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光互补模式分析
农光互补
近年来,随着对新能源的不断重视和扶持,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突飞猛进,成为全球年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但同时,我国可利用从事光伏电站建设的荒地、荒山、荒滩以及屋顶等资源越来越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光伏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与其他产业互相协调发展成为一条重要出路。另一方面,农业也在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光伏农业这个新产业开创性地将光伏发电与农业开发及节约资源相结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光伏+农业’的新模式,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能有效解决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征占大量土地的瓶颈问题,达到农业种植收益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由于光伏和农业在土地使用上的共性和互补,在转型发展的难题上,‚农业+光伏‛的科学、合理组合模式被看作是条出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追捧。
一、光伏农业一体化的特点
1、有效利用农业大棚屋面,无需占用新的土地资源,属于高效设施农业项目;
2、大棚可使用25年,使用寿命比传统大棚长,无需每年更换薄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3、太阳能组件和超白钢化玻璃提高大棚的整体保温效果;
4、棚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5、棚内使用太阳能LED补光灯,延长作物受光时间,缩短生长周期;
6、温湿度智能调节,打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舒适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
7、使用国际先进的喷灌/滴灌技术,电气化操作使用简便,省事省力省心;
8、绿色、环保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光伏农业的推广模式
光伏农业依据农业生产的品类不同主要分为四种模式:
1、冬暖式反季节光伏农业大棚
冬暖式反季节光伏农业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类蔬菜菜,要求冬季保温效果好,这种大棚棚体与传统蔬菜大棚一样,后墙采用土墙便于保温,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2、弱光型光伏农业大棚
弱光型光伏农业大棚主要种植菌类等弱光作物,对光照要求低,保温效果要求高。这种大棚棚体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3、光伏养殖农业大棚
光伏养殖农业大棚主要是进行畜牧养殖,是一种钢结构连栋温室模式。该模式光伏大棚能够最大限度的用土地资源,棚顶全覆盖太阳能组件,棚下进行畜牧养殖。
4、渔光互补农业大棚 渔光互补农业大棚主要进行渔业养殖,在原有鱼塘、湖泊水面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提高支架,既不影响水面搞渔业养殖作业、又能保证发电效果,是一种新型太阳能利用模式。
三、相关的政策
目前,光伏农业在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基于光伏农业在帮助地方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就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1、用地政策规定:
①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农地农用,强化租赁农地的用途管制,采取坚决措施严禁耕地‚非农化‛,禁止擅自改变农业用途、严重破坏或污染租凭农地等违法违规行为;②《关于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对工商资本租赁土地期限做了规定,应视项目实施情况合理确定,可以采取分期租赁的办法,但一律不得超过二轮承包剩余时间;③对租赁面积,由各地综合考虑人均耕地状况、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因素确定。首次租赁面积一律不得超过本级规定的规模上限;确有良好经营业绩的,经批准可进一步扩大租赁规模。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对企业租赁农地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审核上可适当放宽条件。
2、光伏发电站收购电价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对光伏电站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制,按不同光照资源地区,上网电价划分为0.8元/千瓦时、0.88元/千瓦时和0.98元/千瓦时。
3、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标准: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按电量补贴,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自发自用以外的上网电量由电网公司按当地燃煤脱硫标杆上网电价收购。
通过上述分析,虽然我国光伏农业在用地政策、电价收购标准、项目补贴标准做了相关规定,但整体来看,涉及面较窄,仍处于一个无序的发展状态中。基于光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国家大力重视其政策扶持的现状,未来光伏农业有望成为一片‚蓝海‛。
四、光伏农业面临的问题
1、技术不成熟。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不成熟是光伏农业受到质疑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光伏与农业争光,农业减产,光伏在农业中的运用受到限制、受到质疑。所以要对光伏农业进行更多的实践与实验,用实时验证光伏农业的兼容性,用需求推动标准的建立。
2、商业模还在探索。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农业部分建成后决策管理和市场的压力大,同时还要与光伏结合发展,合作、发展、运营、销售的商业模式,需要摸索验证。
3、项目具有唯一性。农业项目布置方案根据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壤、灌溉等,种植条件不尽相同,方案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每个项目都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4、光伏农业投资及收益比例的主辅关系。投资者要清楚认识到光伏农业项目的农业投资有可能比光伏项目大,同时收益也要求比光伏的收益绝对值要高。所以要正确认光伏农业的基础是农业。
5、土地问题。光伏农业的重中之重是土地,是农业顾虑的根本,需要解决好土地问题,不侵占土地。
五、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合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农业光伏电站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1、‚政府指导,企业引领,多方合作‛方式
在政府的引导下,光伏企业与农业企业合作发展农业光伏。各自在专业领域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项目节约土地,不改变土地属性,又可以将空间立体利用,产生清洁电力,扩大供电可再生能源比例,带来双向效益。但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因此农业投资项目一旦遇到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农业项目还能否继续下去,一旦农业项目撤出,土地的性质也将发生改变,使得光伏电站的土地性质不合法;同时两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利益分配等问题,不利于公司管理。
2、企业自建农业光伏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自建光伏与农业项目,而企业项目开发人员大多偏向于光伏方向,真正既懂光伏又懂农业的人才数目几乎为零,这个问题为后期项目建设运营、投资收益问题埋下隐患。
3、依托大型农场发展光伏
与一些有条件的大型农场合作,租赁其大棚建设光伏电站,这也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业为主,光伏为辅的方针政策。这样公司只负责电站的维护,从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但公司的话语权相对较小。
光伏农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发展模型也需进行不断的摸索。因此在项目的可研阶段,要结合所处地区的区域优势,寻找自己的项目与当地产业特色的契合点,重点是要把种植业、养殖业、绿色循环、观光旅游等与当地特色进行产业融合,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农光互补”简要分析
“农光互补”简要分析
一、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运营应用系统等5个环节。其中,硅料、硅片属于上游产业区;产业的中游环节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运营应用系统为产业的下游环节。
图表1:我国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任翠翠
1、太阳能晶硅制造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这个环节技术门槛高,具有一定垄断性。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5年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十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五家占比也超过70%。
2、太阳能电池
2014年我国共产电池片33.5GW,同比增33.5%。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占据了全球近80%的份额;此外东南亚也有约10%的份额,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而新增东南亚地区的产能。33.5GW中约三分之一于国内安装,其余转为出口及库存。而2015年上半,国内电池片产量为18.2GW,超过去年同期。
3、太阳能光伏组件
2015年上半年产量约为19.6GW,其中晶硅电池仍为主流。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中小企业仍在盈亏线附近徘徊。2015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61亿美元,日本、美国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区域,但新兴市场如洪都拉斯、智利等规模也在快速扩大。
图表2:2012-201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情况(单位:GW)
资料来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4、我国同欧洲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比较
欧洲光伏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截止2014年底,装机容量达88.64GW,相较欧洲而言,我国进入光伏产业热潮器相对滞后,我国光伏产品研发和生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10年以后得到充分发展。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占60%,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达到70%。2012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调查至今,欧盟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生较大影响,相较国外受阻,国内光伏产业自2013年,总体形势呈上升模式。
根据国家能源局所发布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应达150GW,若需达成此目标,则中国未来五年内平均每年的光伏设备需求量将突破20GW。
5、我国光伏产业链企业和国际上比较
我国光伏各产业链企业和国际上比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如下:
二、政策支持的关键
欧洲光伏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以德国为例,早在1991年,德国就通过了《强制购电法(StrEG)》,要求电网企业按规定的电价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00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EEG)》,解决了光伏系统的并网难问题。2000年的EEG还规定光伏发电在固定时间内(20年)享受固定的上网电价,上网电价每年按5%的比例递减;同时还设置了每年提供优惠上网电价的容量上限为35万千瓦,2002年又将其调整为1吉瓦。2004年,德国修订了EEG,规定对不同容量、不同形式的光伏发电实行46~62欧分/千瓦时的区别上网电价。2009年,德国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上网电价政策,将其每年递减的比例由固定值改为与容量挂钩,以更好地利用电价杠杆,调节新增的装机容量。截止至2014年底,德国装机31.8GW,全球第一。
现阶段,我国光伏行业依旧步履蹒跚,从内部看,产业面临供需阶段性失衡,价格下滑压力较大,从外部看,国外贸易壁垒围堵,出口不确定性增高,企业承受极大经营压力,部分企业破产倒闭,为挽救我国光伏产业,尤其在2015年,首先,国能新能〔2015〕73号文件,在下达2015年光伏指标的同时,取消对屋顶分布式光伏指标的限制!其次是,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首先获批的是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总共批复1GW的装机容量。同时国家能源局推出几个新能源基地。甘肃省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准东新能源基地规划、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大规模能源基地计划,极大的刺激了光伏的装机容量。再次,国家林业局和国土资源部在2015年年底前均出台了首个专门针对光伏政策,也是在光伏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1、光伏产业成本将继续下降
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No.4》,2014-2016 年,全球光伏产业新增装机将继续保持30%以上增速。报告以光伏产业为例,指出新能源成本将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美国能源部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报告《跟踪太阳》(“Tracking the Sun”),从2008年到2013 年,光伏组件价格每瓦降低了2.70 美元。光伏系统的价格,2013 年10kW 以下系统的平均安装价格为每瓦4.7 美元,10-100kW 系统为每瓦4.3 美元,超过100kW 系统为每瓦3.9 美元。
2、光伏行业并购重组加剧,光伏企业将纵向做大、横向做强
新能源工业将加速调整,企业并购重组加剧。全球新能源工业产能过剩,将导致大量新能源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其中绝大多数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企业。就国内而言,中国拟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光伏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纵向做大,就是一家企业向光伏的全产业链延伸。以前,企业多半都是 在产业链某一个环节做的很好,在整个行业急剧滑坡的背景下,继续单纯从事某一个环节的业务,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变化趋势将是“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谓横向做强就是在光伏产业的某个环节上扩大规模。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十二五”时期光伏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后,一直在进行的行业兼并重组。这种状况或将在“十三五”时期继续下去,直到出现对上下游更有议价能力的企业出现。但到“十三五”末,究竟是纵向做大领先,还是横向做强占优,仍然取决于国内外市场和政策的变化。
3、光伏行业发展的新形式:农光互补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农光互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国内外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a国外光伏农业发展
纵观全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略多于分布式发电项目,事实上国外光伏行业以分布式为主。
日本农林水产领域在2013年放宽了有关农业型光伏发电的规定:若发电设备的阴影造成的农作物减收比例在20%以内,则支柱的地基部分便认可转用为暂时性农用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域宽广的农业大国则较多为光伏屋顶发电,较少与农业结合。现阶段,欧美地区政府补贴下调,光伏投资者积极性降低,短期,农业光伏的进展缓慢。
b国内光伏农业发展
相较国外光伏形式,我国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发展失衡,结合我国目前行情,投资太阳能电站,需要高度密集的资金,和集中的管理。这就意味着通常,投资大型太阳能电站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这个面积在分布式屋顶较难获得。于是,在荒地投资大型电站,成了一时的主流应用形式。中国每年以10G的装机量,仅仅几年,就达到了世界第一的装机量。
但是,在西部的荒漠地区投资太阳能电站,出现了消纳的问题,严重的地区,由于无法消纳分布式太阳能电力,电网出于安全考虑,对太阳能电力输出进行了计划性限制,导致太阳能电站投资的收益降低。于是,往东部地区投资大型电站,变成了主流的应用方式。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农光、渔光、风光等多能互补方式来建设光伏电站,其项目具备经济性和推广性,有助缓破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瓶颈,大有“助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之势。这种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组合电源点的新模式,既优化了光伏电能质量、避免了“弃光”,又提高了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电线的利用率。
然而,东部地区缺少平坦的荒地,太阳能和温室大棚是太阳能占用耕地的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光伏大棚“现代化农业”。然后,很多人为了投机取巧,建立了看起来像大棚,其实是太阳能电站的“光伏大棚”。
国家能源局,在近期也出台了规范太阳能和农业结合的使用规范,太阳能电站如果建立在具有“产权”的建筑物上,只能算分布式太阳能电站,而没有产权的临建或大棚上,必须经过大型电站的严格可行性审批,防止对耕地资源的低效占用。
(2)农光互补的正确操作
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光互补的重要代表企业,2011-2015年期间,携手华为、中电投等知名优秀企业,采用单轴、双轴跟踪系统技术应用累计达到200MWp左右。浙江同景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双轴联动跟踪和压定式支架系统,针对不同地形制定光伏板架设高度,建设“上部光伏发电、下部农业种植”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使发电单元“东-西、南-北”双向跟踪,架下作物大规模耕种。与传统固定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大幅提高光能转化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实现一地多用,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及环境增益。
a农光互补原理
根据地质条件,跟踪系统的地基基础方案为水泥基础压地式方案,无土方开挖,防止了水土流失,组件下方土地仍可进行农作物栽培,跟踪电池组件支架安装过程不破坏土地,不改变土地性质。同时,跟踪支架系统桁架百叶窗的结构,遮挡了30%左右的阳光,形成了一个低温小气候,减少了病虫害,同时还能有效延长作物的生长时间,提升作物品质。
b 跟踪优势
同景双轴跟踪系统依据太阳天文坐标控制,光伏组件子系统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方向的转动,实现了全面、实时地跟踪太阳运行,达到了智能光伏双轴跟踪控制,确保一天之中,光伏组件始终处于最佳受光角度,早晚多发电,可提高光利用率20%~35%(因纬而异)。
(3)我国农业光伏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尽管光伏农业发展面临边缘的政策环境、无统一建设标准、跑马圈地等困境,但各地光伏农业项目仍得到了光伏领域和农业跨领域的双重重视和支持。正视这些问题、理顺光伏农业继续健康发展的思路,让光伏与农业在结合后双赢共好是光伏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产业应用市场前景诱人,光伏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市场是难以估算的,光伏和农业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光伏行业本身,同时对于农业的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光伏农业项目共计400余个,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修建面积达到200万公顷以上,能得到利用的面积却少之又少。从耕地面积来看,我国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四位,远落后于美国,而人口却居世界第一位。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可用耕地中有55%为缺水旱地。但在55%的缺水旱地中,即使只有1%的耕地采用光伏扬水技术,也能形成400GW的装机市场。而1GW装机的太阳能光伏扬水设备,可以满足500万到1000万亩土地的用水需求。
相对于传统水利建设时所需要的大量电力铺设、水库建设、沟渠挖掘,两者的总体投资规模差别巨大,光伏水利带来的生态环境意义让其更显优势。
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将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渐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述的地区.依托渔业养殖、农业设施等建设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集中区,并在大面积水域较多的地区,探索低成本、技术成熟的水光互补建设技术,规划水光互补集中区。从顶层设计强化扶持力度,对于光伏农业的支持中央可谓是不留余力,甚至动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强烈地体现出了国家意志。如果按照国家政策补贴标准来算,光伏农业大棚有利可图,稳赚不赔。数据表明,一个投资亿元的1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年收益率可达10%以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多地雾霾事件给政府敲响了警钟。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身的光伏农业项目,响应了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节约了土地资源,无疑是能源项目的宠儿。以30WM的光伏项目为例,每年可以发电4300万度,在25年的使用期限内可以节约煤48万吨,粉尘排放可减少3万吨。
综上,光伏农业和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可以预判,光伏农业的政策风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甚至还有加强的趋势。(4)发展问题与建议
a、加强我国光伏农业产业系统的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光伏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光伏农业这一新兴产业每年已达千亿元市场规模,有预测甚至认为,其市场规模5年内可达数万亿。然而,因没有统一的标准,光伏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项目打着光伏农业的幌子占用农、林业用地,以谋求税收优惠和国家财政补贴,换取企业或个人利益,“非农化”现象严重。制定光伏农业行业标准至关重要,有了标准才能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提供方向。b、鼓励科研单位与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光伏农业技术
结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与光伏产业技术的实际水平,研究和建立健全有关新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同时加强对光伏农业产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管理,以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从而推动光伏农业产业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
2、《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家能源局
3、《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任翠翠
第三篇:农光互补之渔光互补模式解读
www.xiexiebang.com
2015光伏新政策中有关于农光互补项目的内容,目前农光互补模式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光互补模式可概括为十大类:菌菇光伏模式、渔光互补模式、蔬菜(瓜果)光伏模式、畜禽(牧业)光伏模式、林光模式、药材光伏模式、生态光伏模式、热电光模式、服(“三产”)光模式休闲观光旅游、水利光模式。
下面是关于渔光互补模式的详细介绍:
目前有几种分类,是封闭式、开放式、飘浮式和跨越式。飘浮式的水深在七八米的时候,不可能打桩,这样成本太高。
【图】渔光互补分类
www.xiexiebang.com
【图】漂浮式
水上浮体太阳能发电系统电:池板、“浮体架台”;连接架台、“连接板(桥接板)”和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带”构成,可在每个浮体架台上,以10度的设置角度一张张安装外形尺寸为宽(1500~1700mm)×进深(980~1000mm)×高(35~50mm)的太阳能电池板。
【考虑因素】:
一般建设在湖泊,河,池塘,溪,煤矿塌陷区,稻田养鱼等地区。放养方式,喂料方式,捕捞方式,遮光方式(比例),漂浮物影响。
www.xiexiebang.com
【图】模拟“渔光互补”遮光对黄颡鱼采食的影响
第四篇:关于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政策梳理
安徽亚森关于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政策梳理
目前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主要有:《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行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1163号)、《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农光互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安徽亚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光伏支架的生产、光伏电站的开发,其中包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本文亚森公司对以上农光互补政策文件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在对以上三个文件内容进行梳理前,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三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国土资规【2015】5号文主要明确了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政策,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发改能源【2016】1163号文主要明确了各类光伏项目的规模管理办法。国土资规【2017】8号文主要确定的光伏扶贫项目及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在国土资规【2017】8号文中首次出现了“光伏复合项目”这种说法,这类项目泛指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伏建设的项目,它包含农光互补发电项目。
一、项目开发规模
根据发改能源【2016】1163号文,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可属于光伏扶贫项目、普通光伏电站项目及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中的一种,但都应根据相应的规则争取国家指标,除非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全部自发自用,则可以不受国家规模指标限制,直接享受国家发电补贴。
二、国土资规【2017】8号文出台以前农光互补项目是怎么开发的
根据国土资规【2015】5号文的要求,光伏大棚基本上占用的是农用地,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因此按照国土资规【2015】5号文的要求,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也必须办理建设用地手续,这就增加了项目开发难度。但根据农用地的分类(如下图),采用设施农用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则可以规避建设用地的手续,设施农用地属于农用地中的其他未利用地。
三、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用地管理谁认定
根据国土资规【2017】8号文,光伏复合项目的建设,由省级能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四、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用地政策(国土资规【2017】8号文)(1)永久基本农田不能用,这是一条底线;(2)对于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3)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以不改变原本的用地性质;(4)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5)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6)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
五、项目退出时注意事项(国土资规【2017】8号文)光伏方阵用地按农用地、未利用地管理的项目退出时,用地单位应恢复原状,未按规定恢复原状的,应由项目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门责令整改。
六、违规责任(国土资规【2017】8号文)项目所在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项目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应将相关情况通知同级能源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国家能源局,将项目投资主体纳入能源领域失信主体名单,组织实施联合惩戒。
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且农业生产与发电相得益彰,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对来说,属于一种较好的开发模式。
第五篇:“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光伏与“农业”的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种植意识大大改善。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将是绿色农业的革命,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社会在倡导绿色农业、绿色无公害产品之时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其根本。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光互补也称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农光互补”顺势发展的原因
1、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与光伏发电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温室能够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遮光,每个大棚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装机容量设计,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
太阳能电池组件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反射昆虫繁殖需要的蓝紫光,可有效减少种植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种植作物品质和产量,是利用高新科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2、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
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高且不符合政府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而利用农“农光互补”项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农业趋势。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在配套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提供扶持【光伏明确被央行列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文)】。
3、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
建设“农光互补”项目,农民除了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以外,光伏项目公司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解决“40、50、60”年龄段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不用远出打工并有较好的收入。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导向
近几年国家频繁颁布了与光伏发电有关的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国能新能[2014]447号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从这一系列政策内容来看,国家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且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包括规划发展目标、补贴标准、补贴期限、资金来源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农光互补”的发展现状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农光互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国外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略多于分布式发电项目,事实上国外光伏行业以分布式为主。
日本农林水产领域在2013年放宽了有关农业型光伏发电的规定:若发电设备的阴影造成的农作物减收比例在20%以内,则支柱的地基部分便认可转用为暂时性农用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域宽广的农业大国则较多为光伏屋顶发电,较少与农业结合。现阶段,欧美地区政府补贴下调,光伏投资者积极性降低,短期,农业光伏的进展缓慢。
2、国内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相较国外光伏形式,我国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发展失衡,投资太阳能电站,需要高度密集的资金,和集中的管理。这就意味着通常,投资大型太阳能电站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这个面积在分布式屋顶较难获得。于是,在荒地投资大型电站,成了一时的主流应用形式。中国每年以10G的装机量,仅仅几年,就达到了世界第一的装机量。
但是,在西部的荒漠地区投资太阳能电站,出现了消纳的问题,严重的地区,由于无法消纳分布式太阳能电力,电网出于安全考虑,对太阳能电力输出进行了计划性限制,导致太阳能电站投资的收益降低。于是,往东部地区投资大型电站,变成了主流的应用方式。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农光、渔光、风光等多能互补方式来建设光伏电站,其项目具备经济性和推广性,有助缓破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瓶颈,大有“助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之势。这种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组合电源点的新模式,既优化了光伏电能质量、避免了“弃光”,又提高了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电线的利用率。然而,东部地区缺少平坦的荒地,太阳能和温室大棚是太阳能占用耕地的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光伏大棚“现代化农业”。然后,很多人为了投机取巧,建立了看起来像大棚,其实是太阳能电站的“光伏大棚”。
国家能源局,在近期也出台了规范太阳能和农业结合的使用规范,太阳能电站如果建立在具有“产权”的建筑物上,只能算分布式太阳能电站,而没有产权的临建或大棚上,必须经过大型电站的严格可行性审批,防止对耕地资源的低效占用。
三、“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正确操作
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光互补的重要代表企业,2011-2015年期间,携手华为、中电投等知名优秀企业,采用单轴、双轴跟踪系统技术应用累计达到200MWp左右。浙江同景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双轴联动跟踪和压定式支架系统,针对不同地形制定光伏板架设高度,建设“上部光伏发电、下部农业种植”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使发电单元“东-西、南-北”双向跟踪,架下作物大规模耕种。与传统固定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大幅提高光能转化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实现一地多用,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及环境增益。
a农光互补原理
根据地质条件,跟踪系统的地基基础方案为水泥基础压地式方案,无土方开挖,防止了水土流失,组件下方土地仍可进行农作物栽培,跟踪电池组件支架安装过程不破坏土地,不改变土地性质。同时,跟踪支架系统桁架百叶窗的结构,遮挡了30%左右的阳光,形成了一个低温小气候,减少了病虫害,同时还能有效延长作物的生长时间,提升作物品质。
b 跟踪优势
同景双轴跟踪系统依据太阳天文坐标控制,光伏组件子系统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方向的转动,实现了全面、实时地跟踪太阳运行,达到了智能光伏双轴跟踪控制,确保一天之中,光伏组件始终处于最佳受光角度,早晚多发电,可提高光利用率20%~35%(因纬而异)。
四、我国农业光伏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尽管光伏农业发展面临边缘的政策环境、无统一建设标准、跑马圈地等困境,但各地光伏农业项目仍得到了光伏领域和农业跨领域的双重重视和支持。正视这些问题、理顺光伏农业继续健康发展的思路,让光伏与农业在结合后双赢共好是光伏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产业应用市场前景诱人,光伏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市场是难以估算的,光伏和农业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光伏行业本身,同时对于农业的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光伏农业项目共计400余个,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修建面积达到200万公顷以上,能得到利用的面积却少之又少。从耕地面积来看,我国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四位,远落后于美国,而人口却居世界第一位。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可用耕地中有55%为缺水旱地。但在55%的缺水旱地中,即使只有1%的耕地采用光伏扬水技术,也能形成400GW的装机市场。而1GW装机的太阳能光伏扬水设备,可以满足500万到1000万亩土地的用水需求。
相对于传统水利建设时所需要的大量电力铺设、水库建设、沟渠挖掘,两者的总体投资规模差别巨大,光伏水利带来的生态环境意义让其更显优势。
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将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渐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述的地区.依托渔业养殖、农业设施等建设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集中区,并在大面积水域较多的地区,探索低成本、技术成熟的水光互补建设技术,规划水光互补集中区。从顶层设计强化扶持力度,对于光伏农业的支持中央可谓是不留余力,甚至动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强烈地体现出了国家意志。如果按照国家政策补贴标准来算,光伏农业大棚有利可图,稳赚不赔。数据表明,一个投资亿元的1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年收益率可达10%以上。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多地雾霾事件给政府敲响了警钟。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身的光伏农业项目,响应了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节约了土地资源,无疑是能源项目的宠儿。以30WM的光伏项目为例,每年可以发电4300万度,在25年的使用期限内可以节约煤48万吨,粉尘排放可减少3万吨。综上,光伏农业和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可以预判,光伏农业的政策风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甚至还有加强的趋势。
五、发展问题与建议
a、加强我国光伏农业产业系统的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光伏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光伏农业这一新兴产业每年已达千亿元市场规模,有预测甚至认为,其市场规模5年内可达数万亿。然而,因没有统一的标准,光伏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项目打着光伏农业的幌子占用农、林业用地,以谋求税收优惠和国家财政补贴,换取企业或个人利益,“非农化”现象严重。制定光伏农业行业标准至关重要,有了标准才能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提供方向。
b、鼓励科研单位与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光伏农业技术
结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与光伏产业技术的实际水平,研究和建立健全有关新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同时加强对光伏农业产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管理,以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从而推动光伏农业产业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