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3:1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西财 投资1302班 周子涵

香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烹调的好材料,又是治病的妙药,香菇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香菇还含有多量的谷氨素、各种糖类等,因含多糖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对艾滋病毒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历来被中国人民作为延年益寿的补品,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预防肝硬变、消除胆结石、防治佝偻病等功效,有“植物皇后”之誉,在日本、美国已被列入药典。

一、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商南县地处秦岭南麓,位于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陕西的东南门户。全县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辖13个镇164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23.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4万人,有耕地19.5万亩。上世纪90年代初,商南人开始用树木种香菇,产量比较低,收益小。新世纪以来,经农技人员的技术推广,开始应用袋料种植香菇。近年来,商南县大力发展食用菌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香菇种植量达367.1万袋,年香菇鲜品产量达到323吨,干制品产量达到558吨,香菇年产值近5000万元,年增创劳动用工需求近30000余个,带动周边群众务工直接增收近200万元,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起到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的效应,目前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气候适宜,种植规模化。香菇耐寒不耐热的特性决定了其生产对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适宜于香菇生长的温度为10摄氏度—28摄氏度,商南县年平均气温仅为13.6摄氏度,比较适宜于香菇生长,生产主要集中在县城周围的11个山区乡镇,户均种植在1万-3万袋之间,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明显,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增长15.8%,香菇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原材料充足,劳动力充沛。香菇生长离不开最基础的原料“锯沫子”、淀粉、糖脂等。商南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6%,对于大量需求的“锯沫子”通过林业部门的采伐规划后,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山林进行采伐,运回打沫加工,一袋“锯末子”成本0.85元左右,淀粉、糖脂等原料购买方便。香菇在装袋、灭菌、接菌种、上架、采摘等都需要繁琐的手工劳动,农村富余的闲散劳动力在香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春季在家种香菇,闲时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家里留守老人和妇女便可完成采摘晾晒工作。

(三)生产技术熟练,产业风险较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逐年稳定,机械化加工、原辅材料供应、劳务协作等配套日趋完善,树材锯沫、装袋、蒸煮灭菌、接种等均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装袋机、扎口机、改装蒸炉等的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县有11万农民能熟练的掌握栽培技术,伐树粉末、晾晒、配料、堆存、发酵、通风、温度、湿度等管理技术农户人人皆会。所需的塑料袋、遮阳网、菌种、水管等原辅材料随处可以买到。销售方面,根据市场行情种植户可选择出售鲜货、干货,使香菇种植户种得出、卖得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菇种植行业风险。

(四)市场价格持续向好,产量逐步趋于稳定。近几年,香菇产业发展经历快速增长期,其中2010年香菇产量为118.6万袋,鲜品100吨、干制品181吨,2011年达到194万袋,鲜品产量314吨、干制品产量271吨,2012年为278.6万袋,鲜品产量68吨、干制品453吨,2013年产量为367.1万袋香菇,鲜品产量323吨、干制品产量558吨,增幅为209.5%,总体增长43.6%,近几年香菇的价格干品一直在30-35元左右,每袋净利润在5-8元间,产量规模逐年趋于稳定增长态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地分散,规模较小。商南县种植香菇的乡镇达11个,主要采取的是家庭为主的合作经营模式,大棚种植,其工序多、辅料多、一次性投资大等特点,忙时需要雇工,增加了成本,家庭式种植规模较小,产地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的物资调运及技术指导。全县由于检测手段、检测人才、产品标准知识和资金的缺乏,产品源头控制还存在很大的难度,没有同意的安全标准体系,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整个行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栽培技术粗放,产品质量不高。商南县香菇生产普遍存在着栽培条件较差、标准化和工厂化水平低,管理粗放的现象。技术的缺乏制约产业发展,多数菇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谈不上科学管理,并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技术、管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粗线型的感官学习、经验模仿的过程,加之部分种植户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不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容易造成香菇产量低、质量差,不利于产业发展,还可能因技术原因造成损失。在生产、保鲜和加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已严重影响了香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阻碍了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无序砍伐,损毁林业资源。商南当地山上的桦栎树加工成木屑作原料种香菇产量很高,香菇生产就意味要大量消耗林木,大量发展香菇生产,就必定会与国家林业、环保政策相矛盾。虽然县政府曾明令禁止,但滥伐山林并没有得到控制。有些村民不光砍掉了村上分给自家管理的树林,还掏钱买别人家的山林砍伐。从而导致一片片天然生态山林变成荒山,其情其景令人触目惊心,香菇生产也将面临资源危机。急需解决如何统筹发展香菇产业与林产业、环境的经济有机融合,研究新的替代材料,香菇产业的发展才不会因原料受阻或受限,香菇产业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加工技术薄弱,附加值低。目前商南县香菇加工大部分仍停留在粗加工、初级产品层次,缺乏高技术产品,价格低廉,经济效益低,而且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差。香菇产后处理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定型的市场品牌产品。加工科研工作与产业高效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加工龙头企业,初加工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加工的深度和广度都急需提高。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科研滞后。没有专业的香菇服务队伍,菇农不能及时得到培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不能及时推广,更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生产较分散,产业化水平低。产品销售以菇农单独销售为主,产品经营企业数量较少,经营规模也都不大,没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缺乏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市场依赖程度高,抵御风险能力低。虽然发展快,但起点低,只能大量消耗现有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三、建议与对策

(一)科学引导,提高发展水平。政府科学引导菇农,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成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建立规模化的菌种公司、培养料公司、栽培农场,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施规模经营,也有利于种植出优质香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县上协助菇农争取贴息贷款及融资,鼓励菇农购买相关机械设备,设立菇农信息服务平台,随时电话请教技术、销售信息,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定期进村回访,建立统一的种植、加工标准,逐步形成生产批量大、品种齐全、质量好、价值高的规模化香菇生产基地。

(二)推广栽培新技术。抽调由农技专业人员组建的菇农信息服务中心,及时向菇农提供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书籍、光碟,香菇栽培专家定期上门服务,在香菇种植现场传授栽培技术、病虫防害等知识,让理论知识和菇农们的传统经验相结合。在袋料发展方面向新原料资源发展。引导香菇原料向节木栽培,废菌糠再利用、松杉木屑、竹屑、果树枝 条和蚕桑枝条、棉花和豆秆、谷壳等农林废弃资源栽培香菇,使香菇生产向利用新资源的方向发展。

(三)深化合作经营模式。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菇农签订合同,明确各自主体责任和权益,确保菇农与公司顺利实施合作经营,实行“双赢”,并达到提高产业效能、共同抵御产业风险目的。通过优势组合提高整体实力,从卖干鲜品到产品精包装和深加工,提高档次,为以后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处于不败之地,提供强有力的优势。

(四)培育香菇加工龙头企业。吸引有实力的香菇深加工企业落户,鼓励其在打造自主品牌下功夫,在新产品研发、创新上做文章,打造成加工企业的龙头,香菇加工向香菇多糖、香菇嘌呤、香菇精、香菇速冻产品、即食旅游休闲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保健饮料等药品和功能保健食品的开发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香菇生产品种。促使群众就业渠道的扩宽、企业对于香菇需求的加大和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同时达到群众、菇农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

第二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乡县大河镇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 文

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

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香菇产业是加快西乡县大河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兴产业。通过分析该镇香菇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了推进大河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条件;对策;西乡大河

一、发展现状

西乡县大河镇下辖12个行政村,截至2009年仅有按板镇种植香菇,种植农户30户,共种植香菇2万袋,总产鲜菇160斤,产值8万元,菇农共计获纯收入6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0.2万元。目前,西乡县大河镇栽培种植的品种有135、939、9608等5个,其中以939品种产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种植过去在大河镇一直是空白,香菇是大河人工种植的第1个食用菌品种。

2010年,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县委、县政府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快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民寻找增收新途径,引进香菇订单生产试种,当年引导农户生产种植了10万袋,总产值32万元,平均产菇0.38 kg/袋,产值仅1.52元,纯收入0.22元/袋。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人员对该镇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缺乏充分的认识,照搬照抄福建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菇农在种植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且公司在收购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几户种植成功,香菇产量平均0.52 kg/袋,产值达2.08元/袋,纯收入0.78元/袋,效益达到了香菇种植较好的中上等种植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

2012年底,政府又引进了袋料香菇种植,并签订了2年的发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香菇生产。同时,政府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协助进行生产管理,组织发动群众。这期间,香菇种植曾一度发展到了6个村150户农户中,最高年份曾发展到了120万袋,产量126 吨,产值226.8万元,纯收入58.8万元,平均纯收入0.49元/袋,香菇产业呈现出兴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较好的农民组建起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在大量香菇产品涌到收购点时,根本无法组织大量资金按合同收购;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销售路子,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打白条”现象,诚信受到了菇农的质疑,使香菇产业跌入低谷。但是通过连续3年的发展,广大香菇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从菌种选育、生产到栽培技术的本地农业科技专家。大河镇香菇在全县有了不小的声誉,部分县市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2011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建起了冷库。至目前香菇产业逐步跨入了正轨,并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网络。几年来共计种植香菇60万袋,共计产鲜菇326吨,其中县内销售200吨,总产值230万元,县外销售126吨,销售收入达89万元。但菇农产值仅为2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菇农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产工序多,辅料多,运距远,是一项消耗型的产业石油价格不断上扬,成本高,达1.6元/袋。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辅料的替代产品攻关能力方面力不从心,难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西乡县大河镇香菇种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快速发展。大部分菇农未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影响了香菇产量和质量,使产业效益未显现出来。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大河香菇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以企业带动起步,但引进的公司、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有的不是以发展壮大自身为目的,只是来进行投机生意,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公司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压级压价,严重挫伤菇农的积极性,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

西乡县大河镇位于西乡县的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北接本县左溪乡和骆家坝乡。距县城105公里,全镇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境内峰峦叠翠,山水秀逸。大河镇位于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波状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形成了暖温、亚热、热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立体气侯、立体农业十分显著。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温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温≥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积温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达340~365 d,特别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温在13.2~20.2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发展。

(二)丰富的原料资源

大河镇幅员面积3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71%,自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灌木层次清楚,有着丰富的常绿原生黄栎、青冈栎、山茶花、麻栗树、水冬瓜树、野樱桃等树种,是发展香菇产业的优质原料,资源丰富,只要采伐得当,不但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产业发展,达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河镇的独特区位,在对外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是西乡西南部通往外县及外省的重要门户,虽然该县香菇产业起步较江浙沿海地区晚、规模小,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大河镇的香菇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四)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河镇香菇种植有4年的历史,产业发展从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行政之手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从行政上成立了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发动,积极协调林木采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负责香菇的生产技术指导;市场运作方面引进、支持汉中市外具有一定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来大河开发基地,进行订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可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二级菌种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及生产能力,能保证香菇产业所需的大量菌种,香菇产量产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因而,发展香菇产业有良好的技术及栽培基础。

(五)优惠的政策环境

政府采取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使用国家闲臵的公共设施等措施,扶持引进的香菇企业和种植大户,调进各种香菇辅料,预先给带动起来订单生产的农户先期赊用,交菇时分批结款,为各菇农解决了生产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同时,出台了香菇种植户进行香菇种植时必要的林木、简化采伐办证手续、菇农无需交育林费、育材费由香菇企业统缴纳等对菇农有利的一系政策。

四、发展对策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香菇产业发展后劲

香菇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推广、广告宣传、行政执法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投入。要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镇沅,进行香菇产业化开发。财政今后要采取对企业和基地农户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金融单位资金支持,确保香菇产业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香菇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从育种到栽培、产品干燥,一个小的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种,县(市)乡(镇)村和菇农之间,产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扩大香菇发展规模,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这就应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菇农家喻户晓。层层培育示范大户,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菇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菇农进行培训。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对新菇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老菇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镇沅香菇品牌。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还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三)强化科技服务

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在品种选育、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菇品加工储藏、新材料开发(如辅料的替代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对策。要加速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减少菇农损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务菇农,增加收入。

(四)扶持香菇合作组织

要尽快成立镇香菇协会,将真正关心支持香菇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专业人士吸收到协会中来,共同为振兴香菇产业献计献策,形成行业自律的中心;同时让协会与公司协调好与菇农的利益分配,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对各类从事香菇行业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让其在产业的基地化、组织化、标准化升级、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扶持种植大户

要鼓励发展种菇大户,以联户、农庄等形式组建标准化生产大户,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成为香菇栽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带路人,引领其他菇农共同致富。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香菇产业化发展

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对开展香菇产销服务的经营大户,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对外来的客商要热情服务,帮助其组织好货源,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疏通外销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政策等办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香菇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长娜.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J].食用菌,2010(1):43-44.[2] 朱海平,叶建军.袋料香菇烘干加工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8.[4] 赵翠芳,张忠伟.香菇覆土栽培模式[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24-25.

第三篇:香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香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提升品质,做强香菇产业宣州区香菇产业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引进袋料栽培技术,取代段木栽培,这是一项技术革命,实现了由室外自然栽培到棚室栽培,由零星种植到规模种植,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经过 10 多年发展,香菇种植达到鼎盛时期,种植规模接近2000 万棒,宣华牌香菇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 70%。以后因东北等区域性香菇产业发展较快,品质优,宣州区香菇生产技术、产销模式转型慢,香菇产业一度下滑,整个产业处于萎缩状态。最近几年,在以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技术革新、改变种植模式、开展合作服务、开拓市场等措施,宣州区香菇产业出现复苏,规模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上述两家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帮扶了十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合作模式为宣州区产业扶贫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19 年 2-4 月,宣州区菜办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电话、微信等方式详细调研了宣州区香菇产业,总结宣州区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为制定香菇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宣州区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一)香菇产业特点及宣州区产业现状

1、香菇产业特点。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其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香菇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蔬菜。我国的香菇产业从砍花栽培,到菌种椴木栽培,发展到袋料栽培,以及工厂化生产,技术不断地提升,产量不断地增长,产销一路看好,推动了我国香菇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国

内其他品种菇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香菇市场却一路走高,全国不少主产区都扩大了生产规模,不少贫困地区甚至把香菇作为精准扶贫项目来开展。香菇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投入大产出高,投入出比 1:2-3;(2)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一般批发价格为 10-12 元/kg;(3)工厂化程度较高,基本工艺(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六环节中,前 5 个环节均可在室内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完成;(4)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种植上有高、中、低温型品种配套,通过冷库储存、冷链销售达到均衡上市;(5)易种易管理,具有两个劳动力的家庭可以种植管理 5 万袋左右。

2、宣州区产业现状。2018 年宣州区栽培香菇 800 万棒,产量 6000 吨,产值7200 万元,平均批发价格达 6 元/斤。产品主要销往沪苏浙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宣州区香菇栽培地域主要为本区山区丘陵乡镇,主要栽培方式为反季节覆土大棚设施栽培。目前从事香菇栽培的经营主体主要为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市级)、宣城市玉竹香菇种植家庭农场(区级)。

(二)宣州区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宣州区毗邻江浙沪,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的香菇能够及时的运送到各大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香菇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2.自然资源优势。宣州区拥有大规模的阔叶林树木,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林业部门统计,宣州区阔叶树木年活立木蓄积量能够保持约 2000 万棒的香菇生产之所需,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宣州区山区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山泉水系众多,非常适合优质香菇生产。

3.人力资源优势。宣州区从事香菇栽培的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成熟,溪口镇拥有一批栽培香菇的能手,从事香菇生产的群众基础好。香菇栽培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应适度规模发展。发展香菇产业能够吸引劳动力人口回乡创业。为发展乡村经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4.经济效益稳定。香菇栽培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皖南山区是香菇栽培为数不多适宜生产区域,所以香菇产业不会出现一拥而上的大范围拥堵式发展且香菇能够进行烘制等简单加工,不易产生积压等不利情况。据调查,一个菇棒成本约4 元,可以卖出 7.5 元,产生 3 元左右的收益。一个夫妻双方均为劳动力的家庭一年可以栽培4-5万棒香菇,可收益12-15万元。宣城市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宣城市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制棒接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等,帮助贫困户化解技术及销售上的难点。帮扶的贫困户年纪在 50-60 多岁,平均每户贫困户栽培香菇1万棒,带来稳定收益2-3万元,有力的保障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发展香菇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香菇生产技术亟待改进。周边省份大部分香菇生产地区已完成从地埋菇到架式菇栽培方式转变,而宣州区目前绝大部分还是地埋菇栽培方式,单位产量、单位效益及品质均落后于其他地区,栽培技术亟待改进。

(二)缺乏专业菌种厂。皖南乃至整个安徽省缺少专业的菌种厂,生产上所用母种均来源于其他省份,存在菌种与当地生态环境不适应问题,产量及品质均受影响。

(三)香菇品牌化销售意识淡薄,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宣州区香菇采收后,几乎都是无包装,无品牌化销售。销售环节呈现单枪匹马、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发挥集团优势。香菇精深加工产业更是缺乏,无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提升

难度较大,附加值不高。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尚未出台过专门针对香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合作社和农户一次性投入较大,产业发展较慢。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编制香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参加博览会、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宣传宣州区香菇产业。研究制订香菇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基础设施如钢架大棚的建造进行补助,分担种植户投入压力,促进产业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选育适合宣州区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香菇品种,创新和推广香菇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工厂化新工艺和设备,拓展产业链开发;二是制定地方种植标准,推广实施香菇标准化种植;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种植管理水平。

(三)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对产业的带动力。培育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使之充分发挥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推动香菇产业发展。

(四)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借鉴浙江“庆元香菇”成功案例,打造宣州区香菇公共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整个香菇产业链发展。

(五)打造宣州区-上海香菇外延基地。组织香菇生产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宣州区-上海香菇外延基地创建,对接上海市场,积极引进香菇销售加工企业,稳步扩大宣州区香菇在上海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促进香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第四篇: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XX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X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一、我市XX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人工种植XX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全市XX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XX种植规模和产量由*年的*亿袋、*万吨大幅增加到*年的*亿袋、*万吨。集中种植程度不断提高,*年以前XX均为分散式种植,*年规模化种植占比接近*%。销售范围不断拓展,*年以前主要在省内销售,*年销售范围覆盖湖北随州、山东滕州和福建、广东等多个地区。产业链不断延伸,*年XX产业基本停留在种植阶段,无XX制品和加工类企业;*年具有初加工类企业*家、专业深加工企业*家,开发了干XX、XX粉、XX酱等多种XX制品。总体收益不断增加,*年产值为*亿元,*年产值为*亿元、综合收益突破*亿元。

二、XX产业市场情况分析

XX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由于投资少、见效快,XX产业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近几年全国刮起了“XX风”。据不完全统计,在*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近*%选择种植XX,产业呈现“快增长”趋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XX

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辽宁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根据*年*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数据测算,*—*年产量年均增速约为*%,*年达到*万吨,占食用菌产量近*%,占全球XX总产量的*%以上,产值超过*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利润空间大幅缩减。从*和*年数据看,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菌棒成本增加近*%,土地租金成本增加约*%,人工成本增加*%以上;销售价格逐年下降,鲜菇价格下跌近*%,干菇价格下跌约*%,净利润下降*%以上。河南省作为全国XX种植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省内XX种植以*西、*西南、*南为主,*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年产量占比达*%以上。近年来,*、*、*等地多措并举推动XX产业发展,在全省甚至全国XX市场上形成了相对优势。比如,*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XX集散地,成为全国干XX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县建立XX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XX标准化生产率超过*%;引进河南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XX生产龙头企业,建设XX精深加工产业园,拉长了XX生产加工产业链。*县联合科研中心等推动主栽品种优化升级,推进核心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相较而言,我市XX产业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三、我市XX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市场感知不敏锐。

虽然我市南部山区适宜发展XX产业,但各县所选主要菌种与周边地市完全一致,同质化严重。调研发现,部分县区对市场行情变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等情况缺乏敏感性,风险意识不强,应对方法单一,有的试图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值,存在滞销和恶性循环的隐患。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全市XX产业发展,合理控制XX种植规模。二是引导各地加快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大力探索夏季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发展羊肚菌、赤松茸等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新品种,实现错峰错季上市和错位发展。

(二)种植方式不先进。

我市XX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为主,虽然在菌棒制作、杂菌灭杀、菌种接种等前期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但XX生长、采摘等环节由菇农操作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了XX的产量。经初步测算,一个普通XX菌棒产量应在*—*斤左右,但实际产量平均下降*%左右,有的甚至不足*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作用,为菇农提供生产资料供应(菌种、原辅材料)、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XX种植从“零散粗放”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

(三)产业链条不够长。

我市XX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向上下游延伸的空间较大。菌种研发落后。我市XX菌种可分为自有和进口*类,自有菌种一般为天然形成,品种相对老化,出菇量低、约为进口的*%,菌种研发技术落后,进口菌种没有知识产权,不掌握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加工能力不强。我市从事XX加工的企业共*家,多数停留在分拣、烘干、密封包装等初级加工阶段,精深

加工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交易市场缺失。我市XX约*%以鲜菇的形式自销或供应周边地区,剩余XX烘干后外销,其中约*%运送至**县的XX市场销售,没有市场定价权,销售价格上不去。建议:一是加强菌种研发培育,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菌种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更多优质菌种,着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引导已有企业改造升级,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XX酱、XX提取液、XX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食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谋划建立综合交易市场,完善分拣、加工、展示、信息发布、产销对接等功能,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市场话语权。

(四)专业人才不够多。

目前,在XX种植方面,除了一支省“四有四化”项目专家团队外,我市几乎没有既掌握科学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市内综合性大学和农科院等职业院校均未设立食用菌相关专业,缺乏成熟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菇农学习种养技术主要依靠“土专家”、“田秀才”传授获得。建议:一是在我市农科院、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食用菌相关专业,稳定输出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从涉农部门、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定期到种植基地开展上门送学流动培训。三是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县委党校、乡镇农技站、农民夜校等,对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XX产业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深入研究产业规律,精准选择发展方向。

选对产业发展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市部分地区发展XX产业过程中缺乏深度思考、系统规划导致产业同质化、效益萎缩的现象启示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只有遵循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市场情况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对区域农业产业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弄清产业发展所需的气候特征、土地空间、土壤类型、水利设施、电力供应,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情况,筛选出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二要对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弄清不同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选择具备更好市场扩展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产业细分领域。三要对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又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农业产业网络,厚植产业发展根基。四要对选定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阶段性目标,把握发展节奏,及时调整产业促进策略,从整体上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二)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加快推广现代化种植方式,大力提高产品品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与XX种植存在的问题类似,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是导致我市特色农业产量和品质不高的重要原因。面对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的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植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

多种经营形式,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二要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持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依托伏牛山区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完善农业标准化的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三)发展农业产业必须着力拉长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市XX产业之所以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偏短、偏弱。缺环短链问题在我市农业产业领域普遍存在、亟待破解。一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引进培育,结合“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等活动,支持有基础的农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布局,带动一批关联度大的“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集群集聚。二要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体系,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成果、服务等资源优势,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农技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场服务平台,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完善信息、仓储、物流、交易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三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依托我市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农业生产设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四要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拳头产品,走出优质农产品“高质低价”“有品无牌”的困境。

(四)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强化智力支持。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市XX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驱动力。一要强化农业专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施“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难题。二要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需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置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定向培育后备人才。通过各级各部门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方式,加大对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三要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采取点单式等方式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项目等平台,重点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以乡贤返乡创业为契机,吸引农业产业领域的企业家、技能人才、大学生等返乡创业。

第五篇: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香菇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一、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人工种植香菇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全市香菇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和产量由*年的*亿袋、*万吨大幅增加到*年的*亿袋、*万吨。集中种植程度不断提高,*年以前香菇均为分散式种植,*年规模化种植占比接近*%。销售范围不断拓展,*年以前主要在省内销售,*年销售范围覆盖湖北随州、山东滕州和福建、广东等多个地区。产业链不断延伸,*年香菇产业基本停留在种植阶段,无香菇制品和加工类企业;*年具有初加工类企业*家、专业深加工企业*家,开发了干香菇、香菇粉、香菇酱等多种香菇制品。总体收益不断增加,*年产值为*亿元,*年产值为*亿元、综合收益突破*亿元。

二、香菇产业市场情况分析

香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由于投资少、见效快,香菇产业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近几年全国刮起了“香菇风”。据不完全统计,在*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近*%选择种植香菇,产业呈现“快增长”趋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香菇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辽宁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根据*年*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数据测算,*—*年产量年均增速约为*%,*年达到*万吨,占食用菌产量近*%,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以上,产值超过*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利润空间大幅缩减。从*和*年数据看,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菌棒成本增加近*%,土地租金成本增加约*%,人工成本增加*%以上;销售价格逐年下降,鲜菇价格下跌近*%,干菇价格下跌约*%,净利润下降*%以上。河南省作为全国香菇种植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省内香菇种植以*西、*西南、*南为主,*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年产量占比达*%以上。近年来,*、*、*等地多措并举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在全省甚至全国香菇市场上形成了相对优势。比如,*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成为全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县建立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香菇标准化生产率超过*%;引进河南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香菇生产龙头企业,建设香菇精深加工产业园,拉长了香菇生产加工产业链。*县联合科研中心等推动主栽品种优化升级,推进核心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相较而言,我市香菇产业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三、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市场感知不敏锐。

虽然我市南部山区适宜发展香菇产业,但各县所选主要菌种与周边地市完全一致,同质化严重。调研发现,部分县区对市场行情变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等情况缺乏敏感性,风险意识不强,应对方法单一,有的试图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值,存在滞销和恶性循环的隐患。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全市香菇产业发展,合理控制香菇种植规模。二是引导各地加快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大力探索夏季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发展羊肚菌、赤松茸等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新品种,实现错峰错季上市和错位发展。

(二)种植方式不先进。

我市香菇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为主,虽然在菌棒制作、杂菌灭杀、菌种接种等前期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但香菇生长、采摘等环节由菇农操作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香菇的产量。经初步测算,一个普通香菇菌棒产量应在*—*斤左右,但实际产量平均下降*%左右,有的甚至不足*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作用,为菇农提供生产资料供应(菌种、原辅材料)、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香菇种植从“零散粗放”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

(三)产业链条不够长。

我市香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向上下游延伸的空间较大。菌种研发落后。我市香菇菌种可分为自有和进口*类,自有菌种一般为天然形成,品种相对老化,出菇量低、约为进口的*%,菌种研发技术落后,进口菌种没有知识产权,不掌握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加工能力不强。我市从事香菇加工的企业共*家,多数停留在分拣、烘干、密封包装等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交易市场缺失。我市香菇约*%以鲜菇的形式自销或供应周边地区,剩余香菇烘干后外销,其中约*%运送至**县的香菇市场销售,没有市场定价权,销售价格上不去。建议:一是加强菌种研发培育,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菌种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更多优质菌种,着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引导已有企业改造升级,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香菇酱、香菇提取液、香菇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食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谋划建立综合交易市场,完善分拣、加工、展示、信息发布、产销对接等功能,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市场话语权。

(四)专业人才不够多。

目前,在香菇种植方面,除了一支省“四有四化”项目专家团队外,我市几乎没有既掌握科学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市内综合性大学和农科院等职业院校均未设立食用菌相关专业,缺乏成熟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菇农学习种养技术主要依靠“土专家”、“田秀才”传授获得。建议:一是在我市农科院、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食用菌相关专业,稳定输出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从涉农部门、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定期到种植基地开展上门送学流动培训。三是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县委党校、乡镇农技站、农民夜校等,对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香菇产业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深入研究产业规律,精准选择发展方向。

选对产业发展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市部分地区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缺乏深度思考、系统规划导致产业同质化、效益萎缩的现象启示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只有遵循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市场情况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对区域农业产业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弄清产业发展所需的气候特征、土地空间、土壤类型、水利设施、电力供应,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情况,筛选出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二要对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弄清不同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选择具备更好市场扩展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产业细分领域。三要对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又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农业产业网络,厚植产业发展根基。四要对选定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阶段性目标,把握发展节奏,及时调整产业促进策略,从整体上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二)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加快推广现代化种植方式,大力提高产品品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与香菇种植存在的问题类似,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是导致我市特色农业产量和品质不高的重要原因。面对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的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植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二要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持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依托伏牛山区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完善农业标准化的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三)发展农业产业必须着力拉长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市香菇产业之所以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偏短、偏弱。缺环短链问题在我市农业产业领域普遍存在、亟待破解。一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引进培育,结合“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等活动,支持有基础的农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布局,带动一批关联度大的“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集群集聚。二要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体系,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成果、服务等资源优势,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农技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场服务平台,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完善信息、仓储、物流、交易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三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依托我市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农业生产设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四要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拳头产品,走出优质农产品“高质低价”“有品无牌”的困境。

(四)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强化智力支持。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市香菇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驱动力。一要强化农业专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施“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难题。二要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需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置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定向培育后备人才。通过各级各部门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方式,加大对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三要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采取点单式等方式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项目等平台,重点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以乡贤返乡创业为契机,吸引农业产业领域的企业家、技能人才、大学生等返乡创业。

下载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香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做大做强香菇产业促进菇乡和谐发展 ——xxx镇香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Xx镇位于 XXX.。东到武汉、西连荆襄、南抵江汉平原、北依陨水,素称XX边贸“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318平......

    商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究

    商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究 王玲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10级2班) 摘 要:茶产业是商南县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5篇)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发展的优势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蛋鸡生产已成为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一、蛋鸡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县的蛋鸡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经营初......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靖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张克达 蒋细春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

    关于对脱水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对脱水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安春梅 庙台乡李岗村现辖7个生产队。现有435户、人口1582 人,劳动力720人。主导产业为脱水菜种植和劳务经济。2008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3......

    规模化发展香菇生产范文合集

    规模化发展香菇生产 可 行 性 报 告 一.关于香菇… 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据食品专家分析,每100克干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