此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在非公企业的签订率和覆盖率。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项集体合同质量。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落实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在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体现企业特色上下功夫。要将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议题。当前要突出几个协商重点:一是女职工在孕、产、哺乳期间的休息、休假及其待遇的落实。尤其是对实行计件工作制的企业;二是围绕男女平等享有技术技能培训、就业晋升等劳动权益进行协商;三是岗位界定和退休年龄:通过专项集体合同,对企业岗位性质进行界定,确保女管理、技术人员55岁退休;四是女农民工生育待遇的落实等问题。协商时,要注重增强专项集体合同的实效性,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条款要尽量细化、量化,便于操作,便于对照检查是否履行,避免因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被集团、区域性、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覆盖的、基础较好的企业,应签订细化落实措施、更具个性化的单独合同。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集体合同的落实。

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重在落实。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从健全制度入手,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率。当前要注重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抓好合同内容的宣传环节: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生效后,基层工会及女职工组织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企业内部网站等手段,加大对专项集体合同内容的宣传力度。

二是抓好合同条款的落实环节。要建立健全专项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基层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要督促企业方将专项集体合同条款逐条分解,纳入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企业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过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三是抓好履约监督检查环节。在规范签订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履约情况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履约率。要将专项集体合同与集体合同同步监督检查,并将履约情况纳入到企业向职代会报告的事项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行政沟通协商,向企业提出、进行整改。市总和区县总工会要加强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每年“三八”节联合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的契机,督促合同双方当事人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三、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

(一)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于解放思想,突破难点,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能力。各级工会干部和女职工干部都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探索推进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既要带领女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又要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采取切实措施,突破非公企业签订专项合同的难点,探索提高签订率和续签率的新方法;要运用各方资源,加强监督检查,探索提高履约率的新手段,不断提高专项合同的有效性。

(二)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水平。

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女职工干部,要主动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法律法规开展平等协商;要经常深入女职工,了解女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平等协商;要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平等协商;要学习掌握谈判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开展平等协商,增强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

(三)以专项合同为重点,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是当前维护女职工权益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仍然是工会女职工工作的重点,是工会女职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工会达标的基本条件,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双爱双评”等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希望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将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纳入集体合同工作之中,纳入工会工作的整体考核之中,实现女职工专项合同占集体合同的比率达到80%以上的工作目标,将上海工会维护女职工权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浅析国企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关于沈飞日野汽车公司改制重组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董芳菲、赵佳怡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沈飞日野汽车制造公司

调查主题: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在本次暑假实践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沈飞日野汽车制造公司正在进行公司的改制重组。在这过程中,公司职工安置方案不能通过而陷入僵局。于是,针对职工安置问题我们在2007年7月对该公司的部分领导和职工进行了询问调查,希望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国企改制过程并结合专业知识来研究其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沈飞日野公司改制重组概况

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原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及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共同建立的全新合资公司。沈飞日野汽车公司的前身沈阳沈飞汽车公司始建于1980年,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军转民、内转外的先锋,1994年从沈飞工业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经营。2000年12月,沈飞集团与日本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沈阳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沈飞日野公司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机。因此,公司必须改制重组,来挽救破产的风险。适逢广汽集团想要打进东北的汽车销售市场,于是广汽集团决定参与到沈飞日野公司的改组进程中来,三方经过谈判,决定将沈飞日野公司重组成为由广汽和日野各占50%左右的大股东,而沈飞只是象征性的成为小股东,只占5%左右的股份。这样一来,三方重组后形成了新的公司,公司将不再由国有企业控股,改成单纯的合资公司。该重组方案只要符合国资委规定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定程序,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后,新公司便可很快的挂牌成立。

(二)改制重组中出现的问题

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了主辅分离和职工安置的问题。2002年国经委下达了一份859文件——《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859文件”)。这份文件是为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而制定的。沈飞汽车公司于1994年作为民品项目从沈飞集团中分离出来的,首先成为了独立经营的汽车制造公司,而后才与2002年与日野公司合并成为国有控股的合资公司。虽然沈飞公司主辅分离的过程早于国经委下发文件的时间,但是经过沈飞公司的努力,本次改制重组仍可按照该办法进行。

对于职工安置方案该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企业的改制分流方案须经过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涉及职工分流安置和用于安置职工的资产处置等有关事项,要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未经审议通过,不得实施企业改制分流工作”。即对于改制重组的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过职工大会的讨论通过。按照该办法的规定,对从原主体企业分流进入改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应由原主体企业与其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并由改制企业与其变更或重新签订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对分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要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个人所得经济补偿金,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转为改制企业的等价股权或债权。沈飞日野公司于2006年2月份,制定了一个初步方案,交给职工大会讨论,职工因反对经济补偿金以沈飞汽车公司平均工资为标准而不是沈飞工业集团的工资为标准来确定和重组后的新公司对于原公司员工的接收人数不确定等原因向公司提出了意见。沈飞日野公司经过同国经委和广汽日野的多次谈判,完善了职工安置方案,决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按照沈飞工业集团职工前12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并且公司保证重组后的企业全员接受原企业职工并与之签3年劳动合同,3年后不会无故不与进入重组后企业的员工续签劳动合同。这份方案,无论在经济补偿金和内退职员安置方面,还是与重组后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方面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于是,公司决定于2007年7月20日组织全体职工就该方案进行最后投票。该次投票通过后,按照正常情况,新公司便可挂牌。但是,在7月20日

投票当天,由于大部分职工仍然不满公司的方案,拒绝进行投票,投票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结果,因投票人数未达到法定人数,投票无效。因为该职工安置方案未经全体职工的通过无法提交国经委,所以整个改制的进程目前陷入了僵局。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大部分员工拒绝投票,拒绝通过企业改制重组呢?

(三)改制职工安置问题原因分析

据调查了解,沈飞日野公司全体职工总共720人左右,而对于此次改制的态度以年龄为标准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年龄处于20——35岁之间,刚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超过10年的职工。这个年龄层的职工,本身具有专业技术,并且年龄不大,处于工作的旺盛阶段。他们对于此次改制的态度是积极的,希望企业重组后能够在新的企业更好发展。即使因工作能力不够,与新公司的3年合同期满后被解除合同,仍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此次改革并未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那么对于公司的改制重组该部分职工并无太大意见。这部分职工的人数在100人左右。

第二种,年龄处在35——45岁之间,属于厂内职工的中坚力量,也是阻碍此次投票表决的主要力量。这部分职工处于工作的中年阶段,工龄在10年到20年之间,就算领取国家给付的买断工龄的经济补偿金也不会太多。并且这些职工大部分的子女都处于初中高中这一阶段,他们面临着支付子女高额的学费和家庭生活来源等问题。广汽和日野虽然承诺接收全部原沈飞日野公司的职工,并签订3年劳动合同,但是在这3年中,一定会在严格的挑选少数专业技术强的职工而与大部分职工解除合同。那么这部分职工同样面临着三年后下岗的境况。所以此次改制重组触动了他们最根本的利益,让他们面临着维持生计的问题。所以,这部分职工无论怎样安排安置方案都会坚决反对,他们主张回到沈飞工业集团,继续保持他们国企职工的身份。这部分的职工人数在300人左右。

第三种,年龄处在45——55岁之间,这部分职工对于改制重组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这部分职工的工龄在30年左右,根据办法规定,能够得到一笔数额不少的经济补偿金。并且职工安置方案中,对于内退人员的规定,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职工和工龄满30年的职工,便可申请内退。这部分职工中有很多人工龄已满30年,因此他们既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补偿金又可以申请内退,享受退休

待遇。公司的的改制重组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部分职工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根据以上三种职工的比例,不同意的人数只占40%左右,如果正常投票的话,该方案被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那么为什么没在投票当天绝大多数的职工都拒绝投票呢?

首先,问题主要出在职工的思想观念上。职工对国企职工身份转换持有异议,除了考虑经济补偿标准是否合理、社会保障是否有保证等因素外,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大部分职工认为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国企资产的创造者,对转换身份想不通。实际上,这就是职工对国企职工的“准主人地位”的认识是模糊的。国企职工并不是所在企业资产的唯一创造者。国有资本、国企职工甚至政府政策等都在国有企业资产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该各占据一定的贡献份额。那种把国企资产看作全部都是由所在企业职工创造的观点难免失之偏颇,但是恰恰是这种观点在广大的国企职工的思想中深深扎根。另一方面,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名不正、言不顺,而在公有制企业尤其在国企就业社会地位较高,从而导致国企职工对国有企业有很强的依附心理,把自己看作是国有企业不可剥离的一分子。而国企职工身份的转换意味着“准主人地位”转变成雇员地位,养尊处优的国企职工身份将不复存在,自然地产生某种失落感甚至抵触心理。

其次,职工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公司领导未及时认识职工思想动态,工作不及时确实导致问题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公司领导在投票表决的前一周公布了最后的安置方案,并且马上就要求职工表决。大部分职工对于公司所处的形势和其中的问题并未充分理解,没有自己的主见。而少部分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的职工便利用这个因素,散布不利于公司改制的谣言,甚至采取极端的措施阻碍投票的进行,煽动广大职工去反对投票,致使在投票当天职工群众拥堵在投票现场的门口,使投票无法正常进行。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虽然是少数人的煽动,但是实质的原因却是领导工作的不到位。领导并没有站在职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公布了安置方案后,想当然的认为方案能够顺利通过,没有认真的调查了解职工思想的动态,了解基层职工的基本问题和想法,坦诚地面对职工。因此,才会在投票前期,职工中会散布诸如“要求重新沈飞工业集团收纳所有职工”、“反对进新

公司”、“继续享有国企职工的身份”等等类似的谣言。而大部分职工对形势并不了解,会轻信这种言论,所以便拒绝接受方案了。

职工迟迟不肯投票进行表决,对于职工本身和沈飞日野公司双方都是不利的。首先,就沈飞公司来说,公司的资产评估调查期限到8月1日就满一年,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想要继续进行改制,就要进行新一轮的私产评估,经过一年的时间,沈飞公司的资产势必会比去年减少很多。如果该评估结果影响了广汽和日野的投资利益,致使两方决定放弃投资的话,沈飞公司按照法律程序,必将会走向申请破产的道路,那么公司、职工等各方所损失的利益将不可估计。其次,对于职工来说,改制的久拖不决对于职工的家庭,工作各方的利益都会造成损失。据调查,公司自停产改制以来,已经过了将近一年的的时间。在这一年中,部分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到社会上的私人工厂打工。虽然,职工的生活来源问题解决,但是职工并没有与私人工厂订立劳动合同关系,职工不能够享受劳动者的权利,劳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职工的劳动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将难以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保障和维护。另一部分职工在改制过程中,已经寻找到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只有与沈飞日野公司主动解除劳动合同才能进新公司,如果这样做,该部分职工将得不到经济补偿金。该笔经济补偿金,对于普通职工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很难让人放弃,那么该部分职工将处于待业的状态,生活陷入困境。所以,总的来说,改制问题的悬而不绝,对于工厂的经营和职工的生活都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四)职工安置问题解决方法

在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确实关系到企业、职工、社会各方面利益。职工安置问题的不能良好解决,对于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解决职工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企业应该重点稳定职工情绪。目前,职工反对安置方案的情绪仍然很高涨,那么公司领导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职工的思想工作方面。首先了解职工的根本思想动态,对于职工迷惑的问题,多做思想工作,耐心的指导职工彻底明白为止。要让职工明白当前的形势,转变职工一心想在国企养尊处优的思想。为了避免少数人的煽动,应当将广大职工与少数人隔离开来,并将该部分人内部分裂开来。了解职工内部不同的思想态势,分情况,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

作,给职工一段时间,逐步树立公司领导在职工中的威信,让职工的情绪渐渐稳定,是形势慢慢清晰,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而对于少数人的极端行为,适当应当采取法律的行为,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应当坚决的予以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味的听之任之,在职工中造成不了的影响。

第二,职工中的积极分子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广大职工中,仍有一部分人能够清楚地了解问题,但是迫于形势的压力,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部分人应该有方法的对周围的职工予以帮助,帮助周围的职工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够盲目的听信别人的煽动。公司领导也应该虚心听取该部分人的意见,掌握思想工作的方法。而在调查了解中,大部分职工法律常识的欠缺,使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够清除认识问题,思想容易走向偏激。所以,针对该问题,公司还应当加强职工相关法律常识的了解。

第三,因公司经营状况不良,公司领导在职工中的威信并不高,职工并不信任领导关于此次改制所作的解释。那么,公司应当请相关领导出面进行帮助和调节,既加深了职工对于该次改制相关事项的接受程度,也慢慢提升公司领导的威信度,使事情得以解决。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职工安置问题才有可能得到顺利地解决。职工不仅是企业中的积极因素,更是整个社会中的关键因素。如果职工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治安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改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竞争的环境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不断地加强。而这些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了职工法律知识的欠缺问题和法律手段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法律素质应该得到不断地加强

和提高,能够通过法律来了解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利。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护情况汇报

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护情况汇报 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凸显。在改制过程中职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既损害了社会公平,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更要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具体到社会保险方面来说有以下三点:

1.对职工经济补偿权利的保护

改制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续存企业继续留用的职工,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好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对愿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一次付清;对“4050”以上人员,采取适当优惠的过渡性扶持政策等。筹足、落实国有企业改制的资金。凡资金不落实的,不按规定清偿社会保险费的,不能进行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

2.对职工社会保障权利的保护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福。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待遇。国有企业在改制时对职工的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纳入职工安臵方案,及时向职工群众公布,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参保项

目不全或欠费的,应补全缴清,做到不漏、不错、不欠。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不得借口打折扣,不得随意降低缴费标准。社会保险稽查加强检查督促,司法部门要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把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先后对电厂、水泥厂、喷灌机厂等企业进行了关停、破产和职工安臵。截止目前,我市已累计关停并转国有集体企业12家,清欠社会保险费用5500万元,涉及职工数4800多人。

3.从政策上对职工予以帮扶支持

除上述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理清社会保险关系,清偿各项社会保险外,对职工因企业破产改制而产生的各项社会保险滞纳金,报政府审批争取予以减免。发挥失业保险减震器作用,开展免费帮扶、转岗培训及职业介绍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支持,支持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如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小额贷款等。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市改制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改制成本大,市级财政在短时间内也难以筹措巨额的改制成本,出现多年搁臵的情况,有的甚至无力清偿拖欠的社会保险费,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也增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三、建议

建议中央及省市出台配套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对困难企业,由政府或主管部门建立专项资金予以补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应多分点给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防止贫富两极分化。

新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附:关于原新郑植物油厂破产安臵情况说明

该企业共有职工136人。破产时在职职工102人,破产前离开企业的职工30人,因个人原因没有被劳动部门纳入档案管理的职工4人。为切实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实际困难,本着以人为本、妥善处理的原则,对原新郑植物油厂职工给予了充分的照顾。补偿标准以2003至2004年企业向劳动部门申报的平均缴费工资为依据,补偿时限截至2004年4月法院宣告破产之日。除参照有关政策规定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退还职工股金之外,考虑近几年物价上涨等因素,又增加了破产清算期间在职职工生活费、档案代管费、生活困难补助费和再就业补助等4项补偿。运

作上,将《补偿方案》向全体职工进行公示,宣讲政策,阳光操作,集中兑付,达到了职工满意和比较满意。目前,除9人存在个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外(3人正在核实工龄,1人调出省外工作,5人联系不上),其余127人均签订了补偿协议并领取了补偿款。职工补偿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下载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企的并购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平市国企改制中的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合集]

    原平市国企改制中的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是国家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往往需要妥善安置大量职工,这事关职工切身......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中国劳动咨询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名称虽有所不同,但性质基本一样,通常表现为劳......

    拆迁中的权益保护

    拆迁中的权益保护-做北京最好的拆迁律师 一、发布拆迁公告阶段 拆迁始于拆迁公告的公布,自这一时刻起,您就应该开始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在这一阶段,您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

    并购中股权质押问题

    并购中股权质押问题的专题分析 由于我国公司法、 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股权质押的规定不尽明确, 在实践中也易于产生分歧 和纠纷, 新出台的物权法对股权质权设立的规定也有......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思考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市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编辑:studa1211 【关键词】问题,研究,保护,消费者权益,金融,加强, 后危机时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保险行业竞争格局迅速形成,保险主体如同雨后春笋般急剧增加,国内保险公司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导致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总结(一)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总结(一) 所属分类:民法 赵虎律师 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与知识产权,这三个方面的法律事务常常联系在一起。比如:有的公司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可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